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69400000068

第68章

初静虑一切  未至除喜根

二静虑除寻  三四中除二

前三无色地  除戒前二种

于欲界有顶  除觉及道支

论曰。初静虑中具三十七。于未至地除喜觉支。于下地法犹怀疑虑未能保信。故不生喜。又未至定初现前时。未能断除下地烦恼。后虽已断而类同前。故起彼时皆无有喜。有说一切近分地道。皆力励转故无喜义。第二静虑除正思惟。彼静虑中已无寻故。由契经说。彼地无寻。彼上等持转寂静故。由此二地各三十六。第三第四静虑中间双除喜寻。各三十五。前三无色。除戒三支。并除喜寻。各三十二。欲界有顶除觉道支。无无漏故。各二十二。如是诸地随其所应。觉分现前少多无定。谓随位别后必兼前。可一体上义分多种。故有多种俱时起义。唯四念住必不俱生。以约所缘分为四故。尚无二慧俱时而生。况有一时四慧并起。不可一慧约境分多。以若总缘法念住摄。必无一慧于一刹那缘四境生四行相故。由此理趣初静虑中。总而言之具三十七。然于一念顷现在前。极多但容有三十四。如是未至第二静虑。极多但容有三十三。三四中间极三十二。前三无色极二十九。欲界有顶极唯十九。一切皆除三念住故。其中减者随位应思。何故心王不立觉分。理亦摄在念住等中。彼实摄诸加行善故。然不别立如慧等者。心于杂染清净分中。势用均平无所偏党。觉分唯在清净分中。势用增强。是故不立。有余师说。觉分多缘诸法共相。心王多分缘自相生。是故不立。有余复说。修习觉分本为对治一切烦恼。然诸烦恼心所非心。故能治法非心唯所。障治相翻。而建立故。有说觉分辅佐于觉。觉是心所慧为体故。不可心王辅佐心所。如王不可辅佐于臣。所以心王不立觉分。有余师说。心导世间于界趣生轮回无绝。修习觉分为断生死。由此心王不立觉分。有余师说。无始时来心为众多烦恼杂染。驰散诸境[怡-台+龍]戾难调。为调伏心修习觉分。非所调伏即是能调。是故心王不立觉分。何缘诸大心所法中。唯立四法为菩提分。实总摄在念住等中。彼实摄诸加行善故。然别建立念定慧者。由此三种顺清净品。势用增强可立觉分。想思触欲。于染分中势用增强。故不别立。于假想观胜解偏增。觉分唯摄顺真实观。由此胜解非觉分摄。有余师说。至无学位胜解方增。经但立为无学支故。菩提分法有学位增。由此为因。力能引起三菩提故。所以胜解非觉分摄。作意势力能发动心。令于所缘易脱不定。觉分于境。审谛观察。令心专一。与彼相违。是故作意非觉分摄。若尔宁立寻为觉分。寻于境界虽策发心。而欲令心推求至理。非令于境浮飘易脱。于谛观察有策发能。说此力能策正见故。由此作意不可例寻。有余师言。若染若净初取境位。作意力增说为非理。如理作意至境相续。彼势力微故不立为烦恼觉分。烦恼觉分要于至境相续位中方增盛故。受于杂染清净分中。势用俱增故立觉分。由此流转缘起支中立为受支。及于还灭菩提分中立喜觉支。有余师说。受于杂染虽是增上。而与净品作饶益事。亦有功能。如旃荼罗性虽鄙劣。能与豪族作饶益事。故于静虑为饶益支。菩提分中立觉支号。何缘三受皆通无漏。觉分唯喜。非余二耶。觉分所为行相猛利。乐舍行相。迟钝故非。有余师言。乐舍二受为轻安乐。行舍所覆相不明了。是故不立。何缘大善心所法中。唯立四法为菩提分。实亦总是念住等摄。彼实总摄加行善故。然别立信勤安舍者。由此四种顺觉强故。如何此四顺觉用强。发趣菩提信为上首。将修众行信为初基。清净果因以信为本。若无信者修趣不成。故立信根以为觉分。有余师说。如清水珠置浊水中。水便澄洁。令诸有目鉴众色像。如是以信置心品中。能令俱生心品澄净。由此能见四圣谛理。渐次增长成三菩提。故信最应立为觉分。勤于众行遍能策发。令其速趣三乘菩提。若无正勤。虽已发趣。中间懈废终无所成。是故立勤以为觉分。有余师说。无始时来所以不能见四圣谛。都由懈怠不乐听闻。如理思惟四圣谛理。勤能治彼令乐听闻。如理思惟四谛理故。能见四谛速证菩提。故勤亦应立为觉分。轻安息务令心调适。行舍正直令心平等。故能增长诸出世行。令其速趣三乘菩提。