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17200000044

第44章 瑶族传统文化与生态农业——以恭城县西岭乡斋公坪为例(3)

如今在斋公坪屯,上年纪的村民还依稀记得父辈们关于来源的传说,据说他们的祖先从千家峒迁出来后,先后到了广东的珠玑巷、恭城县的竹叶村、苦竹村,后来在苦竹村这个瑶族支系分成两路,一路到了现在恭城镇的门楼村,另一路经过瑶家州(现在的曹村)、岛坪、小源冲、大源,最后到达高界村。直至距今约两百年的时候,因为人口增长,高界村不能适应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于是从高界自然村又分出斋公坪和新村两个自然村。斋公坪村名的由来传说是从前有一个以织布为生的外地人来到瑶山,为山上的瑶民织布,后来由于患病,死于现在村子的所在地。因为这个织布的人只吃斋,人们为了纪念这个织布的人,把这个地方命名为斋公坪。

三、斋公坪自然村的人口、婚姻、生活、教育及民俗

(一)人口生育

斋公坪从高界分出来时只有3户不同分支的盘姓瑶民,如今发展成为一个有15户人家,75个居民的村落。据说斋公坪从高界分出来已有两百多年,在漫长的岁月中斋公坪仅从原来的3户农户增加到15户,这表明斋公坪的人口增长非常缓慢。1988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每户只能有两个孩子,直至七八年前村子里基本达到人口增减平衡,1995年人口年龄结构到达生育高峰期,至近两年村里的出生率才放缓,平均只有1~2个小孩出生,男孩居多。自从高界迁出来,全村的人无论是否是同一支系,名字都按照“富贵荣华千万里”的辈分顺序起名,包括现在三十多岁妇女的名字也跟男子名字排辈分,只是到了近期女孩的名字才不按这个辈分顺序起名子。笔者的东家今年40岁左右,名字就叫盘千贵,两个儿子正在念初三和初二,分别叫盘万文和盘万武。整个新合村只在高界、斋公坪和新村有盘姓瑶民。

(二)婚姻与家庭

斋公坪至今还保留有“入赘婚”。从可得知的历史来看,20世纪40年代以前,斋公坪盛行“入赘婚”,这种形式的婚姻占当时全部婚姻的90%,50年代后逐渐减少,至今全村只有一户人家招郎入赘。东家的祖父当时就是在三四十年代上门的,东家的父亲继承的是母亲的盘姓,50年代东家父亲结婚是在家娶妻的,到东家结婚时全村只有一户人家招了上门女婿。如今的“入赘婚”主要是从保存劳动力的角度考虑。如果两个孩子中女孩大,男孩小,家长就想为女儿招郎上门,到男孩结婚时是入赘他家或在家娶媳妇,全凭他个人意愿。如果男孩是大的一般都是留在家中娶媳妇,女孩可自由选择。男方家为了保证今后的生活水平,也许是一种分家产的方式,一般会为入赘的男子准备彩礼带去女方家。笔者调查期间就有一个叫盘万华的新村瑶民,是家里最小的儿子,入赘到高界,他向父亲要一辆摩托车作为彩礼。对于入赘婚生的子女,当地没有严格规定一定要随母姓,孩子的姓氏可由父母双方商量决定。斋公坪有一户人家招了赵姓男子入赘,后来男方家里突发变故亲人纷纷逝世,为了延续男方家的香火,婚后所生子女都随了父亲姓赵,成为斋公坪中惟一姓赵的人家。斋公坪留在家中娶媳妇的男子,有不少娶的都是与斋公坪山路相连的阳朔瑶族山区的女子。笔者的东家就是这种组合的家庭之一,而且非常巧,东家的妻子赵春媛的姑姑也嫁来斋公坪,而且就住在东家的附近。

