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
在少量油中,将生食物加上调料煸炒,等颜色变深以后再放入调味品和汤或水(水多于原料的1/4),用温火烧至酥烂,最后在旺火上使汤汁浓稠,稍加明油即成。烧的另一种做法是在生食物中加上调料和水先煮一会儿,然后在微火上烧烂即成。避免使用上糖色的红烧法。
烧菜特点:味道醇厚,咸香味美。
煮
煮指食物在开水中煮熟食物的方法,如煮牛肉、煮鸡。
煮菜特点:有汤有菜,口味清鲜,不勾芡,汤汁多。
炖
炖是将原料加水,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加热至原料酥而汤汁醇厚的一种烹调方法,如清炖牛肉、清炖母鸡。
炖菜特点:味道醇厚,鲜香可口。
选择合适的烹饪方法对于保证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很重要,比如氽、炖、蒸、拌等烹调方法,一般用油量较少,有的可完全不用油,同样能使食物味道鲜美。如清蒸鱼,仅放少许植物油即可,即使不放油也不影响其味道。凉拌海带、黄瓜等,只要把其他调料配好,不放油或仅放几滴香油即可。尽量少用煎、炸、红烧、爆炒等用油量大的方法,也不宜采用糖醋、糖渍、拔丝和盐腌、盐浸等方法。
糖尿病患者怎样吃甜食
确诊为糖尿病后,很多患者的第一反应就是“这辈子再也不能吃甜食了”,其实这是误解。糖尿病不是吃糖多惹的祸,而是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的慢性高血糖状态。虽然得了糖尿病以后吃糖要限制,但并不等于绝对不能吃甜食了。聪明的患者是可以既控制病情的,还能享受甜食乐趣。这一节教你怎么聪明地吃糖。
首先,应该明确甜食和糖是什么关系。
所谓“甜食”,是含有大量蔗糖、葡萄糖的食品,比如葡萄糖水、红糖水、蔗糖、雪糕、巧克力、冰激凌、月饼等。吃了这些食品,糖会很快被人体吸收,血糖陡然上升并会持续一段时间。而我们平时吃的粮食,如米饭、面条、馒头等,都是淀粉类食物,属于多糖,吃到体内经过代谢最终变成葡萄糖以提供能量。这些食物进到胃肠道逐渐被消化吸收,引起的血糖上升程度远不及进食同等量的甜食。进食100克米饭后血糖水平的上升与喝100毫升糖水或同等量的冰激凌后引起的血糖升高是不一样的,引起胰岛素的分泌也明显不同,这就是糖尿病患者“闻糖色变”的原因。
但糖尿病患者并不等于跟甜食绝缘了,在血糖稳定的情况下,适量进食一些甜食是可以的。这需要注意一是吃什么,二是吃多少,三是何时吃。不同的甜食所含的糖分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计算所含热量,注意从主食中减去。例如,一个大苹果产生的热量就相当于50克大米。因此,一次进食的量不能多,如一次只能进食1~2片西瓜或半个苹果。至于吃的时间,建议在两餐之间吃,如上午的10点和下午的3~4点。主食少吃一点,加餐吃一点甜食,尤其适合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餐后血糖仍高的患者,这样既可以使餐后血糖不至于过高,又不至于餐前发生低血糖。
具体到患者个人到底能吃多少甜食,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检测血糖就可以很好地给出答案。如果吃甜食后血糖明显上升,就说明您不适合吃这类食物,或者量吃多了。若能根据血糖检测结果精确调整饮食,这个问题则迎刃而解。
其实,糖尿病患者想吃甜品还有个办法,就是用甜味剂来代替糖。常用的甜味剂有甜叶菊糖、双歧糖、阿斯巴甜、木糖醇。它们的甜度远强于糖,但对血糖没有影响,热量极少或没有热量。需要注意的是,添加了甜味剂的食品并不真等于“无糖”,也不能多吃。例如“无糖月饼”,虽然不含蔗糖,但其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脂类,可以产生高热量,进食后会明显升高血糖,切不可放开食用。
进食适量的糖,有抗酮体生成的作用。葡萄糖代谢的最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对人体无害,如何吃糖还要靠自己来把握。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要少食多餐
通常我们在非常饥饿的情况下就会吃得很多,我们也知道这样对肠胃非常不好,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必须要做到少食多餐,但为什么要这样做,也许你还不是很清楚。下面我们用角色简要分析。
如果我们把体内的胰岛素比作人体内安保系统的“警察”,而外来的葡萄糖就是入侵人体的“小偷”。正常人体内的“警察”不但数目多,而且个个身强力壮,不管一次性进来多少“小偷”都能“一网打尽”。
而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警察”不但数目少,而且都有点“病怏怏”(也就是所谓的胰岛素抵抗),当一次性入侵的小偷少时,也能将这些“小偷”都消灭掉。但如果一次性入侵的“小偷”比“警察”多,“警察”力不能胜,入侵的“小偷”就幸存下来,一次性入侵的“小偷”越多,幸存下来的小偷就越多。这些“小偷”不但能幸存下来,甚至想打垮“警察”,随着幸存“小偷”的数量越来越多,“警察”的力量就越来越薄弱,最后保安防御系统彻底崩溃。
