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节俭美德——帮助孩子纠正不合理的消费行为的8个妙招
孩子的消费,不是小事。因为,在消费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金钱观念,会养成一定的消费习惯。正确指导孩子合理消费,纠正孩子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就是在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是在培养孩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好作风。这不仅是父母和家庭的小事,更是关系到21世纪一代新人是否成材的大事。重视家庭消费教育的根本意义,就在于此。
当前,孩子不合理消费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消费导向的原因,也有学校消费教育不力的原因,而最主要的是家庭消费教育的失误。
要纠正孩子的不合理消费,孩子的父母们应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成功的父母都很重视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
今天的中国,虽然我们已摆脱贫困,但是,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就不可能实现小康富裕的目标。因此,聪明的父母们应该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消费教育,从小培养孩子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好习惯。
中国有句老话:“苦子出勤子,勤子出富子,富子出败子。”今天的为人父母者,大多吃过一点苦,可谓苦子;现在,经过自身的辛勤劳作,逐渐改善了生活条件,可谓勤子;但是要达到小康实现富裕,还应不断艰苦奋斗。如果,以尚未真正富裕之身,却一味让孩子大手大脚、胡乱花费,恐怕就要应验了这句老话。
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加紧对孩子的消费教育,应成为今天为人父母者的当务之急。但愿上面这句老话的因果现象不要在今天的父母和孩子身上发生。
妙招1.告诫孩子勤俭戒奢,避免误入歧途
父母应从小教育孩子勤俭戒奢,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一个孩子若不讲追求讲虚荣,不讲进取讲吃穿,难免会在未来的人生中误入歧途。父母应当加以警惕。
在我国许多城市的学生中,面临着两种竞赛:一个是分数竞赛;一个是高消费竞赛。这两项竞赛的始作俑者,首先都是家长。
不良的家庭消费方式,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有很多家庭的消费动机有问题,一味地赶潮流、互相攀比,物质消费追求高档、名牌;有些家庭重视物质消费、轻视精神文化消费;家庭穷奢极欲,浪费惊人;也还有许多家庭盲目消费、毫无计划,不能量入为出、量力而行。
一份来自3000个家庭的调查报告显示,差不多有600个家庭的孩子在家庭高消费方式的影响下,在父母的大力支持下,花钱大手大脚,赶潮流、相互攀比。
我国许多城市的学生当前面临两种竞赛:一个是分数竞赛;一个是高消费竞赛。这两种竞赛的始作俑者都是家长。
在父母的支持下,有些孩子成了“小富翁”。据一份来自某中等城市一所小学的调查,学生手中的钱竟有30万元之多,人均达到800元之多。孩子们手中有了大笔的钱,还能不乱花,还能不大手大脚吗?一位父亲在谈起儿子时说道:
“我的儿子今年十三周岁,上初中一年级了。不久前,我发现他滋生了一种和别的同学比阔气、比花钱大方的思想。比如,学校组织校外参观,他听说有的同学带了20元零花钱,就要大人给他30元;上小学时,踢足球穿一般的足球鞋就行,现在则嚷着要买名牌球鞋,还说‘不少同学穿的是进口名牌,我买国产名牌已经是低标准了’。为了他上学方便,去年专门给他买了辆轻便自行车,结果没骑多长时间,他就又缠着要买变速车。”
孩子乱花钱的思想越来越严重,这主要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家庭中的“众星捧月”
现在的家庭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孩子三代人构成的,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样就形成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外祖母、外祖父、姑姑、舅舅、姨等众多亲人组成一个团体来照顾一个“宝贝”,他们争相献爱,可以说孩子是有求必应,伸手必给,惟恐孩子不高兴,特别是逢年过节,众亲友更是不甘落伍,争相给压岁钱,往往是一个春节过后,孩子有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的收入。家长又不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孩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花钱大手大脚,一点也不知道爱惜,他们不知道钱的来历,认为钱来得很容易,没有一点节俭意识,养成乱花的习惯也就不足为奇了。
(2)孩子之间的互相攀比
