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52100000021

第21章 再战金塘岛雨中取胜(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原定1949年9月下旬发起攻克金塘岛的战斗,各部队的战前准备也均已就绪,不料,9月下旬宁波地区连降特大暴雨,山洪暴发,海潮倒灌,陆地一片汪洋,几乎成为泽国,公路、桥梁、码头,损坏严重。恶劣的天气使得军事行动严重受阻。大炮不能机动,作战物资无法正常运输,迫使进攻时间不得不推迟到10月初的最佳潮汐期。

为了确保10月初的军事行动如期进行,宁波地区各级政府紧急动员,大批民工不分昼夜突击排涝,抢修海堤、公路、码头,组织物资抢运,把天灾对战局的影响,降到最低。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正式成立,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10月1日,蒋介石在台北骂娘,石觉这个不中用的东西,岱山机场一直建不好,这一天原来打算派飞机轰炸北平,台湾的飞机够不着,想借大韩民国的机场,给空袭北平的机群往返时加加油,歇歇脚,可是韩国人怕中国内地的共产党,不敢借,空袭北平的计划落空,只好眼巴巴地看着毛泽东在北平天安门城楼上,在全世界面前风风光光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0月1日,宁波那个22军军长孙继先,政治委员丁秋生,副军长张秀龙,参谋长来光祖,政治部主任刘春,联名发布了《战斗动员令》。

动员令说:我们要以攻克金塘岛的胜利,来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开幕,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动员令说:我全军将士应一致奋起,以无比英勇和顽强的斗志,彻底干净把敌人歼灭在海岛上,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动员令号召全军指挥员、政治工作人员、炮兵、水手、突击队员、救护人员、供给人员,在打开定海屏障的金塘岛战斗中,为人民立新功,创造大批各式各样的英雄模范。

动员令最后说:我们一定要把全歼金塘岛之敌的胜利捷报,送到人民政协会的会场上,作为我们对大会的崇高献礼!

10月2日,预定发起对金塘岛攻击之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66师是攻打金塘岛的主攻部队。下辖196团、197团、198团及配属由66师指挥的64师190团共四个步兵团,三个炮兵团,500多条战船,此时已陈兵于宁波镇海老鼠山至太平桥一线20000公尺的海岸上,只等孙继先一声令下。

金塘岛之战,箭在弦上。

然而,从10月2日零时到10月3日零时,整整24个小时,箭在弦而不发。各步兵团一次又一次接到的命令都是:“作好随时起渡准备,不得松懈。”各炮兵团一次又一次接到的命令是:“随时准备射击,不得懈怠。”始终没有开战的命令。整整24个小时,参战部队,全副武装,不离阵地一步,长时间等待的焦急心情,可想而知。各个起渡点的气氛已经凝聚到了极限。

孙继先,张秀龙,来光祖都在第一线指挥所,他们的心情,比任何一个指战员都着急。

一切都是天公不作美。

按照常规,中秋时节,浙东沿海西南风最多,又是大潮汛期,发起金塘岛之战十分有利。不料这一天即秋雨绵绵,金塘洋面上浓雾笼罩,白茫茫一片,根本看不到金塘岛。

海上的天,说变就变。指挥员们抱着一线希望,等待天气有所转好,哪怕只有两个小时云开雾散,战斗就可以打响。为了等到希望的天气出现,又担心参战部队看到天气不好,放松战备,一旦出现好天气贻误战机,又不得不向参战部队常常下达“不得松懈”同样的命令。

天象的恶劣,攻击金塘岛之战,不得不推迟一天。

丁秋生说:“真是‘秋风秋雨愁煞人’呀!”10月3日,一早,大雨滂沱,越下越大。雨如果照这样子下下去,10月3日再不能开战,金塘岛之战必须再度推迟,一推迟就是半个月。因为接下来就是满潮期和平潮期,在这期间,船只在金塘岛无法靠岸。

半个月,半个月的时间,对金塘岛国民党守军是宝贵的,他们有了更多的喘气时间,可以修筑更多的防御工事,意味着解放军攻占岛屿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孙继先不肯给国民党这样的机会。

在前线指挥所,副军长张秀龙请来了几位当地的老渔民,请他们帮助分析天气走向。

一位老渔民说:“三天之内勿会有日头”。

又一位老渔民说:“天,勿会晴咯。”一位老渔翁慢吞吞地说:“晴,晴是勿会晴咯,出,出出日头是会咯。”张秀龙一听,忙问这位老渔翁:“大爷,你这话什么意思?”

