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鼓掌打着呼哨:“靴带,阿旺阿旺!快解靴带!”
不知是不是青稞酒的作用,平时腼腆的阿旺此时没有退缩,而是真的弓起背解下了自己的靴带,郑重地递到了卓玛的手里。卓玛欢喜极了,抿着嘴低头赶快也解下自己的靴带交给了阿旺。简简单单的靴带,结下了一份纯纯真真的爱情。雪域高原的情感正是这般质朴天真,情生之处宛若格桑花照亮山野,映得千里碧空都泛起淡淡粉红。
夏夜微凉,月色如水倾泻。孩子们吃啊,喝啊,唱啊,跳啊,全然不想明天的旅途怎样。他们本是为了去拉萨寻找快乐,拉萨城远着呢,快乐就已经来到身边了。
不过,快乐来得快,走得也快。明亮的月光下,一支三五个人组成的马队伴着清越的马铃声自孩子们来时的路旋风般地驰来。朗嘎觉察到动静,从火堆边一跃而起。
孩子们满口浓郁的青稞酒香,还在酣睡着,马蹄踏地的声音、马铃声都没能惊醒他们。小朗生们饮酒最多,沉溺在梦乡中完全忽视了现世,塔坚乃咕噜着说着梦话翻了个身,又继续睡着了。朗嘎守在主人身旁盯着几个陌生人,四只爪子紧紧抠住地面,脊背上的毛根根直立。
这几个彪悍的大汉没有恶意,他们下马就着火光察看孩子们的脸。
“……对吗?”
“不错,是少爷和小姐。”
“人数也对……”
几个汉子长舒一口气,他们彼此看看,哈哈大笑起来。
其中一个领头的拍拍塔坚乃:“少爷,醒醒,跟小的回家吧!”
“臭小子醒醒!”另一个汉子伸出粗糙的手掌一把拎起了熟睡的登巴,“惹这么大祸,老爷不抽死你我也抽死你!”这汉子是登巴的阿爸。
听到阿爸的声音,登巴比喝了醒酒药醒得还快。
大家被登巴哭喊的声音吵醒了,明白了什么情况,塔坚乃和卓玛立刻表示拒绝回去。塔坚乃很气派地威胁他们,要是胆敢把他们带回去就用鞭子抽他们;卓玛则很有心计地补充说,要是他们当没看见,会赏赐给他们银子。
骑手们二话不说强行把他们抱上马背:“少爷小姐啊,你们要是不回去,我们有银子也没命花。”
不能去拉萨看藏戏了,卓玛很伤心,这种浅薄的伤心很快就被更深切的伤心所取代:阿旺也要去巴桑寺。家里的兄妹不少,可是最疼爱卓玛的还是同母哥哥塔坚乃。塔坚乃要去学经,卓玛心里本就不好受,好在还有心爱的阿旺在。这下塔坚乃、阿旺都要走,卓玛急得直跺脚。卓玛跑去找阿爸:“哥哥去学经,将来要做宗本;阿旺嘉措一个平民学经干吗?”
宗本对女儿的质问无可奈何:“这是佛的旨意。”
“佛的旨意……佛的旨意也不行!我不管,学什么经,阿旺嘉措不许去!我是阿爸你的女儿,我说他不能去,他就不能去!”
