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19200000084

第84章 广西民间故事《金仲和阿翘》的采录与研究(1)

陈益源

一、前言

产生于明朝嘉靖年间的王翠翘故事,从当年简单的史料传说记载开始,发展到明清两代大量的小说戏曲,已逐渐演变成一个著名的爱情传奇,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也对外传播,深刻地影响了19世纪前半期日本和越南的文学作品,直迄当代,台湾高阳的历史小说《草莽英雄》与广西京族民间故事《金仲和阿翘》,演述的仍然是王翠翘凄美的一生。关于王翠翘故事在明清两代的演变及其对外国文学的影响,与高阳写作《草莽英雄》故事的来源,笔者过去已有几篇专文论述。[1]本文将着重探讨的,是广西民间故事《金仲和阿翘》[2]。

《金仲和阿翘》这则流传于广西京族三岛的民间故事,1984年7月由李向阳小姐在防城初次采录,讲述者是阮文龙、苏维光、裴永彬。这则《金仲和阿翘》的爱情故事,是中、越两国长期文化交流下的产物。从中国明末清初的《金云翘传》小说,到越南阮攸同名的叙事长诗(或名《断肠新声》),再到京族三岛的民间故事,其间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发展与演变。它的存在与采录极富意义,它的研究与探讨也很有价值。因此,笔者1999年5月和7月两次前往广西,找到当年的讲述者阮文龙和裴永彬(苏维光已故),重新采录这则爱情传奇,并对《金仲和阿翘》的来历与中、越文化交流的情形,进行了实地的田野调查。现在,笔者特别针对《金仲和阿翘》两次采录的过程与后续研究的相关情形,加以完整的说明,以便反映王翠翘故事在广西京族的真实面貌,提供有兴趣的专家学者参考指正。

二、《金仲和阿翘》1984年的初次采录

“京族三岛”,位于广西海滨。京族,是中国南海境内一个少数民族,在1958年以前曾被称为越族,他们的祖先在四五百年前因跟踪鱼群而陆续由越南迁到广西,主要聚居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江平镇的万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这三个小岛后来筑有长堤连接大陆,遂成为北部湾边的三个半岛,一般都把它们合称为“京族三岛”,现有人口约一万三千人,主要以沿海捕鱼为业。

京族三岛人口虽不多,然其民族风俗十分丰富,既保持有越南的古风,也融合了中国的新味,无论经济、社会、信仰或游艺等各方面的民情风俗,都很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像是岁时习俗中的“哈节”,就包括了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民俗活动,成为京族最为隆重的民族节日。其中文娱活动,涵盖诗歌、神话、故事、谚语、戏剧、音乐、舞蹈等内容,也都具有浓厚的京、汉族群文化融合的色彩,发展出独具一格的京族民间文学来。[3]

我们无论是从1953年《防城越族情况调查》收录的《镇海大王的来历》、《董永的故事》[4],或者1958年《京族社会历史调查》收录的《蜈蚣精的故事》、《樵夫与公主》、《田头公的故事》、《宋珍和陈菊花》[5],还是1984年《京族民间故事选》收录的《三岛的传说》等神话传说与《海妹和海哥》、《榄下姻缘》、《独弦琴的声音》、《金桃姑娘》等爱情故事,[6]都能看到这一类融合京、汉二族文化,饱含浓郁海洋气息的京族民间文学作品。不过,《金仲和阿翘》这则更富有见证中、越文化交流意义的民间故事,并没有出现在上述资料集中。

《金仲和阿翘》的第。一次采录,是迟至1984年7月才由李向阳在防城从阮文龙、苏维光、裴永彬三位先生的口中搜集整理得来。其故事内容乃以财主女儿阮阿翘与富家书生裴金仲的悲欢离合为主轴。前半段从阿翘、阿云姊妹清明踏青邂逅金仲说起,讲述阿翘祭拜谭仙孤坟、相思成疾,金仲扮医示爱,又以拾获的金发夹传情,进而私订终身的恋爱过程;后半段则以阿翘的悲惨遭遇为焦点,说她卖身赎父,辗转去给官员当丫头,饱受一对恶婆媳的虐待,然后又转卖入青楼,失身寻死不成,其间上将军徐海有意替她赎身,可惜他自己不久就死了,阿翘曾经逃跑,但被抓了回去,直到年老色衰,还被转卖给下等妓院,她趁机自投钱塘江,获渔民救起,送到一座寺庙出家,最后终于跟金榜题名、娶了阿云的金仲团圆,但距离二人初逢,时间已整整过了15年。

