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74200000015

第15章 跟着老子做父母——道法自然育人(3)

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产梅。文人画士们说:梅以枝干弯曲为美,笔直了就没有风姿;以枝干横斜为美,端正了就没有景致;以枝干疏朗为美,稠密了就没有姿态。于是大家都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天下的梅,致使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删掉繁密的,锄掉端正的,把梅弄成奇形怪状,弄成病态。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病残了……

我买了300盆梅,都是病残的,没有一盆完好的。已经为它们流了3天泪,于是发誓要治好他们:我放开它们,顺着它们的天性,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的棕绳;以5年为期限,一定要使它们恢复本性,保全健康的形态。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甘心情愿受到辱骂,设立一个病梅馆来贮存它们。

唉!怎样才能使我有很多空暇的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来大量贮存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的时光来治疗病梅呢!

在这篇文章中,龚自珍全然没有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豪放,而是无尽的伤感悲切。

我个人感觉,《病梅馆记》可以看作当今教育的写照,而我们的孩子都是“病梅”!

有人说:中国丧失了自己的孩子!这并非耸人听闻。

我们大多数父母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越是恐惧焦虑,越是重视教育,也越是不肯对孩子放手。当然我们总是打着对孩子负责、为孩子前途考虑的旗号,来实施着五花大绑的育人计划。以至于我们的孩子,“病梅”“残梅”比比皆是。

在教育这件事情上,家长们是“大拿”。他们通常目标坚定、旗帜鲜明,也不管那是不是符合孩子的自然天性;他们包办了生活中的一切事务,造成孩子严重的生活依赖;他们把孩子视为家庭的核心,孩子的一举一动决定着家庭气氛,这导致孩子唯我独尊、冷漠世故——孩子们把一切都看穿了,故此不再有发自内心的热情、感激之情,感觉自己与这个世界无关……

的确,我们的教育,传输给孩子们的是破碎的而非全息的世界观,这样让孩子们感觉——自己的生命与其他人是割裂的,与更广大的世界同样是隔离的,这样每个人就像一座座孤岛……

所以有人说,我们的孩子“从未完整地发育过,获得过教育的滋养,无暇顾及身心的成长,鲜有时间培育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从而确立安身立命的价值观”。

可以说,只要没有让孩子自然地成长,而是随父母的意愿去拿捏、塑造,并按照社会唯一的标准去衡量要求他们,那么我们的孩子注定会成为“病梅”“残梅”。

《新周刊》杂志做过一期题为《无法成人——中国人的成长链》的专题。作家胡小同不无讽刺地写道:

“‘求学越来越早,成家越来越晚,毕业越来越难找到工作。’一切为了孩子的中国父母是中国孩子无法成人的根源……”

被讥讽为中国式母亲和中国式父亲的中国家长们,只有当你们走出了成功学的魔咒,游戏才或许可以终结。

知美即恶:教育,病了!

当我们开始问“我爱不爱他,爱他哪里”的时候,通常是——爱出问题了。

老子在《道德经》第2章开宗明义道:天下皆知美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意思是:天下人都执着什么是美,这样就不美了。天下人都执着什么是善,这样就不善了。有和无两者相伴而生;难和易两者相伴构成;长和短两者相待而现;高和下两者相依而存;音和声两者互为和合,前和后两者互为随从。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存在、辩证发展的。比如好与坏,上与下,高与低,都是相互比较而存在的。但是我们可能少有了解老子辩证法的另一面——我们一旦执着于“美”“善”,它的对立面“丑”“恶”就出现了。换句话说说,一旦社会上大力提倡“八荣八耻”,其实我们可以管中窥豹到“世风日下”的社会环境。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老子的辩证法,我们拿“孝顺”举例说明一下。

当我们刻意强调“孝顺”的时候,通常“不孝”就存在了。比如:我的母亲经常说,她最值得欣慰的是,有3个孝顺孩子。那一刻我往往问自己:我孝顺吗?如果不是她说出来,我不会想孝顺不孝顺的事情,仿佛人生字典里根本没有“孝顺”二字。

