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知,心生善念即有功德,心生恶念即是罪恶。一个人的功过是非不在于你做的事儿,而是看你做这些事情时心里怎么想,目的是什么。一心为众生,绝对没有私心,绝对不为自己,那就是善,就有功德;名义上助人为乐,真正的目的还是为自己,那就是恶,就有罪恶。我们要常常冷静地反省、检点自己的思想言行,做任何事情都要至诚至善,不要自欺欺人。
弃恶从善,魔也成佛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住在大山里的禅师,他们讨论关于美德的问题。这时候,一个强盗也找到了禅师,他跪在禅师面前说:“禅师,我的罪过太大了,很多年来我一直寝食难安,难以摆脱心魔的困扰,所以我才来找你,请你为我澄清心灵。”
禅师对他说:“你找我可能找错人了,我的罪孽可能比你的更深重。”
强盗说:“我做过很多坏事。”
禅师说:“我曾经做的坏事肯定比你还要多。”
强盗又说:“我杀过很多人,闭上眼睛我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禅师回答说:“我也杀过很多人,我不用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强盗说:“我做的一些事简直没有人性。”
禅师回答:“我都不敢想以前我做的那些没有人性的事。”
强盗听禅师这么说,就用一种鄙夷的眼神看了看禅师,说:“既然你是这么一个人,为什么还在这里自称为禅师,还在这里骗人做什么!”于是他起身轻松地下山去了。
年轻人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等到那个强盗离去以后,他满脸疑惑地问禅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说?我很了解你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生中从未杀过生。你为什么要把自己说成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呢?难道你没有从那个强盗的眼中看到他已经对你失去信任了吗?”
禅师说:“他的确已经不信任我了,但是你难道没有从他的眼睛中看到他如释重负的感觉吗?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让他弃恶从善呢?”
年轻人激动地说:“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美德!”
远处传来那个强盗欢乐的叫喊声:“我以后再也不做坏人了!”这个声音响彻了山谷。
强盗的“魔心”变成了“佛心”,禅师亦成就了人世间最大的善。
佛教里推崇人善良的本性。只要你能够一念回转,放下一切感受,不再执著于邪念,那么你的心灵仍然会像以前没有污染过一样。不仅如此,还可以立即成佛得道,解脱痛苦与烦恼。“千古善恶由一心,心若无时罪亦空。”禅师正是相信垢衣可浣,人能够弃恶从善,所以才甘愿自毁名誉来拯救强盗那颗已弃恶念的凡心。
心是一切的根本。每个人的心,都是最善巧的工匠,可以把自己雕刻成佛,也可以雕刻成魔。何谓佛心?何谓魔心?佛心,教你看什么都顺其自然;魔心,教你看什么都不顺眼。让魔心变成佛心,是最大的善。
大象从善
善非善,恶非恶,一位得道高僧曾给弟子讲了一个关于大象的故事,正所谓良师益友,指点教诲,脱离恶道,受用无穷。
从前,印度的一个国王饲养了一头大象。它力大无穷,勇敢凶悍,在战场上能一举打败敌方的进攻。如果处决罪犯,它会去执行踏死对方的任务。
一次发生了火灾,大象的住所被烧毁,只好搬迁到另一个住处。在新住处附近有一座寺庙,里面的和尚常常念经,经文里有一句话说:“行善者超升天堂,作恶者下沉深渊。”
大象不分昼夜都听到这句话,感动肺腑,以致性情渐渐温和,甚至起了慈悲之心。
一天,国王命令大象去踏死一名重大罪犯,罪犯被拖到大象的住地。不料,大象只用鼻尖轻触了几下犯人,就自行离去了。后来凡是被拖来的罪犯,大象全都用这种方式处理。国王看了大为发火,召集一群大臣讯问原因。
群臣议论纷纷,有一位大臣禀告说:“这只象的住所旁边有一寺庙,所以,大象必定是朝夕听闻禅的教诲,心生慈悲。如果现在把它放在屠宰场,让它日夜看见屠宰的情形,必定会再起恶心。”
国王觉得有道理,立刻派人把大象牵到屠宰场附近,让它每天都看到斩杀、剥皮等残忍的事情。大象果然又恢复了昔日的恶性,残忍凶猛的动作愈来愈厉害。
天下一切苍生,既非善,也非恶,是没有定性的。全都因环境和对象的不同,才会产生善恶的行为。畜生尚且如此,人类也不例外。寻求良师,听闻禅的教理,实在很有必要。
如果遇到外道邪见的恶知识,就会长期在三恶道里流转不息,始终不能脱离;如果常怀信敬之心,遇到良师益友,得到奥妙的指点教诲,就能脱离恶道,获得无穷受用。
让恶人改恶向善
一念善,皆是善;一念恶,皆为恶!
