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29800000002

第2章 意大利作品(1)

约婚夫妇

《约婚夫妇》是曼佐尼的代表作。小说以17世纪30年代西班牙统治伦巴第时期为背景。

农村纺织工人伦佐和鲁齐娅互相爱慕,准备成婚。恶霸地主堂·罗德里戈意欲霸占鲁齐娅,对他们横加迫害。伦佐被迫逃离农村,流亡到米兰,鲁齐娅躲在修道院避难。当地大寨主被堂·罗德里戈买通,把鲁齐娅劫持到山寨。后来寨主对过去的罪恶生活感到厌倦和悔恨,同时,他也被鲁齐娅的纯洁所感动,在一个红衣主教的启迪下,寨主幡然悔悟,改邪归正。鲁齐娅被护送到米兰。伦佐历经饥民暴动、瘟疫和其他波折以后再次来到米兰,和鲁齐娅相逢,结成美满婚姻。

小说以广阔的画面,生动地反映了17世纪上半叶意大利的社会政治生活。作者把主人公的身世放在当时意大利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予以真实的描写,尖锐地揭露出西班牙侵略者及其卵翼下的贵族阶级的统治所造成的意大利长期封建割据、内讧四起、经济凋敝、灾荒遍地、瘟疫肆虐的局面。一对农村青年的不幸遭遇,象征着意大利人民的悲惨境况。17世纪30年代西班牙统治下的意大利,成为19世纪上半叶奥地利奴役下的意大利的缩影。小说的锋芒明确地指向外来侵略者,触及了争取民族独立和统一这一意大利社会最尖锐的问题,使这部历史小说具有了现实意义。

《约婚夫妇》是意大利文学史上第一部以被压迫的劳动人民为主人公的小说。作者展示了农民、车夫、船夫、仆人、小手工业者等普通人的生活,表现出他们热爱劳动、团结友爱、仇恨侵略者和封建势力的品质。伦佐朴实憨直,富于热情,为了争取幸福,不畏艰险;鲁齐娅心地纯洁,为人善良。作者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批判结合在一起。他把被压迫者的高尚品质同封建贵族、恶霸的丑行劣迹互相对照,刻画了后者依仗侵略势力欺压同胞、凶暴贪婪、腐化堕落的丑恶嘴脸,对那些为他们效劳的神甫、律师的趋炎附势、伪善自私进行了无情地申斥。

《约婚夫妇》也明显地反映出曼佐尼思想上的局限性。小说宣扬天命观,在铺叙主人公的遭遇的过程中处处让人觉得,由于神明主持正义,赐福弱者,那一对有情人才摆脱了重重困难,获得美满结局。小说谴责教会放弃维护弱者的职责,鼓吹借助基督教来培养高尚的情操,实现人的自我完善,使他们“摆脱迷津或绝境”。书中的两个重要人物鲁齐娅和大寨主就是按照这种思想塑造出来的。鲁齐娅柔顺、忍耐,浸透着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她不怨恨任何人,即使对待堂·罗德里戈这样的大恶霸,她也只是祈求上帝能够“感化”和“宽恕”他,化“横暴”为“温良”。大寨主是和官府、贵族沆瀣一气的“杀人不眨眼的江洋大盗”,但一经红衣主教劝谕,立即“放下屠刀”,痛改前非,致力于“补赎旧日的罪过,救恤贫困”,成为“圣徒”。曼佐尼在这里宣扬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在上帝的感召下,共同接受基督教的仁爱思想,根除社会邪恶,企图以此调和阶级矛盾。这种思想反映了意大利自由资产阶级的弱点:既要求推翻封建压迫,取得民族解放,又害怕高涨的革命运动,因而幻想用道德感化的方法同强大的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实行妥协。

《约婚夫妇》为意大利历史小说的发展开拓了道路。19世纪30~70年代,这种体裁风行全国,产生了许多借过去的斗争来表达民族复兴运动思想的历史小说,如古埃拉齐的《佛罗伦萨围困记》、尼埃沃的《一个意大利人的忏悔》等。

