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23800000019

第19章 别墨子·派的哲学主张(3)

龙闻楚王……丧其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仲尼闻之曰:“……亦曰‘人亡之,人得之’而已。何必楚?”若此仲尼异“楚人”于所谓“人”。夫是仲尼异“楚人”于所谓“人”,而非龙异“白马”于所谓“马”,悖(《公孙龙子》一)。

这便是“比辞而俱行”。辟与侔皆是“使人知之”的方法。说话的人,已知道那相比的两件,那听的人却知道一件。所以那说话的人需要用那已知的来比喻那不知道的。因此这两种法子,但可说是教人的方法,或是谈说的方法,却不能作为科学上发明新知识的方法。

六、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独不可以然也。《说文》:“援,引也。”现今人说“援例”,正是此意。现代人译为类推。其实“类推”不如用“援例”说的明白恰当。援例乃是由这一件推知那一件,由这一个推知那一个。例如说:

《广韵》引《论语》“子西佊哉”。今《论语》作“彼哉”。因此可见《墨子·辩》“辩争彼也”的“彼”字或者也是“佊”字之误。

又如说:

《庄子》、《列子》“人又反入于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这三个“机”字皆当然作“几”。《易?系辞传》:“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释文》云:“几本或作机。”这是几误为机的例子。

“援例”的推论的结果,大都是一个“个体”事物的是非,不能常得一条“通则”。但是“援例”的推论,有时也会有与“归纳”法有同等的效能,也会由个体推知通则。

例如见张三吃砒霜死了,便可知李四若吃砒霜也会死。这种推论,含有一个“凡吃砒霜的必死”的通则。这种由一个个体推知通则的“援例”,在《墨子·辩》另有一个名目,叫做“擢”。《经下》说:

擢虑不疑,说在有无。《说》曰:擢,疑无谓也。臧也今死,而春也得之又死也,可(之又两字旧作“文文”今以意改)。

《说文》:“擢,引也。”与“援”同义。此类的推论,有无易见,故不用疑。例如由臧之死可推知春的死。与上文吃砒霜的例字相同。

七、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是犹谓“也者同也”,吾岂谓“也者,异也”。“也者,同也”,“也者,异也”,上两也字,都是“他”字。这个“推”便是“归纳法”,“亦名”“内籀法”。上文说过,“取”举例,“予”是断定。归纳法的通则,是“观察了一些个体的事物,知道它们是如此,遂以为凡和这些已观察了的例子同样的事物,也必是如此”。

那些已观察了的例子,便是“其所取者”。那些没有观察了的事物,便是“其所未取”。说那些“所未取”和这些“所取者”相同。因此便下一个断语,这便是“推”。我们且把钱大昕发明“古无轻唇音只有重唇音”一条通则的方法引来作例(轻唇音如f、v等音,重唇音如b、p等音)。

1.举例(以类取)——“其所取者”:

(1)《诗》“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檀弓》引作“扶服”,《家语》引作“扶伏”。又“诞实匍匐”,《释文》本亦作“扶服”。《左传》昭十二年“奉壶觞以蒲伏焉”,《释文》:“本又作匍匐。蒲本又作扶。”昭二十一年“扶伏而击之”,《释文》:“本或作匍匐。”……(2)古读扶如酺,转为蟠(证略,下同)。

