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莫泊桑向著名作家布耶和福楼拜请教诗歌创作时,两位大师一边听莫泊桑朗读诗作,一边喝香槟酒。布耶听完说:“你这首诗,句子虽然疙里疙瘩,像块牛蹄筋;不过我读过更坏的诗。这首诗就像这杯香槟酒,勉强还能吞下。”这个批评虽严厉,但留有余地,给了对方一些安慰。
11. 委婉式批评
委婉式批评又叫间接式批评。它一般都采用借彼批此的方法声东击西,让被批评者有一个思考的余地。其特点是含蓄蕴藉,不伤被批评者的自尊心。
电影《列宁在1918%》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列宁与高尔基在争论一个问题。高尔基认为:苏维埃政权对敌人的镇压太残酷了。列宁认为高尔基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时,彼得堡一个老工人来见列宁,向列宁报告敌人的猖獗活动。并说,如果不向富农作斗争,苏维埃政权就无法维持。列宁看看高尔基对那位工人说,那样有人会说我们“太残酷了”。老工人激动地反驳道:“残酷的不是布尔什维克,而是富农,他们到处烧杀。”列宁没有直接批评高尔基,而是借用老工人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批评了他,最后使他承认了自己观点的错误。
批评要因人而异
当我们发现并指出别人“错”时(其实也许只是别人与自己的观点不同而已),就会出现批评的问题了。批评是针对人的工作,因此批评方式的选择就应该考虑到被批评对象的各种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1. 确定年龄阶段
同样的问题,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批评方式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批评者在开展批评工作之前,要确定其年龄段,正确地加以区分。对年龄大一些的人,一般应采用商榷式的语言;对年龄相近的人,由于共同点多一些就可以自由交谈;对年龄比自己小的人,可以用一些开导性语言使其加深认识。同时,批评时还要注意称谓。对年长些的人应加上谦语:如以“老”字做词缀(“老王同志”、“王老”),以职务为后缀(“张主任”、“李所长”)等等,这样显得较郑重,有礼貌。对年龄相近的人的称谓则可以随便一些,可直呼其名,也可叫一些常用的称呼,若彼此还不是很熟悉,则称呼可郑重一些。
总之,每一个年龄段的人的特点不尽相同,他们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在选择批评方式的时候,要有所区别。
2. 区别职业、级别
三百六十行,每行有每行业的职业特点,也有相应的批评要求,就是在同一行业中,不同的工种、不同的级别的人还应有所区别。对那些工作能手和初学者的要求不一样,批评也不能相同,而对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和一般的工作人员的批评也不应该采取同一种方法。一般说来,对那些工作能手和行政级别相对高些的人,要求也相对严格一些,批评也要严厉一些。
如:某纺织厂的小王和小郑同在一个纺纱车间,小王比小郑早两年入厂,小郑则刚刚入厂。在生产操作中她们出现了相同的错误。车间张主任狠狠批评了小王,但对小郑则只是指出了她操作的不当,还安慰她不要着急。小王很不服气,找张主任交换意见。张主任对她解释说:“这种错误出现在你身上是不应该的,你不存在操作上不懂的问题,问题出现在工作态度上,你技术很熟练,所以对你的要求自然要严格一些。”
3. 分清知识结构
不同职员的知识结构、阅历情况各有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其知识、阅历的不同,运用不同的语言艺术来展开批评。有几十年工龄的老同志,你一声轻叹,就会勾起他对过去的回忆,从而激发其心中的共鸣;受过高等教育的下级,可能因你对某些艰深理论的熟语而产生由衷的敬意;一句粗话出口,会使还不习惯集体劳作的社会青年感到“来者不善”……知识、阅历深的人需要讲清道理,必要时只需蜻蜓点水,他便心领神会,而不需要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地去做工作。相反,对知识、阅历浅的人必须分析。讲清利害关系,他们看重的是结果如何,而不理会其中的奥秘究竟怎样;之乎者也、文绉绉的词句,只能使他们如入五里雾中,辨不出东西南北。较为传统的老同志不喜欢那些开放性的词句,五光十色的世界令他们目不暇接,莫不如通过对往日的回忆给他们安慰。年轻人讨厌那些陈腐的说教和诡秘的人际关系,他们需要理解,喜欢直来直去。可见,不同知识结构、不同阅历的人,他们在接受批评时的心理状况是有很大差别的。如何运用语言艺术,使他们既接受了批评,又有正中下怀、如遇知己之感,是批评工作的一门艺术。