故立安舍以为觉分。有余师说。无始时来惛掉乱心不见谛理。由此不证三乘菩提。轻安舍惛行舍止掉。由斯见谛速趣菩提。故此亦应立为觉分。若尔惭愧自性善摄。于众善品得白法名。亦应立为菩提分法。彼不应立。以无惭愧。唯与一切恶心相应。于散戒中为胜障碍。于见谛理为障力微。与彼相违名为惭愧。自性善摄得白法名。虽于散戒有胜功力。而于定善为助力微菩提分中取顺定善。助觉谛理故彼不立。若尔应立无贪无嗔。彼是善根。自性善故。亦不应立。以诸贪嗔六识相应。遍通五部是随眠性。发粗恶业为胜加行。断灭善根障散善强违见谛劣。翻彼故立无贪无嗔。得善根名自性善摄。于散善业功力虽强。助定善中势用微劣。菩提分法取顺定善。助觉谛理故彼不立。若尔不放逸应立为觉分。不放逸故众行皆成。佛每劝令修不放逸。亦不应立。于散位中。放逸令心驰散五欲。能违施等。散善用强。非定位中此障用胜。翻对彼故。立不放逸。但于五欲能防护心。令不驰散专修施等。故于散善力用虽强。助定善中势用微劣。菩提分法取顺定善。助觉谛理。故彼不立。若尔不害应立觉分。害能逼恼无量有情堕三恶趣。彼能治故。亦不应立。害缘事生。恼诸有情。障修散善。不害翻此。助定力微。故亦不应立为觉分。有余师说。大善法中若所治强自性胜者。立为觉分。余则不然。所治强者。谓与一切染心相应。自性胜者。谓助见谛。如先所说信勤安舍具足二义惭愧等六无具二者。谓惭等五二义并无。不放逸一种唯阙自性胜。何缘欣厌非觉分耶。理实亦是念住等摄。彼实总摄加行善故。然不别立为觉分者。由此二种行相相违。俱不遍缘四圣谛境。无一地位容恒现前心品狭少。是故不立。有余师说。夫欣厌者。由慧观境势力引生。觉分谓能顺生觉慧。义相违故不应别立。何缘寻伺二种。皆容有加行善及有无漏。而于觉分一是一非。实亦俱通。义如前说。然别立寻不立伺者。寻于圣道策正见强。由彼起时行相猛利。寻求谛理有助见能。立为道支。伺则不尔。以行相起极微劣故。有余师说。二俱行时寻行相粗映蔽于伺。唯伺起位行相转微。故觉分中不别立伺。策发正见自有正勤。何更立寻以为觉分。勤策正见有异于寻。故道支中应并建立。谓勤策彼令速进修。寻力策令速观圣谛。何缘表业不立觉分。觉分唯是顺定善法。心俱无表有胜顺能。表业不然。是故不立。何缘不立不相应行以为觉分。彼于助觉无别胜能。不相应故。非如无表虽不相应而于道轮有为毂用。故于觉分不别建立。有余师说。二无心定。能灭心故。与觉相违。四相及得。于所相成有迁成用。此于染净起用平等。菩提分法顺净用增。故不别立。何缘不立信为觉及道支。初发趣时信用增上。已入圣位立觉道支。信于尔时势用微劣。故不立在觉道支中。何缘于觉支立喜轻安舍。非亦立彼在道支中。彼偏顺觉不顺道故。云何顺觉。且修道中。地地各修九品胜觉。如如于谛数数觉悟。如是如是发生胜喜。由生胜喜复乐观谛。如人掘地获宝生喜。由生喜故复乐更掘。故喜于觉随顺力增。要由轻安息诸事务。及由舍力令心平等。方能于境审谛觉察。故立安舍在觉支中。云何此三不顺于道。速疾运转是圣道义。此于速运少有相违。并能令心安隐住故。何缘于道立寻戒支。于觉支中非亦立彼。彼偏顺道不顺觉故。云何顺道。且见道中寻策正见。令于上下八谛境中速疾观察。戒能为毂成见道轮。令于谛中速疾回转。故寻及戒俱立道支。此复云何不顺于觉。且寻于谛不寂静转。于圣谛理寻求相故。觉已见谛安静而转。故寻于觉少有相违。觉是相应。有所缘境。有依有行。戒此相违。故于觉支不建立彼。通运名道。不可为例。何缘觉分不摄圣种。分别论者。许觉分摄。故彼宗建立四十一觉分。我许摄在念住等中。而不立为别觉分者。以诸觉分在家出家俱能受行及有欣乐。圣种唯有诸出家人受行欣乐。在家有乐必无受行。故不别立。有余师说。若许圣种总是无贪。如前已释。若许第四体即是勤。在觉分中无劳征诘。何缘证净非觉分摄。实亦摄在念住等中。而不立为别觉分者。以诸觉分进修义增。数习方能证菩提故。四种证净证得义增。见圣谛时渐顿得故。由此证净非觉分摄。有余师说。此即信戒随应亦在觉分中摄。修觉分时必获证净。此有几种。依何位得。实体是何法。有漏无漏耶。颂曰。

