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29000000033

第33章 禅眼观世界(1)

用尘世的眼光看世界,世界的万有既分分明明,又实实在在。所以,世人拼命追求世间万有,抓住“有”不放手,一旦“有”变成了“无”,不是追悔莫及,就是痛苦不堪,怎么也弄不明白,分明是实实在在的“有”,为什么又化为虚无缥缈的“无”。用禅眼看世界,你就会乐观、积极、开朗、洒脱、大气、淡定……从容应对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

空心看世界

佛家认为尘世的一切都虚空不实,这难免让人感到疑惑:这件东西明明就在眼前,看得见,摸得着,闭上眼睛也能想象它的形状,怎么说是空的呢?

一位“外道”(即信奉其他宗教的人)问佛祖:“如果说一切皆空,那么,人的笑、哭、嬉戏、生气、愤怒、爱恨等事情,到底是空还是有呢?”

佛祖回答说:“它们就像梦境、幻觉、影子一样。”意思是说,它们似实而虚,似有而空。

佛祖还说:“乃至一切事皆如幻如化如梦如影,当如是见。”

禅来缠去

“色即是空”乃佛家的基本命题,可是,对我们凡俗之人来说,把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都看成空的,难免会不习惯,尽管佛祖不厌其烦地加以解释,仍让人难以理解。那么,“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马鸣菩萨说:“是故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离心则无六尘境界。”“三界”是指有情众生存在的三种界域,一是欲界,指各种欲望,如食欲、情欲等。二是色界,大概是指有具体形象的一切事物。三是无色界,大概指没有具体形象的一切事物,如鬼神等等。马鸣菩萨认为,三界的一切都是空的、假的,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它们都是心假造出来的。离开了心,一切都不存在了。但是在我们有心之前,那些东西明明存在嘛!在我们无心之后,那些东西也不会随之而灭,怎么能说一切都是我们的心假造出来的呢?

对此,马鸣菩萨又进一步解释说:“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故。”“法”不仅指方法,也包括观念、感觉等等一切由心灵萌生的东西。马鸣菩萨的意思是,人心所感知、所思考、所执著的一切都是错觉或偏见,也就是说,每个人心里的世界都是像照“哈哈镜”一样,被扭曲变形了,因而都是虚假不实的。比如说:对同一件事,有的人觉得它好,有的人觉得它坏,有的人觉得它是大事,有的人觉得它是小事。那它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到底是大事还是小事呢?都不是。只能说明每个人对这件事的扭曲程度和扭曲出来的形态不一样。

俗话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其实,世上哪有这么多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是我们自己无事生事而已。因此,佛家讲“色即是空”,讲“万法皆空”,就是要我们抛弃无事生事的愚见,抛弃放大事物的妄见,抛弃扭曲事物的偏见。抛弃了这些,也就抛弃了世间的一切烦恼和痛苦。所以,空心看世界,一切皆空。

参禅的三重境界

翰林学士苏东坡与照觉禅师论道时,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后,忽有省悟,因而作“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偈,表明心得。

他未参禅前的境界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他的心得是: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归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及至参禅悟道以后,他的心境是: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苏东坡参禅的三个层次,正如参禅悟道的三重境界,叫做: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这三重境界,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三个阶段。

禅来缠去

第一重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执著的境界。在这个时候,我们还没有破除世俗的见解,局限于感官的认识,常常被外在的色相所迷惑,“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如见到美女、美酒、金钱,就魂不守舍,意醉神迷,生起种种贪求、执著之心。第二重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虚无的境界。通过一段时间的参禅,随着认识提高,我们对宇宙万象的真实相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了四大皆空,万法皆空;知道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知道了“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并且,这不可得亦不可得。我们感悟到一切都是无常,一切都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我们感悟到荣华犹如花间露,富贵好比草上霜;感悟到“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在这个时候,当然就有“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感受了。

第三重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是淡定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我们用不着刻意逃避外界的形相,青山绿水依然,而修炼有成的人,已经修成了金刚不动的禅心,用淡定从容的慧眼,看到了宇宙人生的本来面目。这时,山只是山,水只是水,我们对它们清清楚楚地觉察,却不计较,不执著,这就是《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就是《维摩诘经》所说的“善于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就是《坛经》所说的:“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

参禅的三重境界,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三个阶段,同时也是我们人生的三个境界:执著的境界;虚无的境界;淡定的境界。

百年一梦

金山昙颖禅师十三岁皈投到龙兴寺出家,号达观。十八岁时游京师,住在李端愿太尉花园里。有一天,太尉问他道:“请问禅师,人们常说的地狱,毕竟是有呢?抑是无呢?”

