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93700000013

第13章 我若离去,后会无期(2)

有人说林徽因心高气傲,与任何人都保持一定的距离。人貌如花,人心亦如花。春水降临,万物复苏,百花争艳,它们相偎相依,但每个花瓣之间都保持着一定距离,是独立的个体。俯下身,仔细看,花瓣纹路亦是不同的,正如人之思想感悟亦不同,在灵魂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每个人都用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游历凡尘俗世里,没谁对,亦无人错。

而林徽因的沉默不等于冷漠,沈从文一度经济拮据,林徽因有意接济,又怕他不肯接受,就让表弟林宣向沈从文借书,还书时悄悄夹进一些票子。后来她拿自家的钱资助来北京求学的同乡林洙,也是善意地欺骗,“是营造学社的钱借给你用”。而林洙在林徽因百年之后与梁思成携手,并著有《林徽因梁思成与我》一书。

林徽因是夜空中闪动温美光辉的月亮,她的美会让我们驻足,凝望,更会为之好奇,这个风样迷离的女子真的不曾有过感伤吗?如若没有,她的眼底为何流露点点寂寞;如若有,她何以做到如此无痕无迹。轻轻拨开她清新雅致的外表,我们看到了那根悲伤的弦,上面隐约可见地写着带有淡淡墨香的名字一一徐志摩。

用纤细的手指轻轻拨动琴弦,清雅的曲子飘然而出,带着淡淡的哀伤、淡淡的落寞、淡淡的牵挂与思念,那么郎朗然,轻轻然,是她给他的情感,清雅而平和,轻柔而沁人心脾。

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从当年烟雨朦胧的康桥走下,林徽因就一直将自己隐藏得很好,她从来没有跟别人说过自己的感伤,更没有将自己淌血的心公示于众。她低调而含蓄,任由潮湿的青苔慢慢爬满心头。时间久了,潮湿深了,感伤被覆盖于下,静如弱水,没了可寻之迹。所以一直以来,我们眼中的林徽因一直披挂着淡然的羽翼,洁净平静,像高贵的白鹭,在碧波间自由漫步。她的生活没有瑕疵,她以为自己可以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但是徐志摩的死就像狂风暴雨一样席卷了她,她无处可逃。

还是伤了。她曾用无数文字来悼念,用亲手编织的花环追思,更将飞机的残骸挂于卧室之内,终生不曾取落。她的深情昭然若揭,她的伤痛漫如天雨。

1932年,林徽因分别在元旦和正月两次致信胡适。林徽因在信中提到最多的则是徐志摩。如果说林徽因是洁净的白莲,那么徐志摩就是莲下之藕,藕断丝连,每一个缠丝都是伤楚,每一个缠丝都是眷顾。如今碧波依旧,明月犹在,痴心的人巳渐行渐远,徐志摩在林徽因的心口留下了一道永难愈合的伤口。

林徽因说过徐志摩给了她多少人格上、知识上磨炼修养的帮助,让她这一生太坠入凡尘。因为他的存在,她内心深处始终保有那份诗意的优雅,对一切美好情怀的满足。

人生在世,有人修身,有人养性,不管修养的是什么,为的都是忙碌过后可以找到一份平静的慰藉。徐志摩就是林徽因的慰藉,不管林徽因在事业上如何呼风唤雨,如何演绎着极致,她奔波过后都会停靠在徐志摩诗海中休养生息,叫她还有力气担负起孤单和寂寞。

人生也正因此才美好。不管是你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再平凡渺小的人都会有那么一个人静默的守护在你灵魂深处某一个角落,让你在凡尘俗世奔波疲倦后,有停歇之所。那里筑满绿色的篱笆,扬满花的芬芳,温暖的雨色缓缓洒落,清香弥漫。

徐志摩是林徽因灵魂的归属。从康桥开始一步不曾离开,尽管他爱过别人,尽管娶了一个艳丽如花的陆小曼,但他内心从来没有变过,在林徽因面前徐志摩永远是康桥上痴情不改的狂热男子。

