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39000000011

第11章 恻隐之心

富有恻隐之心者,心灵往往有打动他人之处。反过来,人们就会把他变成真正的朋友。

天下溺,援之以道。(《孟子·离娄上》)

援助他人就是援助自己,因为人类同在一个家园,并没有第二个地方可去。人类的一切矛盾都是内部矛盾,人类应该自行解决。如何解决?用爱心,用良心。

一朵花落在地上,你会捡起来。

一条狗在流浪,你会给它点吃的。

但为何你看到别人痛苦,不幸,竟然会很开心?

当初神看见该隐与亚伯自相残杀,勃然大怒,将该隐永久逐出家园。这是人类第二次被逐了,第一次乃是亚当和夏娃的事。人类一开始就接连被逐两次,第一次因为乱伦堕落,第二次是因为兄弟相残,干的都是有逆天道的坏事。

《圣经》上说:

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耶和华说:“我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因为我造他们后悔了。”惟有挪亚在耶和华眼前蒙恩。

挪亚为何独蒙神恩?因为他是义人。有了这一点,挪亚才能造出方舟,带领家人与一些动物逃离洪水。

挪亚有恻隐之心,不忍家人被毁灭,这与他的祖先该隐唯恐兄弟不死正好相反。他违逆了人的道,因此得了天的道,获救乃是必然的。

我们的祖先刚开始为人时,还不会做人,因此人吃人的事屡有发生,后来智识渐长,乃知有的事不可为。这一点觉悟是可贵的。更可贵的是觉悟后的人不但自己不干不该干的事,还能去制止他人干不该干的事,以良知制恶,以恻隐之心救人。

孟子说:“天下溺,援之以道。”就是说当天下人都被淹在水里,义人应该用道援助他们。援助他人就是援助自己,因为人类同在一个家园,并没有第二个地方可去。人类的一切矛盾都是内部矛盾,人类应该自行解决。

如何解决?用爱心。用良心。

我少年时在家乡过日子,终于有一天混不下去了。很多人对我都不好,我内心视之为仇人,发誓将来要报仇!报仇!我负气离乡,走上了漫漫的异乡之路。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因各种各样经历的事有所觉悟,那就是不要恨别人,那样会很累。我应该学会爱别人,尤其要爱家乡人,这样回乡时才会收获快乐,而不是自寻烦恼。

这种转变是好的,与其恨人,不如爱人,因为这样会轻松快乐。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学院,常与弟子们探讨人生真谛。

有一次,一位弟子问他:“先生,请告诉我,为什么心怀嫉妒的人总是心情沮丧呢?”

亚里士多德回答:“因为折磨他的不仅有他自身的挫折,还有别人的成功。”

嫉妒让人气急败坏,羞愧让人恼羞成怒,人能不能无愧无妒过一生?能,只要你尝试去爱别人,你会很快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绝不是你臆想中的那么可恶。不但不可恶,而且可爱。

这样,当你遇见别人受难时或困难时,自然会援手。因为今日你助他,他日就会他助你,大家彼此相帮,才会有发展。我们平心静气想:谁不曾被人帮助过?当然有的。不但有,而且很多。

然后你会发现:在你的人生路上,别人帮你的多,你帮别人的少。必须承认这一点:我们收获的多,给别人的少。有了这点认识,我们才会心平气和,才不会对别人心怀怨恨或耿耿于怀,应该多助他人,如此则大事可为。

淳兀髡说:“男女授受不亲,是礼吗?”

孟子说:“是礼。”

淳兀髡说:“你嫂子淹在水中那么你援之以手吗?”

孟子说:“不援手是禽兽豺狼。男女授受不亲是礼,男女不分则为乱,嫂溺援之以手是权衡而取其重。”

淳兀髡:“如今天下淹于无道的水火之中,你为何不援之以手?”

孟子说:“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你想要以手来援救天下吗?”

在此,孟子弃平常礼法于不顾,只以本心做事,该救人时毫不犹豫地救人,这才是人之所为。

只有救人的人才会被救。

不去救人的人在困难时候将没人救他。

所以光从自身考虑,我们都应该时时有恻隐之心,救人之意。时刻准备救人,时刻准备自救。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再好也没用,很多事该来还会来,因此必须有所防范。别说出大事出不起,小事也出不起,世上无小事,任何“小事”都会搞乱一大片。

因此在做事上保守一点好,防范一点好,在做人上则应有恻隐之心。很多时候救人就是救己,就是一种直接的关系,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发生抢劫,你敢挺身而出救别人,就能保住自己不被抢劫。如果大家都不动,那么大家都被抢。

并且救人可以断后患,节约开支。比如孟子说的救嫂一事当然要做,因为如果不做,假如嫂氏死了,兄长就要哀哭,下葬就要花一大笔钱,全家受苦受累。仅从这点考虑,都必须救!公孙丑说:“作为人应当持守什么?”孟子说:“仁义礼智。”

公孙丑说:“仁义智是人向外求得的东西吗?”

