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26500000002

第2章 引论:民间文化与中国传统戏曲(2)

民间审美资源参与建构了新的意识形态对于传统戏曲的意义认定和功能阐发。曾经有学者称中国的民间戏曲是“手中无权的弱者的武器”和“农民日常抵抗的形式”,这是它能够被纳入当时政治生态语境的依据。《十五贯》的改编便是一例,清官现象是长期官强民弱的社会关系和格局在民众想象中的呈现。这种对于弱者的同情和维护也体现在民众对于家庭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及其审美呈现。譬如“婆媳关系”便是在民间生活世界常演常新的一出悲喜剧,一方面,当公婆年老体衰时,对于他们的照顾和赡养当然会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赵五娘(《琵琶记》)、秦香莲(《铡美案》)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另一方面,正如《孔雀东南飞》所显示的,当公婆力量的过于强大竟会导致媳妇生活乃至生命的毁灭时,人们的同情显然将会发生转向,“民间抨击不孝媳妇的舆论固然强大,可讽刺、斥责恶婆虐媳的民间口头创作也照样流行”。美国的欧达伟教授曾经对河北定县的秧歌戏进行了仔细梳理和考察,他发现固然有像《变驴》这样叙述媳妇不孝、打骂婆婆的剧目,但更多的还是讲述婆婆欺压媳妇的小戏,例如在《蒋士幢休妻》中,婆婆无端怀疑媳妇的品质和行为,坚持让儿子休妻,媳妇被休后依然忍辱负重,关心自己年幼的儿子,躲进尼姑庵苦度余生。类似的反映婆婆恃强凌弱的还有《四劝》、《搬不倒请客》、《金牛寺》、《小姑贤》、《安儿送米》等剧目,它们都具有不同于官方大传统文化的情感内涵和意义指向。本来按照儒家伦理关于孝道的规定和要求,人们应该无条件地维护婆婆的权威话语,但民间大众基于自身长期受压抑的地位和处境以及由此产生的生存法则和情感逻辑,他们更愿意把自己的同情和道义给予处于弱势的一方,自觉维护弱者的利益和诉求。因此,欧达伟认为,“那些奉命休妻的男子,作为戏曲人物,都是无能之辈。他们从来不是代表农民道德观的正面角色”,“他们的行为看上去是无可奈何的,但在戏曲中并不被赞美和钦佩。他们扮演的是一种软弱的应声虫的角色,决不是农民眼里的道义英雄”。对于民间戏曲里的这种现象,欧达伟引用斯高特(Scott)的观点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在思考农民与统治阶级的思想和价值的联系方面,应该把顺从、还是承认合理性而接受,这两者区别开来。如果下层阶级的成员,认为公开反抗过于冒险,不如违心地顺从,那么,这就不意味着他们真正接受了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同时也使戏曲文本发出了没有被官方话语完全遮蔽的声音,总是或隐或现地呈现出民间大众作为“被统治阶级”或弱者的伦理情感、道德逻辑和利益诉求。从而提供了它们能够被新意识形态看中并改编的理由和合法性,按照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阶级理论,“被统治阶级”的声音总能提炼出革命的叙事功能,例如《孔雀东南飞》的改编本就曾经被赋予反封建礼教、宣传新婚姻法的意义和意图,显然是借用了这出剧目一直蕴藏着的民间大众对于那一对青年男女不幸遭遇深切同情的伦理和审美资源。

传统戏曲中蕴藏了源自民间的伦理和审美资源,它同时也就获得了建构民众日常生活的力量,这在前人诗文中多有反映。陆游的《春社》便记载了当时戏曲演出的盛况:“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且看参军唤苍鹘,京都新禁舞斋郎”,王梦生在《梨园佳话》中也描写了民间大众对于戏曲的热爱:“人无男妇,年无老稚,闻将演剧,无不踊跃欢呼”,这也就难怪利玛窦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相信这个民族是太爱好戏曲表演了,至少他们在这方面肯定是超过我们”。戏曲不但已成为老百姓审美娱乐的主要方式,而且也承担了组织、干预社会公共生活的功能,按照田仲一成的观点,戏曲不但能够维护乡村的日常生活秩序,增进宗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有时甚至会成为民众实现自身要求、愿望和利益的行为方式或工具,他在《中国戏剧史》中转录了两则相关史料:

