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把梦作为迷信排斥吗?
新的一年到来,为了占卜接下来的一年会发生的事情,或为了驱除过去一年的厄运,正月初二,人们会把纸做的宝船放在枕头下,这样在新年首次做梦时便能遇上好梦。这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习俗,现在依然这样做的达几万人。有人说在文明的今天,还盛行这样的迷信,让人堪忧。但退一步想,有人指责这是迷信,然而这是否果真是迷信,还有反问的空间。
梦啊梦,
辨不清梦与现实,
不知身处于何世。
这是古人的咏叹,现在也有不少人有同感。
人们常说:“人生如梦。”人生到底是不是梦,不管是学者还是高僧,现在还是难以断定。
梦里死去梦里活,
一朝醒来方知苦。
谓之曰释迦转世。
这是猩猩庵原松(江户时代的俳人)的狂歌①。睡梦中的是人生,还是醒来后的才是人生?即使是问哲学家和宗教家梦本身是什么、梦的范围包括哪些,他们也无法给我们满意的解答。更何况是我们,就更不敢断言哪种说法是正确的。但如果说用“梦”这个字用作不真实的事、不是现实的事以及我们平时所说的“不是真的”等意思,那我想说人生绝对不是梦。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没有比人生更真实的东西了。事实就是事实,过于真实的就是真的人生。美国诗人朗费罗(H.W.Longfellow)在诗歌《人生礼赞》(APsalmofLife)中就歌咏了人生不是梦,这是非常正确的说法。
梦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但梦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几乎没有无梦的人生。假设“圣人不做梦”这句话是正确的,既然并非所有的世人都是圣人,那梦就还是人生的附属品。如果把不真实的称为梦,那就必须说未来、理想都是梦。但有时,梦反而会比平实所说的现实更加真实,清清楚楚地做梦的时候,我们会怀疑:“这是真的吗?”“我是不是在做梦?”这是人们经常说的话。有时,在现实中,人们自己感觉不到真实性的时候会想:“我是不是在做梦?”
假设发生了不是平时会发生的、不是人生常态的事情。假如祸不单行,遭遇火灾又丧父丧母、失去孩子或自己患上重病,即人生所有的苦难都蜂拥而至,这是人生中的现实的现实,即除去了人生的盖子,已经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人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会想“我是不是在做梦”,而且内心也会祈祷这只是一场梦。
梦是什么?
我们通常说的梦,指的是无意识时内心所感触到的事情。所谓无意识,通常指的是睡眠状态。所以,我们把睡眠中发生的事称为梦境。那么,人生的事情是否真的只是发生在有意识的时候呢?
人一天的睡眠时间通常是八个小时,假设这段时间思想、意识都中止了,那么,一天中人只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有意识。假如人活六十年,就是有四十年有意识,其他二十年就完全是在无意识中度过的。但这二十年的时间里,果真是完全没有意识地度过的吗?如果稍微有点意识,其作用是否只是让有意识的时间即四十年的意识时间休息一下呢?我认为,二十年这么长的时间绝不简单,这段时间不止是为了让身体、精神休息,即使是休息,这个休息也绝非完全不做任何事情。
农业有休田的说法,但绝不是田地里不种任何作物的意思,而是为了让来年作物增产的休息。人类的睡眠时间也一样,不是什么都不做的消极的意思,而是在为起床后能更好地活动储备力量。所以,这段时间所做的梦,并非疲惫的身体产生的幻觉,即不是俗话说的内心的苦恼,而是精神上的营养品。
把睡眠时间用于提高自我
不止有意识的时候是人生,知觉存在的时候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无牵无挂时、睡眠时,对于人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时刻。
从长短上来说,如前所述,睡眠时间占了人生的三分之一。我们经常听说,这段时间人的力量什么都做不了,或者睡眠中如同死亡一般。通常,人们把睡眠与死亡等同看待。因此,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写道:“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他把死与睡眠等同看待,只是有时间的差异。