扫罗

《扫罗》是意大利作家阿尔菲埃里发表于1784年的一部悲剧。

小说取材于圣经故事。英勇善战的犹太将领大卫,被以色列国王胡罗追捕,潜逃在外,过着非人的生活。他的妻子米哈尔公主,成天哀求国王还她丈夫,约纳番王子也在一旁帮腔,闹得国王心神不定。在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决战的紧要关头,大卫冒着生命危险潜回以色列军营,要求参加对非利士人的战斗。他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再做一个被驱赶的逃犯,他决心与以色列人及其国王扫罗同生死共存亡。

丈夫突然返回,使悲痛欲绝的米哈尔公主喜出望外,也使视大卫如同良师益友的约纳番王子感到勇气倍增。但是他们却担心国王是否会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收回成命,起用大卫。他们认为国王之所以仇恨战功赫赫的大卫,是听信了妄自尊大的阴谋家阿凡尼尔的谗言,他们决心帮助大卫揭穿阿凡尼尔。

扫罗国王年轻时作战亦十分英勇,率领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及闪族人诸部落作战,屡建战功,被长老会议推选为国王。他为了保持王位,反对祭司干预政事,成为宗教攻击的对象,但他又惧怕神灵会进行报复,心情十分矛盾。他渐渐变得性情孤独,急躁易怒,残酷无情,甚至连自己的子女也不放过。忌妒成性的阿凡尼尔利用国王这种心情,散布流言说,大卫在以色列和犹太人中间搬弄是非,勾结非利士人,要谋害国王,等等。因此,扫罗国王下令捉拿大卫,大卫被迫到处逃窜。

大卫在公主和王子的帮助下,来到扫罗国王面前进行申辩。他拿出从国王披风上拉下来的一块衣料,证明自己对国王的忠贞。那是国王在追捕他时,在一个山洞里休息,睡着了,落入他手,但他竟无歹心,只拉下国王一块衣料,却保留了国王的生命。他声明自己此次回来是为了帮助国王战胜敌人,在取得胜利之后准备束手就擒,听从国王发落。大卫一席话解开了国王心中的疑团,博得了国王的信任,扫罗再次委任他统帅三军,指挥战斗。

阿凡尼尔是个贪生怕死的人,他之所以成为扫罗国王士兵的统帅,就靠搞阴谋诡计。国王任命大卫统帅三军,阿凡尼尔表面上装出完全服从的样子,背后却又点燃国王心中忌妒与猜疑的邪火。在公主和王子兴高采烈、全军上下热烈欢迎新统帅、准备迎接新战斗的时刻,扫罗国王对大卫又起了疑心。他看到大卫手中拿的那把剑,那是大卫与非利士的巨人歌利亚决斗时得来的,后来献给了天主,作为圣物供在祭坛上。国王因此怀疑大卫是欺骗他,怕大卫和宗教势力勾结起来夺取他的王位。大卫赞颂扫罗率领以色列人击败了主要敌人,劝说国王不要高枕无忧,要招贤纳士,为彻底打败敌人,消灭一切不信奉天主的种族而奋斗。他认为在这场战斗中,国王和他是以色列人手中的两把宝剑。国王听不进大卫的话,反而觉得大卫抬高自己准备夺取王位。因此他撤销了对大卫的任命,并要立即处死大卫。约纳番王子死死拉住国王,让大卫逃走。

大卫在公主和王子的帮助下逃走了。国王对王子阻拦他杀死大卫十分生气,认为他放走大卫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以色列的王位将不是由他而是由大卫来继承。约纳番王子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大卫战功卓着,但阿凡尼尔陷害他,父亲忌妒他。在他看来大卫智勇过人,是上帝派来的,即使上帝让大卫而不是让他继承王位,他也心甘情愿。他认为大卫对国王一片忠心,国王惧怕大卫,正说明大卫是上帝差遣来的,他劝父亲不要反抗,只能顺从天意。

儿子的话使国王心情十分烦恼,他惧怕神灵但又想为了自己的子孙和家族保住王位。他一闭上眼睛,仿佛就看见已故的祭司长撒姆伊尔要他把王位让给大卫,因此他更加仇视宗教,嫉恨大卫。他杀死了赶来帮助他作战的祭司,命令阿凡尼尔捉拿大卫归案。王子和公主的劝解,更增添了他的恼怒,他撵走了自己的儿女,却把阿凡尼尔视为唯一可信的人。他要亲自带兵出战,企图以战功解除自己的烦恼。