因为入赘婚的存在,在斋公坪家庭中普遍男女的地位都比较平等,因此家庭关系都较和睦,很少有夫妻之间打架的。一般男子除了做农活和外出,在家也要承担家务劳动。而妻子在家中除了照顾家人日常生活起居家务外,还要喂养家畜、种植自己吃的蔬菜瓜果,如果还有空闲就要帮助丈夫干农活。瑶族是一个非常勤劳的民族,斋公坪六七十岁的老人即便有子女赡养,都坚持轻的体力劳动,上了年纪的妇女一般比较喜欢为家人绣瑶族服饰。

(三)教育

斋公坪的小孩在上学前只会讲瑶话,只有上学后才在学校学会讲官话(指桂林话)和普通话。学龄儿童在读学前班和小学一、二、三年级时,可以在新村的小学教学点上课,距离家不算远,因为斋公坪地势较新村高,孩子上学走的是下坡路,大约20分钟可到校,但回家时要走30多分钟。孩子到了小学四、五、六年级,只能到新合村村委所在地八岩村的完全小学就读,离斋公坪有6~7里地,上学要走1个小时,回家要走1个半小时。因为路程太远,孩子中午不能回家,午饭、午休成了父母天天挂心的问题。初中和高中最近的要到乡政府所在地西岭街才有,全县只有莲花镇、栗木镇、恭城镇和西岭乡四所高中。除了其他因素,交通不便是影响斋公坪孩子读书的客观原因,解放数十年来,这里从未有过大学生,多数村民最多只完成初中教育。

(四)圩日

整个西岭乡的圩日都定在阳历逢1、4、7的日子。但由于斋公坪位于恭城县与平乐县交界的山区,目前只通机耕路,山路崎岖难行,村民们到乡政府所在地所花的时间比去平乐县沙子镇还要长,而且恭城县的物价比平乐县的高,交警管制也比平乐县严格,村民的摩托车不能开进恭城县城,因此,斋公坪大部分村民宁愿在阳历逢3、6、9的日子去参加平乐县沙子镇的集市。

(五)传统节日

除了国家法定的节日外,斋公坪还有瑶族的传统节日,但斋公坪村民并不把在盘王庙举行仪式的活动称为盘王节,时间也不固定在农历十月十六日,村民将这种活动称为“庙会”。这种聚会是自发形成的,主要有高界、斋公坪和新村的瑶民自由参加,分别在每年农历的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十月十举行。一般参加庙会的多是在家务农和未上学的小孩,年龄局限于三十五岁以上和七岁以下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节日已经从村里全民性的活动转变为部分人参加的活动,举行活动的目的也由最初为纪念盘王的盘王节,改为一种为农业生产祈福的农耕仪式。每年的四次仪式都有不同的意义,三月三的仪式是为了祈求春耕时期没有虫害,当地瑶民有个习惯,那天不下地干农活,据说如果下地干活,种的作物也很难成活或没好收成;六月六的仪式是为了祈求守护当地的神灵(如:盘王)保佑今年能获得丰收;九月九的仪式是为了向神灵还愿,并且求雨、祈求不要发生森林火灾;十月十的仪式是为了祈求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并且抽签确定下一年负责向村民收集费用,准备用品的人选。这四次仪式中以六月六的最为隆重,一般六月初五就开始准备。

举行仪式的盘王庙位于斋公坪村和新村的交界,这座庙什么时候建成已无法考查,据老人们说,以前这庙非常宏伟,分为上下两层,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烧毁,1987年由村民自己集资在原址上重建,因为村民不富裕,政府也不提倡,现在的庙很简陋、残破,在庙前的石碑上还依稀可见自清代以来历届重修“盘古庙”捐资者的姓名与出资额。仪式由住在高界的新合村惟一的师公主持,当他用瑶话念诵经文或进行其他法事的时候,村民们都蹲坐在庙里或聚集在庙的周围观看,被选中负责当年活动的村民一家,就在附近,用从参加仪式的村民中收集来的钱所购买的食物,以及自家的农产品,为所有参加仪式的人做午餐。在法事接近尾声时,村民们都纷纷上香、许愿,所有仪式结束,开始聚餐。聚餐时,村民们喜欢相聚互聊家长里短、新鲜见闻或水果的价钱,有时,村干部也趁机商量或宣布事情。午餐结束,活动就完成。