孩子的思想还没有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由于社会中攀比风的兴起,他们学会了在同学中、邻居中互相攀比,不以乱花钱为耻,而以随便花钱为荣,认为谁的钱多,谁就威信高;谁的钱少,谁就没有威信。这样使得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的同学,为了在同学中树立自己的威信,便想方设法从家里、从亲朋那里要钱,然后在同学面前潇潇洒洒地花钱,以显示自己的大方。虽然家长也有怨言,但“爱子无商量”,也不得不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乱花钱的思想也就越来越严重了。
(3)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观念越来越强,学校并不是真空。他们看到地方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随之改善,也走了以商补校之路,在学校办起了商店、小吃店,卖起了小吃和学生用品。这样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学生下课后,随时都能买到吃的、玩的,给学生花钱创造了条件。
正是因为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使得孩子乱花钱的思想越来越严重,这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21世纪是科学高度发展的年代,这要求父母们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只知道花钱不知道创造的人是无法适应社会需要的。
父母应怎样引导和教育孩子勤俭戒奢?专家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搞好教育引导,制造节俭氛围
孩子正是渴望学习知识的时候,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好宣传教育的优势,以学校这个教育阵地为主,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结合,从各个方面搞好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学校在这方面应该发挥其特长,多给孩子灌输一些勤俭节约方面的知识,让孩子们知道钱是怎么来的,讲一些古人是怎样爱惜钱的故事,学校要尽量少开办一些商店。家长要随时随地对自己的孩子加以引导,控制孩子手中的零花钱。社会也要积极配合学校和家庭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等社会宣传工具要搞好正面引导,多制造一些勤俭节约的气氛。
(2)开展有益活动,培养吃苦精神
由于孩子在家里的优越感越来越强,地位越来越高,过着小皇帝似的生活,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已迫在眉睫。利用节假日组织城市里的孩子到农村去体验生活,多开展一些野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有关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展览,请勤俭节约的先进人物作报告等,利用形式多样的、具有一定意义的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
(3)为孩子树立榜样,搞好言传身教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一定要加强自身节俭,不要在孩子面前乱花钱,而是做吃苦耐劳的榜样,切忌在孩子面前铺张浪费,把乱花钱作为一种潇洒,切实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
乱花钱容易使孩子走上堕落之路,因此,每个父母都应引起注意。
妙招2.杜绝浪费,培养孩子的简朴习惯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这是中华先贤教育儿孙的至理名言。今天的家长应以古人此言,警策自身,教诫孩子。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社会经济在发展,家庭收入在增加,父母给孩子的钱也在增多。孩子们手中的钱多了,他们是如何花费的呢?为此,我们对580名小学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得到的结果是:孩子们的花费是令人担忧的高消费。
(1)穿的花费
衣服价格在100元以上者占30%;鞋价格在200元以上者占18%;有5双鞋以上者占77%。现在的父母,只要是孩子喜欢的衣服,再贵也舍得买。有些父母热衷在孩子的穿着上与他人攀比,有的甚至以此显示自己的富有。其实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是很不利的。
(2)吃的花费
现在的孩子,只要想吃,多贵的都舍得买。即使一时自己钱不够,也会向同伴借或向父母亲要。他们每天的零花钱,大都用于购买零食或饮料。许多孩子已养成了每天必吃零食的不良饮食习惯。三年级学生曾某,每天都可以从父母手中得到5元甚至更多的钱。他曾有一个惊人的记录:一个下午花费100元。怎么花的?交书费20元,买两辆玩具车40元,买一个电子表10元,吃零食花去30元。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在半天时间内花掉100元,这样的花费合理吗?