(3)服又转为犕……

(4)服又转为謈(音暴)。……

(5)伏抱互相训,而声亦相转,此伏羲所以为庖牺……(6)伏又与逼通。……

(7)古音负如背,亦如倍。……《书?禹贡》“至于陪尾”,《史记》作“负尾”,《汉书》作“倍尾”。……(8)古读附如部。……

(9)苻即蒲字。……

(10)古读佛如弼。……

(11)古读文如门。……

(12)古读弗如不。……

(13)古读拂如弼。……

(14)古读繁如鞶。……

(15)古读蕃如卞。……藩如播。……

(16)古读偾如奔。……读纷如豳。……

(17)古读甫如圃。……

(18)古读方如旁。……

(19)古读逢如蓬。……

(20)古读封如邦。……

(21)古读勿如没。……

(22)古读非如颁。……

(23)古读匪如彼。……

(24)古文妃与配同。……

(25)腓与膑同。……

(26)古音微如眉。……

(27)古读无如模,……又转如毛,……又转为末。……(28)古读反如变。……

(29)古读馥如苾。……(以下诸例略)2.断语(以类予)——“以其所未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凡轻唇之音(非敷奉微),古读皆为重唇音(帮滂并明)。我把这一条长例,几乎全抄下来,因为我要读者知道中国“汉学家”的方法,很有科学的精神,很合归纳的论理。“推”的定义的下半段“是犹谓他者同也,吾岂谓他者异也”,又是什么意思呢?人说“那些不曾观察的,都和这些已观察了相同”(他者同也),我若没有正确的“例外”,便不能驳倒这通则,便不能说“那些并不和这些相同”(他者异也)。

例如上文“古无轻唇音”一条,我若不能证明古有轻唇音,便不能说“这二三十个例之外的轻唇音字古时并不读重唇”。

以上为七种“辩”的方法。“或”与“假”系“有待的”辞,不很重要。“效”是演绎法,由通则推到个体,由“类”推到“私”。“辟”与“侔”都用个体说明别的个体,“援”由个体推知别的个体,“推”由个体推知通则。这四种——辟、侔、援、推,都把个体的事物作推论的起点,所以都可以叫做“归纳的论辩”。

这七种之中,“推”最为重要。所以现在且把“推”的细则详说于下。“推”(归纳)的细则自密尔以来,归纳的研究法,大概分为五种:

(一)求同(二)求异(三)同异交得(四)求余(五)共变这五术,其实只有同异两件。“求余”便是“求异”,“共变”也就是“同异交得”的一种。《墨子·辩》论归纳法,只有(一)同、(二)异、(三)同异交得三法。

(甲)同《经上》说:“同异,而俱于之一也”(之同“是”)。此言观察的诸例,虽有异体,却都有相同的一点。寻得这一点,便是求同。

(乙)异《墨子·辩》没有异的界定。我们可依上文“同”的界定,替他补上一条道:“异,同而俱于是二也。”所观察的诸例,虽属相同,但有一点或几点却不相同。求得这些不同之点,便是求异法。

(丙)同异交得《经上》云:“同异交得知有无。”这是参用同异两术以求知有无的方法。物的“同异有无”很不容易知道,需要参用同异两种才可不致走入迷途。《经上》说:

法同则观其同,法异则观其宜止,因以别道。

《说》曰:法取同,观巧转。法取彼择此,问故观宜。以人之有黑者有不黑者也,止黑人;与以人之有爱于人,有不爱于人,止爱(于)人:是孰宜?止彼举然者,以为此其然也,则举不然者而问之。

《经说下》云:

彼以此其然也,说“是其然也”。我以此其不然也,疑“是其然也”。

这两段都说该用“否定的例子”(不然者)来纠正推论的错误。例如人说“共和政体但适用于小国,不适用于大国”,又举瑞士法兰西……为证。我们该问“你老先生为什么不举美国呢?”这里面便含有“同异交得”的法子。《经下》又说:

狂举不可以知异,说在有不可。《说》曰:狂举。牛马虽异,以“牛有齿,马有尾”,说牛这非马也,不可。是俱有不偏有偏无有。曰牛之与马不类,用“牛有角,马无角”,是类不同也。

“偏有偏无有”的偏字,当作遍字。《易经?益卦?上九象》曰:“莫益之,偏辞也。”孟喜本作“遍辞也”,可见遍偏两字古相通用。

这一段说的“遍有遍无有”,即是因明学说的“同品定有性,异品遍无性”。如齿,如尾,是牛马所同有,故不能用作牛马的“差德”。今说“牛有角,马无角”,是举出“牛遍有,马遍无有”的差德了。这种差德,在定义和科学的分类上,都极重要。其实只是一个“同异交得”的法子。

