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116700000008

第8章 长恨歌之玄宗出世(八)巅峰对决

画外音:

在上一集节目中蒙曼副教授讲到,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下诏,正式传位给二十七岁的太子李隆基,李隆基成为大唐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但是唐睿宗的退位退得并不彻底,在最重要的军国大事上,还是由唐睿宗说了算,这样,在李隆基当皇帝之初,出现了太上皇与新皇帝共同主持朝政的局面,而太平公主也借此机会在朝廷里安插了大量的亲信,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那么,此时的李隆基将如何处理与太上皇、太平公主之间的关系呢?他真正成为最高统治者的日子究竟何时会到来呢?

蒙曼:

李隆基虽然名分上是个皇帝,但是实际权力有限,想指挥谁都指挥不动。我们说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政治局面,李隆基他是什么感想啊?本来我们想李隆基可能比较习惯这种状态,因为自从他当上太子以来就一直是这种状态,他一直受夹板气,应当说已经受习惯了。他当时的对策的也一直是隐忍,可是这一次他不想再隐忍了,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他是皇帝了。中国古代讲究名至实归,一个人要是有名分,就要寻求和这个名分配套的权力,同样如果人有了名分的话,他的胆量也会扩大。

这时候,李隆基就觉得没有权力,做一个名不副实的皇帝是忍无可忍的事情。不光是李隆基觉得忍无可忍,他手下的那帮人也慢慢觉得忍无可忍了。本来当初提着脑袋参加革命搞政变也是为了谋一套荣华富贵,现在李隆基好不容易当上皇帝了,按他们的想法,他们也应该鸡犬升天才是,可是这个皇帝本身就没有实权,那下面能得到的实惠就更有限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这让功臣们觉得很失落。

在所有的功臣之中谁觉得最失落?就是刘幽求。我们反复讲过这个人,这个人是李隆基诛韦后政变中的主要谋士,另外在唐睿宗登基的过程中,他和太平公主两个人一唱一各也立了大功,可以说对父子两代人他都是功臣,那应该算是首席功臣吧。首席功臣在政府里应该得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按刘幽求的想法,首席功臣就应该当首席宰相。可是现在宰相的人事安排出来了,他是不是宰相啊?他是宰相,但是离首席可差远了,他上面还有好几个人,那都是太平公主的人。这让刘幽求觉得非常地失望,非常失望怎么办?我们知道刘幽求是一个靠政变起家的人,政变在他的头脑中一个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他觉得政变很容易搞,而且政变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现在他觉得自己受了冷落了,受了委屈了,马上政变思想又在头脑中活跃起来,不如我再搞一场政变吧,把太平公主也搞掉算了,否则我们这些皇帝的人马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有了这种想法之后,就要考虑具体的谋划了,政变应该怎么搞?这个刘幽求是轻车熟路,他知道政变一定要依靠军队,依靠哪支军队呢?当时北衙禁军的羽林军,羽林军的将军叫做张暐,这大家可能还有印象,那就是李隆基在潞州结交的那个地方豪杰。李隆基当上皇帝之后,就把张暐从地方经提拔到中央来了,让他掌管北衙禁军,这也是李隆基维护自己统治的一番苦心。现在呢,刘幽求就去找张暐去了,跟他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通,张暐也是新当了大官,立功心切,马上也就认可了刘幽求这个政变的想法。刘幽求和张暐两个一文一武,两个人谋划好了之后就由这个张暐来找李隆基来了,跟李隆基讲,现在太平公主势力过大,这对皇帝您是很不利的,我已经和刘幽求商量好了,他有谋略我有兵,我们俩打算跟您一块儿再搞一场政变,把太平公主搞掉算了。张暐就向李隆基提出了这个政变思维,李隆基我们刚才不是讲他也觉得忍无可忍了吗?听见说文臣武将都谋划好了,他也就立刻认可了他们的想法,表示肯定,但是跟他们讲,这个事情从长计议,要回去好好琢磨琢磨。

画外音:

蒙曼老师认为,作为唐代皇帝中的一位有为君主,李隆基的政治谋略是出类拔萃的。因此在成为皇帝之后,李隆基的主要任务就是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但是面对太上皇的掣肘,面对太平公主的作对,他终于忍无可忍准备出手了。那么,他的这次出手会改变大唐王朝的政治面貌吗?