工各居肆,百业俱备。其石工,木工,染工,踹工,大半来自他乡。油坊中工作人有博士之号,籍者长兴及江宁者为多。黑坊(染包头者)、胶坊(染五色表绫者),均本镇人。其余各业,则主客参半。[原按]各业齐行,则停工唱戏,工价之增,惟其所议,不能禁。

——《双林镇志》

据布商陈同言、吴永亨、程广泰、郑元贞等呈词,……苏郡出产布货,所用踹匠,盈万成千。须责包头约束,工价有例,食用有条…不意,去年四月,流棍之祸复起。先有刘如珍等,敛钱演戏开衅。……流棍之令一出,千百踹匠景从。成群结队,抄打竟无虚日。

——《遵奉督抚各宪定例永禁碑记》

工匠们通过演戏的方式组织罢工、维护自己的利益,戏曲也因此实现了它对社会的干预功能。实际上,戏曲本身即已构成了一部民间的生活史和心灵史,对于民间大众,特别是对于乡间的农民来说,由于他们受教育程度的低下,长期处于受压抑的地位,自然和社会生存环境的恶劣,中国传统乡村生活的闭塞和凝滞,戏曲几乎成了他们唯一可以纾解身心疲惫,积累和获取生活的经验和知识,了解世界和历史的通道和桥梁。元代的胡袛遹在品评杂剧时曾经指出:“(它)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筮、释道、商贾之人情物理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所以,“民不知书,独好观剧”,戏曲已经深深地铭刻在民间大众的记忆和行为中,为他们提供了可资长久回味的精神乐园,这正如清代嘉庆年间的戏曲家焦循在《花部农谭》中所说的,“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叟、渔父,聚以为欢,由来久矣。……余特喜之,每携老妇、幼孙,乘驾小舟,沿湖观阅。天既炎暑,田事余闲,群坐柳阴豆棚之下,侈谭故事,多不出花部所演,余因略为解说,莫不鼓掌解颐。”“花部”等传统戏曲已经书写了民间的历史文本,形成民众特定的生存状态和思维方式,譬如说鲁迅笔下的阿Q,他是个文盲,至死都为没有将圈画圆懊悔不已,他进过城,但他的眼光和见识从来都没有超出未庄的狭小天地,就是这样一个在精神和物资上都赤贫如洗的农民,却很会唱几句戏文:“悔不该,酒醉错斩了郑贤弟”、“我手执钢鞭将你打……”。戏曲为他的“革命”提供了历史依据和想象空间,在他看来,“革命”就是“造反”,“革民党”“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都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阿Q脑海里浮现的显然都是传统戏曲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情节和观念,戏曲对阿Q的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刻——“阿Q忽然很羞愧自己没志气:竟没有唱几句戏。他的思想仿佛旋风似的在脑海里一回旋:《小孤孀上坟》欠堂皇,《龙虎斗》里的‘悔不该…’也太乏,还是‘手执钢鞭将你打’罢”。真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曲或许已经注定将要与民间大众生死相依,我们宁愿将这看成是阿Q以其生命诠释的一场隐喻。

