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63300000029

第29章 “从这里,到这里”:读蓝蓝诗歌(2)

这样的行旅在给我们“上课”。而蓝蓝的这首诗,不仅把我们再次带到那列火车上,而且它更能给我们带来一种诗的现场感 :“我们晃动。我们也不再用言词/帮助低头的羊群,砖窑的滚滚浓烟”,这真是使我异常悲哀。这样的诗,不仅写出了一种无言的悲哀,不仅深入到我们“内在的绞痛”,还有一种对谎言的愤慨和尖锐嘲讽。它不仅把火车运行时车厢内那种物理的寂静转化为一种生存的隐喻(“我们的嘴已装上安全的消声器”),诗的最后一节,还出现了一种在中国当下男女诗人们的诗中都难得一现的犀利:

火车。火车。离开报纸的新闻版

驶进乡村木然的冷噤:

一个倒悬在夜空中

垂死之人的看。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也打了一个冷噤,并惊讶于诗人的“厉害”!这个“倒悬在夜空中”的“垂死之人的看”是一种怎样的看呢,我们一时说不清楚,我们甚至不敢去正视它,但从此它就倒悬在我们一路行驶的“车窗”外了。

还需要注意的,是这首诗的写作对于蓝蓝整个写作的重要意义。如果我们这样来看,它所叙述的,就不仅是大地上的一段旅程了,这还是一种从语言到现实永不终结、循环往复的艰难行旅。对此,蓝蓝本人其实有着高度的诗性自觉。去年她新出的一本诗集就叫《从这里,到这里》(河南文艺出版社),显然,这个集名就出自《火车,火车》这首诗。当诗人穿越这片她所生活的土地(“头顶不灭的星星/一直跟随”),她喃喃地重复着这句话——它在该诗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比一次更深刻地体现了她对自己作为一个诗人的命运的认知。的确,这种“从这里,到这里”,已远远不同于那种曾在我们这里常见的“从这里,到远方”式的青春写作或乌托邦写作了。诗人已完全知道了她作为一个诗人的责任,她要“从这里”出发,经由诗的创造,经由痛苦颤栗的词语,再回到“这里”,回到一种如哲人阿甘本所说的“我们未曾在场的当下”,回到一种诗的现场。

我认为,蓝蓝近些年的诗学努力就体现在这里,写作的真正“难度”也体现在这里。这些年来,一些人不断出来指责当代诗歌“脱离现实”,然而,什么是“现实”呢?仅仅是指那些“重大的”社会题材?或是指那些生活的表象?这里,我想起了诗人策兰的一句话 :“现实并不是简单地摆在那里,它需要被寻求和赢回”, 还想起了一位学者在谈论一位东欧作家时所说的:“那些文章不是‘理论’,是深深扎根于捷克民族社会生活经验之中,是他所处社会中人人每天吸进与排出的污浊空气,是外人看不出来,里面人说不出来的那些”。

我们所看到的蓝蓝,也正扎根于她作为一个中国诗人那些难言的“经验”之中。在她的写作中,很少有语言的空转。她也有力地与当下那些时尚性、炫技性的写作拉开了距离。她坚持从一个中国人艰难求生的基本感受出发(这也就是朋友们在一起时所说的,她没有“忘本”!),坚持从她“自身存在的特定角度”出发,坚持从对一切生命的关爱出发,通过艰辛而又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劳作(如“我们晃动。我们也不再用言词/帮助低头的羊群……”,一个“帮助”,还有一个“低头”,词语的运用是多么卓越!)来确立一种诗的现实感。她的语言,真正深入到我们现实经验的血肉之中了。

我想,正是在这个艰巨而又复杂的过程中,在词语与心灵之间,在美学与伦理之间,蓝蓝形成了她的富有张力的诗学。她达到了她的坚定。她在众声喧哗中发出了她那不可混淆的声音。

说到这里,我不能不提到当代诗歌批评中那些简单化的、而且不负责任的做法。在最近的一个研讨会上,就有人对当代诗歌写作做了“知识分子道德:‘良知—批判’叙事”与“自我之歌:‘认知—潜能’”这样的划分。 这种划分也许出于梳理的方便,但我要问的是,是否有一种可以脱离自身真实存在的“‘良知—批判’叙事”?而在中国这样一种语境下,从不体现一个诗人良知的自我之歌又会是一种怎样的“自我之歌”?也许人们已习惯于贴标签了,但像蓝蓝以下的这首《抑郁症》又该怎样划分呢——

疾病是不想死去的良知的消毒室,失眠是

长夜被簇簇摇曳着的苏醒。呼吸

在你麻木的肩胛骨砸进

长长的钢钉。

而你有一个带着高压电的悲伤脖子。

没有比伤痛更完整的人,你被

田野和诗行的抽搐找到。哭喊用它最后弯曲的微笑

献给了窗外未被祝福的夏天。

只有寒冷在后背抓紧了你的滚烫。

这片大地的沉默

几乎装不下那样的生命。

诗本身就是更有分量的回答。如果我们的写作不能在“麻木的肩胛骨砸进/长长的钢钉”,如果我们空谈自我而不是去深入那内在的“伤痛”,也就很难找到那个“更完整的人”。我们既不会有“批判”,也不会有对“自我”的真正发掘,同样,我们也不可能抓住词语的那一阵真实的滚烫。