孟子说:“今有人看见孩童在井边玩耍,将要掉进井去,都会产生担忧的恻隐之心,并去救他。并非与孩童的父母有什么交情,也并不是为求得乡党和朋友的赞誉而去救他。由此看来,无恻隐之心的人便不叫人,无羞耻之心的人也不叫人,无推己及人之心的人不叫人,无是非观念的人不叫人。”

公孙丑说:“这就是仁义礼智吗?”

孟子说:“恻隐之心是仁的发端,羞恶之心是义的发端,辞让之心是礼的发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发端,此四者就像人的四肢。

救人是本能,不要讲条件。救人是无条件的。就像电影《重出生天》里史泰龙扮演的前救护队队长,当他看见众人遇见火灾,被陷隧道底,就勇敢地上前,不顾生死。本来他已经不再是救护队队长,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危难时候他就不普通了,一种人的天良促使他瞬时做出反应,前往火海。

这种做法是可贵的,最可贵之处在于他无分辨心,但有拯救心。

人一有分辨心就会考虑该不该救,救哪些人,就会耽误功夫,使人就死。正确的做法是没有分辨心,该救!所有的人都救!马上救!见人救人,见狗救狗,见魔鬼救魔鬼。

魔鬼被救后会不会反咬人一口?完全可能,但那是以后的事了,当前的任务是救所有人,不能落下任何一个,否则就会成一个连自己也救不了的人。这是规律,因为所有的人有一种共生的天然命运,尤其在危难时候就明显了。

孟子说:“君子都是有所不为的,譬如伯夷,不是他的君王他不仕,不是他的朋友他不给予,从不立于恶人之朝,也不与恶人说话。立于恶人之朝与同恶人说话,如同穿着朝服坐于泥炭之上。柳下惠上不污君王,下不侮小官,一心行道义,有缺憾也不报怨,穷厄也不自卑。有女人裸坐其旁,他说:你是你,我是我,虽然你赤身裸体在我旁边,你又怎能玷污我呢?他与女人能够保持独立与和谐,这都是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结果。”

柳下惠的境界在于独善其身。独善其身才能救人,自己都做不好,如何救?

如果裸女来到柳下惠身边,柳下惠与她行淫,就会两人一起死去。一者死于淫,一者死于义。柳下惠不淫她是救她,也是救己。

孟子格言

孟子曰:“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

孟子梦见佛陀

孟子远远地看见一个人坐在菩提树下。

佛陀。

孟子远远地看着。

一会儿,有个人上前对佛陀哇哇乱叫,佛陀不理他。一会儿这个人就走了。

又再过了一会儿,又有个人上前对佛陀拳打脚踢,佛陀不理他。一会儿这个人就走了。

最后出现了两个漂亮女人,裸着胸,光着腿,上前抱住佛陀求欢。佛陀一动不动,不理她们。

裸女尖叫:“我要死了!你不理我我就要死了,我只需要你抱一会儿,就一会儿。”

裸女的胸在佛陀脸上擦,腿绞在佛陀身上,有一个索性坐在佛陀身上。

佛陀一动不动。

过一会儿,这两个裸女果然痛苦地死了。

佛陀还是一动不动。

不久,这两个死了的裸女渐渐枯萎,化脓化水,虫来吃,蛇来咬,蚂蚁来舔,到后来又全都吃饱离开了,地上只剩两根白骨。

佛陀还是一动不动。

不知过了多久,一张菩提树落在佛陀身上,佛陀睁开了眼睛。但他并不看身边的白骨。他站起来抖了抖身上,菩提叶落下去盖住了白骨。

佛陀走进人群。人群正在生老病死,每个的脸上都很痛苦不安。

佛陀走上前,一一为他们治病。

不久约翰也来了,一一为人们施洗。

佛陀与约翰结伴而去,前往人更多的地方。

孟子大踏步走了上去:“等等我!”就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三人并排走着,六颗巨大的眼睛珠就像一串闪光的葡萄。

同类推荐
  •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前世菩提树,今生因缘果。命运岑寂流离,佛颜嫣然常悦。作为红尘俗世中的人,且让我们问佛观心,于纷繁的生活中得到一些安宁与淡定。
  • 弗洛伊德的智慧

    弗洛伊德的智慧

    本书是弗洛伊德原著代表作的精选译本,是集弗洛伊德思想之大成的作品。书中作者以大量实例阐释了其理论,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人的心理结构,了解病态精神及其起源的相关知识,了解人类的性爱问题,还可以了解精神与梦的关系。当然,原著亦有不足之处,比如书中存在很多令人费解的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理论,并且书中的某些内容由于缺乏连贯性和用词晦涩难懂,给人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译者对原著的用词和段落进行了适当的删节和改动,目的就是为了使读者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弗氏的理论。读弗氏的书,可以使我们认识现代生活造成人们某种精神疾病的根源,从而有效地调节、完善我们的人生。
  • 诗品菜根谭

