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46300000071

第71章 新闻本质论(23)

从心理特征上分析新闻敏感,它类似于作家产生创作“灵感”时的心理特征,从业人不仅感觉到了思维兴奋点,而且会产生某种明显或不明显的职业冲动。记者的职业冲动一般都来自新闻敏感。从唤醒的意识上分析,新闻敏感包含了对某种新闻题材、某种时代特征、某种新闻人物乃至某种新闻思想和某种事实结果的热衷,所热衷的又恰恰是因为它们可能具备的传播价值。

从新闻发现的发展过程上分析,新闻敏感是一种粗略的新闻发现,是一种对传播价值和传播效果只带方向性和或然性的大致评估和感受。同时,又是一种预期的新闻发现,是一种尚未与客观事实的真相印证的主观判断。它和预期的新闻事实还有或长或短的距离,有时需要通过采访和深入采访、有时需要通过对现有新闻素材进行提炼、有时则需要等待新闻发生时机等等途径来弥合这段距离。

总的看,新闻敏感还不是具体的新闻发现,还不能够称为确切的新闻发现,当然也不是完整意义的新闻发现。同时,新闻敏感所唤醒的发现意识,间或带有明显的超前性,某些预期的发现意识又表现为与现实的势态所能发生的事实结果、所能展示的新闻思想差距甚远,于是,已经产生的新闻敏感由于新闻时机不成熟或者主客观条件限制,也可能会暂时的甚至永久的自我熄灭。

但是,不论新闻敏感是在采访前、采访中抑或少数新闻敏感可能是在写作思考和编辑过程中产生的——无论怎样,它都是新闻发现的前提,所有具体的新闻发现都始于新闻敏感。有了新闻敏感,才会有预见、提炼和确认三种随之而来与之相关的思维现象,才会有新闻发现的开始和结束。换一句话来说,如果没有新闻敏感便一定没有为敏感而产生的具体的新闻预见,便一定没有主动的采访目标,也一定没有为已经敏感到的传播价值而服务的新闻选择和提炼,当然也就没有最后的对新闻价值的确认。

胡志平先生的结论是:“所以说,没有新闻敏感就没有新闻发现。”

我们也注意到,在新闻实践中,可能缺乏新闻敏感的从业新手或业余通讯员却能够写出有较高传播价值的新闻作品,这不在于理论与实践的不统一,而在于具体实践的多变性和多样性。如,总编辑的新闻敏感,可以转变为对记者群体的采写指令;老编辑的新闻敏感可以使得通讯员以另一种采写本意投来稿件中所包含的新闻传播价值;有时候政治家的政治敏感也可以转变为对媒体传播价值的指令;等等。我们用专业水平来衡量新闻从业人员,则要求记者编辑和优秀通讯员一定要具备随时产生新闻敏感的较高专业素质。

这一观点,真正抓住了新闻认知的“团队主体性”!

归纳起来,在新闻发现的全过程中,新闻敏感所起到的作用有三:一是某种新闻发现的意识被唤醒,它使记者初步形成了追逐较高传播价值的大致采访方向和目标;二是具体的职业兴趣被激发,它使记者迅速形成了职业兴奋点,形成了追求富有创意发现的职业冲动和采写欲望,从而为具体的新闻发现提供了内在动力;三是心理曲线形成高潮,思想趋于活跃,容易促使新思想新观点的短暂思绪佳境形成。

不难理解,上述三种功能和作用,对记者迅速采访或者深入采访、高效提炼新闻并完成新闻发现具有强劲的推动力。反过来看,有不少新闻从业人员极少产生职业冲动,在采、写、编过程中很难形成兴奋点,如果从专业素质上分析,这恰恰是因为他们缺乏新闻敏感。