蒙曼:

我们看,李隆基君臣已经都有政变的构想了,好像军事力量都已经放在那里了,这场政变成功没成功啊?这场预期之中的政变没有成功,不仅没有成功,还没有真正发动起来呢,它就流产了。因为张暐泄密了,张暐此前没有政变经验,对于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过两天,他把这事说过别人听了。李隆基一知道张暐把这个事给泄漏出去了,那真是大惊失色,因为他这边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现在泄密这是致命的打击啊,他也只好主动向太上皇李旦汇报,说刘幽求和张暐这两个大臣不是好人,他们两个离间骨肉,请求太上皇处置。那太上皇怎么处置的啊?就把这个刘幽求和张暐给流放到岭南去了。

那大家看,李隆基谋划中的这个政变他没有实施,得不到任何好处不说,还损兵折将。他这边损兵折将,太平公主这儿可就见缝插针地来给他填空来了。朝廷里头刘幽求一走,太平公主马上补上来个人,这时候政府中太平公主的势力就更大了,大到什么程度?按当时的说法就是,七位宰相,五出其门。在宰相之中占了七分之五的比重,那也就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这是政府。再看军队,军队之中张暐一走,两个羽林将军也马上投靠了太平公主,对军队也有很大的发言权了。军权一体,我们感觉太平公主是如日中天。我们看李隆基想发动一场政变,没想到失败了,政敌反倒更强大了,我们怎么样来评价这次流产的政变呢?

表面上看来,这次政变还是此前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矛盾的一个延续,演对手戏的也还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两个人,但是在实质上,这场政变的性质已经变了,变成什么了?这场政变的性质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矛盾,已经演化成太上皇李旦和皇帝李隆基之间的矛盾,为什么这么说?咱们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古代是皇权独尊的,也只有皇权独尊才可以保证政治的稳定,可是当时的情况是什么样子呢?当时的情况是李隆基已经当了皇帝了,可是太上皇李旦还死死地握住关键性的权力不放,这就形成了一种二元权力结构,本来应该合一的权力分到两个人手里,这也是一种最不稳定的政治结构。我们说现在李隆基他想夺权,夺的是谁的权力?表面上看来是跟大臣在那儿夺权,想要宰相权想要军事权,其实他夺的是太上皇残存的权力,他是想要打破这种二元权力结构。所以说这场政变表面上看来是针对太平公主,实际上它的矛头直指有权的太上皇,所以说这是一场太上皇和皇帝之间的巅峰对决。

画外音:

在蒙曼老师看来,李隆基这次未遂的政变让太上皇李旦有了戒心,先天元年十一月,太上皇突然发了一道诰命,准备让李隆基离开京城出巡边疆,虽然不久之后太上皇又推迟了这个出巡计划,但却可以说明,此时的太上皇已经动了废黜皇帝的念头。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李隆基会有怎样的决断?在与太上皇和太平公主的政治角力中,他将怎样应对这次重大的人生转折呢?

蒙曼:

这李旦他是一个讲感情的人,在此前的政治斗争中他已经失去了好多亲人了,现在他不想亲手也把自己的儿子置于死地,所以权衡权衡厉害,再考虑考虑感情,李旦又犹豫了,犹豫的结果就是他把巡边的日子推迟了。推迟了可是没有取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势啊?这既不是进也不是退,这叫优柔寡断。优柔寡断我们平常好多人都有这个弱点,可是优柔寡断那是政治家的大敌,就因为李旦这次优柔寡断,犹豫不决,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出现了,什么后果?李隆基他又在琢磨着政变了。为什么啊?就是大约在先天二年六月份的时候,有三个谋臣就开始给李隆基出主意了,第一个谋臣是王琚,这个我们此前也讲到过,是李隆基在当太子的时候结识的一个密友和谋士。当时王琚就对李隆基说,事迫矣,不可不速发。现在事情已经很紧急了,皇帝你要赶紧动手。这是王琚的注意。王琚出这个主意之后没多久,老臣张说也从东都洛阳也给李隆基千里迢迢送上一把佩刀,佩刀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呀?我们也讲过,这是武力了断,劝李隆基赶紧用武力把这个事情做一个了结。