这年夏天,林徽因再次去了香山养病。她犯肺病巳有数载,这几年又琐事缠身,病情反复得严重,加上徐志摩的离开叫她郁郁寡欢,终于病倒,又来到了这个美丽却无限惆怅的地方。

依旧是香山;依旧是风儿轻轻,雨儿默默;依旧充满着诗情画意,但是林徽因的心却没了以往的雅致和平静,都说睹物思人,如今人去楼空,无限伤感。林徽因无数次泪流满面,她的冷静和自持在无人的时刻净身化去,悲伤如雨,细细碎碎,满城滚落。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使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问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一一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

林徽因在香山用诗歌深刻地怀念一个叫徐志摩的男人。风儿听了会感动,雨儿听了会哭泣,那淡淡的青纱谷中响起幽幽的哀曲。林徽因是如此深刻地为徐志摩动心过,亦为他满怀愧疚。毕竟当初徐志摩为了自己离开了妻儿,被世人所不解,担负了太多的责难和论说。而如今他走了,亦是为了参加自己的学术报告,林徽因不能不把责任牵扯到自己身上。如果一切可以挽回,如果人能未卜先知,如果……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如果,但是上苍却不会给你一个如果的机会。徐志摩走了,不管走得何等凄烈,不管世人如何神伤,他都成了天际的一片浮云,轻轻的,不带任何色彩。

林徽因为了怀念,曾托胡适向友人凌叔华索要徐志摩留下的《康桥的日记》,那里记录着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点点滴滴,扑朔迷离。有人说林徽因要日记,为的是掩盖她曾逼迫徐志摩离婚的事实。从诗人对陆小曼的态度中可以看出,徐志摩是充满了爱与怜悯的,如果不是林徽因执意要挟其离婚,是不会在妻子怀孕期间提出堕胎离婚的非分要求的。而林徽因对于和徐志摩的相爱尽管用了“一段不幸的曲折的旧历史”来形容,却还是可以看出其很留恋那段旧历史。因为徐志摩,她被赋予了诗性的美丽,成为了一些青年男子的女神,这不能轻易抹掉,亦是林徽因不能回避的宿命。

一直以来林徽因绽放着莲荷样的美丽洁净。诗意为魂,冷静为骨,自持地生活在红尘繁复中。她就是一本书,慢慢地读过,静静地想过,你却发现,你读不懂,看不透,或许这是一个女人诗样的魅力,也或者是一个时代要通过这个女人带给你的文化与精神上思绪,她如此高高在上,洁净雅致,想来亦不会在乎这些因崇拜诗人而诋毁的言论,淡雅如荷!

莲灯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

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

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

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明暗自成了它内心的秘奥。

单是那光一闪花一朵一一

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

宛转它飘随命运的波涌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

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

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

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

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

在爱情的国度里,有个词语叫爱不起。我想就是林徽因对徐志摩爱情的写照吧!一个是清雅如水,一个狂热似火,林徽因纵想焚烧,也无法担负诗人的浓烈,无法燃亮黑夜的净空,所以她选择了退步。正如很多年后,她和儿子谈起过这段旧事时认真道:“其实徐志摩他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林徽因明智地远离是非之地,在不远处静静守望着徐志摩,守护着这份心灵的情感。风起浪涌,一刻不曾动摇。如今风停了,浪歇了,世事无常,虚幻空灵,我们不知道明天还会丢失什么,也不知道今天还可以留住什么。

这年夏天,林徽因住在香山,用诗歌怀念着徐志摩,但她并没有因此耽搁她热爱的事业。不知道是谁说过,忘记伤痛最好的办法就是工作。这个夏天,林徽因和梁思成去卧佛寺、八大处等地考察古建筑,并发表了《平郊建筑杂录》。后来,林徽因又在一次聚餐时结识了美籍学人费正清、费慰梅夫妇,引为毕生知己,他们的到来会不会给林徽因寥落的灵魂添注一份清泉的雅致呢。