以上说《墨子·辩》论“辩”的方法。《小取篇》还有论各种论辩的许多谬误,现今不能细讲了。

《墨子·辩》概念

《墨子·辩》六篇乃是中国古代第一奇书,里面除了论“知”、论“辩”的许多材料之外,还有无数有价值的材料。今把这些材料分类约举如下:

(一)论算学。如“一少于二而多于五”诸条。

(二)论形学(几何)。如“平,同高也”;“中,同长也”;“圆,一中同长也”;“方,柱隅四欢也”诸条。

(三)论光学。如“二,临鉴而立,景到,多而若少,说在寡区”;“景之大小,说在地缶远近”诸条。

(四)论力学,如“力,形之所以奋也”;“力,重之谓,下与重奋也”诸条。

(五)论心理学。如“生,形与知处也”;“卧,知无知也”;“梦,卧而以为然也”诸条。

(六)认人生哲学。如“仁,体爱也”;“义,利也”;“礼,敬也”;“孝,利亲也”;“利,所得而喜也;害,所得而恶也”诸条。

(七)论政治学。如“君,臣萌(同氓)通约也”;“功,利民也”;“罪,犯禁也”诸条。

(八)论经济学。如“买无贵,说在反其贾”。

《说》曰:“买,刀粜相为贾。刀轻则粜不贵,刀重则粜不易。王刀无变,粜有变。岁变粜则岁变刀。”又说“贾宜则雠,说在尽”。《说》曰:“贾,尽也者,尽去其(所)以不雠也。其所以不雠去,则雠,正贾也。”这都是中国古经济学最精彩的学说。

以上八类,不过略举大概,以表示《墨子·辩》内容的丰富。

如今且说墨子·家名学的价值。依我看来,墨子·家的名学在世界的名学史上,应该占一个重要的位置。虽然从形式上来说,自然远不如印度的因明和欧洲逻辑,但这是因为印度和欧洲的“逻辑形式”都经过千余年的补充工作,故有严密繁复的形式。墨子·家的名学前后的历史大概至多不出二百年,二千年来久成绝学,怪不得它不会有发达的形式了。

平心而论,墨子·家名学所有形式上的缺陷,未必就是它的弱点,未必不是它的长处。印度的因明学,自陈那以后,改古代的五分作法为三支,形式上似乎更严密了;其实古代的五分作法还带有归纳的方法,三支便差不多全是演绎法,把归纳的精神都失掉了。

古代的“九句因”,很有道理;后来形式更繁琐,于是宗有九千二百余过,因有百十七过,喻有八十四过,名为精密,其实是大退步了。欧洲中古的学者,没有创造的本领,只能把古希腊的形式论理演为种种详式。形式越繁,离亚里士多德的本意越远了。

墨子·家的名学虽然不重形式,却能把推论的一切根本观念,如“故”的观念,“法”的观念,“类”的观念,“辩”的方法,都说得很明白透彻。有基本的学理,却没有累赘的形式。这是第一长处。

印度、希腊的名学多偏重演绎,墨子·家的名学却能把演绎归纳一样看重。《小取篇》说“推”一段及论归纳的四种谬误一段,近代名学书也不过如此说法。墨子·家因深知归纳法的用处,故有“同异之辩”,故能成一科学的学派。这是第二长处。

再说墨子·家名学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重要性。儒家极重名,以为正名便可以正百物了。当时的个人主义一派,如杨朱之流,以为只有个体的事物,没有公共的名称:“名无实,实无名,名者伪而已矣。”这两派绝对相反:儒家的正名论,老子、杨朱的无名论,都是极端派。