所以,如果把人生分为生与死来讨论,那睡眠就属于死亡的部分,睡眠时间以及期间所做的梦都是人生的一部分。这段时间即使没有直接的知觉意识,也是人生的重要时刻。如果用心,这段时间也能为提高自我储备资本。古人有“梦魂”的说法,古时诗歌中有:“忆君梦魂几往返,盼君相告梦之路。”还有:“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等等,这些诗句中所指的都是睡眠时的心理作用,这些对于今天的学者来说,依然是难以割舍的优美篇章。
梦是一种潜意识
最近心理学家提出“潜意识”的说法,我不知道潜意识在学术上指的是什么,如果用我平凡的见解和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潜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在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时候突然出现的想法。比如我们尚在吃奶的童年的所见所闻所感,就隐藏在我们内心的某个角落,自以为忘记了,但却未必真的消失了。
原本人们对事物的记忆,基本是限于四岁以上的见闻。但三岁或者两岁时,完全无意识地看到、听到的事是否彻底消失了呢?绝对没有,它潜藏在内心的某个地方,在某个契机下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出来。这样的事,我们自己会经历,也会听别人说起。我们在做某事的时候,会觉得这事以前有过,忘了是什么时候,但会想起确实有过。或者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比如去国外,有时会说不清为什么,但总觉得很熟悉眼前的风景。然而事实上不管怎么想,都应该是没有去过的地方。这样的事,就是潜意识的作用,这样的潜意识,不止是我们个人的经验,远古时代以来祖先留下的经验刻下的烙印,也能成为构成我们潜意识的要素。
比如说,谁都曾经历过一两次这样的事:睡着的时候梦见自己从高处掉下来,于是一身冷汗地醒来。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都会做过这样的梦,这可能是基于人类共同的经验。根据最近的学说,这是因为人类在数万年以前,即还是猿猴的时候或者过着跟猿猴一样生活的时候,寄居在树上,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所以梦中会出现像过浮桥一样的情况,如同谚语所说的:“猴子也有从树上掉下来的时候。”
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没有比这更恐怖的事情了。摔得严重,必会丧命。侥幸在中途攀上树枝,也只是性命得救了,然而得救者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恐怖的经历,所以,这种铭心刻骨的事件就会渗透到整个身心,不仅到死都会留在记忆中,甚至还会留在子孙的记忆中,化为人类的潜意识。这就是到了我们这一代,有时候还会做这样的梦的原因。
然而奇怪的是,我们会梦见自己从高处掉下来,但绝不会梦见自己掉到底部。梦中的浮桥总会中断,原因就是如果有彻底掉下去的祖先,那他必死无疑,死了的经验没道理能遗传给子孙,所以即使我们梦见自己掉下来,也总是在掉到底部之前就醒了。这样的梦即使不是基于自身,也是基于跟自身关系近的人的实际经历。
一斋翁①在《言志四录》中说:“大凡人心没有之物,皆不会梦之。古人云,男不梦生子,女不梦娶妻。诚然如此。”睡着的时候,潜意识也在悄悄地起作用。所以,如果潜意识纯净、洁白、无垢,睡着时的人生也是无垢的。
“梦是相反的”、“不准的是梦和色子(色子用于赌博)”等谚语,都是来自于以梦占卜未来的方法。如果梦来自于过去的经历、思想,准不准的说法就没有用,也就没有梦是相反的这一说法,“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说法才符合事实。
杜甫的《梦李白》中有句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后二条院有这样的和歌:“本想睡时爱恋暂相忘,岂料恋人面影入梦来。”这不仅是诗圣情感流露的证据,我们凡人有时也会有这样的经历,我认为这大多都是潜意识的作用。
超出宝船的做梦秘诀
按照我这个外行人的想法,潜意识就是把知识装进“心”这个箱子里。所以,根据我们平时放入好的想法和不好的想法,潜意识的性质会产生不同,这点自不待言。如果问潜意识的根源,就要追溯到人的意志上,也有的来源于自己强烈希望得到的东西,而大部分都是选了自己希望的东西装进去。
在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只看别人的缺点,觉得这里不称心,那里不满意,只把别人的弱点装入自己心中的箱子里,还是把善良的观察与思考放入心中?我相信,这靠内心的态度就能作出选择。储藏的这些意识,在睡着的时候就会冒出来,装不愉快的事情就会做不愉快的梦,而善事也会很好地体现出来成为愉快的梦,可以让我们内心喜悦,可以养心。童话故事中的“割舌雀”①的箱子里装着什么东西,虽不是得到箱子的人直接放进去的,但追根究底还是得到箱子的人自己放进去的。贪婪的老婆婆,是她自己的做法致使怪物潜藏在箱子里,她一打开盖子,怪物就都出现了。善良的老爷爷,也是他自己让宝物潜藏于箱子中的,所以箱子中出现的全是财宝。
