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73900000002

第2章 穴位指压—战胜疾病的良方

一、帮你轻松识别穴位

中医学认为,经络在人体内循行,在体表的一些部位气血容易留滞聚集,成为穴位。穴位,针灸学名词,又称“俞穴”。俞是输注的意思,穴是空隙的意思,是人体经络、脏腑气血输注之处。每个穴位都与内脏有密切关系,由于它联属在一定的经脉通路上,因此又称为“穴”;没有固定位置,随压痛点和疾患部位而定的称“阿是穴”。

穴位是脏腑、经络的气血,以及内脏在体表的反应点,同时,也是机体感受外部刺激的主要部位。穴位指压是应用一定的手法或借助工具,作用于人体体表的某些特定的穴位,达到保健养生或预防疾病的治疗方法。依据中医理论,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路,即所谓的“不通则痛,通则不痛”。而指压穴位可以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通过指压穴位时的经络传感效应,能够达到平衡阴阳、调理脏腑、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以及消肿止痛的目的。

穴位的识别也是比较容易的,掌握了穴位的定位方法,我们就可以准确地找到穴位,即取穴。以下我们介绍几种简单的取穴方法:

1.骨度分寸法

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位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1)头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直度;

眉心至前发际,3寸,直度;

后发际至大椎上,3寸,直度;

两前额发角(头维)之间,9寸,横度。

(2)胸腹部:

腋平线至季肋(11肋),12寸,直度;

两乳突(完骨)之间,9寸,横度;

歧骨(肋隔角)至脐中,8寸,直度;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方,5寸,直度。

(3)背部:

两肩胛骨内侧缘之间,6寸,横度;

两骼后上棘之间,3寸,横度。

(4)上肢:

腕横纹至肘横纹,12寸,直度;

肘横纹至腋横纹,9寸,直度。

(5)肢:

股骨大转子至膑骨下,19寸,直度;

膑骨下至外踝高点,16寸,直度;

耻骨平线至股骨内上髁,18寸,直度;

腔骨内侧踝下至内髁高点,13寸,直度。

2.体表标志法

体表标志可分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骨节凸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等。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如曲池必屈肘于横纹头处取之,取阳溪穴时应将拇指翘起,取拇长、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当闭口等。

3.简便取穴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如列缺穴,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食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一横纹上,就是本穴。又如风市,患者两手臂自然下垂,于股外侧中指尖到达之处就是本穴。此外如垂肩屈肘取章门,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等。这些取穴方法都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4.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此方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即“指寸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指同身寸。以患者个人的中指中结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定为一寸,用于背部取穴的横寸和四肢部取穴的直寸。

(2)拇指同身寸。以患者个人的拇指关节的横度为一寸,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3)横指同身寸。即“一夫法”,患者的食指、中指、环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结横纹处为标准,四指横量宽度为三寸。

二、常用穴位指压手法简介

穴位指压手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手法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这里我们介绍几种常用的穴位指压手法。

1.搓法可分为拇指搓法和掌搓法。拇指搓法即把手拇指放于施术部位,对称用力、交叉搓揉,顺经络为补,逆经络为泻。掌搓法则以双手分别合抱肩部前后,相对用力,一前一后,相对揉搓,边搓边下移到腕部,再自腕部搓移到腋下。掌搓法亦可以双手平放腰骶部两侧腰肌上,做用力方向相反的上、下斜行的往返搓动。双手应用力均匀、深透,方向相反。搓揉动作要快,移动要慢。挟持肢体不可太紧。施术时腕关节要放松,使动作灵活、连贯。搓法是穴位指压的辅助手法,常在穴位指压结束前使用,可以疏经通络、调和气血、疏肝理气、祛瘀散寒、解痉止痛。

2.按法即以拇指或掌根等部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按而留之,不可呆板。这是一种诱导的手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临床上按法又分指按法、掌按法、屈肘按法等。

指按法接触面较小,刺激的强弱容易控制调节,不仅可开通闭塞、散寒止痛,而且能保健美容,是最常用的保健推拿手法之一。如常按面部及眼部的穴位,既可美容,又可保护视力。掌按法接触面较大,刺激也比较缓和,适用于治疗面积较大而较为平坦的部位,如腰背部、腹部等。屈肘按法用屈肘时突出的鹰嘴部分按压体表,此法压力大,刺激强,故仅适用于肌肉发达厚实的部位,如腰臀部等。注意,按法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3.摩法以掌面或指面附着于穴位表面,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环形有节律的摩动。摩法又分为指摩法、掌摩法和掌根摩法等。

指摩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扰,指掌关节自然伸直,腕部微悬屈,以指面着力,附着在患儿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前臂主动运动,通过腕关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形摩动。掌摩法用掌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做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掌根摩法用掌根部大、小鱼际等力在身体上进行摩动,摩动时各指略微翘起,各指间和指掌关节稍稍屈曲,以腕力左右摆动;操作时可以两手交替进行。注意,在运用摩法时,要求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胸腹、胁肋部常用的手法。若经常用摩法抚摩腹部及胁肋,可使人气机通畅,起到宽胸理气、健脾和胃、增加食欲的作用。

4.滚法以手背近小指侧部分附着在治疗部位上,手指任其自然,肘关节微微屈曲,腕关节往返旋转活动,连续不断。动作均匀协调,避免来回摩擦或跳动。此手法接触面积较广、压力较大,适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较丰厚的部位。

5.揉捻法用指腹或手掌在治疗部位做均匀和缓的揉捻动作。掌揉时,掌面保持水平,手指自然,指尖略微分开,适用于腰、背等肌肉面积较大的部位。指揉时,指关节放松,以腕关节牵动前臂,使附着部分做回旋移动,适用于颈肩部及四肢的软组织损伤。

穴位指压疗法可用于治疗除外科病以外的各种疾病,但其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穴位指压治疗时,应因人、因病、因部位而选择不同的手法和刺激量;

2.老、弱、幼小者刺激量应轻,动作宜缓;

3.青壮年及身体健壮者刺激量应略重;

4.背腰四肢可重,头面胸腹宜轻,刺激量的轻重应以患者有酸胀感为宜;

5.结核及化脓性炎症者,局部不做手法治疗;

6.癌症患者不宜按摩治疗;

7.皮肤病患者局部禁用手法治疗;

8.有骨折及脱位的患者,应在骨折脱位愈合后再进行手法治疗;

9.孕妇及月经期女性,腰骶部及小腹部应禁用或慎用手法治疗。

一、学会穴位指压去感冒

感冒,中医称为“伤风”,是由多种病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和气候变化时发病率最高,夏季暑气行令,感受暑邪也能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年幼体弱的小儿容易得。每次发病多伴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症状,如鼻塞、流涕、流泪、头痛、乏力、全身酸痛或咽喉疼痛,一般病程3~7天不等,如果伴发下呼吸道感染,病程可延长至10~14天。

穴位指压疗法对治疗感冒有很好的疗效,这种方法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穴位简介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睛明鼻梁两侧,距内眼角约半公分目赤肿痛、流泪、目眩、视物不清、近视等迎香眼睛正视,眼珠中心点直下,在鼻孔两旁约0.5寸的笑纹中取穴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攒竹位于眼内眦上眉头陷中,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头痛、目赤肿痛、流泪、口眼歪斜、眼睑下垂等。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风池属足少阳胆经,位于颈部耳后发际下凹窝内感冒、头痛、头晕、耳鸣等太阳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头痛、感冒、目疾、神经衰弱、高血压等印堂在两眉连线的正中间头痛、头晕、鼻炎、鼻塞、鼻窦炎、失眠等合谷俯掌,拇、食二指并拢,在肌肉最高处取穴头痛、发热、牙痛、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等列缺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按在桡骨茎突上,指尖下按处是穴偏头痛、头痛、颜面神经痉挛及麻痹、咽喉炎、牙关紧闭等曲池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咽喉肿痛、发热、上肢疾患、皮肤瘙痒、腹痛、呕吐等后溪位于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五掌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头项强痛、肩肘痛、头痛、目赤肿痛、耳鸣、热病、失眠、盗汗等。