(3)玩的花费
近年,孩子花费在玩方面的开销也越来越大。据统计,家有游戏机者占35%;零花钱用玩游戏机者占32%;买玩具价格1000元以上者占43%。不少孩子迷上了电子游戏机、桌球、看录像、看电影、高档玩具等。到游戏机房去玩,一则花费大,二则许多孩子因着迷而影响学习、影响身心健康。观看录像片,尤其是内容不健康的,引发孩子走上邪路。至于高档玩具的价格,现在也节节攀高。有的玩具几千元,有的甚至上万元。这些高档玩具大多是洋货,而且对启迪孩子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并无多少益处。
玩,是孩子的天性。但花钱多,并不等于玩好,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应以学习为主,玩的形式和内容都应该考虑有益于促进健康、增长知识、有利智力和能力的培养。
(4)用的花费
现在的孩子,学习用品也讲求精美、高档、新奇。大多数父母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在学习用品方面的要求。他们舍得为孩子买高档文具,什么高级书包啦、昂贵的派克笔啦、漂亮美观的文具盒、卷笔刀、橡皮等等。但是不少孩子并不珍惜,书包稍旧便不肯再背,看到一种新奇的文具盒便又要再买,至于笔、橡皮,更是稍不如意就随便扔掉。
另外,父母们为孩子们请家教、择校入学,更是不惜千金、万千。如此不顾一切地为孩子花费钱财,是正确的智力投资吗?不!这是一种错误的消费行为。
由上述调查情况的分析,我们不得不向广大孩子的父母们指出——家庭消费教育不容忽视。
当前,孩子不合理消费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消费导向的原因,也有学校消费教育不力的原因,而最主要的是家庭消费教育的失误。
这里,我们首先要说的是,要纠正孩子的不合理消费,孩子的父母们应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成功的父母都很重视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大家都熟知的美国富豪洛克菲勒给孩子的零花钱是以美分为单位的,并要求孩子每一笔花费都必须记录,如发现某一笔花费不合理,则在下月零花钱中扣除。在英国,即使是贵族学校里富豪子弟也必须上劳动课,参加劈柴烤面包等劳动。在日本,大多数家庭都有汽车或摩托车,但学生大多穿着朴实,并且一律步行上学。
今天的中国,虽然我们已摆脱贫困,但是,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就不可能实现小康富裕的目标。因此,聪明的父母们应该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消费教育,从小培养孩子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好习惯。
简朴的生活作风历来都是人们所推崇的,我们不仅要学会挣钱,而且也要学会节约用钱。
孩子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要是主宰国家未来的是贪图享受、奢糜腐化的一代人,那么这个国家的前途将不堪设想,更不用说提升国力、发展经济了。
但是,对一个已有消费嗜好的成年人来说,完成这个任务是很艰巨的。以下就列出一些他们在培养孩子简朴的作风方面通常采用的方法:
①满足感是简朴的根本所在。“觉得足够就是足够了”的态度肯定会对简朴品质的养成起到巩固基础的作用;
②与孩子谈论简朴如何给人带来自由,而不是束缚。把谈话的重点放在美、友谊与周围的简单玩具之上,让人的价值高于物质的价值;
③在家庭中应用朴素、诚实的话语去鼓励家人养成简朴的作风,做到有话直说,不拐弯抹角,言不由衷;
④一旦发给孩子的零花钱应花掉多少,应储存多少被确定下来之后,要和孩子一起商量一下如何去使用打算花掉的那一笔钱,让孩子注重简朴这一原则;
⑤全家人常在一起讨论预算支出,并定出一个不去逾越的支出限额;
⑥和家人一道抵制一些颇有诱惑力的广告宣传。如在孩子非常投入地观看电视购物节目时,不妨说些“你觉得它在骗谁呢?”之类的话;
⑦提倡使用家庭自制纪念品,而非商业纪念品。
简朴的作风难培养,关键是要让孩子在所有的事情中,钟爱简朴。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能善待金钱。
妙招3.向孩子进行节俭美德的教育
古今中外,许多成功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都十分重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教育。现代父母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的传统。
在我国古代,教子勤俭的事例举不胜举。宋代是我国少有的文化盛世,这与其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治国思想有关。作为唐末五代以来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深深懂得“马上得之不可马上治之”的道理。
