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头。成事莫说,覆水难收。
【注释】
①谓:对……说。②覆:翻。
【释义】
人没有长期打算,很快就会遇到困难和问题。理解我的人能说出我心中的忧伤,不理解我的人还说我在追求什么。在晴天时不肯出行,而到出行时赶上大雨淋头。已经成为现实就不要再去劝说,已经泼出的水绝对收不回来了。
【阅读链接】
崔鸿对月苦读
崔鸿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他曾编著过《十六国春秋》,这部珍贵的历史文献以优美的文笔流传至今。崔鸿从小就勤奋学习、刻苦读书,知识非常渊博。崔鸿小时候酷爱读书,常常废寝忘食。后来由于父亲受贿被追查,家境败落下来,再没钱去买书了。当家中的藏书被他读完之后,就只好向别人借书。借的书一般都催要得很紧,为了既按时还书又能把书读一遍,崔鸿决定将书抄下来读。崔鸿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用来买纸。晚上抄书读书要耗费很多的灯油,崔鸿家境贫寒,无钱买油。一天夜里,灯油已经耗尽,崔鸿的母亲已经睡下了,崔鸿不得不放下手中没有读完的书。他躺在床上,心里还在想着没有看完的书,难以入眠。崔鸿翻身下床,信步走到门口,突然眼前一亮。他抬头一看,原来天空晴朗,一轮明月当空,将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他把刚才没有看完的书拿来,借着月光展卷阅读,字句竟清晰可辨。崔鸿高兴得跳了起来,这下他又能读书了。崔鸿急忙跑进屋里,搬出一个小凳坐在月光下,认真地读起书来。不知不觉,崔鸿发觉书上的字迹逐渐模糊了,他抬头一看,原来月光已经移动了。于是他也移动小凳,追随着月光读书。就这样,月光不断移动,崔鸿也随之不断移动。直到月亮渐渐西斜,光线暗淡了下来,书上的字实在看不清了,他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本,回屋睡觉。从那以后,每当皓月当空,月光明亮的时候,崔鸿就来到院中借着月光读书、抄书。有时为了追随月光,他竟然坐到院门外面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