在张说送佩刀后不久又有一个当年诛杀韦后政变的功臣崔日用,从荆州赶到了长安,也劝说李隆基,现在时间已经很紧张了,如果再不政变就来不及了。三个谋臣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差不多同时跟李隆基提出了政变的想法,那可能很多朋友会觉得奇怪,按道理讲,太上皇不是已经把巡边的日子给推迟了吗?这说明太上皇退了一步,如果太上皇退一步,皇帝不也应该退一步吗?在尖锐对立的时候双方都退一步,这不是才能海阔天空吗?这时候太上皇退了,怎么李隆基不退反进,他的谋臣反倒撺掇他去发动政变呢?这是怎么回事啊?我觉得李隆基的谋臣他们的想法是非常有道理的,他们这个主意出得对。

为什么啊?首先一点原因,人心易变。太上皇此刻是退了一步了,是做出了有利于皇帝李隆基的决定,让他巡边推迟了,可是你难保哪一天太上皇的想法又会改变过来,那时候大家不是都会措手不及吗?另外,第二点,就算是太上皇的这种舔犊之情可以依恃,可是太上皇和皇帝之间这种二元权力结构没有改变,只要二元权力没有改变,双方就必然有矛盾,只要双方有矛盾,最后迟早得有一拼,那么,迟拼不如早拼,这就是功臣的想法。李隆基他是一个有决断力的人,眼看八月份已经一天比一天临近了,琢磨琢磨功臣这些有道理的想法,他最终下了决心,就搞一场政变,彻底剪除太平公主的势力,同时逼迫太上皇李旦彻底放权。

画外音:

蒙曼老师认为,李隆基经过多次军事政变和政治斗争的历练,已经逐渐成熟起来。特别是有了上次刘幽求失败的教训,李隆基必须更加小心的筹划和实施这次政变。此次参加政变的人会有哪些人,另外怎样找一个具体的导火索才能让这次政变师出有名呢?

蒙曼:

那这一次政变,这个由头或者导火线是怎么找到的呢?就在这时候,有一个宰相就出来给李隆基帮忙,谁呢?魏知古,咱们刚才说过,太平公主当时在政府里很有势力,已经达到七位宰相五出其门的程度,那也就意味者还有两个宰相不是他的势力,不出自他的门下,这两个宰相是谁呢?一个叫做郭元振,另外一个就是我们说到的这个魏知古。那魏知古不是太平公主的势力是谁的势力?魏知古本来是太上皇李旦当相王时候的一个故吏,换句话说他本来是太皇上李旦的人,是李旦把他安插在宰相集团的。可是魏知古虽然从本源来讲是属于太上皇的人,但实际政治态度上,他已经倾心于李隆基了。在此之前他已经和李隆基打了一段交道,那么魏知古因为他是太上皇的人,对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而言他都是属于中立势力,他就可以掌握一些李隆基以及太平公主的情况,他们都把他看成中立势力,都愿意让他知道一点什么。那他又是倾向于李隆基的人,这就有他作为的空间了。

什么样的作为呢?就在这个时候,魏知古探听到一个情报,说太平公主也准备在那搞阴谋。那么魏知古就把他探听到的这个情报报告给李隆基了,这个情报到底有多大的价值?按照旧唐书、新唐书,以及资治通鉴的记载,说魏知古探听这个情报可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情报,因为这个情报表明了太平公主打算在先天二年7月4日这一天发动政变。太平公主也想政变来推翻李隆基,那是不是真的呀?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记载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啊?魏知古探听到这个情报是否就是太平公主要政变的情报。我们在太平公主里讲过,恐怕不是这样的,因为太平公主当时并没有发动政变的必要,如果她真想发动政变的话,也不会让魏知古这样一个边缘人士探听到。

因此我觉得魏知古这个情报不见得是关于政变的情报,但是我们也要承认,太平公主当时没有搞政变的可能,并不意味着她没有搞阴谋的可能。事实上,很久以来太平公主一直在和他的党羽一起谋划着怎么样一步一步削弱李隆基的势力。所以我觉得魏知古探听到的情报实际上是太平公主的某一种阴谋的蛛丝马迹,他就把这样的一个情报报告给李隆基了。那么李隆基当时在干嘛,李隆基当时不正在准备政变吗?所以他听到魏知古这个情报马上当机立断,就把这件事做成政变的导火索,就拿这个所谓的阴谋说事。

