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1600000036

第36章 李大钊最后的革命实践(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生观的形成是人们所处的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李大钊出生前后,尤其是在童年和少年时代,正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深入发展和维新图强挽救中华民族危难命运的中国民主革命运动萌发及兴起时期。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的环境下,李大钊经历从参加科举到进新式学堂,从学习传统儒家学说到接受西方文明新学说、新思想,从清王朝专制统治因腐败而遭致外敌入侵到辛亥革命建立共和国,从反对洪宪帝制到十月革命火种传播至中华大地,从新文化运动到引介马克思主义,从创建中国共产党到领导北方国共两党进行国民革命,所有这些对李大钊的人生观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李大钊认为,时空无限的宇宙生命整体是无始无终的自然存在,而个体生命有限,人的生命特质决定了每个人的个体不可能永生。个体生命是有限的,死亡之中孕育着新生,生死相间。所以,“吾人常探求人生之理矣!人生之理即世界观(world

view)也”。他直言:“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李大钊于1919年夏天去昌黎五峰山避暑下山时,瘟疫正在猖獗,路经几十里,尽是哭声,村边都是新冢。在这种悲哀恐怖的境界里,李大钊对于死的本质发生了深刻的思考。他在1920年6月20日出版的《新生活》第38期上发表的《自然与人生》一文中表示,死与生同是自然现象,如此看来,死与生没有多大的区别。“死与生同是全生命的一部,生死相间,才成无始无终的大生命,大生命就是大自然,死同生一样是大自然中的自然的现象。”“对于自然现象的‘生’,既不感什么可以恐怖;那么,对于自然的现象的‘死’,也不应该感什么可以恐怖。我们直可以断定死是没有什么可以恐怖的。”“死既与生同是自然的现象,那么,死如果是可悲哀的,生也是可悲哀的;死如果是有苦痛的,生也是有苦痛的。生死相较,没有多大的区别。”

其次,李大钊对于生与死的本质的思考植根于中国的现实情境中。

他在《狱中自述》中云,“钊感于国事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由此,他将个人的生命和人生,与国家、与社会、与民族的命运同呼吸,共患难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大无畏态度,“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事业”。作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他在创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历程中,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倡“乐天努力的历史观人生观……为今人奋力,为来者前驱”。并明确指出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在人生态度上的根本区别在于:

“一则给人以怯懦无能的人生观,一则给人以奋发有为的人生观。”

13.努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李大钊作为近代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以及著名学者、著名社会活动家,他的一生均以救国为民为己任,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践行于世,以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事业”,激励自己不断奋斗以实现人生所应有的目标,所应有的价值。

因此,李大钊在青年时即主张:“青年学子,惟当奋其慷慨悲壮之精神,以建宏伟盛大之事业”;“青春之大道……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1918年1月,李大钊进入北京大学接替章士钊担任图书馆主任,后任教授。作为著名学者、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周围团结了一大批进步青年,并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其中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等。章士钊曾云:“守常一入北京大学,比于临淮治军,旌旗变色,自后凡全国趋向民主之一举一动,从五四说起,几无不唯守常之马首是瞻。”他时时告诫有志于报国的青年,人生要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相联系,要抛弃悲观厌世的人生观,树立起青春的向上的人生观,“拿出自杀的决心,牺牲的精神,反抗这颓废的时代文明,改造这缺陷的社会制度,创造一种有趣味有理想的生活”,或许这条道路充满了坎坷,但一旦选择,则要勇往直前。并希望青年人为创造将来的新中国,创造高尚的生活,都能成为旧生活的反抗者,新生活的创造者。

