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57800000020

第20章 珠峰高度变化历史研究(13)

中午,南斯拉夫登山队的哥们从ABC(前进营地)到我们营地,准备跟我们一起到垭口,照几张珠峰南坡侧面的照片。他和队友还准备这几天登顶。从他那儿听夏尔巴人说,昨天晚上4个登山的失踪了,风大,云大,能见度低于1米。

下午到垭口把王峰的东西和冰芯运下来。天气变得极端恶劣,狂风大作,漫天飞雪。到营地已经晚上10∶20了,太累了,啥也不想动。

2005年5月24日珠峰高山营地

上午到6500中国登山队营地取样品,回来的时候测绘队的队长下撤途中在我们营地休息。据他说前几天实际上死了两个人。加拿大人死在8700,可能在下撤中体力不支,摔得头破血流,挂在绳子上。斯洛文尼亚的登山者死在8300帐篷里,看来攀登珠峰1/10的死亡率是有的。乔格里峰的死亡率是1/3,更恐怖。

2005年5月29日珠峰高山营地

天气越来越暖和,我也脱掉了抓绒衣,只穿羊毛衫和羽绒服就够了。不知道北京现在是什么景象,大街上的人们是不是穿着短袖衫?漂亮的女生是不是早已换上花裙子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珠峰的春天也快到了吧,但愿不要“春风不度玉门关”,不过这也不是不可能,6月初季风来了以后,雪会大得惊人。细细回想起来,从4月19日到6350营地以来,我就再没见过任何植物,甚至于苔藓、地衣,动物也只限于那几只飞来飞去的乌鸦。可能是品种不同,也可能是人太过于寂寞,大家都觉得珠峰乌鸦的叫声,一点都不讨厌。

下午我和杨伟伟去换膜。

冯国柱和张文鹤到垭口搬运第三支冰芯,傍晚牦牛上来,明天先撤下一部分东西。

2005年6月1日珠峰高山营地

天气不错。

上午我和冯国柱到垭口换气溶胶膜。冯国柱、张文鹤、杨伟伟在营地拆小帐篷。撤队的计划已经基本确定了,我和杨伟伟3号下大本营,梁茂辉和张文鹤随牦牛队准备6月4号下去。而马应军、冯国柱则守在6350营地,迎接准备长期执行观测任务的队长上山。等他们熟悉情况后再撤下去。

中午的时候,按照计划,我在6500高地用对讲机和营地联系。准备让马应军、张文鹤、杨伟伟拖着雪斗,把6400的PU25气溶胶采样仪搬回营地,我和冯国柱到6400等他们。我问大厨小梁饭好了没有,小梁说饭好了,我就让他们仨在营地吃完午饭再上来,我和冯国柱在6400多等一会儿也没什么。后来他们仨来到6400,我们一起把仪器拖回了营地,这时已经3点多了。我和冯国柱刚准备下午吃点东西,才知道原来他们仨也没吃午饭,刚拆完帐篷就上6400了。心里真的很感动。

2005年6月2日珠峰高山营地

早上,井哲帆老师通知我当天就下山。因有叶老师和两位藏大的老师3号返回拉萨,我的入党宣誓定在3号早上。匆忙收拾好个人的行李,在12∶00左右,离开6350营地,队友们都站在营地门口向我挥手告别。我转过头,向6500垭口又看了几眼,突然满脸泪水。突然对工作了近50天的垭口有一股难舍之情。

为什么我双眼满含泪水,只因为深爱着这片土地。

到5800营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3点多了,简单地吃了方便面,又开始下山的漫长归途。

由于沿途要采集土壤和植物样品,以作POPs长距离传输研究。所以走的时候格外留意路边是否有植物。一直走到5560米的时候,才发现第一棵植物。这是一棵棘豆,竟然已经开了几朵紫色的小花,漂亮极了。由于沿途采样,耽搁了不少时间,到大本营的时候已经8点了,共走了8个小时,腿酸疼得很,不过见到大家时,兴奋得不得了,立刻忘了疼痛。大家聊着这50天来各自的工作和经历,分外亲切。