预见,也叫新闻预见。它是记者对新闻势态、事态的预先分析。也就是对自己所产生的新闻敏感,要自觉不自觉地评估一下:这种思维冲动有多大可能实现某种新闻发现?新闻预见常常是紧接新闻敏感之后的思维现象。对于简单的新闻迹象,记者产生敏感后会有相应预见,不过瞬时定夺。对于复杂的新闻迹象,更离不开多次显著的、自觉的、相应的评估和判断。

从记者们产生新闻敏感,到准确地预见和判断,最后焦急地等待新闻时机成熟的三个过程——这是新闻发现的动态流程。

胡志平指出,不能把新闻预见从字面上简单理解为是对某个新闻事件的预见,而应把它看做是一种专业性思维现象,其中包括对可能发生的事进行必要的预期分析。它的确切含义是针对自我或者他人产生的新闻敏感,是否符合当前势态和事态发展的自然而然的分析评估。这种尚未进入新闻发现确认阶段的预先分析评估,与新闻敏感所激发的兴奋和冲动相比,显得相对理智和冷静。

一般说来,新闻敏感产生之后必然伴随着记者对相关势态和事态的新闻预见。因为,新闻敏感所唤醒的意识包含了对某种新闻题材、某种时代特征、某种新闻人物乃至某种新闻思想和事实结果的热衷或企盼。那么,这种热衷和企盼与当前势态和事态吻合程度又如何,从业人必定要作相应分析以坚定自己的敏感。

预见的基本内容有三:一、当前势态的发展方向及可能持续的时间;二、当前的事态是否继续扩大,将可能出现哪些结果;三、所热衷的采访题材和采访对象在当前势态下或者事态中会不会有符合传播价值的理想表现;等等。

假如只有敏感的冲动而无预见的理智,那么,新闻发现的过程就会变成冲动发现、冲动采访、冲动写作,成功的希望也就真的成了“偶然”和“运气”。这里,我们并不认为单纯依靠新闻敏感的冲动采写,就意味着只有失败而无成功。恰恰相反,有些成功报道正是靠冲动成就的。职业敏感带来的一股子冲劲往往是记者的“职业病”,它是优点也是弱点。敏感后的理智分析和预见则可以弥补敏感和冲动的不足。

预见是新闻敏感产生后的理智思维,是新闻发现过程中的必须环节。对于专业水平较高的从业人员来说它又是必然的环节。

归纳起来,在新闻发现的全过程中,预见所起到的作用有二:一是通过对相关势态、事态的分析,适度把握敏感闪现和思想冲动的可靠性,或紧紧抓住机遇,推动新闻发现,或放弃不可靠的价值追求,继续常规积累;二是通过对相关势态、事态的分析,使新闻敏感所表现的粗放兴奋点得到适当调整,从而提高新闻发现的成功率。

关于“提炼”的话题:同一新闻事件两个人分别采写,传播价值有天壤之别,为什么?

提炼,也叫新闻提炼。它是根据传播价值思想面对新闻事态调整观察角度并选择最有传播价值内涵的事实材料的过程。

如果说敏感和预见还处在新闻发现的指向阶段,那么,提炼则开始进入了实质性的新闻发现阶段(应该说是再发现阶段)。它具体表现为记者已经开始对主题事实进行选择,对新闻事件及其事实材料的观察角度进行发现。当然,这种角度一定是相比较最有传播价值的角度。

经过比较,可以进一步明确:新闻敏感是对新闻发现指向的意识唤醒和兴趣激发,新闻预见是对新闻发现指向的理性修正和具体判断,而新闻提炼则是对新闻发现指向范围内的所有事实材料的观察角度移动和主题事实的选择。

新闻提炼过程很微妙,它的操作形态主要是编辑记者自己所主动把握的思维活动形态。所以,新闻发现中的具体提炼过程,如果编辑记者本人不表述出来,其他人无法为他作具体描述(这正是秘密所在)。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同一新闻事件里两个水平高低悬殊的编辑记者各自的发现和提炼,清楚地看到有没有新闻提炼和新闻提炼的精确程度,产生的新闻作品其传播价值大不一样。同时看到,新闻提炼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新闻发现指向范围的全部事实材料的观察角度的移动和主题事实的精确选择。由此而完整理解新闻提炼之所以被称为新闻发现的实质性阶段。

