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投资,提供设计,为会宁发展卫生事业和城市建设服务。1985年4月,经全国政协工作办公室和农工党中央的书面建议,国家卫生部、省计委和省卫生厅将会宁列入世界银行贷款县,提供世界银行无息贷款36198万元,建设了县医院和3个乡卫生院。是年9月,农工民主党中央咨询办公室和农工甘肃省委邀请两名高级工程师承担了县医院总体规划及工程设计任务,设计费按国家标准优惠40%。农工民主党中央还委派北京著名药剂师张炳鑫、李振声到会宁考察,为中草药的种植、加工、管理,提供了咨询服务。1985年9月,九三学社中央科技服务中心主任到会宁联系工作,并委托九三学社甘肃省委铁道第一设计院支社,邀请一名高级工程师完成了县城地下排水管道工程设计任务。1988年,经全国政协牵线,促成会宁获得合人民币4200多万元的加拿大无偿援助项目和1000多万元的国内配套资金,建设了地毯厂等39个项目。
§§§第二节五届省政协、省级各民主党派、省工商联对会宁联系县工作的视察调查和咨询服务
争取开发建设资金,促进会宁经济发展。经省政协视察建议,1985年11月18日至20日,在分管农业副省长路明,省政协主席王秉祥、常务副主席王世杰主持下,以省政府、省政协名义联合召开了有省、市、县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振兴会宁经济工作会议”,给会宁确定了36个工农业生产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开发建设项目。会后,两年内共落实投资10138万元,完成了2个35千伏变电所、40公里输电线路、白草塬灌区土地平整配套工程、靖会电灌甘沟延长段二期上水工程,县办企业改造和扩建工程、乡中心小学修建、红军会师遗址修建、县城排水工程、界双公路及桥梁建设等28个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促进了会宁工农业生产及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开展技术咨询活动,为工农业生产提供服务。1986年,经省政协科技组的联系邀请,省政协常委、省民革副主委高葆英,省政协常委、省九三学社常委汪家桢两位高级工程师,对县毛纺厂扩建工程,从论证立项、设计施工,全面提供了无偿服务;对县化工厂生产工艺及设备改造进行了调查和咨询服务。经省政协经济建设组联系邀请,长风机械厂一名工程师和一名技师对县农具厂S195型油箱生产技术进行了改造,提高了产品质量。经省政协农林组的联系邀请,王宝善等5位农业专家到会宁考察了农作物病虫害、种草养畜和防疫工作。特别是对黄灌区作物倒茬、防治小麦全蚀病,提出了好的建议。县、乡根据专家建议,调整了种植结构,大大减少了小麦全蚀病的严重危害。省民建、工商联派两名技师帮助会宁县食品厂改进食用酱油生产工艺,使产品达到二级优质酱油,扭转了质次价高,销售不畅的状况。
牵线搭桥为会宁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服务。1985年以来,经省政协教育组、妇女组和省民进的牵线搭桥,会宁县北关小学、东关小学与兰州市静宁路小学、水车园小学建立校际关系,并先后邀请西北师大附中校长、教师和静宁路小学、水车园小学校长、教师40多人到会宁进行示范讲学,交流教学经验,指导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省政协和省九三学社还帮助会宁开办了建筑培训班,为乡镇建筑业培训人才54名。省政协卫生组和省农工民主党组织医务人员到会宁考察、讲学、咨询服务,为会宁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好建议,提高了医务人员素质和医疗质量,促进了预防为主方针的贯彻落实。
§§§第三节六届省政协对会宁联系县工作的视察调查和咨询服务
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帮助会宁理顺发展思路。六届省政协对会宁作过3次视察和调查:第1次是1988年11月,省政协农业委员会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就“两西”建设以来,会宁农业发展情况和全国政协、省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对会宁经济、教育、卫生等事业提供服务的效果,进行了调查总结,形成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咨询服务》和《会宁开发建设的机遇、变化、思路、希望》两份调查报告。肯定了该县在改革开放政策、“两西”资金的投入和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的支持帮助下,在交通、农电、水利、“三田”、城镇、文教卫生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南开(重点开发南部雨量较好的15个乡,形成粮食、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北挖(大力挖掘北部沿黄灌区和沿河库灌区水浇地的增产潜力)、中劳务(中北部山区条件较差,重点发展劳务输出,实行休养生息,储粮备荒)的发展思路。