这时非利士人突然发起进攻,约纳番诸王子战死。胆怯的阿凡尼尔借口要保护国王撤走,从战场上逃了下来。当扫罗国王得知他的部队已被击溃,儿子已经牺牲,敌人已经迫近大营时,他明白自己已到了穷途末路,他拒绝逃走,拔出宝剑自刎而死。

木偶奇遇记

《木偶奇遇记》是意大利作家科洛迪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在意大利就有72个出版商出版了至少256种不同版本的《木偶奇遇记》,英语版本更是有111种之多,吸引了全世界的读者。

卡尔洛·科洛迪,真名卡尔洛·洛伦齐尼。他出生在佛罗伦萨乡下一个厨师家庭,少年时就学于教会学校,毕业后开始给地方报纸写稿,先后创作了《小手杖》、《小木片》、《小手杖游意大利》、《眼睛和鼻子》等。

《木偶奇遇记》这篇超人体童话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叫皮诺曹的真实、可爱的低幼儿童的典型形象。主人公小木偶活泼、聪明、正直、会思考、重感情、他十分希望成为一个真正的孩子。可是淘气和无知给他带来了麻烦和苦恼,一次又一次惊险的经历增加了他的见识,锻炼了他的性格。他热爱自由、天真纯洁、勇于改正错误,终于成为一个真正的孩子。

作者运用了奇妙的想象、极度的夸张,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用轻松而又严肃的笔触细致地描画了他复杂的内心活动,将道德教育、人生哲理融会在具体、美丽、富于儿童情趣的形象之中。如皮诺曹每说一句谎话,他的鼻子就长长一截,这样,长鼻子就成了谎言的一个外在标志。逃学贪玩就长出驴耳朵,变成了世界上最笨的动物。小木偶被鲨鱼吃掉后,却在鲨鱼肚子里碰到了早些时候被鲨鱼吃掉的爸爸。这些手法所达到的效果,是说教所不能比拟的。

斯巴达克思

《斯巴达克思》是意大利作家乔万尼奥里的代表作。

小说以公元前1世纪发生在古罗马的一次大规模的奴隶起义的真实事件为依据写成。作品通过这支起义队伍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发展壮大的过程,无情地揭露了奴隶主阶级对罗马奴隶们的残暴统治,表现了对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强烈控诉,热情歌颂了以斯巴达克思为代表的奴隶英雄的丰功伟绩,表达了19世纪70年代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社会政治思想。

小说的主人公斯巴达克思是被奴役阶级的领袖,也是千千万万奴隶根本利益和革命愿望的代表。他原是一个角斗士,专为奴隶主开心取乐,受尽百般凌辱。由于在竞技场上表现出超群的勇敢和机智,而被释为自由人。然而,斯巴达克思并不以自己成为自由人而满足,他考虑的是整个被奴役的阶级的自由和解放。自从成为自由人的那一天起,他就积极投身于组织和发动武装起义的工作。因为他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顾大局,识大体,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因而深得奴隶们的拥戴和尊敬,被推为起义军的首领。他英勇善战、身先士卒。

在他的率领下,起义军南征北战,发展很快。敌人的高官厚禄不能使他放下武器,艰难险阻动摇不了他的决心。他曾义正词严地表示:对待压迫阶级只能“以凌辱对付凌辱,以残杀对付残杀,以屠戮对付屠戮。”因此,他在起义军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斯巴达克思作为起义军的统帅,他具有高超的组织才能和军事指挥才能。他所领导的起义军并非一盘散沙的乌合之众,而是有着严明的军纪、严格的军事训练、顽强的战斗力的队伍。斯巴达克思在同敌人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他所领导的起义军之所以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能抵御、攻打几倍、十几倍于起义军的奴隶主军队,就是因为靠了严明的军纪、英勇作战和多变的战术。在同敌人的战斗中,起义军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斯巴达克思本人也受了重伤,但他仍似闪电般地挥舞起短剑,继续顽强地同敌人搏斗,直到流完最后一滴血。

马克思称他是“全部古代史中最辉煌的人物。一位伟大的将军,具有高贵的品质,是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列宁也称他为“大约两千年前最大一次奴隶起义中一位最杰出的英雄”,斯巴达克思是当之无愧的。

小说描写奴隶革命战争的场面宏伟壮观,气势磅礴;主要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感人;作者多采用夸张、想象、衬托等手法,或描摹人物心理,或刻画人物性格,或直抒胸臆,或抒写大自然的瑰丽恬静,使整部作品豪放与柔美兼备,情景交融。

