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169100000024

第24章 聆听二胡如水的美(美文类)(2)

如今,屠杀海豹的残忍行为已经引起了许多怀有善良之心人们的关注和抗议,欧盟还通过了一项决议,禁止从那些凶残猎杀海豹的国家进口海豹皮毛、海豹油等制品,这就从源头上掐断了海豹的死亡之路。每年的3月1日,还被定为“国际海豹日”。

海豹皮穿上高贵点、海豹油吃下保健点,熊胆吃下清热点,可是,当它们的眼神抚过你的心时,你就会明白,相比对一个个生命的残酷折磨和剥夺,其实那些所谓的“高贵”又算得了什么呢?

上天韬晦的钻石之光

文/纳兰泽芸

“百岁笑嘻嘻,九十不稀奇,八十多来兮,七十小弟弟,六十摇篮里。”这是当今世界人们的“寿命观”。我的奶奶就已经九十五岁了,但每顿还能吃下一大品碗饭。正因如此,当我看到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享年67岁”这几个字时,我的心里再次跳出了那个词:“天妒英才”。

67岁,放在从前的时代,似乎已算不上“天妒英才”——王勃26岁,陈子昂41岁,霍去病23岁,李商隐45岁,杜牧49岁,聂耳23岁,冼星海40岁,刘天华37岁,莫扎特35岁,普希金38岁,雪莱30岁,拜伦36岁,凡高37岁,裴多菲26岁……就算人生之路走得稍稍长久一点的,莎士比亚52岁,贝多芬57岁。

因此,只活了58岁的杜甫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只活了53岁的唐伯虎也说:“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

我一直对“天妒英才”这个词不愿相信,但那么多无可辩驳的例子却又让我不得不信。那些被“天妒”的英才中,有些竟然只活了20来岁,30来岁,就已经取得令人无法置信的成就。实在不敢想象,如果他们不是过早殒灭,而是安享天年地活到八九十岁甚至一百岁,凭他们的才华和造诣,该会取得怎样的成就?

就像刘炳森先生,如果他不是67岁就离开了他所热爱的世界,热爱的书法艺术,他挂念的那些需要扶助的人们,不可想象,他还会创造出多少精湛的书法艺术,他还会用那颗滚热的善心温暖多少颗罹困的心灵。

对于不谙书画界名士的人来说,可能不太熟悉“刘炳森”这个名字。但电脑字库里的隶书字体,相信一般人都使用过。那么,你用的这些隶书字体中,相当一部分就是刘炳森创造的。因为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刘炳森所书隶书字样6700余字就被输入电脑字库,至今被无数的人们使用着。

刘炳森自小严格临帖学书,年仅11岁便成了四里八乡人人皆知的“小书法家”,19岁就被“中国书法研究社”破格吸收为会员。他的一生,是孜孜于笔墨的一生。古有王羲之洗笔而洗黑一池之水,始造就“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书圣之风”;今有刘炳森“蚊帐利偷读,熄灯写肚皮。”,才成就“凝厚稳健,俊逸潇洒”的“炳森之体。”

“蚊帐利偷读,熄灯写肚皮,庶乎三百草,梦里复依稀。”这首小诗记述的是当年刘炳森劳动下放时的一件事。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与生存环境,能够平安保命就不错了,遑论练字?但不练字,对于炳森先生来说件异常痛苦的事,他只好动脑筋做“地下工作”——深夜熄灯之后,他躲在蚊帐里悄悄用手指在肚笔上划字练习,这样无声无息,任何人也不会察觉。他每夜要在肚皮上写三百个草字才睡觉,但梦里恍然还在练字。

这种“恒兀兀以穷年”精神,很容易让人想到季羡林大师。大师同样在被“发配”的严酷时期做“地下工作”。当时季羡林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而受辱,自杀未遂,后来,他被“发配”在女生宿舍楼看大门,谁会想到,就在那样的特殊时期,他完成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翻译工作。因为怕被发现,他偷偷把史诗原文抄在小纸条上,趁没人时拿出小纸条,躲在角落逐字逐句翻译。就这样聚沙成塔,文革结束,一本《罗摩衍那》基本全部译完。

