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2900000055

第55章 卷城建城管交通邮电(23)

苏州馄饨面馆业的历史也很悠久。明清时,枫桥形成全国著名的米豆市,“枫镇大面”成为苏州特色面点,流传至今。苏州馄饨以精致闻名,清乾隆年间,徐扬所绘《盛世滋生图》中就有“精洁馄饨”市招。嘉庆年间,梁溪(指无锡)膳业(羊肉面店)在养育巷海红坊创建梁溪公所。苏州面馆业中,主要有苏州帮、常锡帮、虞帮等行帮。阊门外近水台面馆、四时春面馆(虞帮)、聚新春面馆都是开设较早的老店。馄饨店中,西中市万兴馆,宣统三年(1911)开业,

也可列人早期馄饨店行列。面店、炒面店、馄饨店、糕团店四种类型,苏州习惯称点心店。面店主要经营鸡、肉、鱼、虾等花色面;炒面店经营炒面、炒糕;馄饨店经营馄饨、水饺、烧卖、汤包、汤团、春卷等。凡是专营馄饨、馒头之类,不售面点的小吃店,旧称“件头店”。另外,苏州还有荷担走街串巷叫卖糖粥、馄饨的“骆驼担”,常在固定时间敲响竹梆,沿途现煮现卖,用料考究,鲜美可口,同时亦有面点(光面、咸菜肉丝面等)及应时小食品出售,深得小巷深处、大院深宅的居民所欢迎。

苏州面店在长期的竞争中,各自形成独特的名点,在阊门一带比较有名的是近水台刀切面、四时春小肉面。民国后,面机普及,减轻了擀馄饨皮子的手工劳动,促进馄饨店的兴旺。创于20年代的馄饨店有福兴馆(大马路)、柯万兴(景德路)、朱宏昌(上塘街)等。民国十九年(1930)后开办的馄饨店有长兴馆(山塘街)、何兴馆福记(山塘星桥湾)、张记(中街路)、何正兴(朱家庄)、复兴馆孙记(大马路)。至解放前夕,苏州有面馆业89户,其中设在金阊区内的29户。

二、革新与发展

解放后,面馆馄饨业有所增加。1956年归口饮食公司实行全行业对私改造,实行公私合营面馆业36户(金阊区10户),馄饨店14户(金阊区3户)1963年合作商店情况:面馄业有122户、450人,其中合作商店41户、343人(金阊区12户、122人)合作小组14户、35人(金阊区2户、22人)有证个体户67户、72人(金阊区14户、19人)。

馄饨业1950年时103户,金阊区有34户。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面馆馄饨业网点大量撤并,花色面点减少,至1976年仅剩12户,供应品种单调、乏味。1979年后随着饮食行业体制改革,面馄业又兴旺起来,近水台、聚新春等老字号装修一新,恢复传统花色面点。80年代以后,集体、个体面馄店大量发展,遍及大街小巷、居民新村,有的居民家庭也在门口设摊供应大、小馄饨,群众称便。原有的老字号面店聚新春、近水台因石路商业区改造,于1994年、1999年先后被拆除。近水台面馆暂迁南浩街营业,其规模已大为缩小。而鸭蛋桥堍“大娘水饺”1998年开张后,每天顾客盈门,给石路地区的面馄业增添了新的经营品种。

(第四节)饼馒

一、行帮与品种

苏州饼馒业以供应早点为主,以大饼油条为大宗,其他有绞连棒、馓子、老虎脚爪、蟹壳黄、油饼、生煎馒头、实心馒头、花卷等。陈设简单,仅烘炉、油锅、炉子就可,店面不求讲究,甚至檐下披个遮荫棚即可,经营较灵活,有的供应大饼油条,有的只做烘饼,操此业者甚众,几遍布苏城大街小巷。为招徕吃客,有的还兼营豆浆、米粥等。

苏州饼馒业以苏北帮居多,其次为镇江帮、丹阳帮,再次是台州帮、苏杭帮。杭饼帮亦称杭州饼摊,一般较具规模,擅长供应生煎馒头、蟹壳黄、盘香饼等。饼馒业中有不少高手还租借茶馆门口营业,如鸭蛋桥长安茶馆边王承业王云记饼店,其制作的生煎馒头、蟹壳黄、盘香饼等脍炙人口,民国时期在苏城小有名声。这种茶馆饼馒摊在金阊区内就有十余家,大多设于大街上。一般饼馒店多属夫妻家庭店,极少雇工,只是偶尔带个把徒弟。除自制自售饼馒外,亦供时令品种的春卷皮子、蛋面衣、油氽葱油饼之类。抗日战争爆发后,河南连年灾荒,大批河南回民到苏州,聚居石路南阳里一带,回民开办饼馒店增多,主要制作羌饼、葱油千层饼、牛肉馅锅贴等清真点心,也做大饼油条。