证净有四种  谓佛法僧戒

见三得法戒  见道兼佛僧

法谓三谛全  菩萨独觉道

信戒二为体  四皆唯无漏

论曰。经说证净总有四种。一于佛证净。二于法证净。三于僧证净。四圣戒证净。且见道位见三谛时。一一唯得法戒证净。见道谛位兼得佛僧。谓见苦时得圣爱戒及法证净。于何等法如何而得法证净耶。谓唯于苦达唯有法。无实有情生决定信。如是次第见集谛时。亦唯如前得二证净。达唯集法能为苦因。无内士夫生决定信。从此无间见灭谛时。亦唯如前得二证净。达唯灭法是真涅槃。诚可遵求生决定信。从此次后见道谛时。兼于佛僧得二证净。于佛相续诸无学法得佛证净。于僧相续学无学法得僧证净。兼言为显见道谛时。亦得圣戒及法证净。达唯道法是证灭因。诚可遵求生决定信。然所信法略有二种。一别二总。总通四谛。别唯三谛。全菩萨独觉道。菩萨道者。唯有学法。独觉道者。通学无学。若无漏信缘别法生。名不杂缘。于法证净。若无漏信兼缘佛僧。名为杂缘。于法证净。故见三谛唯得二种。见道谛时具足得四。见道谛位为于现前得佛法僧三证净不。非皆现得见道谛时。现行总缘诸道谛故。应知现在惟有杂缘一法证净。乘此势力修得未来多刹那信。于中有别缘佛法僧。或有总缘二三宝者。诸别缘者名三证净。诸总缘者法证净摄。道类智时修八智故。亦得三谛。法戒二种。道法忍等。三刹那中。未来唯修。道谛四种。由所信别故名有四。应知实事唯有二种。谓于佛等三种证净。以信为体。圣戒证净。以戒为体。故唯有二。若七支戒实唯一者。如何觉分中实事有十一。应唯有十种。或十六或多。以觉分中身语二业。说有差别及相有异正命一种虽有别说。离身语业无别体相。依有别相。前觉分中。说言实事。有十一种。虽身语业。一一有多然种类同。故各立一。如四念住。前三证净。谓慧与信。若不杂缘。随所缘别。虽有多种。而类同故。各立为一。此亦应然。今证净中。依身语业。圣戒相等。及契经中。同说不缺不穿等故。总立为一。随身语业类别分二。圣戒相同总立为一。故二与一无相违过。为依何义立证净名。如实觉知四圣谛理。故名为证。正信三宝及妙尸罗。俱名为净。由证得净立证净名。正信是心清净相摄。可名为净。尸罗不是清净相摄。宁立净名。此四皆是清净相摄。离不信垢破戒垢故。又此四种唯无漏故。离垢无漏故立净名。此四何缘次第如是。余三以佛为根本故。佛于正说有功能故。于彼证净立在最初。正说功能由悟法故。于彼证净立为第二。现观法藏唯圣僧故。于彼证净立为第三。观法藏能依圣戒故。圣戒证净立在最后。有言佛是正说法师。是故最初立佛证净。佛何所说爱尽涅槃。是故第二立法证净。为谁说法为向果僧。是故第三立僧证净。僧依圣戒而得建立。是故第四立戒证净。有说此四犹如导师。道路商侣及所乘乘。故说此四次第如是。经言学位成就八支。无学位中具成就十。学位亦成正脱正智。何缘于彼不建立支。正脱正智以何为体。颂曰。

