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71700000012

第12章 道经(12)

还有一次,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国。

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

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

这是攻下原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

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

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果断地下令撤兵回国。

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

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

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

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并且评价说:“晋文公攻打原国竟获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啊!

人无信不立,守信是做人之本。一个人行事只有说到做到、信守诺言,才能赢取众人的信任,有了信任,别人自然就会对自己爱护和拥戴了。

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言而有信的品质。和上文中的重耳同时被赶出朝廷的夷吾就没有重耳那般“幸运”了,究其原因,都是因为他言而无信所致。

夷吾想争夺晋国的君位,为了得到秦国的帮助,夷吾对秦国许诺说:“我若当上晋国君主,黄河以外的五座城池就献给秦国,作为谢礼。”

秦穆公贪图这份厚礼,于是派兵送夷吾回国,帮他当上了君主,夷吾成了晋惠公。晋惠公上台之后,秦国派人向他索取城池,晋惠公却是不肯认账。

晋国的一位大臣劝谏晋惠公说:“老百姓尚且讲究诚信,何况一国之君呢?主公既然有言在先,就该按约定办事。这样做晋国虽然吃亏,但可以示信于人,从长远看,还是对晋国有利的,主公不能出尔反尔。”

晋惠公不听劝告,坚决不给秦国城池,秦国愤恨不已。几年之后,晋国遭受天灾,晋国派人到秦国求购粮食。秦国的大臣有的主张不卖给晋国粮食,说:“晋国君主言而无信,可见他不是一个有道之主,这样的人我们决不能再帮他了,应该趁机出兵讨伐他。”

大臣于桑却说:“夷吾不守信用,看似小事,实际上他是在为自己埋下祸根,他不会有好下场的。如果我们现在再帮他一次,他还不报答,晋国百姓一定会看清他的面目,和他离心离德。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攻伐他,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秦穆公听取了于桑的建议,救济给了晋国大批粮食,晋国度过了危机。

第二年,秦国发生灾荒,遂向晋国求购粮食,晋惠公却不答应秦国的请求。晋国大夫庆郑劝晋惠公说:“秦国对晋国有恩,这是百姓都知道的事,如果主公恩将仇报,百姓就会说主公不讲仁德了。卖粮事情虽小,却关系主公的名声和民心的归属,不可轻率啊!”

晋惠公还是拒绝,他说:“我不把粮食卖给敌国,有什么不对呢?秦国实在太傻,才会做出卖粮食给我国的蠢事,我不是个傻瓜,这样的事我是不会做的。”

秦穆公得知后大怒,派兵攻打晋国。晋国民心已失,士兵都无心应战,结果晋国大败,晋惠公也被生擒活捉了。

晋惠公失败的根源是在小事上犯错、言而无信从而失去了民心。他认为无关紧要的事,却捅了天大的娄子。而秦国对卖粮之事却是认真对待,极为重视,秦国的胜利正因为有了这些铺垫才取得的。

可见,诚信者才能成功。

古往今来的诸多历史名人,都把诚信看作立世的根本,早在春秋时期,曾子就已经开始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让自己的孩子感悟“诚信者得立”的道理了。

一天早晨,曾子的妻子起床后,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出门去赶集。刚出了家门没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

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回家去了。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

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

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做人要言而有信,即便是对小孩子的允诺,也应去兑现它。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

诚信是立身之本,诚信能够彰显一个人良好的品质,他可以把耻辱变成光荣,把困窘变成通达,因此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持诚信。

第二十四节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脚想站得高一点,是站不稳的;急切地大跨步前行,反而走不快;自我表现是不明智的,自以为是是不清醒的;自我夸耀的人,是不会成功的;骄傲自大是不会长进的。

从“道”的观点来衡量,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可以说都是剩饭赘瘤,惹人厌恶,所以有“道”的人是不这样做的。

[本章要旨]

本章说明躁进自炫不足取。

[评析]

本章说明躁进自炫不足取。这是老子以退为进的辩证思想的具体化。老子认为事物不能过分,过分了都要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因此强调不能“自视、自见、自伐、自矜”,要做到“不争和退让”,以“无为”达到“无不为”。

[实例应用与分析]

