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55000000011

第11章 重温胡适(1)

乱极时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学。

——罗泽南

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

——胡适

为什么要读胡适?

S兄:

……你问我,为什么这两年屡屡推荐你读胡适:胡适的书,或者关于他的书?

模仿胡适的老师、历史学家布尔的口吻:“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我年纪越大,越觉出胡适的重要性;而且不必和谁对比,他就是我们思想的维生素C。

许多人都喜欢拿胡适与鲁迅对比,抬高一者,贬斥另一者,譬如布尔之言,换作他们,可能会说:“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胡适比鲁迅更重要。”我说过,鲁迅与胡适并不构成鱼与熊掌的二元关系,对我而言,他们都无比重要,如果说胡适是维生素C,鲁迅则是钙片,你愿意缺哪一个呢。他们都不可或缺。

据我的阅读经验,鲁迅如高山,胡适如平原。我从16岁开始读鲁迅,此后每重读一次,感悟便深一层,诚可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过这座高山,只能仰止,无从超越:一来,鲁迅难以被超越,他是迈古超今、空前绝后的人物,鲁迅之前,并无鲁迅,鲁迅之后,再无鲁迅(窃以为鲁迅之为鲁迅,个体的因素要超过时代的因素,而非相反,如今颇有一些人强调,没有民国,就没有鲁迅,事实上,民国自始至终却只有一个鲁迅);二来,他不是我的路标,无须超越。

今年我在乡下,重读鲁迅杂文集,以其写作时间为序,愈读到晚年,愈发心痛。我以为在《三闲集》《二心集》之后,他的大多杂文,除了教人如何疑心、如何刻薄、如何骂战之外,意思实在不大,原本可以不写。早在1925年底,他编《华盖集》,便意识到“我的生命,至少是一部分的生命,已经耗费在写这些无聊的东西中,而我所获得的,乃是我自己的灵魂的荒凉和粗糙”,尽管他“并不惧惮这些”,然而我们却深深为之惋惜。以鲁迅之雄才,“写这些无聊的东西”所耗费的精力与时光,若用来写作《故事新编》或《中国小说史略》之类,那该多好。

所以我从不建议你多读鲁迅,他生命晚期的作品,粗览即可,他既百无聊赖,你何必陪他空虚;更不建议你学鲁迅写作,他的杂文,陈义再高,都难改病态的本色。相比之下,胡适就健康多了(当然另有一个原因,鲁迅不可学而胡适可学,正如李白不可学而杜甫可学、苏轼不可学而辛弃疾可学)。

病态与健康之别,不仅取决于思想,更取决于思想的逻辑与风度。我们读胡适,他说出了什么道理,只是第二义,第一义在于他怎么说理。学习写文章有三重境界:第一重看他写什么,第二重看他怎么写,第三重看他怎么不写(为什么这样写而非那样写)。读胡适,眼光要停留在第二重——他不是文章大家,第三重就不必琢磨了。

胡适说理,第一贵在晓畅、通达。其白开水般的文风,历来备受讥嘲,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几乎所有的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读者越多越好,这就决定了他们行文尽量平白如话,最好连引车卖浆者,都爱读,能明了,想想看,为什么“我的朋友胡适之”名满天下,胡适之的朋友遍布三教九流呢,从其文章,可窥一斑。

他的文章,通俗到什么地步呢,如《差不多先生传》,立意并不低,却可以当作童话,给小朋友读。

而且,文字通达的背后,往往是道理的通达,你看一些学者,写文章艰深晦涩、缠杂不清,原因之一,即他们尚未把道理想清楚,从而造成了表达的滞碍。胡适的文字,老实说并不好,却因道理的通达,给人以干净、辽阔之感。

第二贵在逻辑、理性。去年谢泳先生编选的《独立评论文选》出版,我读罢,感慨万千,胡适能成为百年一人,绝非偶然。此书选文逾百篇,作者皆一时俊彦,包括胡适、任鸿隽、傅斯年、蒋廷黻、丁文江、陈之迈、张佛泉等,他们之间,不乏争论,如轰动一时的“民主与独裁之争”等,八十年后再回首,胡适完胜。他说民主、论宪政,至今犹不过时。能够支撑他在狂热而迷惘的乱世之中保持清醒的判断,支撑他的观念穿越百年风雨而依然挺拔、清澈,正基于逻辑和理性的力量。