政变的决心已经下了,导火索也准备好了,下一步是什么呢?下一步就是具体执行。这一次政变,谁来和李隆基一块执行?李隆基可是吸取了上次流产的政变的教训,再也不能找那些不靠谱的人了。所以这次跟他一块政变的都是最亲密的人,包括谁呢?首先包括他的两个弟弟岐王范和薛王业,就是李范和李业,打仗亲兄弟,还有他的大舅子,就是李隆基的皇后的哥哥叫做王守一,这都是亲戚,这是第一波人。第二波人就是李隆基的奴仆了,包括他的贴身侍从王毛仲,李宜德,另外还有一个宦官高力士。我们知道宦官高力士跟李隆基的关系非常的亲密,伴随着李隆基政治生涯的始终,这时候他还是一个中层宦官,可是已经忠心耿耿地拥护李隆基了,把他算做奴仆里。第三波人就是李隆基的一些密友,包括王琚、姜皎这些谋士。

画外音:

此时的李隆基虽然贵为天子,但是最重要的权力仍然掌握在太上皇李旦的手中,而太平公主也是羽翼渐丰,有一大批强有力的支持者。面对着这样的政治敌手,李隆基如何能够夺取权力,太上皇李旦和太平公主会眼瞅着李隆基彻底翻身吗?

蒙曼:

那么就在先天二年七月三日,也就是所谓的太平公主即将发动政变的前一天,李隆基就带着王琚,王毛仲等等一些党羽,还带着三百多个骑兵,大大方方的就走出了他平时办公的武德殿,走出武德殿到哪去了呢?到了禁军驻地虔化门,在虔化门,玄宗就以皇帝的名义召见投靠太平公主那两个羽林将军。这两个将军不知有变,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再说皇帝召见谁敢不去,马上出来晋见皇帝。好,他们来了之后两道寒光闪过,这两个将军的头就落在了地上。那皇帝把禁军将领杀了,禁军当然没的可说,跟着皇帝走。所以军队等于被控制住了。

控制住军队之后,李隆基又带着人马来到了朝堂,朝堂是什么地方呢?是宰相办公的地方,到哪儿之后也是剑锋所指,肖志忠等等几个太平公主的党羽,马上人头落地了,这样一来政府也控制住了。军队控制住了,政府也控制住了,其实太平公主的势力就算是铲除了。那这个事情做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很体现李隆基的风格。

可是刚才我们也讲过,当时政坛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矛盾转化为李隆基和李旦之间的矛盾,因此解决了太平公主的党羽还不够,关键还是要解决太上皇的问题。那么太上皇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李隆基是从北向南杀过来的,所以早有人给太上皇去报信去了。那么大敌当前容不得多想,既然李隆基是从北杀过来的,太上皇也只有一条路就是往南跑,跑到哪去了呢?当时唐王朝长安宫城的正南门叫做承天门,承天门修的非常结实,易守难攻,算是一个军事要地。太上皇李旦就逃到承天门去了,想要在那抵挡。

那我们说太上皇李旦是不是一个人跑的呢?当然不是,有一个人始终追随着他左右,跟着他。这个人是谁呀?这个人就是我们刚才说七个宰相不是有两个不是太平公主的势力吗?一个是魏知古,另外一个是郭元振,这个追随着太上皇的人就是郭元振,郭元振又是何许人也?

说起这个郭元振,那在唐朝的历史上可是一个奇人,奇在什么地方?一出场就特别奇,郭元振踏上仕途还是在武则天时期,他的第一任官职是一个县尉。那我们知道县尉就是副县长,就是父母官,是个亲民官。按照道理讲县尉都是要爱护百姓,可是郭元振当了县尉之后,不仅不爱护百姓,反到四处去掠夺自己的百姓。比方说,在他治下有个老百姓,人家没事种在那儿种地呢?郭元振看见了马上叫手下,把他给我绑起来,绑回县衙里去。不到一年绑了一千多人,绑票,他绑了自己手下一千多百姓,他干嘛啊?他送给自己的朋友当奴隶去了。这事肯定得有人告,告到武则天那里去了,武则天觉得这个人犯罪犯的比较邪,他跟一般的人不一样,怎么回事呢?我不能简单的治他的罪,我得把他叫来问一问。就把郭元振给叫到朝廷里来了,跟郭元振谈话,谈了一阵子之后,武则天发现这郭元振是一个落拓不羁的奇男子。他讲义气,有胆量,这样的人让他当这种亲民官不行,但是如果让他当一个杀人的官应该是行的。