指压方法

1.用双手拇指的罗纹面按在睛明穴上,按压鼻根部分,先下后上挤压,上下挤压一次为一拍,连续做四个八拍。

2.指压迎香穴时,用拇指外侧沿笑纹及鼻子两侧,作上下呈正三角型方向按摩。由于拇指属手太阴肺经,与迎香穴所属的大肠经具有“阴阳表里”关系,而且刺激范围大,颇值推荐,一次约一分钟,按摩后喝一杯热开水。

3.指压攒竹穴,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4.手十指自然张开,紧贴枕后部,以两手的大拇指按压双侧风池穴,用力上下推压,稍感酸胀。每次按压不少于32下,多多益善,以自感穴位处发热为度。

5.两拇指或两中指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6.将中指放在印堂穴上,用较强的力点按10次。然后再顺时针揉动20~30圈,逆时针揉动20~30圈即可。

7.一旦出现打喷嚏、鼻塞、流涕症状,立即按压合谷(双)、列缺(双)两穴,各100次左右,能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打喷嚏、鼻塞、流涕亦可很快缓解或消失。

8.用拇指指端按在列缺穴处,逐渐用力,作深压捻动或用拇指指端甲缘按掐列缺穴处,作下掐上提的连续刺激。

9.拿捏曲池穴20次。

10.以食指指尖按压后溪穴,并进行有节律旋转摩动,给予强刺激。

11.颈肩部酸痛明显者,可掐揉后溪、列缺各20次。

12.全身肌肉酸痛明显者,配合指压拿捏全身各酸痛处。

防护指南

对感冒发汗,要见汗即止,不可发汗太过。感冒一般用解表药即可解除,如高烧、咳嗽严重可到医院检查后,作有针对性的治疗。感冒后不要在家中随便使用抗菌素,尤其是青霉素,一定要到医院或社区医疗点去注射,以免有过敏反应而措手不及。治疗感冒要辨症用药。感冒有寒、有热,要辨别寒、热病,分别服以辛温解表药如桂枝汤等,或辛凉解表药如桑菊饮等,或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感冒后要注意休息,可以多喝一些糖水或葡萄糖水,这样不但可以补充因发烧而消耗的营养和水分,而且可以利尿散热。饮食应以口味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稀粥、烂面条等流质半流质食物,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品。

对感冒还要以预防为主。平时要加强自身保健,生活规律,劳逸结合,科学饮食,随气候变化而增减衣服;足、膝、背要保暖,早晨冷水洗脸洗鼻;坚持体育锻炼、避免不良情绪刺激;注意室内空气新鲜,每天开窗换气不少于15分钟;如发现流感患者应及时采取消毒措施,以减少传染。

二、消除头痛的简单方法

头痛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颅脑部的疼痛,可作为神经系统原发病的一个早期症状或中、晚期症状,如脑出血病人多较早出现剧烈头痛,脑肿瘤患者头痛更是普遍;头痛也可能是全颈部疾病、肩部疾病及背部疾病的症状;还可能是全身疾病在头部的一个表现形式,如严重的细菌性感染时出现的头痛。正是由于引起头痛的原因多而复杂,所以其临床分类也十分复杂。头痛与其他疼痛一样,除具有躯体的感觉外,还往往伴有情绪反应。由于痛觉的神经末梢在颅内各种组织结构中分布的差异较大,所以同样的刺激,不同的组织敏感性大不一样,加之各人的耐受性不同,因此对疼痛的反应具有很大的差别。由紧张、疲劳、饮酒等原因造成的头痛经过休息之后可自然消退。

穴位指压治疗方法对于减轻高血压性头痛、偏头痛、感冒引起的头痛,以及某些原因不明的头痛症状有比较好的疗效。

常用穴位简介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攒竹位于眼内眦上眉头陷中头痛、目赤肿痛、流泪、口眼歪斜、眼睑下垂等。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率谷在耳上入发际1.5寸,循按穴处凹陷若谷头痛、目赤肿痛、眩晕、耳聋耳鸣、小儿急慢惊风等百会在头顶前后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头痛、眩晕、气喘、不寐、失语等天柱后发际0.5寸,第一颈椎棘突下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塞、咽喉肿痛、落枕、肩背痛、癫狂等风池在后头项部,当头枕骨下,平风府穴(人后发际正中上1寸),在两条筋外缘陷窝中即斜方肌上端和胸锁乳突肌之间感冒、头痛、头晕、耳鸣等合谷俯掌,拇、食二指并拢,在肌肉最高处取穴头痛、发热、牙痛、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等神庭督脉旁3寸,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内2/3与外1/3连接点处头痛、眩晕、失眠、鼻渊、癫痫等肩井属足少阳胆经,因位于肩上凹陷深似井之处而得名。穴位在肩下,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头痛、头晕、咽喉肿痛、发热等行间位于足背第一、二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间处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青光眼、足背肿痛、疝气、月经不调等。

指压方法

1.用双手拇指螺纹面分推攒竹至两侧的太阳穴,连续30遍。

2.以率谷为中心扫散头侧面,左右各30遍。

3.采用按揉法以拇指或中指或掌按揉,称按揉百会;或用摩法,即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称摩百会。

4.指压天柱穴时,运用指压法,两手交叉,拇指分别按住穴位处。先按右穴,头部向左稍倾,呼气并数1、2,渐渐用力,数3时强按穴位,吸气并数4、5、6,身体放松,头部恢复原位。然后以同样方法按左穴。注意:头部向一方倾斜时,指按另一方的穴位。

5.用力拿捏天柱、风池各10次,以局部有强烈的酸胀感为度。

6.治疗时,将中指放在印堂穴上,用较强的力点按10次,然后再顺时针揉动20~30圈,逆时针揉动20~30圈即可。

7.用双手拇指以顺时针方向交替指压合谷穴。

8.以左手拇指指腹从风池穴顺颈部脊筋直接推至肩井,并点按肩井穴1~2遍。

9.用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行间穴,适当用力上下推动0.5~1分钟。

10.以手掌的小指侧依次击打五指缝,各3~5次。

11.用双手大鱼际从前额正中线向两侧指压,在太阳穴处按压3~5次,再推向耳后,并向下推至颈部,连续做3遍。

12.前额疼痛者,可以加按压攒竹、睛明、迎香各40次。

13.偏头痛者,可以加按压揉捏患处100次。

14.头顶部疼痛者,加按百会100次。

15.后头痛者,可以延长风池与颈项部肌肉的指压时间。

防护指南

在进行穴位指压治疗时,可以每日进行一次,坚持一段时间。如果头痛症状逐渐减轻,可以适当减少治疗次数。如果头痛长期得不到缓解,则要尽快查明病因,进行对症治疗。此外,患者也应该注意日常生活护理,进行适当的调养,以利于疾病的恢复。

注意饮食中要尽量忌食巧克力、咖啡和可可等食品,因为这些食品含有能够使血管收缩的物质,血管扩张会引起头部疼痛。对于患经常性头痛的人来说,大多是由于人体内缺乏镁所致。因此,要多食大豆、全谷食物、海产品、核桃等含镁元素丰富的食物。同时,不要贪酒,最好不要喝深色的酒,因为深色酒更容易引起头痛。另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情绪波动。