第2次是1990年3月,省政协分管农业的副主席黎中到会宁视察,要求会宁要充分肯定成绩,坚定脱贫信心,正视困难和问题,树立长远奋战的思想;要坚持扶贫与开发并重,把工作重点放到巩固发展温饱成果和实现脱贫致富上来。扶贫开发的重点是继续改善农业基本条件,把粮食这个基础产业搞上去,抓好区域性支柱产业开发;要组织和发展社会服务,把过快的人口增长降下来;要全党动员,加强对扶贫开发的领导。第3次是1990年11月,省政协农业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对会宁县扶贫与经济开发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了该县5年变化和扶贫开发的路子,以及在经济开发方面的基本经验。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在“八五”期间,要重点抓好以发展支柱产业为特征的区域经济开发和打好贫困带片的扶贫攻坚战。特别是要夯实粮食这个基础,发展一批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畜牧业、油料、小杂粮、果品、瓜菜5个生产基地,开发地毯、亚麻、淀粉、肉兔4个支柱产业;二是要从长计议,争取抓好几项改变会宁贫困面貌的战略措施,特别是要抓好北部提黄灌溉工程的延伸与扩大,东南部较阴湿地区的梯田建设,关川河流域的治理;西兰公路界石铺至定西段的改线和靖天公路会宁段的改造,郭城至会宁11万伏电线的建设,铁木山矿泉水开发等建设项目。会宁县委、县政府将省政协农业委员会《关于会宁县扶贫与经济开发的调查报告》以正式文件批转各乡镇,并要求对所提建议积极落实,推动全县经济发展。
召开联系点工作座谈会,为联系县工作献计出力。1991年12月20日,省政协在兰州召开了会宁联系县工作座谈会,重点讨论了扶贫开发问题。省政协主席葛士英,副主席黄正清、申效曾、黎中、贡唐仓·丹贝旺旭、朱宣人、秦时旰韦、崔国权,秘书长徐尚和及有关专委会负责人出席会议,并邀请省农委、省“两西”指挥部、省水利厅、白银市农委负责人参加座谈会。会上听取了会宁县委、县政府对会宁工作情况的介绍,分管农业的副主席黎中作了讲话,主席和各位副主席对会宁扶贫开发提出了希望和要求,省上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发表了意见。会议产生了《政协甘肃省委员会会宁联系县工作座谈会纪要》(省政协〔1992〕01号文件),报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和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中央,并送有关部门和市县。《纪要》主要内容是:一、会宁县扶贫开发已实现了由“救济型”向“温饱型”的历史性跨越,农村经济开始进入持续、稳定、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一是大多数群众的温饱问题初步得到解决;二是从长期发展着眼,走开发式扶贫路子,坚持改善农业生产生态条件,为今后稳定解决温饱并进而脱贫致富,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三是经过20世纪80年代扶贫开发的实践,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二、必须清醒地看到会宁扶贫开发的艰巨性,牢固树立打持久战和艰苦奋斗的思想。一是要看到仅仅初步解决了温饱,不平衡、不稳定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农业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三是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县财政赤字严重;四是农村人口多,农业的负荷将会一年比一年加重。三、以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决战1992年,在圆满完成“两西”建设10年任务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向脱贫致富的目标迈进。一是立足防旱抗灾,夺取1992年农业丰收;二是继续实行倾斜措施,打好解决温饱的攻坚战;三是依靠科技进步,挖掘现有基本农田的增产潜力;四是从强化管理入手,提高“加拿大援助”工业项目效益;五是研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四、省政协和省级各民主党派及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搞好会宁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的调查论证,帮助会宁县进一步搞好扶贫开发工作。
牵线搭桥,争取资金,帮助会宁搞开发项目。1989年省政协从财政发展资金和“两西”扶贫资金中为会宁郭城乡园艺厂争取资金196万元,建设果园500亩,为该乡砖瓦厂争取资金10万元,建成了24门轮窑规模砖厂,经济效益可观。还为该县中川乡燕麦片、淀粉加工,米家峡小提灌争取投资17万元,对当地经济开发给予了积极支持。
