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57800000016

第16章 珠峰高度变化历史研究(9)

人生中有一些日子、有一些时刻是永生难忘的。在6350米的高山营地,每天早晨头都会痛,早上也不例外,头昏昏的,踩着帐篷外斜坡上的碎石走到康老师身边时还是晕晕的。但当队友们把党旗在我面前展开时,当我的双眼接触到鲜红的党旗时,我的心咯噔一下,双眼仿佛被灼痛,群山环绕,白雪皑皑,远处圣洁的珠峰静静地耸立着,身边我们的国旗和珠峰科考队的队旗迎风飘扬,眼前是鲜红而神圣的党旗,庄严地举起右手,跟着康老师雄浑而庄重的声音宣誓:“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脑海中浮现出儿时初戴红领巾行的第一个队礼,少时加入共青团的誓言。人生的台阶就这么一个个走过。今天,在珠峰脚下,我又迈上一个人生的新台阶,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宣誓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默然站立,刚刚在广阔天地之间向党旗的宣誓震撼心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认认真真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完成学业,追求事业!

2005年4月24日 珠峰高山营地 晴转大风雪 海拔6350米

我从心底想用“最难的一天”来形容今天,因为我强烈希望以后再也不要有这样的日子。今天的天气是我们开展工作以来最恶劣的一天,恶劣到我们无法开展工作,上到6500米平台后只能撤回。

早饭后还是阳光明媚,由于王小萍已完成采样工作,今天将下到大本营,然后就回北京了。我们笑着送她下山,我们四个人同车从兰州经青藏线入藏,历经种种高原反应的磨难,然后又从大本营上到高山营地,在野外一起度过了30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今天她就要回去,大家多少有些依依不舍,但各自还有各自的工作,只是说笑着,挥挥手道别。我和丛志远向6500米高山工作平台出发,刘强留守营地,只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早点完成工作,北京见!

