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44300000029

第29章 传香忏悔(3)

【智慧金言】

“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你不要想:“这一会,听师父这么说,干脆坐着等师父来度,回家睡觉好了,反正师父会来度。”那你就好好睡吧!我度我自己的。我想不想帮你度?当然想,但你必须自己度,师父只帮你找到如何自度的方法,剩下的看你自己。就像骑自行车,你不会骑,我教你骑,会了以后,就得自行骑到目的地。师父只是教个方法,你要自己去自性自度,佛法可贵之处在此。给他鱼吃,不如教他如何钓鱼,这才是真正大慈悲。第一次没办法,所以救济他饭吃,接着要让他自己谋生,绝不济助第二次。假如发现他另谋门路,也必须堵住他,一定要让他自立,否则他无法自性自度,这才是大慈大悲。如果你说:“已经跟他讲那么久了,与其还要再讲两个钟头,不如给他五百,省事。”这就不慈悲了。你是花他两个钟头去度他的法身慧命,如果直接给五百,可能害了他。第一次没办法,所以要花钱布施救济,但一定要跟他讲佛法,让他自己独立才能超越苦海,如此自性自度,方是真度。

6.自性自度

【原文】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释讲】

说惠能没读书,实在难以置信,这四句“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我们还写不来这样的文字。他虽然没读书,却讲出这种话,掷地铿锵响耶!这些都非常好,可以作为座右铭。

【活学活用】

何谓自性自度呢?自心中的邪见烦恼愚痴众生,要用正见去度他,既有正见,就可用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所以正见很重要,要明白这正见都从自性中出发,所以它有一个很简单的原则——邪来,正出现;迷来,悟出现;愚来,智慧出现;恶来,善出现。这个原则能因应各种环境,用此法来对治。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智慧金言】

当然你若能将之扩张、展现开来,那更多,譬如染来净度……可以这样展现出去。这个境界能否看得出来?你若分不清楚到底是邪或是正,那就是无正知正见。我们一再要求,一定要从自性中开始,原因在这里。

7.除掉虚妄心

【原文】

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

【释讲】

现在众生度尽了,再来要怎么断烦恼呢?用自性般若智,把虚妄思想心除掉。虚妄思想心即是逻辑意识推理的心,我们经常运用,若要除掉这个思想心,该怎么除呢?用般若智慧、因果律、因缘法,以性空来转逻辑思想。

【活学活用】

翻阅很多西方哲学或学术思想界对东方宗教研究的书籍,常常发现他们是用学者心态来研究佛法。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修行,所以不知道修行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他不信这一套,只云有此一说,认为佛成佛等都是印度人的猜想,将之神化了。他感受不到,因为他尽是用逻辑思维,现代话就叫用脑筋。脑筋有其极限,而且那种模式永远都处在错误的方向,所以不能用脑筋,要用心。然而心比脑筋更抽象,想拥有那个心的条件,必须具备智慧、觉性,事实上修行人所需要的本质也在这里。

怎么培养这种心?这个心不是“心意识”的心,而是能产生直觉、反观、观照能力的那部分,不是逻辑思考。像禅坐,所谓“提起正念,然后观照得住,一直到产生智慧的直觉”,这是不经逻辑思考的。这种由观照直接产生的智慧,即名“自性般若智”,与虚妄思想心不同。虚妄思想心完全是脑筋设想出来的,想得愈多,脑细胞愈发达,大脑皱纹愈多,如此而已,那完全是虚妄的。所以你若到达某个程度,就会感受到自性般若智为何,而未达此一程度,便会觉得这部分听不懂,因为这境界你完全不知。接着看下一句经文。

“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必须自己能够见性。见性之见,谓之“常行正法”,假如没有见性,所修仅是仪式。怎么诵经做功课,那都是仪式,重点在于见性,故称“常行正法”,否则都仅属宗教仪式罢了,会成为庙里戴帽穿袍拿剑的祭司,纵使能通鬼神,也没啥意义。

“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无上佛道要怎么成呢?要能常常下心,行在真正道上,不要行在虚假处,倘若行在仪式上,即为假。我们是要借仪式的事修来协助我们见性,假如不能透过仪式而见性,那个仪式只有害人而已。必须懂得这部分:迷也离了,觉也离了,此时般若才能现前,故惠能前面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

