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59900000011

第11章 灵魂的抢白(5)

许多年不写小说了——这话一说出口,便招致另一些编辑的反感:你才多大,就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我说这是真的。许多年前写小说的时候,很是青春,有很多的激情,并为此糟蹋了很多的稿纸,牺牲了很多美好的岁月,错过了很多升官发财的机会,总以为写小说是世上最了不得的职业。

后来就不写小说了。大约人生有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思想,小说这一体裁已无法承载,就随便写些文章,不知什么体裁,概以舒心惬意为快。写了一本书,叫《智慧之舟》,也不知是什么体裁,大陆和台湾都相继出版,发行量也不俗。自个儿很是激动,以为是很大的突破。自个儿激动之余,发现世上并没有多少人激动。有很多的感触。想想这世界原本就很平静,但你怎么个兴风作浪,这世界仍是寂寂然。任你怎么个蹦跶,你也终将寂寂然。

后来就不写文章了。不写文章的日子亦很好很宁静。不致于活得没有意义。

“金声杯”小说接力赛,这是很久不写小说之后,第一次写小说。写这“棒”小说的时候心想:自个儿不激动没关系,得让读者激动啊。你不让读者激动,读者凭什么读你的东西?就怀着这样一个理念写完了这“棒”小说。

我不知道读者诸君会不会真的激动起来,于心有些惴惴。

而我想读者诸君大约也不会刻意地找你的文章来读的。大约都是出于这样的情境:闲得无聊,随便扯过一张报纸或一本杂志什么的。随便找了一个标题,随便看了看,正好这篇文章就是你写的。这时候读者可能与你沟通了,也可能没有沟通,这全然是缘分。文章读完了,报纸或杂志扔到一边,读者压根儿就没有记住你的名字,你也不会知道他的名字。这种缘分没有太深刻的纽结。

而人类自从发明了印刷术之后,一种“铅字情结”从此附着了人的灵魂,总以为码成行的铅字中间蕴含着不朽。

果真有不朽吗?

写完文章时大汗淋漓的境况,使我相信写文章跟出汗是同一机制。

文学很重亦很轻。

1996年

重读鲁迅

不喜欢读鲁迅的作品,这是10年前的情境了。之所以不喜欢,主要的一个原因大约是强迫阅读。打开教科书,从小学到高中,鲁迅的文章总是占了很大的篇幅。也许是吃多了就腻的原故,一离开学校,我就再也没有读过鲁迅的文章,甚至没有买过一本鲁迅的书。

后来读了一些新文化运动中成长起来的,现在称之为文学大师们的作品。因兴趣使然,读散文的居多,且独钟林语堂和梁实秋的作品,徐志摩的太浓,周作人的太淡,鲁迅的太硬,郁达夫的太软。大约林语堂的旷达与梁实秋的平和正对自己的品味。而关于鲁迅的作品太硬的印象,也是10年前的事了。

与某朋友聊天,朋友说,李敖把时下的文人“鸟”遍了,惟独没有“鸟”鲁迅。他说再过五百年,中国文坛前三把交椅也有他李敖的份。他不敢说坐头把交掎,大约也因为有个鲁迅。李敖的才与文,早有所闻,心下暗生敬意,只是未曾细读。近日读了一些,确是好读。只是有一点不太喜欢,就是太油。马上想起朋友的话,当即翻出鲁迅的文章,读之,忽然有所感动,是许多年未曾有过的感动。李敖与鲁迅,都是向传统文化(严格地说来是封建文化)猛烈挑战的激进者,但他们使用的方式却完全不同,李敖是嬉皮笑脸地调侃,而鲁迅则是庄而严之地批判。在文化舞台上,李敖更像一个演员,鲁迅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士。李敖是将一捧污泥泼洒在封建文化的面孔上,而鲁迅使用的却是投枪,是匕首。我们现在读鲁迅的作品,可能很难读到优雅的意绪、超脱的情感乃至精巧的构思。鲁迅在现实中斗争,决没有自我超脱的愿望,也决然不肯钻进传统文学优雅而精巧的圈套。我想,这定然就是毛泽东所肯定的鲁迅精神革命性的内涵。我们读鲁迅的作品,触目惊心的是世俗人生的挣扎,热血猛士的慷慨悲歌,是决不同流合污的叛逆。鲁迅的作品,是真正的革命的文学(请不要回避革命一词,请从革命的本质意义上来理解革命)。然而我们的作家,很少有革命的勇气。

