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31400000020

第20章 分共反共,宁汉合流(4)

9月18日,张学良发出声明,公开表明了拥护蒋介石的态度。19日东北军陆续入关,敲响了“扩大会议”的丧钟。20日起,“扩大会议”的委员们纷纷离北平赴太原。汪精卫还故作镇定地说:“如张(学良)决进兵,情势恶化,则无论太原、西安,吾人均可作为根据地,依照原来计划进行。”10月15日,鹿钟麟等通电罢兵,中原大战实际上已宣告结束,“扩大会议”也就烟消云散。

汪精卫于9月27日在“扩大会议”纪念周作了最后的报告,他不无伤感地说:

军事变乱无常,前月我们中央党部在北平,如今在太原了。以后或者不在太原,亦未可知。然而中央党部无论在何处,无论为秘密为公开,我们同志团结的精神,是永远不散的。我们同志这回的团结,有些人以为是互相迁就的结果,这自然有个人的看法,据我们看来,我们同志这回的团结,是为弥补过去之缺陷,以共同努力于将来的。我们前此之分,不是轻分;今日之合。也不是苟合。不合则已,合则不散。

在讲了这一番话之后,汪精卫于次日即黯然离开太原赴天津。

反蒋的“扩大会议”是失败了。事实上,这些人之间的离合无常,不过是基于一时利害权宜之计暂时结合在一起;所谓“同志团结”、“永远不散”云云,完全是自欺欺人之谈。而作为参加“扩大会议”的主要政派之一的改组派,不得不在这种形势下表明自己的态度。实际上也只有宣告解散完事。

经过“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后,国民党的宁、汉、沪三派组成“特别委员会”,代行国民党中央职权。但汪精卫在合并后的国民政府内,仅得到一个常委的位置,而大权却被宁、沪两派夺去,这是他绝不甘心的。于是汪精卫偕顾孟馀赴武汉,策动唐生智拉起“护党”旗帜,与“特别委员会”和由特别委员会控制的南京政府对抗。与此同时,汪派大将陈公博、王乐平、甘乃光、朱霁青、潘云超、陈树人等则南下广州。当时称这些人为粤方委员(因他们都是国民党二届中央执监委员或候补委员)。1927年1O月29日,汪精卫、顾孟馀抵广州,即在蔡园召集粤方委员开会,决定在广州成立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和国民政府,以此与特别委员会对峙。在粤方委员策动下,张发奎、黄琪翔于11月15日在广州起兵,企图消灭桂系李济深、黄绍竑的势力,从而统一两广。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爆发。南京国民党中监委邓泽如、古应芬等即以此为借口,指控汪精卫、陈公博等粤方委员,说:“去岁之秋,汪精卫、陈公博等回粤窃政。其党张发奎、黄琪翔所部教导团、警卫团三千余人,于12月11日结同共产党与近郊土匪,公然暴动,组织苏维埃政府于广州。星火燎原,几为东亚祸。”在宁方的攻势下,张发奎、陈公博、顾孟馀等无法招架,有的通电去职,有的逃往上海法租界,有的逃往国外,汪精卫也不得不于12月25日宣告引退,随即出国。

当汪精卫被迫出国,宁、沪两派把持的“特别委员会”被取消的时刻,蒋介石东山再起。1928年2月1日,在蒋介石把持下召开了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通过了由蒋介石、陈果夫提出的“国民党党务整理计划”,这个计划规定只有由同盟会到1924年国民党改组前入党的党员才准登记,同时还必须进行审查、训练,才可承认正式党员。按此规定,一些反蒋派的头面人物,例如唐生智(1926年加入国民党)、陈公博(1925年加入国民党)等,都将被取消国民党籍。这是蒋介石排除异己的一种手法。通过会议选举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主席还兼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实际上掌握了党、政、军大权(谭延恺只是名义上的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不仅弃置汪派人物不予任用,甚至还给其中一些人以处分,这对汪精卫和汪派分子不能不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和刺激。