今天冰川组计划架设自动气象站,大气环境组计划采雪坑样。我是第二次上6500米,虽然第一次上来时深知其难,但心里还是有思想准备,知道很难但也知道自己能上去,但真正爬起来,还是很难。上次上来时的前夜下了些雪,路上有些雪,因此路不是很滑。但有“路”时,路上没雪,很滑,而且第一次上6500米时脚被冻坏了,今天我穿上了康老师的大冰靴内加毡袜子,只觉得自己的脚做不了主,一步一滑地往上走着。康老师背着我们的采样瓶,丛志远背着探头,还有协助工人帮着背自动气象站的仪器,这些仪器和装备必须人背着过冰塔林和破冰带,到一定高度后才能用雪斗拉。刚开始我还想跟上他们的步伐,但后来实在跟不上了,因为他们拉着雪斗,必须以他们的步伐走,否则太累,我跟着跟着就不来气。我对康老师说,你们先走吧,我慢慢走。在这里我也知道,凭意志力,慢慢一步步向前走就是了。但这次我真错了,快到垭口时,康老师他们已翻过垭口了,我一直低头走路,再一抬头时,发现前面什么人也没有,天好像也变了,先是觉得白茫茫灰蒙蒙的一片,只有我一个人,再过一会突然产生了一种幻觉,前面好像有一片绿色的森林,再一会好像有一片城市,头昏昏的,不知自己在何方。镇静了一下,告诉自己,这是在珠峰,不可能的。正在慌张之中,从垭口走过来一个人,丛志远返回来接我,这才从幻觉中清醒过来。天已完全变了,狂风大作,粒雪抽打着脸。先到垭口的队员们躲在装仪器的三个铁箱子后面。康老师说:“同志们,先吃饭,再干活。”我让风刮得已张不开嘴,一点吃饭的心思也没有。康老师却已在欢呼:“哈,同志们,有牛肉!”说着用小刀切着牛肉分给大家,这是我们野外工作时第一次带牛肉。康老师极高兴地鼓舞着大家,我缩着脖子,蜷着身子,逼着自己吃了一块牛肉和一块巧克力。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得有点东西转变成能量。风越来越大,我们很快地吞完饭后就开始干活。康老师和王峰先跳进雪坑里清理雪坑,我开始准备采样,费了半天劲才把防护服穿上,在大风中把采样工具准备好,但已经冻得不行了。风很大,很大,估计已有8级。这时雪坑已清好,我跳进雪坑准备采样,但发现几乎不可能,我带的采样铲几乎挖不动硬雪,只能改用康老师的采样铲,但我必须用酒精棉球消毒。在大风中取棉球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好不容易开始采样,我发现我已没有力量,手已全僵了,连康老师递给我的手套都已拿不住了。康老师看我不行了,跳下来,说不行我来采吧,但此时风已非常大,雪打在我们脸上,钻进我们的脖子……我们的脸上全是雪和冰,什么也看不见了。康老师说:“不行,我们必须上去。”七八级的大风夹着粗粗的大粒子雪,直扑打我们的脸,我们什么也看不见了,连翻上雪坑都很困难了。康老师努力了两次跳上雪坑后把我拉了上来。我们脸上全是冰和水,唐述林的手套是干的,替康老师擦了把脸。康老师让他给我擦一把,说小刘今天不能采样了,明天采吧。这时,我哇的一声咧嘴哭了,一种到达极限后的崩溃感,一种无奈的失败感。康老师在旁边直说别哭。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忍住哭,感到自己的脸、手和脚已全僵了,咬着牙,告诉自己,现在大家都在极艰难的状态,一定要坚持住。康老师布置大家把仪器和采样瓶都放好,用雪块压好,他说两边的云已接起来,天气会越来越坏,我们必须下撤。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好一切就开始下撤,风雪打得脸生痛,我们转过身来,退着走。虽然是下午3点,但阴云密布,天已发暗,我们一帮人,穿着冰爪的带着没穿冰爪的,一起往下撤。我几乎是被拖着走,也许是心理压力太大吧,一点劲也没有,只是机械地挪动着双脚,有一段路,我一点意识也没有了,直到康老师说到了,我才清醒过来。回到帐篷后,我不停地打喷嚏流鼻涕,已不能自己。到达营地后,雪也越发大了,从营地已看不到垭口了,幸亏及时下来了,否则会更难下来,甚至会有危险。

但今天真的很令我难忘,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我个人的一种极限状态。但康老师说他们打冰芯中这种天气是常有的。我更是对老师们充满了敬佩。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从心底认真垂范老师们学风,更要珍惜每一个样品,出来后,更深知冰芯样品的来之不易,不仅是金钱的问题,更多的是老师们为冰芯的付出,不出野外是永远不会体会到的。

2005年4月25日 珠峰高山营地 晴海拔6350米

昨天摔跤的恶果出来了,早上想起床时右腿钻心的疼,真想发懒不起床,就这么睡一天。睁着眼睛回想昨天的经历,在被窝里都不禁打了一个冷战。有时人的意志是很脆弱的,想想老师们一次次所经历的风雪,也许他们坚强的意志就是这么磨砺出来的吧。赖在被窝里胡思乱想了一通,大家都起床了,我也赶紧爬了起来。其实在高山营地每天早上起床是决定性的行为,因为在海拔6350米处,每天早上醒来后的头疼是必然的,不头疼是偶然的,但你若置头疼于不顾,下定决心起床,该做什么做什么,头也就不疼了,或者说也不觉得头疼了。在这里的生活和工作,一半靠体力,一半,甚至更多靠的是意志。

今天,康老师、昨天刚上来的杨兴国、刘强、丛志远和我都休息调整,自动气象站的相关人员继续将仪器往垭口运送。康老师说是休息调整,但仍是半工作状态,因为人手很少,又要赶观测时间,他吃完饭后就开始帮着往垭口运送仪器,将仪器背过冰塔林及消融区,送到可用雪斗的地方后才返回,回来时已是下午2点。