自矜者不长——做人要不骄不躁

《道德经》中的“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原意是:踮起脚想站得高一点,是站不稳的;急切地大跨步前行,反而走不快。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理解为:“做人要不骄不躁”。

老子说的没错,“自矜者不长”,所要世人要不骄不躁。凡是欲成大事者,都应力戒骄傲与浮躁。骄傲使人不思进步,浮躁使人难以脚踏实地,只有不骄不躁才能稳步向前。

事物都是由小到大的,当人们处于较低的地位时,一般都比较谨慎,事实上也没有理由自高自大。但当事物由小的积累而逐渐接近大,人们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时,就最容易自高自大了,这正是把事情引向失败的根源。这就是所谓“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的道理所在。

老子告诫人们始终不为大,即使事实上大的时候,也要谦虚谨慎,这样,便可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所谓“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始于无为、终于无为,便可无不为。

反之,如若一个人骄傲自满,势必会遭到失败。历史上的明末李自成起义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明朝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挺进北京城,崇祯帝获悉后吊死在景山。李自成安排好祟祯皇帝的遗体和其他善后事宜,就忙着进行稳定京师人心和安定社会秩序的工作。

他首先向民众发布公告:大顺天子三年不征,一民不杀。市民听之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同时他也注意到自己部队中的纪律问题,严禁士兵侵扰百姓。有两个士兵因为抱了前门地区铺中的绸缎,被立即正法,并将他们的手足钉在前门大栅栏上,以儆效尤。

接下来,对明朝的那些罪恶昭著余党进行了清理,对于中小官员,凡有投报的则酌情使用。不几天,北京城就恢复了正常的秩序,百姓安居、商贾乐业,一片和睦繁荣的景象。大好的形势,使不少农民起义军领袖们开始自我陶醉了,也随之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思想,以为只要举行了皇帝即位典礼,表明天命归顺,天下就可以安定了。在京的文武官员都忙于筹备皇帝即位典礼。

以宰相自居的牛金星此时则忙着往来拜客,遍请同乡好友。其他官员也效法而行,骄傲自满情绪抬头了。以刘宗敏为首的武官开始忙于追赃助饷,在京城的旧官按官位大小,摊派饷银,多者十万,少者数千,如有不交者,则严刑拷打。追赃风从北京迅速波及各地,追赃范围竟扩大到幕僚小吏以至于商人,手段也日益残酷。各地官绅富户,如受汤火之苦,人人自危。

李自成发现此事,认为各级义军首领,置军国大事于不顾,只为钱财,一味地专事追赃,对大顺政权有害。他于是下令,凡在押官僚不论是否交足银饷,一律释放。这样一来,北京的追赃风虽有所收敛,但各地却还在变本加厉地进行。

义军部分首领的胡作非为,直接影响了军纪,士兵常违法乱纪,而对他们的惩处却远没有刚入城时对抢绸缎的士兵那样严厉了。大将刘宗敏则自恃功高、把持军务、大力追赃。李自成虽然生活简朴,但是却以帝王自居,深居内宫,对部下的所作所为也不像以前那么清楚了。

此时,已经答应归顺李自成的吴三桂等重要将领,正带领部众向京师进发。途中,吴三桂得知义军在京大肆追赃,严刑拷打众官,自己的老父也受酷刑,爱妾陈圆圆又被刘宗敏强占,于是大怒叛变,率部队回师东退。

吴三桂重占山海关后,以“为君父复仇”为名,出卖民族利益,要求清统治集团出兵,联合进攻北京农民起义军。此时李自成得知吴三桂叛变,急召文武官员商议,本拟派刘宗敏、李过率军收复山海关,但此时的二将,志得意满、毫无斗志,不得已的情况下李自成只好亲征。

李自成对久怀入侵关内之心的清统治集团本来就缺乏必要的警惕,这次则根本没考虑到吴三桂勾结清军共同来犯,李自成只率领六万兵马贸然出城,结果仓皇败退。

李自成退回北京以后,清军跟踪而至,李自成命令刘宗敏、李过、唐通等将率兵抗击,再次大败,刘宗敏负伤逃回。而此时北京周围的地主武装也纷纷组织起来,袭击农民军,而义军内部因为认识不统一,不少将领图享安逸,主张退回关中,李自成匆忙称帝之后,率军西退,最后以失败告终。