第三贵在平和、宽容。读胡适的文章,你几乎难觅一丝火气、戾气、装腔作势、剑拔弩张,无论谈哲学、政治,还是生死、爱情,都是平心静气,娓娓道来,犾如晚饭之后邻家老人和你拉家常。甚至在其早年便是如此,这一度令我诧异,后来渐渐明白了,这不仅可以归结于他的思想,还需要上溯他的出身和家教。他一直感激母亲的九年教育,“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你若有心,可对比一下少年生活对鲁迅的影响。

胡适照

宽容之于胡适,已经深入他的骨髓和灵魂。我平时爱讲平恕之道,这一“恕”字,可以胡适为例。1930年4月30日,他复信杨杏佛:“我受了十余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的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的太过火了,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愿挨骂。如果有人说,吃胡适一块肉可以延寿一年半年,我也情愿自己割下来送给他,并且祝福他。”此前还有一段,言及他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与鲁迅兄弟谈《西游记》的第八十一难:“应该这样改作,唐僧取了经回到通天河边,梦见黄风大王等等妖魔向他索命。唐僧醒来,叫三个徒弟驾云把经卷送回唐土去讫。他自己却念动真言,把当日想吃唐僧一块肉延寿三千年的一切冤魂都召请来。他自己动手,把身上的肉割下来布施给他们吃。一切冤魂吃了唐僧的肉,都得超生极乐世界,唐僧的肉布施完了,他也成了正果。如此结束,最合佛教精神。”

放眼二十世纪,能说这番话且令人感到发自肺腑,唯胡适一人。

这些“贵在”,都是我们阅读胡适的缘由,也许你并不认同,没关系,只要你去读他,你终将发现,与他同行,将是多么幸运。如果说读鲁迅,可以发掘我们生命的深度,那么读胡适,则可以拓开我们生命的宽度。我将胡适比作平原,他的辽阔与坦荡,恐怕穷尽我们漫漫一生,都无法企及,然而我们不必越过他,我们只须追随他的足迹:读胡适,做公民。

2013年6月28日

怎样读胡适?

S兄:

……承蒙不弃,命我再谈谈怎样读胡适。胡适一生笔耕不辍,可谓“文名满天下,卷帙对平生”,其作品,中英文加起来,当在两千万字以上;别人写他的文字,更是无以计数。如果你要当“胡学家”,恐怕不能漏过其中任何一本;倘只想了解胡适这个人及其思想,那么,该读哪些书,如何阅读,正可说道一二。

对初学者而言,读胡适当从传记读起。其传记,包括自传和他传,我读过不下十种,有名家之作,亦有无名者之作,有学者的手笔,亦有文青的感怀,有胡适同时代人的见证,亦有仰慕他的后辈追索他的足迹。尽管乔治·奥威尔嘲讽道:“自传只有在其披露了某些丢脸之事时才可信。”论可信度,还是应该先读胡适的自传:一是《四十自述》,由书名可知,此书只写到四十岁,胡适的生命,随岁月浩荡,越到晚年越波澜壮阔、光华夺目,所以还得读第二本,唐德刚记录、译注的《胡适口述自传》,这本书是口述史的经典之作,值得一读再读,读上三五遍,也许你会发现,唐德刚的注释,比胡适的口述还有看头呢。

他人为胡适立传,必须直面一个问题,如胡兰成批评林语堂《苏东坡传》,称“只觉真是人不能写比他自己高的对象”,林语堂缺乏苏东坡旷达的胸襟,难以领会苏与王安石这一对政敌之间的深挚友情,以至于“帮苏东坡本人憎恨王安石,比当事人更甚”,“把王安石写得那样无趣”。胡适这辈子,论精神高度、深度,或不及鲁迅等人;论宽度,不止民国,放眼百年,谁人能及?对此认知不足,描摹胡适,不免局促,将他的形象脸谱化、狭隘化,丰腴的精神瘦成了一条干枯的河流。