也就是说郭元振他不适合当县尉,让他当县尉既糟蹋了县尉这个职务也糟蹋了郭元振这么一个奇人,他真正的岗位应该在那儿呢?应该在战场上。在战场上会有他的用武之力。所以武则天没有简简单单的法办他,而是把他送到了西北战场,几年之后赫赫有名的郭将军诞生了。这是武则天知人善任的佳话,也是郭元振的一个起步。到唐睿宗李旦当皇帝的时候,郭元振已经是威名在外了,传到李旦耳朵里,李旦就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就是说他既是宰相又兼着兵部尚书,把他给提拔到朝廷里来了。

我们说了这么这么一痛大家也明白了,这个郭元振是谁的人?他也是太上皇的人。但是郭元振这个太上皇的人和魏知古一样,在政治态度上他是倾向于皇帝李隆基。他在政治大节上不糊涂,在朝廷里干了一阵子,他知道在太上皇和皇帝之间还是皇帝代表着政治的走向。所以郭元振内心也比较认可李隆基。那么我们说郭元振是这样一个人,有这样一种政治态度,他这时候紧紧跟随着李旦他是要干嘛呀?

首先不可否认郭元振这是在保护太上皇,在兵乱之中他保护太上皇,这是处于一种报恩的心里,太上皇对他有恩,他讲义气,现在跟随太上皇是保护他。但是,在另一个方面我们也要知道,既然郭元振已经在政治上倾向于李隆基了,那么这个时候他紧紧追随太上皇就有胁迫的性质了。那么郭元振和太上皇一块登上了承天门楼了,这时候李隆基带着兵也把下面给围住了,眼看已经没有什么办法了,郭元振就对太上皇李旦讲,说皇帝陛下,这是在奉您的诏令诸杀逆党,请太上皇不要担忧。这话什么意思呢?这话很有意思,一方面他是给了李隆基一个台阶下,你要清楚以后你要说奉父皇的旨意办事的,你还是听太上皇的。另外一方面这也是明示太上皇李旦呢,事已至此,你再抵抗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你要面对现实。

那么听了郭元振这么一句话,太上皇李旦也是长叹一声放下了武器,第二天太上皇李旦就下告,“自今军国政刑,一皆取皇帝处分,朕方无为养志,以遂素心。”宣布彻底退休,彻底放权了。那么到这一步为止,太上皇和皇帝之间的巅峰对决就以皇帝李隆基的胜利而告终。那么三天之后太平公主也自缢而死了,整个先天政变算是大功告成。

画外音:

随着这场惊心动魄的先天政变的结束,唐朝的二元政治局面终于结束了,李隆基终于摆脱了有名无实的尴尬地位,成为货真价实的真皇帝,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唐玄宗。那么回顾李隆基曲折的权力之争,我们会有哪些启示呢?蒙曼老师将如何解读大唐王朝从武则天到李隆基的这一段特殊历史呢。

蒙曼:

那么我们回顾一下从武则天以来的动荡历程,回顾一下李隆基曲折的权力之路,我们会得出怎样的结论来?我想,首先我们应该承认李隆基的皇帝之路是和三名政治女性成败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什么意思呢?第一个意思,就是必须承认李隆基能够当上皇帝是三个政治女性的能力。哪三个政治女性呢?第一个就是武则天,试想要是没有武则天的横空出世,唐高宗的皇位无论如何不会轮到最小的儿子李旦去继承,那正因为有武则天的皇帝梦和皇帝实践,李旦才意外的以最小儿子的身份当了三年皇帝,又当了十几年的皇嗣,这是他日后雄厚的政治资本。而李旦雄厚的政治资本也是李隆基能够成功的一个基础,所以说武则天本身她的存在,她的政治企图就给李隆基帮了忙。

那么第二个给李隆基帮忙的政治女性是谁呢?是韦皇后,我们也知道本来武则天退位之后皇统已经转到唐中宗李显一系了,在李显突然死后如果韦皇后没有野心,如果她能甘心做一个贤妻良母,辅佐李显的儿子的话,也就不会有唐隆政变了,也就不会有皇统从唐中宗一系到唐睿宗一系的转移,那也就不会有李隆基日后的政治前景了。所以说在客观上韦皇后她也为李隆基当皇帝帮过忙。

