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地域广阔,山川壮美,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国人聪慧纯朴,有几千年的文明与灿烂的文化。大清这个东方大国特有的文明早已传播到西域各国,为之借鉴使用。同时西域各国人民早已对这个美丽富饶的东方大国而翘首视目。能踏上这个蕴含着如此先进文明的国土实属是下臣的荣幸。不过据臣观察如今的大清人包括朝廷在内,可能是受几千年的文明所影响吧,思想上有些太自信了,已自信到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了,老觉得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就是地球的中心,是世界老大,对旁国可唤之即来,挥之即去。孰不知西方各国在吸取大清先进文明的同时,已发展了自己的先进文化。甚至已上升到‘科学’,如今有好多长处是值得大清来借鉴的。否则照这样长期下去,大清国会落伍的。”
汤若望言完,魏裔介点了点头说:“大人所言与下臣所想一致。下臣日后定会把大人所言谏议给皇上的。”
此时从远处深山内传来几声虎啸,打破了山野的沉寂。魏裔介急忙对汤若望体贴道:“别怕,我们有好多的卫士,手持锋利的武器为大人站着岗呢。”
汤若望只是淡淡点头,微微言道:“时候不早了,臣不再打扰魏大人了。”
次日拂晓,晨曦初露,汤若望便早早地走出帐篷,唤上魏裔介站在了昌瑞山的高岗上,放眼远望。此时,汤若望面对眼前美丽的景色,操着还带着些西洋腔调的京音对魏裔介道:“魏大人,这里的景物太迷人了,你的智慧真高,真有眼力,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站在这里我的胸怀好宽广,我的心都在飞翔。”
魏裔介仅是对汤若望淡淡一笑。他站在昌瑞山主峰上,向南望去,平川似毯,万物尽收眼底。朝北看,重峦如涌,万绿无际,日照阔野,紫蔼飘渺,风吹林树,碧影森叠,山川壮观,景物天成。魏裔介对汤若望不无感慨道:“此行,大人是察算时历的,下臣是观卜风水的。这选卜万年之吉地直接影射大清江山的稳固,你我责任之重大呦。”
“魏大人所言甚是。我自从来到大清,一向受到贵国的皇恩普照,下臣倍受鼓励。不过下臣也深深地体会到在这样一个国度里供事,那真是伴君如虎,好与歹,即是祸与福,你我只管今日尽心,别管以后如何。就眼前的这块风水宝地就是我主耶稣见了也会垂涎三尺的。快拿出你的罗仪为皇上的寿宫定位吧?”汤若望言道。
魏裔介与诸臣携带罗仪,匹马往来于荆棘间,蹬马兰峪,上狼儿窝,龙洞峪,涉潾河,夜宿帐房。天大雨雪,坐乱石流水间,察卜地形,耗费苦心。其左勘右察,观四面之山峦,望两旁之水势。看山在何处住,水在何处合。看山势之来脉,寻求落脉结穴的地方。这就是魏裔介所用的“寻龙、望势、查穴之相卜法”。以定风水宝地。
“寻龙”就是寻找龙脉之所在。中国龙脉皆自昆仑山所来,因为昆仑山乃是中国山之祖宗,风水龙脉的发源地。其中一条从黄河源头之北,经燕山,至昌瑞山,恰在龙脉之上。因此魏裔介便锁定此山,相度而成。其并有诗云:
旧是长城烽火台,高峰崱屴倚天开。
而今已见真人气,云物先从龙洞来。
又云:
叶落平原草尚肥,上公独骑兢合围。
晚来分得双肩兔,一道寒光照短衣。
魏裔介携同诸臣在昌瑞山,跋山涉水,仔细观势推算,锁定此处为世祖顺治皇帝陵地。
几天下来,山陵相视完毕后,魏裔介便与诸臣凯旋归朝。康熙帝与孝庄后及四辅臣在宫内等候捷报。魏裔介便上前奏道:“皇上,太皇太后,辅臣大人,先帝皇陵已相视完毕。”
“魏大人,此地风水可佳?做皇家寿宫,可否?”索尼急切地问道。
“回中堂大人话,经下臣与钦天监诸臣仔细勘察相视,此地风水极佳,它地无法比拟。可永久做大清皇之寿宫。可保大清基业永久不败。”魏裔介又详细向皇上、孝庄太皇太后及四辅臣对此山陵地的风水作了阐述。
