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春
在太原城市核心价值观中,尚德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所谓尚,就是尊崇、注重;所谓德,就是道德、品行,亦即人们长期以来对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尚德,从本意上来讲,就是敬畏和顺应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按照人类客观需要做事。在中国字眼中,德是一个很大很广的道德范畴,应当说,人间所有顺应历史发展的真、善、美的品行,都是道德的内涵。长期以来,在太原人民的传统道德中,向善厚德、重礼守节、勤俭务实、坚韧不拔、忠厚淳朴的品德深深凝聚在太原人民的精神品格之中,使太原人具有坚韧勇敢、厚道重义、勤劳节俭、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优良品格,这些崇高的道德品格,在历代先贤英烈身上都有突出表现。
在顺应自然规律方面,太原早有治水英雄台骀,他是距今五千多年前黄帝、颛顼时代的人。当时太原地区还是一片洪水,台骀率领着太原的先民,与洪水搏斗。他总结前人经验,因势利导,运用既疏导又堵塞这两种治水的办法,“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城”,这才疏通了汾河,堵塞了大泽,肇始了太原,并以此业绩传名青史,成为太原历史上的第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几千年来,关于台骀的神话、故事广为流传,大家把顺应规律、顺应民意、为民造福的台骀奉为神灵,并以他为榜样艰苦奋斗,治理山河。直到今天,晋祠圣母殿的左畔和距晋祠数里之遥的王郭村都还建有台骀的庙宇,世代受人祭奠。
在顺应社会发展规律方面,古代太原有代表人物赵鞅,就是赵简子。那个时代正处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晋国的股肱之臣赵简子顺应历史潮流,进行变革。他鼓励百姓开荒,降低赋税。就是他,最早实行了“均地分力”和“伍税之”政策,即把土地分给奴隶们耕作,只征收五分之一的实物税,余下归奴隶自用。这样就调动了奴隶的积极性,使奴隶制的基础井田制得以瓦解,代之以农奴分耕、交纳地租的分成制。实际上这是一种“责任制”,这种“责任制”的推广,使一种崭新的生产关系在奴隶制的母体中孕育成型。赵简子的经济改革,使生产力大幅度解放,赵氏实力逐步壮大,为日后三家分晋,最终建立赵国奠定了基础。
在向善厚德、重礼守节方面,太原古代有代表人物常惠。我们都知道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匈奴背信弃义扣留苏武,逼其背叛,苏武面对威胁利诱,大义凛然,持节守志,被匈奴流放北海19年。其实当时苏武还有一位副手,就是我们太原人常惠。常惠坚决支持苏武,当苏武被囚于北海时,常惠被囚于牢狱,匈奴以繁重的苦役折磨他,妄图以此使他们屈服。然而常惠始终不忘自己是堂堂大汉使节,苦愈重而志愈坚。他严格恪守“士可杀而不可辱”的民族气节和信念,挫败匈奴威胁利诱和欺骗,坚持19年而不屈服。直至汉昭帝继位,匈奴与汉重新和好,匈奴单于才将苏武和常惠释放,送回汉朝。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历来被太原人民所推崇。
在历史上,太原人以崇德著称于世。春秋战国时有建立霸业的晋文公重耳,有重孝轻利的介子推,有英勇善战知错就改的廉颇,唐朝有足智多谋、公正廉洁的狄仁杰,宋朝有忠君爱国的杨家父子,明末清初有爱国爱民、一身正气的傅山等等。在元、宋、金、辽、女真等势力侵占太原的过程中,太原人民都进行了英勇的殊死搏斗。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太原人民创造了许多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的壮举。
新中国成立以来,太原人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模范践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用善行义举传播时代文明,在全国乃至世界树立了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引领社会潮流的道德标杆。建国初期太钢的王贵英以增产节约、技术革新闻名全国;改革开放以来以李双良为代表的一大批道德模范,凸显了道德力量的实践特征。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人的人生价值发生扭曲、优良传统逐步淡化、社会公德缺失。这也不必奇怪,但绝不能放任自流。我们必须把道德建设作为建设文化强市的基础性工程,培育和引领城市文明道德风尚,提高全市人民的思想觉悟,促进良好精神风貌的形成。要坚持扬善与抑恶并举,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讲官德;人民教师必须讲师德;经商办企业必须讲商德。只有全社会都讲公德,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实践,才能积小善而成大德,形成对道德风气的正面评价和对社会秩序的强力引领。
今天,我们正在为建设一流省会城市而努力奋斗。这就更需要有一种崇德、尚德、重德、厚德的道德力量,需要有一种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需要有一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品格。只有这样,才能面对全国、全省各地万马奔腾争上游的趋势,面对争相先行先试的态势而坚定信心,形成强大的精神支柱;才能鼓起迎难而上的勇气,凝心聚力,形成加快发展的环境。因此,我们必须用道德的力量唤起广大干部群众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发使命感和紧迫感,鼓起不甘落后、争先创优的勇气,朝着一流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