同样,即使把宝船放在枕头底下睡觉,如果只有贪婪的想法,即使梦见宝船,也只会看到宝船被冲到遥远的海上的情景,甚至会梦见宝船失事。相反,如果平时总是想着把得到的宝物用作慈善和公益,或作其他正当的使用,做梦的时候就会梦到超出宝船的宝物。而且,这样的梦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邯郸之梦,而应该称为理想,也是人生中真实的一部分。我说不能一概而论地把梦作为迷信来排斥,原因就在于此。
很多梦都跟现实有关
孩子要睡觉的时候,如果你以严厉的口吻责备他,孩子就会哭,然后吓得哆嗦着睡着了。这样,晚上孩子的梦中就会出现被鬼袭击、看到怪物,或被恶梦魇住,本应该可爱的脸就会清楚地呈现出痛苦恐怖的表情。相反,如果给孩子讲温馨的故事,带着满满的爱哄孩子入睡,孩子会梦见天使,或被带到一个极乐的地方愉快地玩耍着。孩子就会睡得香甜,也会呈现出微笑的表情,这就是所谓的“孩子的睡颜”。像这样做恶梦或美梦,对孩子来说(对大人来说也一样),都是构成精神体验的一个要素。当他们醒来,可能会忘记做过什么梦,但却会成为孩子的意识留存在某处,即成为所谓的潜意识,以某种形式留在记忆中。
我曾经有一次生病,体温超过了四十度,梦中我就看到了可怕的怪物,醒来后觉得那个怪物还是不时浮现在眼前。我知道这是不合理的事,于是有点自责,这完全是因为发烧,自己在胡思乱想,我量了一下体温,果然是高烧。我的内心静下来,意识到发烧后不久,怪物的形状就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当时我一个人在病房,点上了床边的灯,睁大眼睛看,以为自己看到了奇怪的东西,于是盯着空中看,那个影子还是若隐若现地残留在眼前。当然,我自己也知道这是因为生病才会产生错觉。虽说是生病,但不仅清楚地看到,还在梦里梦到,醒了后这一现象都没有消失,而是在持续。我这样说,可能会惹得心理学家一笑,所谓的梦与所谓的现实联系在一起,比起怪物,反而是所谓的现实更让人害怕。
梦是人内心的一面镜子
如前所述,梦中的事情会延续到现实和眼前。同样,我认为现实中的事情也能延续到梦中。所以,醒着的时候,总是想着高品格之事的人,做梦也不会梦到不雅、不太平的事。然而,稍不注意,懈怠了修养就会做恶梦,至少不会做美梦。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我不知道孔子是否是疏忽大意,但我觉得这句话值得思考。这句话里包含了没老的时候在梦中都能见到周公的意思。正如白居易诗中云:“平生所厚者,昨夜梦见之。”如果平时想着高尚、善良的事,做梦也会梦见。如果真的如此,就能根据睡眠中所谓的梦魂,看出醒着时的真心在何处了。白天活动着的时候,几乎是无意识地对什么事最上心,也能从晚上的梦中得到解答。佐藤一斋的《言志四录》中有如下说法:“感是心的影子,梦是心的图画。”另有:“识人难又易,识己易又难。但该以梦识己,梦不能骗自己。”
事实确实如此。良木结甜果,意识上的善行与潜在的善智联结在一起,潜在的善智与无意识的善梦结合在一起,这才是该有的顺序。所以,梦其实可以称为我们平时无意识的内心的一面镜子。如此想来,就可以把睡眠供修养之用。
努力就能达到高的境界
我前面罗列的内容主要说的是梦,不是偶然现象,不是完全空虚的东西,不是病,不是愚蠢,而是作为人生的一部分值得回顾的东西,进一步来说,是供修养之资的东西。看到我这篇文章的人,一定有人惊讶于我思想的浅薄。
如果能超脱一般人而达到更高的境界,就会认识到不管是判断梦的吉凶,还是谈论梦见的事物,同样都是虚妄之说,都是不存在的东西。正如我前面所举的例子,在人类还没有进化成人的时代,即境遇不如现在的时候经历的事,如果像做梦一样经常反复,就如同“庄周梦蝶”。庄子在思想上达到更高境界后不久,回顾自己的经历时说曾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欣然自得地在花丛中飞舞,突然间梦醒才发现所谓的蝴蝶原来是自己。所谓形而下的世界与形而上的世界,就是把现实当物与把梦当物的区别。我作为凡人的遗憾是用形而下的说法,把梦当物长篇大论。我并不是完全不明白形而上思想的存在,但如果像我想的那样,努力把梦供修养之用,认真且永远努力,必定会逐层进入更高的境界。
古人诗歌有云:“世间是梦还是真?不知梦也不知真。”这首诗的意思,从我说的立场也能理解。如果修养再高一点,就可以吟诵王阳明下面的诗句:
人间白日醒犹睡,老子山中睡却醒。
醒睡两非还两是,溪云漠漠水冷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