三、如何轻松告别咳嗽

咳嗽是呼吸系统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措施,对机体是有益的。当呼吸道黏膜受到异物、炎症、分泌物或过敏性因素等刺激时,即反射性地引起咳嗽。这有助于排除自外界侵入呼吸道的异物或分泌物,消除呼吸道刺激因子。同时,咳嗽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常见于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部疾病等。虽然咳嗽多是由于肺、气管和支气管疾病所引起的,但是其他脏腑疾病也可以引起咳嗽。

穴位指压治疗方法可以润肺、止咳、化痰。针对不同类型的咳嗽应采取不同的手法,以宣肺、健脾、补肾为主。但是,如果患者症状比较严重或者有全身疾病时,就要考虑进行综合治疗了。

常用穴位简介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迎香眼睛正视,眼珠中心点直下,在鼻孔两旁约5分(拇指1/2宽)的笑纹中取穴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百会在头顶前后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头痛、眩晕、气喘、不寐、失语等天突位于喉斜下方肌肤的内侧,胸骨上端凹陷处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瘿病、梅核气等。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中府位于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处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肺胀满等尺泽位于手肘关节上,弯曲手肘时,肘关节内侧出现之硬筋,侧面凹陷中咳嗽、咳血、气喘、胸闷、潮热、小儿惊风、肘臂挛痛等膻中位于两乳头连线之中点咳嗽、气喘、胸痛、呕吐、胸闷、心悸、心烦、产后乳少、甲状腺肿大等定喘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咳嗽、气喘等肺俞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咳嗽、气喘、呕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等足三里在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胃痛、呕吐、噎嗝、腹胀、泻泄、痢疾、便秘、乳房疾病、虚痨、下肢疾病、水肿等丰隆位于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嵴外2寸处头痛、眩晕、咽喉肿痛、便秘、腹泻、水肿、咳嗽痰多、身重、小便不利、带下、中风、失眠等。

指压方法

1.按压迎香、百会各50次。

2.按揉天突穴100次。点揉天突穴时,用力要轻柔,此处深部为气管所在,用力过重会引起呛咳,甚至造成窒息。

3.用两手中指指腹按压中府穴,正反各按摩70次,大人宜重,小孩宜轻。

4.拿捏指压尺泽、列缺各50次。

5.膻中穴的操作可分揉法和推法。揉法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推法用双手拇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100次。

6.按压揉捏定喘、肺俞各50~100次。

7.拿捏按压足三里与丰隆穴各30~50次。

8.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横纹100次,分推膻中100次。

9.用手掌拍打胸部,自上而下进行,持续2~3分钟,注意用力要适度。

10.用手掌横向摩擦胸部及上背部,直至感觉发热为止。

防护指南

从生理角度讲,咳嗽具有一种保护作用,能清除咽部和整个呼吸道的黏性分泌物、吸入的有害物和异物。但当咳嗽变得频繁和剧烈时,尤其是慢性和反复的咳嗽,则严重影响生活。要防止咳嗽,预防感冒非常关键,所以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提高御“邪”能力,避免外感,以防加重病情。其次是要加强生活调理,饮食适宜,保证睡眠充足,居室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清新,少去公共场所。平时适当食用梨和萝卜,对咳嗽也有一定的预防之效。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外治法治疗咳嗽。

1.中药热敷法

把中药煎取药汁饮用后,把药渣用纱布包裹,滤清水分后,药包上再加放热水袋,敷熨于背部第一至第七节胸椎之间,热熨30分钟。每日两次,注意药包温度及热水袋的温度,不可超过60℃,老幼及体弱者不可超过50℃。药包与皮肤之间应隔一件内衣或毛巾,以免熨伤皮肤。此法可用于各种支气管咳嗽、痰多者。

2.穴位敷贴

取白芥子末100克研细,分3次用。每次加上90克面粉,用水调好,做成硬币大小的饼,敷贴于天突穴和肺俞穴,每晚睡前敷贴,晨起即可揭去。一般用两三次即可见效,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四、发热与穴位指压疗法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体温的异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正常腋下温度为36~37℃。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以认为是发热。发热可分为低热(38℃左右)及高热(39℃以上)。引起发热的病因很多,中医认为有外感和内伤两方面。外感发热主要是四时气候不正,感受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外邪引起的外感热病;外感发热是邪正相争的表现,往往具有六经传变或卫气营血传变的规律,其发病特点是较快、较急、变化较多,而且与季节时令关系较密切。内伤发热是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精亏虚所引起的发热;内伤发热一般起病徐缓,病程较长,或有反复发作史。其起病一般不伴恶寒,但觉发热,或虽感畏冷但衣被可减。

如果出现发热症状,要及时检查治疗。同时,穴位指压疗法对于减轻发热症状有一定疗效。

常用穴位简介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攒竹位于眼内眦上眉头陷中头痛、目赤肿痛、流泪、口眼歪斜、眼睑下垂等。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迎香眼睛正视,眼珠中心点直下,在鼻孔两旁约0.5寸的笑纹中取穴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百会在头顶前后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头痛、眩晕、气喘、不寐、失语等神庭督脉旁3寸,当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内2/3与外1/3连接点处头痛、眩晕、失眠、鼻渊、癫痫、心烦等人中人中穴又称水沟穴,位于鼻子下面的鼻唇沟正中及上1/3与中1/3的交界处,为中医“醒脑开窍”的重要穴位癫痫、小儿惊风、昏迷、口眼歪斜、腰脊痛等安眠当俯卧位或侧伏位,在翳风穴和风池穴的中点取安眠穴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等太阳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头痛、感冒、目疾、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率谷在耳上入发际1.5寸,循按穴处凹陷若谷头痛、目赤肿痛、眩晕、耳聋耳鸣、小儿急慢惊风等大椎位于第七颈椎(颈椎中椎体最大的1个)下方的空隙处发热、头痛、咳嗽、气喘、面肌痉挛、癫痫等肩井属足少阳胆经,因位于肩上凹陷深似井之处而得名。穴位在肩下,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头痛、头晕、咽喉肿痛、发热等十宣位于手十指尖端,距指甲缘0.1寸处,左右共十穴昏迷、中风、晕厥、中暑、癫狂、高热、小儿惊厥、咽喉肿痛、指端麻木等。

指压方法

1.用双手拇指螺纹面分推攒竹至两侧的太阳穴,连续30遍。

2.用双手拇指螺纹面分别按压迎香、百会穴各50次。

3.按揉神庭穴50次。

4.用双手拇指螺纹面分别按压人中与安眠穴各50次。

5.用手部大鱼际按揉太阳穴,向前旋转按压15次,然后向后旋转按压15次。

6.以率谷为中心围绕头侧面按揉30次。

7.大椎穴的指压方法为将五指并拢捶击大椎穴50次左右。

8.以左手拇指指腹从患者风池穴顺颈部脊筋直接推至肩井,并点按肩井穴1~2遍。

9.十宣穴治疗时双侧取穴,十宣点刺出血,用于严重发热患者的治疗。

10.拿捏肩井、风池、合谷各10~20次。

防护指南

发热期间,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如果是外感引起的发热,要及时调节自身的适应能力;如果是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发热,则要及时治疗原发病。我们也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进行退热。

1.物理降温:湿毛巾、冰袋等置于额头及颈部两侧、腋窝等大血管经过的部位。

2.饮食起居:多饮水,补充丢失的水分。吃高热量流汁饮食,如米汤、蛋花汤、红枣汤等,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房间通风,降低室温,除去过多衣服,盖薄被等。

日常饮食要清淡,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食用辛辣油腻之品,多喝水。另外,还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五、穴位指压可以消除哮喘吗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复杂。多数外源性哮喘因吸入环境中的过敏源引起,发病多为季节性、地区性,常因冷空气、特殊气味、运动、精神刺激、病毒感染或药物等诱因引起急性发作。不少哮喘病人有过敏性疾病的家族史,因此遗传因素不宜忽视。哮喘的症状是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伴有咳嗽。