人的一生有无数次的相逢,亦有无尽的分离。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风景来依赖,转身过后,风景淡去,化为过客,再无交接。看似凄凉,实则必然。倒不如携颗淡泊从容的心走过千山万水,笑看风尘起落的俗世凡尘。

同年8月,子梁从诫出生,意为纪念宋代建筑家李诫。生与死想来只在一线之间,在短短一年里林徽因送走了她最挚爱的知己,亦迎来了新生命的降临。那一声婴儿的啼哭,划响沉静的天空,也把林徽因从沉寂里拉出来。那一年,林徽因二十八岁,巳见成熟风韵。她的世界里除了诗情还有家庭、丈夫、孩子,和她热衷的事业,走过烟雨重楼,见过凄风惨雨,日子无痕,秋水无情,一切慢慢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1933年林徽因参加朱光潜、梁正岱每月举办一次的文化沙龙,朗读中外诗歌和散文,同年秋天,林徽因、闻一多、余上沅、杨振声、叶公超等筹备开创办了《学文》月刊。

文学早巳成为林徽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管她是落入俗尘做起煮饭纺纱的凡妇,还是在建筑舞台上星光闪耀的女建筑师,她用诗情画意谱写了人间四月的天空。姹紫嫣红的春季弥漫她的气息,闪耀她的微笑,她是人间的精灵,众人心目中难以割舍的温暖情怀。流年如水,岁月无情,秋的风不曾将她擦去,反而像尘封的酒,带着浓烈的香,醉人的情。

9月,林徽因同梁思成、刘敦桢、莫宗江去山西大同考察云冈石窟。10月发表散文《闲谈关于古建筑的一点消息》。11月,林徽因同梁思成、莫宗江去河北正定考察古建筑。忙碌奔波叫她忘记了离别,淡化了情感的寥落,日子平淡如水,潺潺地逝去。一天一天,浮生如梦这年秋天,林徽因写下了一首著名的长诗《秋天,这秋天》。多少人被她的诗意深深感动,亦被秋雨思愁的悲伤填满,她将对诗人的思念化成了秋天的风,秋天的雨,柔软如絮,温和似玉,缓缓融进了生命。

秋天,这秋天这是秋天,秋天,

风还该是温软;

太阳仍笑着那微笑,

闪着金银,夸耀他实在无多了的最奢侈的早晚!

这里那里,在这秋天,

斑彩错置到各处山野,和枝叶中间,

象醉了的蝴蝶,或是珊瑚珠翠,华贵的失散,

缤纷降落到地面上。

这时候心得象歌曲,

由山泉的水光里闪动,

浮出珠沬,溅开山石的喉嗓唱。

这时候满腔的热情全是你的,秋天懂得,

秋天懂得那狂放一一秋天爱的是那不经意不经意的凌乱,但是秋天,这秋天,

他撑着梦一般的喜筵,

不为的是你的欢欣:

他撒开手,一掬璎珞,

一把落花似的幻变,

还为的是那不定的悲哀,归根儿蒂结住在这人生的中心,一阵萧萧的风,起自昨夜西窗的外沿,

摇着梧桐树哭一一起始你怀疑着:

荷叶还没有残败;

小划子停在水流中间;

夏夜的细语,夹着虫鸣,

还信得过仍然偎着耳朵旁温甜;

但是梧桐叶带来桂花香,

巳打到灯盏的光前。

一切都两样了,他闪一闪说,只要一夜的风,一夜的幻变。

冷雾迷住我的两眼,

在这样的深秋里,

你又同谁争?现实的背面是不是现实,荒诞的,

果属不可信的虚妄?

疑问抵不住简单的残酷,

再别要悯惜流血的哀惶,

趁一次里,要认清造物更是摧毁的工匠。

信仰只一细炷香,

那点子亮再经不起西风沙沙的隔着梧桐树吹!如果你忘不掉,忘不掉那同听过的鸟啼;同看过的花好,信仰该在过往的中间安睡。

秋天的骄傲是果实,

不是萌芽一一生命不容你不献出你积累的馨芳;

交出受过光热的每一层颜色;点点沥尽你最难堪的酸怆。

这时候,

切不用哭泣;或是呼唤;

更用不着闭上眼祈祷;

(向着将来的将来空等盼);只要低低的,在静里,低下去巳困倦的头来承受——承受这叶落了的秋天听风扯紧了弦索自歌挽:

这夜,这夜,这惨的变换!