(六)生活习惯

住在瑶山上不能不喝油茶,也不能没有米酒。俗话说“无山不有瑶”,这表明瑶族长久以来都居住在深山里,因为山里空气潮湿、瘴气重,终年不见阳光,容易引发各种疾病,油茶可以暖胃去湿,为了强身健体,油茶成了不可缺少的日常食品。人们一般一天要打早中晚三次油茶,就连吃饭也离不开油茶,由于他们从小喝油茶,据说有些人不喝油茶就会没精神,不能下地干活。在瑶山里每户人家都会酿酒,以前有用木薯、山芋、高粱、红薯、大米酿酒,如今粮食丰富了,人们通常用大米酿酒。酒是维系村民间、主人与客人间感情的纽带,为了表示主人的热情,只要有客来,无论男女老少,均要喝三碗米酒。平均每户瑶民每月要喝五六十斤米酒,如果遇上婚庆、丧葬等重大事情,消耗的酒量更多。

(第三部)分基础设施及经济状况

一、斋公坪自然村的基础设施

(一)村民住宅

斋公坪村民的房子都是在20世纪70至80年代建的,黄土冲的土砖建的墙,青砖砌的承重柱子和土法烧制的瓦,整体看,全村的房子还保留着浓厚的瑶族特有的传统风格。至今全村只有一户建起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子,而且屋内没有任何装修,还是黄泥地面。

(二)交通

通路之前,斋公坪村民们只能肩挑背扛地外出交换产品,即便轻装上阵走25里山路到乡政府,最快也要2个多小时,极不方便。1998年斋公坪修通了机耕路,实现了政府“村村通”的目标。机耕路尽管是简易的村间小路,黄泥路面坑洼不平,大小石块凌乱撒满路上,路宽不足两米,只能通过一辆三轮手扶拖拉机,雨天道路泥泞不堪、极易打滑,由于坡度大,摩托车、手拖车几乎无法行驶,但也给村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现在坐摩托车1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乡政府。

(三)生活设施

1998年斋公坪开始搞人畜饮水工程,在山泉水源处建蓄水池,每家每户从蓄水池拉塑料管子通到家里,实现了引水入户。2004年此区大面积遇到严重旱灾,笔者做调查时,村民们从山泉引出来的水只能勉强维持地势高的农户使用,在村口地势低的农户家几乎没有水流到,村民的用水比较紧张。

2000年斋公坪架起高压电线,并入广西电网,因为路途遥远,电网损耗大,斋公坪电费比平原高。在此以前,村民们只能利用山里自然的水利条件、简陋的发电设备自己发电。在夏季水流量大的时候,村民把小型发电器放在河流边,把管子放入水流落差大的地方,通过水的势能带动发电机发电,然后通过简易电线将电送到家中,满足基本的照明需要。冬季枯水期,村民们只能点煤油灯。因为不是每户都有条件自己发电,发电设备离住所较远,那时偷盗发电设备的纠纷时常发生。

至今,斋公坪还没有安装固定电话和有线电视。移动电话是村民与外界联系的惟一工具,因为地处偏远,网络信号较弱。虽然有部分村民家中有了电视机,但因为没有连接有线网络,村民只能自己搭建电视信号接收器,接收几个频道。

斋公坪地处偏僻的高山区,没有专业的医疗机构,为了驱除病痛,保证人口的世代繁衍,在几百年来的生产、生活中,斋公坪村民积累了较丰富的使用当地草药的经验,除了严重的突发疾病,感冒、腹泻、头疼脑热等常见小病小痛,村民们都可以用草药治愈。