哮喘可以分为外源性及内源性两种。外源性哮喘是患者对致敏源产生过敏的反应。致敏源包括尘埃、花粉、动物毛发、衣物纤维等。除致敏源外,情绪激动或者剧烈运动都可能引起发作。外源性哮喘的病患者以幼儿及青少年占大多数。内源性哮喘患者以成年人和女性居多,病发初期一般都没有十分明显的病症,而且症状往往与患伤风感冒等普通疾病类似,有时甚至在皮肤测试中也会呈阴性反应。

中医认为,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痰鸣气喘。患者痰多、咳嗽、胸闷气短;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哮喘的发病诱因除了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吸烟、呼吸道感染、职业性因素及药物因素之外,气候的寒热温凉,情志的抑郁与过激,工作压力与内在心理的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的膏粱厚味,以及肺内宿痰的困扰,均是形成哮喘发作的主要原因。

常用穴位简介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尺泽手肘关节上弯曲手肘时,肘关节内侧出现之硬筋,侧面凹陷中咳嗽、咳血、气喘、胸闷、潮热、小儿惊风、肘臂痛太渊在掌后腕横纹桡侧,当桡侧腕屈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的凹陷处咳嗽、哮喘、胸胀满、口渴、肩背痛、心烦、喉肿少商在大拇指外侧,距指甲0.1寸处咳嗽、咽喉肿痛、发热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侧各一穴咳喘、咳嗽脾俞位于第十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腹胀、水肿、呕吐、痢疾、背痛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遗精、水肿、耳鸣、腰痛百会在头顶前后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头痛、眩晕、气喘、不寐、失语肩井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肩上凹陷深似井之处头痛、头晕、颈痛、咽喉肿痛定喘在第七颈椎下旁开0.5寸处咳嗽、哮喘天突在胸骨上端凹窝中(即喉结下2寸)咳嗽、支气管哮喘、胸痛、胸闷、产后缺乳、肋间神经痛等云门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窝凹陷处咳嗽、哮喘、咽喉肿痛、发热。

指压方法

1.指压拿捏尺泽、太渊各30~50次。

2.掐揉少商穴30~50次。

3.按压肺俞、脾俞、定喘各50~100次。

4.拿捏丰隆、太溪各30次,按揉足三里50次。

5.用拇指分别自肺俞穴,沿着肩胛骨内侧缘从上而下推动。

6.用双手掌按摩头顶中央的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

7.用左手中指按揉右侧肩井穴,用右手中指按揉左侧肩井穴,每穴操作2分钟。再用两掌心左右交叉按摩肩井穴及其周围,同时腰部随上肢的摆动而自由转动。

8.按揉定喘、风门、肺俞、厥阴俞各1~2分钟,以感到酸麻为度,用掌拍法拍打胸背部至背部发热,皮肤以发红为度。

9.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慢慢地勾点并按揉天突穴1~2分钟。

10.用两手中指指腹按摩中府穴、云门穴,每穴正反各按摩72次。大人宜重,小孩宜轻。

防护指南

如果患有哮喘,应及时进行治疗,同时还要积极预防此病的发作。预防哮喘发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1.远离过敏源,如花粉、粉尘、皮毛、鱼、虾、螃蟹、油漆等。

2.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3.忌酒和过咸食物。

4.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5.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瘦肉、猪肝、大豆等。

6.多吃含维生素、及钙质的食物,如胡萝卜、韭菜、南瓜、大枣、番茄、青椒、青菜、豆腐、芝麻酱等。

六、如何运用指压法治疗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也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主要由于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以及心、脑、肾损害等。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压病早期以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为主,后期则表现为心、脑、肾功能不全所致的症状。

高血压属于中医学“头痛”、“头风”、“眩晕”、“肝风”、“肝阳”等范畴。其病是因人体内阴阳平衡失调,肾阴不足,肝阳上亢,久病不愈,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两虚而发病。

常用穴位简介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百会在头顶前后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头痛、眩晕、气喘、不寐、失语神庭督脉旁3寸,当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内2/3与外1/3连接点处头痛、眩晕、失眠、鼻渊、癫痫、心烦等攒竹位于眼内眦上眉头陷中,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头痛、目赤肿痛、流泪、口眼歪斜、眼睑下垂等。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率谷在耳上入发际1.5寸,循按穴处凹陷若谷头痛、目赤肿痛、眩晕、耳聋耳鸣、小儿急慢惊风等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遗精、水肿、耳鸣、腰痛太阳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头痛、感冒、目疾、神经衰弱、高血压等印堂在两眉连线的正中间头痛、头晕、鼻炎、鼻塞、鼻窦炎、失眠等风池在后头项部,当头枕骨下,平风府穴(人后发际正中上1寸),在两条筋外缘陷窝中即斜方肌上端和胸锁乳突肌之间感冒、头痛、头晕、耳鸣等合谷俯掌,拇、食二指并拢,在肌肉最高处取穴头痛、发热、牙痛、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等太冲其穴在足大趾本节后2寸陷中急慢惊风、羊痫风症、咽喉疼痛、心腋胀满、寒湿脚气痛、行步难、小腹疝气、偏坠疼痛、两目昏暗、腰背疼痛等涌泉位足掌心,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二、第三趾趾缝头端与足根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头痛、头晕、目眩、失眠、便秘、失音、小儿惊风、癫狂、昏厥、小便不利等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黄疸、胁痛、呕血、目疾、癫狂、癫痫、脊背痛等曲池屈肘,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咽喉疼痛、上肢不遂、热病、皮肤瘙痒、高血压、腹痛、呕吐、腹泻等指压方法。

1.用大拇指由涌泉穴向脚后根内踝下方推按,连续推按5分钟。然后再用大拇指按摩太冲穴,由下向上推按,双脚都按摩,每侧按摩5分钟。

2.指压涌泉穴的方法是:两手对掌搓热后,以左手搓右脚心,以右手搓左脚心,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搓300下。

4.点揉曲池穴,每日1~2次,每次各10分钟。用右手中指按掐左肘窝横纹端尽处的曲池穴,然后换左手按掐右肘曲池。

5.用双手拇指螺纹面交替按揉印堂与神庭,然后双手拇指从印堂推向神庭,连续30次。

6.用双手拇指螺纹面分别推按攒竹至两侧太阳穴,连续30次。

7.用双手拇指螺纹面分别按压百会、印堂各50次。

8.用双手向前按压太阳穴50次。

9.以率谷为中心按压头部侧面,左右各30次。

10.拿捏按揉风池穴10次,以局部感到轻微的酸胀为度。

11.按揉拿捏肝俞、肾俞、曲池、合谷、太冲各50次,然后重点按揉肝俞、曲池穴各30~50次。

12.用两手大小鱼际按住头部两侧揉动,由太阳穴揉到风池穴,然后改用两手拇指揉风池穴,以达到酸胀感为度。

13.抹前额,取坐式,双手食指弯曲,用食指的侧面从两眉间印堂穴沿眉外抹到太阳穴处,至少10遍。

14.血压急剧上升时,捏手掌心可作为紧急降压措施:先从右手开始,用左手的大拇指按右手掌心,并从手掌心一直向上按到指尖,然后返回掌心,直到每根指尖都按到。最后再同法按左手掌。

防护指南

高血压病的治疗一定要持之以恒,在服药的同时配合穴位指压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如果是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则不宜采用指压治疗,应该及时去医院治疗。

