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莱黄县,太史府。
韩麒这几日在太史慈家中每日与其切磋武艺,自觉武道精进,尤其对“力”字诀更是感悟良多,太史慈对八极枪法也是连连称赞,窥得其中精妙之处更是拍手叫绝。
韩麒见此,便道:“子义既觉这路枪法精妙,那我将它传与你如何?”
“这......”太史慈心中犹豫不已,在这个年代高强的武艺都是家族世代相传的,若枪法诀窍为外人所知,沙场对决时必然吃亏,故违者必会处死或逐出家门。太史慈虽对八极枪心仪不已,但是陷好友于不义之事却是万万不能做。
韩麒看出了太史慈的顾虑,遂道:“子义不必担心,这路枪法是某机缘所得,并非家传武学,再者我与子义肝胆相照,将这路枪传与子义也无妨”。
太史慈心下感动,拱手道:“难得子麟如此信赖,慈誓死难忘”。
韩麒大喜,遂将其中诀窍演示与太史慈看。
两人正说话间,只见管家张福慌慌张张的跑过来。
太史慈迎上去,说道:“出了何事,福叔如此慌张?”
张福喘着粗气,结巴道:“老奴,老奴今日上街听闻北海城被围,刺史孔融被贼首管亥大败,现在正在城中等待救援,情况万分危急,故急忙跑来告于小主人得知”。
太史慈闻言大惊,遂叫张福准备干粮马匹,准备前往北海相救。
张福走后,太史慈转头对韩麒并徐盛道:“这孔融对我有大恩,此番却是不得不救,只是贼兵势大,此番前去定然十分凶险,两位兄弟就不必前往了,等慈回来再畅饮如何?”
徐盛闻言,大声道:“子义这话说得让人心寒,我等既与子义相交自当福祸共享,岂能独善自身呢”。
韩麒也道:“文向说得有理,我等兄弟断然不会舍弃子义,不说区区些许黄巾贼,就是数万大军我也与子义共抗之”。
其实韩麒说的这些话已经有些暗示之意,只是太史慈不明就理。
太史慈慨然道:“既如此,某便与子麟、文向去会会黄巾贼,看那管亥有什么过人之处”。
三人商议作罢,便收拾干粮兵器前往北海。
北海郡,城外山坡。
韩麒三人策马奔驰了几日来到北海郡,韩麒极目一望,只见城外兵马无数,大概有数万之众,只是士卒战列毫无章法,进退无度,一看就知其主将虽有勇略但不通兵法。
徐盛道:“贼兵人数虽多,但实在是一群乌合之众,给盛几千精兵定可一击而破”。
韩麒点点头,说道:“虽是如此,但仍不能大意,须知狮子搏兔尚需全力,更别说数万带甲大军了”。
太史慈点头道:“子麟说的有理,如此我等快快杀进城去吧”。
“好!”
徐盛大喝道:“我在前面开路,你两护我左右,我们冲进去”。
三人手绰兵器杀进黄巾军阵。
却是孔融见黄巾人多,忧愁不已,这日正在城头苦思退敌之策,突然看见黄巾后阵大乱。
孔融大喜,以为有大军前来救援,定睛一看,只见三骑在黄巾阵中冲杀,马上之人武艺高强,手中长枪飞舞,好似遍体梨花,枪下无有一合之敌。数万大军竟伤不得三人分毫,反而被三人左右冲杀搅的阵型大乱。
左右校尉道:“大人,此三人武艺高强何不率军相迎,得此三人不愁守不住城池啊”。
孔融摇摇头,说道:“吾料此必是黄巾贼见这几日攻城不得,便使人在阵前演戏以赚开城门”。
说话间,韩麒三人已经冲到城下,徐盛向城头高喊:“快快打开城门!”