二、斋公坪自然村的经济发展历程

(一)20世纪60年代及以前

20世纪60年代以前,斋公坪人均年收入不到50元,村民经常挨饿,一天只有两顿杂粮、稀饭。这一阶段斋公坪的村民是以刀耕火种方式进行生产耕作的,对森林资源的依赖性很高,因种植的作物品种不好,又不会使用肥料,连农家肥也很少用,农作物的产量很低,不能满足村民的基本生存要求。因此,进深山采集茶油籽和桐油籽,炼取茶油和桐油,然后与平原地区的居民换取土地或其他生活、生产用品,是当时村民们重要的生活来源。除了茶油籽和桐油籽,松脂、板栗、香菇、笋干等山货,也是村民们生活物资来源的依靠。东家在下宋村有一块祖上留下来的田地,离家非常远,走路最快要1个半小时,就是当年东家的祖辈用茶油、桐油和牛,与下宋的村民交换的。

(二)20世纪70至80年代

70至80年代初期,稍有好转,但生产力水平没有得到有效提高,村民们没米下锅的情形仍不时发生。到80年代初以后,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因为市场经济的刺激,以及建筑行业对木材供不应求,村民们更多地靠砍伐杉树和上山采集山货来增加收入,一般杂木每立方米30元,杉木每立方米至少能卖到100元。虽然这一时期村民的收入有大幅度提高,但大量砍伐森林,引发了各种自然灾害,从1983年起,连续三年旱灾,粮食大量减产。政府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1986年,开始向村民们提供每亩杉树60元的扶持,刺激村民们大量种植杉树林。杉树喜阴,平原地区阳光较山区更充足,因此,杉树在平原地区生长比在山区慢。斋公坪的海拔较高,气候适合杉树的生长,但即便如此,斋公坪的杉树也要种15年,树木的直径才达到20~30厘米。

笔者东家和家里的兄弟于1991年在高界地界的深山里开垦了72亩地,并种了杉树。如今再过两三年,就可以成材。当年在林业局购买树苗0.05元/株,头三年要经常上山除草,需要大量人工劳动,扣除成本,按每立方米价格在400~500元之间计算,一立方米的木材需砍伐13棵直径为20厘米,长为两米的杉树,这72亩杉树至少可赚20万元。

(三)20世纪90年代

进入90年代后,斋公坪的瑶民们结束了以往“靠山吃山”的生活。1985—1986年县里派人来发放果苗,村里每户都种了十几棵柿子树,当时村民们对种植果树没有多大信心。1991年,新合村建起了8个果场,斋公坪村民们在政府的引导下开始接受水果种植,并且学会使用化肥、农家肥种植作物。1998年机耕路修好以后,斋公坪村民开始大面积种植果树,到现在村民种植果树的品种已由柿子发展到柚子、碰柑、橙子等。因为水果的价钱较高,现在村民们的收入比解放初期提高了十多倍,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进入21世纪

2002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斋公坪开始大规模修建沼气池。沼气池的修建与使用,促进了斋公坪经济发展,村民们主动寻求发展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增收渠道也逐渐拓宽。例如:摘粽叶、削竹片等等。每斤粽叶可卖1.5元,平均一户人一年可摘700~800斤,仅这一项可有千余元收入;一条宽约2~3厘米,长约1米的竹片,可卖0.02~0.03元,熟练的村民平均一天可挣25元。除了这些,部分村民也开始选择外出打工。2004年,斋公坪有7个年轻人长期外出打工,只有过年时才回来,已成家的村民一般在农闲时外出打短工。

同类推荐
  •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一个效应就是一把钥匙,开启你尘封已久的生存智慧;一个效应就是一股不息的力量,帮助你不断地修正从前不正确的观念和做法;一个法则就是一根魔杖,点开你成功人生的洞天,让你窥见其间的奥妙;一个定律就是一条花香小径,让你从此开始梦想的实现之旅……
  • 心灵绿洲

    心灵绿洲

    本书是协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读本。全书共分为上编、下编两大部分,上编、下编下面又分为人格心理、学习心理、生活心理和发展心理。这本书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从组织学生活动入手,而向全体学生,起到提高心理认知、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心理素质的作用。
  • 耕耘南广