另外,高血压病的预防调护也是非常必要的。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情绪稳定,心情乐观愉快;避免过度的喜怒哀乐和激动,生活不宜紧张、劳累,要劳逸结合;生活规律,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或劳动,注意保暖;饮食有节,宜清淡、少食动物脂肪,勿过嗜烟酒;进餐不宜过饱,忌暴食,吃少脂、少糖、少盐饮食,每天食盐以5克为宜;要在医生指导下做到长期服药,不中断、不随便服;不能随便进补,必要时须遵医嘱;还要定期检查血压和血脂。

七、指压法也能治疗神经衰弱吗

神经衰弱主要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特征,表现为精神易兴奋,但易疲劳,易激怒,以及紧张、烦恼等情绪症状和肌肉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发病多缓慢,就诊时往往已有数月以上的病程。病因可追溯导致长期精神紧张、疲劳的应激因素,也偶有突然失眠或头痛而起病。无明显原因者,病程持续或时轻时重,及时适当的治疗多数可好转;病程两年以上的慢性病人或合并人格障碍者,预后欠佳。

中医认为,导致神经衰弱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情感所伤。中医认为情感所伤可使肝失条达、气郁不舒、郁而化火、火性上延,而忧动心神、神不得安则不寐。二是体虚久病。身体虚弱,肾阴耗伤,不能牵于心;水火不济,心肾不支而使神志不宁,因而不能寐。三是劳倦思虑。劳倦思虑太过会伤心脾,伤于心则血暗耗,伤于脾则纳少,二者导致血亏虚,不能营养于心;心所失养,则心神不安、夜不能寐。四是饮食不节。过食或少食,能使肠胃受伤,胃气不和,表现为卧不得安,即不能入睡。

常用穴位简介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百会在头顶前后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头痛、眩晕、气喘、不寐、失语。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神庭督脉旁3寸,当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内2/3与外1/3连接点处头痛、眩晕、失眠、鼻渊、癫痫、心烦等攒竹位于眼内眦上眉头陷中,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头痛、目赤肿痛、流泪、口眼歪斜、眼睑下垂等率谷在耳上入发际1.5寸,循按穴处凹陷若谷头痛、目赤肿痛、眩晕、耳聋耳鸣、小儿急慢惊风等风池在后头项部,当头枕骨下,平风府穴(人后发际正中上1寸),在两条筋外缘陷窝中即斜方肌上端和胸锁乳突肌之间感冒、头痛、头晕、耳鸣等太冲其穴在足大趾本节后2寸陷中急慢惊风、羊痫风症、咽喉疼痛、心腋胀满、寒湿脚气痛、行步难、小腹疝气、偏坠疼痛、两目昏暗、腰背疼痛等涌泉位足掌心,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二、第三趾趾缝头端与足根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头痛、头晕、目眩、失眠、便秘、失音、小儿惊风、癫狂、昏厥、小便不利等印堂在两眉连线的正中间头痛、头晕、鼻炎、鼻塞、鼻窦炎、失眠等中脘位于脐上正中4寸处,即剑突与肚脐之中点呕吐、胃痛、腹胀、泄泻、吞酸、癫狂等关元在脐下3寸处腹痛、腹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不孕、虚痨、羸瘦等三阴交三阴经的交会穴,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处腹痛、腹泻、月经不调、带下、不孕、遗精、阳痿、肠鸣腹痛、下肢不遂等足三里在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胃痛、呕吐、噎嗝、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房疾病等指压方法。

1.用双手拇指螺纹面交替按揉印堂与神庭,然后双手拇指从印堂推向神庭,连续30次。

2.用双手拇指螺纹面分别推按攒竹至两侧太阳穴,连续30次。

3.用双手按压太阳穴50次。

4.以率谷为中心按压至头侧面,左右各30次。

5.拿捏按揉风池穴10次,以局部感到轻微的酸胀为度。

6.按揉中脘与关元穴各5分钟。

7.按压拿捏三阴交、足三里穴各30次。

8.按揉涌泉穴,以脚心感觉发热为度。

9.用双手拇指、食指和中指的螺纹面相对用力提捏按揉脊柱两侧的皮肤,顺序为由上到下,以感到酸胀为度。

10.用双手的大鱼际在太阳穴处按揉几次,然后转向耳后,并向下按揉至颈部。

11.用双手的大鱼际从前额正中线按揉至两侧,然后在太阳穴处按揉3~5分钟。

防护指南

神经衰弱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预防的,因为神经衰弱的病理生理特征是大脑的轻度功能障碍,而不是脑的器质性病变。患者首先要认识到神经衰弱的原因是精神创伤,而不良的个性是发病的基础。对原因进行耐心细致的分析,若能解决问题当然更好,若不能解决问题,可使其提高认识能力,正确对待,特别要改造不良个性,坚信神经衰弱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防治神经衰弱,最主要的一点是要对该病有正确的认识,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首先,要建立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学会科学用脑,防止大脑过度疲劳。其次,要培养良好的兴趣,保持良好的情绪。根据每个人的体力、爱好,每天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打球、做游戏、练体操等。此外,还要进行必要的治疗,如针灸、理疗和气功等。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断提高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八、防治冠心病有良策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它是由于供应心脏营养物质的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所致。这种粥样硬化的斑块,堆积在冠状动脉内膜上,使冠状动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了心肌的血流量减少,供氧不足,造成胸闷、憋气、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因此,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是心气不足、寒邪凝滞经脉,或七情内伤、气机不畅、血脉瘀阻。

冠心病的症状表现一般比较剧烈,可有胸骨后阵发性疼痛,可以放射至肩部、上肢、背部,尤其以左肩或左上肢由前臂内侧放射至小指指端比较多见。同时可能伴有气短、发绀或四肢厥冷等症状。

常用穴位简介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印堂在两眉连线的正中间头痛、头晕、鼻炎、鼻塞、鼻窦炎、失眠等太阳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头痛、感冒、目疾、神经衰弱、高血压等脾俞位于第十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腹胀、水肿、呕吐、痢疾、背痛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黄疸、胁痛、呕血、目疾、癫狂、癫痫、脊背痛等。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涌泉位足掌心,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二、第三趾趾缝头端与足根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头痛、头晕、目眩、失眠、便秘、失音、小儿惊风、癫狂、昏厥、小便不利等足三里在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胃痛、呕吐、噎嗝、腹胀、泻泄、痢疾、便秘、乳房疾病、虚痨、下肢疾病、水肿等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心痛、惊悸、咳嗽、呕血、失眠、健忘、盗汗、癫痫等至阳位于背部第七、八胸椎棘突之间,与两侧肩胛骨的下角相平心痛、心悸、胸闷、癫痫、上肢痛等内关位于腕横纹上2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胃痛、呕吐、心悸、胸闷、癫痫、上肢痛、失眠、眩晕、头痛、心痛等极泉屈肘抬臂,肘与肩平,在腋窝横交外上方两筋间取穴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肩臂疼痛等神门手掌根部末端有圆形小骨,前方之凹陷处胃痛、呕吐、心悸、胸闷、癫痫、失眠、惊悸、心痛等指压方法。

1.确定至阳穴位置后,取一个一角硬币,或其他边缘光滑的硬板,用右手食、拇指夹持,以硬币或硬板的横缘抵住至阳穴,给予重压,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2.按压神门穴。在1分钟内,用右手拇指按顺时针方向按压左侧神门穴12圈,再逆时针按压12圈。然后用左手拇指按压右侧神门穴,方法同前。

3.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络经的重要合穴,能治冠心病等心脏病。当心绞痛、心律失常发作时,用力不停点按内关穴,每按3分钟后间歇1分钟,能迅速止痛或调整心律。