记者的新闻提炼有时只是一瞬间,一眼就发现了最有传播价值的观察角度,一眼就发现了沙里的金子,提炼成了感觉不到的过程。但是谁也不能忽视瞬间过程也是“过程”。较多情况下的新闻提炼则有明显“过程”。其主动思维活动可能要经过几步才能完成。整个新闻事实全部进行了新的提炼和整合。这就是在新闻发现过程中较多的一种提炼表现。它进一步说明新闻发现是贯穿于新闻采、写、编全过程的新闻现象。

在新闻发现的具体实践中,新闻从业人经常要面对三种采访收获:一是所采到的事实材料全部具有新思想新信息内涵,全部符合传播价值,符合新闻发现指向,但是形成报道则需要对所含事实信息进行有序组合;二是所采到的事实材料部分具有新思想新信息内涵,有传播价值的新闻淹没在一般材料中;三是所采到的事实材料只体现某种新的信息特征,而这种新事物的传播价值不明显,它没有表现出符合传播价值的新闻发现。

这足以说明,不经过提炼而进入大众传播的新闻作品几乎没有。

新闻提炼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要在具体的事实材料中实现传播价值思想与信息内涵的统一。新闻提炼是服从记者的新闻发现指向的。

一般说,从新闻敏感到新闻预见再进入新闻提炼后,有价值的传播思想已经大致形成。因此,具备专业水平的新闻从业人完成采访后,常要面对的是前两种采访收获。所以,记者经常采用的新闻提炼方法也有两种:一是把所采到的全部事实列入报道范围,在总的传播思想指导下,对事实材料进行提取分类或者选择轻重,然后识别不同事实的思想内涵差别,又分别提取新闻观点,最后实现分题报道或连续报道,或有序组成一则报道;二是根据已经形成的传播思想,对所采到的事实材料进行比较选择,使被淹没的新闻事实和新的信息内涵凸显出来,从而完成新闻发现。

归纳起来,在新闻发现的全过程中,新闻提炼所起到的作用有三:一是凸显被一般材料湮没的新闻事实;二是在总的传播思想指导下,通过对采访收获的提炼,理顺观点,理顺材料,促成新闻整合,完成新闻发现;三是通过提炼进一步调整原有的新闻发现指向,调整原有的传播价值思想,使传播思想与信息内涵在事实材料中更完美地实现统一。

正是胡志平先生新闻实践的切身体验,为新闻理论的提升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可是,又有多少我们的同行,严重缺乏这种反思和追问的精神——以至于新闻理论的创新要严重依赖于脱离新闻一线实践的学者和专家。在这里,我绝不是说学院派学者专家水平不高,而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理论自觉太低。如果大多数新闻工作者都能自觉地向胡志平先生学习,新闻学的境遇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低人一头”。

随后,胡志平先生又提出了一个关于“确认”的话题:最终你要告诉受众一个什么样的主题事实?

确认,也叫新闻确认。它是指新闻发现的最后判断和认定。没有确认,新闻发现就没有结束,新闻事实的最后整合也不会定型,记者还会犹豫,还想深入采访,对某些观点和材料可能要改变新闻观察角度,甚至新的敏感又会产生,原有的新闻发现指向要调整要推翻。

新闻确认,能最后反映出新闻发现过程是对一系列传播价值的确认,尤其是较大题材的新闻,甚至包括了对典型事例的认识和发现;新闻确认,又是对一系列认识和发现的最后整合,它是根据传播价值思想正式确立新闻主题为主要标志的,临时主题不能代表新闻的最后整合,也不能代表新闻发现的最终完成。

确认,在新闻发现中的作用可简而言之为:它标志着发现过程的结束。它在记者心理上的反映是:我要告诉读者的就是这个!