最可贵之处是他身为皇帝,却生活俭朴,反对奢靡,对皇后、皇子、公主、弟兄都严格要求,并且利用一切机会谆谆教导,勉励他们以身作则,为树立全国俭朴之风作出榜样。
有一天,赵匡胤的女儿永庆公主兴致勃勃地身穿新做成的缀满孔雀羽毛的绣花外衣入宫面见父皇。这件衣服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顿时引起了宫中官员的注意。赵匡胤仔细打量了一下,很严肃地对公主说:“你还是把这件外衣换下来吧,以后不要再穿它了。”公主笑着说:“我穿它,是头一次,有什么不好!”赵匡胤说:“女儿啊,金丝线,孔雀羽毛,价格都很贵。你可知道做成这样一件衣服,要花上多少钱啊?”公主似乎还未完全明白父亲的心意。赵匡胤继续解释说:“过去,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结果全国上下都跟他学,紫帛价格一下子高出几倍。今天,你身为公主,穿这样的衣服,宫廷内外势必竞相仿效。这样一来,京城翠羽的价格必高,商贾眼见有利可图,都会纷纷争着辗转贩运,以争取暴利,伤害百姓利益。要知道,这些都是由你引起的啊!你生长在富贵的环境里,应当时刻想着如何惜福,怎么能带头做这样不好的事呢?”公主听了,如大梦初醒,当即向父皇承认了自己的不是。
永庆公主看到皇帝用的是破旧的轿子,便与皇后一道向赵匡胤建议说:“陛下这顶轿子已经用了好几年,每天进进出出都是乘坐这顶轿子,该用黄金把它装饰一下了。”赵匡胤笑着说:“我拥有四海财富,就算是用金银装饰全部宫殿,也完全能够办到,何况只是一顶小小的轿子呢?但是想到我是为天下守护财富,怎么能够随便动用呢?古人说以一人治理天下,不是天下奉养一人。如果我有意将全天下的财富奉养我一人,那么全天下的人还有什么可以依靠和指望呢?”永庆公主听了这样一番解说,明白了父皇的心意,从而使自己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古往今来的大量事实表明,对子女进行教育,培养他(她)们的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精神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这不单单是为了使子女本人顺利健康成长,也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与和谐共处。
那么,如何进行这一教育呢?
(1)要端正家风,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挥霍浪费,家长以身作则,做出榜样,让孩子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不要以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必向孩子进行什么艰苦朴素教育了。在孩子吃的用的穿的上,首先要及时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但不可大手大脚。有的家长跟着电视广告走,在孩子吃的用的穿的上,追求名牌、高档次,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艰苦奋斗思想的形成。
(2)注意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农村的孩子一定要让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以养成他们的劳动习惯。
(3)经常给孩子讲艰苦奋斗故事和节约故事,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的风尚。
(4)细致观察孩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育孩子珍惜粮食和衣物,爱护玩具,使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
(5)要适当控制在校学习期间的生活费用。即使家里经济条件好,也应注意使自己的孩子与当时当地孩子生活水平相一致,不宜脱离群众。
妙招4.控制乱花钱的冲动,教会孩子正确花钱
适当给孩子零花钱,是通过实践活动培养经济观念的有效手段。教育专家指出:给孩子零花钱不能过多,不给或吝啬也会产生副作用。
世界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理查德·赫甫洛斯说:控制一时一事的欲望和冲动、耐心等待、不乱花钱,既可培养孩子对理财的自制力,又能学会把钱用在刀刃上。
在当代社会,对儿童进行金钱教育是不可忽视的,而今工业化时代,由自给自足转向购买推销,连最原始的经济手段——劳动也转换成了金钱。于是,金钱便成了个人和社会一切生活的必要手段,随之而来的是金钱引起的竞争与不合理及犯罪现象。因此,应该正视现实,以积极主动的姿态确认金钱的重要性,让孩子从小懂得金钱的价值、使用技巧、正当投资、节俭等正确的积累方式及金钱与人格的关系等,树立健全的经济意识,成为有着精明的经济头脑和管理能力的人。正如一位经济学家说:“孩子不能在金钱无菌室里培养。”