“离迷离觉”便是破迷,离开“迷”就离开“觉”,觉是相对于迷来说的,有迷才有觉,讲觉是要对治迷,所以目的在破迷离迷,无须再有一个“觉”可证。同样的,除真除妄,“真”是相对于“妄”讲的,所以把妄除掉就对了。若说已证真,彼“真”亦是“妄”。假如除妄之后还有个真,那个“真”还得再除;若离“迷”尚需再证一个“觉”,那个“觉”还要再离啊!所以懂得修行,离迷离妄就对了,不必证真证觉。

假如离了“迷”还有“觉”可证,把“妄”除了还有“真”可得,那都错了,那是相对法。这二法通通要破!破一个,另一个就得了,而那个“得了”并不会感觉有个“得”,否则就不对了。所以“离迷”即生般若,不需再有一个“证觉”,离迷也就离觉了;为了除妄,所以设一个真,妄既除,真也功成身退了,如此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你当下就成佛道了。

“常念修行,是愿力法。”经常将念先放在修行之上,此即是愿力法。发愿修行,必须经常用此愿力。“愿力”和“执著”不同,愿力法的修行是见性的,执著的人会把当初的发愿变成仪式,譬如自订一天念佛一万声,念到后来,这条一百零八颗的念珠,你一定得摸一百遍,才会有一万零八百声出来,这很可能演变成仪式。

利用最后一点篇幅,跟各位谈诵经的方法,它有点类似这种情况。

诵经,不管所诵为何,诵到后来很多都变成了仪式,也就是变成执著。此话怎讲?例如,每天固定花一个半钟头诵经,从“如是我闻”,一直念到“信受奉行”。诵一诵,看看时间,“糟糕!时间快到了”,于是赶紧加快诵经速度,结果七十分钟就诵完了。之后问他念诵当中是如何?他大概只记得猛加油门,其他什么印象也无,这便是执著于功课一定要做完。仪式一定跟执著有关,执著一定变成仪式。

如果因愿力而修,情况便幡然不同。譬如你不管是定十分钟、八十分钟、两个钟头都可以,从“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开始念,一旦察觉到起妄想:“奇怪!想到哪儿去了?”于是回头重念,时间到了就自然放下。功课完成了,你或许会觉得好像没收尾,但要弄清楚,你是因愿力在修行,不是打卡啊!若坚持要念完,像打卡一样,打完卡就算了事。然后呢?可以泡茶、喝咖啡、看报纸……那没意义嘛!你是在修行,修行一定要很踏实,所以一旦察觉到妄想起,就从头再念。当然你若未察觉妄想起,那另当别论。因此,你为了把那部经诵完,丝毫不敢松懈打妄想。你可能认为,若以此法结界,那么一部经可能从早上八点到十二点都还无法结完。然而,这却是真正的修行法!

所以不是约束自己要念一卷经,而是在这个钟头、这段时间里要诵经。所以要诵完一部经不容易啊!在三年内,你若能如此不打妄想念完一部经,功德无量无边!是真正的功德喔,不是福德!如果只是反复念过来念过去,那仅属福德。念一念,打了妄想,回过头,念了二十分钟又有妄想,再回过头念,过十分钟又打妄想,再重念……虽然你一直在那边绕来绕去,但要知道,唯有这样约束自己,才有可能把妄想除掉,不然你会很快应付过去。

现在我们都变成了仪式,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就The End,剧终了。那个“如是我闻”好像开关,把妄想打开,念到“信受奉行”,再把妄想给关掉。所以念到最后,你也只记得“如是我闻”和“信受奉行”,其他就什么都没有了。

【智慧金言】

大家回去试试,就固定一个钟头,闹钟设定好,念到闹钟响,看看会不会有这种连三页经文都无法诵完的情况。我们必须这样反复练习,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要求与训练,是真的愿力修行与执著修行不同之处。

8.“享清福”与“享洪福”

【原文】

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

善知识!归依觉,二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从今日去,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二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归依。凡夫不会,从日至夜,受三归戒。若言归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