李向阳小姐在这则《金仲和阿翘》之后还有一段“附记”:

搜集整理者访问了阮、苏、裴三位京族同志,三位均“京族三岛”人,现住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防城镇。三位所述人名相同,故事基调一致,但有些情节有差异。如阿翘陷身青楼一事,阮文龙老人说是阿翘双亲被诬入狱,阿翘姐妹被赶离家,为找金仲进京,找不到亲人而陷入青楼;裴、苏二位所述则为卖身赎父几经转折才陷入青楼。至于结局,阮文龙老人讲金仲、阿翘重逢于皇宫,金仲在与公主的婚宴上认出歌女是阿翘,于是,皇帝解除公主与金仲的婚约,成全了这对情人。裴、苏二位所述,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阮文龙老人口述的金仲为一穷书生,裴、苏二位所述则为富家子弟。整理本以裴永彬所述为主,选用了阮、苏二位所述的一些长处,并剔除了一些因果报应、宿命论、迷信色彩的糟粕,如阿翘扫谭仙墓,谭仙化作一阵春风走了,留下阿翘在人间做替身;又如和尚分别为阿翘、金仲算命,要遭难十五年才团圆之类。这一故事曾被改编为京族叙事歌,每逢唱哈节在哈亭由哈妹哈哥演唱,广泛流传于“京族三岛”。[7]

这段“附记”透露了几个讯息:(一)这则故事在京族三岛流传时,曾有不同的说法;(二)搜集者在整理三位讲述者的口述内容时做过某种程度的调整与删削;(三)这个散文故事另有以京族叙事歌的韵文方式演唱。

然而,只凭李小姐的“附记”,我们并没有办法知道京族三岛到底为什么有《金仲和阿翘》的流传,亦无从了解阮文龙所述何以会与裴、苏二位的版本有明显差别,同时也弄不清楚所谓“京族叙事歌”体的《金仲和阿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难道《金仲和阿翘》也跟《宋珍和陈菊花》一样在京族有着故事与长歌两种体裁吗?[8]

三、《金仲和阿翘》的相关研究

虽然《金仲和阿翘》采录的时间较晚,疑点也多,不过这则京族民间故事很快就受到广西师范学院过伟教授的注目,他除了把它收入1988年版的《回、彝、水、仡佬、毛南、京族民间故事选》之外,另外撰有《京汉、中越文化交流的硕果(金仲与阿翘)》一文,载于广西《学术论坛》1992年第2期,并收入其《南方民间文化与民族文学》(广西民族出版社,1994);接着在他参与撰写的《京族风俗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京族文学史》(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也都辟有专节隆重介绍;到了1994年5月,他又给予增补,撰成《中越、京汉文化交流的硕果:〈金云翘传〉和〈金仲与阿翘〉》新作,后来收进他主编的《越南传说故事与民俗风情》(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里。

过伟教授准确地发现中、越王翠翘故事存在着一条“中国历史事件”:嘉靖三十五年(1556)胡宗宪袭破海贼徐海于沈庄一“中国史学家的史书记载”(茅坤《纪剿除徐海本末》等)一“中国明清作家文学”:以明末清初青心才人编次《金云翘传》小说为主一“越南阮朝作家文学”:阮攸(1765~1820)1813年出使中国以后撰成喃传《金云翘传》一“中国京族民间口语文学”:《金仲和阿翘》故事的发展轨迹,并且待与中、越古典作家的小说和长诗仔细比较后,看到《金仲和阿翘》的人物与情节都产生了变异:

人物减少了,集中了,民众化(平民化)了,情节也简化、精炼化、京族化、口语文学化了。翠翘的弟弟王观,马监生、马秀和楚卿,束生、宦氏母女和鹰、犬二仆,胡督府(胡少保、胡宗宪)及其部将,尼姑觉缘等人物,以及他们相关连的情节,在口语传承中消失了。民间故事彻底摆脱了“胡少保平倭立功”情节的羁绊,变异为纯属阿翘与金仲悲欢离合的京族民间故事。[9]