“别墨子·”于两种极端派之间,别寻出一种执中的名学。他们不问名是否有实,实是否有名。他们单提出名与实在名学上的作用。故说:“所谓,实也;所以谓,名也。”实只是“主词”,名只是“表词”,都只有名学上的作用,不成为“本体学”(本体学,谕万物本体的性质与存在诸问题)的问题了。(别墨子·以前的实,乃是西洋哲学所谓Substance,名即所谓Universals,皆有本体学的问题,故有“有名”、“无名”之争)。这是墨子·家名学的第一种贡献。

中国的学派只有“别墨子·”这一派研究物的所以然之故。根据同异有无的道理,设为效、辟、侔、援、推各种方法。墨子·家名学的方法,不但可为论辩之用,实有科学的精神,可算得“科学的方法”。

试看《墨子·辩》所记各种科学的议论,可以想见这种科学的应用方法。这是墨子·家名学的第二种贡献。墨子·家论知识,注重经验,注重推论。看《墨子·辩》中论光学和力学的诸条,可见墨子·家学者真能作许多实地试验。这是真正科学的精神,是墨子·学的第三种贡献。墨子·家名学论“法”的观念,上承儒家“象”的观念,下开法家“法”的观念(看下文第十二篇)。这是墨子·家名学的第四种贡献。

总而言之,古代哲学的方法论,莫如墨子·家的严密,墨子·的实用主义和三表法,已是极重要的方法论(详见第六篇)。后来的墨子·者论“辩”的各法,比墨子·更为精密,更为完全。

从此以后,无论哪一派的哲学,都受这种方法论的影响。荀子的《正名篇》虽攻击当时的辩者,其实全是墨子·学的影响。孟子虽大骂墨子·家,但他书中论方法的各条(如《离娄篇》首章及“博学而详说之”,“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诸章),无一不显示出墨子·学的影响。庄子的名学,也是墨子·家辩者的反映。至于惠施公孙龙一般人,都是直接的墨子·者,更不用说了(详见下章)。

惠施的时空论

一、惠施略传

惠施曾相梁惠王。梁惠王死时,惠施还在(《战国策》),惠王死在公元前319年。又据《吕氏春秋》齐梁会于徐州,相推为王,乃是惠施的政策。徐州之会在公元前334年。

据此看来,惠施活动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380年与前300年之间。《庄子·天下篇》说:“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又说有一个人叫作黄缭的,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和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只可惜那五车的书和那“万物说”,都失掉了,我们所知道的,不过是他的几条残缺不完的学说。

二、惠施“历物之意”

惠施的学说,如今所传,尽在《庄子·天下篇》中。原文是:

惠施……历物之意(《释文》曰,历古历字,……分别历说之)。曰:

(一)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二)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三)天与地卑,山与泽平(孙诒让曰:卑与比通,《广雅?释诂》曰:比,近也)。

(四)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五)“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六)南方无穷而有穷。

(七)今日适越而昔来。

(八)连环可解也。

(九)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

(十)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三、十事的解说这十事的解说,自古以来,也不知共有多少种。

依我个人的意思看来,这十事只是“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一个大主义前九条是九种辩证,后一条是全篇的论断。前九条可依章太炎的《明见》篇,分为三组:

第一组,论一切“空间”的分割区别,都非实有。(一)(二)(三)(六)(七)(八)(九)

第二组,论一切“时间”的分割区别,都非实有。(一)(四)(七)

第三组,论一切同异都非绝对的。(五)三组的论断:“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第一,论“空间”一切分割区别都非实有“空间”古人都叫做“宇”,《尸子》及《淮南子》注都说“上下四方”是宇。《经上》说:

宇,弥异所也。《经说》曰:宇,冡东西南北。

“宇”与“所”有别。“东方”“西南角”“这里”“那里”都是“所”。“所”只是“宇”的一部分。弥满上下四方,总名为“宇”。故说“宇蒙东西南北”。宇是无穷无极,没有间断,不可分析的。