汪精卫派分子岂肯善罢甘休,对于汪精卫的出走,汪派大将陈公博颇不以为然,他针对汪精卫、陈璧君的口头禅“合则留,不合则去”的说法,认为“不必求人合不合,也不必靠人留不留”。陈公博和陈璧君争辩说:我的哲学是合则留,不合则打,打不过才去。因此,这次汪精卫出国后,汪派重要骨干陈公博、顾孟馀、潘云超、王乐平、朱霁青、郭春涛等群集上海,策划反蒋活动,拥戴汪精卫为领袖。用什么思想武器进行反蒋呢?他们针对一般国民党员特别是一些青年,既不满蒋介石的专制独裁,又没有勇气或尚无决心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或不理解、不赞成共产党的路线政策,又不甘心与蒋介石同流合污,因而徘徊歧路,找不到出路何在的情况,提出改组国民党的主张。

“改组派”的政治主张是如何形成的呢?陈公博说:“这个会的纲领大概根据我所著《今后的国民党》和《党的改组原则》两篇文章。”肖淑宇则说:“陈先生发表那篇论文(指《党的改组原则)一文),系根据于同志们与我们讨论党事的二百多封来函,经过他的归纳组合之后,便俨然成了我们改组的纲领了。”直到1929年2月,改组派才正式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这个宣言全面阐述了改组派的政治主张。

概括起来,其主张是“自民国十六(年)中国国民党瓦解以来”,“中国国民党已被军阀、官僚、政客、买办、劣绅、土豪所侵蚀、盘据、盗窃、把持”,“孙总理之三民主义,已被他们所窜(篡)改,第一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的纲领,已被他们唾弃”,“党已失去指导的功能”,“党的生存也缺乏了必要的条件”。他们认为国民党的现状是“国民党员堕落的堕落,失望的失望,组织小团体的组织小团体”,“各寻各的门路去了”。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何在?“改组派”认为,这是国民党内出了毛病,产生了诸如西山会议派、无政府主义分子以及官僚政客等腐化势力所致;因此他们大声疾呼,要民主、反独裁、改组国民党,要清除国民党内的“腐化势力”和官僚政客,让“革命领袖”(指汪精卫等)担当国民革命的工作。

改组派登高一呼,果然在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中引起反响,因为他们揭露南京政府的腐败和蒋介石包办三全大会等丑行,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一个名叫楚同的人写信给陈公博、肖淑宇这样说:

《革命评论》出版后,沉闷悲愤的南京青年好似久乾(旱)得霖雨,各自眉飞色舞,议论纷纭,在茶楼、饭馆、公园等处,常有三五成群的青年,一面读《革命评论》,一面高谈党事,有许多过去沉默的人,现在也大骂其腐败的党政当局了。

虽然“改组派”表面上轰轰烈烈,似乎有些声势,正如毛泽东所描述的:资产阶级在汪精卫、陈公博一派鼓动之下,亦在沿江各地发展着颇大的改良主义运动。但是改组派提出的“恢复十三年改组精神,改组国民党”的口号,完全是一个骗局,并不准备实行。因为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一个标志,就是要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离开了这个大前提,改组精神就无从谈起。而汪精卫、陈公博等对此却极尽歪曲之能事。汪精卫声称:

总理于十三年春间改组本党。容共政策亦于此时确定。唯容共仅属一时政策,决不能谓容共即为本党改组精神所在。本党改组的精神,在于认定三民主义为救国不二法门。欲求三民主义能实现于中国,则不能不使三民主义普及于民众。欲求三民主义普及于民众,则不能不使党员真能为主义而奋斗。欲求党员能为主义而奋斗,则不能不巩固党的组织,森严党的纪律,使党员的行动,趋于一致,这才是本党改组的精神所在。

汪精卫阉割改组的精神实质,代之以“巩固党之组织,森严党之纪律”,不过是障眼法,掩盖其“反共”实质,这是明眼人一看便知的。

陈公博则一面表示:十三年本党改组的精神,一面含唤起本国的民众,一面含联合世界以平等待我之民族。联俄……的确是当时的一种精神。但陈公博对联共政策却大肆攻击,说:民国十三年改组时期,只有“容共”,并没有听见有“联共”,至十五年十月共产党的先生们才创造出所谓三大政策,把“容共”改为“联共”。他抓住孙中山曾讲过“容共”的话,却无视孙中山与鲍罗廷再次谈判后,孙中山却承认中国共产党是第三国际的—个支部,承认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独立性。这是孙中山“联共”政策的具体体现。一个改组派分子甚至这样说:“容共,是容纳共产分子加入我们国民党,来做国民党的工作,并不是和整个的共产党携手,将我们国民党的地位让给他们,这就与孙中山的联共政策大相径庭了。可以这样说,抛弃了联共政策,扶助农工也就是一句空话。