(按:所谓“胡少保平倭立功”情节,指的是《明史·世宗本纪》、《明实录·世宗实录》、茅坤《纪剿除徐海本末》、周清源《西湖二集·胡少保平倭战功》等史传、小说里关于督府胡宗宪计袭海寇徐海的正面描述;此一情节,到了青心才人《金云翘传》小说和阮攸叙事长诗《金云翘传》中,胡宗宪形象已由功臣转化成奸官,徐海亦由江洋大盗摇身一变而为草莽英雄,并且出面替王翠翘报仇雪恨;再到京族民间故事《金仲和阿翘》时,胡宗宪一角已消失不见,徐海则简化成弃武从商、有意替阿翘赎身而未果的退休上将军。)

过伟教授关于中、越王翠翘故事的演变以及京族民间阿翘故事的比较分析,大体都是合乎事实的真知灼见,所以不少人都注意到了他以下的呼吁:

中国作家青心才人的《金云翘传》一越南诗人阮攸的《金云翘传》一中国京族民间口语文学《金仲与阿翘》,这条发展轨迹是明晰的。……阮攸运用民歌“六八体”,使长诗顺畅地流入民间,民间故事家们借鉴长诗创作了民间故事。阮攸的长诗,成为中国作家古典小说与中国京族民间故事之间的桥梁。如果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研究家,不去探索这一“桥梁性”的外国文学作品,就很难说明中国古典小说是怎样发展为中国京族民间故事的。[10]例如云南大学傅光宇教授,紧接在过伟之后立即撰有《也谈(金仲与阿翘)及中越文化交流》一文,[11]呼应他的看法。不过,傅教授也受上引《金仲和阿翘·附记》“这一故事曾被改编为京族叙事歌,每逢唱哈节在哈亭由哈妹哈哥演唱,广泛流传于‘京族三岛”’的说法影响,又留意到苏维光、过伟、韦坚平合著《京族文学史》第五章第四节内有注解说到“故事的口述者阮文龙老人、苏维光、裴永彬说:京族三岛40年代前曾传唱此故事的京语叙事歌,哈节在哈亭中由哈妹哈哥演唱,但长歌今已无人会唱”。[12]因而特别提出了两个新的问题,一是:

从阮攸喃传长诗到京族民间故事之间是否还有其他过渡性文艺形式?……如果这类京族叙事歌或京语叙事歌尚有人能唱,将是与阮攸长诗及民间故事进行比较的绝好资料!有了这类重要资料,将有助于判断京族有关叙事歌与民间故事孰先孰后。因为阮攸写的是民歌体,最易于在民间传唱,很有可能先出现有关京语叙事歌后出现民间故事的,至于故事之变异而出现多种异文更在后了。[13]

二是:

在越南民间是否流传有由阮攸长诗变异而来的叙事歌与民间故事?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资料。……关于《金云翘传》流传到越南,并产生重大影响,又再由京族之迁徙中国而将民间有关作品回流进来这一漫长的旅途,可以这样说,现在还只能勾画一个大的轮廓,许多细节尚待条件具备时才能清晰起来的。[14]

傅光宇教授的见解,看似不无独到之处,可惜后来相关的研究著作,如1997年刘亚虎的《中华民族文学关系史(南方卷)》、[15]1999年董文成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之《金云翘传》评论,[16]并未正视他所提出来的新问题,均仅止于响应过伟教授的呼吁而已。

倒是越南社会与人文科学国家中心民间文化研究院的乔收获教授,在引介过伟教授意见的同时,自己又通过初步的比较,确信《金仲和阿翘》与阮攸叙事长诗《金云翘传》存有许多雷同,加上在阮攸撰写《金云翘传》之后,真的不断还有越南京族人移居中国,因此他推测《金仲和阿翘》极可能是直接从阮攸的《金云翘传》而来;不过,他也产生了一个新的疑问:

惟有徐海行商这一细节,又使我们难免有些顾虑,因为此细节只出现在青心才人的《金云翘传》而阮攸的《翘传》没有。这样,是否民间文学作者可能参考青心才人的作品?[17]