4.冠心病发病时,可用拇指先轻揉灵道穴1分钟,然后重压按摩2分钟,最后轻揉1分钟。每天上、下午各揉1次,10天为一疗程,间歇2~3天,可进行下一疗程。

5.选膻中穴或背部两侧膀胱经之肺俞、心俞、厥阴俞等穴,用拇指作按揉法、腕推法、一指点按法,每次15分钟,每天1次,15次为一疗程。

6.推印堂,分推至前额,再按揉太阳穴。每法各操作1至2分钟,每天2至3遍。

7.拿肩井,合按内关、外关,捏腋前,揉按膻中,围摩上腹,按揉足三里,分推腋下,每法各操作1至2分钟。

8.用空掌拍打患者肩背部,大约2分钟,注意手法要轻柔。

9.点按神门、膻中各30~50次。

10.指压并揉搓涌泉穴,以感到发热为度。

11.按压太阳、印堂、足三里穴各30~50次。

12.睡前可以轻拍心前区30~50次,指压极泉、内关穴约2分钟,以预防冠心病的夜间发作。

防护指南

冠心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发病时要及时治疗,平时也要注意预防护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做好预防护理工作,防止冠心病的发作。

冠心病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适当锻炼;避免紧张、劳累、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还要节制饮食,戒烟酒,少食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避免饮食过饱、便秘;按医嘱长期服药并随身携带;还应随身携一卡片,注明姓名、单位、住址、电话,以备急用。

如有心绞痛发作时应采取如下措施:第一,立即停止活动,原地休息;第二,服用药物,如硝酸甘油消心痛、活心丹、冠心苏合丸等。用上述药物胸痛不缓解时,须警惕心肌梗塞发生。九、如何轻松缓解胃痛。

胃痛是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疾病。引起胃痛可能有很多因素,但大多数是由胃酸反流引起的,即原本在胃内的液体逆流入食道。胃有保护膜,可免受胃酸侵蚀,然而,食道却缺乏此保护层。因此,当胃酸逆流入食道时,会引起灼热感,有时严重到使你以为是心脏病发作。

中医学认为胃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瘀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胃脘痛主要是胃脘部疼痛,并可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或便秘、吞酸或口吐清水等症状。

常用穴位简介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中脘位于脐上正中4寸处,即剑突与肚脐之中点呕吐、胃痛、腹胀、泻泄、吞酸、癫狂等膻中位于两乳头连线之中点咳嗽、气喘、胸痛、呕吐、胸闷、心悸、心烦、产后乳少、甲状腺肿大等脾俞位于第十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腹胀、水肿、呕吐、痢疾、背痛。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黄疸、胁痛、呕血、目疾、癫狂、癫痫、脊背痛等足三里在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胃痛、呕吐、噎嗝、腹胀、泻泄、痢疾、便秘、乳房疾病等内关位于腕横纹上2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胃痛、呕吐、心悸、胸闷、癫痫、上肢痛、失眠、眩晕、头痛、心痛等脐中气海穴旁开1.5寸腹痛、泻泄、水肿、虚脱等气海在前中线上,脐下1.5寸遗精、阳痿、痛经、月经不调、遗尿、腹泻、腹胀、休克等天枢脐旁2寸,左右各一腹胀、肠鸣、便秘、绕脐痛、腹泻、痢疾、月经不调等胃俞在背部第12胸椎旁开1.5寸处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内庭在足之大趾次趾外间陷中,属足阳明胃经穴癫痫、足趾麻木、胃痉挛、食积、胃痛、腹痛、消化不良委中膝盖骨正后方,窝正中,左右各一,即在膝关节后面月国窝横纹正中处腹痛、小便不利、遗尿、腰痛、下肢不遂、呕吐等承山小腿伸直时出现人字形凹陷处便秘、痔疮、腰腿拘急疼痛等。

指压方法

1.脐中即肚脐,用掌拍打,可壮元气,提高整体功能,防治脾胃肠腑疾患,按揉脐中穴,以脐下有温热感为度,手法宜柔,约3分钟。

2.用拇指或食指指端按压天枢穴或用拇指指腹按揉,或食、中指同时揉动天枢穴。

3.取俯卧位,在患者左手处,用两手拇指与食指边缘拿住两胃俞穴,然后轻轻往上提起为1次,可以重复5次。

4.反复将脚趾往上扳或往下扳,同时配合按摩第二、第三脚趾趾缝间的内庭穴。

5.双手对搓至热,以两手同时拿揉下肢委中穴,约1分钟,每天拿揉此穴可以舒筋活络、解痉止痛。

6.按摩承山穴,由脚踝的位置往膝盖的方向按摩,以促进局部的循环。

7.顺时针方向按揉腹部3~5分钟。

8.按揉脾俞、胃俞、内关、足三里等穴,大约3~5分钟。

9.指压委中、承山各30~50次。

10.疼痛剧烈者,可以用力指压脾俞、胃俞、足三里,以缓解疼痛。

11.患者取仰卧位,先用摩法在胃脘部治疗,以热力渗透肌肤有感为度,然后按揉中脘、气海、天枢等穴,同时配合按揉足三里。

防护指南

(1)病患者要注意忌嘴,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的食物,更忌暴饮暴食,戒烟禁酒。另外,服药时应注意服用方法,最好饭后服用,以防刺激胃粘膜而导致病情恶化。

(2)平心静养。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胃病的康复。

(3)运动健养。肠胃病人要结合自己的体征,加强适度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

(4)吃饭要注意:定时定量进餐要细嚼慢咽,且心情要放松,饭后略作休息再开始工作。少量多餐-可以避免胃涨或胃酸过多,胃酸过多可能会逆留至食道,刺激食道黏膜。除三餐外并於上、下午、睡前各加一次点心。食用温和饮食-每餐由六大类食物中广泛的摄取各种食物,以获得均衡的营养,不要纯吃淀粉含量高的食物。饭后不要躺下休息。十、腹泻不用药物也能治吗。

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多于平时,粪便稀薄,含水量增加,有时脂肪增多,带有不消化物,或含有脓血。正常人一般每天排便1次,个别人每2~3天排便1次,或每天排便2~3次,且粪便成形。

中医对腹泻的认识不外乎内因、外邪、情志等几个方面。一般说来,腹泻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脾胃的运转失衡,小肠或肠的传导功能失常所致。

常用穴位简介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气海在前中线上,脐下1.5寸遗精、阳痿、痛经、月经不调、遗尿、腹泻、腹胀、休克等中脘位于脐上正中4寸处,即剑突与肚脐之中点呕吐、胃痛、腹胀、泄泻、吞酸、癫狂等胃俞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旁开1.5寸处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脾俞位于第十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腹胀、水肿、呕吐、痢疾、背痛等。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足三里在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胃痛、呕吐、噎嗝、腹胀、泻泄、痢疾、便秘、乳房疾病等涌泉位足掌心,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二、第三趾趾缝头端与足根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头痛、头晕、目眩、失眠、便秘、失音、小儿惊风、癫狂、昏厥、小便不利等阴陵泉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约胫骨粗隆下缘平齐处取穴膝盖疼痛、晕眩、腹水、腹痛、食欲不振、腰腿痛、尿闭、尿失禁、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三阴交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处,取穴时,先找到内踝尖,再将四指并拢来确定内踝尖上3寸这一点,再找到胫骨后缘,即是三阴交穴腹痛、腹胀、肠鸣、泄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上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约1寸处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中风瘫痪、脚气等下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6寸,胫骨前嵴外侧约1寸处腹痛、泄泻、痢疾等太溪位于内踝骨后缘与跟腱的中点月经不调、便秘、小便不利等。

