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高僧惟则禅师,自少年出家后,一直在浙江天台山翠屏岩的佛窟寺修行,世称“佛窟禅师”。他用落叶盖屋顶,结成草堂,以清水滋润咽喉,每天只在中午采摘山中野果充饥。一天,一个樵夫路过寺边,见到一个修道老僧,就好奇的向前问道:“你在此住多久了?”惟则禅师回答道:“大概已经过了四十个寒暑了。”樵者好奇的再问道:“你一个人在修行吗?”惟则禅师点头道:“丛林深山,一个人在此都已嫌多,还要那么多人干嘛?”樵夫再问道:“你没有朋友吗?”惟则禅师以拍掌作声,好多虎豹由庵后面出来,樵夫大惊,惟则禅师赶紧说不要怕,就示意虎豹隐退寺后,禅师道:“朋友很多,大地山河,树木花草,虫蛇野兽,都是法侣。”樵夫非常感动,自愿皈依作为弟子。惟则对樵者扼要的指示佛法的心要,说:“汝今虽是凡夫,但非凡夫;虽非凡夫,但不坏凡夫法。”樵者于言下契入,从此慕道者纷纷而来,翠屏岩上白云飘空,草木迎人,虎往鹿行,鸟飞虫鸣,成为佛窟禅学一派。
[禅中智慧]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山河大地,世间万物皆有灵性,看待问题要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
31.甘心寂寞
有僧人问他超悟惮师:“鱼没有跃龙门的时候是什么?”
超悟惮师回答说:“在深潭休生养性。”
僧人问:“跃过了又怎样?”
超悟惮师说:“才进天空,同类难于追上。”
僧人问:“进去后怎样?”
超悟惮师说:“慈云覆盖大地,滋润这个世界。”
僧人说:“有没有被滋润的吗?”
超悟惮师说:“有。”
僧人问:“什么是没被滋润的?”
超悟惮师说:“太阻照射的地方。”
[禅中智慧]
一个受人景仰的人的一生中,总要经历十年寒窗下苦读的时期,然后才能天下人皆知。
32.何尝不自在
宝峰克文云庵真净禅师,参拜黄龙,因言语不契,却说:“我有好处,可惜这老汉不识我。”
于是又前往香城拜见顺和尚。
顺和尚问:“从什么地方来?”
禅师说:“黄龙哪里来。”
顺和尚问:“黄龙近日有何言句?”
禅师说:“近日州府让黄龙委请一位住黄檗的长老。黄龙说:‘钟楼上念赞,床脚下种菜。有人下得语契,便往住持。’胜上座云:‘猛虎当路坐。’黄龙于是令胜上座去住持黄檗。”
顺和尚说:“胜首座只下得一转语,便得黄檗住持,佛法未梦见在。”禅师于言下大悟。方知黄龙用处,于是回头去拜见黄龙。
黄龙问:“从什么地方来?”
禅师说:“特来礼拜和尚。”
黄龙说:“恰好碰上老僧不在。”
禅师说:“向什么地方去了?”
黄龙说:“天台普请,南岳游山。”
禅师说:“这么说是学人得自在去了。”
黄龙问:“脚上鞋是什么地方得来的?”
禅师说:“庐山七百五十文唱来的。”黄龙问:“何曾得自在?”
禅师指着鞋说:“何尝不自在?”黄龙惊骇不已。
[禅中智慧]
鞋子也有自性,谁说它不是逍遥自在,快乐无忧?思维游弋,辩才无碍,直折腾得黄龙像要抓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惊慌失措。
33.举拂示境
一僧参礼苏州西禅禅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的本意?”西禅禅师举拂尘示之。来僧不解,也不礼拜西禅,径直去参礼雪峰。
雪峰问:“从什么地方来?”
僧答:“浙中来。”
雪峰问:“今夏在什么地方?”
僧答:“在西禅处。”
雪峰问:“和尚可安否?”