零花钱的数额必须适合孩子的不同身心发展阶段和生活范围。孩子入小学就可以给零花钱,低年级时孩子的活动范围和特点,一般以自己为主,因此只考虑孩子本身的需要,而到了高年级孩子的思想范围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到亲属、邻居、朋友,花销也就相应地增加。究竟给多少合适呢?这需要认真调查研究,考虑到家庭收入、当地经济生活水平和物价等各种因素,总的原则是比孩子所需数额稍低一些为佳,定期发给较合适,1个月1~4次。其原因是,如果孩子要多少给多少,想买啥就买啥,一切都能随心所欲,孩子就不会懂得金钱的价值和财富的宝贵。
反过来,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孩子就会感觉到钱不能乱花,东西也不能乱扔,开始领悟到钱应该省着点儿花,动脑筋少花钱多办事。或者为了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积攒零花钱。再则,让孩子从小体验到因没钱或钱不足而买不到自己迫不及待地想要的东西而感到惋惜和无可奈何的情绪。这种情绪,使人不容易忘却,很长时间都会影响着人。这不仅使孩子进一步认识到金钱的价值和重要性,而且还能对想像力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为追求更有价值的和美好的东西进行设计、策划,增长智慧。
著名政治家兼外交官皮尔利捷斯特对儿子进行理财教育时说:“贤明而聪慧的人,金钱和时间同样不浪费。”即使到了极富裕的年代,也要必须提倡节俭。因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是有限的。节约是人的美德,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
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生活注意节俭,管家理财合情合理,孩子就能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慢慢也形成节俭的生活习惯和优良品德,为将来的独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孩子学会正确的花钱方法是记账。美国有位富豪从小就有记账习惯,自己花的每一笔钱都记在手册上。定期发给孩子零花钱,孩子就会计划用钱。让孩子每次花钱买东西都要一笔不漏地认真记录下来,然后一月一次或一周一次定期总结分析,和孩子一起坐下来一笔一笔仔细研究。哪一笔花得合适,哪一笔不尽人意,还有没有浪费现象和吝啬的地方?孩子就从实践中逐渐学到理财购物的技巧,以后就更能合情合理地有计划性地使用有限的零花钱了。
妙招5.适当地拒绝孩子的物质欲求
当代许多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只要孩子喜欢的都无条件满足,这种做法若不加以纠正,容易形成孩子任性无理、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的坏习惯。
英国儿童教育专家帕特里夏·埃斯特斯说:“适当地拒绝孩子的物质欲求很重要,即使你完全可以满足他。必须让孩子知道,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如果孩子在家中大声吵闹,你可以对他采取冷处理的办法,随他吵,随他闹,不理他,实在不行就躲开。他吵闹一会儿觉得没意思,也就不再吵了,这时父母再告诉孩子其中的道理就是极为有效的。
如果孩子在公众场合哭闹,也不要因为怕被别人注意而软化,就让他吵个够,或者走开一会儿,远远地观察他的反应,当他平静下来再回到他的身边。要是他再次哭闹,就再次走开,直到他不再纠缠为止。孩子觉得无机可乘,自然就会放弃了。也许,这个方案刚开始实行时会有些困难,孩子的哭闹往往使人不耐烦,或者让父母觉得心痛。在这个时候,你必须要硬起心肠才行。过分满足孩子的需求,从长远来说,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短暂地委屈一下孩子是必需的。
人总有贪恋,不断的要求都得到满足,欲望就会愈来愈强,对孩子成长后的人格必然有深远的负面影响。如果你的孩子非常过分,当你不给他买东西时就大发脾气,无理取闹。那么,你和孩子逛街前,应该事先跟他说好,这次外出不能买任何东西,如果同意,就出去;不同意,就不出去。当他真的做到上街不吵着买东西时,回到家后,就要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并且,必须是要回到家后,要不然,当场给他买东西奖励,那就毁坏了约定。