    耕耘南广

    辑录了几十篇在南广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一线辛勤耕耘的教工们的创业回忆文章。它记录着创业者的艰辛与欢乐、光荣与梦想,和年轻南广的成长历程。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南广青春律动的脉搏,园丁的敬业、奉献和激情,聆听她深情嘹亮的歌唱。
  • 袁宝华文集第六卷:文选

    袁宝华文集第六卷:文选

    本书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通过对“对外英语广播‘硬新闻’直播连线报道”、“对外英语广播‘软新闻’主播掌控能力”,及“对外英语广播‘综艺类’节目主持人驾驭能力”等内容的分析,使得与国际接轨的对外英语节目主持呈现方式与解释、掌控原则与理解、表现度与规范化几个方面,都兼具对外广播跨文化传播的特质。尤其是通过对以节目主持人掌控广播电视声像传播产品方式的分析,来探索达成有效跨文化传播的视角,为有志于从事或研究这一职业角色所涉及的理论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及新闻传播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研究分析。
热门推荐
  • 我的超能损友

    我的超能损友

    我,宅男凯煊,一个普通大学生。一群损友让我的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穿越之天下第一

    穿越之天下第一

    唉,大学没考上,怎么办啊,此时宏宇可是见什么什么心烦,本来他的成绩上个一流大学还是满打满算的,不过谁让他高考那天生病了呢。他前世临死前历经了百炼闪电,所以说,他现在的灵魂异常的强大,可谓是百步之内未达到一流高手的层次都别想瞒过他……
  • 狐仙相公宠不完

    狐仙相公宠不完

    与狐仙的前世缘分的白若倾,突然就喜欢上了一个明星。追到了韩国去,结果阴差阳错的发现这个自己想着非他不嫁的男人,居然是?甜宠HE,1V1,命中注定
  • 傲慢与偏见(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傲慢与偏见(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小说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冲突为主线,描写了四段基于不同人生哲理的婚恋故事。同时,小说也展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心理过程。作者文笔辛辣而滑稽,富有喜剧色彩,生动地反映了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英国乡间生活和世态人情,展示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生活画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长生之锦衣行

    长生之锦衣行

    元末政暴,四方豪杰揭竿而起,江湖势力动荡不安。后明教强势出击,明教教主一人力压江湖,推翻元政。但,随着元朝远遁大漠,与此同时消失的还有一块地图及令牌。那是一块记载后唐石敬瑭所藏财富的地图。相传,那块地图不仅记载着石敬瑭所搜刮的财富,还有神秘的《推背图》原稿。龙非龙,明非明。推背而歌江湖行。秦王府,天策令。功玄造化几长生。随着天策令的出现,沉寂了数十年的江湖再次掀起一阵血雨腥风。问乱世草莽,几人称雄......
  • 夏末未至爱你如初

    夏末未至爱你如初

    大家都见过爱情,但校园的爱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深夜深瞳

    深夜深瞳

    愿一贫如洗的真心不被辜负愿风雨兼程的明天依然灿烂
  • 我在异界找宝箱

    我在异界找宝箱

    穿越异界,邵乾发现把游戏里的地图功能给带过来了,刚觉得有系统傍身可以纵横异界的时候,突然发现这真的只是一个地图,看着地图上显示的几个人名,不禁长叹:“我要你何用?”直到有一天,邵乾到了县城,看着地图上闪闪发光的宝箱,邵乾好像觉得自己苦逼的异界人生好像又有救了!
  • 目见繁星

    目见繁星

    她是个孤独的人,一直都是。她也是个画家,不画世界,却也只画世界。她是宁北,宁愿一路到北,不愿回头。后来,她遇见了一个人,他叫安南。安于南,望于北。——他是安南,一个时空旅人,回转时空只为拯救那位惊才绝艳却英年早逝的宁小姐而来。——这是一场救赎。青春不负韶华,少年无悔繁花。此记,灵感突现的瞬间。(本书以第一视角写女主,男主则以第三人称写,两个故事穿插,这个故事很短)救赎,是真的救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