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依此六种授记 是故前说何等法下。与授记中有二。一正明六门辨与受记。第二引前五法以证六门。初章已竟。今第二引证证六门。所以引证者凡有二义。一为释疑故来。疑者何以得知此正说章有六门耶。是故释云。佛上明五法即摄六门。是故当知有六门也。二者明五法叙佛为众生说法。今此六门亦是为物说法。故辨六门。次引五法。就文为二。前引五法。次以五法摄六门
是故前说何等法云何法何似法何相法何体法如是示现 初如文 何等法者。第二以五摄六。还以第一何等法摄第一未曾闻法
何等法者谓未曾闻法 云何法者。摄第二说门
云何法者谓种种言辞譬喻说故 何似法者。摄第三依何等义
何似法者唯为一大事故 何相法。摄第四令住第五依法
何相法者为随众生器说诸佛法故 随众生器。即是第四令住。说诸佛法。即第五依法何体法者。摄第六遮。就文为二。一者明平等法身为一乘体
何体法者唯一乘体故一乘体者谓诸佛如来平等法身 彼诸声闻下。明二乘非一乘体
彼诸声闻辟支佛乘非彼平等法身之体以因果行观不同故 以因果行观不同故者。释二乘非一乘体义。约二乘因果观行故非平等法身。七方便为因。真圣位为果。行者二乘所行四谛等法。观者人无我观。以此四义并不同大乘。是故二乘非平等法身之体。问。云何以平等法身为一乘体。答。乘有三种。一性乘。二随乘。三乘得。性乘即是真如法身。要由有真如法身。然后修于万行称曰乘随。证得佛果名为乘得。以性乘是根本故说为一乘体 自此已下者。释方便品中第五断疑章。即释经中诸佛如来出五浊世竟长行也。就文为二。第一总明为断四疑。第二别释。就初文又三。第一总明佛说法为断四疑
自此已下如来说法为断四种疑应知 何等四种已下。第二别出四疑
何等四种一者何时说二者云何知是增上慢人三者云何堪说四者云何如来不成妄语
何时说者已下。第三释断四疑。即成四别。一一中为二。一者牒疑。第二引经释初疑
何时说者诸佛如来于何等时发起种种方便说法 云何时说者。此时即是劫浊。疑意云。佛何等时中起三乘方便 为断彼疑下。第二引经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