在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成长历程中,妈妈对她的金钱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防止刘亦婷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刘亦婷的妈妈从不轻易满足女儿的物质要求,以免她习惯于不劳而获。而且,为了培养同甘共苦的好品德,妈妈从不让女儿独自一人吃任何好吃的东西,尽管那时候她的工资还不够母女俩都吃水果,妈妈还是硬着心肠每天和女儿分享一个水果,让她觉着“分享”是正常的,愉快的,“独吞”是不正常的,可耻的。
为了强化女儿的自制力,刘亦婷的妈妈经常在下班的路上把女儿带到商场门口,然后让她选择:“如果你不喊我买东西,我们就进去逛,如果你喊我买东西,我们就不进去。你选吧。”刘亦婷每次都说:“妈妈,我不喊你买东西。”妈妈就带着女儿在商场里到处逛,教她认识各种物品。
每次看到各种新玩具,新食品,刘亦婷总是很高兴,但是她从来没有要求妈妈为她买过。长期多次地重复这种克制欲望的过程,对于培养刘亦婷的自制力有着极大的好处。从小到大,刘亦婷很容易做到抵制大大小小的各种诱惑,坚持按照理性的选择去行事。应该说,正是这种强大的自制力帮助她有效地减小了走弯路的概率。
许多孩子稍遇一点不顺心,就靠哭来解决,因为他们发现父母看见孩子一哭心就软了,以为一哭大人就会满足他,以哭来作为要挟大人的条件。这时,做父母的决不能心软,否则,如果让孩子琢磨出了这一“诀窍”,以后就难办了。
与此同时,父母还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要想到什么就立即想得到手。而且,太容易得到的东西总不会珍惜,很快就想要新的,而总不能每一次都顺从孩子。与其让孩子和自己苦恼万分,倒不如训练孩子等待,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向他解释,要得到任何一样东西,都需要经过等待。例如孩子想要一件漂亮的外套,父母可以要求孩子在几天之内表现好一些,不然就不买给他。让孩子明白,进行必要的等待才会得到想要的东西,可以防止孩子那种贪得无厌的心理。
父母如果忽视这些教育,造成孩子对某些东西,尤其是物质方面的欲望太过于强烈,日后容易沦为金钱的奴隶,甚至会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不但害了自己,也危害社会,这都是要不得的。只有扼制孩子贪婪的心理,他才能做到在金钱、欲望面前不动心,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尽情展现人格中美的一面。
妙招6.鼓励储蓄,让孩子把钱存到银行里去
花钱大手大脚、盲目消费,对成长中的孩子危害极大。父母要帮助孩子纠正奢侈的缺点,鼓励他们把钱存到银行里去,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孩子们小的时候,没有一个储蓄罐实在是一种缺憾。孩子们长到3岁的时候,家长就应该鼓励他们把自己的零用钱存起来。
美国父母对鼓励孩子把一部分自己积攒的钱拿到银行存起来很看重。通常情况下,孩子到6岁的时候,就应当能够懂得,银行并不是“要拿走”他们的钱,而是把他们的钱安全地保管起来,并且还会给他们支付利息。在银行以孩子的名义开一个账户。让孩子们自己拿着存折,如何使用由他们自己决定。美国父母的这种做法可以帮助孩子养成终生储蓄的好习惯,使他们长大后能妥善地保管金钱。
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将多余的零花钱及时储存起来,而不是乱花掉。这样,既能保证孩子在需要用钱的时候能够有钱可花,也能够培养孩子形成一种勤俭节俭的良好习惯。要是孩子长期攒钱,数额也比较大,父母要让孩子将钱存到银行去。这是首选的存钱方式,同时要让孩子懂得在存钱银行的4个理由:
(1)银行很安全
如果把钱放在银行,便能随时把它取回来。所有的银行存款都很保险。
(2)银行可以使钱增值
作为把储户的钱借给其他客户的回报,大多数银行会付钱给储户,这被称作利息。
(3)银行可以提供有用的服务
孩子现在还小,用不着银行提供绝大多数金融服务,但等再大一点,也许就用得上了。这些服务包括投资渠道、贷款、特种出纳计划和自动取款机等。
(4)银行使人不容易乱花钱
如果把钱放在家里,孩子可能总想花掉它们。但如果钱存到银行,在花钱之前就会多想一想了。
妙招7.帮助孩子管理好压岁钱和零花钱
金钱具有两面性,既可以满足孩子的消费需求,又可以作为享乐的工具,腐蚀孩子的身心。父母的责任是要积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钱的作用,学会合理消费。
近年来,孩子压岁钱的数额不断攀高。春节期间,短短几天,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竟能得到少则几十、几百元,多则几千元的压岁钱。压岁钱,已成为孩子花费的重要财源。这里,我们且不论这种风气的对错,单是一个小小孩子,面对轻而易举得来的这笔巨款,难怪会引发他们的高消费、乱花钱和不合理消费。