或许正如张衡说的那样“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没有孜孜甚至“贪得无厌”的求索,就不可能有丰硕收获。爱迪生一生取得了1039项发明专利权,令人难以置信。少年时的爱迪生因为家贫在火车上卖报纸,被粗暴的列车员打聋了耳朵,许多年后爱迪生说“我真的感谢打我的那位先生,在这个嘈杂的世界上,是他使我真正清静下来,不必堵着耳朵去搞实验了。”数十年时间,爱迪生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按照一般人的生活节奏来算,他已经活了别人的两倍时间。

用常人两倍的生命长度来成就自己生命的厚度,炳森先生也是如此。漫漫几十年,他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午夜,除了繁冗的公事,他还坚持每日临帖,有人不解地问他,您的字已入臻和至美之界了,还用临帖吗?他只是淡淡一笑说:“启功老先生都85岁了,还在每日临帖呢。”

然而,成就他生命厚度的,不仅是他“熄灯写肚皮”式的勤奋,同等重要的,还有他的“善”、他的“谦”,他的“节”。

来看几个事例:他为家乡的希望工程和修路造桥奉献资金累计130余万元;以恩师何二水名义分别在家乡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设立教育文化奖励基金,前者50余万元,后者100余万元;至于其他扶危济困所奉献的资金难以计数……

再来看几个事例:他一日三餐俭朴简单,晚餐常常就喝碗玉米粥,佐以几碟咸菜、莴苣等小菜——他说:“原本就是庄稼人,粗茶淡饭惯了,这就挺好。”;吃饭吃多少盛多少,从不剩碗底,也不准家人剩碗底,连小孙子也不例外。他说:“打小我妈就不让剩汤剩饭,掉桌上的米饭都得拾起来吃掉,一粒米十滴汗。”;在外做客或参加其他活动,瓶装矿泉水如果没喝完一定会随手带走,他说:“我喝了一半儿,不拿走,别人也不会喝了,就浪费了。”;1998年城市里有空调的人家已比比皆是,可是他家却没有,炎夏时节他往往光着膀子写字,他的学生建议装空调吧,他说:“几十年没那玩意不也过来了吗,等立秋就不热了,再说那玩艺儿耗电厉害。”;去香港公干,买了五件文化衫,总共100元,一件20元,他说:“我瞅着既便宜又好看,就多买了几件,够我穿好几年了。”

他常说:“该花的,多少钱也要花,不该花的,浪费一分钱也是罪过。”

在他心里,为家乡的发展、为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为贫困的孩子能读上书、为无依的老人能看上病……这些动辄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钱都是“该花”的。而为自己买一件稍微贵价一点的文化衫,为自己安一个能凉快点的空调,这些百把块、千把块的钱都是“不该花”的。

“小苑幽花寂寞黄,娉婷倩影自安详,从来不问人称许,岁岁枯荣岁岁香”,这是炳森先生一首以诗言志的小诗,他谦虚地说自己是一棵小小的花朵,安详开落,荣枯自守。

也许,他原本就懂得“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的道理,所以他收锋敛芒,一生低眉。正因如此,当他出资数十万为家乡重新修了一座牢固的石桥之后,父老乡亲为表铭感之情,希望在石桥上镌刻他的名字以志纪念,他谢绝了。正因如此,他分别在家乡和北京设立教育奖励基金的时候,用恩师“何二水”的名字来命名,他说何二水老师曾手把手教他隶书,老师生前,因为条件不允许他没能为老师做点什么,一直衔憾在心,虽然老师已仙逝,但他仍要对老师表示敬意。如今“何二水教育文化奖励基金”已是名闻遐迩,然而很多人并不知晓基金的设立者其实是炳森先生。

他的“节”,是民族气节,国家气节。1973年,炳森先生参加了一个为欢迎日本书法代表团来访的笔会,会上日本书家当堂命笔,站悬挥毫,气势不凡,而当时与会的所有中国书法家,均只能伏案写字。炳森先生能够感受得到日本书法家眼中的那抹不易察觉的骄傲与不屑,让他胸中如郁块垒。他发誓一定要练出悬臂凌空、站悬挥毫的功夫。此后他无论三九三伏,每日左手反扣背后,右手凌空执笔,悬臂挥毫,苦练不辍。后来他应邀访问日本,当着满堂日本书法家的面,悬臂挥毫,走笔生风,赢得满堂喝彩,也赢得了日本书法家对中国书法功夫的叹服。更重要的,他为“中国”二字添了彩,让中国艺术挺直了脊梁。