刚刚取得胜利,就被一点点胜利冲昏了头脑,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所以成功与失败之间,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李自成由一个成功者变成一个失败者的教训是相当深刻的。成功之后应该怎么做,他并不懂,所以放纵部下,不再谨慎行事,使浴血奋战夺得的政权很快丢失了。

因此,一个人越是在成功以后,越应该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否则,多年来的努力必会付诸东流。

大凡能力出众、又受赏识的大臣,与君主之间都有一个合作无间的“蜜月期”,但时日一久,为臣者往往恃功而傲、恃宠而骄,于是擅权越轨等行为越来越多,一旦引起君主的猜忌,一切努力都会化为泡影。

真正的智者从不因成绩而沾沾自喜,他们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谨言慎行。

卫青能够在二十几年的时间内,由一个奴仆当上了大司马大将军,固然同他的国舅身份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凭借了他个人的人品、才干和功业。

而在功成名就、位高权重之后,卫青既没有擅权乱政、胡作非为,也没有因谗被毁、身家难保,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个人品质和为官做人智慧有关。

其实早在他的征战之中,卫青就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韬晦之谋。卫青不但自身对敌勇敢、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而且号令严明、赏罚公平、治军有方。公元前124年,卫青出高阙击匈奴有功,汉武帝格外施恩,封其三子为侯。

卫青坚辞不受,并说:“我待罪军中,全靠皇上神灵,战争取得了胜利,这都是诸将校的功劳。”

由于卫青的奏请,随同他出征的十一名将校,才得以封侯赐爵。田仁是卫青的一个侍从,很有胆识,多次跟随卫青从征,立有军功。对于这样一个奴仆,卫青也是有功必赏。他上报朝廷,汉武帝便任命田仁为郎中。

卫青不但不掩他人之功,而且为将清廉不贪。有时候,皇太后赏赐给他的金钱,他也量才均分给部下将吏。

卫青虽然功高一世、位极人臣,却始终忠于朝廷,且向来为人谦和。卫青的谦恭卑顺、不敢专权,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比如在汉初,一些裂土受封的侯王,功高震主的将领,大多数招贤养士,培植个人势力,结果都没有好下场。这些人都是卫青的前车之鉴。

因此,当友人劝他结交宾客、招徕士人,以扩大自己的声望和势力时,卫青马上拒绝道:“亲待士大夫,选举贤人,罢黜不肖,这些都是皇上的权柄,做臣下的只要奏法遵职就行了,为什么要参与养士呢!”

卫青之所以如此谨慎行事,还因为他也有过教训。有一次,主父偃建议汉武帝把豪强富户迁到茂陵,以便朝廷集中控制时,卫青为关东大侠郭解讲情,说郭解家贫,不应在迁徙之列。汉武帝却不软不硬地反驳说:“郭解这个贫民,居然有力量让大将军为他求情,这说明他家并不贫。”

郭解终究还是被迁到了茂陵。这件事使卫青不能不对自己的政治前途倍加谨慎起来。

同类推荐
  • 思考中国哲学(汤一介集)

    思考中国哲学(汤一介集)

    本书是作者在中国哲学研究方面论文的汇编。书中勾勒了作者研究哲学的历程,分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范畴体系等核心问题,提出五四运动以来的文化是在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三种力量所形成的张力制约下前行,从中国现代哲学的探索与创新角度指明了中国现代哲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了“创建中国解释学”的理论构想,最后还缅怀了中国现代哲学家对中国学术的贡献。
  • 哲学其实既好看又有用

    哲学其实既好看又有用

    无论是声名显赫的伟大人物,还是普通的教师家长,在讲述人生哲理的时候都喜欢运用一些经典的小故事来辅证自己的观点。对于读者而言,与阅读那些枯燥单调的理论相比,本书中的一些蕴涵哲理的小故事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 章太炎思想研究