我在帐篷周围转了转,刚开始腿很疼,后来活动开了便好多了,看来明天上冰川没问题。在山上休息的日子是恬然的,坐在帐篷外晒太阳,看路过的登山者。珠峰并不像平常人想像的那样人迹罕至,世界第一峰的高度吸引了无数的人来这里顶礼膜拜,纷至沓来的登山者们背着沉重的行囊一步步地向着峰顶攀登。我从没和他们攀谈过,但许多时候深为他们的追求所感动,人活着是需要一些追求的。登山者对顶峰的追求,我们科研工作者对科学的追求,也正是这些追求鼓舞着我们,使我们能克服一切困难吧。

休息时也很想做些事情,但现代生活的弊端就显示出来了,笔记本电脑在这里不能正常工作,我们共背上来5台电脑,但现在能工作的只有一台了。可能是低温的原因吧,大家开玩笑说,电脑还是比不上人脑。因之,大家也为不工作找了一个自嘲的借口,电脑都不工作了,人脑也要休息了。

2005年4月26日 珠峰高山营地 晴 海拔6350米

今天是我三上6500米垭口,进行采样工作。

早上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抬起头从帐篷的小窗看外面的天。好,有阳光!赶紧穿起衣服到帐篷外往垭口方向远眺,感谢老天爷,垭口处一片晴朗。

大家早早吃完饭就出发了,按计划今天我和王峰两个人采样,我们今天计划实施“赶早”计划,早些出发,早些工作,赶在下午天气变坏之前完成工作。

前两次上垭口时,康老师都是背东西或拖雪斗远远地走在前面,我惟有跟着他们的脚印往前走。这次因为我们的采样瓶等都已在前天运上去了,所以今天他就和我们一起空手慢慢走上去,这对他是很难得的。我们一起往上走,快到6500垭口休息时,我跟康老师讲了我今天的最新体会:今天以前,我们一直认为康老师是“山神”,他从小就在海拔1500~2000米的甘肃陇西长大,因此他对高原的适应性比我们要好一些,而且他的体力比我们要强得多,所以他上6500米或者更高根本就不累,所以他能背这么多东西,这对我们是不可能的,但对他是小case。今天和康老师一起走上来,我发现这些观念都是错的,从喘气上可以知道,康老师在体力上其实和我们的差异并不大,上6500米,他和我们一样累,我们大口喘气的时候,他也一样呼吸很重。我们抬不动腿时,他也一样步履艰难。他比我们强得多的只有一样:意志。他比我们更能忍,也许他从心底觉得他应该背着仪器上,他应该每天上到冰面工作,无论他累不累。坐在冰面上,我把我的看法讲完,正在抽烟的康老师笑了,长长地吐了口烟说,是的,我也一样累。再说背东西,因为车祸受伤,我自己家搬家时我什么东西都不动,但在这里不行,这么多仪器等着往上运。时间紧、人手少,我首先得背。我们听了都沉默了,许多事,值得我们琢磨很久。

中午12点,我们到达垭口,先清理雪坑,因为昨天的风雪几乎已把我们的雪坑埋上了,要把那些新雪挖出来,把雪坑重新露出来后,我们开始采样。换采样服,准备好采样工具,开始协作采样:康老师和王峰在雪坑里采样,我在坑上写号。我上次还想在坑里采样,但一个样都没采下来,雪很硬,上面的样又高过头顶,抬着的手根本就使不上劲,努力了半天,坚硬的雪层却毫无反应,从时间上也不允许我这样的慢工。这次我是辅助工种了,把空样瓶给他们,当他们把样采完后,我标记样号,并把样包好。就这样,3个半小时后我的样采完了,当我站起来时,腿已不会打弯。在采样过程中,我们都在以最快的动作进行着,必须抢时间,天说变就会变的,一旦风雪来临就什么也做不了了。