炳森先生生性睿智而低眉、沉静而内敛,就像一颗默默在地层深处锻造的钻石。每一颗钻石,都是在30多亿年前,承受巨大压力和一千多摄氏度超高温的双重“炼狱”夹击,在地球近200公里的地层深处,由乌黑的碳块变成晶莹的钻石晶体。

然而,钻石毕竟是钻石,即使他还是一颗内敛的钻坯,也同样会被一些雪亮的眼睛发现——炳森先生获得了崇高的声誉,他编写的书法出版物总发行量近300万册,他的作品作为国礼被国家领导人馈赠给国际政要,并被众多国家的博物馆收藏。他被举任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政协常委等要职。

即便如此,他的若谷虚怀,也是他人格里一种可贵的中空,承载了他的真正价值。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车之所以有用,是因为车内中空的地方;器皿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器皿中空的地方;房子之所以有用,是因为房子中空的地方。正是这些深深的中空,承载了这些事物的真正价值。就像那些伟大而内敛的人,是人中之钻。

可就是这些人中之钻,生命历程中却是磨难不断。正如炳森先生。先生祖籍天津武清,父母年轻时为了生计南下上海,炳森先生就出生在上海。后来父母又至北京谋生,不久父亲猝然病逝。孤儿寡母凄苦无怙,只得回到原籍武清乡下相依为命。先生不到二十岁就去北京谋生,中年遭逢动乱年代跌宕坎坷,直至晚年才开宗立派,成为书坛巨擘。却怎料,造化弄人,突然殒逝。

正如贝多芬,耳聋。正如凡高,疯癫。正如拜伦,跛腿。莫扎特,疾病……

为何这些具有极高价值的人中之钻会被上天早早召唤?

那是因为,他们的钻石之光太过强烈,太过强烈的光会逼住同时代普通人的眼睛导致什么也看不见,于是这些人中之钻往往会不同程度地“不合时宜”,他们在世时往往会受到种种磨难,上天懂得“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的道理,因此把他们召回,韬晦他们的钻石之光,让他们的光减弱些,再减弱些……

生命缺氧不缺爱

文/纳兰泽芸

一个像往常一样的清晨。天有点阴沉。春寒依然料峭。他们刚刚起床不久。

突如其来的地动山摇将房顶撕裂得嘎嘎巨响——“地震!”他迅速拖住她想往外跑,但门已变形,急中生智,他拉她一起藏到床底。“轰”一大截水泥预制板将床半边砸塌,同时砸中了她的右脚,她痛得惊呼“哎呀,我的脚!”话音刚落,巨大的声音再次响起。房子塌了。

他们被严严实实地挤压在废墟里不能动弹,四周一片地狱般的漆黑。

“我怕……”,她颤栗着身体。“不怕,有我在呢,不会有事,”他紧紧将她搂在怀里,“我们坚持一会儿,一定有人来救我们。”他知道,在大片的废墟中间,如果不呼救救援人员很难发现他们,于是他们开始大声呼喊“救命!”

随着他们的呼吸和大声的呼救,极度狭小空间里的氧气越来越少,他不敢再高声呼喊,这样会消耗掉更多珍贵的氧气。他默默地更加搂紧了她,他的脸轻抚着她落满灰尘的头发。她忽然心里涌起无限悲伤和歉疚,就在昨晚她还跟他拌嘴,为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跟他怄气,每次她向他找碴儿的时候,他总是呵呵笑着不作声。她不觉得这是他在呵护她,反而觉得这是他“窝囊”,他从前当兵的男子汉气概哪去了?

“以后我再也不找你吵架了,我们好好过日子。”

“我也有不好的地方,我脾气不够好,还有点粗心,对你体贴不够。”

他们静静地回忆起共同的生活。他们是同乡,他以前是军人,复员后他们认识了,她喜欢他的伟岸和忠厚。结婚后生了一个男孩,为了多挣点钱,他们将孩子放在父母身边一起在玉树县城里开了一家小饮食店。虽然他们也挺努力,可是小店生意不太好,她的心情也就不太好,动不动就找他吵架,他知道她心情不好,就处处让着她。

氧气越来越少,她感到呼吸有点困难,她说,“我想睡觉,我觉得坚持不住了……”,他当过兵,知道这时候万万不能睡,一睡过去可能就再也醒不过来。他强忍着泪水:“千万不能睡,一定要撑住,马上就会有人来救我们,我们老家还有孩子,还有爸妈。我讲故事给你听,听着故事就不要睡觉了。”她说:“我听话,不睡。这次出去后,我们回老家去,种点田,一家人平平安安守在一起。我们再不吵架了,我们这辈子做夫妻,下辈子还做夫妻。以后我还要给你生个女儿。”