有位称为“反坛黑马”的青年评论家,在哀叹“一批优秀的作家开始倒退,令人越来越失望”时,说“鲁迅由《呐喊》、《彷徨》走向《故事新编》”,是传统文化巨大的“生命力”将作家“裹挟”到传统文化的堕性之中。我很欣赏这位青年评论家的激进精神。但也很不欣赏其草率的态度。众所周知,鲁迅先生是先有《故事新编》后有《呐喊》的。

《呐喊》初版时,后面就附了《故事新编》的前面部分,为了回击成仿吾先生对《呐喊》的抨击和对《故事新编》的首肯,鲁迅先生干脆在再版《呐喊》时删去了《故事新编》部分,直到逝世前一年,鲁迅先生才正式完成他的《故事新编》,《故事新编》从1922年开始创作至1935年出版,前后用了13年光景,差不多是鲁迅先生从事文学活动的时间之和。说鲁迅亦被裹挟至传统文化的堕性中,我以为是武断的。即或鲁迅先生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写完了《故事新编》,难道我们就不允许一个疲惫的战士稍作休息吗?

最近购了一套《鲁迅全集》,置于书架之上,时时读之,时时感到有一条鞭子在抽击我们昏睡的灵魂,以及愚顽的国民性。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的文化的确需要一场“革命”,如五四运动的狂飚一样。不要因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走向了极端就回避革命,不要在自我超度中怡然自得,且学一点鲁迅的精神吧,革一革自己的命,革一革封建文化的命。

突然感到我们这个时代是多么地需要鲁迅精神。

1995年

性灵奔放笔头风

但丁有句名言:“他是诗人,不是写诗的人!”《明几诗笺》的作者廖明几先生正是这样一个人。他是诗人,有诗人善美的理想,有诗人炽热的激情,有诗人超脱的灵气,还有厚厚的十三卷诗作。但他“不是写诗的人”。他从来就不觉得自己是在写诗,也从来不想把笔头下的四六句子变成铅字,更不稀罕诗人这个桂冠。他生长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有一个至今也说不清的历史。美的理想,善的感情,真的人格,在丑恶和虚伪的现实挤压下,没有立锥之地。社会不能容忍他,但是大山容纳了他,而且是五岳独秀的南岳。他所有的美、善和真,融合着大山的质朴、淳厚和清秀,化成笔头的一股清风。请看他的自白:

有笔无端随意画,无才有句琢磨差。

思清偶尔成诗韵,意淡原非梦笔花。

于是便有了这煌煌十三大卷的人们名之日诗歌的文字,而这本薄薄的《明几诗笺》又是这十三大卷的精华。我们可以从这本薄薄的诗集里看到一个跳动的魂灵,看到平常一样的血管里流的是怎样的血。在那个虚伪和矫揉造作甚至黑白颠倒的年代里,诗人血管里滚热的血和笔头下淋漓的墨创造了一个超脱、率真、自然和清新的艺术世界。这是他用美的规律、真的尺度、善的价值,并且按照他的个性逻辑创造的一个属于他的世界。不仅是诗人在创造诗,诗也在塑造诗人。他的诗亦如他的人格一样。“秉天地气、怀日月心、行光明道,为正义人。”(这是他的《四字缄》)

我想一个生活在浑浊的空气里,并且在颠三倒四的语义世界里颠蹶的人,读了他的诗后,精神上的一切枷锁都会瓦解,就如同一个浑身泥垢的人忽然遇上一场暴雨冲刷,从而进入一个清新而宁静的世界。“赋性淡悠悠,笔意竞自由,不知循故辙,但觉读书疏。”(《写性》)年轻的读者也许会嫌弃他的形式老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古韵”里去聆听“新声”。他总是那样执着地追求着人性美和自然美。在那个人性践踏、兽性泛滥的年代,他是那样义不容辞地歌唱着人性。“自鸣天籁发幽清,随唱分明见性灵”(《自鸣天籁》),他又是那样蔑视盛行一时的虚华与做作的文风。且看《写诗意》:

追求绮丽攒陈章,

戛戛敲金总不扬。

应识天衣原无缝,

自然风趣发天香。

他的诗是那样自然、质朴,不事修饰,却更见深情,他总是在平凡的生活小事中,表现出淳真的人性美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请看(玉莹小女婚前有感):

