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戴尔问秃顶男人感想如何。他对戴尔说:“很多年前我给自家做过防兽门,当时做得也不好,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做过。这次我想一定要做好,结果真的做好了。许多人都说我很了不起,能做那么结实漂亮的门。”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只不过有的人没有正视它的存在而已:每个人的梦想通过努力都是可以实现的,只不过有的人没有试着去努力而已。把梦想找出来,立刻着手去做,梦想就会变成现实,因为每个人都有实现梦想的能力。
挫折后从头再来
明朝末年时,史学家谈迁经过二十多年呕心沥血的写作,终于完成明朝编年史——《国榷》。
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巨著,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然而,他没有高兴多久,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天夜里,小偷进他家偷东西,见到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些珍贵的稿子就下落不明。
二十多年呕心沥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样的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对年过六十、两鬓已开始花白的谈迁来说,更是一个无情的重创。可是谈迁很快从痛苦中崛起,下定决心再次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谈迁又继续奋斗十年后,又一部《国榷》重新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一百零四卷,五百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翔实精彩。谈迁也因此留名青史、永垂不朽。
英国史学家卡莱尔也遭遇了类似谈迁的厄运。
卡莱尔经过多年的艰辛耕耘,终于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将这本巨著的底稿全部托付给自己最信赖的朋友米尔,请米尔提出宝贵的意见,以求文稿的进一步完善。
隔了几天,米尔脸色苍白、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万般无奈地向卡莱尔说出一个悲惨的消息:《法国大革命史》的底稿,除少数几张散页外,已经全被他家里的女佣当作废纸,丢进火炉里烧为灰烬。
卡莱尔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异常沮丧。当初他每写一章,便随手把原来的笔记、草稿撕得粉碎。他呕心沥血撰写的这部《法国大革命史》,竟没有留下任何可以挽回的记录。
但是,卡莱尔还是重新振作起来。他平静地说:“这一切就像我把笔记簿拿给小学老师批改时,教师对我说:‘不行!孩子,你一定要写得更好些!’”
他又买了一大沓稿纸,从头开始了又一次呕心沥血的写作。我们现在读到的《法国大革命史》,便是卡莱尔第二次写作的成果。
当无事时。应像有事时那样谨慎;当有事时,应像无事那样的镇静。因为在漫长的旅途中,实在是难以完全避免崎岖和坎坷,只要出现了一个结局不管这结局是胜还是败,是幸运还是厄运,客观上都是一个崭新的从头再来。
激发你的潜力
1840年,有一个叫亨利的法国青年爱上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姑娘西亚瑞拉,他诚恳地上门请求西亚瑞拉的父亲把女儿嫁给他。但是,西亚瑞拉的父亲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个穷小子,于是答复他:“如果你10天内能够赚到1000美元,我就同意你们两人的婚事。”
亨利回到家之后立刻陷入了苦闷当中,1000美元对于别人可能不算什么,可是对于他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他是一个穷小子,也没有可以借钱的亲戚,亨利觉得自己可能不得不和心爱的女朋友分手了,心里十分痛苦。
但是,亨利不想就这么放弃,为了争取到西亚瑞拉,也为了争一口气,让西亚瑞拉的父亲不再小看自己,他冥思苦想。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做出一个发明创造,这样,就有可能在10天之内赚到1000美元,但是设计什么呢?
亨利废寝忘食地寻找发明目标,并绞尽脑汁地去试验,想要得到爱情的心和自尊使他很快找到了突破口:他发现人们在欢庆的场合都习惯用大头针在衣服的前襟别上一朵花,可是大头针很不安全,经常会把人扎伤,有时还会自己脱落。于是亨利找到了灵感。他想:“如果在这上面多折一道铁丝,再把口做成可以封住的,不就方便安全得多了吗?”他剪下两米左右的铁丝试做,就这样设计出了现代使用的别针原形。
大功告成之后,亨利飞奔到专利局,申请了专利。制造商问亨利,如果这个发明要转让的话,他想要多少钱,亨利一心只想把西亚瑞拉娶到手,因此就毫不犹豫地回答:“1000美元。”制造商当场就和他达成了交易。
亨利拿着1000美元的支票跑到西亚瑞拉家。西亚瑞拉的父亲听完亨利讲述的赚钱过程后,先是笑了一下,随即大骂:“你这个笨蛋!”
原来他是嫌亨利太老实了,因为,这样的一个发明至少要值10万美元以上。后来事实也证明果真如此。
最终亨利还是获准和自己心爱的人结婚了。
一个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但是这种潜力是需要被激发的。在平常的日子里,人的潜力可能不容易被挖掘出来。但是,如果是在一种激励的情况下,或者是在一种被人看轻的情况下,确实可以发挥出平常难以估量的潜力。有的时候,外在的刺激对于人们来说,真的是有着极大的作用,它会令人们做出让自己都感惊讶的成就。
相信你能以强补弱
阿弗烈德·艾德勒小时候,有天早上醒来,突然发现他弟弟死在床上,就在他身旁。这一惊使他下了终生不渝的决心:做个医生,和死神搏斗。
艾德勒行医之初,又偶然发现一连串现象,从而使他对人的心灵有重大发现。他解剖尸体时,注意到以前并没特别受人注意的种种情况。
他发现一具死尸的心脏大得异乎寻常,同时发现其一个心瓣堵住,血液不能充足流到肺里去。那心脏是为了应付这种缺陷而变大的吗?