昙颖禅师回答道:“诸佛如来说法,向无中说有,如眼见空华,是有还无;太尉现在向有中觅无,手搘河水,是无中现有,实在堪笑。如人眼前见牢狱,为何不心内见天堂?忻怖在心,天堂地狱都在一念之间,善恶皆能成境,太尉但了自心,自然无惑。”

太尉:“心如何了?”

昙颖:“善恶都莫思量。”

太尉:“不思量后,心归何所?”

昙颖:“心归无所,如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太尉:“人若死时,归于何处?”

昙颖:“未知生,焉知死?”

太尉:“生则我早已知晓。”

昙颖:“请道一句,生从何来?”

太尉正沉思时,昙颖禅师用手直捣其胸曰:“只在这里思量个什么?”

太尉:“会也,只知贪程,不觉蹉跎。”

昙颖:“百年一梦。”

太尉李端愿当下有悟,而说偈曰:

“三十八岁,懵然无知。及其有知,何异无知?”

“滔滔汴水,隐隐惰堤。师其归矣,箭浪东驰。”

禅来缠去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是一般人经常想到的问题,甚至不少人都在探究的问题,但都没有人揭破这个谜底。释迦牟尼佛和历代禅师们道出了原委,又不易为人了解。生命有隔阴之谜,意即换了身体就不知过去一切,故千古以来,生命之源,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生命的形相虽千差万别,而生命的理性则一切平等,佛教的缘起性空、三法印、业识、因果等的义理能通达明白,则生从何来?死去何处?即不问可知了。

诸佛祖从无中说有,在无意义的空虚人生中找出了生命的意义,从而获得了解脱。世间万物均为烦恼所缚,因此,想在现世的生命意义中寻求未来不死的灵魂,如同水中捞月,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心,不去过多计较成败得失,放下心中的不快,把握好现时的人生,才能安心体会生命的意义。

芥子纳须弥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道:“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是骗人的吧?”

智常禅师闻言而笑,问道:“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可有这回事?”

“当然!当然!我岂止读书万卷?”李渤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

“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如今何在?”

李渤抬手指着头脑说:“都在这里了!”

智常禅师道:“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一粒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莫非你也骗人吗?”

李渤听后,脑中轰然一声,当下恍然大悟。

禅来缠去

一切诸法,有时从事上去说,有时从理上去解,要知宇宙世间,事上有理,理中有事,须弥藏芥子是事,芥子纳须弥是理,若能明白理事无碍,此即圆融诸法。小大之辩则强调的是天道至理。如果芥子与须弥都是由法力所造,那么既然同质,自然可以相互包容。从科学的角度说,空间不是只有一种,这样,如果从不同空间来看,一粒芥子也未必纳不下一座须弥山呢。所以说,世间一定有一个普遍的规律存在,牵引着世界的演化,只是我们还是燕雀、冬虫,无法窥的全貌罢了。“芥子纳须弥”是禅者独特的思维方式之一,我们更可以看出禅者可纳天地的胸襟与气魄。

用心看世界

一位信者问无德禅师道:“同样一颗心,为什么还有大小的分别?”

禅师并未直接回答,他告诉信者道:“请你将眼睛闭起来,默造一座城。”

于是信者闭目冥思,心中构想了一座城。

信者:“城造毕。”

禅师:“请你闭眼默造一根毫毛。”

信者又照样造了一根毫毛。

禅师:“当你造城时,是否只用你一个人的心去造?还是借用别人的心共同去造呢?”

信者:“只用我一个人的心去造。”

“当你造毫毛时,是否用你全部的心去造?还是只用了一部分的心去造?”

信者:“用全部的心去造。”

于是禅者就对信者开示道:“你造一座大的城,只用一个心;造一根小的毫毛,还是用一个心,可见你的心是能大能小啊!”