在我采样的过程中,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上来采访,问我这次出来的感受是什么,我连想都没想就说是感动。这真是我的第一感受,第一次在野外真正接触冰川事业,老师们的行动令我感动,我们的团队令我感动,由我这一次的野外经历,可以想像我们的老师们所经历的无数次野外历程!记者还问我苦不苦,是苦,但这种苦值得!最后记者让大家给家人说一句话,我只和女儿说了一句,希望她能考个好中学,就哽咽得说不出话了。内心对女儿是愧疚的,在她要考中学的前夕不能每日陪在她身边。这里的电话又极不方便,又是十多天没能给她打电话了。但正如我走前和女儿谈的一样,我希望她成为一个坚强的女孩,妈妈不可能永远在身边,所有的路还要自己走过,这只是一个开始。那时,女儿还不太同意我的观点,现在已离开一个多月了,也不知她每日如何度过。也许,让女儿坚强只不过是我给自己的一个借口吧,但也只有如此了。其他的老师们和队友们给家人的话都是对孩子说的,是呀,孩子是大家心中最大的牵挂,但为了事业,大家都只能把最心爱的放下。康老师的女儿才2岁多,现在放在兰州的姥姥家;井老师的女儿今年初中升高中,他走时还直和他商量能否回来;杨兴国见到我们就说,他儿子让他回去时一定要带一瓶珠峰的雪,让我们一定替他采上,刘强的夫人在台湾做博士后,他一出来,4岁的女儿送了全托,只在周末让奶奶接回来两天……这里的爸爸妈妈们,在这里,平时都不说什么,今天,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心中的最疼!其实,大家心中牵挂的又何止孩子,高堂白发,枕边爱人,哪一个不萦绕心间?才上眉头,却下心头。千思万虑,均置于脑后,惟有先把野外工作做好。

在王峰开始采样后不久,就又开始刮大风,不一会又加上了雪,垭口下午的天多数都是这样的,但我们仍坚持着把样采完。收拾完东西往回走时,又是一片苍茫风雪,我们成了地道的“风雪夜归人”了,但可能是因为完成了采样工作的原因吧,在风雪中的心情也很好,只是我走冰雪路面的技术实在是不佳,虽然有康老师带着,却也还是一摇三晃,一脚高一脚低地直摔跤,看来回去后需要锻炼的方面实在是很多,否则以后出野外还是“菜鸟”一只。

2005年4月27日 珠峰高山营地 晴 海拔6350米

今天我的任务是整理样品,康老师又上到6500米垭口了,雪坑采样工作我们其他人已全部做完了,就差他自己的样没采了,他今天除了要自己采雪坑样外,还要协调气象站和气溶胶仪器的架设和运送。康老师一直连着上山并冰面作业,嘴唇已全烂了,新的裂着口子,老的结了痂,参差着,看他不时得翘着嘴说话,劝他休息一天吧,但康老师只是说,得把工作往前赶,仪器不架上,观测不尽早进行,采集的数据周期就短,代表性就要打折扣,因此尽量早地要把工作做好再休息。早饭后他安排好运送物资的人员,帮助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做了些工作,就急急忙忙赶上山了。今天杨兴国和唐述林两位博士也上山调试他们的自动气象综合观测站去了。我上午和刘强走到冰塔林里采了两个冰湖样,在路上碰到背着沉重样品箱的小梁和王峰,尤其是小梁,一个人背着近30千克的样品箱,他自己也说感觉肩都快被撕裂了,我们劝他放下,下午再想办法,但他摇摇头说坚持一下吧。做冰川的,有时是极需要强健的体力和顽强的毅力的。

同类推荐
  • 读者文摘精选全集——春

    读者文摘精选全集——春

    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 疯到25

    疯到25

    本书是胡子炜和光玥的一段热血澎湃的环球旅行,更是一场动人心魄的青春巡礼。他们曾被媒体疯狂报道:懂得多国语言、17岁走过地球、活的“全球GPS”、有理想的富二代……他们喜欢探索,挑战,去地球上一些很难甚至是普通人不敢到达的地方,《疯到25》里有他们紧张刺激的旅行,更有他们因为要赚钱去旅行而成为著名的厕所供应商,当然,还有他们的一见钟情并肩走世界。他们还在前行,你启程了吗?
  • 日本小时光