孔融心下犹豫,不敢叫人开城。
片刻之间追兵已赶上三人,韩麒回马连挑数十人,黄巾士卒见此却也不敢再战,一股脑都向后退去。
城上孔融看的分明,再不犹豫遂叫人打开城门相迎。
韩麒三人进城,见孔融亲自相迎,三人忙下马弃枪。太史慈见孔融纳头拜道:“某乃东莱黄县人也,复姓太史,名慈,字子义。老母重蒙恩顾,某自辽东回家省亲,知有贼寇围城,故特来相救”。
孔融忙扶起太史慈道:“快快请起,今日有子义前来相救,实是我北海军民之福也”。
太史慈起身指着韩麒并徐盛道:“这两位俱是慈的至交好友,今日随我一同前来救援北海”。
韩麒拱手道:“某姓韩名麒,字子麟,这是我同乡人,姓徐名盛,字文向”。
徐盛闻言也拱手相拜。
孔融躬身一拜,说道:“二位壮士高义,吾替北海军民感谢壮士大恩”。
韩麒慌忙扶起,说道:“保家卫国本是我等应做之事,为北海军民吾等当效死命,万死不辞”。
孔融听罢大喜,遂携三人进府中安歇。
厅堂之上,孔融道:“如今黄巾军将这北海城围的水泄不通,吾闻刘玄德乃世之英雄,若请他来救,则此围必解,奈何吾帐下无精兵猛将,出不得城去啊”。
太史慈闻言,起身道:“使君安心,慈愿前往求援,以报使君大恩”。
孔融听罢大喜,刚欲答应,韩麒慌忙起身道:“刘玄德远在冀州,子义若是去请救兵恐怕时间来不及,麒有一计当使这数万黄巾灰飞烟灭”。
众人闻言大惊,孔融忙问道:“计将安出?”
韩麒道:“这青州黄巾中有两股势力最为强大,一者为平寿管亥部,二者为营陵高宣部,不知是也不是?”
孔融默然道:“子麟说的对,这两股黄巾贼俱是兵多将广,尤其是那高宣端得骁勇异常,吾几次出兵俱是无功而返”。
韩麒又道:“大人擅长文治,不通军略确也正常,我听闻这高宣初时兵不足万,将不过寥寥数人,竟能大败数倍于己的管亥部,可见此人智谋过人,不是一般的勇夫,如此大人可暗许其官职,收服其部为己用,再已之攻打管亥军,则此围必解,此为驱虎吞狼之计也”。
孔融听罢,沉吟道:“话虽如此,但高宣又岂会归降于我呀”。
韩麒拱手,朗声道:“某虽不才,愿为说客,说得高宣来降,如若不成某一死以报”。
太史慈并徐盛闻言大急欲劝退韩麒,然韩麒眼神示意二人,只得作罢。
孔融大喜道:“子麟高义,吾当向朝廷表奏大功也”。
韩麒推辞道:“大人过赞了,为民尽事,为国尽忠,哪来的大功之说”。
“好!好!好!”
孔融闻言,抚手连连说道:“子麟当为国家栋梁,青年楷模也”。
当下孔融叫人取酒为三人接风,宴席过罢,三人被各自安置在刺史府中安歇。
傍晚,太史慈和徐盛进得韩麒房间来。
太史慈愧然道:“此次却是连累子麟了,某心中却是过意不去,不如明日某随子麟一道前去,若是情形有变,某誓死护得子麟突围”。
徐盛在旁也道:“是啊,我等一起前去,晾他们也留不住”。
韩麒笑道:“无妨,此行麒一人去便可,两军交战尚且不斩来使,我料那高宣必不会难为我”。
太史慈闻言默然道:“如此,慈明日与文向护送子麟出城,我二人再于营陵县外相候,万一有变我等必然杀进城去接应”。
韩麒摆手道:“不可,管亥大军随时有可能攻城,子义当与文向一道在此尽心守城,怎可与我前往,再者说了万一我三人同去营陵,黄巾趁机破城,如之奈何?”
太史慈沉思片刻,遂道:“如此,子麟保重,慈在北海等你”。
韩麒大笑道:“子义放心,麒手中长枪还没怕过谁呢,别说数万士卒了,就是百万大军吾亦往矣”。
太史闻言猛抬头,说道:“差点忘了给子麟一物”。
说罢太史慈大步走向自己房间,韩麒心中疑惑:“难道太史慈有什么宝物不成”。
片刻之间,太史慈已回到房中,只见手中拿着一把长枪,枪身长一丈三寸有余,通体漆黑好像宝石一般散发着幽幽寒光,枪头两面开刃,末端雕着一只猛虎,虎眼血光四射,端得狰狞可怖。
“好一把虎头湛金枪”,韩麒不禁赞道。
太史慈以手抚枪,说道:”此枪乃是家师所赠,此番却是借于子麒使用,可助子麟一臂之力也”。
韩麒接过长枪,抖了个枪花,赞道:“好枪,果然是好枪,如此麒就不推辞了,谢过子义好意”。
当下三人商议计较了一番,便各自回房安歇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