指压方法

1.双手握拳,伸直中指,从左右两腿膝下的足三里穴向下按摩至上巨虚穴,约3寸左右的距离,上下反复按摩多次即可。

2.搓腰骶30分钟,揉上巨虚穴15分钟,揉下巨虚穴15分钟,揉曲池穴15分钟。

3.患者每日早晚可以一手掌按逆时针方向摩揉腹部各100圈,多摩更好。

4.以推揉按压法从中脘穴缓慢推至气海穴,并反复几次。

5.按揉拿捏背部肌肉,并配合指压脾俞、胃俞等穴位,大约3~5分钟。

6.双手按揉腹部,然后双掌提起,如此反复几次。

7.拿捏按揉足三里、阴陵泉、上巨虚、下巨虚等穴各50次。

8.搓揉涌泉穴,以感觉发热为度。

9.按揉三阴交、太溪等穴,大约5分钟。

10.拿捏腰骶部肌肉,反复5~10次。

防护指南

在指压治疗腹泻的同时,患者还要积极查找引起腹泻的原因,及时对症治疗。

有效预防腹泻,首先要做好最基本的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其次是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第三是隔夜饭菜必须加热后再吃,同时,不要吃变质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净。

患者还要注意防寒保暖,不要过度疲劳,生活要有规律。十一、动动手指,告别便秘的痛苦。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性,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

便秘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引起便秘的原因有肠道病变、全身性病变和神经系统病变,其中肠激综合征是很常见的便秘原因。经常服用某些药物易引起便秘。便秘多见于老年人。中医认为,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

常用穴位简介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中脘位于脐上正中4寸处,即剑突与肚脐之中点呕吐、胃痛、腹胀、泄泻、吞酸、癫狂等天枢脐旁2寸,左右各一腹胀、肠鸣、便秘、绕脐痛、腹泻、痢疾、月经不调等脾俞位于第十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腹胀、水肿、呕吐、痢疾、背痛胃俞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旁开1.5寸处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上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约1寸处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中风瘫痪、脚气等。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下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6寸,胫骨前嵴外侧约1寸处腹痛、泄泻、痢疾等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咳嗽、气喘、潮热、盗汗等。

指压方法

1.左右手轮流从心窝到下腹部慢慢地上下搓擦50次。

2.双手掌心从肋骨向背部方向搓擦10次,再从背部向耻骨方向搓擦10次。

3.患者仰卧,以揉法在腹部做大范围的按揉,可分别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操作3~5分钟,再以掌根揉脐周1~2分钟。

4.两手手心和手背相叠,以肚脐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缓慢地在肚脐周围小范围按摩腹部50圈。按摩力量要适中,以能带动内脏为宜。

5.分别点按中脘、下脘、天枢、关元、神阙、三焦俞数次。

6.以推法在中脘、天枢治疗,然后按顺时针方向摩腹;再用推法或滚法沿脊柱两侧从肝俞、脾俞到八?往返治疗。

7.双手重叠,以脐部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100次。

8.双手放在脐部上方,做小圆形旋转按摩10至20次。双手握拳,放在背部大肠俞穴(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至4寸)上叩击20至30次。

9.用轻柔的手法在肾俞、大肠俞、八?、长强进行按揉,往返2~3遍。

10.用手掌自中脘、天枢向关元平推1~2分钟。点足三里、胃俞、大肠俞1~2分钟。

11.坐或仰卧均可,尽量放松腹肌,用两手食指和中指的指端,同时轻轻按摩两侧天枢穴(离肚脐左右两侧各向两旁大约2寸处)约1分钟。

12.在肚脐周围大范围按摩腹部50圈。

13.两手相叠,从胸口偏左处开始向下腹部方向按摩50次。

14.站立,右手掌心放在右下腹部,左手掌心放在右手背上,从下腹部开始按摩,上提至右季肋部,推向左季肋部,再向下按摩到左下腹部即可。沿顺时针方向反复按摩30~50遍。

防护指南

每天早晨起床后饮用一杯温白开水,或加入少量食盐的有淡咸味的白开水,可以增加消化道水分,有利于排便。饮食中必须有适量的纤维素,每天要吃一定量的蔬菜与水果,早晚空腹吃一个苹果,或每餐前吃1~3根香蕉,而且主食不要过于精细,要适当吃些粗粮。还要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加强体育锻炼,比如仰卧屈腿、深蹲起立、骑自行车等都能加强腹部的运动,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促进排便。每晚睡前,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同时还要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要有规律。

十二、穴位指压可以治疗落枕

落枕是指起床后突感一侧颈项僵直,不能俯仰转侧,患者侧肌肉痉挛、酸楚疼痛,并向同侧肩背及上臂扩散,或兼有头痛怕冷等症状。可见于颈肌劳损、颈项纤维组织炎、颈肌风湿、枕后神经痛、颈椎肥大等疾病。中医认为落枕是因为夜间颈部当风受寒,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常见症状有晨起颈项部疼痛,活动不利,多见一侧,亦可见两侧,病情较重者可延及头和肩背部。

常用穴位简介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风池属足少阳胆经,位于颈部耳后发际下凹窝内感冒、头痛、头晕、耳鸣等曲池屈肘,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咽喉疼痛、上肢不遂、热病、皮肤瘙痒、高血压、腹痛、呕吐、腹泻等肩井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肩上凹陷深似井之处头痛、头晕、颈痛、咽喉肿痛后溪位于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五掌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头项强痛、肩肘痛、头痛、目赤肿痛、耳鸣、热病、失眠、盗汗等合谷俯掌,拇、食二指并拢,在肌肉最高处取穴头痛、发热、牙痛、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等。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风府头正中线,后发际上1寸头痛、项强、眩晕、咽喉肿痛、失音、中风等血海膝盖骨内侧边缘三指幅上方,脚伸直膝盖上方会有的凹陷处月经不调、闭经、皮肤瘙痒等天宗肩胛骨中央凹陷处上肢疾患等落枕左手背侧,在第二、第三掌骨之间,掌拍关节后约0.5寸处落枕、手臂痛、胃痛等。

指压方法

1.将左手或右手的中、食、无名三指并拢,并在肩颈部疼痛点找准压痛点,以此为中心由轻到重按摩5分钟。

2.用手掌侧在肩颈部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轻轻快打2分钟左右。

3.用拇指或食指拿捏左右风池穴、肩井穴各2分钟。

4.用拇指按揉压痛点或压痛区,按揉由轻渐重,并嘱患者缓慢转动头部直至活动自如为止。

5.取正坐位,用小鱼际在其两侧颈部至肩部作揉法,着重在患侧颈肩部操作,力量力求深沉柔和,以两侧颈部至肩部肌肉完全放松为度。

6.用拇指或食指点按落枕穴,待有酸胀感时再持续5分钟。

7.进行头枕部前屈、后仰、左右侧偏及旋转等活动,要注意缓慢进行,切不可用力过猛。

8.病人自己活动颈项,左右旋转数分钟后,再按摩大椎棘突至骶椎2遍,然后两手掌放在肩背从上至下较有力地按揉2次结束。

9.按摩者立其后用两拇指从大椎棘突(即低头时颈后突起的脊椎向下按摩至骶椎为止。上下来回2次,以疏通颈背经气,促进血液循环。

10.用拇指和食指拿捏风池(颈窝部)颈项,力量先轻后逐渐加重,然后保持较重手法操作2~3分钟。

11.按压风池、风府、天宗等穴,3~5分钟。

12.用拇指指压血海20次,力量逐渐加重,按压的同时活动颈部。

防护指南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预防落枕,可以从以下方法做起:

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枕头。按人体颈部解剖的生理特点,一个适宜的枕头既不能太高,也不宜太低,应控制在7~10厘米为宜。宽度以12~15厘米为好,大致相当于枕骨下缘到第七颈椎的距离。在制作枕头时,还可加入研细的中药,例如黄芪、当归、甘草等,以促进颈部的血液循环。

其次,要注意防寒保暖。睡觉时,盖被不但要盖住全身,而且还要盖好颈部;天气炎热时,不要将颈部对着电风扇吹;睡觉不可睡在有“穿堂风”的地方,以免颈部着凉引起颈肌痉挛而诱发落枕。