二、增点便民

解放初期,饼馒店开业户增多。1956年归口饮食公司实行对私改造,其中实行公私合营的饼馒店23户,清真店1户,其余均实行合作化。1963年,合作商贩饼馒业有327户、1175人,其中合作商店126户、849人(金阊区31户27人);合作小组148户、273人(金阊区89户、171人);有证个体53人(金阊区4人)。1964年合作饼馒店减至148户、1034人,其中金阊区46户、356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饮食服务网点大撤并,饼馒业都搞大集体,取消合作小组,经营品种只留单一的大饼油条,行业职工大批转业或下放农村。由于网点减少,造成市民吃早点难,买大饼油条都得排长队;又因不适当地搞集中统一,饼馒店普遍经营亏损。

改革开放以后,饼馒业网点迅速增加。1979年,仅石路一带就有23户饼馒、小吃等饮食店供应早点,鸭蛋桥饼馒店还恢复供应米烧粥。1980年后,全市饼馒业陆续进行体制改革,放开经营,花色品种增多,传统点心相继恢复应市。市区街道办、个体办饼馒小摊遍及街头巷口。至1985年,饮服公司的饼馒生面业有95户,其中国营3户(金阊区1户:西中市大观楼);集体88户(金阊区30户:都亭桥、景德第一、景德第二、虹桥、廖家巷、长春、回民、皋桥、山塘、钱万里桥、半塘、星桥、虎丘、留园、杨安弄、专诸巷、南新、上塘、阊门回民、吊桥回民、鸭蛋桥、广济桥、石路、永福桥、横马路、马路一区、爱河桥、朱家庄、枫桥、菱塘浜生面工场3户(金阊区1户:上塘机面工场);集体水磨年糕工场1户:上塘年糕工场。1988年饼馒业全部划归各区领导管理。90年代以后,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早点渐趋高档,而原有饼馒店由于店小微利,负担沉重,经营亏损,陆续转业;有的经体制改革,转为民有民营。一些外来人员开设的小型饼馒店则陆续增设于小巷深处、居民新村,群众称便。

(第五节)糕团小吃

一、风味特色

苏州糕团业与吴俗四时八节喜用糕团作馔密切相关,千百年来已形成风味独特、品种繁多的食品大类。唐宋时,苏州糕团已名目繁多。明清时,苏州糕团铺已遍及城内外。清袁枚《随园食单》称:软香糕以苏州都林桥为第一,其次虎丘糕西施家为第二”。糕团店亦称点心店,传统经营品种有:圆子、汤团、年糕、团子、绿豆汤、百合汤、馒头、粽子、春卷及时令小食品汤芋艿、焐熟藕、糖烧山薯等。

清代,糕团业中涌现一批各具特色的名店。黄天源糕团店(嘉庆年间开设于中市街,道光年间迁观前)糕团品味出色,成为同业中的佼佼者。

苏州小食品(小吃)素负盛名。小吃品种随季节而变换。有鸡鸭血汤、荤素线粉汤、桂花莲子汤、桂花糖芋艿、藕粉圆子、酒酿圆子、梅花糕、海棠糕、春卷、油饼、五香茶叶蛋、粢饭团等数十种。大多支布为摊,现做现卖。除大多聚集在玄妙观外,石路小荒场一带亦为数不少。

民国二十年(1931)3月,糕团业建同业公会,有会员31户,其中设于金阊区的10户:黄天源西号(都亭桥)、五福来(西中市)、陆万兴(吴趋坊)、乾源兴(山塘街)、天乐(山塘街)、华吉祥(黄鹂坊桥)、亦顺兴(山塘街)、包顺兴(上塘街)、协万兴(阊门外小菜场)、张源兴(养育巷)。