4. 摸清心理情况
心理,主要指人的气质、性格、对工作的兴趣和自我更正能力,是一个外延广泛的概念。批评者必须首先摸清对方的情况,在心理上占上风,否则将不会成功。按照心理学的分类,人的气质主要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批评者应该根据各种类型人的不同特点来决定使用何种批评方式。胆汁质的人情绪外露,一点即爆。批评者在批评这种类型的人时不宜使用带有更多情感色彩的语言,但又不能因怕起“火”而不敢点,而是要摆出事实和道理,不给其以任何发作的借口。多血质的人较随和,但因其性情体验不深而要特别在逻辑和道理上下功夫。粘液质的人虽然稳重但生气不足,因此要适当给予情感刺激,激发其朝气和前进的活力。至于抑郁质的人,由于心细而内向,所以批评的语言宜点到为妥,并尽量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增加情感上的认同。诚然,现实中人的气质类型并非如此分明,更多的是混合型。所以我们在批评他人时可以针对不同状况,综合运用各种语言艺术,以达到批评目的。
当代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曾将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两类。外倾型开朗、活泼、善于交际;内倾型孤僻、恬静、处事谨慎。对于前者可以直截了当,谈话要干净利落;后者需要委婉,措辞要注意斟酌。至于介乎两者之间的中间性格类型的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因人而异。
一般说来,那些对改进工作有浓厚兴趣的人,大多希望能得到他人的批评指正;相反,那种对工作缺乏兴趣的人,必须多费口舌调动或激发其改进工作的兴趣;对于那些无视批评、屡教不改的人,在严厉批评的同时,也要采取一定的纪律或行政措施加以督促,以儆效尤。假如其有很强的自我更正能力,那么批评者只需用中性、平静的语言提醒他注意就可以了;人的能力有高低之分,对于那些能力弱的人,自然要提供更多的帮助,必要时直至调换其工作。
可见,批评不是简单的指正,而是一门复杂的语言艺术,只有做到因人而异、灵活运用,才能达到批评的效果,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忠言未必逆耳
我们做了事情、说了话、写了文章,自己不放心,不敢判断,真的希望能有人告诉我们哪个地方好,哪个地方不好,差在了哪里。真的希望有一名良师益友能够忠实地、大胆地指出我们的错误。
但为什么有的意见、有的忠告我们不爱听,甚至听后还感到难受、气愤,自信心、自尊心受挫呢?究其原因是因为有的批评方式使我们心生反感而无法接受。一种苦味的药丸,外面裹上糖衣,就改变了苦涩的口感,使患者容易一口吞到肚子里去,于是,药物进入胃肠,药性产生了效用,疾病就治好了。善于批评的批评者,即使批评他人,也能做到“忠言不逆耳”,老少都爱听。例如:一位老师在讲课时,发现两个同学在打瞌睡,他把话停了下来,先把两个同学叫醒,接着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听说有一个小企鹅,在跟它的师傅学筑巢时,总爱把头和长长的脖子贴到地面去待一会儿。师傅问:“你这是什么意思?”小企鹅回答:“我这是对师傅的礼貌。”由此,我深受启发。有的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总喜欢把头贴到桌子上,可能这也是对老师的礼貌吧?老师说完,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那两个睡觉的同学满脸羞愧,上课再也不打瞌睡了。这位老师采取了讲故事的批评方式,对错误的现象作了幽默式类比,取得了良好的批评效果。有时我们要对人批评的话,在批评以前,不妨先给人家一番赞誉,使人先尝一点甜头,然后你再说批评的话,人家也就容易接受了。
有一天,某机关王主任对女打字员说:“你打字的速度真是越来越快了。”那位打字员突然听到主任对她这样夸奖,受宠若惊,脸孔都红起来了。王主任接下去又说道:“可是,我希望你今后打字的时候,对标点符号应该注意一些才好。”
王主任如果不这么说,而直接对打字员说,叫她对标点符号要特别注意,她心里就会觉得今天受了上司的责备,并感到十分羞愧,也许为此会好几天都不愉快。她也许还要为自己辩护,说她自己是很小心的,因为原稿上有错误或是不太清楚的地方,所以她不能负这个错误的全部责任。这样一来,王主任的规劝不但未起到效果,说不定还会由此惹来一些麻烦呢!