【释讲】

六祖解释完“四弘誓愿”以后,接着为大家传授“无相三归依戒”,即无相三归依与无相戒。

一开始,惠能大师就直接说:“归依觉,二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此处直言“归依觉”,不讲“归依佛”,可说是惠能大师个人的创作。他在这里阐释得很清楚,佛即是觉悟,法就是正,我们常说“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其实就是这里的“归依觉,归依正,归依净”。

佛,就是觉,归依佛就是归依觉;归依法是归依正,归依僧是归依清净和合的意思。这样解释很有道理,也是学佛人应该经常用以自省的,因为我们常误以为是归依外相的三宝,其实真正所指是内明、内觉。要能启发自性!假如自性无法启发,只是一味地往外归依,无有是处。

【活学活用】

从这段经文,不禁令人赞叹六祖惠能真是位不可思议的人才,他未受正式教育、无人教导,但对于自性的体悟,古今中外大概除释迦牟尼佛外,无人能出其右了。藏传的也好,南传的也罢,不管各方面成就如何,恐怕无人能超越这种境界。修行就在于能否将自性三宝展现、启发出来,必须抓得住这个核心,这里已经讲得非常清楚。学佛人常犯的过失,就是迷著于外在的三宝。

我们常提到这个问题:不学不信者,会一味地排斥佛法,尽管你说得再好,他会回你:“信信罢了,不要迷进去了。”这是一个拒绝的典型,反之,一个接受型的人进入佛门,则是不分青红皂白,一体接受,失去了明辨的能力,这种也是迷信。不信者之迷信固是一种迷信,完全接受、不知分辨的人也是迷信,所以他们进到佛门中就容易执著于外在三宝,因此一谈到“归依佛”,就认为是坐在大雄宝殿上的那三尊;一讲“归依法”,就认为是那些经典;“归依僧”,则认定了自己的师父,而不会想到这些其实是指自性的部分。惠能他老人家很有智慧、很慈悲,在此揭示得很清楚,我们必须由此契入。一部经典,千说万说横说竖说,无非在讲这个,我们必须从这里去感受。

以下接着看六祖对“归依觉,归依正,归依净”的解释。

“从今日去,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从今天开始,大家归依以后(也就是尽形寿的意思),必须以觉悟为师。跟老师学,就是学觉悟,故云“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以觉悟为师,不归依别的,但并未禁止你与邪魔外道来往。好多人认为自己是三宝弟子,受了菩萨戒,所以一到神庙门口就不敢进去。不用怕,你可以为他们授三归依,然后他们就都成为你的护法。倘若心存恐惧而不敢进去,他们会恨你:“让我种点福田、跟我结个善缘都不肯,算什么菩萨?”既然是神庙,而神是佛法的护法,你为其授三归依,他们会拥护你的,若你心量狭小,那没话说。所以“不归依邪魔外道”,并非禁止我们不与其他神教来往,而只叫我们不再归依这些神教信仰。

“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以自性的觉、正、净来作证明。六祖劝我们要归依自性三宝,这才重要,但此外为何又需归依“住持三宝”呢?住持三宝称“事相”,所谓“内明理观,外托事仪”。对内,于理论、观行,心里清清楚楚;对外,借着事相修行。六祖他老人家的程度,以自性三宝就可以了,一般人还是得借着事相来修行,这就是为什么要有佛像、经本和师父作依靠,这些都是我们外托的一个事相,以此为依靠,随时提醒自己。此即为何归依时告诉各位,至少每年回山一次,若能每月回来最好,因为这样才会产生那种情操,否则久而久之,反正没空,就算了!结果年年没去,这辈子没去,下辈子也没再来。

“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佛,就是觉悟,这是基本定义,众所皆知,但“法”为何是“正”呢?“法”即真理,真理当然是正的。学佛就是学着觉悟,依什么而觉悟?依真理而觉悟。所以觉悟是依于正法而来。正法从哪儿来呢?从清净无染来。修行人要远离名利,原因在此,只要远离名利,就不至于攀缘了,这是关键。所以此处言自心清净、要和合,也就是内心里必须和谐,不在那边翻腾,会翻腾表示尚未获得某阶段的成就。你一定要超越这种矛盾挣扎的境界,才有办法清净。