为了激励她的精神,他跟她讲,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打气,精神坚强很重要,还记得汶川地震吗,有个丈夫在废墟下坚持了三天三夜,因为他牵挂着他怀孕的妻子;还有一对夫妻,被埋6天还奇迹生还,在黑暗漫长的时光里,他们靠着互相鼓励和守候才熬过来了……

氧气越来越少,她的呼吸越来越困难,她眼睛大睁着,却已没有多少神采。他知道不能再等,他再次拼尽力气呼救。幸好他们的同乡也正在寻找他们,同乡们齐心合力将巨大的废墟移开一点点缝隙,生命之氧又带给他们一线生机。

在专业救援人员的挖掘下,他们成功获救。她的脚已感染,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他视线不离她左右,她也摸着他满是灰土的脸,眼里满含热泪,在她心里他是最伟岸的男人。

——她的生命缺氧不缺爱,当死神的巨掌抓至她的头顶时,是他无畏的爱,吓退了狰狞的死神。

五字真言,千年秋心

文/纳兰泽芸

读到杜甫中秋之夜作的那首《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心里会有与诗人心神相接的一种恍惚感。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那是一种人心共通的惘然。就像我读到那首只有二十三字的现代诗--《信》,所涌起的感受一样。

这首只有二十三字的诗,短,平,没有什么非凡的文采,表面看上去淡如白水,实则隐藏着许多生的苦楚和无奈。

这首诗叫《信》,内容是这样的:

昨天母亲来信:我好,你好吗?

我给母亲回信:我好,你好吗?

乍一看,大多数人会想,这母子可真够惜墨如金的,写信,就用五个字。回信,也只用五个字。这短短的几个字,如何能承载母子相离之时的思念和挂牵?

读诗伊始,我也是这样想,一个问号盘旋在脑子里久久不散。

直到我知道了那两封五字之信的写成年代和写成背景,我的疑问也就瞬间释然,代之的是一种肃然的感动。

这是写于1968年中秋的信,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

此前,作者已远赴法国求学,国内的父母亲却在这时遭受着巨大的身体折磨和精神折磨。以前,母亲给儿子写信,也是满纸挂念孩儿的心,儿行天涯母担忧,一字字,一句句,写满了思念和期盼。

可是,自从陷入那个黑暗的漩涡之后,身心已是备受摧残的母亲,还是冲破各种险阻坚持与儿子通信。儿子在遥远的异域闻知双亲的遭逢劫难,心焦如焚。

中秋来临,万户团圆的日子,万里思亲,却不能不小心从事。在那样动辄招来杀身之祸的年月,母亲的信只能是简短而简短,一旦得咎,会招来巨大的灾难。儿子也一样,不能多写,不能多表达自己的感情。

同类推荐
  • 周梅森

    周梅森

    本书精选了作者优秀中篇小说五篇和随笔散文四篇,代表了作者除长篇小说之外的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
  • 先锋经典文库:城南旧事

    先锋经典文库: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步入文坛30年的经典之作。这本自传体小说,将作者的童年生活细致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作者童年时迁至北京,定居城南。老北京的城墙根下,是少女英子的成长轨迹。作品细腻、率真,以孩童清澈的视角,在真实的体现了当时社会情况的同时,为我们展现出一段段不一样的悲欢故事。同时寄托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淡淡乡愁。
  • 今宵月儿圆

    今宵月儿圆

    刘殿学的小小说取材日常生活题材,善于提炼,通过各种生活细节,展现生活的一个侧面,幽默、智慧处处可见,单篇不长,以一种轻松而又调侃的笔墨,勾勒出纷杂错乱的芸芸众生,让读者在笑声中去分析,去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 山水依偎

    山水依偎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创作的《从春天流出的河流》《荞麦花开》《直立奔跑的狗》《雪落江南》《梦泊洪江》《一条河到底能流多远》等散文作品60余篇。
  • 蔡骏24堂写作课