僧答:“来时万福。”
雪峰问:“为何不在他那儿做门徒?”
僧答:“佛法不明。”
雪峰问:“有什么机锋未解?”来僧将前面的话说给雪峰。
雪峰问:“你为什么不肯跟他学?”
僧答:“是境。”
雪峰问:“你见过苏州城里世俗人家的男女吗?”
僧答:“见过。”
雪峰问:“你见过路上的林木池沼吗?”
僧答:“见过。”
雪峰问:“凡睹世俗人家男女,大地林沼,总是境。你还肯吗?”
僧答:“肯。”
雪峰问:“那么和尚举起拂尘,你为什么不肯?”
僧于是礼拜雪峰道:“学人不敢妄言,请师明示。”
雪峰说:“如上所说,遍及乾坤世界都是一种所见,你向什么地方蹲坐?”
僧人一时不知说什么好,默默地站在那里。
[禅中智慧]
人生虚无实质,万物只是心与境相对而衍生的无穷变幻而已,西禅禅师举拂尘示境,可惜故事中的僧人不明就里,失去一次从师西禅学习的机缘。人生不得意事种种,大多为境所困;男女爱情的恩怨哀愁,大多为情所困。当烦恼、忧愁、痛苦来临时,我们何不坐看云起,我们何不读一点禅,领略一片清凉世界?
34.笨竹引风
信徒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石霜庆诸禅师说:“落花随水去。”
信徒问:“意旨如何?”
禅师说:“笨竹引风来。”
[禅中智慧]
“落花流水去,笨竹引风来”,一旦发现自性竟如此清净,具足而又圆满,凡夫自然就会放弃那些徒劳无功的妄念愚行,牢牢把握生命的真实。一时的喧嚣忽然遁去,弥漫在心田的是一种安祥、静谧、淡和。于是浮躁不再,烦恼消失,压力缓解,心灵自由。
35.已进不退
隐峰和尚是马祖老禅师的得意门徒,关于他的神奇传说很多。他有一次赶路时,正好遇到两支军队在厮杀,过是肯定过不去了。只见隐峰将锡杖向天上一扔,跟着就飞起来了。双方几十万人马激战正酣,看见有和尚在上空飞,就全部停下来,看隐峰和尚在空中飞行。
马祖禅师为了测试爱徒修行的深浅,决定找个机会试试他。
一天,马祖禅师看到隐峰推着板车,要从一条狭窄的小路上经过,就故意跑过去躺在路中间假装睡大觉,伸腿挡住去路。
“师父,你老人家快起来,要不然车压到你的腿了。”
马祖禅师爱理不理地答道:“已经伸出去的脚不能收回来。”
隐峰一听,立即说:“已经前进的车不能再后退。”
于是隐峰推车从马祖禅师的腿上碾了过去。
马祖禅师大叫一声,腿上已经鲜血淋漓。
气愤的马祖禅师一瘸一拐地找来一把斧头,来到法堂,敲钟召集所有僧众,大喝道:“哪个小子刚才碾伤了老僧双脚?你给我出来!”
僧人们个个都吓傻了,今天看来要血溅佛堂了。
只有隐峰和尚毫无惧色,大踏步走上前去,把头放在马祖禅师抡起的斧头下面。
马祖禅师哈哈大笑,把斧头扔在地上,高兴地说:“孺子可教!”
马祖禅师横插一腿挡路,实际上是在问隐峰如何克服学禅路上的各种障碍。隐峰推车碾过,是表示自己要绝不后退,遇魔杀魔,遇佛杀佛。马祖又手执利斧进一步考验他,隐峰又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无畏精神坦然面对?看到爱徒如此证悟禅机,难怪老和尚哈哈大笑!
