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在国内,糖尿病不仅多发,而且呈年轻化趋势。因此,掌握一些判断疾病的常识十分必要,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排查、早控制。这一节,我们主要是介绍一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糖尿病发作有先兆。其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除“三多一少”外,有下列情况的人,请及时进行检查和确诊。
(1)餐后2~3小时或午饭前及晚饭前常出现心慌、乏力、多汗、头晕、饥饿等症状。
(2)经常发生皮肤化脓性感染。
(3)生育年龄妇女有多次流产,胎儿畸形、巨大胎儿,羊水过多等病史者。
(4)女性泌尿系统感染反复发作,外阴经常瘙痒者。
(5)男性出现阳痿者。
(6)原因不明的四肢沉重、麻木、小腿痛或痛性痉挛。
(7)突然视力减退而原因不明者。
(8)老年人出现原因不明的昏迷、高血压、冠心病等。
(9)原因不明的肢端坏死者。
(10)过早出现动脉硬化及高血压者。
(11)身体虚弱、消瘦、原因不明的生长迟缓等。
我特别建议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3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3年测一次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糖尿病是当前很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给很多患者带来很大的影响,糖尿病的患者群主要是老年人。那么针对这种疾病的诊断标准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
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小于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或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这就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相信大家看了之后已经有所了解。希望有这种疾病的患者应及时接受治疗,以免耽误病情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
胖人患糖尿病概率大
肥胖与糖尿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目前已公认,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70%~80%的人在患糖尿病之前就已经明显超重了,而且糖尿病的发生率会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在肥胖病患者血浆胰岛素的检测中发现,有糖尿病的肥胖病患者,其血浆胰岛素水平显着高于其他正常的肥胖病患者,约是正常人的4倍。
那么,为什么肥胖患者在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的情况下会患糖尿病呢?胰岛素的作用要通过两个步骤来完成,首先是胰岛素结合到位于细胞表面的特殊受体——胰岛素受体上,然后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激发了细胞内部一系列的结合后效应,从而发挥其降血糖作用。经病理检查证实,肥胖者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肥大增生,提示肥胖患者体内胰岛素的作用减低,存在胰岛素抵抗。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胰岛素作用减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肥胖病患者脂肪细胞增大,使细胞表面接受胰岛素的受体数目明显减少或与胰岛素的结合能力减退,产生对胰岛素的不敏感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也随之发生。这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解释。
随着经济增长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生活方式逐渐西方化,加上体育活动减少,肥胖者越来越多,2型糖尿病患病率也在逐步升高,所以目前有一个新概念就是生活越富裕,体态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
因此,控制肥胖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曾有人指出:有效减少肥胖人口可使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减少一半。看来我们还是要从自身开始,从控制体重开始。
解密那些看不见的糖
同事小莉长得白白胖胖,惹人喜爱。可是现在流行骨感美人。于是她订下了雄心勃勃的减肥计划。时过数月,体重还是稳稳地固定在55千克。我看了她的食谱,告诉她,这都是糖在捣鬼。“可是我没吃糖啊。”小莉感到无比委屈。
很多人不知道,没吃糖并不代表身体没有摄入糖。很多食物都带着假面具,揭掉面具,我们可以看到一张张甜蜜的脸。它们把糖分掩藏得很好,有时候我们想都想不到。如果你正在或者打算减肥,如果你被糖尿病折磨,如果你血糖偏高,那么,要注意下面这几种食物了,它们都是隐藏在暗处的甜蜜杀手。
酒类饮料
市面上出售的很多酒类饮料中都含有糖分,比如啤酒中的果啤,比如葡萄酒。我们看看葡萄酒的酿造工艺就可以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了。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需要添加糖分以适当提高酒精度,发酵后的葡萄酒中会残留着糖分,在喝的时候无意间就摄入了糖分。
加工果汁
不管是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瓶装果汁,还是饭馆里号称的鲜榨果汁,它们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纯果汁,在制作时为了使其口感更好更接近天然果汁,它们的制造者会毫不犹豫地在里面添加糖分和大量甜味剂。
低脂和无脂食品
低脂和无脂食品并不等于无糖。这类食品虽然不含或者含有少量脂肪,但是它们的口感却很差,为了让产品更好地卖出去,唯一的出路就是改善口感。为了改善口感,生产者就会在产品里加入一定量的糖分。我们经常食用的低脂酸奶大多都添加了糖。
成品酱料
做回锅肉时使用的面酱,包装上大多是这样的名称——“甜面酱”,单看这个甜字,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面酱中含有什么成分了。同理,拌沙拉时使用的沙拉酱,吃吐司和薯条时使用的番茄酱,它们都含有糖分,更为惊人的是,这些酱料所含热量中有50%是来自它们所含的糖分。
无糖食品
我们一看到无糖就放了心,其实被这两个字忽悠得不轻。所谓无糖食品只是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没有人工添加糖分而已,但天然糖分依然存在。而且,和无脂低脂食品一样,为改善口感,无糖食品中往往加入了甜味剂、增稠剂、稳定剂等添加剂。虽然甜味剂只增加甜味,热量较低,不会升高血糖,但增稠剂却是由一种叫作糊精的糖分组成的,和白糖一样高热量。
喜欢甜食可以说是人的本能反应,但“糖衣炮弹”如影随形,时刻准备侵入您的身体,还打算安营扎寨,与脂肪联手,破坏机体健康。大家很容易避开糖果和蛋糕这类相当于糖分代名词的甜品,但要识别上述这些看似不含糖的“甜蜜杀手”,这就需要有一双火眼金睛了。
防止各种“甜蜜杀手”的侵犯,这一节内容也许对你有所帮助。
你闯进降糖误区了吗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主要靠饮食来控制,于是就到处搜寻有关知识,不过很多疑问也就来了:得了糖尿病,听说南瓜可以降糖,是不是应该多吃一些?老火靓汤可以经常喝吗?水果含糖高,要少吃吗?