另外,伏案工作的人,勿忘颈部保健。要经常起身抬头前后左右活动颈部,防止颈肌慢性亏损。十三、坐骨神经痛的指压法有哪些。

坐骨神经痛是坐骨神经经路及其分布区域以疼痛为主的综合征,可能由多种病因所致。坐骨神经痛的绝大多数病例是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压迫与损害,称为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少数为原发性,即坐骨神经炎。坐骨神经痛的疼痛呈钝痛、刺痛、烧灼痛或刀割样痛,活动后加重。

穴位指压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显著,应尽早治疗。穴位指压疗法可以改善全身的功能状态,加强患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常用穴位简介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环跳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处腰痛、下肢痿痹等承扶位于臀部臀线底端横纹的正中央,左右各一个腰痛、下肢痿痹等阳陵泉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胁肋痛等昆仑在足外踝后5分跟骨上陷中腰臀部疼痛、膊重不能举、及前阴肿痛、偏正头痛、脊背拘急、暴咳喘促等。

穴位定位与取穴主治太溪位于内踝骨后缘与跟腱的中点月经不调、便秘、小便不利等足三里在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胃痛、呕吐、噎嗝、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房疾病等委中膝盖骨正后方,窝正中,左右各一,即在膝关节后面月国窝横纹正中处腹痛、小便不利、遗尿、腰痛、下肢不遂、呕吐等。

指压方法

1.坐位或站位,左拇指指端揉左侧环跳穴(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处),再用右手拇指指端揉右侧环跳穴,交叉进行,各10次。有通经活络、壮筋强足的作用。

2.下蹲,右掌手指拍打右臀下横纹之中央处的承扶穴,同时左掌手指拍打左臀承扶穴,各24次。

3.由脚踝开始往膝盖的方向按摩承扶,促进局部的循环。

4.指压两侧昆仑,按压同时,另一只手要握住前脚掌进行按压,每天3~5次。

5.按揉、扣击下肢3~5分钟。

6.按揉下肢,以感到发热为度。

7.反复伸屈髋关节,连续5~10次。

8.拿捏臀部和下肢后侧肌肉,大约3~5分钟。防护指南。

坐骨神经痛患者首先要防止受寒受湿,尤其在运动出汗以后不可受凉,应保持干燥,不能久坐或躺卧于凉湿地面。

其次,患坐骨神经痛后,只要不在急性期内,应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帮助解决运动障碍,增大活动范围,增强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矫正不良姿势,增强体质,改善全身健康状况。对于防治坐骨神经痛,尤其是防治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运动和锻炼确有一定效果。

同类推荐
  • 别让食物偷走你的健康

    别让食物偷走你的健康

    本书结合人们日常饮食的实际,从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食品的安全隐患、需慎重对待的食物、储存和保鲜食物、烹调上易出的差错、食物的搭配、药食的搭配、患者的饮食禁忌、婴幼儿的饮食禁忌、孕产妇的饮食禁忌、各种饮食习惯等方面,全面地分析了食物可能给您以及家人带来的危害,旨在帮助您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掌握科学、安全、健康的饮食方法,真正做到:别让食物偷走你的健康。
  • 中华养生百科全书

    中华养生百科全书

    本书分为四篇,内容包括:春季养生知识、夏季养生知识、秋季养生知识、冬季养生知识。
  • 身体健康枕边书全集

    身体健康枕边书全集

    本书让您了解到真正的健康是怎样的状态,您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心态、运动以及饮食与健康有怎样的关系。本书重点讲述了家中的少儿、男人、女人和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健康问题并提供最简单的治疗方法和一些常见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此外,本书还讲述了一些常见疾病的自我诊断和儿童及成人的急救知识以及身体发出的一些健康警讯。拿起这本书,您会发现,它内容涵盖广,信息量大,而且条目详细又切实可行。那么现在您还犹豫什么呢?请拿起这本《身体健康枕边书全集》吧,试着翻翻它,觉着可以读·读的话,再试着把它置于床头案牍,时常翻阅。您或许会发现,原来,健康是与它结伴而来的!
  • 佛教养生

    佛教养生

    本书主要包含了:佛教养生概论、佛教养生入门修炼方法、佛教强身健体的动功养生功法、佛教推拿保健养生法等内容。
  • 健康省钱两不误

    健康省钱两不误

    本书悉心收集前人的医疗省钱窍门编著而成的,是医疗省钱方面的“百科全书”,囊括了求医就诊:聪明就医,省时省钱;买药用药,科学省钱;自检自测,预知疾病;急救护理,减少伤害;偏方治病,简便易行;自我保健,胜于治病。
热门推荐
  • 冥御

    冥御

    神与仙的比拼,妖与魔的碰撞,机器与人的厮杀,这里有最神奇的大陆,有最热血的青年,有最精彩的战斗,让云岚带你开启星空的纪元之旅。
  • 迷域之都

    迷域之都

    行走阴阳,风北茻,一入世间,抬战八方。…………
  • 一颗平凡的星星

    一颗平凡的星星

    我像迷路的孩子,一次一次的在寻找。那些年迷失的,是本真的自己,是一颗热切的心
  • 日娱音乐人

    日娱音乐人

    2009年,乐队浪潮早已褪去,歌姬时代也即将翻篇。一支名为AKB48的新生力量正在崭露头角,逐渐取代早安少女组成为第一女子偶像团体;杰尼斯仍旧屹立不倒、乃木坂46还处于草图阶段……偶像时代即将到来。与此同时,一支高中生组成的乐队也即将开始活动。这一切,还得从一间教室内开始。
  • 爆笑将军爱妃你哪里逃

    爆笑将军爱妃你哪里逃

    一朝穿越,看我如何成为全国首富东瀛来犯,看我顾大将军如何一人敌千军,立下屡屡战功……朝堂之上明潮暗涌,看我如何吊打奸臣…唉……等等,旁边那道宠溺而又充满爱意的眼神是什么鬼这锦绣江山,衿儿陪朕一同观看
  • 狂兵天下

    狂兵天下

    2150年,沉睡万年的魔龙族苏醒,将人类带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之中,强大的魔龙帝王释放禁咒,将整个世界变成了末世战场,强大的凶兽开始变异,无数的凶兽吞噬彼此,变异成了越加强大的魔物,数百年后,丧尸横行,魔物遍及的世界,为了人类最后的生存,人类建立联盟,以“圣殿”为最高权力中心,圣殿十二战将拥有强大的力量,他们斩魔物,屠丧尸,其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圣殿战将玄血,在与魔龙帝王一战中自爆元魂,将魔龙帝王斩杀,为末世时代开辟了新的纪元,而玄血的灵魂却穿越来到了现代都市,为了阻止魔龙族的复苏,开始了一段惊心动魄,铁血铮铮的故事。
  • 逆行北周

    逆行北周

    醒来已是第三世,竟然成了侯府公子,亲娘不在,便宜老爹,还有恶毒后妈磨刀霍霍。前世恩怨情仇,今生说不清道不明,干脆联姻吧。亲爹依附宇文护,还有四年宇文邕即将变天,家族未来堪忧。逆天改命,不知结局究竟如何?
  • 火影开始之后

    火影开始之后

    来到火影世界,九尾之乱,云隐阴谋,太子鸣人,三代火影,志村团藏,宇智波斑……然而……命运的流放,斗罗……海贼……仙逆……
  • 等烟儿归来

    等烟儿归来

    乔烟以为的真爱,原来不过是一场有预谋的复仇。父亲公司的破产、父亲的突然离世、可笑的爱情,都让乔烟难以在海城待下去,她选择悄悄离开。可那个后来终于明白自己内心的人,何时才能找到她……
  • 天文训

    天文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