孟冬将近喜将临,

欲嫁周家小玉莹,

若是去年今日事,

妈妈为汝理衣裙。

写的是平凡的农家嫁女小事,语言朴素、自然,然而诗人却在一派喜气之中露出淡淡的惆怅。“若是去年今日事,妈妈为汝理衣裙。”表现出诗人对亡妻的思念。诗人半百丧妻,写有大量的悼念亡妻的诗篇。这些诗篇,感情真挚、纯朴,有淡淡的“丁香般的忧伤”,也有浓浓的“梅雨般的惆怅”,如《支节散老》:

支节散老似游方,

闾里迂回自倘佯。

一向晴明冬日好,

家家主妇晒寒香。

字里行间,没有半句怀念亡妻的文字,然而诗人却很自然地从“家家主妇晒寒香”而联想到亡妻。“一向睛明冬日好”,别人家的主妇都在晒寒香,而自己的妻子却早早地逝去,“冬日好”衬托出诗人的忧伤。如果说这是“丁香般的忧伤”的话,那么《调琴和瑟倚君旁》就是“梅雨般的惆怅”了。

调琴和瑟倚君旁,

遗响风前记短长。

日薄西山潦倒影,

更谁寒暑捡衣裳。

巨大的悲哀和深切的思念如同五月的梅雨,读来催人泪下。《听杜鹃声》又以一个苍凉的意境,表现诗人复杂的情怀。

“不如归去”唤谁耶,

风雨潇潇何处家,

只听啼声不见血,

漫山红遍杜鹃花。

在这样一个深透苍凉的意象面前,任何机智的诠释都会显得笨拙。杰出的诗是不需要解释的。对于那些好卖弄典故、寻章摘句,而思想苍白的“诗人”来说,明几先生的诗不啻是天籁,更是绝唱。

在孤独中,可能生产野兽,也可能孕育神灵。明几先生在青年失意,中年丧妻,紧接而来的是孤独的老年。他的诗歌大多是中晚年所作。正是在孤寂中,孕育了他的诗情。且看《题写意画》

数十年来事坎坷,

生涯无定任风波,

无端染得诗书癖,

一味涂鸦贻笑多。

坎坷的人生道路使诗人的老年充满着超脱、飘逸的灵气。是坎坷才有超脱,是羁縻才有飘逸。浑浊的社会空气使诗人寄情于自然美中。“寥廓江天湖海客,多情山水等亲朋。”正是世道无情,山水多情。从《闲生抒怀》一诗中,我们可以窥见诗人老年生活之一斑:

名山怡老脱尘踪,

晓畅山居碧翠笼。

庭绕浓荫多化雨,

窗回雅韵恰吟风。

随心漫荡成诗画,

补壁参差有竹松。

莫笑老痴无聊甚,

情怀兴感古今同。

这是一种何等澹泊、超脱的心境。这是历经风尘之后的灵魂的升华。人的一生,从混沌的世界里走出来,经过痛苦的幻灭,走向自觉的理智时代,最后,又回归混沌,重新走向自然一体。如果说,人的深刻的孤独感,是有限的主体对无限本体的自我观照。那么,人的深刻的愉悦感,又是基于有限个体与无限本体的接近和融合。在明几先生赞美自然的诗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经过混沌的自在时代到痛苦的自觉时代,最后达到自为的本体回归。在这里,我们看到自然和人在新的高度上走向了同一。正是在这种回归中,诗人寻到了“天真”。“天真”正是他诗歌的一大特色。“欲从浅处露天真”亦是诗人的追求。请看《题兰》:

吾爱芝兰惠,

痴心当自乖。

风前偷得秀,

移向小园栽。

诗中漾溢着一股纯真的感情,活蹦蹦地跳动着一颗童心。“风前偷得秀,移向小园栽。”只有经过孤愤的思想,才有这般的天真的童心。且看《老年看花》一诗:

怜红窃羡花无语,

偎翠相依蝶有情。

应笑白头红艳里,

却沾香露亦精神。

写出了一颗天真可掬的白首童心。然而几人知晓,天真原来历自艰苦。如同《感时》一诗所表达的意境那样:“惟有渔舟轻棹稳,经风涉险戴星归。”渔舟的平稳,历自风险。人生何曾不是如此?大骚动然后宁静,大悲哀然后坦然。

在天真澹泊的心境下,诗人展出了一幅幅田园山水画,一个自然的美的世界。自然的美,不仅仅是因为自然,而且还是因为自然里渗入了人性。诗人笔头下的自然画,也不仅仅是田园山水而已,而是“人化的自然”。没有人的主体精神的照耀,任何自然美都不足以为美。如《物感》:

