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前一个晚上,我又一次修改了我刚刚完成的长篇小说《柳如是》。柳如是是生活在中国古代男性极权社会里的女子,她美丽、高洁,而且才情非凡,她为虞山的地域文化与钱谦益的家族文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曾被誉为六朝金粉之地的南京,在明末清初的那场政治大动荡中,有一批著名的爱国歌女,涌现最杰出的人物便是柳如是。
三百年已经过去了,昔日的云烟已经消散。除了虞山顶上埋葬的艳骨之外,历史已经把柳如是的一生,默然传奇为坚硬的化石。千百年来无人能够打碎红眼薄命的枷锁,一落红尘便打上妓女的烙印。她走红时千人呼、万人唤,富比封君、势夺王侯,可谓“红颜素封”。达官贵人相交接,文人名士相趋承。但是,她抗争、她呐喊。尤其是在举国艰难的时候,她对国家兴亡的关心、对气节的坚守,一点也不减须眉男子。清兵攻破南京,柳如是欲殉国难,羞煞食君之禄的丈夫钱谦益。柳氏临终嘱咐子女“悬棺而葬”,表示死后灵魂不践清朝之地,何等的节烈!
柳如是虽然沦落风尘,历尽坎坷,然而却做到了出污泥而不染,丹心耿耿、胸怀天下兴亡。因而,为人们所称道。历来有许多作家、学者,专为她写的著述尤多,其中以近代经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著的《柳如是别传》,尤为经典名作。近年来,南京的名作家宋词先生所写的近30万字的巨著《南国烟柳》,和业已播出的电视剧《乱世名姬》,邱维俊的《柳如是的传说》都脍炙人口。之所以引起如此众多的名家,为之撰写传记传之于世,说明了她的坎坷和多色的人生富有传奇色彩,耐人传诵,她的人生的确值得一传。
柳如是是明末名妓、秦淮八艳之一,她的爱、她的恨、她的离愁、她的思念都是古典优雅,也是更忧伤的故事。
圣人的典训,已经给妇人定了性,孔子是这样说的: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提起“妓女”,人们大都深恶痛绝,在今天更是明正言顺典型的打击对象,有什么好写的,还能为她们竖碑立传么!
“妓女”不仅伤风败俗,而且传播性病,污染社会。尽管妓女的产生与存在,有其罪恶的社会根源;但反过来,妓女存在的本身,却又是加剧社会罪恶的一个因素。因此,从根本上讲,妓女不可书,不可传。但是妓女又是一个由来已久的社会存在,妓女业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构成了社会生活史的一个侧面。而且,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官妓私娼的合法存在,由于那个时代嫖娼宿妓之风的盛行,妓女对文学、艺术、音乐、舞蹈以及政治、军事、经济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在许多领域打上妓女的烙印。例如,在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词曲大家,如白居易、元稹、苏轼、柳永、关汉卿等人,就从妓女身上获取了艺术营养。因此,可以说不研究妓女的历史,就不能完整地认识社会生活,尤其是不能完整地认识中国妇女的历史。而且妓女是伴随私有制中罪恶面的沃土盛开的一束罂粟花,私有制不灭,妓女不绝。不让它开在地上,它就要伏在地下。妓女问题,是不能回避的,所以从历史的角度,而不是单纯的文化角度来评述妓女,认识产生妓女的社会根源,也是很有意义的。
如果说:“红颜多薄命”,那么沦为妓女的红颜,就是薄命中的薄命者,她们的悲苦不可胜言。就拿柳如是在百折不挠的追求中,可以折射出妓女们的不幸与辛酸,而柳如是最后的结局也是一个悲剧。
本书我也是半以实录笔法论述名妓之花柳如是的兴旺与凋谢,留给读者去评价,去思考,这一精神,不矢为谨慎。当然各为读者,力图希望我写活名妓的风姿,写好名妓的生活,写出名妓的成就,写透名妓的心态,反映名妓所处时代的风俗,鞭笞产生名妓的社会土壤,还历史本来面目,这又是严肃的。为了能写好这本《柳如是》,我拜访过不少钻研历史的老师,如中央民族大学的和中央财经大学的许多历史专家,本书写的是历史,而并非风月小说。通过柳如是这位名妓人物的坎坷一生来反映封建社会底层妇女的生活,并从一个侧面展示封建社会的一角或一个层面。所以写人写事迹皆持之有故,评说道理皆言之有据,行文所书重事实不作虚构。
本书经历了九个多月的时间完成,在那些乍暖还寒的夜,我细数着柳如是的过往,然后在纸上写下沧桑。而在那时,我的心里其实是不忍与不舍的,当我一夜或几夜听雨临风,以一种轻盈的姿势,轻易便跨越柳如是绮丽的一生时,我不知道,我的笔能否写尽她们的欢喜与忧伤。看着她的笑脸越百年而于纸上,我常常会觉得惭愧,怕我太过草率的文字,不能为她们成就一段传奇。
我想,柳如是是厌恶一切平凡的,即便心中向往,那平凡也是绚烂后的平淡,而非一生寂寂。她超然的品格与绝世的才情,注定了她只能以同样一种绝然的姿势,走完她的一生,如夜空里的烟花,虽然短暂,却也要为这尘世做一次最艳丽的绽放。
岁月轮转,刹那芳华,当深秋的风迢迢万里,吹过她们如丝的发鬓时,我希望,我对她的这一份珍重与怜惜,能稍稍弥补这尘世带给她的苍凉,能让她呢美丽而高尚的灵魂,体会
到一点末世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