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95900000042

第42章 伊斯兰教(2)

什叶派认为只有出身于哈希姆家族的阿里及其后裔才是合法继承人。该派神化阿里(约600-661)及其后裔,称其政教合一的首领为伊玛目④,阿里是第四任哈里发,死后被什叶派尊奉为第一代伊玛目。伊玛目被什叶派认为是人间最伟大的导师,并确认第一个伊玛目承继了穆罕默德的一切学问,是不平凡的超人,是受真主安拉保护的,不会犯任何错误。这样,伊玛目就高于“哈里发”。哈里发只是穆罕默德的代理人,督率人们遵循安拉的命令,他虽是司法、行政、军事的首领,然而他没有主法权,只能解释经训,或在没有经训明文时进行创制。什叶派力图通过伊玛目高于哈里发的差别来压倒逊尼派。什叶派奉阿里的长子哈桑(624-669)为伊玛目二世,但由于哈桑年轻,在退居麦地那后不久就死了,后来就由哈桑之弟侯赛因(约626-680)任伊玛目三世。公元680年,侯赛因同伊拉克的什叶派联合进攻麦加,结果在伊拉克南部的卡尔巴拉村遭到倭马亚骑兵围歼而惨败,在希吉拉历的元月十日(阿舒拉日),侯赛因战死于卡尔巴拉村。后来什叶派决定该日为阿舒拉节以志纪念,卡尔巴拉村被列为圣地。每年教历元月十日,什叶派都要举行隆重的哀悼仪式,教徒们上街游行,捶胸顿足,大哭大闹,表示对侯赛因的哀悼和怀念。这样的活动,更加深了什叶派同逊尼派的仇恨。侯赛因殉难后,由阿以莎(穆罕默德众妻之一)的外甥祖白儿(约624-692)的儿子阿布杜拉自立为伊玛目四世,各地的什叶派纷纷认可、拥护。麦加的倭马亚王朝哈里发叶基德,立即出兵讨伐麦地那,围城两月而未能攻下。692年,叶基德再次出兵,阿布杜拉终于力战身亡,从而大大地削弱了什叶派的力量,但他们反倭马亚王朝的斗争仍在继续。他们并认为末代伊玛目已经隐遁,以后将以救世主(马赫迪①)的身份再现。

什叶派有保守派、温和派和激进派之分,各派的区别在于对伊玛目概念的不同解释。保守派认为,伊玛目身上的神性是有限的,只能是神授的,不相信“神光”在前一伊玛目的躯体里。激进派的主张则与其相反,他们相信这种“神光的绝对移宿”,认为真主是宿位在人的肉体当中,直到人变成真主。温和派则相信“神光的不完全移宿”,认为伊玛目终究是人,但在他身上存有神光。

这样,逊尼派和什叶派正式分裂为两大教派。从此,这两大教派的斗争,贯穿了以后整个伊斯兰教的历史。这种教派斗争,实际上是阿拉伯帝国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阿拉伯世界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逊尼派在倭马亚王朝①时期主要是代表叙利亚的阿拉伯贵族的利益,并获得了历代哈里发的支持,被称为“正统派”。该派发展较快,成为世界穆斯林的多数派。什叶派代表了两河流域的阿拉伯人和波斯贵族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层人民的愿望。它以反对派的面目出现,同正统派和当权者进行斗争,所以长期以来,在多数伊斯兰国家中被当作“异端”,受到排斥和打击。

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斗争,在历史上曾进行得异常尖锐。倭马亚王朝的幵国君主穆阿维叶(600-680)主要是依靠叙利亚的阿拉伯贵族和旧有的东罗马帝国的官吏,维持了他历时19年的军事专制统治。其间什叶派不断起义同倭马亚王朝作斗争,而且因为什叶派处于“异端”地位,往往采取秘密的暴力活动方式。什叶派这种反倭马亚王朝的斗争,遭到王朝的异常残酷的镇压。在卡尔巴拉战役之后,侯赛因家族的成员被杀死、断手、断足的极多。倭马亚王朝对一般群众也不放过,凡有什叶派嫌疑的人都被拘留起来,他们的财帛被掠夺,房屋被捣毁。若已被确认为什叶派信徒,则立即被杀死,或者被吊死在柳枣树上示众,或者被活埋于土中,断手挖眼更是常事。剩下的人则统统被驱逐出伊拉克,不使一人留下。在倭马亚王朝哈里发阿卜杜勒·马立克(685-705在位)统治时期,伊拉克总督哈贾吉(Hajjajbenyusuf,66l-714)对那里的什叶派以及同什叶派合作的哈瓦利吉教徒①大肆屠杀,被杀者多达13万人。