所以惠施说:“其大无外,谓之大一。”此是“宇”的总体。但是平常人都把“宇”分成种种单位,如东方、西方、一分、一厘、一毫、一忽之类,故惠施又说:“其小无内,谓之小一。”这是“所”,都是“宇”的一部分。其实分到极小的单位(小一)。还只是这个“宇”。所以惠施又说:“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分割“空间”到了一线,线又割成点,是“无厚不可积”了,却还是这“其大无外”的“宇”的一部分。所以那“无厚不可积”的和那“其大千里”的,只是一物,只是那无穷无极,不可割断的“空间”。

《墨子·辩》又说:

宇或徙(或即域宇)。《经说》曰:宇,南北在旦,有(同又)在莫。宇徙久。

或,过名也。说在实。《经说》曰:“或,知是之非此也,有(同又)知是之不在此也,然而谓此“南北”。过而以已为然。始也谓此“南方”,故今也谓此“南方”。这两段说“宇”是动移不歇的。《经上》说:“动,或徙也。”域徙为动,故“宇或徙”是说地动。我们依着指南针定南北东西,却不知道“空间”是时刻移动的。早晨的南北,已不是晚间的南北了。我们却只叫“南北”,这实是“过而以已为然”,不过是为实际上的便利,其实都不是客观的实在区别。

当时的学者,不但知道地球是动的,并且知道地球是圆的。如《周髀算经》(此是晚周的书,不是周初的书)说:“日运行处极北,北方日中,南方夜半。日在极东,东方日中,西方夜半。日在极南,南方日中,北方夜半。日在极西,西方日中,东方夜半。”

这虽说太阳动而地球不动,但似含有地圆的道理。又如《大戴礼记?天员篇》(此篇不是曾子的书,当是秦汉人造出来的),辩“天圆地方”之说,说:“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这分明是说地球是圆的。

同类推荐
  • 非理性的人(译文经典)

    非理性的人(译文经典)

    威廉·巴雷特(William Barrett,1913~1992),美国哲学家,存在主义主要代表之一。其主要著作有《非理性的人》、《什么是存在主义》、《自我与本能》等。《非理性的人(精)》是威廉·巴雷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被公认为英语国家中研究、解释和介绍存在主义的优秀的著作,在美国和整个西方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它在问世后多次再版,畅销不衰,至今仍被一些大学列为“当代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课程的教科书。
  • 君主论·论李维

    君主论·论李维

    书中有关领袖之道以及治国原则的观点无比深刻又惊世骇俗,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国家元首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精辟的解剖。
  • 西洋哲学简史

    西洋哲学简史

    作者结合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背景因素,深入浅出介绍了西方2500年哲学史,分析其起源、发展与意义,并将东西方哲学史上关键节点人物进行比较,使读者既学习了西方哲学,同时对中国传统哲学有所了解。
  • 孔子做人真经

    孔子做人真经

    圣人其实最爱说常识,圣人其实是用常识治常人。本书主要依据《论语》与《中庸》,介绍了儒家做人做事的两个方面,即一个“仁”字。其实,这并非什么大道理,只不过是为人处事方面的常识而已。如果你这么想,你的为人处事也就变得更加简单。
  • 找回丢失的世界:与孔子对话录

    找回丢失的世界:与孔子对话录

    一波波是谁?波波的童年、化身白衫老者(孔子)的问题、波波的国外留学生活、一次突发事件引起波波的思考、波波对“悟、空”两个字的解读、与白衫老者(孔子)的初对面、二白衫老者引导波波所看到的“智慧”的世界、“什么都不是!”是什么?“东西”是什么?什么是“智、慧”呢?“智”字的含义、由“智”字所看到的“有形世界”!由“智”字所看到的有形世界的特点、“智”字告诉我们的道理!《论语》为政篇“君子不器”的正确解释!什么样的人是君子?如何成为君子?
热门推荐
  • 星星成明星