学有余缚故  无正脱智支

解脱为无为  谓胜解惑灭

有为无学支  即二解脱蕴

正智如觉说  谓尽无生智

论曰。有学位中尚有余缚。未解脱故无解脱支。非离少缚可名脱者。非无解脱体可立解脱智。故有学位不立二支。谓立支名依胜助用。在有学位既有余缚。虽有解脱无胜助用。况胜解脱故。彼胜智亦无。故此二支非在有学。无学已脱一切缚故。依内解脱生二智故。有胜助用理可立支。有学不然。故唯成八。解脱体有二。谓有为无为。有为解脱胜解为体。无为解脱惑灭为体。前复有二。谓学无学。依七圣身说名为学。依第八圣立无学名。唯有为中无学解脱。可得建立为解脱支。惑灭无为无支用故。支摄解脱复有二种。谓时不时。有差别故。有说慧心有差别故。应知此二即解脱蕴。如是已说正解脱体。正智体者谓离正见。如前觉说。即尽无生。前名菩提。今名正智。所言无学心解脱者。心于何位正解脱耶。为于未来现在过去。颂曰。

无学心生时  正从障解脱

论曰。如本论说。初无学心。未来生时。从障解脱。且应思择。本论此文。说未来言。应成烦重。说生时言。义已显故。此责不然。随问答故。谓先问者问无学心于何世中正得解脱。是故今答言在未来。恐彼谓通未来一切。复为简别言是生时。或但应言生时解脱。然或有谓生时是现在。为遮彼故言未来生时。现是已生。非生时故。或就相续立解脱名。则一切未来皆名正解脱。若就行世立解脱名。则唯生时名正解脱。为别显二义。说未来生时。诸烦重言。必显别义理应推究。无容非拨。依如是义故有颂言。