不信你可以观察,那些成天把孝顺挂在嘴边、拿孝顺说事的人,一般都是不孝子孙。而一旦你以孝顺来要求自己去为父母做点什么,那个孝顺其实已经不那么纯粹了。因为真正的孝顺,连孝顺这一概念都不曾出现。这叫大爱无声。

的确,回溯历史,哪个朝代大力提倡孝道,那一定是因为社会上“不孝”之风正愈演愈烈。

再比如:当我们开始问“我爱不爱他,爱他哪里”的时候,通常是——爱出问题了。

因为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爱的问题被遗忘了,似乎不需要再提醒自己他哪里好、哪里值得爱,有时他在别人眼里“一钱不值”,但是自己却痴迷不已。因为此时你就是爱,爱就是你。

总之,如果孝顺,孝顺不孝顺的念头都不会升起,因为它已经内化了;如果爱,爱不爱的问题根本不存在,因为你就是爱,爱就是你。

就像呼吸,在我们身体健康的时候,觉察不到它的存在;一旦察觉到它,通常意味着我们生病了。这就是老子“知美即恶”的含义。

举一反三:当教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以重视的时候,那通常意味着——我们的教育,病了!

教育“孽债”谁来埋单

对于孩子我们过于“有为”了;而对于教育环境,我们又过于“无为”了。

自从7岁上学到现在已经15年了,学校已经绑架我15年了,教育已经绑架我15年了!在这15年中我失去的远远大于我所获得的!

快拿到毕业证、学位证了,可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为了一纸证书我家欠下了无法还上的债务,是一笔巨额的感情债!这让我永远抬不起头来,活着很累很累……

拿到毕业证书却遇到金融危机又面临失业,我真的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家人。想创业可是没有资金,再也没有脸伸手问父母要了,他们为我上学已经力不从心了。

一气之下真想把多年奋斗换回来的一纸文凭给撕了!可是变态的企业只认文凭不认能力,欲哭无泪呀!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机会我不会选择上大学,我会选择走上社会。没有知识也会有经验……

以上是一个将要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的慨叹。

如今的教育之“怪现状”是:从幼儿园开始就引入竞争意识,小学生往死里学,初中、高中更是加把劲儿,结果到大学,学子们彻底厌学了,到了社会上孩子们彻底厌世了!

做父母的都知道那句振聋发聩的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在父母们万众齐心关注“起跑线”的时候,是否注意到我们的孩子,输在了“梦开始的地方”。比如进入大学就偃旗息鼓了,进入社会就“肌无力”了。

的确,如今的教育已经成为一笔“孽债”,谁来为它埋单?是我们无辜的孩子。长歌当哭为孩子!

谈到当今的教育环境,做父母的大都是怨声载道、义愤填膺,显得无辜又无奈。

记得有一次在饭桌上,大家谈起教育现状,在座的无不感慨万分。大部分人认为教育环境与制度是国家的事情、教育部门的事情,家长和孩子都是无辜的、无能为力的“受害者”。

真的如此吗?我们都是“受害者”而不是“加害者”吗?我们是否反思过——我们该对“教育之怪现状”承担怎样的责任?其实,这种“受害者”意识也是一种孤立的、破碎的世界观的反映。

因为我们任何一个人,不仅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限制,同时我们即是“环境”。我们并非是环境之外的东西。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我们的推波助澜,造成了目前的“教育之怪现状”。所以,改善教育环境,救救我们的孩子,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更需要我们为人父母的自省和自醒。

仔细观察当今的家长,会发现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面对孩子教育,我们摆出“大拿”的身份而过于“有为”。即过多地干预孩子的自然成长,甚至越俎代庖、揠苗助长;二是面对现行教育体制,我们又过于“无为”,即表现出没有理智思考的顺从、追随,以至于推波助澜。

的确,对于孩子我们过于“有为”了;而对于教育环境,我们又过于“无为”了。

最优家长:忘记自己是家长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有不信。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道德经·第17章》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我们在衡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是否有爱或爱有多深的时候,往往看对他做了什么,而没有想到关于爱,其实更在于——你没有做什么。

一个多年没有联系的校友,通过校友录找到我。女人聊天自然谈到孩子。

她说自己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因为孩子考取了市重点中学,口气中透着自豪。然后问起我,得知我没有为孩子报什么培训班之类的,她惊讶道:“你也太不负责任了吧,小心耽误孩子的前途!”