[禅中智慧]
禅师们一心向佛的同时,又奉行“遇魔杀魔,遇佛杀佛”的参禅原则。不管是佛还是祖,只要阻挡了自己精进的脚步,都应该毫不胆怯、毫不留情地杀掉。也就是要坚持自己正确的认识,不迷信任何权威。突破各种障碍,才能修得正果。
36.无价之物
有一个禅师垂暮之年,想把自己的衣钵传给一个弟子。可他的众多弟子中有三人悟禅极深,禅师一时难以选择谁为传人。
一个暮色苍茫的傍晚,禅师猜到自己的寿命将止,该到他决定继承人的时候了。他叫来三个弟子,吩咐他们出去各买一样东西,看谁买的东西既便宜又能塞满禅房。
禅师给了弟子们各人一枚铜钱后,有两个弟子出去了,可是另外一个弟子却端坐在老和尚身边打禅,没有行动。
不久,有一个弟子回来了。他告诉禅师,他已买来了几车的干草,足可以填满禅房了。老和尚听后,摇头蹙眉,非常失望。
接着,另一个弟子也回来了。只见他从袖子中取出一支蜡烛,然后把蜡烛点燃。禅师见状,口念“阿弥陀佛”,脸上露出了非常满意的神色。
这时,禅师把目光盯向了他身旁的弟子。只见那弟子起身,将铜钱还给老尚,双手合十说:“师父,我买的东西就来了!”说完他吹熄蜡烛,禅房一片黑暗,那弟子将手指向门外说:“师父请看,弟子买的东西已经来了。”
师徒们向门外望去,只见东半边天上,一轮满月刹那间从地平线上跃出,冉冉上升。金色的月光照进禅房,禅房里洒满光辉,一片通明。
禅师惊讶得半晌无语。禅房里一时寂静非常。许久,禅师才问打禅的弟子:“你何以想到此法?”
弟子双掌合十卑恭地说:“干草固然能装满禅房,但却使禅房不洁而黑暗,虽价廉而实平庸所为;蜡烛小如手指,不值一文,然烛光能充盈禅房,买烛者非上智而不能为也!”他沉吟片刻,神情肃穆,继续道:“月光既出,玉宇澄清,月光可谓九天中最无价之物!月光为何物?月明则天明,天明则地明,天明地明则心明,然佛明四宇,佛明我心,可见月光乃我佛也!今我不取一文得到我佛,只因我心中有佛光!”
禅师闻言,脱下袈裟披在打禅的弟子身上……
[禅中智慧]
月明则天明,天明则地明,天明地明则心明。思路开阔,则能以最小的代价保持心明。
37.法力无边
寿州道树禅师自幼研学佛经,到了五十岁的时候,出家入佛门,师从明月山慧禅师,求佛参禅,后来他建寺庙一座与道现相邻。
而道士放不下观边的这所佛寺,因此每天变一些妖魔鬼怪来扰乱寺里的僧众,要把他们吓走。不是今天呼风唤雨,就是明天风驰电掣,确实将不少年轻的和尚都吓走了。但是,道树禅师却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多年,可谓雷打不动。
到了最后,道士所变的法术都用完了,可是道术禅师还是不走,道士没有办法,只好将舍弃道观,搬到其他地方去了。
后来,有人问道树禅师:“道士们法术高强,您怎能胜过他们呢?”
道树禅师回答:“我没有什么能胜过他们的,只有一个‘无’字能胜他们。”
“无,怎能战胜他们呢?”