§§§第四节七届省政协对会宁联系县工作的视察调查和咨询服务
召开现场座谈会,充实完善扶贫开发的思路和措施。1994年10月14日至15日,在事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政协在会宁召开了联系县工作座谈会。省政协分管农业的副主席黎中主持座谈会并讲了话。省计委、省经贸委、省农行、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交通厅、省“两西”建设指挥部及白银市委、市政府的负责人应邀出席了座谈会。与会人员首先深入现场视察了会宁果脯厂、淀粉厂、桃花山新区开发等。听取了县委、县政府关于全县经济工作和扶贫攻坚为主的经济开发思路的汇报,并围绕如何进一步搞好扶贫开发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15年来,会宁县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引黄灌溉、“两西”建设、加援项目和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给会宁经济注入了活力,使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县域经济实力还不强,财政收不敷支,自我发展能力差,特别是中北部干旱山区有20万农民人均纯收入在350元的脱贫线以下,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大家认为,干旱少雨,灾害频繁,农业基础脆弱,以及观念滞后,是制约会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完善经济发展思路,下决心落实“1785”工程,即一个根本、七项基本建设、八个商品生产基地、五大支柱产业。在稳定解决50万人口吃饭问题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实行区域布局,确立主导产业,依靠龙头带动,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规模化经营,并积极向外移民,减少中北部干旱山区贫困带的压力。参加会议的省、市有关部门在座谈会上表示愿积极支持会宁县搞好扶贫开发工作。会后省财政厅为解决会宁财政困难拨款200万元。
召开扶贫攻坚现场会,确定脱贫致富的硬措施。1995年10月6日,根据省政协的建议,省政府、省政协在会宁联合召开了联系县扶贫攻坚现场会,充分讨论协商和确定了会宁县在20世纪末脱贫致富的4项硬措施,即搞好靖会电力提灌工程的加固改造;完成自然条件严酷地区3万人的移民工作;搞好20万亩地膜玉米种植;实施“121”庭院集雨蓄水工程3万户,基本解决16万人的饮水问题。分管农业的副省长小苏和省政协副主席黎中,以及省农委、省“两西”建设指挥部、省农科院和白银市、会宁县的负责人参加现场会。省上两位领导在现场会上讲话时指出,省上要把会宁作为“九五”期间的扶贫重点,集中资金,增加投入,加大攻坚力度,加快扶贫步伐。并希望会宁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努力,实现20世纪末初步摆脱贫困的奋斗目标。会后,省政府办公厅以甘政办〔1995〕27号文件印发了《关于扶贫攻坚会宁现场会纪要》。主要内容:一、关于靖会电力提灌工程的加固改造。会议同意省水利厅关于靖会工程的加固改造方案。高排架裂缝处理、管道更新所需资金1460万元,由省计委、“两西”
指挥部、水利厅三家承担一半,白银市、会宁县、靖会工程管理处承担一半,各为730万元;险段改造所需资金495万元,由省水利厅协调,靖会管理处向银行申请贷款解决,省上负担贷款利息50万元,贷款本金由靖会工程管理处在水费中偿还(会后,省上3个部门共落实资金780万元)。二、关于地膜玉米温饱工程。会议议定,对会宁县33万户贫困户种植的10万亩地膜玉米,省上补助500万元。三、关于会宁20万人的脱贫问题。通过3年努力,要使全县贫困群众至少人均种植1亩地膜粮食,以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梯田建设确保人均达到2亩以上;压夏扩秋,保证地膜玉米、芽栽洋芋等秋田作物面积;要结合“121”工程的实施,发展优质果树等经济林。对该县20万亩地膜玉米、20万亩水地粮食、20万亩窝种洋芋等农业科技承包项目,会议要求省农委负责列项实施。
为会宁争取国家基础工程贷款试验项目,并派帮扶工作队。1996年初,省政协主席申效曾亲自向省长孙英建议,把会宁列为甘肃实施国家基础工程贷款试验项目的重点县之一,得到省政府的同意。并在3年内给会宁安排基础工程试验项目贷款1亿元(省财政贴息),主要用于梯田、集雨节灌、经济林、养殖业、日光温室、紫花苜蓿、服务体系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这一项目的实施,对会宁农业开发起了重要促进作用。1996年8月,省政协主席深入会宁调查了集雨灌溉示范点和地膜玉米扶贫工程。是年12月31日,省政府和省政协在兰州召开了会宁扶贫攻坚座谈会。省政协主席申效曾和分管农业的副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