物阿挪揄弄,

机忌轗轲忧。

月影千波散,

光辉一镜幽。

寓形参万类,

放眼在千秋。

莽莽蓬蒿低,

苍苍起白头。

在这里,自然美与精神美交相辉映。如果说艺术创作上有什么永恒的主题的话,那就是人性美与自然美。或者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是自然的彻底的人本主义,又是人的彻底的自然主义。正是在自然美的陶醉下,诗人饱经沧桑的灵魂得到升华,得到与宇宙的同化。在淡澹的意境中,更多的是疏狂。

春花秋月一樽里,

楚水吴山数笔钧,

古往今来谁是我?

闲云野鹤日悠悠。

何谓之狂?不知其“道”者以小我凌空是浅狂。知其“道”者以大我融于天下是深狂。明几先生的那些诗常常有庄子《逍遥游》那般汪洋肆恣的深狂,“醉罢星辰飞笔下,吟时风月满窗前。”(《自述》)又如:“笔走龙蛇阵,文滔江汉流,不因山岳隘,奔放自千秋。”(《笔走龙蛇阵》)更有《莫道嵚崎险》那种豪迈的气概:“莫道嵚崎险,挥鞭一荡平,驱车天上去,不见有仙人。”是狂也,必然无我,无我之我,乃大我。是大我者,乃狂!这些疏狂的篇章,与绚丽的篇章和质朴的篇章,融为一炉,交相辉映。

血管里流的是血,水管里流的是水。明几先生的诗亦如同他的人一样,处处闪现着高风亮节的精神美。“市厘逐臭非吾伍,笑对南山欲问天。”(《自述》)尽管有因袭故人“独善其身”之嫌,然在铜臭泛滥的空气里,能够这般超凡脱俗,也是十分的难能可贵。请看《题菊》:

陶潜去后谁知己,

犹伴东篱岁岁开。

余亦爱君标晚节,

秋霜傲过接寒梅。’

这绝对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简单复制。这是崇高与崇高的邂逅,高尚与高尚的相遇。清高也罢,袭古也罢,如同北岛诗云:“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证,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

诗人有很多写月的诗篇,然而,同样一个月亮,写出不同的感情。如“料应彼苍情鉴此,一轮明月照当头。”(《年光流水几春秋》);“寻常一样清辉色,为甚相看总不同。”“惆怅胸怀朗,芳情蝶梦妍,轻云揭尘海,皓月过长天。”(《无题有感》)这些咏月的诗句,从月光的清辉里,漫出诗人对亡妻的深深的怀念。然而,请看诗人的另一组咏月的诗句,如:“醉罢星辰飞笔下,吟时风月满窗前。”(《自述》)“豪吟俯仰觞飞月,逸兴纵横座倚花。”(《奇感》)“春花秋月一樽里,楚水吴山数笔钩。”(《人间何事是风流》)这里的月亮,不再是忧伤的月亮、惆怅的月亮,而是豪迈的月亮,奔放的月亮。再看诗人的另一组咏月的诗。“上下清光满,乾坤暑气收,箫吹梧院月,渔唱楚江秋。”(《秋兴》二首之二)“惟有云天看不厌,一轮明月锦中央。”(《年年岁岁度时光》)这里的月亮,是恬澹的月亮,宁静的月亮,给孤寂的心灵以慰藉,给饱经风霜的心灵以宁静,给风尘中颠簸的心灵以超脱。

年轻的读者也许会嫌他的诗中多了些禅念,然而,此禅,正是宇宙同化的表现。当然,也许由于诗人过于强调“随意性”,而使一些篇章未免有些粗疏。然而,这并不妨碍性灵的展现。如同他的诗那样:“情切难禁笔气壮,书疏不碍性情豪。”我们没必要去更多地要求诗人去做作些什么时代感,我们只能说,这薄薄的一本诗集,是一段生命流,是诗人的“性中天”,又是诗人的“天中性”。是一个诗人,塑造的一个诗的生命。

1988.3.29

同类推荐
  • 态度第一:世界著名企业员工职业精神强化准则

    态度第一:世界著名企业员工职业精神强化准则

    本书内容包括:立足创新,缔造企业竞争力;锐意创新,让一切皆有可能;激扬创新,在工作中融入你的智慧;引爆潜能,你也能成为创新天才等四部分。
  •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