老渔翁年纪大了,说话不太流畅:“阿拉咯鱼人,怕雾怕风勿怕雨,落雨落雨,落落停停,勿会一门落落去咯。”老渔翁的话,其他几个渔民也连连点头称:“是咯,是咯!”老渔翁的话,对张秀龙是个很大的启发,他想:对呀!下雨都是一阵一阵的,不像雾,灰蒙蒙的说不散就不散。如今倾盆大雨,海上没有雾,是个好兆头,说不定说晴就晴。

在滂沱大雨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舟山前线指挥部再次向参战部队下达了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的命令。

傍晚,雨忽然停了,金溏岛从大雨水雾中显露了出来,雨后的金溏岛显得格外清晰。海上的风和浪也小了许多。在前线指挥部的副军长张秀龙,军政治部主任刘春一看战机成熟,立即果断下达命令:开始进攻!

随着前线指挥部的一声令下,部署在三山至老鼠山沿海的9个榴弹炮连,4个野炮连,1个山炮连和前出的齿蟒山岛上的炮兵连,同时向金塘岛敌人的滩头阵地发起猛烈炮击。一时间,炮声隆隆,大地颤抖,数以千计的炮弹,飞向金塘岛,在金塘岛沿岸爆炸。金塘岛上国民党守军精心修筑的滩头阵地,碉堡、铁丝网、梅花桩,一个一个飞上了天。

战斗的帆船从内河出发直发金塘(守智摄)金塘岛的国民党守军102师师长宋式勤,万万没有想到共军居然会在瓢泼大雨的日子,发起进攻。然而,他毕竟是个久经沙场的老军人,在共军开始猛烈炮击后,立即命令各部进入阵地,组织防御,抗击共军登陆。

解放军攻击部队中64师190团航程最远,18时30分,首先起渡。

“达达的的的达达——”

“达达的的的达达——”

军号就是命令,在起渡的军号声中,刘林森率领的1营,所有战船一起扬帆出海,直扑金塘岛。

1营1连是刘林森成长的连队,是这个连队被命名为“英雄郭继胜连”后的第二任连长,他对这个连队的战斗作风太熟悉了,打起仗来得心应手。每次作战,他都在第一线指挥,把这个连队攥在手里,那里要紧就往那里放。这次也不例外,他就在1连的战船上。船长老广,舵手老大陈三,配属有一个加强排,三挺轻机枪,两门60迫击炮。老广是老革命,战斗经历得多,还带了几个炸药包,用他的话来说,是“有备无患”。二唤子也悄悄地瞒着刘林森在船舱里头藏了一样东西——1付担架。刘林森疟疾一直没有痊愈,这些日子又泻肚子,一米八几的汉子,瘦得皮包骨头。二唤子知道,十月的海上,已经寒气逼人,刘林森带着极度虚弱的身体,和战士们在大雨中淋,在海风中吹,是革命意志在支撑着他,劝他离开战斗岗位是不可能的,万一倒下了,只能和大榭岛战斗中一样,用担架抬着他冲锋。

二唤子干这事,只有王彬知道。现在,在1营,二唤子和王彬是刘林森身边的文武二将。这个王彬,怎么跑到1营来了?原来,由于王彬在海上翻船后漂流的三天三夜中,不怕苦,不怕死,经受了最艰难的生死考验,中国共产党190团委员会批准了他火线入党的申请。病愈出院后,190团政治处,将他分配到1营当文书。

王彬到1营报到,迎面碰上的第一个人就是二唤子。这俩,住在军部医疗队时,一个说话文绉绉,有时还咬文嚼字。一个说话炮筒子,直去直来。有时王彬故意逗二唤子,对他来些之乎者也;有时二唤子报复王彬,吃炒黄豆给他掺颗生豆子。他俩是一对打打闹闹的好战友。

二唤子一见王彬背着背包进门,就笑着说:“嗨,臭知识分子,想到咱1营来吃生豆子?”王彬说:“去去,我来报到的,再叫我臭知识分子,小心我揍你!”二唤子说:“咱营不缺文教!”王彬说:“在下,此番不当文教了”。二唤子一听,说:“又来了,酸不拉几——不当文教当嘛?”王彬说:“小小的文书,见笑了!”“唷嗬,当干部了!”二唤子说。“去去,什么干部不干部,往后别再叫我臭知识分子就行。”王彬说。他俩说话间,老广见他们说得投机,走过来说:“你俩认识?”王彬说:“岂止认识,连他妹子我都认识。”老广听了,和二唤子打趣说:“这可是你妹夫啊?”二唤子一拳打过去,说:“去去去!”不管怎么说,自从王彬来了之后,1营热闹了不少。战船扬帆,海面上风紧浪高,骤晴的海空,云层又在积聚,一场大雨似乎就悬在头顶。