这个“清净”,现代话就叫“享清福”,你若享洪福就会非常忙碌。如果不信,可以利用一个假日什么都不做,也不打妄想,就在家里坐着,看你能否做到?你一定得找件事情做,看电视、看录影带或看书……总之,不找件事情做,你仿佛活不下去了,有没有这种感觉?你享不享受得到这个清净福呢?享受得到才是真正的福报。忙碌的福报当中夹有业力,包括今天很高兴诵了十二卷经,也是业力啊!因为那是一个枷让你扛着,假如你能不诵那十二卷经,而尚能静静坐着不做白日梦,那才是真功德!“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以诵十二卷经文的时间,若能坐在那儿如如不动,不只“恒沙七宝塔”,也不仅“毕竟成佛道”,而是马上可以成佛了!然而你却宁可诵十二卷经文。我们如果不比较,感受不出来,你试着去感受看看。

学静坐、静心时,有一种“动态静心法”,它先让你很忙碌,跑步、唱歌、跳舞都好,先让你忙到一个巅峰,再突然静下来,你身心俱疲地坐在那里,什么也不想。如此一静下来,“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你就得到了。所以它有它的用意的,平常你静静坐着,妄想便起,但历经运动、狂呼、高歌或跳舞后,突然静下来坐着,那时候你便能感受何谓“静心”了,你不会起心动念,因为已经忙过头,脑筋不再动了,那时你就能感受到。关键在此,欲得清净,必须如此设法。个人用功的方式不同,但是若能达此目的,就一定能知晓何谓真理,要成就佛的最高觉悟便不难了。

六祖就从这地方为我们剖析出来,这完全是契理的,对今天的知识分子而言,也是完全契机的,因为知识分子比较喜欢运用思考,这个经法非常有用。我们再往下看。

“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二足尊。”“自心”即自性,你发心趋向于内心的觉悟,这个时候,首先“邪迷不生”,因为不邪,所以智慧圆满了;其次是“少欲知足,能离财色”,这说的是福报圆满了。“尊”是圆满尊贵之意,亦即福慧两全,故言“二足尊”。有位西洋人将“二足尊”翻译为“两条腿当中最尊贵的一条”,这叫作望文生义。

同类推荐
  • 糙女物语

    糙女物语

    糙女是一种时尚,随着昔日的“超级女声”一炮而红,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糙女的队伍中。著名作家钟源曾在《糙女颂》中说:“还是糙了好。糙了才豁达,糙了才有速度去与时代赛跑。”所谓“糙女”,自然不同于“窈窕淑女”。她们宣言:“不被礼教束缚、不被世俗禁锢、不被常规限制、不被懦弱桎梏、不被强梁凌辱。”话糙理不糙、糙得有内涵、糙而不恶心。新时代的“糙女”除了在事业上要做出成绩来,还要在“嫁汉嫁汉,洗衣做饭”的围城中,“洗”出尊严,“做”出骄傲。
  •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成功之道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成功之道

    每个人都向往成功,渴望成功,然而成功的道路铺满了荆棘,我们时常见到无数前行者乘兴而去,失败而归。并不是他们走错了方向,而是他们没有拿到成功的法宝。其实成功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的诀窍,取得成功不仅依靠我们自身的才智,更需要掌握一些成功的技巧。本书将为青少年开启成功的厦门,引领青少年走上成功大道。
  • 高效能人士的十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十个习惯

    “优秀”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习惯,它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优秀的习惯有着无比巨大的力量,它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使我们在成功路上如鱼得水!《高效能人士的十个习惯》汇集了成功人士必备的优秀习惯,指导读者从了解和认识习惯着手,结合当代成功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理论,从心态、品质、工作、思维、行为、时间、生活、学习、交际、情绪等各个层面切入,全方位、多角度地阐释优秀的习惯对人生成功的重大意义。
  • 超级记忆力训练