“女儿啊,他不是朗生,他是自由人。”
卓玛的眼泪像断线的水晶珠子滚下来,宗本心疼了,赶紧哄:“别哭啊宝贝女儿。管家,去把我那一对拉孜刀拿来!卓玛,阿爸送你一对刀,是阿爸在日喀则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非常漂亮,你一定喜欢。”
第二日,塔坚乃与阿旺踏上了去巴桑寺的路。阿旺的袍子下,藏着一把漂亮的藏刀。
巴桑寺离村子并不是很远,在北方的波拉山口⑥。走入波拉山口,仿佛走入了仙境,雾气缭绕,彩云飘摇。山腰上一片绿色中闪耀着缤纷的色彩,走近了才能看清,是娇艳欲滴的杜鹃花树,紫的、白的、黄的、大红、浅红、粉红……仿佛给冷峻的雪上系上了绣工精美的“邦垫”⑦。巴桑寺就隐匿在灿若云霞的花海间。
进入巴桑寺,孩子们都穿上了紫红色的小僧袍。褪去俗人的衣服着僧装,孩子们觉得既神圣又新奇。僧装袒露右肩,覆盖左肩,这本是古印度表示尊敬的礼法,《金刚经》中须菩提向佛陀提问即“偏袒右肩”。塔坚乃穿着新袍子兴奋极了,开玩笑恭恭敬敬对阿旺行了个礼,稽首间,阿旺有些茫然,觉得这场景似曾相识。
远处房檐下站着六位老喇嘛,他们在向孩子们这边张望。他们是桑结第巴专门派来教授灵童的高僧大德,都曾是五世达赖的忠实侍从。塔坚乃眼尖,他不知道那几位看起来地位很高的老喇嘛为什么要向这边行礼,他看看周围,除了几个正在打闹的小喇嘛就是正在发呆的阿旺。他拉着阿旺向房檐下望去的时候,老喇嘛们已经消失了。
阿旺诺布是乳名,堪布为阿旺起了个更适合学佛人的新名字⑧:阿旺嘉措。穿上了僧人的红袍子,名字由阿旺诺布变成了阿旺嘉措,但他并不会一下子就大彻大悟、洞明佛理,孩子毕竟还是孩子。阿旺和塔坚乃对新环境充满了好奇,庙里庙外跑来跑去。好在有的是时间供他们玩耍,小喇嘛的功课很少,一天学写几个字就被放出去玩。藏人对孩子的教育很宽容,他们认为牦牛不到两岁就驮重物长不大,孩子也是一样。喇嘛到了二十岁左右功课才会骤然增多,繁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阿旺与塔坚乃把寺庙的每个角落都转了个遍。寺中有丰富多彩的佛像、壁画,佛的形象或慈悲,或威猛,或柔美,或庄严,看得两个孩子眼花缭乱,痴迷不已。小喇嘛有一样每日必做的工作是检查佛像,阿旺与塔坚乃都非常喜欢这个工作,每次都检查得十分用心,看到强巴佛的雕像时,阿旺更是久久不愿离去。
强巴佛就是汉地所言弥勒佛。不过,雪域的弥勒佛与汉人熟知的弥勒佛不同,不是袒露硕大肚腹、笑口常开的中年人形象,更像是一位雍容华贵、俊美非常的王子。传说当释迦牟尼的法统世纪结束后⑨,他会正式成为婆娑世界的教主。强巴佛现菩萨形,他跏趺坐于束腰须弥座上⑩,身披华彩天衣,手结转法轮印,胸前垂挂着晶莹剔透的珠宝璎珞,头戴镶嵌着精石美玉的五叶冠。强巴佛满含和善笑意的脸,总有些什么地方让阿旺感觉熟悉,是饱满红艳的嘴唇,还是纤巧挺直的鼻梁?抑或是那一双秀美而不乏英气的眉毛?
阿旺对着那鎏金的华美脸庞看了又看,塔坚乃不耐烦了,拉着他要走。阿旺望望塔坚乃,又望望强巴佛,恍然大悟:是眼睛啊!宗本家的人都长着一双纤长的眼睛,眼尾长长的,略微上翘,还有漂亮的重睑。那样的眼睛看人的时候若是微微垂下,便隐含了天然的笑意,如这佛像一般。佛高高在上,所以温柔地垂下眼睛注视着俯于自己脚下的众生,像极了……像极了卓玛与阿旺说话时的神情……
卓玛,有着月亮般皎洁容颜、太阳般明媚光辉的少女卓玛,在闪亮的篝火前咬着嘴唇递给他靴带的少女卓玛,那个时而蛮横似雌虎、时而温柔似小羊的少女卓玛,她的眼睛在少年阿旺嘉措记忆深处闪光,阿旺一直为不能形容这双眼睛的美而感到遗憾,现在,他找到了赞美拥有这双妙目的美丽少女的句子:卓玛,拥有一双如强巴佛般美丽眼睛的卓玛。
清早,喇嘛们聚于松林间念诵经文,云雾缭绕,梵唱清远如天籁。在高远的天堂之上,佛陀讲法有天人撒花赞叹佛法之精妙。在这寂静的山林之间,神灵隐迹于山泉草木,唯有杜鹃花树抖落满身的清露绽放柔美娇憨的花朵,为法理幽深的经文所带来的不能言说的快乐表达最质朴的赞叹。