一具死尸里有病的一个肾已经割掉,他发现剩下的那个肾也比寻常的大得多。他又发现一叶肺因为有病而萎缩,另一叶肺就可能变得更有力量。这些健全器官岂不正是想弥补不健全器官所失去的功能吗?骨头断了,会长出厚骨痂,为的是使骨头比以前更结实吗?这些现象一再出现,仿佛人体自有其规律:为了自保,本能地以强补弱。
艾德勒进一步研究下去,开始到各美术学校去测验学生的视力。结果发现学生十分之七以上视力都很差,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视力既然不好,这些学生为什么还偏要从事必须用眼的生涯呢?他发现这些学生从小就感觉到目力欠佳,因此特别努力,要使自己比别人看得更清楚,更敏锐。他们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培养用眼睛看的乐趣,结果对视觉世界的兴趣比普通人大。
艾德勒又去研究大画家的生平,发现其中许多眼睛都有缺陷。眼睛不好而偏要做画家的人何以这样多呢?难道也是受他在解剖尸体时发现的那条造化补偿缺陷规律的驱使吗?
他又去研究盲人,证实盲人的听觉、触觉和嗅觉都特别灵敏。布鲁克纳、法朗茨、史麦塔纳和贝多芬等音乐大师之所以特别热心致力于声音之美,似乎至少一部分是因为他们听觉有缺陷。
贝多芬是令人惊奇的例子,他的听觉从小就有机能性的缺陷,28岁时已经聋得很厉害。四年之后,如果不用耳筒,连整个乐队的声音都听不清楚。就在那年,他写出美妙的《第二交响曲》。耳朵全聋之后又写出更优美的《英雄交响曲》、《月光奏鸣曲》和《第五交响曲》。全聋了25年,最后居然还写出不朽的《第九交响曲》。
艾德勒的研究,不知不觉从生物学转入神经病学,又从神经病学转入心理学,就是从机能性缺陷的生理补偿而研究到心理补偿。不过到那时候为止,他所注意到的各种补偿都只是无意识的,人的意志并没发挥作用。
他于是开始研究较为不明显的实例。巴斯德就是好例子。因为中风,脑子里控制言语的那部分损坏掉,凭着莫大毅力,痛苦地慢慢奋斗,终于在脑子里发展了新的言语神经中心。艾德勒发现了好几百个相同的实例:小时候孱弱,长大成了有名的大力士;从前不良于行,后来成了芭蕾舞星;患过肺痨,却成了大歌唱家等等。这些人拼命奋斗,要克服他们的弱点,结果培养出超群的能力。这并不是造化在盲然补偿,而是人的意志在发挥作用。
他渐渐发现,这仿佛是定律,仿佛人往往因为早期的弱点而获得他们奋力以求的成就。也仿佛人必须有个栏才会跳过去,栏越高,跳得也越高。
当一个人在某个方面遇到阻碍或是遭到困难的时期,他就会朝着那个方面去努力。通常也会在那个方面取得成就。这就是所谓的哪里有阻力哪里就有动力,阻力越大,那么动力也就会越大,人的确会本能地以强补弱。
不向命运低头
对于第一次的意外,卢比已经完全没有什么记忆了。他只记得那是10月一个温暖的晚上。当时的卢比只有22岁,刚从著名的耶鲁大学戏剧学院毕业。他聪明英俊,人缘很好,踢美式足球及演戏剧都表现突出,正是意气风发的好时光。
当那辆18吨重的车从第五大道第34街驶出来的时候,卢比一点都没有注意到。他记得的惟一的一件事情,就是醒来时自己已经在加护病房,左小腿也已经切去。
在事情发生后的8年中,卢比全力以赴,要把自己锻炼成全世界最优秀的独腿人。他在复健的那段期间饱受疼痛折磨,但是他从来不抱怨,最终他熬过来了,他开始在舞台和电视上演出,也交过不少女朋友。
他在失去左腿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开始练习跑步,还时常会去参加10公里赛跑。随后又参加纽约马拉松赛和波士顿马拉松赛,他的成绩打破了伤残人士组的纪录,成为全世界跑得最快的独腿长跑运动员。
1993年6月的一个下午,卢比在南加州的三项全能运动比赛中,骑着脚踏车以时速56公里疾驰,带领一大群选手穿过米申别荷镇,群众夹道欢呼。突然间,卢比听到群众的尖叫声。他扭过头,只见一辆黑色小货车朝他直冲过来。
其时,比赛场地周围的马路已几乎全部封锁,几个并未封锁的十字路口也有警察把守,没人知道是什么缘故,让这辆小货车闯了进来。
卢比对于这次挨撞可记得一清二楚。他记得群众尖叫,记得自己的身体飞越马路,一头撞在电灯柱上,颈椎“啪”地折断。他还记得自己被抬上救护车,随后他昏了过去。
卢比接受紧急脊椎手术后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重伤病房,一动也不能动。他清楚记得周围的护士个个都流着眼泪,一再说:“我们很难过。”
卢比四肢瘫痪了,那时他才30岁。