    诗品菜根谭

    《菜根谭》可谓是一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警世感人、睿思哲理的旷世奇书。《诗品菜根谭》是知名教育家马云鹏老先生在品读《菜根谭》时,本着“从其意,就其辞,轻其吟,饶其趣”的原则,边读边品,边品边吟,边吟边写,锤炼而成。诗均以古风形式,多为五言、七言,有古绝、古律、古排等等。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曾国藩出身耕读之家,资质平凡,但他凭借自己出众的品格修为和独特的处世哲学力挽狂澜,平定大乱,广揽天下英才,成就一番伟业。他的思想谋略精华、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对后世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堪为成功楷模。本书结合曾国藩的思想精华,介绍了曾国藩在面对现实环境、处理具体事务时的超人智慧和谋略,对当代人成功为人处事、迈向成功有着非同寻常的启示。新书着重阐述了曾国藩家训思想中行动力与执行力的培养,曾国藩把其中的精髓归结为两个字:“柔”与“刚”。曾国藩的许多经典思想如知行合一、明强挺经都离不开这两个字,这也是他处世智慧的关键所在。
  • 道德经

    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诗化的语言阐述哲学思想的巨著,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玄妙。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华文化,乃至影响到全世界。《道德经》博大精深,治国者能从中领悟治国之道,用兵者能从中看到用兵之法。同样,我们现代人也能从中悟到为人处世之道。本书以《道德经》原文81章为主线,设置原文、译文、解析、智慧典例四个板块。其中,智慧典例分为人之道、从政之道、经商之道等专题,采用古今著名故事进行例证,极富启发意义。此外,编者还从陈少梅、任伯年、程璋、徐悲鸿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中,精心选取了80余幅与《道德经》的精神旨趣相契合的作品作为插图,以使读者获得双重的熏陶。
热门推荐
  • 名侦探恋爱史

    名侦探恋爱史

    当平淡的案件安排了两个平淡的一男一女相遇时,案件变得不再平凡,一男一女也注定不再平淡……
  • 梦朝之恋上九尾狐

    梦朝之恋上九尾狐

    一不小心穿越到了古代,就跑到皇宫来了?假扮太监,哄得公主高兴,还顺带溜出皇宫游玩!巧遇美男,他却说:“等了五百年,我们终于又见面了!”噶,他是九尾狐?而她是他前世的救命恩人?谁来告诉她这是神马情况啊!
  • 祖符

    祖符

    正道符仙,惨遭暗算,夺舍重生。为了复仇,为了生存他一步步崛起。驭符控兽,踏着累累白骨前行于逆天之路,血染皇庭。力符,天蚕符,龙魔符......万千符文为他所控,执掌十方祖符,终成符祖威名!
  • 近战高手

    近战高手

    一夜之间,特种兵王成了极品美女的贴身护花男神。一个神秘的身份,造就了他的花样人生。兵王,战王,爱王,一切王的荣耀集于一身。他就是龙剑飞,一代混世热血男儿……
  • 娱乐之造星家

    娱乐之造星家

    带着记忆重生新世界,走上为华夏领先造星之路!
  • 梦去梦回

    梦去梦回

    大多数穿越其实是有意义的,比如替死去的懦弱女主各种斗,然后走向人生巅峰;再比如替某恶毒女配洗白,避免凄惨命运,而后又是走向人生巅峰。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梁夏也看过不少,原以为自己也是这种境况,后来发现女主家庭和谐,生活幸福美满,她的到来是偶然,没有任何意义。老话说得好,船到桥头自然直,梁夏走的便是这路子。想她这个连国门都还没出过的人,一下子就来到了光年之外,多少还是有点激动的,多少还是带点期盼的,平凡了25年的人生,终于要来的不一样了,霸道的男一号,温柔的男二号,其他男N号等等,光想到这些小说桥段,梁夏一颗老少女的心就不可抑制的砰砰跳起来。佛祖玛利亚,上帝阎罗王,梁夏的春天要来了吗?
  • 孤胆少年行

    孤胆少年行

    一本奇书,几经风雨,误入平凡少年手,一段人生,历经坎坷,终至康庄大道旁。亲情,爱情,友情,当我们无奈的失去它们时,我们又该何去何从?是在痛苦的仇恨中走向灭亡,还是在繁华的名城中迷失自我........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泥塑(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泥塑(阅读中华国粹)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 生在天历

    生在天历

    故事简介:异界,君临山之主洛雪无意间失足坠入凡界,陷进死猫身体被恶猫追赶觊觎,正惊险万分,愤怒非常之际,得一女子出手相救脱离苦海。几年后,女子被冤打入冷宫,洛雪欲报其恩,命四位下属选出一人帮她获得幸福。四人经几日商量,一切就绪,只待选出人选完成任务。不料,四人之一的晨雨正睡得香甜,忽然神识一阵动荡,等醒来后发现自己竟已‘转生’做了洛雪欲要还情的女子的婴孩。晨雨几经思索,发现自己在睡梦中被其他三人算计,面部抽搐,只因表情难度太大未能在脸上实现。她在天历皇朝的人生自此拉开序幕。-----------------其实我想要一个伶俐可爱的女子做封面人物,谁能帮我做一下吗?这个故事的主角绝对是伶俐可爱活泼的感觉。
  • 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教育创新

    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教育创新

    校长的领导力,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校长的领导力渗透在学校管理的每一个地方,有时既是有形的,有时又是无形的。这种领导力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现在,还可以延续到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