很多糖尿病患者对网上各种“降糖良方”不知所措。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一些“降糖良方”其实是误区,对于食物没有降糖不降糖一说,患者可以关注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的概念,高GI的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容易引起血糖升高;低GI的食物,则能缓慢释放能量,糖尿病患者可以多选择一些低GI的食物。从GI来看,南瓜并不属于低GI食物,而一些水果的GI也并不高,可以适量食用。在多年的从业经历中,患者咨询最多的是下面5个问题。
疑问一:我吃的并不多,还要注意吗?
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除了控制食物的量外,饮食中的很多细节都要注意,比如进餐时间、食物的种类等,这样才能使血糖控制在最佳状态。每个人的能量需要量并不相同,到底“多不多”,还需要通过医生问诊及计算来衡量。
疑问二:是不是所有甜食都不能吃?
答案是否定的。生活中,甜食能为人们带来感官的愉悦。对于血糖的控制而言,甜食的成分、进食的分量显得较为重要,要根据情况来定。
疑问三:是不是米饭吃得越少越好?
米饭或谷物的主要成分是糖类,是提供人体能量的基础,如果一味追求吃得少,反而使得全天的能量摄入不足,人体容易产生酮体,血糖亦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可以说是适得其反。
疑问四:南瓜可降糖,是否应该多吃点?
对于食物,没有降糖不降糖一说。患者可以树立一个血糖生成指数(GI)的概念,GI是衡量食物摄入后引起血糖反应的一项生理指标。高GI的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低GI的食物,简单来说,就是能缓慢释放能量的食物。南瓜的GI值达到75,并不属于低GI食物,而很多水果的GI也并不高,比如樱桃、柚子、苹果、桃子的GI值都不高,这就为广大糖尿病患者的食物选择提供了参考与空间。
疑问五:老火靓汤可以经常喝吗?
对于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我们都不推荐经常饮用老火靓汤。这种类型的汤水中的营养成分低,只含少量的含氮浸出物、嘌呤、肉类中的大部分脂肪,并不能代替肉类提供的蛋白质,而且长期饮用嘌呤高的汤水容易引起患者尿酸增高,因此靓汤只能适当食用,而且汤要忌油腻。
避开这些降糖误区,才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的恶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蛋白质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蛋白质是一种含氮的高分子化合物,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是生命活动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它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约占人体总重量的18%。糖尿病患者,蛋白质代谢紊乱,表现为合成受阻,分解加强,导致高血糖症;蛋白质消耗增多,患者形体日渐消瘦和衰弱,抗病能力下降,故极易并发各种感染性疾病。
食物蛋白质在胃肠道的各种蛋白酶类作用下逐步水解成氨基酸,最终在小肠中吸收。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根据年龄、性别、生理情况及劳动强度而定。通常,成人每日蛋白质供给量应占总热量的10%~15%,即每千克体重0.8~1.2克/天,并应保证一定比例的必需氨基酸的摄入。
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分解代谢增强,蛋白质消耗量大,因此应适当提高膳食中蛋白质的含量,其中至少有1/3为优质蛋白质。对于有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患者,由于高蛋白饮食可加重肾小球病变,因此应适当减少蛋白质摄入量,并以动物性蛋白质代替植物性蛋白质。具体为无微量蛋白尿者,每千克体重蛋白质摄入量应大于1.0克/天;有微量蛋白尿者,每千克体重蛋白质摄入量应小于0.8克/天;肾功能异常者,每千克体重蛋白质摄入量应小于0.6克/天。
糖尿病患者应增加优质蛋白摄入的比例,如动物性蛋白质质量好、易消化;植物性蛋白质中,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加工成豆制品后可大大提高其消化率。坚果类食物的蛋白质含量也较丰富,谷物类食物中含有7%~9%的蛋白质。动物性蛋白质在给人体提供大量蛋白质的同时,也会使我们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而植物性蛋白质,如豆类,尽管蛋白质含量低于动物性蛋白质,但几乎不含胆固醇,而且含有大量膳食纤维,适宜于糖尿病患者食用。为了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可将几种不同食物蛋白质按一定比例混合食用,通过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蛋白质的吸收率。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脂肪的摄入
脂肪是供应能量的重要物质,糖尿病条件下,对脂肪的关注主要在于摄入不同种类、数量脂肪后对糖代谢、胰岛素抵抗及血脂的影响,及其随后表现在各系统器官的后果。研究证据表明,长期摄入高脂肪膳食可损害糖耐量。当我们认识到过量脂肪摄入对患者长期心血管健康有不良影响后,减少脂肪摄入总量就成为糖尿病营养治疗中重要的环节。各种研究证据均显示脂肪占总能量摄入不宜超过30%。
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甘油三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较简单,而脂肪酸的种类和长短却不相同。脂肪酸分三大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那么哪些食物含这些脂肪呢?饱和脂肪一般为动物脂肪,如猪油、肥肉、巧克力、酸奶、奶油、鸡鸭皮等;含有多不饱和脂肪的食物,如大豆油、玉米油、葵花子油、蛋黄酱、色拉油等;含单不饱和脂肪的食物,如橄榄油、花生酱、果仁(花生、杏仁、腰果、开心果),最适宜食用。饮食中脂肪酸合理比例应为1∶1∶1(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