而蓝蓝的写作之所以值得信赖,就在于它是一种真实而“完整”的写作,是一种立足于自身的存在而又向诗歌的所有精神维度和艺术可能性敞开的写作。正像诗人自己在谈诗时所说,它充满“语言的意外”,而又“不超出心灵”!同样,这也是一种不可简化的写作。正如耿占春指出的那样,即使她的“批判”,也是一种“从爱出发的批判”。因而她会超越那种二元对立式的叙事,在她的写作中把批判与反讽、哀歌与赞歌、崇高与卑微等等,融铸为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也正因为如此,她会写下像《永远里有……》(2006)这样的既无限悲苦而又具有诗的超越性的诗作:

永远里有几场雨。一阵阵微风;

永远里有无助的悲苦,黄昏落日时

茫然的愣神;

有苹果花在死者的墓地纷纷飘落;

有歌声,有万家灯火的凄凉;

有两株麦穗,一朵云

将它们放进你的蔚蓝。

诗最后的一个词“蔚蓝”,不禁让我们联想到诗人给自己起的“蓝蓝”这个笔名。的确,诗中不无感伤,但它却和自伤自恋无关。它和一个诗人的永恒仰望有关。可以说,这里的“蔚蓝”是一个元词,是一切的总汇和提升。它指向一种永恒的谜、永恒的纯净和“永远”的美。而写这首诗的诗人已知道她不可能从纯净中获得纯净,正如她不可能从美中获得美,她要做的,就是把那几场雨、一阵阵微风、无助的悲苦、黄昏时的愣神、死者墓地飘落的苹果花、万家灯火的凄凉……等等,一并带入这种“蔚蓝”,她要赋予她心目中的美以真实的内涵、以真实的伤痕和质地,不然它就不可能“永远”!

诗人对得起她所付出的这种努力,如用《抑郁症》中的诗句来表述,她已被语言的真切抽搐所找到。她不仅发出了她勇敢、真实的声音,也使她的写作获得了一种坚实、深刻的质地和超越性的力量。

的确,她已来到了“这里”,她穿越了艰辛的岁月而又带着它对一个诗人的滋养和丰厚馈赠。前年夏末,我和蓝蓝等中国诗人到瑞典朗诵,我们来到了位于波罗的海的哥特兰岛上,那里的黄昏美得让人绝望,也美得让一个中国人难以置信。我想我们都要写诗了,果然,后来我读到蓝蓝的《哥特兰岛的黄昏》:

“啊!一切都完美无缺!”

我在草地坐下,辛酸如脚下的潮水

涌进眼眶。

远处是年迈的波浪,近处是年轻的波浪。

海鸥站在礁石上就像

脚下是教堂的尖顶。

当它们在暮色里消失,星星便出现在

我们的头顶。

……

读到这首诗,我首先是感动,是一下子被击中的感觉:诗一开始,无需描写,一句“在草地坐下”,辛酸便如潮水一样涌来。为什么一个中国诗人会忍不住她的辛酸和眼中的苦涩?这里已用不着解释了。接着读,然后就是惊讶了,是的,我再一次惊讶了,“远处是年迈的波浪,近处是年轻的波浪”,写得多好!而且这绝不同于一般的好,我要毫不犹豫地说,仅仅这一句,一个像阿赫玛托娃那样的阅尽人间沧桑的诗人便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我想,正因为这种穿越而又超越了时间的视野,在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才容纳进了人们所说的“宇宙深沉的无名”。

还需要再说些什么吗?在一首《从你——我祝福我自己》的最后,诗人给我们留下了这句谜一样的诗句:“时间迎接我”。

是的,时间就这样迎接着它的诗人。

2011年7月

①保罗·策兰:《对巴黎福林科尔书店问卷的回答》,《保罗·策兰诗文选》,王家新、芮虎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②崔卫平《思想与乡愁》,第8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

③见“重建诗歌的出发点”研讨会论文集中王凌云的论文,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2011。

④该话出自王东东2011年6月2日在人大“蓝蓝诗歌读诗会”上的发言。

同类推荐
  • 别有情调在人间

    别有情调在人间

    世纪文学60家之一, 张爱玲喜欢的作者,老舍称其为真正的文人, 张恨水生活美学散文精选集, 生活还是要有点情调的, 像汪曾祺、蔡澜、丰子恺、梁实秋、周作人一样的生活家。汪曾祺说,生活是很好玩的;蔡澜说,我决定活得有趣;周国平说,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而张恨水,他的生活里,独爱“情调”二字。他在北京、南京、重庆生活多年,对这几处的城市风情,市井风貌,人间风味,都有较为细致的观察和感受。看杨柳,赏冰雪,吃烤肉,养菊花,供腊梅,居山谷,听虫鸣……生活的美好,尽在其中。生活还是要有点情调的,愿你也能在张恨水的文字里,感受到生活之美,过得有滋有味,有情调,有情趣,有情致。
  • 拾级而上

