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自强不息,在岗位上拼搏
拼搏,应是每一个人应具有的精神。面对接踵而来的困难,我们要做的是什么?是退缩吗?不,我们需要的是拼搏!
拼搏,就是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压力之下不逃脱,在坎坷路上往前走。拼搏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不是空喊号子,拼搏是长期的,需要用坚韧的毅力来维持,需要让坚定的信心来导航。我们今天的学习,便是人生一个漫长的考验,对于我们来说,长期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拼搏精神也必不可少。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每一个人都面临着“适者生存”的严酷竞争,这就需要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奋力拼搏。不要逃避压力,因为那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要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不断上进。也许你已经感到十分疲惫,也许你感到自己的力量已到尽头,那么,朋友,让我们再看一看“烟硝弥漫”的足球场,看,这球多么有力而迅猛,几乎没有被阻挡的可能,但队员们毫不犹豫的高高跃起,用自己的身体去抵挡,此时,他们在想什么呢?是自己跳得不高,根本没有希望呢?还是不能瞄准呢?不,时间不容许他们再多想些什么,他们只知道,只要全力挡球,一定会成功!
一位将军被强大的敌人打败了,他的军队溃不成军,将军也被迫躲进一个废弃不用的马槽里躲避敌人的搜捕。我们说的那只蚂蚁恰好也在马槽里忙着自己的营生,它在努力地扛着玉米粒,试图爬上一堵垂直的“墙”;蚂蚁当然不会知道将军的一些事情,但将军的目光和心智却被它吸引了。
那粒玉米的重量不知是蚂蚁体重的多少倍,也许不亚于人类去托一头大象吧!第一次,玉米粒被它稍稍顶起,很快又掉下来,蚂蚁似乎连一丝的犹豫也没有,接着开始再次的努力。将军屏神静气地注视着蚂蚁的一切,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将军默默数到了第69次,这次玉米粒被蚂蚁顶上去了,但又掉了下来。将军想,蚂蚁不可能成功了,69次的失败就是证明。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蚂蚁终于把那颗玉米粒推出了“墙头”。
将军被感动了,也找回了失落的自信心。后来重整军队,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他的帝国版图从里海之滨一直伸展到恒河沿岸。这位将军就是14世纪的蒙古皇帝莫卧儿。
确实,一个人的出生是天定的,由不得个人去选择,不管你有多大的能力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但是,不管怎么样的出身,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后天的奋斗拼搏,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当今,我们有些教师总是埋怨自己的出身不好,由于家庭贫穷,被迫读师范,然后走上教学的岗位。对于教育这个职业认识不够,认为没有发展的前途。特别是跟人家好的单位部门相比较,结果就怨天尤人了。其实,这种人就是没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的人,只是顾着眼前的个人私利,没有把国家和人民的大局利益放在首位,人生的目标不够明确,对工作马虎了事。如果他们认识到,教育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整个人类的文明发展。就不会再这样的抱怨,而是自强不息,发奋图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好下一代人才了。更何况,如果教师自己整天停滞不前,没有进取心的,他又怎么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呢?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来自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来自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所以,教师的人格,精神状态也必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教师必须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而且要用这种上进的人格魅力来感化、来影响自己的学生。使学生能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当然,教师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怎么把这种精神传递给下一代,传递给我们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学生当中,有很多都是家庭贫困,生活拮据的。这种学生天生就有自卑感,不敢表现自己,不敢大胆与人交往,做任何事情都缩手缩脚。特别在有些公共场合更加不敢表露自己,这样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正常发展。所以,教师要综合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根据他们平时的表现去判断他们是否具有自卑的情绪。如果有的话,要进行心里辅导,用健康向上的思想来鼓励他们,平时也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得到重视,找回失去的信心。并且通过班级的集体力量,去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
魏书生19岁当民办教师,从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优秀班主任”脱颖而出,到后来被任命为校长、教育局局长。他认为教育工作者是要把“自强,育人,教书”作为人生幸福的三件事。摆在第一位的是自强。他认为要自强,一要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用理想主义的态度激励自己奋斗,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让自己适应社会。二要处理好人与岗位关系,每个人都要守住自己的阵地,敬业乐业,提高素质,等待机遇;努力享受岗位带给自己的乐趣。三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做到不神化人,也不鬼化人。四是要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不迷失自我,而要解放自我,珍爱自我。千万要学会这样思考问题,爱生存的每一处空间,好好爱脚下土地,才能从深处扎根,尽到自己责任和义务。
第二位的是育人,他的育人法宝就是有三个:益体操,民主和科学。益体操,就是经常做到四个字“松净匀乐”,即“身体松,心灵净,呼吸匀,情绪乐”。民主,一要树立服务思想,越想为学生服务,书就越好教;二要建立互助的关系,坚信每位学生心灵深处都有老师的助手,老师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三要坚信人性的力量,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科学,就是管理要自动化,依靠制度管理。做到班级法规面前人人平等,法规之内人人自由,法规之上没有权威,法规之外没有民主。建立三大系统,即计划系统、监督系统和总结反馈系统。
第三位的才是教书。教书最重要的就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一要激发学生自觉磨练意志;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干好每一件事,读书全身投入;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
活着,就应该学会去适应一切不尽如人意的事物,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寻找自己的闪光点,永远保持乐观进取、积极勇为的生活态度,在逆境中不断地修炼内心,提高自我,唯有自强不息方能有所作为。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里,每一个时代的人们都有特定的苦楚,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都有其不为人知的烦恼,教育事业也不例外。然而,我们要知道:“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
21世纪把我们带到一个全新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脚步变得更加匆忙,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不珍爱自己也就等于摧残自己,不前进也就等于后退,不自强就会变得懦弱,只要活着,我们就得去认识生活,去探索世界,心灵永远是自己的归属,何不好好活着呢?