以上分析,使我们感到新闻发现中最重要的思维现象是新闻敏感。避开抽象的发现过程不谈,凡具体的新闻发现都始于新闻敏感,而具体的新闻发现动力也来自新闻敏感,有了新闻敏感才会有新闻发现中的其他思维现象。

那么,神奇的新闻敏感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胡志平先生用“一个传说”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来揭示这个问题。他指出,新闻敏感的产生不存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深奥。新闻学术界曾对此有许多解说,但是任何解说都没有“母亲与婴儿”的传说更能使人感受其中的奥妙。这个传说描述的是母亲的敏感——

一位母亲抱着可爱的婴儿,婴儿夜夜惊哭。婴儿不眠,母亲焦虑的状态持续多日。白天,母亲抱他倚门而坐,婴儿吸着乳汁渐渐安睡。孩子入眠的同时母亲也睡着了。这时,有人发现:来客走进门母亲没有被惊醒,门外市场的喧闹也没有惊醒母亲,只是婴儿小手的轻微抽动,使母亲猛然醒来……(胡志平著《新闻写作创新智慧》,新华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胡志平先生指出,用心的专一,关心的执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形成敏感素质的先决条件。有了这一条件,任何相关的事态动态,任何相关的思想火花,都可能唤醒敏感意识,使常态变为兴奋,使长久积蓄的“必然”表现为异常奇妙的“偶然”。

母亲对怀中的孩子那么敏感,说怪也并不怪。因为她对自己的亲生骨肉关怀备至,此其一;还因为她在最近一个时期的头脑中经常活跃和兴奋着一个“知觉点”,这就是:怀中这可怜的“闹百日”的孩子可能随时会痛苦地惊醒过来,此其二。我们从这里所发现的不是别的科学话题,恰恰是新闻敏感的科学解释,它实质上已经解开了具备新闻敏感素质的两个思维要素。

至此,胡志平先生指出——促使新闻敏感产生的思维要素是各种途径形成的传播价值观念。

同类推荐
  • 《纽约时报》是怎么做新闻的

    《纽约时报》是怎么做新闻的

    本书是对21世纪以来《纽约时报》的数字化发展策略和新闻工作现状的近距离考察。互联网普及,社交媒体大行其道,使得《纽约时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动荡。一方面,纸质版的竞争变成了电子版的竞争,不仅是同行之间,在《纽约时报》内部,纸电亦是敌友难辨;另一方面,受众不仅要求新闻的获取及时、方便,甚而要求与之互动并参与新闻生产;而社交媒体在成为新闻记者信息源的同时,也冲击了记者和媒体的传统工作方式以及权威性。作为全球媒体的标杆,《纽约时报》上至企业管理制度,下至新闻工作流程和记者的个人技能、岗位,都不再能够满足当下新闻工作的需求,不得不大量引入编程、网页设计人才并与众多博主、网络极客合作,进行各种探索和实践。这些方方面面的转变值得新闻从业者和研究者思考、借鉴,对于有志从事新闻工作者或者关注时事的网民也未尝不是有趣的读物。
  • 社会热点面对面(八)

    社会热点面对面(八)

    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推出的《社会热点面对面》系列图书已经出版了七本。广大读者一直给与了持续的关注与讨论。出版社将延续其“直指百姓最关注的社会热点很接地气”的风格,推出《社会热点面对面(八)》,继续对最近以来发生的各种社会事件、关涉民生的社会问题、大家热议的现象做出反应,并从社会学的角度提供解释,探讨解决之道。
  • 每天读点社会学

    每天读点社会学

    本书是一本学习社会学的理想工具书。书中没有过多地使用专业术语,而是用生动、通俗的语言阐释了社会学的原理和理论流派,用社会学的思维来解读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但又没有深入、全面思考的日常现象和社会问题——成长、学习、工作、交友、家庭、婚姻、群体生活等,指出某些看似孤立、特别的事件所折射出的社会学意义及对社会、对个体的影响,提供给我们一种社会学的思考方法,会用社会学的视角和思维观察、剖析种种生活现象;书中还分析了某些群体的特定行为和心理,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他人,更好地为人处世。本书将给你一双社会学的“眼睛”,教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如何了解生活环境、生活空间和社会秩序,如何发现普通现象背后隐含的社会和人性规律,如何用社会学的思维洞察事物表象,发现本质,帮助你更深刻地认识这个世界。
  • 学校小型球类的竞赛与裁判(下)