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如此的责问了,有时我也怀疑自己,是不是太不负责了?

我坦言自己是一个“自私”的家长,而不是一个“全心全意”为孩子的家长。与大多数家长相比,我更愿意好好做自己,让孩子看。

记得童话大王郑渊洁在总结其为人父的经验时,说:“为人父26年,最深刻的体会如下: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合格父亲的标志:和自己较劲,不和孩子较劲。”

好的父母是“和自己较劲,不和孩子较劲”,这一点我很赞同。

后来读《盖茨是这样培养的》一书(作者是比尔·盖茨的父亲),发现书中鲜有涉及所谓的“教育”,更多的是写盖茨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身体力行的事情。

说实在的,一口气看完这本书之后,会有点小小的失望。我相信所有想从老盖茨那里取经的父母,都会如此。因为整部书完全没有“教育”这回事。

而这正印证了老子的观点: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意思是:因此圣人无为地处理事情,无言地实行教化。使万物生长而不发号施令。养育万物却不自己占有;施恩而不自视有恩;成就功业,却不居功自傲。正是不居功,因此才不会被遗忘。

由此可见:真正的孝顺是根本忘记孝顺这件事!真正的教育是根本忘记教育这件事情!这也是我读《盖茨是这样培养的》一书失望之后的感悟。

我相信盖茨的父母面对盖茨的成功,不会居功道:那都是我们教育得好!

因为对于教育,他们实在没做什么,而正是他们的“无为”造就了盖茨的“有为”。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我家的君子兰。

2010年4月,当屋外还有料峭寒意的时候,家里的君子兰又开花了。我照样发一条“花报”信息给送花人老段。老段是我老公的大学同学。老段回短信说:谢谢你的精心照顾啊。我说:我真的没有“精心照顾”,它竟然10年来年年如期开放!

大约是2001年我们喜迁新居的时候,老段送来了这盆君子兰。说实在的,我真的不是好的养花人,基本上想不起它,想起的时候就随便浇点水。可它在被人遗忘的阳台上默默地生长,每年三四月份都开出美丽的花。也只有那个时刻我开始检讨自己对它的怠慢。

后来想:也许正是我的怠慢(无为),成就了它的花开不败呢(有为)。

是我这个“君子懒”成就了君子兰,还是君子兰成就了我这个“君子懒”?这真的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由此联想到养孩子的过程,是不是我们淡忘自己家长的角色,更能让孩子们发展出自己的天性、慧根?

我们大家都有一个思维定式:在衡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是否有爱或爱有多深的时候,往往看对他做了什么,而没有想到关于爱,其实更在于——你没有做什么。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无为”。

无论是郑渊洁还是比尔·盖茨父母的教育经,都印证了老子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而这也许正是我们当代父母所或缺的。

当然,老子“无为”之中存“有为”。比如父母在教育这件事情上的“无为”,其实成就的是孩子的“有为”;另外,对孩子的“无为”之中,其实蕴含着对自己的“有为”。这就是郑渊洁所说的跟自己“较劲”的过程。

观察一下那些被称为“啃老族”的孩子,他们大多有一双在养育上过于“有为”的父母,从小吃喝拉撒、前途未来都被父母“包办”了,孩子成了甩手一族。长大后他们不啃老啃什么呢?是父母的溺爱、过度保护和代为,让孩子“无法成人”,从而成为“瘫痪”之人。

知识与智慧

教育要区分两种人:一种是拥有许多知识的人,另一种是睿智的人。而教育活动的目的应该是培养“睿智的人”。

在一篇题为《于丹批评教育体制培养学生“有知识没文化”》的报道里,这样写道:

学习尖子一定会出人头地吗?我看未必。对于同一批学生,过了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再回过头去看,发展得好的往往并不是尖子学生。在我看来,学习委员一般都不如生活委员有成就。我们身边不乏“高分低能”现象。许多学生考上北京的名牌大学,仍然不懂得与人相处,跟父母亲人关系僵化,在学校里因为生活琐事与同学大打出手。有的人则直接学成了书呆子。

在这里于丹把“学习委员”与“卫生委员”做了个比较。当然这种比较是笼统的,她只是想说明: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而我想将“文化”替换成“智慧”。

那么,知识与智慧有什么区别?

