时间一晃就到了除夕这天,南宫浩然一家老小去赶“尽头街”,据说这天赶街可以消灾去病,保一年平安。天空湛蓝,晴空万里,沿途油菜花儿黄。南宫浩然的母亲背着一个大大的背篓,作为领军人物,一路走走停停。她
买了些时令蔬菜,还专门为晓荣买了一个荞麦饼,晓荣一看,挺新鲜,砖红色的一个饼子,拿在手里热乎乎的,刚刚烘烤出炉,香喷喷的,有点儿甜,带着荞麦特有的香气。
在卖年画的摊子前,晓荣停下了。晓荣记起南宫浩然家里墙上贴的画都有年头了,就买了几大幅喜庆鲜艳的风景画。南宫浩然则挑了几幅春联。在卖春联的地方,晓荣发现春联有不同的颜色,大多为红色,但也有绿色和黄色的。晓荣很纳闷,就问南宫浩然原因,南宫浩然解释说:绿色和黄色的对联是家里最近几年有亲人去世的家庭贴的,根据亲人离世的时间不同,贴不同颜色的对联。南宫浩然的母亲挑了两对门神。
回到家,南宫浩然就和晓荣把新买的年画贴好,整个屋子顿时鲜活起来。接着,二人一起贴春联,包括堂屋和猪舍都要贴,大门上贴上门神,这一折腾就到了天黑,此时,就有许多熟人来喊去他们家里吃饭了,这都是客套的习俗,除夕夜是不可能去其他人家吃饭的。春联贴好,南宫浩然的父亲在每个屋门口挂上松枝,预示吉祥,他母亲把香点好,插在正屋门口。
客厅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松毛。松毛就是松针,他家的这些都是他母亲亲自从附近的山上捋的。集市上也有人专门用篓篓装了松毛来卖。过年铺松毛,寓意吉祥如意,生活万古长长。
晓荣正在纳闷松毛的用处,两个孩子开始端来大碗的饭菜放在松毛上,晓荣慌忙让开,动也不敢乱动了,这是要上贡?晓荣暗自琢磨。待所有的饭菜都摆好,碗筷都拿上来,饮料倒好,四周又摆好小板凳,晓荣才明白,这是要坐在松毛上吃年夜饭啊!
这顿年夜饭好丰盛,只是没有北方必备的水饺。每逢佳节倍思亲,晓荣忽然想家了。南宫浩然的母亲很热情地为晓荣用公筷夹菜,一边夹菜一边念叨:“吃猪舌头,招财;吃猪尾巴,做事有头有尾;吃鸡肉,吉祥如意;吃鱼,年年有余;吃豆腐,逗得着,有福气;吃蒜苗,算得着;吃鸡爪子,好抓手,能挣钱……”晓荣每样吃了几口,就饱了。
每天的早点都别有特色。有糯米做的鸡腰子、豆面团(又称驴打滚、马翻身),还有红白相间的年糕。鸡腰子是把和好的糯米面揉成一个个食指指肚大小的椭圆形小团,形似鸡腰子,在沸水中一煮,待到全部漂起来,加上一大勺白砂糖,就可以吃了。豆面团又称驴打滚、马翻身,就是把糯米团成鸡蛋大小的圆饼,在沸水中煮到漂起,在拌了白砂糖的熟豆面中一滚,白白的糯米团就粘了一层厚厚的香香的豆粉,很好吃;有时,豆粉也可以换成红色的苞米渣渣,滚起来颜色更漂亮,味道也很香。
做花式年糕要用专门的糕面,这是磨得很粗的米面。铺一层米面,再铺一层红色的面,多层叠起来,很是好看,通过蒸笼蒸,加水,再蒸,成型,切成小块儿,装盘,就可以吃了。
南宫浩然的母亲做的百合肉圆非常可口。把百合一片一片掰开,把肉团成团,然后再把百合片一片片贴到肉团上,再次组成一个完整的百合模样,很是好看,吃起来,肉香混着百合的清香,真是一道难得的美味!晓荣很快也学着做了起来。
从大年初二,就开始走亲戚了,南宫浩然的父母从祖辈就生活在这里,三亲六故特别多。到每一家,都是大家团团围坐在松毛上,中间一个火锅,各种好酒好菜,欢声笑语,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
每家的菜式大同小异,总有一两道特色菜让晓荣大快朵颐。糯米灌大肠就是晓荣吃过还想再吃的一道菜。它的做法很有趣,把猪大肠套在手臂上,一点点把生的糯米灌进大肠,一边灌一边用针扎大肠以便放气,最后大肠的两端都用线捆扎好,放入水中煮,直至糯米煮熟,这时大肠的香味已经渗透到了糯米中,用刀把大肠切成厚厚的片,然后在锅中放油盐煎,煎到糯米酥脆,大肠金黄,放入嘴里,一嚼,满口生香,真是难得的珍馐美味!
关于糯米灌大肠,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有人吃过大厨做的糯米灌大肠后,辗转难眠,想回家自己做了吃,就前来请教大厨。大厨跟那兄弟开了一个玩笑,他告诉那人,你回家后,头天晚上,把糯米喂给猪吃,第二天早上把猪杀掉,取其大肠即可。结果那兄弟信以为真,如法炮制,过了一段时间那兄弟又来了,他一筹莫展地说:“为什么你做的糯米灌大肠这么香,而我做的却臭臭的呢?大人还多多少少的吃点儿,娃娃根本一口都不肯吃……”晓荣和南宫浩然听了这个故事,脑补了一下那场景,都笑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