在我看来,写胡适要把握两个要点:一是自由(胡适对自由精神的体悟和践履,百年一人而已),二是怀疑。这里单说后者。胡适主张“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为胡适立传,如何能忘记“在不疑处有疑”的原则,陷入对传主的迷信,导致胡适说过什么就是什么,江勇振将此戏称为“胡适说过就算主义”。其实胡适的文章,不乏错谬(如“容忍与自由”一文,胡适便记错了布尔说“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时间;“述艾森豪总统的两个故事为蒋总统祝寿”,他记错了第一次见蒋介石的时间;1945年,他致信王征,引用一句老话“为政不在多计画,在力行如何耳”,就我所见,吾国无此老话,申公的原话是:“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不知这是胡适记错了呢,抑或故意杜撰,以契其说),甚至还有故意撒谎的地方。对此,不为尊者讳,直指其错误,才是负责任的态度。倘为胡适遮羞,反而玷污了他的光辉,胡适传便名不副实。

基于对怀疑精神的贯彻,胡适的传记,我最中意江勇振所撰《舍我其谁:胡适》(皇皇巨着,共计五部,迄今已经出版两部)——这不是最好的一部,而是最不坏的一部。江勇振写胡适,一直将胡适当作平等的对象,不溢其美,不讳其过,相形之下,有些作者,因采取了仰视的姿态,则无法望见胡适背后的暗影与伤痕,他们笔下的胡适只可能是片面、单向度的胡适。当然,江勇振的胡适传并不完美,一来,他虽秉笔直书,火气未免太大了(此即胡适所批判的“正义的火气”),对同行的鄙夷和奚落比比皆是,有时竟压倒了正题;二来,“舍我其谁”之名,更适用于陈独秀、梁漱溟等,我觉得不宜用来概括胡适的平生。

还有一本书,严格来讲,不是传记,却可纳入传记之列,即唐德刚《胡适杂忆》。唐德刚虽是胡适的弟子辈,写起胡适,却从不屈身,那一口一个“胡老师”,更像是调侃。这是立传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平等。平视胡适,因而能体味胡适生命深处的种种矛盾与苦衷,如其“懦弱的本性”、对雷震的内疚等;平视胡适,才能发出这样的持平之论:“不肯定胡适的大方向,中国便没有前途!不打破胡适的框框,中国学术便没有进步!”而且,不像其他传记作者的一本正经,唐德刚的口语化写作,使胡适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简直把胡适写活了”。这正是胡适最喜欢的写法,如其所云:“用力写出的文章,要使别人觉得‘就站在我身旁在亲口慢慢地跟我讲一样’,这样的清楚明白就行。”胡适桃李满天下,论文风,大抵只有唐德刚继承了他的衣钵。

接下来说年谱。年谱可谓编年体的传记,相比传记,更直观,更朴实。不过今人对这一体例似乎有些隔膜。有一回我在微博推荐胡适的年谱,竟有人问:年谱是什么,年画吗?

胡适曾为章学诚与齐白石修年谱(《章实斋先生年谱》、《齐白石年谱》)。他本人的年谱,恕我孤陋,只见过三种。最着名的那部,自然是胡颂平《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此书费时十余年,共计十卷,三百万言,巨细无遗,“是中国年谱史上一项最伟大的工程”。既曰“工程”,注定难以普及,而适用于专业研究,或者将十卷本捆起来,作为凶器,当头一棒,轻者脑震荡,重者一命呜呼。

附带说一点,《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出版之际,曾请余英时作序,余先生擅作长序,下笔四万言,名“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后来他为《胡适日记全集》作序,长达八万言,名“从《日记》看胡适的一生”。这些序言,汇成一书,即《重寻胡适历程——胡适生平与思想再认识》。由于这封信主要谈入门读物,研究胡适的书,暂且搁置,否则余先生此书,堪为必读之首。

说起长序,想起了唐德刚的《胡适杂忆》。我将此书纳入传记之列,这本是唐德刚译注《胡适口述自传》的序言。“在动手翻译这本小书之前,我曾遵刘绍唐先生之嘱,先写一篇《导言》或《序文》。谁知一写就阴差阳错,糊里糊涂地写了十余万言;结果,自成一部小书,取名《胡适杂忆》,反要请周策纵、夏志清两先生来为我作序了。”