我们说,知识是那些可以在书本上找到的、通过电脑引擎搜索到的“死东西”。而智慧是我们在书本里以及搜索引擎中找不到的“活东西”,它是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是对知识的运用、发挥。

可以说,知识必须转化为智慧,才显示出它的价值和能量。否则知识越多越是成为身心发展的沉重负担。我想当年毛主席说“知识越多越反动”可能就是这个意思。

的确,过多的知识积累如果没有被及时吸收、转化,就会造成思维的僵化、行为的刻板。

在某位名人的博客里看到一篇博文,他谈到一位新认识的朋友:

可是我们俩畅谈正欢时,那位新认识的朋友总是拿着自己的iPhone,可能是下载了一套百科全书、电子词典类的东西,每当我们谈到一个概念或词语时,他就会在他的iPhone上查到这个词,再给我们读一遍词典的解释。我们俩谁也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到iPhone电子词典的解释上去,继续我们的谈话。不一会儿,他又给我们读另一名词解释。

我忍不住劝阻他,给他讲了一个慧能的故事:慧能用手指头指着月亮,让弟子看,目标是月亮,但拘泥于具体词语和动作的弟子看到的只是慧能的手指头。慧能说我们要看的是月亮。手指就如文字,我对那个新朋友说:你刚才读得都对,你手机词典的解释都是正确的,但我们讲的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不好套用这个世界的语言和名词解释。我真是无法表达清楚我想要说什么,一时语无伦次,有点失礼。

的确,就像我们吃了食物需要一定的时间消化才能转化成为能量一样,知识必须被消化吸收才能转化成为智慧的能量。否则知识只能是一种谈资,甚至成为负累。

现如今,很多时候知识是被用来炫耀的。很多人他们的知识面很广,但是这些知识只是浮在表面的东西。就像为了布置一个像样的书房,主人买了无数的名著去装点一样,那是为了给别人看的。

同类推荐
  • 一个不会离开的男人

    一个不会离开的男人

    男人是和女人完全不同的生物,男人是用来证明爱情的东西。经过千万次的研究和分析,还是不太懂的东西。在这本书里,作者分享了爱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心得和秘密。让相爱容易,让相处不难。
  • 爱是需要学习的:情爱文化50讲

    爱是需要学习的:情爱文化50讲

    本书是被网上誉为“青年性学大师”的西北师大教授徐兆寿先生在许多大学进行情爱文化讲座的讲稿,从文化的角度为青年人解决各种困扰他们的难题,有启蒙情爱教育,普及生理、心理知识和树立正确情爱价值观的现实意义。有关徐兆寿先生开设的情爱文化讲座,曾在大学校园和网上备受争议。
  • 嫁给谁都幸福

    嫁给谁都幸福

    放弃找个完美情人,接受“及格先生”无论如何,用力、用力、用全力来爱自己,当婚姻变成“众人之事”,要学会沟通,加点温柔,.如果感情世界变得太拥挤,要记得:保持冷静、运用理智幸福人生,除了努力进攻,还要小心防守,不要随意犯规。
  • 剩女突围

    剩女突围

    本书以当代都市时尚青年女孩的爱情生活的种种困扰,以恋爱技巧为主线,告诉80后濒临剩女时代的都市女性应该怎样面对爱情、婚姻和事业之间的选择;怎样相亲、恋爱、摆脱单身;怎样预防“第四类情感”、不被第三者破坏掉自己的幸福……文笔新锐成熟,观点俏皮,心理感情描写细腻深入,故事选择非常具有代表性,能广泛引起读者的共鸣。
热门推荐
  • 求知文库-能源略说