卢比的四肢都因颈椎折断而失去功能,但仍保存少量神经活动,使他能稍微动一动;手臂也能抬起一点点,坐在轮椅上身子可以倾前,双手能做一些简单动作,双腿有时能抬起两三厘米。
卢比知道四肢尚有感觉时,有点激动。因为这意味着他有了独立生活的可能,无须24小时受人照顾。经过艰苦的锻炼,自认为“很幸运”的卢比渐渐地能自己洗澡、穿衣服、吃饭,甚至开经过特别改装的车子。医生对此都大感惊奇。
医院对脊椎重伤病人的治疗,好似施行酷刑。他们先给卢比装上头环:那是一个钢环,直接用螺钉装在颅骨上,然后把头环的金属撑条连接到夹在卢比身体两侧的金属板上,以固定卢比的脊椎。安装头环时只能局部麻醉,医生将螺钉拧进卢比的前额时,卢比痛得直惨叫。
护士常来给卢比抽血,把导管插入膀胱,或者把头环的螺钉拧牢。每次有人碰到他,他都痛得尖叫。他觉得没有了自我,没有过去,没有将来,也没有了希望。
两个月后,头环拆掉,卢比被转送到科罗拉多州一家复健中心。在他那层楼里,住的全是最近才四肢或下身瘫痪的病人。他发觉原来有那么多人和他命运相同。眼前的处境也并不陌生,伤残、疼痛、失去活动能力、复健、耐心锻炼——所有这些他都经历过。
于是,他过去顽强不屈、永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又回来了。他对自己说:“你是过来人,知道该怎样做。你要拼命锻炼,不怕苦,不气馁,一定要离开这鬼地方。”
其后几个月,卢比再度变得斗志昂扬,复健速度之快,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脖子折断之后仅仅6个月,他便重返社会,再开始独立生活。又过了大约6个月之后,他在一次三项全能运动员大会上,以《坚忍不拔和人类精神力量》为题,发表了一篇激动人心的演说,事后人人都围着他,称赞他勇敢。“卢比真行!”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即使复健过程起先顺利,病人迟早会遇上一道墙:复健中止,残酷的现实浮现。卢比就撞上了这道墙。当时他身体可复原的已复原了,不管怎样努力,有些事实始终无法改变:手臂永远不可能再抬到高过头顶,而且他永远不能再走路了。
卢比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向来不屈不挠的他也泄气了。
1996年,卢比获得380万美元赔偿金,决定迁居夏威夷。当时他对朋友说,去那里是为了写回忆录。其实,完全是为了逃避。卢比有个不想让任何人知道的秘密:他染上了毒瘾。他脖子折断之后两年左右,认识了一个女人,那女人递给他一些可卡因,同情地说:“试试这个吧。你苦够了,没人会怪你这么做。”
卢比心想:“对啊,没人会怪。”
一天凌晨,卢比吸毒之后,转着轮椅来到一条寂静公路的中央。那是阿里道,他曾在这条公路上跑过马拉松。
卢比曾在阿里道赢得辉煌胜利,而这时却在道上思量去哪里再弄些可卡因。他知道该下决定了:要死还是要活?“我才33岁,不想离开这个世界,”他想,“当然我也不想四肢瘫痪,但既然无法改变这事实,只好学会这样子好好活下去。”
他不知道下一步该怎样做,但有一点很清楚:要是继续沉沦,就肯定要完蛋了。于是,他试着从另一角度看自己的问题:“也许我的遭遇并非坏事,而是上天给我的美妙赏赐,令我有机会真正了解自己。”
从此,他彻底改变了。
后来,卢比住在新墨西哥州圣菲市。天气好的早晨,他会从床上下来,插上导管,来个淋浴,穿上衣服,准备离开寓所。这一切,他不用3小时就能完成。然后他到体育馆去锻炼一两小时,例如在水里步行、骑健身脚踏车。
他也会埋头撰写论文,主题是神话史上的伤残男性。他还在加州攻读神学博士学位。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遭遇到一些困难,甚至是一些灾难。无论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我们都要生活下去,都要与命运抗争。绝不向命运屈服,绝不向命运低头,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保持自己的本色
20世纪80年代,有位名叫安德森的模特公司经纪人,看中了一位身穿廉价产品不拘小节不施脂粉的大一女生。这位女生来自美国伊利诺州一个蓝领家庭,唇边长了一颗吓人的大黑痣。她从没看过时装杂志,没化过妆,要与她谈论时尚等话题,好比是牵牛上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