在阿巴斯王朝时期,对什叶派的压迫更加厉害。因为阿巴斯人在倭马亚王朝时期曾同什叶派人同谋,最熟悉什叶派人的底细。但是这种压迫的结果,使什叶派更加团结,加强了该组织的秘密活动,使占统治地位的逊尼派哈里发防不胜防。尤其是什叶派把一切反抗逊尼派的各教派、各民族,以及一些受哈里发压榨的穷苦人,都拉拢到自己这一边,其结果使什叶派成为每个企图消灭伊斯兰教者的庇护所。这样,凡仇视伊斯兰教和痛恨伊斯兰教的,凡要将犹太教、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②、印度教的教义注入伊斯兰教教义的,凡要脱离伊斯兰国家谋求独立的,诸如此类的一些人,都以拥护穆圣的后裔为幌子,在幕后进行自己的活动。其中特别是波斯人,他们不愿接受阿拉伯人的统治,但在对倭马亚王朝的战争中,他们总是以失败而告终,这使一部分人终于改信伊斯兰教并倾向于什叶派,并借此来同掌握阿拉伯国家权力的逊尼派作斗争。他们公开地以宠爱穆圣家族为名,夸大阿里的冤屈,并用种种手法诱引什叶派。波斯人还用波斯王位的世袭制来支持什叶派,认为穆圣既无子嗣,继承者应是其堂弟阿里,大肆宣传在阿里之前被推选的继承人都是篡夺阿里继承权的人,并认为阿里死后,只有阿里的后人才有继承权。原来的基督教徒、犹太教徒、祆教徒等异教人改信伊斯兰教后,也持有同波斯人同样的政治态度和教派态度。就这样,什叶派深深地染上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色彩。特别是由于当时奉行伊斯兰教的最大的外族是波斯人,所以什叶派中的波斯色彩特别浓厚。什叶派在波斯的力量也随之大增,这为以后伊朗的穆斯林王朝奠定了基础。

2.其他有影响的教派

伊斯玛仪派是什叶派的主要支派之一。8世纪中叶,第六代伊玛目加法尔·萨迪克(约700-765)剥夺长子伊斯玛仪的继承权,立次子穆萨·卡齐姆(744-799)为伊玛目,引起内部意见分歧。约在762年,伊斯玛仪去世,其追随者认为可见的伊玛目只有1个,而伊斯玛仪就是第7代,也是最后一代伊玛目,即“隐遁伊玛目”,伊斯玛仪派由此而形成,又称“七伊玛目派”。该派把《古兰经》的含义分为表里两面,主张用注释和隐喻之法求其奥义。该派在发展中,又产生了以伊斯玛仪之子或其诸兄弟为第七代伊玛目的许多小支派,另外还有许多独立的派别,如卡尔马特派、法蒂玛派、穆斯塔尔里派、阿萨辛派(尼查里派)、德鲁兹派等,主要分布在叙利亚、伊朗、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阿曼及中亚塔吉克山区等地。

巴布教派是19世纪中叶在伊朗产生的反封建的宗教政治派别,其创始人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自称为“巴布”,即新教义之“门”。1844年,巴布以先知马赫迪身份公布《默示录》,声称穆罕默德时代已经过去.《古兰经》已陈旧,必须以新的“圣经”《默示录》来代替,必须由安拉指派新的先知来完成拯救的任务,而“巴布”就是这样的新先知。他宣传要建立一个没有封建主、没有外国资本家的新国家,这个国家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过着幸福的生活。在他看来,新的巴布主义国家,应当表达中等阶级而首先是商人的利益。巴布教派还反对进清真寺、朝觐圣地和其他伊斯兰教宗教仪式。1847年巴布被捕,1850年7月巴布受难。以穆罕默德·阿里·巴尔福鲁什和侯赛因·波什鲁耶为代表的教徒深人群众传播巴布的教义,并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教派分裂,出现了巴哈教派。