解放军部队,欲取金塘岛,务必抢在大雨降下来之前登陆金塘岛。否则,后果难以想象,至少,将是一场苦战。正是:雄师驱军跨东海,势与天公竞秒分。“同志们,我们唱支歌好不好?”由于航程远,王彬做起了战场鼓动工作。“好!”战士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向前,向前,向前,预备——起!”“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小文书起了一个头,整船的人跟着唱了起来。1连的船上歌声一起,相邻的船也唱了起来,海上顿时歌声一片。雄壮的军歌,伴随着炮声的轰鸣,背负着人民的希望,英勇的战士们,前进,前进,前进进!

话分两头。

190团起渡10分钟后,66师198团由三眼契起渡,30分钟后196团、197团分别从三山、老鼠山起渡。至此,在正面20000公尺的金塘洋面上,500多艘战船横空出世,乘风破浪,飞速前进,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形成无数突击箭头,冲向金塘岛。

从三山起渡的196团突击营,1连3班和3连4班两只突击船,行驶在最前面,他们的船上,挂了两只绿色的灯,这是突击部队的航标灯。船到中流,流急浪大,木船在浪涛中跳跃,海水有时离船舷只有一两寸,水花不时地打进船舱里,木船随时都有被打翻的危险。

突击船队接近金塘岛的滩头阵地了。按照预定的联络方案,先头部队向空中发射了三颗绿色信号弹。炮火开始延伸射击,压制金塘岛守军的纵深火力。

岂知,茫茫的夜空,先头部队对与海岸的距离判断失误,原作战部署规定,应该在距离金塘岛海岸300至500公尺发出信号,炮火延伸,结果先头部队在距离金塘岛海岸还有700多公尺时,误以为已经接近滩头,发出了要求炮火延伸的信号弹。攻击部队的炮火过早延伸,给金塘岛国民党守军组织火力反击的机会。刹那间,金塘岛国民党守军的炮弹和轻重机枪子弹,像雨点般向正在接近滩头的解放军突击船队打来。

“前进3号”船上舵手傅德信脚上负了重伤,倒在船上,仍用双手紧紧握住舵把;“前进4号”船上的水手刘朝军右臂负了重伤,就用左手掌舵。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战前的誓言:只要有一口气,就要把部队送上金塘岛!

9号船,一共30个人,除了于保亮率领的第9班,其他就是连队的文书、文化教员、卫生员、担架员等非战斗人员。但是他们也不甘落后,在4名水手的努力下,始终行驶在突击船队的前列。在接近敌人前沿200公尺时,国民党的守军机枪子弹像撒豆子一样扫向9号船,船上当即有5个人负伤了。于保亮是部队的一级战斗英雄,此时此刻他沉着坚定说:“沉着!同志们,到岸就是胜利!”

船上又有几名战士负伤,4名水手中受伤了两个,于保亮为了加快船速,跑到船头,操起一把棹,狠命地划。就在离岸不足百公尺的地方,他的头部、胸部,连中数枪,翻身落海,壮烈牺牲。

“冲呀!为英雄报仇!”战船上仅剩的4名战斗员和几名非战斗人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高喊着,飞速登上金塘岛滩头,以4个人的力量,向国民党军固守的山头阵地发起猛攻。炮手唐二巴,抱着炮筒,一连打了6发炮弹。4个解放军战士和几名非战斗员,没有指挥,没有命令,只有一腔为牺牲战友报仇的烈火,一口气攻下了国民党一个排踞守的山头阵地。

1连4班的战船是196团突击船队中,首先冲到滩头的,船还没有靠稳,副排长高继茂一把抓住乱草跳岸登陆,船手高清束也随即跳上了岸。这时,坚守滩头阵地的国民党守军,手榴弹像雨点般抛来。敌人的一颗手榴弹在船边爆炸,副班长陈褔彦负伤,掌舵的水手谢裕新拿过他的冲锋枪就冲上岸去。