阿Q的经历和遭遇颇具戏曲情境,其实已经呈现出了戏曲对于民间的“革命”功能,民间的“革命”或“造反”多有“戏缘”。譬如:“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初三日,大刀会在城西火神庙唱对台戏。西边唱的是柳子戏,戏名《黄猫拿兔》,东边是梆子戏,戏名《打登州》。唱戏后,大刀会的人即在城南开始打教堂”。大刀会通过戏曲聚众起事,而义和团运动更是具有浓厚的戏曲色彩,李伯元说“拳民”的“打扮赛如戏上唱小生的一般,手持木棍,招摇过市,美其名曰‘二郎神棍’”。所以,当他们“穿上戏装”,已“分不清是世间生民还是戏中英雄”,其“所请之神,大多是戏曲中人物”,如关公、武松、孙悟空、黄天霸、穆桂英、樊梨花等等,而他们所谓的攻城打仗,也完全是一副戏曲做派,难怪有学者指出,“他们聚众起事唱戏,打仗如做戏”,“戏里戏外,真假难分”。戏曲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民间实践功能,这和它的起源或原型有关。戏曲起源于巫术仪式,按照弗雷泽的观点,人们可以通过举行巫术仪式驱使神灵发生符合或满足人的意愿或需求的行为和结果,另一方面,人也可以获得神的力量,成为“人神”,这种仪式原型对于戏曲产生了长久影响,正如卡西尔所指出的,“在神话戏剧中的舞蹈者不只是起到正在表演的角色;舞蹈者就就是神,他正在变成神”。这就难怪在义和团运动中会有那么多人相信自己可以通过戏曲的方式“请神”、“降神”,获得种种“法术神功”并进而战胜敌人。通过仪式行为或者说通过模仿或扮演就可以使人们获得模仿对象的身份、地位和力量,这是巫术仪式的原理,从而解释了大刀会的首领何以会“穿着戏衣,骑马拿刀,自称皇帝”,对于他们来说,戏中的“黄袍加身”真的意味着将要“坐江山”。而且,正如仪式原型中的“人神”一样,戏内戏外的神灵或帝王总是受人崇拜,换言之,这些有权势和力量的人物可以通过仪式或戏曲塑造自己的神性光辉,召集和召唤受众与信徒,并进而实践自己的主张和信念。在这种情况下,“看戏是一种敬神的行为”,观众的“虔诚”或“迷狂”与仪式原型所特有的神圣气氛相互辉映和生发,使得戏曲成为种种思想、观念、精神和意志的最适宜的传播载体和接受平台,其原本所固有的不同于官方话语的民间的记忆和声音显然将会得到更加有力和迅速的彰显和发扬,正如典籍所载:“今以经史所传,历代圣君贤相、通儒达士,执吾华四百兆之众而问之,其瞠目而不能答者,殆什之八九;又举稗记所编,叛逆不逞之徒,怪谬无稽之说,执吾华四百兆之众而问之,其能津津而道者,又什之八九。此什之八九之众,盖未尝身入学堂,故暗于所见。若彼未尝不身入戏场,故迷于所见又如此,不学失教,以假为真,举凡唤雨呼风,降神诵咒,联盟拜会,结寨立巢,辄以往事有征,互相称述,左道惑人之术,诧为神奇,作乱犯上之流,指为好汉,以劫狱戕官为任侠,以抗兵踞地为顺天,懦者信而不疑,强者勃而欲试”。戏曲中的民间文化成分已经构成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原则。

同类推荐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工艺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工艺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 李元鼎诗文墨迹散拾

    李元鼎诗文墨迹散拾

    本书内容包括:李元鼎生平简介,诗作部分,碑铭、传记文,书信,书法、墨迹及其他,纪念李元鼎的诗文、墨迹及其他。
  • 中国戏剧史

    中国戏剧史

    本书原写于二十余年前,是余秋雨先生在戏剧领域的专业之作。从前用的书名是《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为的是突出“戏剧文化”这个概念。因为余秋雨先生当时在学术思想上正经受文化人类学的激荡,只想通过戏剧的途径来探索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过程,因此,“戏剧文化”这个概念指向着一种超越戏剧门类的广泛内涵。但这么多年下来,他觉得“文化”的用法越来越不着边际,当初的意图已很难表明,不如干脆舍弃,留剩一个更质朴的书名。
  • 世界音乐艺术(下)

    世界音乐艺术(下)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我们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增多,无论是干部、教师、学生和其他文化工作者,都迫切地需要了解世界,自然也渴望了解世界的文化艺术的历史。
  • 视觉艺术欣赏