针对当时社会上的青年人自杀现象比较多,李大钊对其产生根源进行了深刻地分析。在他看来,社会上发生众多自杀现象,是社会制度缺陷造成的。“这自杀的事实,只应从社会制度上寻找他的原因,研究怎么可以补那缺陷,什么壮烈啊,罪恶啦,我们都不能拿来奖励或诽谤人家处决自己生命的举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从更高层次上来定义人生的价值,不赞成无谓的牺牲,而是提倡为了真理,为了创造美好社会和幸福人生才值得牺牲。1922年3月23日,在《黄庞流血记》的序言中,李大钊对在长沙被军阀所杀害的黄爱、庞人铨两位湖南工会罢工的领袖,表达了无限的敬意。称他们是为“所信仰的主义而死”,“要知道,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这是李大钊对人生崇高价值的深刻理解,更是他不惜捐躯壮志以追求的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之所在。

14.热爱生活,珍惜时光

鸦片战争之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创造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文明的新中国,前仆后继。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三十八岁时即惨遭杀害。但他无比热爱生活,珍惜时光,他主张要充实度过每一天,让人生更富有意义,而浪费时间,就是牺牲了生命。在他看来,中国人很重视生命,牺牲生命是一件被认为很可怕的事情,但是,一些人却在无所作为地耗费时光,而让生命的意义变得无足轻重。

所以,李大钊特别欣赏耶曼孙的名言:“你若爱千古,你当爱现在,昨日不能唤回,明日还不确实,尔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希望人们珍惜现在,珍惜每一天,特别是对于青年人而言,其唯一的责任,在于“从现在青春之我,扑杀过去青春之我,促今日青春之我,禅让明日青春之我”。珍惜今天,是为了努力创造明天的美好。

李大钊认为,人生是很珍贵的,“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应该趁着这一线的光明,努力前去为人类活动,作出一点有益人类的工作”“朝朝都有晨光,年年都有周岁,光阴似箭,一去不还,我们应该郑重的欢天喜地的行动着,创造着过去”。李大钊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强调乐天、努力、向上、向前看,在他看来,时间是向前的,向着广漠无涯的未来奔驰的,而在保守的、停滞不前的时间的观念下“所产生的历史观、人生观,是逆退的,是静止的……是丧失未来的”,因而李大钊倡导:“顺着向未来发展的大自然大实在的方面昂头迈进,变逆退的为顺进的,变静止的为行动的。这样子,我们才能得到一个奋兴鼓舞的历史观,乐天努力的人生观。”这种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15.以大无畏的精神看待死亡

在争取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道路上,有无数革命志士英勇献身。

李大钊认为,为着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牺牲是有价值的,可以说,牺牲是革命成功的阶梯。在国民革命胜利的过程中,会有许多人为了革命事业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李大钊相信:“人类自由的历史,没有一国不是人民费去一滴一滴的血汗换得来的。没有肯为自由而战的人民,绝不会有真正的自由出现。”

五四运动之后,李大钊在《新生活》第12期上发表的《牺牲》一文,向世人诠释了他对待牺牲所持的态度:“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表明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和民族解放事业而牺牲,对于李大钊来说是一种壮烈——李大钊正是以这种壮烈实现了其人生价值。李大钊被捕后,英勇不屈,从容就义。

2009年,习近平在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了追求革命真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李大钊同志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说过:‘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正因为有这样的境界,当面对生与死考验的时候,他从容地选择了为他认定的主义和事业献出生命。”

李大钊的人生观及生死观,充分彰显了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天下,一心为民,勇于奉献,勇于牺牲,品格高尚,正直无私的人生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人效法的千秋楷模。

同类推荐
  • 机关干部实用词条读本

    机关干部实用词条读本

    每年开展的市直机关干部读书活动即将开始。过去的岁月里,机关干部集中学习了党建理论、社会管理、经济工作与理论创新等方面的知识,大家读书、思考、笔耕结合,形成了爱读书、多读书、勤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氛围,学有所获、学有所长。文以载道、书如智友,今年大家要学些什么?这确实给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的同志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 中华廉政文化里的生活之道