    蔡骏24堂写作课

    蔡骏以近20年的持续写作状态,10多年的行业指导经验,系统梳理了一套实用的写作课程。每堂课选用中外文学作品,结合自身创作经历,精准分解每一个写作技巧。轻松有趣,浅显易懂,帮你解决难以下笔的写作难题。写作的前期准备——三种方法训练联想力;谋篇布局的技巧——好的结尾是留白艺术;写作的进阶提升——取舍有道方能成妙文;保持专注的关键——方法比态度更加重要;没有人天生会写作,从观察生活到构思落笔,从积累素材到运用伏笔,这是一本无论命题作文还是小说创作,读者都可迅速上手的写作秘籍。
热门推荐
  • 太上丹典

    太上丹典

    学渣少年曹智,从守院大爷的手里搞来一本《太上丹典》,从此混得风生水起,出人头地!!生死人,肉白骨,看我回春妙手,逆天而行!修仙体,炼神丹,待我丹武双修,傲视寰宇!
  • 天涯若兮

    天涯若兮

    一个伦敦街头穿着浅绿色褙子,弹琵琶卖艺的东方女孩儿在日不落帝国的繁华帝都,遇见的那个残忍浪荡的俊朗男人只是一个眼神的交汇,什么都是注定,什么都是命运DestinyIsMissed谁的命运被错过,谁的命运被怀念
  • 冰火

    冰火

    他是博新有名的“冰冻”美人,而另一个他却是出了名的温柔好先生。这两个性格完全迥异的人碰到一起,会发生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吗?叮咚!答对喽,加十分!不错,他俩因为一次醉酒一次跳舞,就很正常地擦出了爱的火花。只是,这种禁忌的爱恋,究竟是对还是错呢?他和他疑惑着徘徊着矛盾着,直到通过那件事,他们才意识到……
  • 惊世神女之凤巢归

    惊世神女之凤巢归

    所谓百转千回只求一人,不过是看尽人间姹紫嫣红,方知最好的是最晚遇到的。“晚点遇见你,我的余生便都是你。”“如果你想,我愿为你倾尽所有,争这全天下,若是你不想,那我便永和你守一方。”神女姬凤柒前世遇渣男渣女,最终被陷害至死。异魂重生后,仍是遍体鳞伤。遭世人毒打谩骂?无能力的废物妖女?被家族永久放弃?暗淡褪去后众美男追随?呵,她要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白首永不分离!且看她如何独步天下,睥睨万物,唯我独尊,乘风破浪,名扬四海震苍穹!
  • 此生永世

    此生永世

    如果你不老不死,却没有来世轮回,你是觉得庆幸还是悲凉?——小说正文:我小心翼翼的问你:“允儿妹妹,今天的点心很难吃吗?”你没有说话,皱着眉头,你把手里吃到一半的点心举高到我的嘴边,我犹豫了一下,小口咬下去。入口之后,实话说,点心的味道很好,甘甜细腻,而且淡淡的清香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我不禁疑惑地看着你,心里纠结,我不敢说好吃,又不愿撒谎。你在我表情变得疑惑的一瞬间乐了,我知道,是你又在和我逗趣了。这种乐趣,我从来不嫌厌烦,看到你为自己的骗术得逞开心的咯咯笑,我也欢喜。
  • 月光光

    月光光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原来安逸平静的小山村突然来了一支武装队伍,小山村原有的力量平衡被打破。旺牯与荷花相爱、善子借势赶走了旺牯强占了荷花。蛮牯参加了红军,旺牯参加了国军、狗子上山成了绿林好汉。旺牯、蛮牯、狗子唱着代代相传“月光光、走四方;四方走、走田坎。。。。。。”童谣远走他方,而荷花、秋月却在家乡的月色下唱着“月光光、走四方、四方走、走田坎。。。。。。”的童谣。
  • 天外之界

    天外之界

    “乘云气,飞九天,云顶之上,有天人...天荒不老亦不灭...”在九天大陆上,有群超凡之人,是每个凡人都要仰望的存在,这种人被称之为天人。天人拥有...不老天荒的绝世容颜...永恒天荒的不死之身...
  • 无限动漫控

    无限动漫控

    罗天是一名宅男,因为一次电脑事故导致意外获得了可以在动漫和现实之间的二次元穿越系统,从此,他的人生变得有趣了呢!《火影忍者》《学院默示录》《东京食尸鬼》《海贼王》《七龙珠》
  • 尽在不言中

    尽在不言中

    台湾作家[杜默雨]的免费全本小说《尽在不言中》。
  • 95日记

    95日记

    95生人的一些关于自己人生的不成熟的见解与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