    视觉艺术欣赏

    孙殿武编著的《视觉艺术欣赏》从细节入手,以作者的审美经验,对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篆刻艺术进行结构,分析解读美,传达给读者更多的是审美感受,从而更贴近读者,让读者更快捷、更清晰地感受视觉艺术的魅力。本书向读者展示的数百件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篆刻作品,都是世界级的经典艺术精品,堪称视觉艺术的盛宴。
热门推荐
  • 血色残情:冷君夜妾

    血色残情:冷君夜妾

    穿越后,她成为王爷的罪妾,他狰狞的说,今天是她的赎罪日。赎罪日,罪妾?她完全搞不清状况。他要毁了她纯真而虚伪的笑,让她的人和心沉沦到地狱中直到她失去呼吸为止。然而,真相大白,恨,原来只是一场玩笑,看着她越走越远,他的心,空了,慌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龙鸾大陆

    龙鸾大陆

    在龙鸾大陆的层层历史中,都流传着一个广为人知的预言:当日与月重合,九星并列之时,大陆将会随着八位男女的降生而逐渐发生战争,大陆将渐渐陷入一片黑暗之中,而能拯救大陆的,只有在那天降世的八位男女,将会齐心协力,激发出各自的最大潜力,使大陆迎来新的光明。
  • 沧桑剑邪

    沧桑剑邪

    东州万剑冢虎视眈眈,西境九宫天荼毒生灵,南荒蛮神谷兵临城下,北漠狂刀门掠杀黎民,当年笑傲八方的大衍国身处其中,惜!外贼猖獗,内乱不休。国运日渐衰退,国威再难以往!文臣随风凋零,武将与水流逝!天下群雄并起,眼看大好河山四分五裂,即将崩塌。此时,山外少年怒拔长剑纵横江湖,带领武林正义之士挺身而出,力战群魔。且看少年能否拯救大衍河山?能否力挽狂澜……
  • 九鼎祭

    九鼎祭

    获龙雀,战穷奇,夺鬼手,破鼎局,灵生师养,天嫉地弃!七杀破军贪狼,紫薇必死命格,我能如何?若是世人负我,那便屠尽天下!
  • 智慧玩神仙

    智慧玩神仙

    一个政府的小职员,重生在一个仙侠的世界里,前世的知识能用上了吗?神秘的香炉到底能帮着吴智能走上什么道路。掌握一些机遇,放弃一些缘分。漫漫修仙路,得之我所失。坐享云端看紫霞,手握仙剑磨砺锋。焚香饮酒细思量,何处炊烟话鸳鸯。
  • 魔女的爱之爱恨交加

    魔女的爱之爱恨交加

    鉴于小说的内容对十八岁以前的孩子是不良的而且是负面的,不再续写了,作者已经隐退
  • 中医土单验方500首

    中医土单验方500首

    本书收录了古今名医及民间医生秘验良方500余首,治疗病症130余种。验方依内科、儿科、妇科、外科、骨伤科、五官科、皮肤科等分纲,每方按组成、用法、主治、出处、备注五项编写。
  • 密恋的初衷

    密恋的初衷

    一场阴差阳错的机遇,让她过上了本不该属于她的生活,更让她爱上不该爱的人。每个人物都有段不一样的密恋,是福是祸是纠结,豪门的恩怨情仇,使每个人疲惫之后最终回归内心的那份纯净,那份真善美……
  • 下官在上

    下官在上

    萧琛玥眼看就要登顶人生巅峰,结果一朝穿越异世成了贫穷幼女,别人穿越有大佬腿抱,轮到自己还要养活一个美人娘亲,人生最悲痛的事莫过于此。不过没关系,以咱优秀的应试水平,常年混迹官场的经验,女扮男装上学堂,不怕考不得好功名,抱得美人归,什么?杀父之仇?奸臣谋反?不慌,且看混迹官场多年的现代高官萧琛玥如何在古代继续逍遥作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