改组派既违背了改组精神,而改组派头头们之间理论又不统一,组织更不健全。

“在《革命评论》(陈公博主办)的主张着重于民生革命,而在《前进》(顾孟馀主办)的主张则着重于民主政治。在改组同志会成立前夕,我(陈公博自称)和孟馀(顾孟馀)辩论了一大场,我主张社会是有阶级的,不过我想以党的力量调和而至消灭阶级的斗争,而孟馀则为避免阶级斗争起见,根本否认阶级的存在。因为这样,他最不赞成我农工小资产阶级之说。此事又经过王法勤、王乐平和潘云超的调停,才电巴黎汪先生请示,把小资产阶级的名词改了一个‘小市民’。汪先生在他的心中也反对小资产阶级一个名词的。至说到组织不健全,则在‘同志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时已没有方法选举执行委员,经过几次讨论,到底还是以粤方委员为中央,竟直没有选出一个青年之士。这个办法算是一个不得已的调停,但粤方委员到底没有几个人!”

陈公博指出王法勤、朱霁青、潘云超、王乐平、顾孟馀等改组派大将的情况时,说他们有的老了,缺少办法;有的不善于深谋远虑;有的则是“长于批评,短于建设”;有的则是工作方法简单,“过于粗率”;有的人(指顾孟馀)则是只能当参谋,而不适于挂帅;他自己呢,准备去欧洲洗手不干了。

陈公博对“改组派”的前途颇感悲观地说:改组同志会的组织如此,别人当时或者还很乐观,而我则自知甚明,预料前途暗淡。他还算有点自知之明,那就是说,“改纰派”前景不妙,确实难逃失败的命运。

改组派一无政权,二九军队,只能因人成事,进行政治的、军事的投机。军事的投机是为了政治的需要;而政治的需要更助长了盲目的军事冒险。这种情况在蒋桂战争、蒋冯战争、蒋冯阎战争诸役中,改组派均有具体表现。而军阀战争是不择手段的。陈公博私下承认:我们既会在一块,改组同志会的主张只好一股脑儿存入口袋,只谈反蒋,不谈主张,这样改组同志会的精神,便根本萎谢了。

陈公博还把这种情况归结为改组派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改组同志会”成立的时候,本注意于恢复十三年改组精神和重新改组国民党,则其注重党的根本问题可知。无如成立之后,即有军事行动,军事是不择手段的,初则和桂系合作,继则和冯、阎合作,对于党的组织和训练,无从提起。党的改组本为同志会主要目的,后则专谈方法,弃其目的,这也是失败的一种原因。

“改组派”成立于1928年冬,经汪精卫同意,于1931年春解散,为期两年多一点,便从此销声匿迹了。

“改组派”虽然拥戴汪精卫为领袖,但汪精卫似乎并不满足于仅仅作“改组派”的领袖:“与其做改组同志会的领袖,不如做全党甚或全国的领袖,所以对外发表谈话,说他(指汪精卫)对于改组同志会是同情的,但他本人不是改组同志会的同志。”

按照陈公博的说法,这时汪精卫的麾下由三派人员组成:

一派是改组派,那是“改组同志会”的同志;一派是汪派,那是他(指汪精卫)左右的亲信;一派是“左派”,那是信奉汪精卫的主张,而不属于以上两者。这三派的分野虽然大方(向)明了,内部却着实有些倾轧的痕迹。

虽然如此,汪精卫手下有了改组派的这样一个抬轿子、吹喇叭的组织,作为政治斗争的砝码,当当领袖亦何乐而不为;从改组派本身的需要说,拥戴汪精卫,既有偶像作用,政治上亦足资号召。因此,说汪精卫是改组派的精神领袖或精神支柱,应该是事实。