那么第三个给李隆基帮忙的政治女性是谁?那就是太平公主。试想当年如果没有太平公主,李隆基单凭自己的力量,他怎么可能取得诸杀韦皇后政变的成功呢?那如果没有那次成功他也就当不上皇太子,当然也就不可能再有后来皇帝的事情。所以说这三个政治女性和她们的政治企图给李隆基当皇帝帮了忙,这是一方面。

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得承认,李隆基最后能成为皇帝,是以这三个政治女性的失败为代价的。只有武则天失败了,皇统才能从武周转到李唐的轨迹上来,也只有韦皇后失败了皇统才能从唐中宗李显一系搬入唐瑞宗李旦一系,同样只有太平公主失败了,那李隆基才能最终摆脱父亲的束缚,成为名副其实的真天子。

三个政治女性一连串的政治风波,影响了李隆基,最后使得他在乱世中崛起,成为皇帝了。那么这些政坛女性以及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又带李隆基什么样的影响,我觉得有三方面的影响非常值得重视。哪三方面的影响呢?第一方面,这个时代,这些女性让李隆基产生了强烈的拨乱反正的冲动。李隆基是在血雨腥风当中成长起来的,从小他的母亲就被杀了,长大以后他自己又杀死了自己的伯母韦皇后,逼死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杀死了自己的唐妹安乐公主,杀死了自己的表兄弟也就是太平公主的儿子们。这是一连串触目惊心的人伦惨剧。

那事实上从武则天时代以来,持续的政治斗争不仅制造了无数类似于这样人伦惨剧,也让国家陷于动荡之中。那李隆基又从自己亲身经历中感觉到国家是经不起再折腾了,如果他当皇帝了,一定要让政治走上正轨,这是这个时代给李隆基的第一个影响,让他产生了拨乱反正的愿望。

第二个影响是什么呢?是这些女性,这个时代也促使李隆基深入思考政治变乱的原因。为什么从武则天后期以来国家就陷入了一连串的政治动荡之中,表面上看起来好象是因为一系列女强人的出现,但事实上背后真正的原因在于皇权不振,正因为皇权不振,所以女后、宗室、外戚乃至于功臣才可能在政坛上骄横跋扈,也正因为这些势力在政坛上骄横跋扈又进一步削弱了皇权,所以说这实际上是一种恶性循环。现在李隆基也当皇帝了,他就必须要思考怎么样才能结束这种局面,怎么样才能重振皇纲,这是第二个影响。

第三个,这些女性,这个时代也塑造了李隆基对女性的态度。李隆基喜欢什么样的女性?从李隆基以后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来他喜欢两类女性,第一类就是富有政治智慧的人,以后我们谈到的武惠妃就是一个代表,这个不难理解,李隆基从小就和政治女性打交道,他见识过女性的政治才华,也非常欣赏女性的政治智慧,武惠妃能够得宠靠的就是她发达的大脑,这是一类人物。那么李隆基喜欢的第二类女性是什么?是有才华但是没有政治野心的人,比如说我们日后也会提到的杨贵妃就是一个代表,不管以后会怎么样,反正这个时候的李隆基年纪刚刚29岁,正是精力充沛,壮志凌云,而且长期的政治磨炼又使得他胆大心细,头脑冷静。李隆基就是带着这样的经验、思考还有雄心开始了他的统治时代。他想拨乱反正,他想重振皇纲,他想开创一个太平盛世,那么他的下一步该怎么走呢?请看下集。

同类推荐
  • 平罗史话

    平罗史话

    本书是宁夏地方史话丛书中的一本。平罗是宁夏北部古老的县域,从汉唐时的边塞要地发展为今天的鱼米之乡。历经沧桑,积淀了深厚的地方文化,本书按照历史脉络,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以图片,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平罗的历史与文化。
  • 落落叶重生之寻找吾妻

    落落叶重生之寻找吾妻

    前世的不完美,这一世来弥补。王正带着前世的记忆和对妻子的遗憾,穿越而来,寻找前世妻子,只为弥补前世的遗憾
  • 大宋魔术师

    大宋魔术师

    公元962年,大宋建隆三年,辽国应历十二年。一个魔术师穿越到宋辽前线。这一年大宋刚刚立国三年,赵匡胤尚未统一中原。南唐后主还在吟风弄月。辽国正归昏君睡王统治,萧太后正是个9岁的丫头片子。西夏创始人李继迁还是娘胎里的一滩液体。主角降临,光耀天下。看他魔幻表演,看他纵横宋、辽、夏,看他魔改历史……很好玩的一个故事。
  • 大宋重组