巴哈教派产生于19世纪的巴格达,创始人侯赛因·阿里(1817-1892)自称巴哈安拉,意为“安拉的光辉”,着有《至圣书》,主张所有的人,不分种族、民族和社会地位都是兄弟,互相真诚相爱,互相信任。该教要求宽容异教,废除圣战,实现“世界和平”,建立“正义王国”,取消国界,用世界语组织统一政府,取消或简化宗教仪式,强调个人对安拉的忠诚。该派强调做“安拉的奴隶”,绝对服从最高的宗教领袖和一切现存政权。该教主要分布在伊朗等地。

苏非派是伊斯兰教神秘主义的主要派别。苏非原意为“羊毛”,因该派成员身着粗毛织衣以示生活质朴,主张守贫、苦行和禁欲。该教派产生于7世纪末期,既以《古兰经》的某些经文为依据,又接受新柏拉图主义、印度瑜伽派等某些外来思想。苏非派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初期阶段的主要特征为守贫、苦行和禁欲,以表示对倭马亚王朝宫廷的奢侈腐化和世俗倾向的不满和消极抗议。8世纪中叶以后进入第二阶段,以神秘主义为特点,宣传神秘的美、泛神论和神智论思想,奉行内心修炼、沉思入迷以致与安拉合一。11世纪时,安萨里将神秘主义纳人伊斯兰正统教义,这是发展的第三阶段。此后,则形成诸如吃玻璃、走炭火、由音乐伴奏狂舞、旋转,以及举行其他繁简不一礼仪的神秘教团组织。13世纪时在伊斯兰世界各地得到进一步发展。该教派的活动遍及整个伊斯兰世界,某些教团一直延续至今。

四、伊斯兰教的经典和基本信仰

1.伊斯兰教的经典

《古兰经》(一译《可兰经》)是伊斯兰教唯一神圣的经典,是伊斯兰教信仰及宗教制度的源泉,是伊斯兰教法以及伊斯兰国家立法的根本原则,是指导穆斯林社会生活及个人一切行为的最高准绳,也是伊斯兰世界各种学说和思潮的出发点及理论依据。对于穆斯林来说,《古兰经》是真主的语言,享有崇高地位。

“古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原意是“诵读”、“读本”,我国旧称“天经”、“宝命真经”等。根据伊斯兰教的说法,它是安拉通过哲布勒伊来天使①“启示”给穆罕默德的天启经典。相传穆罕默德自幼未曾读书识字,却能传述绝妙的《古兰经》。其实,这是穆罕默德在23年传教过程中以安拉“启示”名义发表的言论,经后人汇集编成经卷。

《古兰经》共计30卷,114章,6236节。各章长短不一,最长的有286节,最短的仅3节。它的编排,既不按内容分章,也不按时间顺序,大体上长章在前,短章在后。《古兰经》的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包括: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及宗教制度;对当时阿拉伯半岛社会状况的记述及伊斯兰教的社会主张、道德伦理规范、早期制定的各项政策;穆罕默德及其传教活动;当时较流行的各种宗教和历史传说、寓言、神话、谚语等。

穆斯林十分重视《古兰经》的诵读,认为这是一种圣行。伊斯兰国家的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安排一定的时间播放负有盛名的诵经家诵读《古兰经》。国际诵经比赛中的优胜者享有崇高的声誉。

《古兰经》在阿拉伯文学史和伊斯兰文化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伊斯兰教、早期阿拉伯历史、文化及社会的一部经典文献。