能让恶人改恶向善,是最大的慈悲最大的善。能让别人和自己活得坦然,是一种大慈悲。
有一天晚上,七里禅师在禅房里念经,突然闯进来一个强盗,他用尖刀威逼七里禅师,七里禅师却镇静地说:“不要打扰我念经,你要的钱,就在抽屉里放着。”然后又聚精会神地念经,不再理会他。
那个强盗正要把抽屉里的钱全部拿走,七里禅师说:“你多少给我留一些,我有用。”
那个强盗感到很惊奇,又想既然这么容易就拿到了钱,那就留下一些钱吧。就在他要走的时候,禅师说:“拿了我的钱,至少应该说声谢谢呀!”
那个强盗于是开玩笑地说了声“谢谢”,然后打开门,飞快地跑了。
可是才走没多远,他就被路过的官府的人抓住了,强盗对抢七里禅师的钱一事供认不讳。官府的人找到禅师,对他说:“这个人可曾抢劫你的财物?”
禅师说:“没有呀!钱是我给他的,他已经谢过我了。”
官府的人没有办法,只好将强盗放了。强盗感激万分,拜倒在七里禅师脚下说:“求禅师收我为徒。”禅师看他诚心悔过,于是就收他为徒了。
当强盗用刀抵着七里禅师的时候,禅师用一种只有禅宗才会采用的方式,指点强盗“改邪归正”,这是禅师的本性。在他看来,度人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义务。
一个人要活得不窝囊、不暗淡、不委屈、不晦涩,才能抬头挺胸,尽到应尽的责任。人应当活在义务里,才能通畅光明,坦然无愧。
佛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他慈悲地教导众生,而从不控制众生。
若能慈、悲、喜、舍,即近佛。心怀一念慈悲意,空静灵明入菩提。
心正才能证菩提之道,心歪则万事皆空。宽心待人,人人自能相助,慈悲为怀,天地助你成功。
禁止杀生
众生平等。一切众生都有生存的权利和自由,我们自己怕受伤害、畏惧死亡,众生无不皆然。
众生的类别虽有高低不同,但众生的生命绝没有贵贱、尊卑之分,如果人人持守这种平等、慈悲的精神,我们的世界一定是和谐、和平、互助、互敬、互爱、融洽无间,将没有一人会受到故意的伤害。
屠夫谢罪
无德禅师教徒非常严格,在他座下,有一位沙弥在走夜路时,不小心踏死了一只青蛙。
无德禅师知道了以后,就非常严厉地教训道:“你怎么可以随便踩死生灵呢?这是犯了杀生根本大戒,为免业报轮回,你应该到后山跳下悬崖去舍身谢罪!”
沙弥一听,刹那间犹如五雷轰顶,这才知道闯下大祸,只好拜别师父,万分伤心地走到悬崖边,预备殉身谢罪,但往下一看,唉哟!峭壁悬崖,只要往下一跳,立刻粉身碎骨,此时命在须臾,沙弥心想:跳下去,必死无疑;不跳呢,违背师父的指示,这可怎么办呢?沙弥左思右想,真是进退为难,忍不住掩面痛哭了起来。
就在他哭得伤心的时候,有一个杀猪的屠夫刚巧经过此山,看到沙弥跪在路旁哀哀痛哭,便上前问道:“小师父!你为什么在此哭得如此伤心?”