2005年5月12日高山营地晴

仲雷——考察日记

2005年5月13日珠峰大本营星期五晴

今天是充实的一天,分别从凌晨3∶00到早上8∶00、中午11∶30、下午13∶30、晚上19∶30,我们史无前例地“抢着”放了五个探空气球。因为珠峰大本营的天气不是太好,风总是很大,很难有风平浪静的一天,我们以前所放的探空气球总是断断续续的,没能得到一天的完整数据。今天的风不是很大,在几位队友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地让五个气球从地面起飞,气球全都飞上了万米高空。值得一提的是早上8∶00那次放球,是为了欢送即将于今天下山的刘勇勤和《科技日报》的记者游雪晴,今天特意让她俩在白色的气球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气球在大家的注视下,带着我们对她们的祝福缓缓升空,直至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中午12∶00,她们要出发了,大家站在一起以珠峰为背景合了影,之后大家挥手向她们告别,目送汽车远去,每个人眼中都充满了留恋的神情。我想,共同的野外工作让我们成为朋友,不要悲伤,不要难过,相信我们很快会再相聚。

2005年5月14日珠峰大本营星期六晴

凌晨1∶30从被窝中爬起来放球,天气依然是那么寒冷,抬头看见满天的繁星不停地向我眨着眼睛,感觉它们从来没有离我这么近过,黑暗中依然能够看见珠峰婀娜的背影。气球起飞20分钟后飞上8848米的高度,同时发回高空大气参数:气压329.8kPa,温度-28.3℃,湿度1%,风向265度(偏西风),风速19.8米/秒。高空风速还是不小啊!等到这次放球结束,数据接收完成,已经是深夜三点多了,赶快到帐篷里睡下。

早上7∶30又从似乎刚焐热的被窝中爬起来进行今天的第二次放球,一大早的气温似乎比凌晨还要低,放完气球赶快到伙房汽油炉旁取暖,不一会又来了几位队友,大家围坐在火炉边,看着锅里的米粥慢慢炖熟,真是一种幸福的感觉。今天白天的风很大,康世昌老师和《科技日报》的罗晖老师下午到拉萨办理建站的事去了。这样一来,大本营只剩11个人了,顿时感觉冷清了许多。大本营的天黑得很迟,晚上九点多,天才刚擦黑。今天感觉好困,也许是昨晚没休息好的原因吧,吃完晚饭后立马钻进我的小帐篷里睡觉去了。今晚可以睡个好觉,因为我们的探空气球暂时停放了。打算登山队和测绘队计划登顶的那两天再集中放。

2005年5月15日珠峰大本营星期日晴

没有放球任务,舒舒服服地睡了个懒觉,一觉醒来已是早上九点多了,正好是开饭时间,可还是不想起。不一会,厨房的小陈和老石清点吃饭人数时发现我还没起来,立刻到我的帐篷边叫我起来“放球”,也就不好意思再睡,懒洋洋地起来了。戴帽子时发现掉了一些头发,看来他们“老高原”所说的是真的。他们早就告诉我在高原上呆长了会掉头发。不过也无所谓了,反正头发多。起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出来了,可气温还是很低,牙膏被冻得结结实实的,一点也挤不出来,只好把整袋牙膏放到开水里泡上一会。早饭过后,李茂善、马晓伟师傅和我一道去下面的曲宗村下载大气湍流观测数据,我们的一套大气湍流观测仪器就架设在曲宗村旁边的一片高山草甸上。汽车走在下山的路上,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看着车窗外的蓝天、白云、雪山、小河和牛群,真是令人心旷神怡!本来还想在村里买只羊带回去给队友们解解馋的,但是村长不在,其他人语言又不通,最后也没有买成。回来的时候路过绒布寺,给家人打了电话报了个平安。绒布寺唯一的一部公用卫星电话已经成了大家的“宠儿”,很多人都爱在那里给家人和朋友打电话。虽然话费是每分钟一元,比别的地方贵了些,但毕竟是在高山上,大家都能接受。今天一整天风平浪静,天气出奇的好,似乎在大本营的两个月时间里从没碰上这么好的天气,可以说是完美的一天。