如何对待压岁钱呢?父母应对孩子讲明:压岁钱是民间过年时的一种风俗,重在人情交往,而不在于金额多少;压岁钱不是自己劳动所得,而是长辈亲友给予的,用来表示他们的关爱之情。因此,也应珍惜,不可乱花。同时,父母可不失时机地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保管、使用,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和使用压岁钱。
父母介入压岁钱的管理与使用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可与孩子一起到银行存入压岁钱和零花钱,为孩子保存一个日后上学用的小存折,由他自己支配,但不随便动用,他会很高兴。或建立家庭银行,一位会计妈妈每周给女儿10元零花钱,3元现金,7元存入家庭银行,有存钱凭证,这些方式可以弥补学校在家政教育方面的不足,为孩子提供实用而有价值的生活经验。
孩子手中钱的另一个来源是父母所给的零花钱,在这方面父母也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管理和约束,引导他们用好零花钱。
(1)要给好孩子零用钱
一是数量要适当,数额要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孩子的合理需要统筹考虑。一般以够支付孩子合理的开支为限,不宜多给,也不宜少给。二是时间要适宜。零用钱可以选在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开始给,如小孩上学的第一天等,告诉孩子这笔钱的用处,并使他懂得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责任,之后可以定期发给。
(2)教孩子用好零用钱
给了孩子零用钱就要教会孩子如何用好这笔钱,告诉孩子这笔钱可以用在什么方面和最好用在哪些方面,使零用钱用得其所,发挥它的最好效益。
(3)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钱财的能力
零用钱对大人来说虽然不多,但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因此教育孩子用好零用钱的同时,也要趁机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教会孩子有计划、有选择地花钱。并教育孩子要成为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
妙招8.激发爱心,引导孩子把钱献给社会
让孩子把钱捐赠给社会做福利,对孩子的品德形成十分有益。父母应该通过捐赠的方式,培养孩子博爱无私、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美好品质。
在这一点上,父母应特别重视。从小就应该让孩子懂得,钱除了储蓄和花掉之外,还可以捐赠给那些不能获得生活必需品的人。因为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成为一个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人。
(1)学会捐赠钱物
有些孩子常不愿捐钱或捐得少于他们所能。他们的理由可能是:
①我的父母已经捐了,我还该捐吗?这时应告诉孩子,每个家庭成员为同一件事而共同付出有时是重要的;
②这些天所有人都来寻求捐赠,我不可能都满足他们,所以我一个也不给。这时应让孩子懂得,当遇上这种困难时,把钱捐给信任的慈善机构就做对了;
③我没有那么多钱,这么少的钱,我给与不给又有什么不同?这时应教育孩子,并不在于捐多少,每次捐一点,长期坚持,数目就大了;
④我并不信任慈善机构,我认为他们只是在骗钱。这时,查一查某一慈善机构是否合法就明白了。
(2)怎样捐钱和该捐多少
西方家庭教育孩子捐钱的办法有如下两种:
①按月或按年捐给慈善机构,也许它是孩子关心的,也许它正在做孩子想做而又一直未做的事;
②把剩下的零钱捐给孩子认可的慈善机构。
捐钱时该给多少?这个问题只能由孩子自己回答。这首先取决于他的能力,也取决于他所在的社区有什么公共需求,以及他究竟想付多少。当然,以不低于一个普遍公认的标准是很重要的。他可能把捐赠列入他的预算表,就像存钱和花钱一样作为一个列支的项目。此外他还可以专门为捐赠准备一个储钱罐。
(3)学会与人分享自己的时间
教孩子奉献自己的时间,这对有的人来说会从中获益,而自己则可以获得有意义的经历。以下是孩子可以参与的一些事情:
①看望在医院里的亲朋好友;
②为无家可归的人准备食品;
③做一个康复中心的志愿者;
④为视力不佳的人读书报;
⑤帮邻居做些小事;
⑥给小学生做家教等等。
(4)学会为好事情筹款
孩子可以有机会为自己所在的团体或组织筹款,比如:
①运动爱好者小队想举行一次野外行军;
②学校乐队被邀请参加外地的表演;
③兴趣小组想搞一次实验或举办一个展览等等。
这些都是有意义的事,但常需一大笔钱,为此,孩子便可通过如下方式筹款:
①为人洗车;
②收集报纸、酒瓶去卖钱;
③卖点心;
④卖鲜花和贺卡等。
总之,要让孩子懂得,捐出自己的钱和时间会和花钱一样有意义,它能带给人满足感,也是现代人必备的理财素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