    星星成明星

    一对双胞胎姐妹从贫穷的环境通过她们在艺术学院的努力逆袭成明星,出名后的她们却形同陌路。。。
  • 罗宋探案:疯猫

    罗宋探案:疯猫

    一位独居空巢老人,被发现死在家中,尸体被家养的猫啃食,成为热点新闻。警察介入调查,发现案情并非之前推测的自杀,而是另有隐情。经过周密推理,抽丝剥茧,最终证实老人系被人谋杀,而猫只是凶手用来毁坏犯罪痕迹的工具。 以独居空巢老人为核心议题,融入精密的犯罪推理,并在破案之余对社会议题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延伸,剧情细节充分,线索清晰,思路缜密,社会推理佳作。
  • 都市重生之逍遥邪尊

    都市重生之逍遥邪尊

    一代邪尊冯尘重生回三十年前。重活一世,他又见到了自己的父母,看到了自己的兄弟,以及那个懵懂的初恋。这一世,他站在风云变革的浪尖,对着苍穹发誓:这一世,换我来守护你们!
  • 都市除魔之血吼

    都市除魔之血吼

    他——拳打天朝妖魔怪,脚踢欧洲吸血鬼。吓破美国丧尸胆,戳瞎日本小鬼眼。若是把他惹急了,纵使天关也敢闯。你要问我他是谁?堂堂天朝除魔师。
  • 余光恋

    余光恋

    “我不喜欢你。”“我不介意。”“我介意,请不要再和我‘偶遇’了。”“遇不着儿,我用余光看看你就行……”一个是云端骄子,一个是遭弃孤女,可命运就是如此安排,如此结缘……“你是谁?”“我啊!不记得啦?我老十七啊!”“你……是老十七?”“是啊!今天你得谢谢我吧?”“谢谢!再见!”“这就走啦?哎哎……”一个纨绔花公子,一个冷漠女汉子,可命运就是如此安排,如此结缘……“袁总裁,您老眼界高,这丫头脾气不好,有啥得罪您的,您别理她,找我老十七,都管赔……”“十七爷原来还管路见不平的事儿啊?”“呵呵,袁总裁见笑,这丫头是我的未婚妻……”“……”
  • 恶魔道士

    恶魔道士

    他是一个恶魔但也是一个道士,他的眼瞳看的只有失去,但是他为爱而战斗……
  • 霜华的简单

    霜华的简单

    霜华的简单经历。作者并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或者词汇来描述。就是简单的经历。
  • 玉门镇风云之杰哥传说

    玉门镇风云之杰哥传说

    在一个和平、宁静的小镇,一个传奇的小孩儿降生了。五岁就有了和普通成年人一般智商的他将如何演绎自己的传奇人生呢?(本书人名等均为作者虚构,若有雷同,绝壁巧合!勿喷,勿喷)
  • 如果可以不懂爱

    如果可以不懂爱

    隐婚两年,彼此形同陌路。林深深以为他厌恶自己,从小被家人抛弃的她不想再经历对任何人上心,然后又抛弃的惨状,所以冷淡疏离,却不料一点一点爱上他依赖他……安以恒“放任”了她两年,不闻不问,唾弃她为进豪门算计他的婚姻!可是当他一次次看到自己的兄弟对她温柔体贴,他终于明白自己的心意……接近她了解她,直到她的身世曝光,直到自己的兄弟知道他们的婚姻后出了车祸,他才知道他们之间存在着跨不过去的鸿沟……
  • 请萧少爷圆润的走开

    请萧少爷圆润的走开

    “萧南烛,你是不是找死,姐姐成全你,好不好呀?”我一击爆头,拿下首杀;“妈,妹妹竟然喜欢萧南烛!”我唯恐天下不乱地冲着客厅乱喊,“姐,你太过分了吧。”;“萧南烛,你丫的找揍是不是?”我恶狠狠地看着他,拿起手边的枕头砸了过去,旁边那两个娃打了个激灵,异口同声滴说:“妈咪好恶心哦。”现代兼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