2005年5月16日珠峰大本营 星期一晴

天气依然很好,从营地远望珠峰,山上的云很少,看来上面的天气也不错。我在想是不是老天知道最近人类要再次登顶,所以特别照顾几天。今天同时得知登山队和测绘队由于种种原因将原定于17号的登顶日期推迟到了21号,到时中央电视台将进行现场直播,时间长达四个小时。中午吃过饭没事就拿着两件换下来的脏衣服和刘伟刚一道去小河边洗,那条小河也是我们日常用水的来源,隔两天我们队员就会去河边拉一些饮用水,到了河边才发现这两天河水涨了许多。河水全部是冰雪融水,可能是这些天气温回升,融雪量增加的原因。河水有些凉,我洗衣服的动作也很快,用最快的速度将衣服洗完,并将全部污水倒在了旁边的岸堤上。晚上马小伟师傅我们几个人一道到一个叫卓嘎的帐篷里喝了点酥油茶,其实在珠峰的这两个月时间,卓嘎和我们都已经很熟了,她人特别热情,还特意让我们品尝了一下她家自酿的青稞酒,味道还真的不错。最后来了我们的一个朋友——小伙子罗布,他是珠峰大本营惟一一个小邮局的营业员,他的邮局虽小,可生意是异常的火爆,来珠峰的人都会到他那买两张印有珠峰大本营字样的明信片寄给亲朋好友。我们几个人一块喝酒唱歌,他们唱的一曲《拉萨的酒吧》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也正是通过这一晚,让我体会到了西藏人民的热情和大方!

2005年5月17日珠峰大本营 星期二晴

昨晚睡觉觉得好热,早上起来手一碰帐篷,外面哗哗地响,出来一看,地面上是一层白,原来昨晚下了雪。太阳出来后,地面上的积雪开始慢慢融化,帐篷顶上的雪融化后变成一粒粒的小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从帐篷上慢慢滚落,煞是好看。很快地面积雪融化殆尽,可见珠峰地区在强烈的日光照射下,地面蒸发速度之快!每天中午都要在小帐篷里休息一会,可里面像蒸笼一样,又闷又热,温度要比外面高好几度,即使把小帐篷的窗户全部打开也无济于事,每天睡午觉时只好把外衣全部脱掉,这样才能稍微好受一些,但时不时的还是被蒸醒。晚饭厨房炒了个土豆丝,近两天都没什么新鲜蔬菜吃了,大家都盼着下去采购的井哲帆老师能给我们带些好吃的上来。晚上大家坐在厨房里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吃来,又是烧鸡,又是老鸭汤的,越说就越馋,也只能过过嘴瘾罢了!不过还好,井队长今天就要回来了,大家都在翘首企盼!呵呵,一群馋猫!

2005年5月18日珠峰大本营星期三晴

井哲帆老师昨天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大家也熬不住全睡下了。一大早大家看到了几个新成员,帐篷前多了几只可爱的小狗,数一下,现在已经有六个“莎莎”了。它们在一块嬉戏玩耍,好不热闹。新来的几个家伙是王小龙师傅从山下带上来的。不一会,几只小狗的到来就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的两个女记者,她们见小狗这么可爱,就忍不住抱走了两只。其实在山上有时闲下来觉得无聊时,几只小狗确实能给大家带来不少的乐趣。中午厨房做了红烧鱼吃,这可乐坏了大家,饭好后大家围坐在厨房里享受这顿美餐。队员们开玩笑说,还希望井老师经常下山去采购美食!因为过两天中央电视台要直播登顶全过程,到时还要拍摄我们释放探空气球的场景,但气球是纯白色的,为了让它显得更加亮丽,井老师还特意从山下带上来一瓶彩色喷漆。我们今天特意试验了一下,先把气球充满氢气,然后用喷漆在气球上喷上了“中科院珠峰科考队”的字样,最后把气球拴在汽车上,气球漂浮在空中,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很是耀眼。试验成功,到时我们就在气球上喷上“中国科学院”的字样。井老师还从山下带来马耀明老师给我们的一封信,信中导师很关心我们,虽然他因为别的事情不能和我们在山上一起工作,却不忘捎来对我们的一份关怀与鼓励,让我们深受感动!总而言之,幸福的一天!