二、撤并与恢复

解放后,糕团业消费对象有所变化,大众化点心类有所增加,而婚丧喜庆、乔迁、造房等定制糕团有所减少。1956年归口饮食公司对私改造,实行公私合营的糕团店有19户,其中金阊区3户:包顺兴、亦顺兴、天来福;北塔区户:五福来、陆万兴、万福兴、孙顺兴。实行合作化的糕团店有57户,小食品店879户。1963年糕团、小食品合作商贩情况是:糕团业38户、331人,其中合作商店24户、316人(金阊区9户、121人);合作小组1户、2人(金阊区);有证个体13人(金阊区6人)。小食品业576户、961人,其中合作商店23户、267人(金阊区10户、140人),合作小组119户、247人(金阊区6户、99人),有证个体319户、332人(金阊区66户、79人),另有无证摊贩(收据户)115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糕团小食品业多种传统品种受到批判,停止生产,应市糕团也以年糕、黄松糕等大路货为主,网点大量撤并。由于网点减少,仅剩几户国营店,居民吃点心要排长队,等座位,糕团小食品质量下降,服务态度大不如前,1978年后,糕团小食品进行体制改革,网点迅速增加。1980年后,街道居委会集体、个体有证商贩开办糕团摊点、点心店明显增多。1985年设在金阊区的糕团店有:国营2户:五福来(西中市)、聚天兴(养育巷),集体2户:南新(金门路)、广济桥(广济路);小食品店有新苏州日夜店、四季、迎新、半塘、虎丘、乐惠、又一村、菱塘等8家,均为集体店。1988年划归区商业局领导管理。90年代后,糕团小食品店大多转为公有民营或民有民营,不少商店因石路商业区改造而拆除,著名的新苏州日夜店亦被常州大娘水饺所替代。

(第六节)茶馆水灶

一、茶馆

苏州茶馆业历史悠久,茶馆多兼营书场,故称茶馆书场业。茶馆内还有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小茶会,形成苏州茶馆的地方特色。

苏州烹茶品茗自唐朝起就很讲究。虎丘山铁华岩下泉水,唐人刘伯芻(一说为陆羽,另一说为张又新)品为第三,即今第三泉。自白居易开凿山塘河后,七里长堤(后人称白公堤)便成为酒肆茶楼聚集之地,每逢三节会(清明、七月半、十月朝)及端午龙舟节,虎丘“旁山一带到处茶棚”,提篮小卖所在成市。明清时期,七里山塘著名茶馆有十数处,大都门临塘河,危楼杰阁,以书画点缀茶室,道是“茶寮高隐绿杨枝”,“阳羡(即宜兴)时壶(明名手时大彬所制紫砂壶)烹绿雪”。其中,山塘街情园、虎丘山一同馆更是有名的茶肆。山塘河里游船,既向游客供应船菜船点,又供应茶茗,任客所指。

茶馆经营书场,明李玉《清忠谱一剧已有记载。清代,苏州茶馆书场有数十家,阊门外湖田上引凤园、东中市中和楼、德仙楼、汤家巷梅园、山塘街大观园,都是历史较久的老书场。明清时苏州阊门商业繁荣,商人“晨集茶肆,通交易,名茶会”,如米业就有枫桥铁铃关、山塘白姆桥等茶馆茶会。商界各行各业茶会都有固定的茶馆,有些大茶馆内有多个行业茶会,各居一室。

清道光十九年(1839)十一月,苏州抚署特向茶馆业示禁:不准开设女子茶馆;茶馆不准男女杂座;茶馆有弹唱词曲者,只准男子不准妇女等等。茶馆成为女子禁地。清咸丰十年(1860)春,阊门外商市毁于兵燹。同治年间茶馆业有所恢复。清末民初,茶馆业十分兴盛,阊门外石路一带有辛园、大观园、和园、福安居、长安、啸云天、龙园、玉楼春、亦园、南星阁等;东、西中市有德仙楼、中和楼(后改春和楼)、梅苑、大观楼、鸿春。