马拉沃利亚一家

《马拉沃利亚一家》是G·维尔加在188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

故事发生在西西里岛东岸临近卡塔尼亚的一个渔村里。在这里住着安东尼·马拉沃利亚一家。他们世代以捕鱼为生,全家的财产只有一艘“上帝保佑”号渔船和一所门前有棵枇杷树的房子。

1863年9月,安东尼的20岁的长孙小安东尼应征入伍。这年的渔业很不景气,为了谋生,安东尼向本村的高利贷者、外号“木钟”的克罗切菲索赊购了500里拉的羽扇豆。他打算把羽扇豆用船运到的里雅斯特倒卖。当“上帝保佑”号载着安东尼的儿子巴斯蒂亚纳佐和羽扇豆出海后,老头扳着手指盘算着:每周贩运一次,一冬的面包不用发愁了,17岁的孙女梅娜的耳环也有了。可是,船开出不久,便遇到风暴,巴斯蒂亚纳佐不幸丧生。浪潮把撞得支离破碎的渔船抛到岸边。

安东尼刚办完儿子的丧事,“木钟”就叫嚷:“如果不还我钱,那就等于欺骗了上帝!”安东尼让人传话给“木钟”:“我们人穷志不穷,我们不是那种不守信用的人。”

一天,安东尼告诉儿媳玛鲁扎,他决定把梅娜嫁给本村奇波拉的儿子布拉西。尽管梅娜已暗中同邻居车夫莫斯卡情投意合,但在祖父面前,她不敢有丝毫违抗,就像纺织仙女一般,日夜不声不响地坐在纺车旁。

为了奔父丧,小安东尼提前复员回家。一回到村里,他就神气活现地走东串西,以博得姑娘们的青睐。他听到自己先前的女友萨拉已经嫁给一个有6个孩子的阔佬后,私下诅咒了几句,又向别的姑娘献殷勤去了。

为了还债,安东尼一家拼死拼活地工作。他同大孙子替人帮工出海打鱼;二孙子卢卡到修桥工地做临时工;小孙子阿莱西到海边拾小虾;玛鲁扎和梅娜则替人织布洗衣。但是,全家辛辛苦苦挣来的一点钱仅够修船,实在无力还债,安东尼只好将媳妇75里拉的私房托人送给“木钟”,恳求他把债期放宽到圣诞节。

圣诞节很快就到了,但安东尼仍旧无力还债。“木钟”告到了法院,同时还威胁说要他们拿房子做抵押。安东尼抱着两只老母鸡,领着全家老小向村公所的秘书求救。秘书替他请了一位律师。由于律师的雄辩,风波总算暂时平息下来了。因为房子是玛鲁扎的陪嫁,同“木钟”订合同的不是玛鲁扎而是安东尼,所以房子不能做抵押。

不久,轮到卢卡服兵役了。出发的那天下着大雨,全家人在村口同卢卡告别。谁知这竟是卢卡同家人的最后一面,后来他在一次海战中阵亡了。

同类推荐
  •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中国文学的自觉”是本书特别关注并着力探讨的主要问题。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作者试图通过对具体文本和具体现象的细致解读,建构“大文学”的价值图景和“中国文学”的主体性,揭示“中国格调”的魅力和价值,进而为当下的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寻求积极的“支援意识”。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信从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写作伦理,不说空话,不说废话,不说假话,体现着作者一贯的坦率认真的批评态度和细读深究的批评风格,显示出一种在质疑中建构的积极的批评姿态。这些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后,曾引起较大的反响和读者的好评,多次被多家权威刊物转载,并屡次获奖。
  • 江南词典

    江南词典

    如果将江南看成是一首诗,这至少会得到杜甫、白居易、张若虚、杜牧、柳永、苏东坡等一流诗人的支持。同样,在张继、寒山等一些次要诗人的作品中,江南也还是伸手可以触摸的。我相信江南就是由这些诗人用一些特定的语言发明出来的。这个可以触摸的江南大抵由以下的语词构成:塔、杏花、春雨、满月、杨柳、旧桥、寺院、石板弄、木格子花窗……当然还有少不了碧绿的水。这是一个名词的江南,她完全可能是一次语词的盛宴。
  • 孔雀西南飞