2005年5月19日珠峰大本营 星期四晴

为了配合中央电视台22号上午的现场直播,我们早上8∶00就起床进行彩排。队长也让厨房将我们的早饭提前到8∶30,中饭提前到13∶30。应中央电视台的要求,还将所有队员身上的衣服商标以及帐篷上的商标全部贴上了“中国科学院2005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的标识。总之,全队上下对这次直播是全力配合。彩排从早上9∶00一直持续到中午11∶00多,我们科考队这边一共有三个场景。通过今天上午的彩排我们也体会到了记者的不易,尤其是摄像记者,抱着沉重的机器一遍一遍地拍,应该说他们是幕后英雄。由于彩排,我们不得不将原计划上午去曲宗村观测点支付当地人看站费的事推迟到了下午。

午饭后两点多钟,李茂善、马小伟师傅和我一行三人开车出发了,正是午后太阳辐射最强烈的时候,越野车跟蒸笼一样,外面灰尘还很大,车窗也不能开。即便如此,由于车的密封性不太好,到达目的地我们已是一身灰尘。下车一问才知道我们要找的村长去扎西宗开会去了,我们只好又驱车大半个小时赶到乡政府,再一问弄得我们哭笑不得,村长根本没来开会。看了一下时间,我们决定晚饭后再往回赶,这样一定能在家里找到他。可离晚饭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几个人就在附近的一条小河边钓鱼,马师傅下钩不到五分钟就钓上一条一斤半重的高原石斑鱼,可把我们乐坏了,晚饭有鱼吃了。可后来我们几个人再没能钓到一条鱼。时间不早,我们赶紧打道回府,吃完晚饭就往回赶,在家里找到了村长,把事情顺利办完。再往回走,一下子碰到了井哲帆老师的车,原来他们见我们很晚还没回,怕路上有什么事,特意开着车下来接我们了,不禁感慨,多么心细的队长啊!

2005年5月20日珠峰大本营星期五多云

同类推荐
  • 英国,没有老虎的地方

    英国,没有老虎的地方

    数学家、诗人、作家蔡天新根据自己游学英国时期的经历写作而成的游记,作者的足迹遍布英伦三岛,从剑桥到牛津,再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英格兰,最后到伦敦。他将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趣闻轶事、历史典故、文化习俗、著名建筑、名人轶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下来,鲜活生动,文笔优美。全书采用文字结合摄影照片的体例形式。128篇游记外加近200幅摄影照片,英伦三岛的风土人情全貌跃然纸上。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该书以文化散文笔触记述西藏见闻、复原文化旧貌、自身感官体会为主,以此来讲述和剖析西藏这片土地和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该书不同于以往的游记类书籍,单纯从视觉感官上以“记流水账”的形式,来直观讲述西藏的风景以及自身的经历。作者更多想要表达的是以一种文化人的视角来感触西藏,探寻藏文化的精神内核和藏族人民的文化生活。除却迷人的风光、神秘的宗教和古建筑遗址,还有藏族同胞的精神文化和藏文化的独特与伟大。
  • 大地的阶梯

    大地的阶梯

    一位法国汉学家认为,在阿来作品中,《大地的阶梯》的文学价值其实超过了他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尘埃落定》。《大地的阶梯》是著名作家阿来在游走西藏的旅途中写的所看、所想、所感、所闻。文章构思独特,笔风流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藏的地理人文、过去与现在。于是全文既有散文的随意与洒脱,又有着小说的生动与感人。在他的笔下,藏族文化不再只是一个神秘、遥远、浪漫的代名词,而是一个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存在。阿来以纯美的语言、超拔的意象表现了追风流云而又辽阔寂静的高原生活。他把从成都平原开始一级级走向青藏高原顶端的一列列山脉看成大地的阶梯,文字与景色一样气象万千。
  • 稀薄的秋凉

    稀薄的秋凉

    作者倾情于人的生存,大地的处境。身边工业化进程日新月异,而旷野却日渐凌乱。那些蔓延的青草与树木,淤泥的田园与农耕都被覆盖,人与事俱不能怀旧。精神或物质处在双重夹缝中,境况窘迫。不可尽言。分为经过北坡、月夜无眠、稀薄的秋凉、折断布谷、李白那只酒瓶、蝉声满树、春雾迷离、水与泥、随手九辑,收录了《谛听早晨》、《春天已经走远》、《阳光灼伤这个盛夏》等60多篇散文。
  • 走出贫困的历史选择