岸上,国民党守军地堡里的机枪还在拼命扫射,枪眼里往外喷着火星。高继茂一个箭步跳到地堡顶上,将一颗手榴弹从枪眼里塞进地堡,吓得地堡里的国民党兵丢下重机枪就往外逃,乖乖地成了俘虏。

3连5班的船,遭到国民党守军三面火力的夹击,木船成了一个火球,一下子伤亡了7人。舵手魏云一只胳膊负伤,他全然不顾鲜血淋淋,用一只手臂掌舵,用身体压在舵杆上,保持战船的前进方向,倒下之前,将5班送上海岸。几乎个个都是满身鲜血的5班战士,冲上海岸后直扑国民党守军的火力阵地。国民党守军在这些“血人”面前,胆怯了,弃阵地而逃。战士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国民党守军的前沿火力阵地,为后续部队登陆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同类推荐
  • 读者精品——年轻思绪

    读者精品——年轻思绪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自己是长子长孙,所以不到十一岁就说起媳妇来了。那时对于媳妇这件事简直茫然,不知怎么一来就已经说上了。
  • 乡下人的悲歌(2020版)

    乡下人的悲歌(2020版)

    在美国社会中,人们经常用“乡下人”(Hillbilly)等词汇来形容在困境中挣扎求生的白人蓝领阶层。“比贫穷更可怕的是失去希望”,正是这个群体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在《乡下人的悲歌》中,J.D.万斯真实讲述了社会、地区和阶层衰落会给一生下来就深陷其中的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万斯的外祖父母从肯塔基州的阿巴拉契亚地区向北迁居到俄亥俄州,希望逃离那可怕的贫穷。他们通过努力跻身中产阶层,最终他们的外孙从耶鲁法学院毕业,这是传统意义上成功实现一代人向上流动的标志。随着家族故事慢慢发展,我们发现万斯的外祖父母、阿姨,叔叔、姐姐、以及最重要的他的母亲,都在极力适应中产阶级生活的要求,却从没完全逃离过药物滥用、酗酒、贫穷和精神创伤。万斯便是在这样混乱又令人心碎的环境中成长,但也是这群“乡下人”的爱与忠诚,使他取得了今天的成就。综合来看,像作者一样成功脱离贫困的案例,屈指可数。大多数的美国白人蓝领仍旧摆脱不了世袭的贫穷与困顿,仿佛是一副与生俱来的枷锁,牢牢套在他们的脖子上。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们无法在美国这个以自由为豪的国度中,找到合适的出路?《乡下人的悲歌》是一部极其动人的回忆录,包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诸多幽默元素,记述了一代人向上流动到底是怎样的感觉,也对一大批人丧失美国梦的现象作了思考。这本书同时也是一部深刻的社会评论,通过作者的成长故事与经历,从“局内人”的角度,带领我们以更宏观的视野,深入探视美国蓝领阶层所面临的困境与危机。
  • 人间温柔:余生做一个温暖的人

    人间温柔:余生做一个温暖的人

    “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人间温柔》是国内31位当代散文大家联手写就的一部散发温暖的散文作品。全书共有四章,分别是:“身在无间,心在桃源”——世界的善意;“明月直入,无心可猜”——自我的边界;“不烦世事,满心欢喜”——接纳的勇气;“心有山海,静而无边”——万物的敬畏;作家们在书中谈论亲情、友谊、久别的故乡、逝去的时光,或直击主题,或慢慢铺叙,仿佛告诉我们,既然来到人间,就去努力成为一个温暖的人,不卑不亢,清澈善良。
  • 青花里的乡愁:关于瓷与茶的美学日志(精装版)

    青花里的乡愁:关于瓷与茶的美学日志(精装版)

    《青花里的乡愁(关于瓷与茶的美学日志)(精)》作者李冬君以乡愁这个看似飘渺、感性的情感为题,寄托于有形的在茶、瓷器与自然山水中,将这种苦涩的情感化为优雅、细腻的生活情绪和状态。全书分为:子曰,瓷语,茶话,所收录的文章基本来源于作者对画家郑云一瓷器作品的解读、体会和升华,辅以图片,以图文并茂地形式展开。全书文字清新淡雅,图片优美精巧,让人读起来隽永深刻,爱不释手,在看似闲散中感悟人生的哲理。文字之中有100多幅与之相配的图片,风格雅致。
  • 大学史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大学史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热门推荐
  • 元灵诀