如此看来,《金仲和阿翘》的来历以及相关问题还真不少,恐怕非得继续进行田野资料的采录调查或做进一步的比较研究不可,否则诸多疑问依旧无从解决。

四、《金仲和阿翘》1999年的两度采录

诚如过伟教授所言,《金仲和阿翘》已经“京族化”了,人物和情节产生变异之际,又把故事场景移入了京族社会,也将角色的生活添上了京族的风采,成为民族色彩浓郁的京族民间故事。其中京族色彩尤为鲜明者,当属以“哈节”为背景一项。

故事开头说女主角阮阿翘、阿云姐妹清明节到郊外踏青,跟男主角裴金仲邂逅,金仲和阿翘彼此一见钟情,但苦无公开见面的机会,只能久候“哈节”的到来。故事接着说“六月初十,人们纷纷上哈亭祭奠列祖列宗。金仲借口上哈亭,想去见见阿翘。金仲来到哈亭一看,只见人山人海,却没有阿翘,左等右等还不见人”,意外在一棵古榕树下捡到一只阿翘的金发夹,于是开始歌唱寻人:“金对金来轿对轿,无心丢金在地上,有心找金来问哥,得夹莫把青(情)丝(思)锁”;并得到阿翘回歌应答:“金对金来轿对轿,丢金多时好心急,近日青(情)丝(思)难锁住,人不人来鬼不鬼。”原来阿翘“这次也是借口上哈亭走出来的”,没想到在哈亭人多难寻,倒意外因遗落金发夹而循歌声得以与金仲相会。

(按:所谓“哈节”,又名“唱哈节”,京语“哈”有“吃”和“歌”两种意思,这的确是广西京族三岛特有的民间节庆。“哈节”的时间,京族三岛并不一致,万尾、巫头二岛是农历六月初十举行,山心地区则是八月初十,《金仲和阿翘》的讲述者有阮文龙、苏维光、裴永彬三位,阮系巫头岛人,苏、裴乃万尾岛人,所以他们故事里上哈亭的时间是六月初十没错。)

“哈亭”是京族三岛供奉神明与祖先牌位的庙堂,六月初十万尾、巫头二岛“人们纷纷上哈亭”,的确是为了“奠祭列祖列宗”。此外,“哈亭”在“哈节”五天期间,男女老幼会盛装齐聚于此,进行迎神、祭神、入席、送神等程序,其间还会聘请职业歌手(女的叫“哈妹”,男的叫“哈哥”)连续“唱哈”三天,让入席饮宴者边吃边“听哈”。依照习俗,从前京族妇女只捧菜上桌,不能坐席,妇女、儿童听哈都是在哈亭外边。

实际的情况是,“哈节”期间哈亭外边亦别有一番热闹。这是因为“哈节”同时也是京族青年男女公开社交活动的大好时机,他们经常成群结队地相互对唱着热情洋溢的民间情歌;《金仲和阿翘》故事中男女主角的情歌对唱,正是京族“哈节”民俗的真实写照。[18]

为了求证《金仲和阿翘》这则广西民间故事的若干细节(包括故事的不同说法、韵语歌谣的有无等),也为了深入明了京族“哈节”的相关习俗,我曾于1999年5月和7月下旬,两度前往广西防城港市江平镇的京族三岛采风,好不容易找到了十几年前《金仲和阿翘》的原讲述者,95岁高龄的老人阮文龙(生于1904年)和70岁的裴永彬(生于1930年;大他一岁的表哥苏维光则不幸已于1997年去世),并实地参观了“哈节”的民俗活动,进行田野调查,对于《金仲和阿翘》及其背景有了更新的了解。

同类推荐
  • 一线教师的修炼之道

    一线教师的修炼之道

    本书内容涉及心理修炼、自我修炼、课堂修炼、教学修炼、真爱修炼和创新修炼六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永存阳光心态、让微笑伴随左右、优秀教师的三大特质、组织管理好课堂等。
  • 中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比较分析

    中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比较分析

    本书主要研究中俄在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变迁,特别是退休养老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失业和再就业保障制度。内容包括中国和俄罗斯养老保障问题研究、医疗保障体系中国家的作用、转型期劳动力市场与失业人员保障、国家就业政策以及经济危机条件下面向就业的教育体系转型等。
  • 世界到底怎么了

    世界到底怎么了

    一名央视记者15年时间走遍世界30多个国家后的思索记录,呈现给读者一个凹凸不平的大千世界。从禽流感到艾滋病,从气候变化到城市发展,再从烟草控制到塑料袋之争,无不折射出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间全球社会文化热点的凶猛火花;无不折射出这个世纪独有的思想碰撞,还有触景生情怀念那些形形色色的古今国际名人……
  • 做最好的学问——胡适论趣味与治学