大陆出过两本胡适年谱,一是曹伯言、季维龙版,二是耿云志版,皆出版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早已湮没成尘,几乎无迹可寻。2012年,耿云志修订的《胡适年谱》重出江湖,我们终于不必再依赖电子书。不过,耿版虽经修订,还是不如曹、季版翔实。好在年谱的要义在于线,而非面,翔实与否,不是考量的第一标尺。况且市面之上,你只能买到耿云志版《胡适年谱(修订本)》,别无选择。

胡颂平编完《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发现最后四年篇幅过重,几占全谱三分之一,遂抽出部分内容,编成《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说起来,没有哪个人比他更适合写作此书。从1937年起,胡颂平一直追随其浙江同乡朱家骅,达20年之久。1957年秋,朱家骅辞去中央研究院院长之职,翌年,胡适接任,作为胡适担任中国公学校长时期的学生,胡颂平义不容辞,留守中研院,成为了胡适的秘书和助手,再续师生缘。胡适生命最后四载,他所扮演的角色,是助理,是学生,还是保姆,是儿子(他少胡适13岁,隔了半代人)。他对胡适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仅在学术,更在生活。在我看来,《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最有意思的细节,恰恰在于生活点滴。论胡适的学术与政治思想,可参其文集、书信、日记;追寻他晚年的生活史,这本谈话录是最可信赖的文本,也许没有之一。

譬如这样的细节。1960年12月30日早晨,胡适喉部有些发炎,胡颂平怀疑,昨晚喝的酒有问题,胡适说:“不要怪人,连医生也不敢随便说的话,怎么好怪人家的酒不好。”胡适的风度,有口皆碑,什么叫风度,这就是。

1961年12月2日,胡适与胡颂平谈起蒜的气味:“李石曾,他是北方人,爱吃大蒜,身旁还带有大蒜。那天他来看我,我和我的太太都在家里。我和他在谈天,一会儿,我的太太来说:‘适之,你不是有约会吗?’我们仍旧谈下去。一会儿,我的太太又来说:‘你的约会时间快到了。’这分明是送客,我们谈了一点多钟,李石曾才走。我的太太说:‘他的大蒜气味这么重,你怎么忍得住?’我一点也不觉得。客人走后,太太赶快把门窗打开,烧起香来。”由此可见胡适与江冬秀的性情差异。这么好玩的轶事,倘胡颂平不记,谁人知道?

从1958年12月起,胡颂平开始秘密记录胡适的日常言行:“每晚从南港下班回家,想想白天适之先生的言谈,最感兴趣,若不设法保存,将会随同时光流失,岂不可惜。”大约一年后(1959年12月30日),胡适方才知情,不过他并未阻扰胡颂平为他所做的“起居注”。基于此,这本谈话录愈发可信。毛子水为此书作序,将其与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歌德谈话录》并论,我以为并不过分。不妨断言,读胡适,你可以不读《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却一定要读《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

同类推荐
  • 冉魏霸业

    冉魏霸业

    永嘉之乱,匈奴、羯、鲜卑、羌、氐五胡乱华,中原大地随之十室九空,尸骸盈野!而汉家衣冠被迫南渡,这世间仅剩下几百万的汉儿,亡族灭种在即,谁来拯救这萧瑟的河山?“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且看一个历史爱好者重生为冉闵,如何仗三尺剑,叱咤风云,扫除华夏膻腥!
  • 三国之吕布之子

    三国之吕布之子

    吕昊,意外穿越成为吕布之子,还是在徐州。是逃之夭夭呢还是反抗到底呢?管他呢,既来之则安之,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吕昊知道和平的重要性,天下如此之乱那就由我来平定吧..........
  • 闻云录

    闻云录

    古剑穿心,神枪刺魂。扑朔离奇,破阵之歌。
  • 江东三公子

    江东三公子

    三国大时代,是冷血与热血的较量,激情和无情的碰撞。文者斗智,武者斗勇。孙翊,斗天下!几许英明陨,几多温情存,亲临局中局,目睹计中计。只为神州立命,只为天下太平。写一幕“天数如然”的传奇,道一出“代汉者,当涂高”的绝迹。(正史为主,野史为辅,欢迎雅正。)
  • 大唐神龙