心如大海

人之秉性有千种万种。有人淡泊,有人倔强,有人任性亦有人沉稳。更有人用“动如狡兔,静如处子”来形绘,想来有理,但细细推敲又觉得单薄牵强。大千世界里,人是最奇异的风景,折射着千般不同的光彩。正面看为阳,光洁明亮;侧面亦为阴,沉和深邃;阴阳交替,形成人千变万化的不定性。世间的路错综复杂,奔腾的火车在原野里喧嚣,你知道它来自何方,去往何处。它的一生在规定下线路奔驰,滚滚的风尘宣泄它的淡定简单。而人,毫无简单可言,你永远无法参透人生之路,你不知道下一步会呈现怎样的选择,会怎样走。

梁思成漫步清华的时候,他绝不会想到自己会踏上建筑这条路,并将之视为一生的追求。当初林徽因告诉梁思成,她以后准备学习建筑。梁思成大感意外,他从未想过文弱的女孩子要学盖房子:“建筑?”他反问道,“你是说house(房子)?还是building(建筑物)?”

林徽因笑起来,她左边脸腮上有一个不对称的酒窝:“更准确地说,应该是architecture(建筑学)吧!”

这位建筑学巨匠晚年承认,自己最初选择学习建筑,只是为了林徽因,“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都不知道。”

当我们被林徽因和徐志摩的诗情画意燃烧,为花开欢欣,为花落感伤的时候,却忘了这个一直陪伴在林徽因身边的,看似默默无闻实则在建筑领域取得无限荣耀的男子。他或许没有徐志摩的盖世才情,亦没有金岳霖的坚持,但是他对林徽因的了解和爱像潺潺春水,叫人为之感动。

我们常说岁月如流水,转瞬而过,无论是华丽的诗章,还是萧索的秋叶,在时光的年轮下,慢慢辗碾,慢慢隐没。我们用粗糙的拙笔记录的其实都是岁月的流水账,我们会为曲折坎坷的故事热泪盈眶,会为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有缘相识,无缘相守而感叹,却忘了林徽因身边这个始终依旧的男子。

我们都知道林徽因在建筑设计上有着过人的敏感,然而,只有她的家人知道,这位才女在和梁思成一起工作的日子里,从来只肯画出草图便要撂挑子。后面,自有梁思成来细细地将草图变成完美的成品。而才女林徽因这时便会以顽皮小女人的姿态出现,用各种吃食来讨好梁思成。

这段轶事始闻于2003年,以之询于中央美院参加过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组的教授,那位一贯艺术家风度极强的老先生,脸上露出的是孩子气的微笑:“梁思成不在的时候,林徽因的图并不是不能自己画。也许,她要的就是这种被思成宠着的感觉。而宠着林徽因,只怕也是梁思成最大的快乐!”

我们都说林徽因是理智自持的女子,洒脱得就像天际的白云,洁净得宛如碧波莲荷。但不管怎样的女子,恐怕都无法避免对身后有一副坚实臂膀的期待。这种说不清的东西,就是一个男人的责任。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对爱的负责,比如金岳霖最后一刻的弃权。

其实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感情,可以从很多地方看出来。一如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曾经深爱而又终于未能相守终生的人,即便几十年的风雨过后,依然在你心中一角深深埋藏。关于林徽因和徐志摩的评价,大概还是梁从诫先生说得最为贴切:“徐志摩的精神追求,林徽因完全理解,但反过来,林徽因所追求的,徐志摩未必理解……”

同类推荐
  • 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男人的美,是一种意志的展现,一种态度的练达,一种行为的拷问,也是一种绝对的辉煌,绝对的悲壮。是热血,是豪情,是气概,是一段一段,一步一步,形成豪然于世的篇章。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1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1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悲摧天子刘贺