    做最好的学问——胡适论趣味与治学

    本书选取了胡适著作中关于读书、治学、教育等方面的篇章,既有轻松的读书趣味,也有科学的治学方法,同时也包括对经典名著的点评,考注等,对青年人读书做学问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胡适的名言“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在这里得到充分阐释;他的“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本书通过对古代教育家思想剖析,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的教育现状。
热门推荐
  • 穿越成白虎

    穿越成白虎

    穿越异界,重生小白虎。又有系统傍身,天明以为马上要走上虎生巅峰,谁知……
  • 大佬崛起日记

    大佬崛起日记

    原本教授们以为这是一只乖乖的小白鼠,结果她把实验室炸了……师傅以为这是一个被欺负的小可怜,结果她把一米八的肌肉汉打了……老师以为这是一个零分差生,结果她的成绩把第一名虐哭了……女主:我没那么厉害媒体:呵呵,我们信你个鬼
  • 中年人的娱乐圈

    中年人的娱乐圈

    由于老天爷赏饭吃,天生面相刚硬中透着股邪气,加上眼神凶狠阴鸷,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害怕的需要找警察叔叔,因此加入娱乐圈后被业内人士给直接“定型”成为了反派专业户。
  • 野谈

    野谈

    听说有山无数,有水无垠,天上无法看到尽头,地下无法探到幽深。又有飞禽走兽或凶、或吉,有感有灵,有悲有喜。传闻水下有龙,云上有神,要站在最高的地方去听,有缘分和慧根的人,才能幸得一点点,通悟长生。东南西北,涉水过山,乘船过海,最茫茫水上,是不是屹立着蓬莱?一个方向走到尽头又会不会回到出发的地方?还能不能找到家?家里还有没有牵挂的人?传闻啊,是谁听谁说过,又传成了怎一个荒诞模样?
  • 雷域神皇

    雷域神皇

    九阴绝脉,天雷降世,一夕之间,他摇身一变,成为天边那耀眼的一颗明星,从此他走出了这人生低谷,踏上了辽阔无比的大陆,从此,命运开启了一段属于他的惊艳传奇!
  • 女配总是痴情

    女配总是痴情

    “沈宇南,我要是……成全你们,你会开心吗”“会”“可我不会”
  • 美男集结号之红尘纷飞

    美男集结号之红尘纷飞

    这是一段发生在洛阳城内一群小人物身上的故事,虽不大喜,虽耐人寻味,却是小资有趣。本文结合了穿越、男宠等等当下时尚的元素,让你瞠目结舌。她是简单的被败落的家室丢出来的千金小姐,在他的娇生惯养下,越发胆大妄为。却又不知如何成为当今的泰安公主,进入一段又一段荒谬的圈套谎言中,无力抽身,只得沉陷。他是她捡来的所谓的小弟,却被她视为生命至宝,失去便如同失去呼吸。可是奈何身份无奈,终得离开,负她一生,却又许她一生,痴痴等了一生。他是身份不明的乐师,仿佛事事都有他掺足,他在想,若不是遇见她,也许自己这一生一定过得安逸快活,可偏命运弄人,她是他心上的朱砂痣,为她拆了自己的步步为营,深陷险境,只为爱她。
  • 都市修仙之至尊神豪

    都市修仙之至尊神豪

    不要用你的年薪来挑战我的零花钱。别人用钱买人杀你,我用钱堆死你。
  • 青青陌边桑

    青青陌边桑

    出身乡村蚕户的陆青桑,为了冲喜嫁入豪门,谁知夫君当夜病亡,她机智地躲过围杀,出家为尼。在破败的尼姑庵,她勇斗恶霸,想出妙计,让尼姑庵变得香火旺盛,银钱哗哗地流入,富得流油的日子简直不要太爽。无意间,她发现幽居十年的住持的秘密。而此时,一位神秘的绝世美女找上她,以万两黄金和自由身为酬谢,想借她肚子一用。陆青桑后来才知道,原来从那时起,她就被带入了那个巨大的漩涡……【爽文,朝政+谋略,绝对不一样的风格和口味,欢迎入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