但如果“小偷”是多次少量入侵的,那么即便加起来的总量不少,“警察”的力量也能胜任,“小偷”就没有机会幸存下来。由此可见,少食多餐可保证餐后血糖不仅不高,而且也不增加空腹血糖。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了我们的健康,更为了我们的家人,我们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嘱咐,采用少吃多餐的进餐方式,做到这些就可以控制血糖,我们就可以每天简简单单、快快乐乐地生活了,远离疾病的折磨与痛苦。
所以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必须严格控制一次性进食的量,然后通过分餐和加餐补足所缺的营养。这样既稳定了即时的血糖,也稳定了第二天的空腹血糖,从长远来看,更是保护了胰腺的功能。
只要能做到严格控制一次进食量,糖尿病患者就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食物,也不必担心血糖飙升。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海鲜
很多糖尿病患者担心吃海产品会影响血糖,那么真的是这样吗?糖尿病患者能吃海鲜吗?这一节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海鲜的主要营养价值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且易于消化,而大部分海鲜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较低,脂肪主要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特别是深海鱼中含有丰富的ω-3脂肪酸,对维持心血管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这对于包括糖尿病患者在内的慢些疾病患者有效补充蛋白质,同时避免过多摄入脂肪和胆固醇显得尤为有益。海鲜含糖量较低,血糖指数很低,不会引起血糖的过快升高。因此,只要不存在过敏问题,无肝、肾功能障碍,无痛风症的糖尿病患者是可以适量进食海鲜的。
蛋白质、脂肪、糖类这三大营养素在体内会相互转化,即使一口饭不吃,进食大量的鱼、虾等食物,其中的蛋白质所含的生糖氨基酸也会转化成葡萄糖,从而导致血糖难以控制。
但是糖尿病患者多食海鲜,会因为过多摄入蛋白质并不能在体内储存。相反,过量的蛋白质代谢后的含氮废物可能增加肾脏的负荷,这是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的。
糖尿病患者每周吃多少海鲜为宜呢?无肝、肾功能障碍的糖尿患者每周可进食2~3次的海鲜,每次150~200克。
糖尿病患者吃海鲜还要注意一些问题:禁用任何可引起自身过敏的海产品;一次进食大量海鲜(如吃海鲜大餐,或仅吃海鲜而无其他食物等)是不合适的;避免进食虾头、鱿鱼、蟹黄、鱼子等高胆固醇的食物;注意烹调卫生,避免进食被污染的或腐败的海产品,以防食物中毒;还要注意应该适量,不可吃得过多。
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选择食用油
食用油中最重要的营养素是脂肪酸,而脂肪酸的比例是否合理是食用油的营养核心。脂肪酸可以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后者又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衡量食用油的营养价值有两个指数,一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二是必需脂肪酸的含量。含饱和脂肪酸过高的食物可以导致血浆胆固醇升高,相反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
糖尿病患者多伴发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为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要适量,宜提倡多用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限制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根据脂肪酸组成可以将食用油脂分为以下几类。
饱和脂肪酸油脂,如猪油、牛油、羊油等动物油脂。
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油脂,如橄榄油、茶籽油、花生油、菜籽油等。
多不饱和脂肪酸,如葵花籽油、大豆油、玉米油、红花籽油、芝麻油及亚麻油等。
不饱和脂肪酸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亚油酸型(如葵花籽油、大豆油、玉米油、红花籽油)和亚麻酸型(亚麻油、大豆油、茶籽油)。由此可见,没有哪一种食用油能够完全满足人类的营养需求,经常换着吃可以更好地保证自身的营养全面与身体健康。
在单一油种方面,大豆油的营养价值相对较高,特别是在脂肪酸组成方面比较全面,而且大豆油几乎是市场上价格最低的食用油,因此很多购买力比较弱的人群反而吃到了营养价值比较全面的大豆油。