    求知文库-能源略说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 恰好遇见所以喜欢

    恰好遇见所以喜欢

    江故里用一枚小小的向日葵胸针,换来了孟家千金孟长安的一生—— “好~安安最喜欢哥哥了!长大以后安安要嫁给哥哥!哥哥你愿意娶安安吗?” 江故里看着孟长安傻傻地说着要嫁给自己的样子,轻轻地笑了笑,伸出手拍了拍她的小脑袋—— “好,等安安长大,哥哥就来娶安安。”……“故里,原来十六七岁的爱情也会轰轰烈烈啊~”“因为有你,才会轰轰烈烈。”
  • 花花公子教你如何谈恋爱

    花花公子教你如何谈恋爱

    快乐在当下,青春在现在。青春就应该活出精彩。
  • 祝你拥有晴天

    祝你拥有晴天

    集合了一些源于生活的故事,改变过的真实事情,和来自世界的温柔。
  • 浴火冰天狐

    浴火冰天狐

    这是一个不知从何说起的故事。他,七公子,是唯一拥有仙族血脉的一只拥有绝世容颜的冰山雪狐——冰天狐。他也是一个贪玩,好热闹,爱游山玩水,更爱多管闲事的热血青年。他还是一个仙界中最年轻有为且最受人瞩目的幸运星儿,他不但拥有江湖上至纯至阴的六尾仙法,还收养了痴,念,智,颠,萌,羞,蠢这七只调皮捣蛋,却又忠诚不二的男狐精灵。真可谓羡煞旁人。这是一段人狐绝恋的凄美颂歌。一切皆有定数。他贪玩任性,犯下弥天大错,仙界权威最高的天法皇一召令下,将他打入凡界。而他与陆小琪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洛阳城,白玄洞,紫云颠,凌烟阁,羚羊岭,白鸵山,七魔古刹,九天玄女……他所向披靡,无所畏惧,遇神杀神,除魔降妖,声名大作……
  • 当代励志散文经典

    当代励志散文经典

    读散文要用心来读,用心来体会。当你的心和作者的心达到真正相接的那一刻,你才算是真正地透过散文那五彩缤纷的“形”,体会到它那凝而不散的“神”。此时你所体会到的就是散文灵魂的真善美,那就是作者通过散文表达出的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思索;那就是能带你通向更远的有着万千风景的世界的道路;那就是可以让你的心灵进入片刻小憩的乐园。
  • 待嫁老大遇二次元大叔

    待嫁老大遇二次元大叔

    她重生后,甘愿做一名疯疯癫癫的剩女,只为披荆斩棘,让两个妹妹过上幸福的人生。当她从50回到了30,不想妹妹们再碰上坏男人,她本想找个人帮自己,却在临近结婚被抛弃,从此不再相信爱情。当她碰到二次元大叔,完全颠覆了三观。对于妹妹们生活,她不再严加看管,而是上演了扮猪吃老虎,究竟是会养成白眼狼还是小绵羊……这个夏天,治愈系小说火热来袭,就问你敢不敢勇敢?
  • 满级开始的异世界搞事生活

    满级开始的异世界搞事生活

    前格蓝迪砖厂厂长,数据芯片“开发商”,时空石倒卖人,异界征讨者,各大地下城通关记录保持者,拍卖行秩序维持者——风·下水道·神在刷图过程中来到了异世界,开始了他的懵(装)逼生活。
  • 我最擅长做的一件事

    我最擅长做的一件事

    故事讲的是我骑滑板的故事,从一点不会,到后来的娴熟,在到会特技,这也是我一点一滴成长的故事。
  • 魔盗奇缘——圣战

    魔盗奇缘——圣战

    原本由创世建造的世界,却因无聊撒手不干,安逸的世界因诸神的贪婪变为霍乱之地,天神之序,大陆分崩离析,被神选中的人们,手持神印执照以神的化身,为诸神争夺更多的利益,但这凡事总会有例外.......又或者这一切可能都是个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