茶馆书场接洽演出,一旦谈洽签约,业主就送上银洋一元,称“盘洋”,如演出期间场场爆满,业主另送上1!2元银洋,称“复档盘洋”,意为下次演出的预聘金,艺人接受则下次到苏演出,只能先就此家。书场与艺人以售出书筹数“拆签”分成,以艺人名望而定,有四、六开或对拆等,一般听众满200人就称“双龙”,为大响档了。民国时,30年代改书筹为书票。茶馆书场演出一般为下午和晚上两场,场子里放八仙桌,靠书台正中的一桌称“状元台”(亦称老年台),专供有身份者或老听客就座。二三十年代,长凳、方凳渐改良为“礼拜凳”,椅背上有木板可放茶杯。听众多围桌而坐,边喝茶边欣赏,听客多时得搬掉桌子,增加座位,一般老书场只有几十个听众,有70!80人就要搬台子。夏天书场备有手拉风扇,由堂倌为听众拉扇。晚上演出,书场里点“保险灯”(汽油灯),书台上点蜡烛,灯烛点完,说书“落回”(即暂告段落)。书场喝茶多用茶壶、小茶杯,茶馆堂倌服务周到,给听众冲茶送毛巾。晚上听客多带灯笼,挂在书场门口横杆上,将要“落回”时,堂倌便把灯笼一一点亮,以便听客散场。书场里还备水烟筒出借。随着风气渐开,书场里女听客渐多,有些茶馆在书场内用木栅隔离一角,特设女宾席,如梅园书场女宾席约有20个座位。以后,大书场开始安装电灯、时钟,泡茶改用玻璃杯,烧茶改“七星灶”为“炮仗炉”。茶馆每壶茶3个铜板,一场书连茶价初为7·8个铜板,后增至10!12个铜板。书场、茶会是茶馆主要的收人来源,每逢农历十二月二十至除夕,为评弹大会书黄金季节,大书场有十数挡艺人连台通宵演出,此时茶馆收人最丰。茶馆书场业中堂口由堂倌(亦称茶博士)包干,老板包给正堂(类工头),正堂可自雇帮手。正堂工资不过5元,帮佣仅2!3元,其收人主要靠营业拆账,20年代一般为营业额的10%归堂倌,30年代增至15%·20%。茶馆堂倌都练就一套沏茶、端茶、冲水绝活,手艺好者一手连臂可端起10多把茶壶,提大铜吊冲茶水干净利落,有“凤凰三点头”之称。茶馆与菜馆一样,过去通行“响堂”,茶客要绿茶或红茶,堂倌就喊“绿眉一壶”或“红眉一壶”;要加菊花就喊“绿眉加菊”等。堂倌熟悉老茶客的职业、家庭、习惯、嗜好,甚至熟悉欣赏哪个流派的评弹艺术,喜抽哪个牌子的香烟。茶客要购买烟、点心及什物,堂倌都会代办,甚至雇车马送客回府。每个堂倌备有手折(记事本),记录为茶客垫付的各类费用,逢年过节,茶客自会来结账,同时奉送一些小费,这才是堂倌较丰盛的收人。堂倌高手换茶馆,熟客亦会随之转移,故茶馆老板对他们不得不另眼看待。

苏州茶馆内除商人茶会外,社会各界几乎都有约定俗成的固定茶馆,各色人等每天相聚,吃茶议事或聊天娱乐。民国二十六年11月,日军侵占苏州时,茶馆业损失严重。以后,随着商业畸形发展,茶馆业中出现新潮茶座、茶室及咖啡馆等,一些茶馆成为投机商贩的交易场所,如春和楼为棉纱棉布掮客聚集之地。

解放后,1950年2月全市茶馆书场业有171户,1951年6月有149户,其中设在金阊区内的52户,有12户兼营书场,详见下表:

同类推荐
  • 佛典譬喻经全集

    佛典譬喻经全集

    《佛典譬喻经全集》为佛教譬喻经的全集,囊括了目前能搜集到的所有佛教譬喻故事。这些譬喻故事都是可读性很强的寓言,大多直接来自老百姓平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含有很高的智慧和实用性。在生活节奏很快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读“譬喻经”陶冶心灵,学习摆脱日常烦恼的方法,从而以一种舒适的生活态度和心理状态去对待生活。本书的特点是:原文选用典籍原本,以白话形式加以注释、翻译、点评等,譬喻经种类齐全,注译评的作者是北京社科院的专家,这使得本书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白话译文和点评浅显易懂,适合普通人群阅读。
  •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顿悟开承地

    顿悟开承地

    本书是中国禅都文化丛书之一,讲述惠能不仅是佛教禅宗派的六祖,是佛教的一位大师和领袖,而且是中国禅学文化的创始人,是中国和世介思想史、哲学史上重要地方的思想家、哲学家。特别是,他创始的禅学文化,典型地体现了珠江文化的传统特质,尤其是在中古兴旺时期的思想文化意识,体现了珠江文化在古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标志着珠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的明显区别,创造了与孔子的儒学、老子的道学并驾齐驱、广传天下的一套完整哲学——禅学。
  • 金阊区志