一个禅师对前来问道的人说:“你拿起来吧!”那人一愣,问:“拿什么?”禅师说:“那你还是放下吧!”于是那人便有了顿悟。我们没有那么深的智慧,但我们不难得知,人活在这个世界总得面对许多事情,乐也好,苦也罢,人总得前进。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曾经进行这个有很有意思的试验。试验人员用很多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观察南瓜长大能承受多大的压力。
最初,他们估计南瓜最大能够承受500磅的压力,然而,在试验的第一个月,南瓜承受的压力就达到了500磅,到了第二个月,承受了1500磅,当它承受到2000磅压力时,铁圈被撑开了,研究人员只好给铁圈加固。当整个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压力后,南瓜皮才产生破裂。
研究人员打开南瓜,发现它已经无法食用了。为了突破包围它的铁圈,这个南瓜充满了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他们还观察了它的根部,为了吸收充分的养分,它所有的根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长度超过8万英尺。
又嫩又脆的南瓜,变得如此坚韧,挺住了难以想像的巨大压力。它启示我们:压力并不是坏事,它可以让我们更加完善;在压力面前不必畏惧,无须退缩,每个看似弱小的生命,都蕴含着无穷的战胜压力的力量!
一位书法家练字,用的是昂贵的丝帛,由于对丝帛的珍惜,每一笔都仔细琢磨斟酌再三以期传神,书法自然日见长进,终成大师。可以说,书法家不满于自己无压力,用昂贵的“草稿纸”给了自己压力,逼着自己不能随意涂鸦,败笔多多,只能时时用心,笔笔长进,自然成功。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人生无“草稿”,不允许随笔涂抹,虚度光阴。所以,人要学会用压力逼迫自己,谨慎的走好每一步,在压力下成长。
深潭选择瀑布作对手,是因为只有瀑布的冲击才能让自己更深;钻机选择岩石作对手,是因为只有岩石的阻碍才能让自己迸出激情的火花。
我们常说,有压力才有动力,就是这个道理。
有这样一句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在很多时候,不给自己回头的理由,不给自己留后路,学会用压力逼迫自己,才能珍惜自己的人生,浓墨重彩地书写每一页。
回顾历史,我们追寻先人留下的印迹——朝堂之上,孟子警醒世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逼迫兵士以一敌百,“百二秦关终属楚”;韩信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先人们早已意识到压力便是动力,而利用压力逼迫自己,成就了生命里最壮美的诗篇。
压力让人挖掘自己的潜力,迸发出最大的力量。这个道理,还可以扩展到各个领域。日本是一个地壳运动不稳定的海岛国家,地震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日本人的头顶,这一压力使得日本人极为重视防灾与救灾,从小就注意加强灾难中的自救意识。
“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养尊处优的膏粱之子,锦衣玉食,百事无忧,自然没有压力,于是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里沉沦了自己。一遇不测风云,厄运袭来,才发现手无缚鸡之力、身无一技之长的自己,已没有了维持生存的起码能力。
吴王夫差,继承了先王的霸主基业,却沉醉于美酒,不图进取,被只有三千越甲的勾践卧薪尝胆,一举吞没,留下千古遗憾。生命里没有了压力,往往不会懂得珍惜,信手涂鸦之后,才发现人生已被当作草稿涂鸦得所剩无几。不承受压力的人生,往往在庸庸碌碌中沦为失败的人生。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也应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最后,有两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一句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和著名学者梁启超说的: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一句法兰西帝国缔造者拿破仑说的:困难要靠自己克服,障碍要靠自己常年突破,在我的字典里没有“难”字。
老师们,拼搏吧!
追求卓越,做学生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