    孔雀西南飞

    1981年我去攀钢,首先激起我创作激情的,是很有大将风度的“好一个黎明”!第二篇报告文学,专写赵忠玉。题目叫:《得人心者》。今天我读别人写攀钢、写赵忠玉的文章,仍禁不住叹日:得人心者,得天下也。啊,又见攀钢,又见攀钢。
  • 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

    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

    徐志摩素以明媚柔美的诗歌著称,但其散文成就不亚于诗歌,且在浪漫唯美中不乏鞭辟入里的哲思剖析。本精选集以蒋复璁、梁实秋所编《徐志摩全集》为底本,并参阅韩石山主编的《徐志摩全集》,遴选作者各时期散文代表作41篇,不仅有《翡冷翠山居闲话》《泰山日出》《我所知道的康桥》《巴黎的鳞爪》《北戴河海滨的幻想》等灵动浪漫的唯美之笔,更有《吸烟与文化》《守旧与“玩”旧》《自剖》《再剖》等鞭辟入里的哲思小品。阅读本书,你可以完全了解徐志摩散文风格、生平思想,乃至时代风貌。
  • 情感的故事

    情感的故事

    本书是一部以情感为主题的大学生文化读本。情感是人生的一个基本内容,没有情感就构不成人生。人的情感是以其生物存在为基础的,但又是超生物的,是人的社会性和精神性的表现。情感的核心是爱。爱是人生的动力,也是人生的目标和归宿。本书选择了古今中外文化史上著名的思想家、诗人、艺术家、军事家和政治家的书信、文章,编辑成书,从亲情、爱情、友情、生死等多层次展示情感的故事和情感的人生意义。读这本书,你会深切地感受到人生是丰富的,因为情感是丰富的;人生是美丽的,因为情感是美丽的。这个读本将帮助读者扩展情感视野,深化情感意识,增强爱的信念和自觉。
热门推荐
  • 逆袭班长

    逆袭班长

    班长还需要逆袭,一起看究竟,到底是怎么回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日我还活着

    末日我还活着

    菜鸟来到部队,在一次任务中药品泄露灾难来临。朋友、死对头,每一位活着的人都变的那么重要,看着他们我才能感觉我还活着。活下去我一定要活下去。
  • 萌妹子的王子骑士

    萌妹子的王子骑士

    帅哥!帅哥,还是帅哥!!为什么我身边要出现这么多极品帅哥啊~~口水三千尺!!可是,长得帅是不能当饭吃的!没有知识,起码要有常识!但是这些家伙连常识都没有还不懂掩饰!怎么美妙的同居生活才刚开始,我就已经感到乌云压顶,末日降临了呢……
  • 腹黑师父:王爷别靠近

    腹黑师父:王爷别靠近

    她,蓝静默,从21世纪穿越到异世大陆。后来才发现她穿越到自己的小说里。不知道言希走了什么桃花运!就算脸上有红斑,一大堆美男居然向她“涌过来”。妈妈咪呀!身边那么多妖孽,她可不是仙女,不可能把他们都收了啊!
  • 我与这世界有缘

    我与这世界有缘

    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有简简单单的故事,世界注定喧嚣,只求片刻安宁,不会愤世嫉俗,因为坚信,我与这世界有缘
  • 余幕未了

    余幕未了

    课本里偷偷涂鸦的都是你操场上追逐的身影也都是你利落短发果决又绝不服输的脾气所有的一切都让我更喜欢你
  • 你想听听我的青春故事吗

    你想听听我的青春故事吗

    我的青春故事,13岁的一见钟情,14岁的初恋,15岁的失败,16岁的选择,17岁的我。你想听听我的青春故事吗?
  • 家家难念经

    家家难念经

    易怒堕落的爹,平凡自强的母亲,普通农村家庭的四个女儿,”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的妹妹们.....“,张招娣作为家里的老大,她的生活环境到底是怎样?,我们都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谁知道这个普通家庭生活的苦,生活在这个家庭的她们未来究竟是怎样,农村家庭生活模式又是啥么?
  • 家族少爷去上门

    家族少爷去上门

    为报祖上恩情,去都市上门当女婿,家族第一高手,去都市啦,只要签了离婚协议就可以回到家族,看看最后能不能把婚离了,或者让他们家取消婚约,为了离婚想办法,为了自由,自由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