道树禅师回答:“他们有法术,有,是有限、有尽、有量、有边;而我无法术,无,是无限、无尽、无量、无边;无和有的关系,是以不变应万变。我的‘不变’当然会胜过他们的‘万变’了。”
[禅中智慧]
无是禅法的一种境界,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超脱于俗世。
38.慈悲不易奉行
马上就要过年了,在外云游行脚的佛光禅师,除夕夜里终于赶回弟子平遂和尚住的北海道场过年。禅师风尘仆仆地回到寺前,只见寺内黯黑一片,举手敲门没有回响,心想大概是平遂和尚外出未归,不得己只好盘腿禅坐寺前等候。等了一会儿,同行的侍者不耐烦地在寺院内四处探望,终于发现一扇窗户没有上锁。侍者身手矫健爬墙而入,并且开门请禅师进去。佛光禅师进去之后,转身交代侍者说:“把所有的门窗都反锁起来。”
大约过了两炷香之久,平遂和尚终于回到了寺中,掏出怀中的钥匙,试了又试,就是无法把门打开,平遂和尚纳闷地自言自语道:“咦!真奇怪,这钥匙明明没有带错,怎么打不开呢?莫非是这扇门太久没有使用,所以生锈打不开。”平遂和尚不死心地再开,那扇门却顽强地关得紧紧的,不得已只好也撩起衣裾从厕所边的一个小窗子破窗而入,哪里知道头才刚刚伸入室内,突然从黑暗中传来一声低沉浑厚的声音,问道:“你是什么人?爬窗做什么?”平遂和尚一惊,跌了下来,莫非自己走错了人家?
佛光禅师唯恐弟子平遂和尚过度惊吓,命令侍者赶快开门,把平遂和尚迎了进来。平遂和尚一看是师父回来了,赶忙上前礼座道:“师父!刚才弟子着实被吓坏了,师父那一声轻喝,如同狮子吼声,让弟子真不知道谁是主?谁是客了。”
[禅中智慧]
慈悲实在不易奉行,其实假如把自我与他人互易,就容易实践慈悲了。从禅观中悟道,从无分别中忘失自我,那就能超越生死苦海了。
39.只手之声
沙弥南利天天看着师兄们早晚都到禅堂里参禅,心里非常向往,就鼓起勇气请求默雷禅师准许他也能进入禅堂参禅。默雷禅师道:“学禅要用心,绝不能嬉戏、游乐,以你小小的年纪实在不适合,等长大一点儿再说吧!”
南利沙弥紧抓不放,一再恳求道:“禅师!我一定有始有终,请给我机会。”
默雷禅师不得已,只得允许道:“好!注意听,你可以听到:两手拍掌的声音,现在你进入禅堂,给我举示一只手的声音。”
南利沙弥一鞠躬后退出法堂,用心思量这个问题。他从窗口听到不知何处来的演奏乐器声音,高兴地叫道:“我会了!”于是便到禅师面前将听到的声音演奏给禅师听。
默雷禅师指示道:“不是!不是!那不是只手之声。”
南利心想:那种音乐也许会打岔,于是便搬到一个偏僻寂静的地方,思量什么是“只手之声”,忽然听到水滴声,便马上跑到禅师的面前,模拟了滴水之声。
默雷禅师听后说道:“那是滴水之声,不是只手之声。再参!”
南利沙弥只有打坐,谛听只手之声,毫无所得。他每天听到的是风声、蝉声、虫鸣、猫头鹰叫。
三年来,往默雷禅师处跑了十几次,都被否决了,到底什么是只手之声呢?他观照禅心,终于进入了真正的禅定而超越了一切声音。
南利沙弥最后说道:“原来世间的声音都是无常的,只有只手之声,那种无声之声才是‘只手之声’。”
“双手互拍会有声音,一只手会有什么声音?”这是白隐禅师创始的有名公案。也就是说,两只手掌互相拍击时会发出声音,但是,对一个禅者而言,如何去听出一只不加拍击的手所发出来的声音呢?
白隐禅师的用意在于透过此种无义的公案,使人直入无法分别的世界。白隐禅师曾将五祖法演禅师和大慧禅师以来的“赵州无字”公案,交给初学者去修行。但是,“无”字较难引起疑团,因此,才提出“只手”的公案,以便修行者下工夫参究,结果较易地引导修行者达到了悟的境界。默雷禅师教导后学沙弥南利的悟道方法,终于得到了实用。
[禅中智慧]
一只手的存在是自然,即使世界完全静默,有禅心的人也能听见静默的声音,这就是“只手之声”,在喧嚣的尘世里,我们没听见的又是什么呢?
40.简单的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