    金阊区志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9年,重点记述了1951年苏州市金阊区建区以来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 百年佛缘:新春告白

    百年佛缘:新春告白

    星云大师的《百年佛缘》是一部重要的口述历史的著作,全书分为:生活篇、社缘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场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别册、名家看百年佛缘十个部分,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记述了星云大师与社会各界的往来、弘扬佛法和为社会服务的经历,读来非常令人敬佩和感慨,展示了台湾几十年来的历史变幻和海峡两岸关系从冰冻到如今的全面交流与交融的全过程,是一部难得的历史巨篇。
热门推荐
  • 魔法至高

    魔法至高

    ‘魔尊’叶明从几万年后魔法鼎盛的‘魔法时代’穿越回到了斗气纵横,武技巅峰的‘神武时代’。在这个魔法才刚刚萌芽,武者统治着世界的时代中,叶明凭借着后世的魔法知识一步步的踏上时代的巅峰,成就传奇,缔造了一个‘大魔法时代’的降临!————新书上传,求大家呵护支持~已完本230万字老书《穿越归来》,无断更记录,人品保证!放心收藏!
  • 凤主大人翻墙来

    凤主大人翻墙来

    一场豪赌,一道圣旨,"傻子”将军小姐攀上了不受宠王爷,大婚之夜突生变故,尸案、斗兽......无路可退,她只能绝地反击,将夫君扶上帝位!功成身退,回家吃饭。只是那"天上绝色、人间神官”凤主大人却处处与她作对,阻碍她的帮扶之路,甚至不惜夜夜翻墙,勾引她做枝红杏!她心生一计,既然你夜夜勾引,我何不顺势为之,拉入我的阵营?且看撩与反撩,局中局、计中计的王者之路!
  • 绝世唐门之邪火降世

    绝世唐门之邪火降世

    “小桃,走了,别看小说了,该干活了,不然又要扣工资了。”喧闹的工厂里,一个面容平淡却耐看的女生催促着另一个女生。
  • 闺蜜万岁

    闺蜜万岁

    一对青年男女,他们共同许下诺言,要相爱一辈子;后来,两个人失去了联系,他们苦苦等待对方35年。故事发生在哈尔滨市的一处工地,张玉珠和闫玉凤在一起劳动,两个人互相吸引,产生了爱情,张玉珠还救了闫玉凤一次,热恋中,两个人许下誓言,要等对方一辈子。不久,闫玉凤的母亲找到了这家工地,将闫玉凤领走。
  • 重逢未嫁时

    重逢未嫁时

    她和他本是心心相许,两情相悦,可是某一天他却突然人间蒸发了,她挖地三尺,仍然找不到他,他就这样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可是突然有一天,她却意外的“撞”上了他,发现他不单活的好好的,还有了“老婆孩子”......
  • 茶绿茶红

    茶绿茶红

    《茶绿茶红》是一部乡土题材的长篇小说,围绕两个普通农民贫困挣扎与突围的一生展开叙写,既叙说了动人的爱情,更讴歌了坚韧高昂的生命哲学。朱清明,高考落榜,父亲含恨而逝,面对家庭艰辛,挑起生活重担,与高中同学金兰产生爱情。朱清明好友陈小满,活泼热情,看中进村演出的沈梦瑶,矢志不渝,有情人终成眷属。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两个男人在挫折中成熟,肩挑风雨,用温暖的臂膀守护着爱。小说婉转凄苦,跌宕起伏,引人深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别三年

    别三年

    你有没有这辈子都忘不了的人,生活就像一本书,我们的爱情就在这本书里,读着读着笑了,读着读着哭了
  • 网游之剑碎山河

    网游之剑碎山河

    本来默默无闻的他,却因为一场黑客入侵在游戏获得了逆天能力。从此他凭手中的一把剑虐仇敌,斩人渣,各种极品美女环绕左右,哈哈,哥要征服世界.
  • 诉说五月

    诉说五月

    青春,让我们焕发光彩,我们的世界简单又复杂我用五个月的时间找到了我自己的故事用诉说去面对,用诉说去说主人公“薄荷”是怎样从一个在校园时光的青春少女慢慢蜕变,一个初涩的少年,在爱情面前懵懵懂懂,不懂得最好的其实是在身边,时间慢慢的诉说着一切,我们经历了苦,乐,哭,笑,恨,气,可我们一生也在原谅......注:本文偏轻小说流水账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