近年来,橄榄油的市场宣传力度较大,因此,很多经济条件较好的糖尿病患者开始向橄榄油蜂拥而至,极为追捧。但是正如前所述,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含量很低,对预防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很有好处,但是其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α-亚麻酸)含量很低,特别是α-亚麻酸几乎没有。而亚油酸、α-亚麻酸为人类必需脂肪酸,长期单用缺乏亚油酸、α-亚麻酸的橄榄油显然对身体不利。
调和油是根据使用需要,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调和油一般选用精炼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为主要原料,还可配有精炼过的玉米胚芽油、茶籽油、芝麻油、亚麻籽油、红花籽油、小麦胚芽油等特种油脂。目前市面上的食用调和油结合了中国人饮食的实际情况,能够使人体对脂肪酸的摄入量达到1∶1∶1的最佳比例,并且富含维生素,而且还保留了花生油、芝麻油等油种具有的特殊香味,炒菜时色香味俱佳。因此,从营养均衡的角度来看,调和油也是糖尿病患者科学用油的理想之选。
如果有可能,就应尽量多尝试一些不同的食用油,而不要老是盯着一种油吃,因为不同的食用油的营养价值也有所差别,经常换着吃可以互相补充各自的不足。
当肚子唱“空城计”的时候怎么办
饮食治疗糖尿病是每个糖尿病患者都要重视的,饥饿感也是糖尿病患者总是遇到的一种反应。它因糖尿病而引起,也将因糖尿病病情的好转及患者的适应调整而减轻或消失。那么糖尿病患者怎么应付饥饿呢?可采取下述办法来应付饥饿感的发生。
主食不能吃得过少
主食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不能吃得过少。一般来说,轻体力劳动者每日主食量为300~400克,重体力劳动者每日则应达到500克以上。
少量多餐
将每日饮食总量分配到4~5餐中,白天每3~4小时进餐1次,睡前1~2小时少量加餐。这样,既能避免餐后高血糖,又可避免“饿得慌”的现象。
荤素搭配
不要单纯吃素,而要荤素搭配。但要注意控制动物脂肪的摄入,瘦肉和鱼虾也可适当吃一些,这样可以延缓胃排空速度,避免时常产生饥饿感。
多吃蔬菜
进餐时,多吃一些蔬菜,餐后还可吃点含糖量低的水果,以增加饱腹感。
身边常备零食
糖尿病患者需要在身边常备一些糖果、饼干和含糖类饮料,一旦出现饥饿感即吃几块饼干和喝几口饮料。
最后,是对于这种饥饿问题,糖尿病患者也要从心理上克服,因为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前两天因饮食控制出现饥饿是正常的,所以不要一饥饿就大吃狂吃。
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每个糖尿病患者都必须严格遵守,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发展。糖尿病患者平时感到饥饿时,一般都需要控制饮食,生活中注意以上说的几点即可。
糖尿病患者对维生素的进补原则
很多人都以为糖尿病是一种简单的病种,以为可以随便进行任何维生素进补,却不知道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情况多种多样。首先如果是单纯的Ⅱ型糖尿病又没有并发症其实也很简单,不过一旦出现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慢性并发症,全身状况就比较复杂。因此,糖尿病的维生素进补须根据以下四大原则来进行,也就是四种不同的病情。
第一个原则,单纯糖尿病患者情况
单纯糖尿病情况下适合补充维生素B族,2型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因为胰岛素抵抗,机体错误地认为“血糖不足”,就要动员脂肪和蛋白质分解,来生成血糖。在这个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族,如生物素。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也可食用富含生物素的食品,如酵母、动物肝脏、大豆、蛋黄等。
第二个原则,糖尿病伴并发症者情况
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情况适合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如果糖尿病的病情进一步发展,就很容易并发糖尿病血管症状。主要有大血管病变,包括冠状动脉、脑动脉的粥样硬化;也有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适量地补充维生素C,可以增加生成血管的胶原成分的形成。此外,维生素C、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可以抗脂质过氧化,对预防粥样硬化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因糖尿病易形成感染,维生素C还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