    悲摧天子刘贺

    本书是根据黎隆武先生创作的历史纪实文学作品“海昏侯三部曲”的第一部,原名《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改编而成,通过武荣涛先生以传统评书的方式,将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的传奇人生展现出来,并且由黎隆武先生亲自将评书版改成了《悲摧天子刘贺》。海昏侯刘贺是西汉所有皇帝中在位时间最短的,屈指算来他当皇帝的日子,仅有27天。刘贺当皇帝之前,是富甲一方的昌邑王,当了14年的昌邑王,积累了几辈子都享用不尽的财富……
  • 胡雪岩那些事儿

    胡雪岩那些事儿

    胡雪岩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出身贫寒,却在短短十几年间迅速发迹,成为名满天下巨商富贾;慈禧太后赏其红珊瑚顶戴与黄马褂,红顶商人名扬天下。 “白话历史”的写作手法颠覆了原来死板、索然无味的历史人物。 不爱红妆爱历史,80后美女作家杨秋丽,为您奉上一道全新历史美餐。
  • 我本一无所恋

    我本一无所恋

    本书以史实为依据,辅以合理的文学想象,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萧红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叙述其从童年到成年,从哈尔滨流亡到香港的全部人生经历,详细展开她与汪恩甲、陆哲舜、萧军、端木蕻良等人的情感纠葛,以及与鲁迅、茅盾、聂绀弩等文化名人的交往,将萧红人生中存留的诸多迷案一一解开,还原一代才女的悲情一生。
热门推荐
  • 地武星

    地武星

    刘能作为21世纪的大好青年视野爱情双丰收,但妻子突如其来的背叛导致他众叛亲离,夺走了他的一切,财富、地位和生命。醒来后的刘能发现自己作为另一个世界的孩子重生了。这是个叫做地武星的世界,这里没有魔法,没有查克拉,却有神奇的咒术与咒纹。这里是地武星,每个人在自己六岁的时候,都会在国术院的神秘仪式下令咒纹觉醒。但刘能却觉醒了最废的咒纹,0咒点器咒纹“琵琶”。不甘心的刘能发愤图强,超越自己,但似乎有更大的使命在等待着他。(请忽略我乡村爱情的起名方式,毕竟我是个起名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逍遥客

    逍遥客

    那一年,少年走出了道观那一年,各种神秘势力横空出世那一年,都市里的故事开始了校花、老师、警花、白衣天使、美艳杀手……百花齐聚恩怨情仇,众生百态
  • 快穿之一梦千年

    快穿之一梦千年

    她时星可甜可美可腹黑,直到……“统子!我不玩儿了,我们快走吧!”……小统子默默的找了个角落蹲好“宿主,加油!”……某反派“姐姐……乖乖的哦”诺芷泪奔…果然越可爱的东西越有毒~
  • 我的生活晃荡

    我的生活晃荡

    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我,真实的每一天。故事的内容,写着一个孤独的年轻人,记录着自己的每一天,描述过去的一些经历,现在的人生百态。
  • 穿越千年:为君痴狂

    穿越千年:为君痴狂

    看过很多穿越的,你看过穿越成怪物的吗?看过很多无赖的,你见过如此无赖的吗?她,平凡的不值一提,却身兼重任;他,正值年华,却被命中注定;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在一起,却得知了一切都是场计划好的阴谋,他们的爱能否继续下去,他们又将何去何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杂言

    杂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日地狱

    末日地狱

    经过可怕的“导弹时期”,大家又迎来了新的挑战——什么挑战?从哪儿来的?嗨!一切都怪——世界上有鬼魂这种东西——!伊莱鸣不死心,召集群鬼占领地球,活着的主角们回到地球,伊莱鸣仇心顿起,将其打入十八层地狱。地狱并不可怕,因为大家有团结的心。但是,可怕的是——每层地狱的守护者,居然是自己战死沙场的朋友!牺牲,歃血,溅泪……再次重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