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黄美容丸:生地黄不拘多少,白蜜适量。
取生地黄洗净,捣烂取计,将汁用微火久煎,使之成干糊状后,加入白蜜再煎,直至煎得可以做成丸为止,取出做成药丸如梧桐子大,每次用温水送服15~20g,每日3次。
本方久服青春常在,肤面清秀,“服百日面如桃花”。
(2)参芪麦冬膏:党参200g,黄芪200g,麦冬100g。
上3味切片或研碎后,水煎3次,去渣取汁,用文火浓缩至稠膏状,至不渗纸为度;另加与稠膏等量的蜂蜜收膏即得;每次10g,每日服1次。
本方益气健脾,养阴护肤,适用于面部憔悴不容者。
(3)金鹿丸:黄芪、人参、白术(去皮)、白茯苓(去皮)、当归(酒洗)、生地(酒洗)、熟地、天冬(去皮心)、麦冬(去心)、补骨脂(炒)、陈皮、甘草(炙)、续断、杜仲(酥炙,去皮)、牛膝(酒洗)、五味子、山药、芡实(去壳)、锁阳、楮实、秋石、枸杞子、巴戟天(去心)、胡芦巴(炒)、菟丝子(酒浸,焙干)、覆盆子、肉苁蓉(酒煮、焙干),以上药物各500g;川椒(去目)、小茴香(炒)、青盐、沉香,以上各250g,牡鹿(1只)、蜂蜜。
将上述药物研为细末。将牡鹿宰杀,煺毛、肚、杂碎,洗净,以桑柴火煮熟,横切片,焙干为末。药末一起入煮鹿汤内熬成膏,和肉骨末一起拌匀,加入适量蜂蜜,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
每日服六七十丸,淡盐水送服。
补益六阳,滋生血脉,养容驻颜。
本方以全鹿入药,故名全鹿丸,鹿肉、鹿骨、鹿血都有“补五脏、调血脉、益气力”的作用,鹿角还有“散热,行血消肿,辟恶气”的作用。其他药物亦多属《神农本草经》中的上品,即可以久服无害的药物。
由于本方采用鹿肉、鹿血等血肉有情之品,因此,具有较强的滋补力。适合中老年人服用,年轻人最好遵医嘱服用。
据原书记载,本方除了具有养容驻颜的作用外,还能健脾胃,壮筋骨,使人有子嗣。据说,久服其效不能尽述。
(4)铅丹散:女菀(三分),铅丹(一分)。
将上述二药研成极细粉末。
用酒调服,治面黑。
面色发黑,多是由于肺热引起,本方中的女菀,能够清肺热,肺热清则脸面自然白净。铅丹,又叫“黄丹”、“真丹”,为加工过的铅的氧化物,能“除热下气,生肌”。以色橙红;手感细腻光滑者为佳。
据《名医录》记载,宋朝年间,有一位姓任的姑娘,被姓王的进士看中,姑娘虽然不愿意,但父母之命又不敢违,于是忧郁成疾,面色渐渐由白变黑,家中人千方百计求医,都没有效果,后来,有一位道人给她服了一种叫“女真散”的药,几天之后,面色转白,1个月之后,恢复如初,一家人惊喜非常,出重金买下了道士的药方,就是这首“铅丹散”,不过铅丹与女菀等量而已。
据原书记载,服用本方后,10日内会有大便发黑的现象,这是肺热下泄的正常现象。
另据唐代大医家孙思邈介绍,本方见效甚快男子大约10天女子大约20天即有效验,但不宜多服。另外,人到30岁以后,肺气不能再泄,因此,凡过30岁,不可再服用此药方,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服药期间须忌葱、姜、蒜等五辛。
(5)光绪熏目方:真珠母(六钱),五味子(二钱),煅磁石(六钱),甘菊花(二钱),冬桑叶(二钱),煅赭石(三钱),食醋(适量)将上述药物用醋煎煮。
熏眼,明目。
此方是由御医赵文魁为光绪皇帝所拟,配伍精当,选用药物与前方也不大相同,除以甘菊花,冬桑叶清肝明目外,还选用了真珠母、煅磁石,这是用来治疗两眼昏花,视物不清的名方“磁珠丸”中的主药。磁石,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日华子本草》说它“治眼昏”,《本草衍义》认为它能治“肾虚,耳聋目昏”。真珠母,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饮法新参》记载它能“清热痞,眼疾”,现代研究发现它和人参、苍术等药配伍使用,对晶状体混浊、视神经萎缩等眼疾有较好的疗效。另外,方中的五味子,据《日华子本草》介绍,有明目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它有提高正常人和眼疾患者视力,改善视野的作用。此方具有改善症状,提高视力营养眼睛等多种功能,可供长期使用的明目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