    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及美国总统的摇篮耶鲁大学中学子聆听的人生哲理,现在,你也可以与他们共享。
  • 青少年成才攻略-坚持好学的态度

    青少年成才攻略-坚持好学的态度

    本书围绕好学这个主题,通过与之相关的小故事向广大青少年朋友介绍了好学对于成功的重大意义。
  • 智谋通鉴(历代经典文丛)

    智谋通鉴(历代经典文丛)

    《智谋通鉴》荟萃了中国古代风云人物的各种纵横韬略,并结合了人物和历史背景对谋略、策略及典范性历史事件做具体剖析。《智谋通鉴》反映了人类在不同情况下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并在此认识的基础上作出各种机智巧妙的应对策略。智谋是人们在求生存和发展中积淀的智慧,是历史进步的产物,为后世传说和应用。
  • 忠于老板忠于自己

    忠于老板忠于自己

    纵览现在的图书市场,成功学的书籍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什么心态决定命运,性格决定命运,观念决定命运,甚至细节也可以决定命运。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为了宏扬人的主体性,摒弃人的惰性、依赖性,突出强调人的主体性的某个要素、环节是必要的,而且这些环节和要素也确实是人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并不等于这些要素和环节就能决定人的命运。能决定人的命运的,只能是人的整体素质。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重回2006

    重生之重回2006

    一觉醒来,韩风没想到自己竟然莫名其妙的重生了,重新回到了自己高中即将毕业的时候。当他重新站在自己人生拐点的时候,他笑了。这一世是成熟的他和率性的她,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 青春的那点儿疯狂

    青春的那点儿疯狂

    让青春疯狂起来吧!当有琴声的夕阳与浩瀚的星辰结合,当闪烁的星星与赤红的太阳肩并肩,当金色的夕阳有了银色的黄昏,当宇宙中的行星同样重要,这个世界才算美好,这样的青春才是疯狂!
  • 玄天宝录

    玄天宝录

    在一个叫九曜村的村子里有一个叫云天戬的屌丝男孩,偶然的机会获得一本位于王屋山之上的玉坤殿内的绝世秘笈——玄天宝录!传说里面记载着各种天下奇宝的由来和所在,江湖上不论名门正派还是魔域邪教的人都欲据为己有,一时之间原本平静的江湖变得杀机暗涌,无数人因此而莫名其妙地丧失了性命……
  • 女兵班男班长

    女兵班男班长

    今天是我28岁的生日,仅以此书纪念我18岁的部队生活。
  • 日陨天劫

    日陨天劫

    太阳系即将毁灭!如此紧急的消息,竟被一场意外的车祸掩盖。危机悄然进逼,人类全无所觉,但陈晓却从一系列异常的天象中嗅出了些许危险的信号,开始带领人们逃离太阳系。可更大的危机:黑洞、异形、虫族、变形金刚、异星文明……正在未知的星域等待着。
  • 我的聋子女孩

    我的聋子女孩

    她是个聋子,但她很爱他,可是他恨她,后来,他得知真相,后悔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婚久情深:总裁的替身妻

    婚久情深:总裁的替身妻

    妹妹失踪,她被迫顶替嫁给自己心爱的男人,然,他的心中只有真正的新娘!他视她为故意,心生憎恨厌恶。她知道他从不爱她,新婚后,有名无实的生活让她身心疲惫,妹妹的归来彻底的卷走了他的心,以为自己可以坚持,却在此时得到父母真正的死因,一切缘由他。
  • 变身美少女

    变身美少女

    系统君:警报,警报,节操值过高、下限点过低,请宿主尽快丢弃自己的节操,怒刷下限点。柳涵:“……”系统君:请宿主记住我们的宣言:丢弃节操,完美自我!柳涵:“节操都被丢弃了还怎么完美自我,阿喂!”青春无敌美少女柳涵:“既然节操不能拿来吃,那我还要着干嘛呢?”群:186013901
  • 完美的恋爱

    完美的恋爱

    徐明,一家广告公司的经理,一次撞击,撞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爱情本身是完美的,可是生活是残酷的,如何看男主角应对属于他的爱情呢?俞贤达,徐明的同学,最好的兄弟,怎么找到自己的老婆?陈琳,徐明的租客,一个美女的美好生活,却也在为爱情发愁。如何看三人寻求自己的人生的另一半呢?主角又怎么面对自己的爱情呢?大家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