    中华廉政文化里的生活之道

    在《之江新语:生活情趣非小事》一文中指出,“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和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对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具有上行下效的示范功能”。希望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培养和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生活习惯,努力过好八小时之外的业余生活。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常识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常识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常识党建工作实务丛书: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常识
  •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共分十一卷,包括做官为政要讲究实实在在、赏罚分明才会天下安定、为官做事要讲究方法、严惩奸邪之人以正法制、处理政事要顾全大局等内容。
  • 迫在眉睫

    迫在眉睫

    本书内容围绕中日关系、中美关系、中朝关系、台海局势等当下热点问题,通过一系列从未披露过的内幕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国际舞台的惊心动魄,以及中国未来三至五年在地缘政治上将面临的重大挑战。展示了作者对于中外高端人物的访问和他们之间的讨论,指出了纷繁芜杂的外交关系背后的线索。
热门推荐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我是仙界大佬

    我是仙界大佬

    成帝归来重燃战火狂潮,林川为查找娇妻,救父母,再度修炼成帝,君临天下,却没想到,娇妻失踪,父母依然生死成迷,唯有武逆万道,踏入神界……
  • 神魔宝塔

    神魔宝塔

    百万年过,大劫将至,人界与妖界谁主沉浮?圣人练就神魔宝塔,寻万世中人,一代代塔主各自为帝。地球人秦天脱颖而出,有幸选中末任塔主。且看他是如何在他乡完成蜕变,带领人界守卫一方土地。
  • 三个火枪手

    三个火枪手

    《三个火枪手》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主要描写了法国红衣大主教黎塞留,从1624年出任首相到1628年攻占胡格诺教派的主要根据地拉罗舍尔城期间所发生的故事。大主教黎塞留为了帮助国王路易十三,费尽心机想要抓住王后与英国首相白金汉公爵暧昧关系的把柄。而主人公达达尼昂和他的好朋友三个火枪手则为解救王后,冲破大主教所设下的罗网而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最终保全了王后的名誉。
  • 一不小心当了个天道

    一不小心当了个天道

    家中即将拆迁的唐浩居然穿越到异界?“求求你了让我在穿越回去好不好!!”
  • 大家小书:闲坐说诗经

    大家小书:闲坐说诗经

    本书用漫话的形式,将诗人的生命历程、作品的内涵与诗艺表现作为叙述重点,着重艺术性、故事性和趣味性。全书包括的这些短文,每篇处理一首诗,或一个特定事件。各篇分读可以体味作品的精华,合观则可得诗人的身世与人格。既是非常好的文化小品,也是学术小品,很适合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
  • 室有佳人

    室有佳人

    林姜:若姻缘真是天定,那为何上天为我们安排了那么多次的相遇,却落得一个落花逐流水,有情怨无情。为何责怪我纠缠不休,为何对我不闻不问,知己情谊荡然无存?罢了罢了,既然如此,不如就此结束,却怎么也敌不过姻缘天定……林芸:从未想过思念的那个人会再次出现,时过境迁那人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儿时的誓言我必须该遵循吗?在我生命中出现的那个我无法抗拒的人,如果天意如此,我是否该顺从。季东和:本王说过,你不能推拒我的追逐,即使是束缚,也要让你留在我的身边,只要你愿意,我会为你扫清一切顾虑!魏言:请来到我身边……
  • 武凌天下

    武凌天下

    落魄少年,遭受排挤,出身为奴,受尽欺辱。却偶获神秘图卷,开启大帝传承。得奇遇,命运被逆转;镇强者,威赫天地间美女如花,怎能片叶不沾?燕莺环绕,岂坠青云之志!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风华少年,将要逆上成仙!
  • 少年仙神

    少年仙神

    一场比武招亲,导致生死分离。我不想要这个结局!于是,凌天为了复活李曦儿,走上了一条逆天之路。斩神,杀魔,一切阻碍通通推翻!
  • 逍遥在二次元

    逍遥在二次元

    一个普普通通的宅男,因为不小心的OVER了,被神赋予了能力穿越在各各世界里,作者是新人,请勿乱喷,同是学生,更新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