    日本小时光

    这是一场叙旧之旅,我试着用曾经一起走过的影像来穿越光影,再度与你重逢。我们有天生的惰性,总想着吃最少的苦,走最短的路,获得最大的收益。有些事情,别人可以替你做,但无法替你收获。为灵魂开拓疆界,给未来一个远景。走吧,在路上,你会遇见更好的自己……20岁的旅行价值百万。
  • 宁夏旅游地理

    宁夏旅游地理

    《宁夏旅游地理》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宁夏的旅游资源,突出以知名景区为龙头、以历史文化为主线、以人文景观为核心,依托“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陵”(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两文一景”(西夏文化、回族文化、塞上江南景观)的特色旅游资源。该书作者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具有很强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开阔的视野。编写这本书,是作者专业知识积累的成果体现,旨在为打造塞上新天府,提高宁夏在全国的知名度贡献微薄之力。
热门推荐
  • 恋你时光微微甜

    恋你时光微微甜

    “这位先生,说话就说话,能不能别靠这么近?”“怎么?抛夫弃子,心虚了?”“谁抛夫弃子了?我是怕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拳头!”初遇时,顾以安被傅御琛壁咚控诉抛夫弃子,顾以安将其当流氓一顿揍。从那以后,顾以安就踏上了揍人一时爽,后果不堪设想的不归路。 免费保姆! 孩子他妈!感情挡箭牌!……可说好的这一切都只是演戏,为什么她跟男同事笑着聊了几句,第二天,公司所有的男职员消失了? 她夸了句“这个小鲜肉好帅…”小鲜肉在娱乐圈销声匿迹了? 她好不容易相个亲,相亲对象却换成了他?他还大言不惭的说:“你已经被我宠得无法无天了,除了我,谁还敢要你…”
  • 轮回之乞丐

    轮回之乞丐

    乞丐奇遇将门女无巧不成书,无爱哪来恨是命运的轮回,还会新篇的序章且看小人物的大世界,大人物的小格局
  • 宅男腐女神马的最讨厌了

    宅男腐女神马的最讨厌了

    他是一个正宗的宅男,一个具有高级趣味的人,一个纯洁的人,一个人民的好基友。
  • 圣灵的传说

    圣灵的传说

    法奥多为了躲避黑暗力量的战火侵袭,打开时空之门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新的危机和新的冒险也开始了。
  • 不朽星神

    不朽星神

    得到原始星域科技的秦天为了完成任务,需要将地球在一百年内科技发展成原始星域的程度。这是一本都市文,这是一本科幻文,这是一本星际文,这是一本升级热血文,这是一本颠覆的文!
  • 尸祖的男宠

    尸祖的男宠

    她为他毁天灭地,他为她袖手江山,可有一天,他却发现,她居然是只僵尸,还是僵尸始祖!尼玛,原来他一直在和僵尸滚床单?那,还要不要继续?原以为他是她的主人,孰不知他早已沦为她的宠物,一只僵尸的男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暴富后我把死对头娶回来了

    暴富后我把死对头娶回来了

    “钱不是用来花难道是用来看的?”她就是这样认为的,花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赚钱!她,前世是云城经商世家的大小姐只赚钱却不会花,最后被人给害了,这一世,不花就对不起自己。“我跟你合伙,卖的药材一人一半。”“合伙?看心情,要合伙的人可多,你先去排队。”他,本来应是叱咤风云,励志成为尊上的人,遇上她却喜欢上花钱……
  • 鸿蒙之异元

    鸿蒙之异元

    世界初开是什么样子的,太过于久远了,他们似乎都已经忘却了,这里,就是命运的齿轮开始了旋转,我们的故事,要开始了,这里是鸿蒙次元,欢迎你的加入,我们不论善恶,我们只论对错
  • 启明有道

    启明有道

    一个不疾不徐的时代,一个不大不小的宗门,一场不言不语的斗争,启明,是一道光,一个环,一场经历,一类人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