文于义已足  而复说余言

非无义有文  应思求别义

虽于此位诸所有蕴皆得解脱。而但说心。然不可言有缺减失。以心所等随从心故。染净法中心为主故。虽无有我。而可于心假说缚者脱者等故。若已说胜义已说余。或于此中如举喻法。举心一法令类思余。虽诸学心亦于生位从障解脱。而论但说初无学心生时脱者。据无余断证解脱故。又此唯说纯解脱故。此中有心是自性解脱。非相续解脱。应作四句。有学无漏无学世俗。无学无漏余世俗心。如次应知四句差别。此中虽举正生刹那。而实未来皆得解脱。与正生者生障同故。依此势力所修未来世俗善根。亦得解脱。依净相续彼得生故。为重显示初无学心未来生时从障解脱。是故本论复作是言。谓无间道现趣已灭。及解脱道现趣已生。尔时无学心名从障解脱。无间道者谓金刚定。并定眷属。临过去位立以现名。次后施设过去名故。趣已灭者显在正灭。邻次必入已灭位故。解脱道者谓初尽智并智眷属。临现在位立以现名。次后施设现在名故。趣已生者显在正生。邻次必入已生位故。言尔时者。谓正灭生时。无学心者初尽智俱趣。从障解脱者。非唯烦恼障。色无色界感生果业。亦是尔时所脱慞故。此业亦障阿罗汉得。由此古昔诸大论师。咸作是言。业于得忍不还应果。极为障碍。作如是释本论所言。则已释经心解脱义。道于何位令生障断。颂曰。

道唯正灭位  能令彼障断

论曰。唯言为显正灭非余。如生未生道俱解脱。非灭已灭俱令障断。宁知正灭位能断障非余。以说道正生正从障脱故。道未生位未得解脱。道已生位已得解脱。俱不可立正解脱名。若道正灭时不能断障。如何道生位得正脱名。故正灭时道能断障。于前后位断用定无如何未生亦名解脱。与正生者生障同故。如世现见开水路时。近水远水皆言离障。如是既见能断惑道身中已生。亦应可说近心远心皆得解脱或如正起初无学心。有得正生名正解脱。如是彼类未来所修。无漏心等有得起故。定不生法。尚得名为正得解脱。况当生者。此中所说正解脱言显已解脱心今正得解脱如是所说岂不相违。已解脱言据自性解脱。今解脱言据从障解脱。所望各异。何义相违。或已解脱言。据本有解脱据在身行世。说今解脱言。由此所言无相违失。诸行世者皆解脱耶。不尔。要勤破生障者有余师说。正解脱时。亦得名为心已解脱。性是已舍烦恼障故。理必应然。以解脱道依无烦恼相续转故。已出障故名已解脱。今行世故名今解脱。由此所说互不相违。经说心从贪。今得解脱此。所言解脱其义云何。为是令心与贪相离。为令贪性不复缘心。心名有贪。为相应故。为所缘故。为得随故。若相应故。应唯染心。名得解脱。便违自宗。说离贪心得解脱故。又若此法与彼相应。必定无容令此离彼。心应毕竟不解脱贪。若所缘故。应染污心亦得解脱。理不应说贪相应心名为解脱。又彼贪性若缘此心。无暂不缘及余缘义。如何可说心脱彼贪。若得随故。应有学心亦名有贪。依止贪得所随相续而现起故。正理论者作如是言。唯离贪心今得解脱。何等名曰有贪离贪二种心相。谓心若与贪相应者名有贪心。若不相应亦不为贪。同类因者名离贪心。乃至有痴离痴亦尔。既说离贪心得解脱。即立解脱唯不染心。然不染心总有四种。谓有漏中分善无记。及无漏中分学无学。言离贪心今解脱者。今解脱有二。谓行世相续诸有漏心。一切皆有相续解脱。加行得者亦许兼有行世解脱。诸无漏心。一切皆有行世解脱。无学摄者。亦许兼有相续解脱。如契经中。说有三界。谓断离灭。于前所说二解脱中。此何为体。如是三界。差别云何。颂曰。