    学校小型球类的竞赛与裁判(下)

    学校体育运动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也可以增强自身的意志和毅力,并在思想品质的教育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通过举办体育运动会,对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检查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提高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与课余体育训练质量和进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越中乡音漫录

    越中乡音漫录

    本书将鲁迅、周作人等数10位浙江籍著名作家作品中的方言词语进行辑录录、注释,编排成集。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些越中作家的作品,并通过此书较形象的介绍了解越中方言的含义,有益于了解越地的文化历史与风俗习惯。是一种别有风味的方言工具书。
热门推荐
  • 青铜馆

    青铜馆

    轮回馆中出,少年自馆降。一眼望星空,搏天双煞出。登天路上争天道,大道途中夺大道。天途路上谁登顶,无敌造化自我出。
  • 五灵堂

    五灵堂

    浮生若梦,浮尘如空,为欢几何,百转千折。情景一“喂!这是我的。”“这位公子,你还未付钱买就说是你的,未免有些…”司徒雨尊一惊:“我手中何时拿了一玉镯了。”面前的女扮男装的女子笑着举了举手中的发钗道:“公子说的可是这个吗?不好意思现在在我手上了。”“雨公子,若喜欢这镯子,在下希望雨公子以后遇到心仪的女子,就给她亲自带上吧。”情景二:司徒雨尊向我靠近一步,我后退一步,他那个眼睛里带着一丝狡黠,慢慢用手靠近我的脸,奇怪异灵术怎么就失灵了呢?“为何这身装束,为何把自己打扮成这样?”“很简单啊,我不想当皇帝的妃子。“朕决定,封上官灵为灵贵妃,其余秀女都封为才子。”
  • 诡电脑

    诡电脑

    一台诡异的平板电脑,抹去了吕阳的女友伊依,除了他之外,没有人能记得伊依的存在。为找回女友,吕阳不得不一次一次深入诡域之中,九死一生,寻找一切背后残酷的真相。熟悉的小区突然变得寂静无人、加油站诡异出现的骨灰盒、神秘而美丽的山顶村、惊悚无比的演唱会……生路,在何方?黑雾笼罩下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世界?新书《超级猛鬼分身》已发,书号3278396,《诡电脑》正宗续集,揭开诡域幕后更多的真相。
  • 绝世天女

    绝世天女

    现代杀手林诗韵被爱人背叛,死前与爱人同归于尽。带着满满的绝望重生到和自己同名的林家大小姐身上。得到重生林诗韵居然是天命的天女,踏上这条充满荆棘的天女之路。在各种命运的交缠下林诗韵又该何去何从......
  • 悄悄一眼一眼万年

    悄悄一眼一眼万年

    千金女粉丝和帅气男偶像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瞬间看透对方全集

    瞬间看透对方全集

    本书讲述了第一印象是识别人的首要先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总是以第一印象作为认识一个人的先决条件。若第一印象”定格”,形成心理定势,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际交往的态度与取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灭天僧

    不灭天僧

    我本为僧,奈何成妖。天地不仁,众生刍狗。杀念起,屠遍诸天神魔。欲争天,我自万古不灭。看红尘,百世轮回;回首,道成空
  • 元魄之桥边人是月

    元魄之桥边人是月

    世界顶尖科学家李刚成无意间成为创世神王,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一个属于元素、属于元气的世界。“你为什么叫萧默桥啊!”“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所以……我叫萧默桥!”
  •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公主故事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公主故事

    快乐阅读,陶冶心灵,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能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