禅来缠去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

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伟无比;

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边。

心既可如宇宙般广博,也可如蝼蚁般渺小。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世间的凡事纷扰有许多种,容得下是一片浩瀚的海洋,奔流直率,容不下是乡间泥泞小路,为自己平添烦恼。同样的心,盛纳不一样的天空!真正的智者,其心胸宽如海洋,能包容世间的一切。

枯萎与灿烂俱美

惟俨和尚是唐代著名禅师,晚年住在澧州(今湖南澧县)的药山,人称“药山惟俨”;他与许多高僧一样,善于从眼前小事入手,启发弟子们的悟性。

有一次,惟俨指着林中一棵枯木,问弟子道吾和云岩:“你们说,是枯萎好呢,还是向荣好?”

道吾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向荣的好。”不料惟俨断然否定道:“灿烂终将归于消灭。”这一来,答案似乎已经明确,所以云岩随即转口说:“我看是枯萎的好!”谁知惟俨同样认为是错的:“枯萎也终将成为过去。”

这时,正好另一位高沙弥从对面走来,惟俨便以同样的问题“面试”他,机灵的高沙弥不偏不倚地答道:“枯萎的让它枯萎,向荣的让它向荣。”

惟俨这才颔首赞许道:“高沙弥说得对,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应该听其自然,不要执著,这才是禅的态度。”

禅来缠去

“荣的好”,表示一个人的性格热忱进取;“枯的好”,表示一个人的性格清净淡泊;“枯者由它枯,荣者由它荣”,这是顺应自然,各有因缘。而真正体现禅义的答案则是第三个,所以有诗云:

云岩寂寂无窠臼,灿烂宗风是道吾;

深信高禅知此意,闲行闲坐任荣枯。

同类推荐
  •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本书为社会议题探讨,此类别收录了大师八篇言论,包括有大师对环保、经济以及自杀的防治与女性问题等提出的应对之道。大师的开示,均针对人们的现实困境与心灵需求提出建设性的见解,并给与疗愈,继而启发人之善言、善心、善行。
  • 佛教养生秘笈

    佛教养生秘笈

    本书以佛教养生观念为主旨,为读者提供了诸多方便易行的佛家养生方法,具体内容包括:精神养生法、生活饮食养生法、佛教医术等。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一口气读懂道教的故事

    一口气读懂道教的故事

    本书以道教体系为逻辑,以道教神仙、人物、宗派、典籍、名山、道观为点,以图文互注的编排形式叙述道教的故事,详解道教文化。
  • 弘一法师全集01佛学·杂记

    弘一法师全集01佛学·杂记

    在浮躁的世俗社会中,很多人都试图从弘一法师的文字作品中获得智慧,继而获得内心的宁静,找到心灵的归宿,鉴于此,通过对民国时期有关弘一法师的资料的查找甄别,本套从书收集了所有现存的弘一法师的全部文字,《弘一法师全集》由此而诞生。
热门推荐
  • 轮回99次遇见

    轮回99次遇见

    百世轮回,不得善终。安溪始终没有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人,会一直相信自己。她冷的至始至终都是心,不是情,当冰冻溶解,所过去的苦难,都是美好的……
  • 傲世王中王