无为说三界  离界唯离贪

断界断余结  灭界灭彼事

论曰。断等三界即分前说。无为解脱以为自体。然三界体约假有异。若就实事则无差别。云何名为约假有异。谓离贪结名为离界。断余八结名为断界。灭余一切贪等诸结所系事体名为灭界。何缘三界如是差别。谓有漏法总略有三。一者能系而非能染。二者能系亦是能染。三者非二顺系染法。断此三法所证无为。如次名为断等三界。有余师说。唯断能系。别有无为。断余不尔。彼说能系有缘八结。有缘爱结。有缘余事。断此三种所证无为。如次名为断等三界。有余师说。唯断能染别有无为。断余不尔。彼师说爱有缘八结。有缘爱结。有缘余事。断此三种所证无为。如次名为断等三界。随所系事别得择灭。故三说中初说为善。准此已释诸契经中断离灭想三相差别。或初业地我当断想。名为断想。若离染地我正断想。名为离想。若已办地我已断想。名为灭想。或于已受蕴重担中。见不舍过起欲舍想。名为断想。以舍与断名差别故。若于余蕴不复生中。见胜功德起欲求想。名为灭想。不生与灭名差别故。既得离染清净相续。于诸蕴法无所顾恋。于般涅槃见静妙想。名为离想。无恋与离名差别故。若事能厌必能离耶。不尔。云何。颂曰。

厌缘苦集慧  离缘四能断

相对互广狭  故应成四句

论曰。唯缘苦集所起忍智。说名为厌。余则不然。四谛境中所起忍智。能断惑者皆得离名。广狭有殊故成四句。有厌非离。谓缘苦集不令惑断所有忍智缘厌境故。非离染故。应知此中先离欲染后见谛者。苦集法忍及见道中苦智集智。但名为厌。缘厌境故。忍不名离。惑先断故。智不名离。非断治故。并修道中加行解脱。胜进道摄。苦智集智。但名为厌。缘厌境故。不名为离。非断治故。有离非厌。谓缘灭道能令惑断所有忍智能离染故。缘欣境故。应知此中未离欲染。入见谛者灭道法忍。及诸所有灭道类忍。并修道中无间道摄灭智道智。但名为离。是断治故。不名为厌。缘欣境故。有厌亦离。谓缘苦集能令惑断所有忍智。应知此中未离欲染入见谛者。苦集法忍及诸所有苦集类忍。并修道中无间道摄苦智集智。有非厌离。谓缘灭道不令惑断所有忍智。应知此中先离欲染后见谛者。灭道法忍及见道中灭智道智。并修道中加行解脱。胜进道摄灭智道智。

同类推荐
  • 玄品录

    玄品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毗卢遮那经广大仪轨

    大毗卢遮那经广大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送叶秀才赴举兼呈吕

    送叶秀才赴举兼呈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西游录注

    西游录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燕山外史

    燕山外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tfboys与三位女孩

    tfboys与三位女孩

    三位女孩遇到了三小只----tfboys,他们之间会这样呢?他们会在一起一辈子吗?请看下去吧!
  • 过期恋情

    过期恋情

    只要你愿意,只要我拥有,所有人都以为了,可他们不是啊。终于说的很清楚了,不是吗?字字句句,都渗透着砭人肌骨的寒,为什么偏偏要去自取其辱呢?毕竟她有了他,因为她有了他,还好她有了他……
  • 花都仙医

    花都仙医

    【起点五组签约作品】修真界仙医李开阳,重生成为一名都市实习医生,他本想治病救人,重新踏上修炼道路,奈何滚滚红尘,艳福不断,清纯可爱的护士,火爆热辣的警花,端庄淑雅的大家闺秀,一个个美女接踵而至,李开阳又该如何独善其身?
  • 异幻星洋

    异幻星洋

    星天之下,何为传奇,人魔两族之间互相残杀,谁是幕后黑手,谁来挽救这般现状呢,从古至今的第一天才横空出世,然而,他连一只小山鸡也打不过,如此不靠谱的天才,究竟怎么能挽救苍生呢?
  • 那地方有神仙