魏裔介叙述完毕,鳌拜言道:“皇上的山陵与大清的基业一脉相连,此事不可马虎。魏大人一路辛劳,可作短暂歇息,过几日再同精通风水的诸臣,再行前往此山察看,方可断定。”
魏裔介谢过后退下,心中不敢有丝毫懈怠,并没有忙于休息,而是寻找诸臣夜以继日地反复推敲察算,绘制皇陵确切地与墓穴确切点位。不几日又会同诸臣重踏昌瑞山,再行仔细复审,确定无误后才率诸臣退下山来,复奏圣上。
朝野上下对此皇陵的选定一致表示赞同。就这样皇陵随即动工兴建,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清东陵。
孝庄后满意地对诸臣说道:“此陵关系到我大清的兴衰,不过……这一切都让历史去应验它吧……”
孝庄后言完众臣们一片欢呼。静下来以后孝庄后又静静的说道:“这天儿也渐渐的冷起来了,哀家想到了明年开春儿,应该表彰一批对大清国有贡献的臣子,望众爱卿有所思想准备。再者就是到了明年开春儿,皇上又大了一岁,这为皇上选师求学之事应尽快摆上议程,这事可马虎不得,望众卿为此事多多操心。”
言完,孝庄轻步离开了朝堂。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皇宫内又迎来了新的一年。
聪明的孝庄早已把失去儿皇的痛苦压于内心,她要为皇孙的基业重新振作起来,她要重新涉足朝堂,继续驾驭朝臣,稳握政权。她要察颜观色,注意每个臣子的一举一动,要时时过问政事,不敢有丝毫疏忽。
这一日,她陪同幼帝接受四辅臣奏事。奏事完后,孝庄后言道:“魏裔介才思敏练,劳绩卓著,应擢职奖赏以彰显我皇恩浩荡,鼓励其一心任事。”
“臣以为太皇太后所言甚善,魏裔介确实值得嘉奖。”索尼接话道。
“中堂大人所言甚合哀家之意。哀家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应该擢升魏裔介为大学士。再者……吏部尚书不是出缺吗?那就让魏裔介来任吏部尚书。并赐给其三匹绸料与两坛洋酒。让其官晋极品,尽显荣耀,以展抱负。”孝庄对四辅臣言道。
“依太后之见,那魏裔介应冠何殿大学士之名为妥?”索尼接问道。
“就擢其为保和殿大学士好了。”孝庄后不加思索地言道。
“太皇太后,臣认为如此超常擢拔魏裔介恐有不妥?”鳌拜打断了孝庄与老臣索尼的对话言道。
“有何不妥?”孝庄后问道。
“魏裔介自入朝以来,虽没有结党之嫌,为国论事无所避忌。但其一向秉性清高,强悍,处事我行我素,根本就不把同僚们放在眼里。连我们这些满大臣们他都不屑一顾,就连先帝他都敢顶撞。就文的而言这样的汉儒大臣,我们满大臣自感不及。所以臣怕让魏裔介担任大学士,又兼任吏部尚书,这样的位高权重之职其日后必自大,会行为无羁,对国朝施政不利。”鳌拜言道。
“太皇太后,臣以为鳌拜大人所言皆是实理,任用魏裔介一事,理应重新审议,不可一蹴而就。”遏必隆附和道。
“苏克萨哈大人,您说呢?”孝庄后又问苏克萨哈。
“臣认为魏裔介可重用。”苏克萨哈随口言道。
“唉……我们几个人还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哀家还是要说鳌拜大人,依哀家对魏裔介多年的观测,对任用魏裔介不必多虑。其人品才智俱佳,对大清国忠心耿耿,这都是众臣有目共睹。范文程大人也多次向哀家荐举魏裔介。至于他的脾性那是他的个性,人各有志,互不相同吗?不要一味的纠其缺点……”
“太皇太后,既然意见不一,此事又非同小可,不如这样——召开九卿会议讨论,按大多数臣子的意见所定取舍。”索尼打断了孝庄的话,说了一个折中办法。
“这个办法还可以,就这么定了,召开九卿会议裁定。”孝庄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