除《古兰经》外,穆斯林还十分推崇圣训,又名“哈迪斯”⑦。它记述了穆罕默德传教过程中非“安拉”启示的穆罕默德的言论,连同他的种种举止和活动。起初,圣训只是由穆罕默德身边的家人和弟子们口传,代代相传,直到9世纪初,通过圣训学家的鉴别、整理,最后完成圣训的编纂工作。由于不同宗教上层和不同教派出自政治上和宗教上的需要,圣训的传述不仅数量繁多,且内容不尽一致,讹传和假托皆有,为此常争论不已。在各家各派的圣训集中,为逊尼派穆斯林推崇的是由布哈里(810-870)、穆斯林·本·哈贾吉(821-874)、阿布·达伍德(817-888)、提尔米基(?-883至893之间)、奈萨仪(839-915)和伊本·马哲(824-886)六人分别汇编的圣训集,其中尤以《布哈里圣训实录》和《穆斯林圣训实录》享有广泛声誉。什叶派穆斯林则推崇他们的四圣书,《卡菲》、《曼·拉·亚赫杜鲁胡·法基》、《塔赫吉布·阿赫凯姆》和《伊斯提布赛》,以及名为《雄辩之路》的阿里言论集。圣训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古兰经》注脚和补充说明的作用。

2.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

伊斯兰教最基本的信仰是,除安拉之外再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就是所谓的“清真言”。后来在先知穆罕默德的传教过程中,把这一最基本信仰发展为伊斯兰教的六大信仰,即信真主、信使者、信天使、信经典、信前定、信末日。

信真主这是伊斯兰教的第一个基本信条。真主安拉是全知全能的,主宰一切的,创造万物的,大慈大悲的,洞察一切的,无可匹敌的,等等。类似这样的美名,可以数到一百。但这至髙无上的神,既无形象又无方位,无始无终。安拉是仁慈善良的,他赋予人们所需要的一切:生命、粮食和住所。忧愁时,他给人希望;需求时,他给人帮助。他要求信徒怜悯穷人和需求者、患病者、受伤者。他允许人们在受到伤害时进行正当的报复,但他也要求人们,如果有可能,就要宽恕,因为宽恕是崇高的美德。真主不需要神和人之间的中间人为人们代为祈祷,因为真主随时都在听取祷告,真主永远在人们身旁,他在人们的心房里跳动。真主安拉坐在天堂,但他无所不在,到处出现。对真主安拉的忠诚是伊斯兰信仰的基石。

信使者所谓使者,就是安拉派到人间来拯救世人的代理人,他既是人间治世安民的伟大先知(即圣人),也是安拉真主的奴仆。《古兰经》中提到过的使者有24位,其中一些是基督教《圣经》中有过的一些先知人物,如亚伯拉罕、摩西、大卫等,而穆罕默德则是一位集大成的使者,称之为“至圣”,专门传达神意,开导世人,因此,服从安拉的人就应该无条件地服从使者。

信天使天使隶属于安拉,是安拉的忠诚使者和人类的朋友,因而是一位善神。他们是安拉用光创造出来的一种纯粹的精灵和妙体,无性别之分,圣洁无邪,人的肉眼不可见。他们长有翅膀,飞行神速,神通广大,遍布于天上人间。《古兰经》中的天使很多,各有不同的专职,其中称为首领的有四大天使,即位于安拉同穆罕默德之间传授“天启”的哲布勒伊来天使,指挥天兵的米卡伊来天使;人类的取命者阿兹拉伊来天使;世界末日来临时的吹号者伊斯拉非来天使。

信经典伊斯兰教要求信徒们无条件地信仰《古兰经》和按《古兰经》办事。《古兰经》是信徒们一切思想活动和生活行动的最高准则。《古兰经》中包括着完整的教法、民法和刑法。其刑法十分严酷,对盗窃者施行砍手断足的肉刑。民法也是严酷的,若有四人证明已婚男女通奸,按法可用乱石把这一对通奸男女处死。《古兰经》规定实行多妻制,一个成年男子有权娶得四房合法妻子,妻子必须顺从丈夫。《古兰经》在生活上还规定不食猪肉,禁止喝酒和赌博,等等。遵守这些是信经典的主要表现之一。

同类推荐
  • 谈佛说道悟人生

    谈佛说道悟人生

    这不是一本说佛论道的书,这是一本让你用佛的境界和道的胸怀来点释人生的书,情感·利益·事业·修身·修为·修性。人生说起来或许真的很沉重,一路生活,一路坎坷。难以设计定局,一个偶然的选择,便被归入了另外一种生活,我们要明白人生的短暂以及命运的不可预知,所以只要安于生活,我们就能够活得精彩。
  • 星云日记42:检查心念