    元灵诀

    天尊佩剑遗落人间,百世轮回剑灵转世为人,重修补天道功法,不为成仙,只为做一凡类人。然而当他知道天尊在代替他受九宇之苦,依然决定不惜身死道消,化为一滴天尊血,希望能救出天尊。当这一切基本以为是最完美的结局的时候,各方巨魔显现,原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局!是再化为剑灵而战,还是继续做一位平凡的人类,难道还有第三个选择么?请问怎么选择?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爱你十年不晚

    爱你十年不晚

    十年前,她是校花、千金小姐,他是班长、翩翩公子。当两个少男少女走在一起。十年后,她是花名远扬的柳氏公主,他是炙手可热的温文儒商。多年未见的两位商业精英因生意而再度聚首。是各怀鬼胎,还是实属巧合?爱情、阴谋、恩怨、真相,一切爱恨情仇是要灰飞烟灭,还是无限蔓延?
  • 我穿了个假童话世界

    我穿了个假童话世界

    修仙位面破坏后……童话世界“艾子,君慕安又生气了。”某女仰天长叹。“那弄死吧,反正还要取雷灵”系统非常淡定“唉……”她认命的第108次摸出匕首。面前男子不修边幅的挑起一条斜飞入鬓的剑眉,那双装着深夜的眸子盯着她,幽幽开口“白白……这是还要杀我吗”“哈哈,没呢”她一抖,继而任命地削起了第108个苹果…………他从心脏剜出雷灵,血色浓烈的让人一阵眩晕,手心微颤的递给她“好了,回家去吧”“还有……别看我”她双目赤红,双手撑着结界,脸色苍白异常。“君昼,你找死吗?!”#作者脑洞超大,剧情离奇。主人公性格无定式,可甜可咸可腹黑,包各位小可爱们满意_\(≧▽≦)/_哦~奥,还有就是……咳咳,喜欢fu文的姐妹们可以关注一下莫钰cp啊(番外篇哈???)#
  • 失落的战姬

    失落的战姬

    [警告!警告!冷冻装置失效,实验舱正在恢复正常温度,实验体即将苏醒!重复,实验体即将苏醒!实验体具有巨大的危险性,请科研人员紧急撤离!重复!请紧急撤离……]
  • 立处黑暗顶端

    立处黑暗顶端

    一位名叫李俊的少年,因为从小心中就有着一股热血劲,并且向往着可以立于黑道的顶端,俯视世界。从而走上了混黑道的经历,在黑道上的路程历经千难万险,有过生离死别,一直不放弃。
  • 一只主子的自我修养

    一只主子的自我修养

    我四一只主子,没错,一只正经的银渐层我主要想跟大家聊一聊我家的故事毕竟是简介,主要就是短作者备注:此文无糖,主要是生活片,想看糖的,先把这本书看完了再说
  • 穿花拂柳剑

    穿花拂柳剑

    冷酷的女侠撩着一缕青丝,对符苏说:“小贼,你说天下这么大,哪里才是我的安生之处?”符苏不再是当年那个被人杀得落荒而逃、是人都可以踩一脚的小贼了,他如今已是恭帝、是来仪剑主、是临安先生和黎山的掌门,他当然可以拍着胸脯说一句:“我这里呀!”
  • 妖孽弃妃

    妖孽弃妃

    一杯毒酒,被打入冷宫,一场大火,结束她本不该寻求的繁华。结拜的姐妹,对她痛下杀手,那一场颠鸾倒凤的邂逅,又何尝不是一种束缚?姐妹如何?皇帝又如何?如果无情,如果不爱,照样反出宫墙,断情绝爱,另嫁他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阴阳大至尊

    阴阳大至尊

    阴阳破,万物灭。道法破,阴阳存。天地法则,阴阳为主。阴阳之力,可毁天辰日月。阴阳之主,掌控天下。妄死妄死,只由阴阳决定。即生即死,只在一念之间。一代阴阳之祖,留下圣物,只为造就阴阳至尊。
  • 魔法学校

    魔法学校

    本书是作家葛竞的长篇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事,带我们走进令人向往的魔法学校,坐潜水艇参观校园、沉船里面的教室、鱼缸里的生物课、学校里的秘密通道……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神秘的魔法世界。小说中的“我”从初识这个充满魅力的学校到在这里学习生活慢慢熟悉,从开学典礼到上课、考试、日常的活动,“我”也在逐渐成长,一点点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