    大宋重组

    在历史上,宋微宗是个聪明的人,但不是英明的皇帝。其实也不能怪他,不论换谁上位,如不能彻底改变当时的社会形态,靖康之耻迟早都会发生。那要如何改变,改变到什么程度,则尽在大宋重组。
  • 我在北梁做霸主

    我在北梁做霸主

    铁骑银甲踏春秋颠沛流离苦做舟花衣黛冠宫锦瑟一朝得报千古流片场错了,重来,个方位请注意,这不是一本正经的历史小说,作者想把它写成一本逗比的历史小说,我估摸着这作者大概是疯了。权谋向,主角成长历程,偏轻松,偏日常,慢热……
热门推荐
  •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战地记者,又称“随军记者”,是新闻工作者中的一种职业分工。战地记者同样也包括文字记者、画家、摄影摄像记者。他们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所采写的战地现场新闻或目击新闻就是战地报道。
  • 校花与暧昧保镖

    校花与暧昧保镖

    在一次大战与魔界第一人大战之后,古晨失忆了。流落于世俗,徘徊于各种校花之间,且看古晨如何获得美人芳心。如何在世俗中一步步走到巅峰........
  • 橙色四叶草

    橙色四叶草

    林梓瑶,也许很多人叫林梓瑶,但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少年组合,三个少年,三个性格不同的少年,他,王俊凯,一个外表强势的少年,内心的脆弱谁又能理解,他,王源,虽然有时候萌萌的,犯二的少年,表面粗心大意的他其实很在意粉丝的一举一动,他很细心,他,易烊千玺,一个出生湖南怀化现在在帝都的暖心少年,他是梨涡少年,他很关心身边的人,这样优秀的三个少年会和这个又冷又暖的女孩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嘛?结局的最后她又会选择谁?本文男主角易烊千玺,女主角林梓瑶。另有林冉和柳梦琪为女配角。
  • me的暗恋故事

    me的暗恋故事

    叶林超像个小孩子般钻进了她的怀里呆呆的指着书上:“这个是什么字啊?”她的身子变得僵直,但是还是稳住心里的激动:"这个是......"没等她说完,叶林超就轻轻的吻在她的手上,蓝心羽心里像是被触电了一般向下看了一眼只看到了他蓬松的头发,但很就从她的手上离开,快到蓝心羽感觉他只是不小心碰到了她的手
  • 我的家仆是帝尊

    我的家仆是帝尊

    百年前灵界顶尖家族的叶家被灭,血染长空,百年后背负血海深仇的叶家后裔,又该何去何从……
  • 重生瞳典之枭女归来

    重生瞳典之枭女归来

    前世,她是军区大院中最纵容最得宠的千金,可却是个长期叛逆兼永远长不大的千金;在17岁之时,跟着自己认为一生挚爱的男人离家出走,殊不知这一走,一场场阴谋害得她爷爷打下的光耀军官家族落魄下马。重生,今世当她再次睁开双眸,发现回到刚刚开始离家出走,一切阴谋都还没发生,父母都还未双双跳楼而亡,弟弟也还未进疯人院,爷爷也还未进监狱,守她已久的青梅竹马也还未在任务中的阴谋而去,一切都还来得及挽救。当踏上开挂重生之路之时,开启瞳典传承以及傅家祖宗一枚。还没来得及赶回家,就被老祖宗喊去进了特备部队新兵连,一个不小心的就成了军界里的新传奇,‘鹰王’的领头人。【若是文中有雷同的地方,纯属意外巧合】
  • 驱魔狂妃

    驱魔狂妃

    “本王忍了你很久了!”愤怒的南宫傲,终于暴发。他可以容忍她的狂妄、容忍她的随性,唯独不能容忍她对他的漠视。她,今生只能是他的妃!却不知,她是驱魔世家的后人,废材一枚,穿到这个世界,踏上不平凡之旅,叱诧一方,却不再相信爱情。
  • 海国春秋

    海国春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