沙弥回答道:“我踏死一只青蛙,师父要我跳崖自杀,忏悔谢罪!”屠夫一听,顿时悲从中来,悔恨万分道:“小师父啊!你不过无心踏死一只青蛙,罪孽就这么重,要跳崖才能消业。我天天杀猪,屠来宰去,满手血腥,这罪过岂不无量无边,不知有多深多重。唉!小师父呀!你不要跳崖自杀,让我跳吧!让我来代你谢罪赴死!”
屠夫一念忏悔心起,就毫不迟疑地,纵身朝悬崖一跳,正当他随风飞坠,眼见就要命丧深谷时,一朵祥云冉冉从幽谷中升起,不可思议地托住了屠夫的身子,救回了他的生命。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个典故,大概即源于此!罪孽并不是严重的问题,更严重的是造了罪孽而不肯忏悔!
每个生灵都值得珍惜
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虽然近在咫尺,却回不了大海。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当水洼里的水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时,这些小鱼都会窒息而死。
男人继续朝前走,忽然,他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把地上的东西抛向海里。他走近仔细一看——原来小男孩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
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快活地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就像做游戏一样。
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
“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
生命需要相互支撑,每个人都很渺小,力量也很有限。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都会遭遇各种挫折坎坷,都会有力不从心、无能为力的时候,没有谁能够只凭一己之力扭转乾坤。
菩萨杀生吗
一个小和尚问师父道:“菩萨杀生吗?”心中却在想:师父一定回答不杀,哪有菩萨还杀生的呢?却不知师父十分严肃地回答:“杀!菩萨经常杀生,且还忙不过来呢。”
“什么!”小和尚瞪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好像听到了天外来音。“菩萨怎么会杀生,还经常会杀生呢?”
“为救度众生,为降妖除魔!”老和尚平静地回答。
“那么,菩萨岂不是犯了杀戒了吗?”小和尚困惑地问。
“犯戒又不犯戒,”老和尚耐心解释,“犯戒是因为有杀生之相,破了戒的形式;不犯戒是因为菩萨心中根本没有杀念,所以符合戒的精神。”
“那么,菩萨于杀生之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小和尚好奇地问。
“菩萨杀生时,当作此念:救助被害众生使他们免于水深火热,救助害人恶魔让他们免于万劫沉沦!”
“菩萨杀生,会不会下地狱呢?”小和尚追问。
“菩萨常入地狱。”师父回答着。
“为什么?”小和尚不解。
“菩萨救助众生从来没休息过,所以降妖除魔也永远不会停下来啊,又怎能不常下地狱呢?”
“菩萨明知会下地狱,为什么还要杀生呢?”小和尚越发不解。
“这恰好是菩萨的精神所在。”师父庄严地说:“为救度众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其实替别人着想,就是替自己着想。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就是慈悲。“肯替别人着想”的细心、耐心、关心、爱心和尊重,可以换来别人的信任和认同。
送你一碟稀罕菜
隋代障洪山智舜禅师,原籍赵州(今河北赵县)。他平凡普通,并不是一位著名人物。然而,他走在大街上,很能吸引人们的视线,因为,他的光头太光了,比一般和尚的头还要光——连耳朵都没有。他之所以没有耳朵,是因为他将自己的耳朵当一盘咸菜送人了。
那年,智舜禅师开悟之后,一双草鞋,一顶斗笠,一只瓦钵,一条禅杖,开始了云游生涯。一日,他走到赞皇县(今河北省)许亭山,爱其幽静,便在树下坐了下来,进入了妙不可言的禅定境界。
忽然,一阵“咯咯”的鸣叫声,一只身受箭伤的野鸡落在了智舜禅师面前。禅师急忙用衣袖遮藏住这个危在旦夕的小生命。天晓得野鸡是否通灵性,它真的感受到了禅师的善意,俯在他的袖中一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