    超级记忆力训练

    记忆是思考的基石。倘若脑海中没有已经记住的知识,你就不会深思熟虑,不能定义周遭,亦不可能以理服人,自作决策,更不要提自主创新或是贡献社会了。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请你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我想你肯定已经意识到了,否则你就不会拿起这本书。没有记忆是没有知识可言的(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如果你忘记了拼音和汉字,你就读不懂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了)。《超级记忆力训练Ⅰ》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会教给你许多记忆的诀窍,让你学起来容易,用起来也有趣。这些诀窍不仅对你的学业会有所帮助,而且对于你日后的生活也会大有裨益。学会这些易学易记的诀窍后,再去记忆需要记忆的...
  • 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内心淡定的力量》是卡内基亲笔所写,从童年时代到去世前夕,从少年打工到领军钢铁业,从一穷二白到身家亿万,从积累财富到致力于慈善,让读者详尽地了解卡内基的同时,领悟到卡内基成功的奥秘所在,不论是内容选择还是版式设计,都非常具有创意,称得上是一本经典励志书!
热门推荐
  • 巧克力色微凉青春长安夜半月倾城

    巧克力色微凉青春长安夜半月倾城

    这里是梁筱唯、董叙阳、温明与许贝妮的世界。在这里,我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巧克力色微凉青春故事。和我一样的藤蔓们,让我们开始这一次的旅行吧!
  • 放置成神

    放置成神

    有了放置系统,挂机也能成最强,阿杰无意得到最强挂机系统,一路挂机,居然还走上巅峰
  • 灵感寄想

    灵感寄想

    想把一些自己平时在生活中有感而发的灵感写下来
  • 藏龙传

    藏龙传

    这是一部架空历史的小说,背景不是中国历史中任何一个朝代,讲诉米小米,徐清风,张正从小到大的三兄弟在遭遇巨变,以米小米的视角来叙述三个人走上不同道路的故事。
  • 藏进眼里的爱意

    藏进眼里的爱意

    “不知道在哪里看的一句话,‘我永远只喜欢强者,不贩卖焦虑,清醒而自制的人才令人尊重。’”谢岚认真地看着温幸之说:“所以你值得。”温幸之沉默了一会儿,他说:“你们曾唱给我《三生有幸》,其实于我而言,遇见你们,遇见你,又何尝不是三生有幸呢。”这篇文章,是写的我心中的偶像与粉丝,我心中的他和我们。不过还是有感情线的。但是,女主角没有原型,唯一的原型大概就是每一个真正爱他的粉丝心中的那份爱吧。男主角虽然有原型,但是我不想用着他的名字,去臆想他未来的恋爱经历,所以换了一个名字,但是实际还是写的他。“我们不是粉丝和偶像的关系,我们就像是认识了好久的朋友。”“他说过:‘不能常见,也许这是第一次见,但心中想念。’我们从来都是双向奔赴。”“看着他一步一步走得更远更高,从重庆街头走到北京鸟巢,很幸运我曾陪伴他走过许多艰难的时刻,也很感谢他曾在我迷茫的时候,陪伴我的每一个日夜。”
  • 陈神令

    陈神令

    太古洪荒,天地初启,仙人纵横,神明执掌天下,世间一片繁华荣盛……末世来临仙人不过寥寥,神明消迹,数万年后众神复苏,世间将重新被众神所接管,各仙人游走于世间。
  • 我的宠兽融合系统

    我的宠兽融合系统

    五只青铜妖兽,就能融合成一只白银级妖兽?冰霜巨龙+火龙+风龙+雷龙+青龙,融合之后进化为灭世魔龙?震惊!小伙操作失误,竟融合出……(简介无力,请看第一章……)注:本书装逼少,轻松搞笑流,前二十章略套路,不喜勿喷。
  • 七言海棠

    七言海棠

    窗外泪雨湿卷帘,莫道风不解情,海棠依旧,斯人已去,零零落落又翩翩,半涂妆。
  • 转身五千年

    转身五千年

    他叫吴迪,来自于地球的末世,为了寻求新的家园过程中回到了历史的长流之中。他和康熙做过兄弟,和高祖打过天下,平过乱,装过逼,做过英雄。他叫吴迪,也叫作无敌!再次提醒,此书绝非正史,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未来我不再爱你

    未来我不再爱你

    方知寒,我爱你,但是对不起我不喜欢你了,许钦清,我恨你,但是无法抑制地爱上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