    傲世王中王

    摇光大陆,强者争锋。唐晓以华夏武魂的不屈武意铮铮武骨,莅临此地。从此以武明尊,以杀证道,终成傲世王中王……
  • 邪王的懒妃

    邪王的懒妃

    懒人系列终回本:常言,偷得浮生半日懒。当不能偷得浮生又想懒时怎么办?当然是光明正大地懒啦!从小懒到大的庄书兰就是这样想的!当前世成为记忆时,庄书兰更是决定将这懒人做到底。管他冷嘲热讽也好,闲言碎语也罢,她庄书兰不会因此而改变!且看懒人如何笑傲官场沉浮,冷看朝野纷乱!————情景一:“美男,来,给本姑娘笑一个!”一手托起某男精致的下巴,拇指轻刮着脸颊,“啧啧,这肌肤,比姐姐我的还要好!哎!平日里用的是哪个牌子的保养品啊?”……某男呆状,第一次有种叫耻辱情绪袭上了心头——他居然被一个还未并笄的小女孩子给调戏了!情景二:“跟了本宫,他日你就是一国之母,光宗耀祖!”某男拦下某女,半带着威胁地喝着。“光宗耀祖这件事,不归臣管,你去找别人吧!”轻弹去不知何时落在肩膀上的树叶儿,微微一笑,“时辰不早了,臣得回府休息了!”情景三:“你想从这游戏中退出?”媚眼一抛,却让人不寒而颤。“我还有权力说不吗?”某女惨淡一笑,带着狡黠,“既然是你将我带入这游戏中,你怎么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我们成亲吧!”情景四:“……新娘请下轿!”第一声,无人答应……“请新娘下轿!”第二声,还是无人答应……“请新娘子下轿!”直到第三声时,轿里忽地传来慵懒的声音,“呀!我怎么睡着了?四儿,现在什么时辰?为何迎亲的轿子还不来?”————〖精采多多,敬请期待。〗————懒人系列:总裁的懒妻帝君的懒后懒凰天下风流佳人系列:风流女画师新坑:轻松+现代+都市+网游+青梅+竹马=恋上恶男友情链接:逍遥王爷的穿越妃本色出演绝焰煞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当风来的时候有我

    当风来的时候有我

    对她而言,没有什么比追求自由更重要的事情。为了自由她离开了父母亲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一无所知的地方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留名千史。为了自由她拒绝了无数人的示爱,却等到最真的爱情。为了自由她抛弃拥有的一切归隐山林,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所以,自由真的有那么好吗?……
  • 鬼道修炼者

    鬼道修炼者

    太极分两端,相生相克,日为阳,月为阴,人为正,鬼为邪。贪嗔痴生恶鬼,真善美化钟馗。天道茫茫何所求?魑魅魍魉鬼见愁!天地人间,纵横遨游,驱鬼,驭鬼,食鬼乐,今朝有酒今朝休。道气长存,无生无灭,无始无终,唯尽鬼道,破地狱,方得大道。钟正南在灵兽帮助下,一步一步走上了鬼道的修炼之路。
  • 蜜糖心尖宠:表妹,别任性

    蜜糖心尖宠:表妹,别任性

    某一天“符音音,我警告你,别在床上叫我表哥。”某个男人咬牙切齿的看着身下的女人。“表哥,表哥,我就喜欢这样叫你吗!”某个女人娇声娇气,脸上笑魇如花,完全无视他的威胁。“不准。”他抓住她的手欺身而下。“我就要,呜------。”她半推半就,考虑要不要从了他。“我说不准。”他堵住她的嘴,狠狠吻住。他爱她、宠她,用尽一辈子。
  • 凤栖晴初春觉在

    凤栖晴初春觉在

    前一世於若晴殚精竭力只为助心爱之人登上帝位。换来的却是被凌锦辰亲手送上了不归路。既然有了这重头再来的机缘。这一世,她定要那些忘恩负义之人,得到应得的报应。
  • 不如相濡以沫

    不如相濡以沫

    《不如相濡以沫》是一位曾经是白领、后来退居家中做全职主妇的女人所撰写的猫咪故事。长达十几年间,作者收养十数只无家可归的猫咪,悉心照顾它们的同时发现它们的美德,解读它们的心语。这些拟人化的猫每一只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脾气。它们恋爱,友爱,有自己的理想,它们在这个世界的缝隙中从容地活着,只因为这个世界总会有一个懂得猫语的人。《不如相濡以沫》中猫的故事背后有悲情有怜爱,有对生命的深度理解和慈爱之心。关爱小动物正是是国民素质更加全面的一种体现--拿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时光,看见另一个生命体在阳光下从容度过一生,这会是一件多么舒心的事情啊。
  • 妖狐独宠:神尊渡我

    妖狐独宠:神尊渡我

    什么?穿越到狐妖的身上,我怎么这么倒霉!什么?我的任务是扑倒神尊,不然魂飞魄散!为什么这个穿越这么艰难?不过还好,神尊大人实在是颜值爆表,呆萌可爱,先扑倒再说。不过妖神不两立,五雷聚顶之劫如何能逃?!神尊大人:“绯顔,说好的渡你,无论天界魔界我绝不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