    大唐神龙

    一个奇遇不断的青年,穿越成一条神龙,来至大唐贞观年间……
热门推荐
  • 星河之舞

    星河之舞

    纯属科幻,茫茫宇宙中,我们不是唯一的生命!自由的路,只有在战争之后的和平中寻找……当人类第一次踏出太阳系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星灵、类人生命、未知生物,当一个个的生命种族与地球人类接触后,给地球带来的不仅仅的外界的共享,还有毁灭的危机……
  • 星河起源日

    星河起源日

    人类跨越冰川纪,快速消耗星球资源,臭氧的不堪重负,氧气含量降至零界点,冰川消融,甲烷等有毒气体蔓延全球,各种未曾听闻的病毒席卷星球。曾经倒在历史长河中的纪元卷土重来。为求生存,繁衍人类火种,公元2216年,世界各国联合科技力量,将文明发展至宇宙……幕一,2250年,非自然性出生在创始星(原地球),父母都是创始星链条公司的底层工人,靠挖掘和运输创始星矿产、土壤等资源谋生。在创始星,有90%的人都做着这种工作,因为气候与空气原因,创始星已经不适合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发展,这里的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靠体力去换取宇宙币,从而到转换站去换取从机械星运输来的粮食和蔬菜。创始星的人常说,30多年前,如果自己登上了方舟,现在也不会沦落至此,现在想要逆天改命,去机械星,比登天都难。幕一为了能让父母有一日去机械星生活,不断追逐希望,却一次次揭露事实的真相,当人类丑恶的嘴脸暴露无疑,他投身纪元深处,不再追求希望,因为他就是希望。混乱的宇宙、扭曲的世界、压迫的人生,所有的一切都将从头开始……
  • 好久不见还是喜欢你

    好久不见还是喜欢你

    云妍是一个28岁女青年,事业有成,婚姻未起。而再次的相遇让她惊喜又无奈。在父母的催促下,她不得不去相亲,而这正是一切的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童年往事如烟

    童年往事如烟

    这本书,是我对那模糊童年的回忆。随着记忆的长河,寻找儿时的欢乐……
  • 惹天命

    惹天命

    男主:“你以为自己是个什么东西能支使我?”女主:“不去算了,反正不差你一个。”男主:诶,我手脚怎么不听使唤…… 【阅读指南】 欢乐向:傲娇男主打脸日常!活了九百年又怎样,不还是得乖乖听姑奶奶的话?悬疑推理向:反派人狠话不多,但主角也不蠢,还有什么阴招只管使出来。甜蜜向:该撒的糖一颗都不会少!升级流:四个地界,不同的升级方法,女强非一日之功,刚开始可能会有点菜,后面6到飞起! CP上头晚期,无限磕,暗戳戳撒糖!能磕到的我们就是好朋友! 穆朗:“天命不公,我陪你一起斗。”滕潇:“每晚寅时,你若能来,我必倾囊相授。”涂钦:“涂某定会护你周全,护得一时便护一时,护得一世我便护一世……”留玉:“无忧大人,以后我可以唤你名字么?”问荆:“你以为自己是个什么东西能支使我?” HE向,男女主必须幸福美满在一起! 一路打怪升级!每晚23:00前前前更新!不更自戳双目!
  • 以凡证仙

    以凡证仙

    天地不公,生而不同。且看萧然如何以凡人之躯,证得无上仙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腹黑男神太霸道:宠上天

    腹黑男神太霸道:宠上天

    “我喜欢你!”“所以呢,我又不喜欢你。”“我们可是青梅竹马诶!”“切,你6岁,我4岁,什么青梅竹马啊?”……“他是谁啊?那么妖孽!栩栩,快掐我!”“楚落,你说你这是几次了,一见帅哥口水就要流口水!”“情不自禁嘛嘿嘿…不过他是谁啊?”“唉,那是高一的夜熠帆学长!”……我喜欢你,你可不可以做我男朋友!”“所以呢,我又不喜欢你!”
  • 那些年的热血

    那些年的热血

    我们不是黑社会,也不是臭流氓,我们只是重兄弟情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