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我深信一些课文远比我们的很多教员的文章好。当然,这不是跟郑板桥先生一样的观念,只是,我确实有这么一点认识:课本上的一些文章,其出现之后及至现在,还没有什么人超过的。比如,写散文的朋友们看看《春》《匆匆》,你就知道什么是天高什么是地厚了。
只是,我们中国人中有的是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如别人的,尤其是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如前人。这个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说,是比较悲哀的。写小说的朋友,我私下里以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作品能够超过《边城》的。我们需要学习,虽然上述也有不在中小学课本中的。
我们现在有一些朋友,一旦自己发表了一点文章,就以为自己是个作家、文豪,这是很不对的。有的朋友以为自己写文章,就是大文学家,于是高呼文学教育什么的,这更是不对的。我不是说教员需要是文学家才可以开展文学教育什么的,只是说口号很响亮,却不一定有实际意义。
我们的教育,是需要做一点很实际的事情的。我在两篇以上的小文章里面提起过《散文》杂志的贾先生主张写文章的朋友们回读一下高中的语文课本,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在做作文,给学生做示范的时候,不想到这一点,就不见得有什么进步。所以,我不怎么敢于做示范的文章。
因为,同学们很容易将你的文章拿去跟课本上的文章对比,他们才不管你在什么地方发表过,或者你为此有多少“军饷”。所以,当我吹嘘我写的文章有多好的时候,我的学生很明白地反对:小舒,你看看你的文章能不能够得诺贝尔奖。或者:小舒,你把你的文章读一遍,然后再把这篇课文读一遍。我当然不生气,因为我很清楚,我现在所写的很多文章,即使是数量多,也不一定能够与一些课文相媲美。
如果我觉得我自己的文章远远胜过课文了,那我就把自己的文章拿出来,让同学们学习就是了,不用叫同学们学习课本了。试想下,当我把我的文章拿出来,放在课堂上,然后旁边有语文课本,同学们究竟愿意学习哪一种?
为此,我常常只是吹嘘我的文章好,不敢把文章拿给同学们看的。如果要拿给同学们看的时候,我就一定要做个说明:这是跟同学们一样,学写的作文。有别的说法吗?不,我以为是没有别的说法的。
这么说,也就是说,我们作文的最好的示范,就是我们的课文。或者,是我们远远没有高度重视的课文。片面强调书写,而不强调学习课文的朋友,就容易犯这个错误。或者,还有动不动喜欢说不愿意学习课本,说课本没有意思的朋友,也容易犯这个错误。我们不能够赶新鲜,或者赶所谓的时髦,就把课本当成垃圾处理。
我一直这样以为,要学写作文,那是必须学课文的。我们的教员有太多不是文学家的了,学习课文是很需要的;我们的同学有太多的不是文学家什么的,学习课文是很需要的。有的人因为自己能够书写文章了,所以号称不曾学习课本,这是很悖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