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辉煌与荣耀的见证,这里有暗潮涌动的激流。故宫,一座伟大的建筑,朝代更迭的襁褓,500多年的风霜雪雨磨炼了它深沉的秉性和沧桑的面庞。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它时,是忧?是喜?只有百感交集,只能珍惜今天。
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紫禁城”一名源自神话中“天帝”的居所“禁宫”一说,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的始建者为明成祖朱棣,历时14年基本完工。这座辉煌壮丽、具有我国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的建筑物,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在明清两朝前后500年中曾居住过24位皇帝(明代有14位,清代有10位)。1925年,这座我国面积最大的皇宫正式失去作为“皇帝的禁宫”的荣辉,改为最大的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为了突出帝王的中心地位,北京故宫在建筑结构上是沿着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这条中轴线不但是故宫的对称线。也是整个北京城的对称线;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平方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有“金城汤池”之固。四座城门分别位列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是形容角楼结构的复杂。
北京故宫按照“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营建原则建造。总体来说,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殿(即金銮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包括两翼的文华殿、武英殿,其中“三大殿”是各代皇帝登基、庆典以及举行科举殿试的活动场所;“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包括两翼的东西六宫,这就是传说中的“三宫六院”,是帝王处理日常事务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左祖”即太庙,就是今天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右社”即社稷坛,就是今天的中山公园。纵观整体结构,前部宫殿建筑造型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后部内廷庭院深邃,建筑紧凑,是陶冶情操之佳地。内廷之后是御花园,园里有四季常青的苍松翠柏,有秀石叠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映其间,幽美而恬静。
难得的华丽依然存在,只是少了些许霸气。历经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政变”的磨难后,身心疲惫的故宫没有稍作休息,而是借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重新振作,担当起了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成立故宫博物院后,在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等十余个专馆,收藏了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收藏总数共达1052653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是世界着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这里还曾先后举办各种展览百余次,赴欧洲、亚洲、美洲、澳洲、非洲五大洲的部分国家展览数十次,对宣传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传统、促进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作用。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原本是在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到沈阳后为祭祀、典礼、议政和寝居之需创建的,即清太祖的皇宫。后经乾隆、嘉庆等大力增建,逐渐形成现存的规模,占地4.6万平方米。清朝入主中原后,沈阳故宫改称“奉天行宫”,现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院”,是我国除北京故宫外,仅存的保存完好的古代帝王宫殿建筑群。
沈阳老城大街呈“井”字形,故宫就设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现有古建筑114座。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时间先后,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雎宫、衍庆宫、启福宫等;西路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整座皇宫楼阁林立,殿宇巍峨,均雕梁画栋,一派富丽堂皇之景象。
与北京故宫相比,沈阳故宫的宫殿建筑具有明显的满、蒙、藏文化特点:不仅在建筑式样上采用了满族民间广泛流行的硬山式,墙壁用青砖不罩红,而且在房屋相连处也饰以各色的琉璃雕刻,给人以热烈喜庆之感,与满族的传统审美习惯相符合。如清宁宫的五间硬山木结构的建筑样式,就是满族传统民居住宅的典范。清宁宫还是皇宫内按满族信仰举行萨满教祭祀的场所,宫前庭院立有索罗竿,是旧时满族住宅院落中的主要标志物。
大政殿与赫图阿拉城内的汗宫大衙门的建筑形式相同,也是采用八角式建筑形式,有满族八旗的寓意。正门有两根盘龙柱,以示庄严。大政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从建筑外形上看,大政殿其实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积较大,装饰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10座亭子一起形成一处宏伟的建筑,其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所以大政殿的建设可以说是满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崇政殿俗称“金銮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整座大殿全是木结构,前后出廊,围以刻着石雕的栏杆。殿内部的顶棚没有装饰天花,只在望板上描绘了蓝天白云,给人一种晴空万里的感觉,又有高大典雅的效果。此殿是清太宗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
文溯阁前边建有戏台、嘉荫堂,后边建有仰熙斋,建筑形式仿照宁波的天一阁藏书楼,专门用来收藏《四库全书》。《四库全书》为乾隆撰修的一部大型丛书,自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起经过10年才编撰而成。
沈阳故宫有两大建筑特点:一是保留了浓厚的满族特色,即“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二是宫高殿低,清宁宫及其四所配宫都高于皇帝议政的崇政殿和东路的大政殿。这是因为清朝夺取政权前,满族是一个牧猎民族,受生活习惯的影响,把居住的地方建在高处可以防野兽和洪水的侵袭。这与北京故宫恰好相反。沈阳故宫博物院不仅是古代宫殿建筑群,还以丰富而珍贵的收藏着称于海内外。现沈阳故宫陈列了大量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如努尔哈赤用过的剑等。
北京、沈阳两座故宫是我国大陆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其建筑与规划,继承了我国古代宫殿规划严整、气魄宏伟的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它们标志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500余年前我国在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堪称杰作。
精华必看
我国建筑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故宫更是建筑中的极品:黄瓦红墙,白玉雕栏,宫阙重叠,巍峨壮观。单拿屋顶建筑来说,也有不同凡响的亮点。如在故宫屋顶的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故宫的大部分屋顶都铺着各色琉璃瓦件,主要宫殿以黄色为主(因黄色是皇家的专用色,普通百姓是不可以碰触的),彰显了皇家的贵气和不可比拟性。但在偌大的皇宫里,还有一小部分建筑是绿色屋顶,这部分建筑群是皇子们的居住区。绿色代表生命和活力,皇帝是希望皇子们能够在这里饱读诗书、茁壮成长,真是煞费苦心。其他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瓦,
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另外,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还有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
深度体验
由午门进入故宫,步步脚印、步步故事。看着宏伟的建筑,自然会想起初建时那被奴役的劳动者。摸摸尘封的门墩、踩踩脚下的石板,全是十万工匠、百万夫役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在当时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条件下,能建造出这样宏伟高大的建筑群,实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才能和创造天赋的体现。
据说明代时为了修建故宫,所需的木材大多采自四川、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无数劳动人民被迫在崇山峻岭中的原始森林里伐运木材;所用石料大多采自北京,虽然没有四川远,但也是来自远郊和距京郊二三百里的山区。这些石料往往重达几吨甚至几十、几百吨,如现在保和殿后檐的台阶上就有一块云龙雕石重约250吨,足以说明运输之艰难。
建筑学家们通过对故宫进行研究,也一致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无论是平面布局还是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明清皇宫标志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500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今人对于故宫,也只有踱步其中而遍发感慨。
延伸阅读
明清故宫辉煌而沧桑的历史,演绎了众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紫禁城,这座普通老百姓走近一些也算犯罪的禁宫内也发生了太多不寻常的大事:明代正统皇帝复辟的夺门之变、嘉靖皇帝被宫女谋刺的壬寅宫变、万历四十三年梃击太子宫的“梃击案”、泰昌皇帝因服丹丸而死亡的“红丸案”、泰昌帝病死后围绕着新皇帝登基的“移宫”风波、清朝初王公大臣为确立皇权的三官庙之争、清末慈禧太后谋取权力的辛酉政变等,大多触目惊心。如果能让嘉靖、泰昌重活一回,他们也许会选择做一个普通百姓吧!
后人根据这一桩桩的故事,以故宫为背景,拍摄了《戏说乾隆》《宰相刘罗锅》《纪晓岚》《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末代皇妃》等电视剧,为观众展现了当时生活的缩影: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