念诵经文,学得最快的便是阿旺。他记性极好,柔美悦耳的声音念诵起经句来格外动听。这孩子端坐于卡垫之上诵经,姿态清雅绝伦,令上师们暗暗赞叹。
说到写字,阿旺更是孩子们中的佼佼者,原本父亲就教过他一些,现在又跟着老师学习这些东西,轻车熟路。孩子们用竹子削的三棱笔沾着酱油在木板上练习写字,很快,阿旺就能写得很漂亮了。塔坚乃看看阿旺的写字板,再看看自己的,悄悄地拿走用清水冲了晾干,重新再写。
塔坚乃不喜欢念书写字,不过为着成为宗本的宏大目标,他也没少下工夫,学得也不差。小喇嘛们的功课学得好坏快慢,也没有谁敦促,全看自己。说得上管教的时候,也就是在诵经、讲经的时候有铁棒喇嘛来回巡视,看你偷偷说话、偷偷玩,就狠狠打一戒尺。
对于阿旺来说,做喇嘛最大的苦恼是想家,他想念温柔的阿妈,想念亲切的姐姐,想念忠实可爱的朗嘎,还会偷偷想念美丽的卓玛。对于宗本少爷塔坚乃来说,做喇嘛最大的痛苦则是不如在家里享福。在家他几乎天天拖着十几二十几个小朗生四处跑,耀武扬威快活极了。家里事事有人伺候,什么活不用干,还有酥甜的卡塞、奶渣包子、人参果糕、辣牛肚、灌肠……好吃的吃也吃不完,寺庙里除了牛肉炖萝卜就是萝卜炖牛肉,人参果饭和糌粑也不如家里的厨子做得好吃。
往往,物质的需求比感情的需求更能激励人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在巴桑寺待了三个月之后,塔坚乃少爷策划逃跑了。
不过,这次逃跑比上次出游时间还要短暂,头天半夜塔坚乃踩着阿旺的肩膀翻墙出去,第二天半夜两人又翻墙回来了。两人谁都不识路,还都没带吃的,绕来绕去,又累又饿,最后只好回到寺里。
巴桑寺灯火通明,所有的铁棒喇嘛都被派出去寻人了。显然,三个月前宗本经历的可怖煎熬正在巴桑寺的师父们身上上演。听说孩子们自己回来了,师父们赶紧把他们叫来问询。房间里气氛清冷肃穆,垂头丧气的孩子们害怕了,塔坚乃开始小声啜泣。
住持问:“孩子,你们去了哪里?”
阿旺不做声,塔坚乃回答说:“我们想回家。”
住持又问:“你们为什么想离开寺庙?”
塔坚乃抹着眼泪,袖口上蹭得都是鼻涕:“回家好,家里有温暖的被窝,还能躺在被窝里吃奶渣。”
师父们哈哈大笑。
那次,无论是塔坚乃还是阿旺,都没有受罚。
回家没回成,家乡的访客却来了。过了几日,卓玛出现在了巴桑寺门口。
卓玛的出现让塔坚乃欣喜若狂,他知道妹妹不会让哥哥的肚子受委屈,果不其然,卓玛让小朗生背来了两大袋家里做的点心。卓玛特别指出,其中一袋是阿旺的,不许全部吃掉。
卓玛不仅带来了美食,还带来了阿旺毛茸茸的朋友朗嘎。朗嘎见到阿旺立刻蹿到阿旺怀里,在阿旺身上一顿乱舔,眼里闪烁着欣喜的光。朗嘎明显瘦了。卓玛告诉阿旺:“自从你走后,朗嘎茶不思饭不想,一到晚上就狼嚎,村子里的牛羊都战战兢兢。拉姆阿妈说:‘带朗嘎去找阿旺吧,不然这可怜的畜生会把自己饿死的。’”
塔坚乃嘴巴里塞满了点心:“好哇,不久前我还听铁棒喇嘛们说要添几条狗护院呢。”
卓玛垂下漂亮的眼睛,撇撇嘴:“朗嘎都能和你们做伴了……做狗都比做女人好,女人连庙门都不能进。”
阿旺笑眯眯地拉起的卓玛的手:“怎么会,你可以时常来看我们呀……”阿旺话是这样讲,心里却很难受。卓玛不可能天天来,而且,他多么希望带卓玛亲眼去看看那尊有和她一样漂亮眼睛的强巴佛像,看看千百盏酥油灯照亮的细腻美丽、栩栩如生的壁画。
他忍不住加上一句:“等我们学好了学问,就回去,我们还一起放牛、一起唱歌、一起……”
他这样说,本想让卓玛好受些,卓玛好看的大眼睛里却大滴大滴落下泪来。
注释:
①寺院:寺院在藏传佛教中地位很重要,在早期往往是一个地区的宗教、文化甚至政治、经济中心。规模大小不一,大者多至七八千人,小者只有数人。一般大的寺院是由经堂、神殿、印经院,林苑(为辩经场所)、活佛拉章、执事者办事处、仓库、僧舍、客房以及牲圈等构成。
②番红花:又称藏红花、西红花,是一种鸢尾科番红花属的多年生花卉,也是常见的一种香料。原先主要分布在欧洲、地中海及中亚等地区,明朝时传入中国,是藏药里一味比较常用的药材。有镇静、祛痰、解痉之功效,主要用于胃病、黄疸、调经、发热、肝脾肿大、麻疹等疾病的治疗。现主要种植于西班牙、法国、西西里岛、意大利亚平宁山脉以及伊朗。