    星云日记42:检查心念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四十二册。收录星云大师1996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检查心念”、“拥有一切”、“开发心田”、“包容力”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本书主要指道教历史与道教文化。包括道教、道教绘画、道教雕塑,其中图文并茂,图解图注,形象直观,赏心悦目,彩色制作,丰富多彩,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印光法师振兴佛教净土宗,居功至伟。不争名夺利,不任住持,不收出家弟子,不搞社会交往,终生默默修行弘法。法师一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如一株擎天巨树,以深厚的根基广化穷山瘠土为乐土福地,以广袤的浓荫庇护众生,度无尽众生脱尽烦恼、永得安乐。
热门推荐
  • 矜荣

    矜荣

    新书《本王命不久矣》已开。云初穿越后重生,摘掉前世避灾的玉坠才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上一世眼盲心瞎送了命,这辈子什么都能看得清吗?断生死、往轮回,二更天,美男相会。却只能……清水。
  • 落寞武神

    落寞武神

    一个异国的皇子,遭人抛弃沦落为江湖之人,本已大放异彩,可偏偏又磨难不断,沦为江湖之中所有人的笑柄,可他依旧不不放弃,最终成就武圣之位,成为武林第一人落寞。
  • 致上

    致上

    “男也好,女也好,中意就好。”-张国荣。两个一样的少年,从相厌到相知到相识到相爱。坎坎坷坷终究遇对了人。目光所及之处,皆为黑暗。
  • 少校追妻之青梅往哪逃

    少校追妻之青梅往哪逃

    如果一个女孩的童年是父亲宽厚的肩膀,母亲温柔的陪伴。可叶楚的童年,却只有一个人身影。在她心中一个神一样的存在,也是她努力的目标。可是这个目标却随着她的18岁生日戛然而止,一个巴掌,让一切支离破碎。她远走他乡,6年;他守身守心,6年。原本她认为,这辈子跟他不会再有交际,可是天不遂人愿,一次回国,还是让他们无可避免的重逢。因为我爱了你整整一个曾经,要将你割舍,那刀割般的痛,今生她都不想体会,所以她逃。因为他的后知后觉,让她伤心,他弥补。好吧,你逃,那就由我来追。天涯海角,他们注定要纠缠,因为命运早在他们相遇的那刻就已经注定。
  • 神职大陆

    神职大陆

    一个不能修炼的大陆。一名身世离奇的少年。一段曲折的成神之路。在这世界,职业才是一切。在这世界,神掌控着规则。在这世界,玄幻真实穿插。能否打破传说规则的桎梏?敬请期待。(求推荐+收藏。拜谢。)
  • 武葬天下

    武葬天下

    既然这天容不下我,我就毁了这天:既然这地容不下我,我就灭了这地:既然命运容不下我,我就斩了这命。李雨萧,一个被称为全天下资质最差的人,不甘心被人瞧不起,不甘心被老天捉弄,他毅然走上一条逆天之路、毁天灭地,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
  • 萌宠嫁到:摄政王的小狐妃

    萌宠嫁到:摄政王的小狐妃

    “主子,那狐儿把后院弄得人仰马翻。”正在处理公务的端木离丝毫没有停下笔:“随她高兴。”“主子,那狐儿将皇后的寝室给烧了。”端木离头也不抬,轻描淡写一句:“多给她几个火把。”侍卫上气不接下气,飞奔来报,“主子,那狐,不是,小郡主跟着妖孽跑了……”“咔嚓”听到这句话后,端木离手中的笔一下应声而断。某小狐三里地没出,就被捉了回来,“小东西,想跑?”被他壁咚在怀,她还不忘舔唇商量,“小离离有话好好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底层亡灵进化录

    底层亡灵进化录

    从死亡中伸出的沾血的手,能否抓住可能的未来?
  • 兰陵传

    兰陵传

    黄金面,偃月剑隋唐时期,侺旗摇动的王朝,是他独自扶起。他站在所有人面前,略显单薄的身躯,却在百姓和蛮族之前筑起一座牢不可破的城墙。然而,既想保护身前的人,又想保护身后的人,而最终被毁的只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