    那地方有神仙

    不知何时起。世界上涌现了一批能力者。他们称呼自己为仙。统治了整片大地。带领人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凶兽。他们呼风唤雨,上天入地。移山倒海无所不能。生命也无限悠久。彷佛与天地同寿。人们在他们的带领下。变得繁荣富强。但是,人性是贪婪的。在看到了仙的强大还有那彷佛永生的生命后。起了邪念。人类中的首领。挑拨了仙众之间的关系。于是。一场大战开始了。那场大战之后。剩余仙众们看着千疮百孔的大地。四处哀嚎的人类。还有战死的仙人尸体被贪婪的人类带走。他们领悟了。人类的贪婪是无穷无尽的。他们的存在对于人类来说,反而是一种灾难。于是。在剩余仙众的努力下,他们开辟出了另一个空间。从此,不再踏足人类世界。而那个空间,被后来的人们称为仙界。得到仙人尸体的人们,也从中得到了力量。虽然远远不及仙人的强大,但在普通人眼里,已经是犹如天神一般。他们被人们称为异能者。
  • 陌上问酒

    陌上问酒

    晏明,字轻尘,大周开朝第一位宰相。有“丰神俊秀、谦和温润、才思敏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美誉。而他的好友兼下属,尚书大人江闻内心是崩溃的。“什么丰神俊秀、谦和温润,根本没影的事,说起俊秀,她一个女子,能不比一帮大男人俊秀吗?还有她哪里温润,她坑起同僚来,毫不留情啊此时晏明的主公兼夫君陈勋了然地说“江卿,你府库是不是又没有酒了?怎么,又让轻尘赢了去。”尚书大人绝望地说道“我存了十年的好酒啊。陛下,您可要为我做主啊!”只见陛下摊了摊手,无奈的说“苦了你了,江卿。”尚书大人:“……”陌上之人何时归,且行且问,酒香不敌人如故。本文甜宠,架空朝代,涉及战争,少量政治,及时不时的撒狗粮。
  • 快穿之男配追冷妻

    快穿之男配追冷妻

    【1V1,细水流长】不懂情爱的简鸢被仇人所害,死后绑定黑心系统,开启撩夫之旅。男配:“撩完就跑?你得负责!”简鸢:“你要我怎样?”男配:“以心换心,还有……”简鸢:“……”#任君虐我千万遍,我仍待君如初恋#“听说您追妻不容易啊。”“是的,等了这么多世,终于盼到她爱上我。”
  • 你眼边最后一丝温柔

    你眼边最后一丝温柔

    为你,千千万万,第一次遇到你,竟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你笑了,我却哭了,在这个善恶不分明的世界,我早就输了。
  • 圣武华夏

    圣武华夏

    平凡少年穿越到一个神奇的世界。中华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在这世界并立!秦始皇赢政,一身“祖龙圣皇功”惊世骇俗,威震天下!唐太宗李世民,拥有无上至宝“帝御山河图”,天眷神属,四海归心!霸王项羽,绝世战神,神域第七重修为,当世无双!儒家至圣孔子,法聚天人,道法通神,镇压四荒七海妖魔!此外还有无数英雄豪杰,名将美人,交会碰撞,灿若星海!又有无尽的法宝秘功、神兵宝甲,惊艳绝伦,浩若烟云!更有亿万生灵,在这片大地上繁衍生息,挣扎求存!这是一个浩大而真实的世界。且看原本平凡的陆鹏如何脱胎换骨,步步崛起,集古今名将智者于帐下,收倾国红颜美人于宫中,成就一条至高无上的帝皇之路。
  • 纯情医女:仙君掌门太腹黑

    纯情医女:仙君掌门太腹黑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暮与朝!”她别过头苍凉一笑堕入轮回池。无怨无悔!悠悠时光数十载,她阴差阳错成为他的弟子…到最后成了他的徒弟!纯良天真的她碰上腹黑搞怪的掌门。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敬请期待(小虐怡情!搞怪腹黑!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交织交错,火花迸现,上演一场前世今生的师徒不伦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