我们来回想一下,有时我们受到批评,甚至是非常严厉的批评,我们都会点头接受,并且心悦诚服;而有的时候,即使碰我们一根毫毛,稍微点我们一下,我们也会跳起来反驳。当你仔细分析和比较之后,你就会发现,在两者之间有一个根本的不同点。这一根本的不同点,就在于别人对我们的同情与了解的深刻程度。
我们始终欢迎的是那些了解我们,而又非常同情我们的人。
从理论上说,任何一种批评,对批评者和被批评者都存在着这样的悖论现象——批评者:善意的批评动机与担心伤害对方的矛盾。被批评者:希望得到他人赐教与惟恐遭受批评的矛盾。
如何化解这种悖论呢?这就需要掌握一些批评的口才技巧。
如果说赞美是生命的阳光,那么,批评则是人生的雨露,两者犹如促人前行的两轮,催人奋飞的两翼。它们异能同功,殊途同归,共同推动人的进步和发展。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在世,孰能无过?若有过失,即需旁人指点评说。纵使原有自知之明,也难免敝帚自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每一个人都需要善意的批评来鞭策自己。
要做到“忠言不逆耳”,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批评人还要看人
对于那些青少年,由于他们在思想上还不成熟,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过失在所难免。有的错误,即使多次指出,本人也愿意改正,可能稍不注意还会重犯,对他们进行批评,最好语重心长地直接指出,不宜转弯抹角,含含糊糊,使其误解了批评的意图。批评个性倔强的后进青年,宜以退为进,先肯定其一定的优点,再言归正题,指出其缺点、过失。只要从表情、动作观察到对方已有内疚之感,就没有必要强迫其当众认错。对于自觉性较高、自尊心较强的成年人,选择适当的时机、场合,对其缺点、过失,略为提醒,或旁敲侧击,见火候已到,就没有必要唠叨过多。
2. 批评还要讲究艺术
尽可能避免在大庭广众的场合指名道姓地批评,非必要时不宜采用。
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难于当面启齿批评对方。有时是怕打击、报复,更多的是为了顾全大局,从有利于工作出发,既要使对方知道其缺点、过失,又要维护其尊严、威信。这时,不妨以自责来促使对方深思反省,以自我批评的方式达到委婉、含蓄地批评对方的目的。批评那些道德水平低下的蛮不讲理者,一味温情脉脉无济于事。当他正气势汹汹、老虎屁股摸不得时,谁敢说他一句不是,就骂街、打架。对于这种人,首先就要以正压邪,理直气壮地指出:“你就是错了!”待其良知略为恢复,火气稍有收敛,再软硬兼施与其论理。在严厉的批评之后,还应加以耐心的说服工作,最后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批评。这种批评,即使有点“苦”,也像嚼橄榄一样,先苦后甜。
只要我们在批评中能够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讲求一些批评的语言艺术,就能达到忠言顺耳的境界了。
批评要及时
作为一名上司或领导,经常会面对一些较为棘手的问题。这不单单指公事,还包括一些私事,如下属的精神状态、情绪、同事间的矛盾、家庭纠纷……这些都需要你去处理、调解。
身为领导的你要以朋友的口吻去询问对方:“发生了什么事?”“我能为你做些什么?”或“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回事?”等等,这有助于你对情况的了解,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有时你可能因工作繁忙,未能及时处理矛盾纠纷,可以先行对矛盾双方进行慰问,过后再进行处理。这一方面缓解了下属间由于彼此矛盾或纠纷造成的紧张气氛,另一方面可以多了解下属间产生矛盾的原因,以便调整今后的工作。
当你作为领导,对某一名下属的工作很不满意且必须指出来又不便当面批评他时,你该如何做呢?你首先应低调一点,先尝试改变他的态度,这应是上策,可以直接告诉他你心目中的要求,但不要说:“你们这样做根本不对!”“这样做绝对不行。”你可以说:“我希望你能……”;“我认为你能做的更好”;“这样做好像没真正发挥你的水平”,用此类提醒的口吻和对方说更好。切记:不要做人身攻击。例如:“你这个态度,我很不欣赏。”或“为什么你总那么主观,你不能客观点。”等等,这样说会使双方的关系尖锐对立,对解决问题一点帮助也没有。在对下属提出批评时,预先要想清楚要说什么话,大前提应该是对事不对人。
在发现下属有错误时,要掌握速战速决的原则,立即采取行动。随时发现,随时批评,不要拖延,如果总是想过几天再说吧,这样,对方就会想:“我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怎么你过去就没意见呢?”这容易让对方产生种种猜测,以为是另有原因,产生了不必要的隔阂,而为今后的工作带来阻力。
同时,你自己也可能把事件淡忘。旧事重提,其震撼力就大打折扣,而且错误的改正力度也会大大降低。一般上司是不会直接找下级员工对某事作批评的,遇上有不满的地方,总是向部门主管提出,促请他们切实“批评”下属。
正面批评别人,对谁来说都是一件十分尴尬、为难的事,但作为领导,这算是你的工作内容之一,所以应该把握一下批评的时机。
当你要对下属进行严厉批评时,请预先跟当事人约好一个时间,同时用简单的话先点他一下,让对方有心理准备,这样你也可以提前思考一下对事件的处理方法。然后,把你要说的内容的思路理清一下,重点重审一次,这样可有助你减少不安的感觉。不妨写下一个大纲,准备随时翻阅,不致因疏漏而要重讲一次。经常提醒自己:“把握分寸”,“保持冷静”,“不要匆忙”,态度自然轻松。记着,正面和诚恳的语态,可以令受批评者较易接受和免却尴尬。
在批评时开场白是很重要的,切忌凡事用“领导认为”来开头,给对方过大压力。
可以婉转地说:“你经常迟到早退,是否有什么隐衷?”“单位有单位的规矩,你迟到早退,实在对其他同事的工作有影响,而且不公平!”“我欣赏你做事速战速决的作风,但希望你能依单位规矩而行,以免阻碍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