五倒蒋不如联蒋

当蒋介石利用自己一手包办的国民党三全大会打击、排挤汪精卫派的同时,却拉住了国民党另一元老胡汉民,为他支撑门面。胡汉民自1928年9月参加蒋记国民政府到1931年2月,历时近两年半。蒋介石在李宗仁、白崇禧、冯玉祥、阎锡山及政敌汪精卫等面前,对胡汉民还表示表面的尊重;还存有若干顾忌,担心后院起火。但两人间长期面和心不和,各有打算:胡汉民想以党驭政、驭军;而蒋介石则想以军驭党、驭政。在反蒋大联合的“扩大会议”失败后。蒋介石自以为人莫予毒,踌躇满志,于是和胡汉民的矛盾,通过约法问题而急剧地发展起来。

关于胡汉民被软禁的情况,据《华东日报》引国民党某高级官员的话说:胡汉民被软禁后,蒋介石就邀请赴宴的国民党要员入座,宣布胡汉民的罪状:“蒋谈毕,询在座诸君发表意见。诸客相顾失色,无敢发言者。蒋曰:诸同志既认展堂举动不对,应即请其辞职,并于明日召集中央常务委员会议,推举林森同志继任立法院长,邵元冲同志继任国民政府委员兼立法院副院长。谈至此,诸客更不敢开口。蒋日,诸同志既一致同意,明白即照此办吧。言毕即散席,诸客纷纷仓皇而出。”这段记述把蒋介石的独断专行、不择手段的情态,描绘得淋漓尽致。

胡汉民就这样以赴宴的名义,遭到蒋介石的软禁并被迫辞去立法院长职务的。

胡汉民遭到蒋介石软禁后,在国民党内部掀起一场反蒋的政治风暴。“中国国民党党权运动总同盟”于1931年3月底发表讨蒋宣言,宣言为胡汉民评功摆好,对蒋介石的独裁专制则予以抨击。

作为与汪精卫有相当密切关系的上海《华东日报》,亦持反蒋拥胡态度。从3月3日至3月21日不到二十天的时间内,连续发表了九篇评论此事的文章,如《约法问题与胡汉民的辞职》、《关于胡汉民被禁的感想》、《胡汉民被囚的必然》、《党纪国法与胡汉民之被禁》、《胡汉民被禁之影响》、《读蒋介石辟谣之演词后》、《从胡汉民的被囚说到五权宪法中的立法与监察》、《胡氏被囚后中国革命之前途》、《蒋胡冲突内容的分析》等。

其中摆事实讲道理的地方,颇使蒋介石难于置辩。例如文章指出这样的事实:

胡汉民身为中央委员兼立法院长,对于约法问题,无论其主张如何,在开会之时,应有尽量发表的自由。蒋介石亦仅为一中央委员,如果对于胡汉民的主张不表赞同,则应由会议多数表决,而加以否决。即使胡汉民有其他行为,亦须依法检举,何能以个人权力迫胡辞职,加以监禁!胡汉民在本党有悠久的历史,而且现任南京要职……今竞因在党内约法问题,与蒋介石意见不合,而被迫辞职,横加监禁;胡汉民尚且如此,那么老百姓在开国民会议之时,只有俯首听命而已,还有什么“宣传自由”?

同类推荐
  • 魏源评传

    魏源评传

    《魏源评传》采用述评结合的方式,以魏源的治经、经世、改革思想为主要内容,阐述了魏源思想发展的轨迹及如此发展的根由,肯定了魏源的改革思想及其在学术上的成就,赞扬了魏源的爱国情怀。
  • 三人行:鲁迅与许广平、朱安

    三人行:鲁迅与许广平、朱安

    这部传记首次聚焦一代文学大师鲁迅的感情史。基于史料,动情揣摩,挖掘了人物内心的深刻情感。鲁迅作为一个“叛逆的猛士”,与他所要背叛的传统之间,“剪不断,理还乱”,时代并没有因为他是先驱者赋予他超越历史泥淖的神力。与许广平、朱安的感情纠葛,是大时代下人挣扎突围的悲怆剪影,全书因此在平实的叙述中浸染着孤寂的氛围。
  • 因为有爱,才会期待:张爱玲

    因为有爱,才会期待:张爱玲

    有人说她是小资的创始人,有人说她是民国时代的临水照花人,还有人说她是文坛的一朵奇葩,人性的洞察者。是的,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就像她笔下的文字,精彩、孤寂和低郁。她,就是花开花落、芳香隽永的张爱玲。《因为有爱,才会期待:重遇谜一样的张爱玲》笔触清丽,以张爱玲的人生轨迹为线索,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为读者展现了张爱玲极富传奇的一生。
  • 艾青评传