    走出贫困的历史选择

    本书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持编辑的关于我区生态移民决策的相关论述成果,书稿通过对生态移民理论的探讨,宁夏生态移民的背景、形式、效益评价、个案研究、经验、启示及存在问题的系统梳理论述,揭示宁夏生态移民决策的科学性、必要性,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做了细致分析,对下一步如何更好地解决提供了思路和办法。
热门推荐
  • 真实美好世界

    真实美好世界

    她本就不是一个好人,当末日到来时,规矩彻底打乱时,内心的阴沉再也无法躲藏。在冷冰冰的雨中,男人眼中带着些许疯狂和迷恋把头放到她的肩膀上,青白的脸上是惊世的容颜,单是看一眼就令人深陷其中,她问道:“怎么了,珞珞不开心吗?”她扬起脸看向身旁的男人,笑着说道:“怎么会,有你在,我永远都开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秦歌行

    秦歌行

    我曾往江湖而去,又从江湖而来,我终究放不下这帝国,生为秦人,死为秦土,为我秦人计,身后名我不在乎,生前事我来背负。一人一剑一时代,一笔一言一帝国
  • 侍卫大佬的娇宠之路

    侍卫大佬的娇宠之路

    睁眼变成将军府七小姐,下一秒坐上花轿变成摄政王的小妾,清淡冷漠的苏染重拾旧业,先是暗戳戳成为王爷侍卫,再是建立属于自己的地下暗网,苏染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肆意自在,这头某王爷也感觉越来越不对劲,暗疾被治好了,叛乱被镇压了,朝廷也清明了,就是为什么天天想见那个开始看着不顺眼小侍卫呢,这一日不见就如隔三秋一样!本也是准备盔甲塑身百毒不侵,走上女强人巅峰,怎料途中总有一人一会要亲亲一会儿要抱抱,最终成就了好吃懒做娇气包一枚。
  • 浑浊

    浑浊

    本书搬家了,改到《九幽邪皇》中去了,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 嫡女难嫁

    嫡女难嫁

    穿越成深闺小姐,忒没趣。建功立业叱咤武林就算了,平平安安嫁人过日子得了!以为会水到渠成的青梅竹马,黄了。男闺蜜能凑个数吧,还不好意思下手呢,竟然碰上家国之难点名到头?!得得,无名嫡女,这下怎么嫁是好?
  • 梵秋

    梵秋

    “若使长风散,需得意,以放手。”李玄墨,你走吧,从我的世界里离开……我不要再想你了,想我的不再是美好的回忆,而是悲伤的过往。
  • BTS因为是你

    BTS因为是你

    墨伊菡,一个为了梦想同闺蜜前往韩国的中国女孩。机场初遇偶像,她与他展开了一段说坎坷不坎坷的恋情。因为种种,两条平行线慢慢相交,又缓缓平行,再次相交,两人却形同陌路。因为是你,所以我爱。因为是她,所以我弃。因为是你,所以我留。因为是他,所以我舍。
  • 江湖群侠图

    江湖群侠图

    当今之世尚有大侠乎?一个隐姓埋名,多年隐忍的年轻人。身负血海深仇苟活于世。却被世外高人造访,开启了一段拯救华夏武林的旅程,经历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这世上最毒的功夫就是人心。“有时候无动于衷也是一种恶。”“夏拓,若是有来生我愿做你的妻子。”“虽千万人吾往矣!”送你句话吧,招式易懂,人心难测。
  • 妖星符途

    妖星符途

    穿越到修真世界追寻自己爱的答案,两个世界,她真的是她吗?结局注定孤独,悲伤。萧逸意外被夺舍,得到符道至宝,太乙天符撰,可是却因为凡人之身,没有灵力的他,遇到了萧晓虎,萧晓虎以奇术让其入半妖道,从此踏上修仙路,追寻自己的梦想。这个残酷的世界他要面对的不光是强大的妖兽,修仙者,还有——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