③罗布林卡:藏语意为“宝贝公园”,在拉萨西郊,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的罗布林卡一带风景秀丽,拉萨河故道从此经过。其建筑主体为格桑颇章、达登明久颇章和金色颇章,房屋近370多间,是西藏地区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园林古迹名胜。
④酒歌:藏语称“羌谐”,节日聚会时敬酒所唱歌。甘南流传的“格儿”和安多流行的“则柔”,都是酒歌。酒歌演唱形式随地区而不同,或者一边唱歌一边舞蹈,或者只唱歌不跳舞。音乐多宫调式,热情明朗,流传很广。
⑤靴带:西藏风俗,男女交换靴带是定情之意。
⑥波拉:另一种翻译为“棒山”。
⑦邦垫:围裙。
⑧堪布:梵文音译作“邬波驮那”,又称大师、亲教师或师傅。主要由寺院或大型寺院札仓权威高僧主持担任。担任堪布一职者一般都是学识渊博、获得格西学位,并且在各寺院及扎仓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
⑨释迦牟尼:即佛祖,佛教创始人。亦简称释迦佛、释迦。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古印度释迦国的太子。后弃王位,离妻子,出家苦修,最终在菩提树下成就正觉,创立了佛教。公元前468年圆寂,有佛真身舍利(指骨、头盖骨、牙齿和毛发等)传世。后世弟子们将佛祖舍利供奉在塔内,顶礼膜拜。阿育王时,将全部佛身舍利分成84000份,以宝函传往世界各佛塔供奉。中国现藏有几处佛祖真身舍利。
⑩跏趺:佛教坐法之一。具体是互交二足,将右脚盘置于左脚上,左脚则盘放于右腿上。其中交一足为半跏趺坐、半跏坐;交二足为全跏趺坐、莲花坐、大坐。此座法为圆满安坐之相,在佛教诸坐法之中,最为重要,最安稳且不易疲倦。诸佛皆依此而坐,故又称佛坐、如来坐。
转法轮印:一种手印。双手食指与拇指相接,其余三指微微弯曲,置于胸前。象征说法,据说是佛陀初次说法的手势。
卡塞:一种用面食油渣制成的甜食,古代西藏只有贵族才能享用,后来,普通百姓只有在过节过年时才能吃到它。
(第七回)皇帝平叛乱,第巴受斥责
冬去春来,巴桑寺旁的杜鹃花开了又败,败了又开,小喇嘛们的学问也日渐增长。
在众多学徒中,阿旺嘉措学习最出色,《除垢经》、《释迦百行传》都学得有板有眼。学习五世达赖编写的《土古拉》时,阿旺也学得最快、最好。
那些在别的孩子看来繁复深奥的词句,阿旺念来仿若从胸中流淌而出的澄澈泉水,一副自然天成的样子。
师父开始讲述印度古代文学理论《诗镜》。这属于“五明”中的“声明”课程。“明”就是学问、学科,“五明”是古印度的五门学科。“五明”分为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内明,概括了当时所有的知识体系。
《诗镜》是学习声明的基本书籍,作者檀丁在书中讲述的紧密、显豁、同一、甜蜜、柔和、易解、高尚、壮丽、美好和暗喻等等美好的诗德,让阿旺为之陶醉与神往。这位生活在公元7世纪的古印度诗人,跨越千年时间为少年阿旺嘉措开启了诗之语言的灵门。
巴桑寺中供奉着马头明王,未来西藏最受人喜爱的诗人、十一岁的阿旺嘉措指着马头明王写下了他的处女作:
马头明王法力大,
诸魔诸鬼皆惧怕。
慈悲护法为世人,
荡平一切邪魔敌。
师父们传阅着阿旺的诗作,欣喜不已:“这孩子得到过妙音佛母的护持啊,写东西没有障碍,一气呵成。”
“对啊,难得还有佛法的威猛庄严!”
月色清朗之夜,阿旺与塔坚乃都没有早早入睡。塔坚乃趴在被窝里啃奶饼,阿旺望着窗外的圆月,絮絮念诵心头涌起的诗篇:
和风吹动我窗,
可是来自故乡?
请去寻找我青梅竹马的恋人,
将她带到我的身旁。
“这诗真好!是檀丁写的吧?”塔坚乃问。
“不是,是我刚刚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