    艾青评传

    艾青是本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他的文化命运既受制于晚清以来的中国历史环境,又为二十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剧烈动荡的社会变革所冲击、所塑造。本书对艾青的人生选择、独立的个性与艺术追求,作了详尽地分析,力图通过一个作家的经历,揭示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刻的文化性格及历史进程。
  • 告诉你一个莎士比亚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莎士比亚的故事

    本书从莎士比亚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作出的伟大作品及为世界文学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再现了莎士比亚依靠自己的才华和智慧登上世界文学宝座的传奇人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剧作家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并体会他对理想执著不懈的探索精神。
热门推荐
  • 灵剑徒

    灵剑徒

    我梦见了两只猫,一只白猫一只黑猫。现实和梦境的颠倒,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发现隐藏在世界背后的秘密,时间开启的命运之门似乎永远在重复相同的结果。当命运终结之日到来之时,究竟该做出如何的选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若与时光相恋

    若与时光相恋

    一场突如其来的凶杀案,让负上音和路铭从彼此的世界里抽身而退。从此,她一路逃开,破茧成蝶。而他,蜕去一身的骄傲,用放手来成全镌刻于心的十年情深。只是,一年后再见,彼此讳莫如深的秘密,终究难逃被揭穿的命运。“上音,你居然爱他,你怎么可以爱上他?”许藤不可置信的瞪大双眸,眸底深红如血。上音闻言,有些艰难的抬起右手,“其实,你早该知道的,不是吗?”如今,右手被废,她却笑的宛若春花灿烂。亏欠他的,她终于偿还了……
  • 辰启

    辰启

    传昔者魔神争夺天下,魔败而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彼时随行之十三魔将除其一败逃,余皆为众神生擒,后女帝炼化为七色之石补天之痕地之隙而后世成...
  • 南明决

    南明决

    一个少女在被另一个少女搭救后,邂逅一个又一个少女,与她们一同为了守护平凡人的日常而战斗的故事。
  • 热血天命

    热血天命

    武元大陆,看小木一是怎样一步步的踏上巅峰,黄境,玄境,地境,天境,灵境,魔境,圣境,仙境,神境。
  • 孤街与她残梦及他

    孤街与她残梦及他

    我叫潇筱,潇筱的潇,潇筱的筱。小时候常常想,什么时候才能和哥哥,爸爸妈妈团聚呢,可是,命运跟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爸爸妈妈永远地离开了我和哥哥,后来,哥哥也离家出走了,谁说人生是公平的呢。后来,我遇到了王俊凯,以为我遇到了可以托付终生的人,然后安稳的过一辈子,呵,现在想想都可笑,王俊凯爱的是他的宝贝安梓啊,怎么会爱我呢,也许当初结婚就是错的,根本不该认识他,再后来,与我并肩同行的许多人都消失了,王俊凯,王源,柯子辰都是我曾经爱到奋不顾身的人,还有千玺,是我最好的兄弟呢,他们都曾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可是后来又消失不见,当我再次回到那条熟悉的街,唱着熟悉的歌:既然感动不了你,我就放过我自己。
  • 妈咪很甜,总裁爹地请温柔

    妈咪很甜,总裁爹地请温柔

    岳明汐怎么也没想到,不过是相个亲,她就莫名其妙多了个儿子。小包子还附带一只大包子。从此以后……
  • 绝世将军乔月漓

    绝世将军乔月漓

    乔月漓——武功高强,医术精湛,杀伐果决,然而穿越到古代的唯一念头就是保命。身为常胜将军的女儿,她的性命自然是备受他人觊觎的。传闻丞相府庶子,自幼患得怪病,活不长久,所以独得丞相宠爱。丞相的独宠子?乔月漓邪笑,可是个铺路的一把手啊!没想到那庶子扮猪吃虎,第一次见面就被他抓住,她凭借她的三寸不烂之舌以及厚脸皮成功逃脱,可不想这庶子竟与她杠上了。从此纠缠不休...
  • 一世双姝

    一世双姝

    异世双姝,一世绝尘。两生一世,笑指人间。杏林双侠,商贾巨擘,一入情路多磋磨,一为冷情总淡漠。PS:佛系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