    拾级而上

    "瀛洲大学社会学系的系主任柳浩然,在一次竞争大学领导层的人事调整中意外“出局”,调任轩州市副市长,从此开始了他一波三折的仕途生涯。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柳浩然,小心翼翼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但官场上的明枪暗箭依然毫不留情地向他“招呼”过来。妻子的体贴、友人的指点、红颜知己的支持、直接上司的器重、间接领导的打压、同僚的忌妒与陷害夹杂在一起,犹如一股股奇异的旋风,拍打着柳浩然这只航行在宦海的小船。而在这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官场斗争中,柳浩然也显示出了一个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淡泊从容与痛苦无奈。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柳浩然悲喜交加,感慨良多。只要继续走下去,官路的尽头,仍是官路..."
  •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余华经典散文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余华经典散文

    如果说余华的小说是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品,那么散文则更加体现了他的艺术思想,最接近现实生活中的余华。本书是余华的散文作品集。分为“一个记忆回来了”“文学·音乐·旅行”“活着,为了讲述”三大章节,包含对往事的追忆与深思,对文学和音乐的独到见解,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对整个社会和历史的反省。正如余华所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 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用他的哲学和世界给了世人许多智慧,许多启迪。轻轻地翻,闲闲地逡巡。蓦然间,便会有一篇篇地美文闯入眼帘。那是一个植根于印度哲学思潮,成长在印度文学的海洋又徘徊在印度艺术的月华之中,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诗人的肺腑之言。是泰戈尔对生活的认识,对宇宙的思考,对生命的遐想……
  • 长生殿故事:英文

    长生殿故事:英文

    ThePalaceofEternalYouthisoneofthemostimportantclassicrepertorypiecesofKnnOpera.ItisaboutthetragicloveslotyofTahngEmperorLiLongjiandhisimperialconcubineYangYuhuanoneofthemostinspiringbeautiesinChinesehistory.
热门推荐
  • exo之下一个转角遇见你

    exo之下一个转角遇见你

    这一篇文章是治愈系的,只是会有一点虐,不会玛丽苏,主角只有一个,不定期更新,不过最慢两周一更,平常,一周一更
  • 寻谜之底

    寻谜之底

    那些悄然逝去的生命,总要让他们都安然而去。第一次写刑侦类的小说,我会尽力写的逻辑禁得起推敲,欢迎大家给我反馈和意见,但不欢迎杠精哦。谢谢大家第一次写文请多多包涵
  • 过塔

    过塔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欢迎大家阅读,蟹蟹
  • 迷案至尊

    迷案至尊

    地球码农穿越到了白夜大陆,成为了全系超能力者,误打误撞参与了一起简单的案件,却牵扯出背后一连串的势力。洗脑、心灵控制、具现化实物、变身异兽、穿越空间,一切显得如此匪夷所思。故事从这里开始,这是谜案至尊的传说……群……881262302
  • 怎么沟通,领导才放心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

    怎么沟通,领导才放心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

    本书的内容分为7章,主要介绍如何体察领导的意图和心理状态、如何与领导构建积极的合作关系、如何解决与领导合作过程中的意见分歧、如何平衡团队中的冲突并做好自身定位等7个方面的重要问题。书中的内容广泛,吸纳了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从心理层面上指明了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行动、怎样沟通,以及保持怎样的职业心理状态,才能赢得领导良好的心理认同。
  • 死亡世界的游戏

    死亡世界的游戏

    死亡仅仅是一个开始而你的一切还没有结束努力的在这个充满绝望是世界挣扎吧,你会发现生命只不过是一颗棋子努力追逐死亡的脚步吧,或许你将会领悟死亡的真谛
  • 宋诗派同光体诗选译

    宋诗派同光体诗选译

    选自近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是由刘大特先生译注。由巴蜀书社出版。
  • 快穿之攻略系统大人

    快穿之攻略系统大人

    为了获得重生机会,身患绝症的东方涵清决心完成神秘系统的奇怪任务。穿成男生,她忍了;攻略同性,她也忍了……可随着任务的逐渐完成,东方涵清发现了一些古怪的事,随着迷题渐渐解开,东方涵清惊讶地发现……“嗷呜~”东方涵清看着面前欢快地撒泼的某只红色小狐狸,不禁扶额,谁来告诉她究竟是怎么回事?
  • 恶魔校草壁咚100次

    恶魔校草壁咚100次

    一个玩世不恭的豪门少爷看上了一个普通的小丫头,在校园门口把她给壁咚了,走前说了一句话:“你被本少爷看上了,小心一点哦。”可是他们的生活却并没有那么顺利中间还跑出了好几个爱慕者,他们最后能走在一起吗?我们拭目以待。
  • 我的全能指环

    我的全能指环

    “请收好为您量身定做的全能指环”,多年以后,沈默才发现,这是一个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