    章太炎思想研究

    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章太炎生平、思想与学术的学术专著。章太炎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开创中国近代思想与社会大变动的第一代披荆斩棘者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章太炎的大批手稿和他所阅读过的各种书籍,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变迁的实际,展示了章太炎走出完全脱离实际的旧书斋而投身革命的曲折历程,以及他力图通过对西学有选择的吸收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扬弃与更新的真实状况。章太炎的思想、学术及其革命生涯。是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一面镜子。
  • 关于人的思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关于人的思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18至19世纪英国著名政治哲学家、作家古德温晚期重要的关于人生、政治、哲学见解的散文集,是作者对人的本质、人生哲理经过一生成熟思考后的思想结晶。本书从人的社会本源探讨了人的各种社会属性及人生不同阶段的特点,阐释了这样一种观念,即所有的人,除了极端情况,都有天生的才能,如果能够得到恰当的引导,都能够在他们最擅长的活动中表现出敏捷、灵巧、聪慧和敏锐。作者书中表达的遵循自然规律,实施因材施教的观点,对今天的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中庸全鉴(第2版)

    中庸全鉴(第2版)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传统文化之“经学”中“立天下之大本”的学问,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虽然《四书》中篇幅最小的一部,但却是其中最富意蕴、最具理论和最见气象的著作,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哲学洞见。本书以《中庸》中的至理名言作导言,从处世和人生经验的角度出发,阐发了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人生处世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化理解《中庸》这一传世经典所包含的智慧。
热门推荐
  • 逆太平

    逆太平

    张宁来到九州之前,九州天下太平。看着修士满天飞的世界,张宁给自己定下了三个目标:给师尊报仇找到回家的路看尽九州风景但是他没想到,最后却成了一名该死的英雄
  • 凡神符箓

    凡神符箓

    山脉传出的巨大怒吼,隔断国家的深邃鸿沟,大陆秩序悄然崩裂,亘古的神话中不祥重现……陆川手握古老的符箓卷宗,孤单站立在交叠的纪元之中。
  • 欢喜道

    欢喜道

    幸运得到修真系统,竟然是个适合双修的!萝莉,御女,淑女,熟女,来者不拒!古灵精怪,魍魅魍魉,来一个灭一个!系统在手,天下任我走!
  • 妃本惊狂宠后的生涯

    妃本惊狂宠后的生涯

    当他把废后从冷宫捞了出来,本以为还可以像以前一样任其欺负,却不料今非昔日。她在也不是那个废物了,她沐清婉,人称黑暗少女,会斗不过这群古人,这…确定不是开国际玩笑吗?7某女一脸高兴的:“皇上,我一气把你那些莺莺燕燕赶走了,没事吧?”某男一脸奸计得逞:“那只好委屈皇后以后多辛苦了”众仆:皇后皇上,咱的节操呐
  • 蔬菜祛病强身500方

    蔬菜祛病强身500方

    本书内容包括:智慧比财富更有价值、美德是智慧之母、把握好为人的艺术与处世的学问、幽默是一种智慧等章节,撷取了300多个全世界广为流传的经典智慧故事。
  • 三界山下三途川

    三界山下三途川

    如果你天赋一般,运气不好,师傅不靠谱,也没有奇遇,更没有隐藏血统,那你怎么在仙侠的世界里出人头地?唐冕这是这样一个年轻人,他什么都没有,但他也不想出人头地,放心我也不会把他写得开挂无敌。他喜欢美景,热爱生活,也毒舌吐槽。在仙侠的世界里,做一个自由快乐,而又洒脱的人。他发现了世界的秘密,却守口如瓶。在所有人都毕生都要当天下第一的时候,他却默默地成为了这个世界学识最高的人。怎么样?有没有兴趣跟我一起认识一下他?
  • 魔皇封天

    魔皇封天

    仙魔?我本善良,无限成魔。本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却拥有一双惊世魔瞳。她有着一双仙瞳,看她如何改变主角那本已魔化的心,让我们共同期待
  • 穿越女权并开启聊天群的我

    穿越女权并开启聊天群的我

    开启聊天群并且永远复制能力?第一次复制就是琦玉的限制器!你问我要打破哪里的限制器?陌雪反手一个大嘴巴子上去喊到当然是那里!二狗子:“对不起,没有。”陌雪:“那我要你何用?”二狗子:“....拿我升级装逼他不香吗?”陌雪:“可以可以,很强势。”说罢看向了群内的一种老爷们说道,我明明喜欢的是小姐姐为什么全是大汉!
  • 超凡祖神

    超凡祖神

    天下之大,何处我不能走!我有逆天天资,最强法宝!我的兄弟叼炸天,与我战天,天?只是踏脚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