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95400000002

第2章 千里之行,始于习惯(1)

一个人成功与失败,都源于他所养成的习惯。好习惯是成功的助力器,而坏习惯则可能是通往成功之路的绊脚石。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木板,而与最长的木板无关。人的失败往往由自己的某种缺陷所致。好的习惯是人们走向成功、获得财富的钥匙,而坏的习惯则是打开通向失败、贫穷的门的钥匙。

人是习惯的动物——习惯的内涵

习惯人皆有之,而且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被自己的习惯所左右。南方人习惯吃大米,北方人习惯吃面条,这是生活习惯。有的人喜欢边听音乐边学习,有的人则习惯于神情专注、不受干扰,这是学习习惯。有的人工作时习惯快刀斩乱麻、雷厉风行,有的人则习惯有头有绪、有条不紊,这是工作习惯。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有人说:“人是习惯的动物。”甚至还有人极端地说:“人是习惯的奴隶。”例如,人们上班时总是习惯走一条固定的路线或是乘坐固定的某路公共汽车;出差时喜欢住在自己熟悉的宾馆;我们的一日三餐与睡眠,都有一定的规律,如果依着固定的时间饮食作息,就会感到舒适,因为这些已经成为自然的惯性行为。假如超过了吃饭时间,肚子就会抗议;熬了夜,眼睛就不听使唤,因为这些都是不自然的生活。因此,人类的生活处处受到习惯的支配,我们不能小视它。

然而,习惯还并不仅仅是日常惯例那么简单,它的影响十分深远。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则是习惯性的。这表明人的行为是按习惯进行的,如果不加以控制,习惯将影响我们生活的所有方面。想想看,我们大多数的日常活动都只是习惯而已:我们几点钟起床,怎么洗澡、刷牙、穿衣、读报、吃早餐和驾车上班等,一天之内上演着几百种习惯,小到啃指甲、挠头、握笔姿势以及双臂交叉等微不足道的事,大到一些关系到身体健康的事,比如,吃什么、吃多少、何时吃、运动项目是什么、锻炼时间的长短、多久锻炼一次等,甚至我们与朋友交往、与家人和同事如何相处都是基于我们的习惯。再说得深入一点,甚至连我们的性格都是习惯使然。

牧师华理克在他的作品《目标驱动生活》中有这样的论述:“性格其实就是习惯的总和,就是你习惯性的表现。”关于习惯成就性格的说法并不是最近才提出来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350年便宣称:“正是一些长期的好习惯加上临时的行动才构成了美德。”

习惯实际上不仅仅影响我们的个人生活,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实际上正是习惯引导着整个社会结构和心理机制的改变。19世纪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如此写道:

习惯就像一只巨大的飞轮……正是它,使得那些从事最艰苦、最乏味职业的人们没有抛弃自己的工作;也正是它,注定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只能在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和最初选择的范畴内与生活展开搏斗,并为那些自己虽然并不认同,但却别无他选的某种追求而付出最大的努力;还是它,把不同的社会阶层清晰地区分开来……

哪怕这个年轻人只有25岁,你也能够从他的身影上一眼看出未来的推销员、医生、律师,或是首相;哪怕只是一句话,你也能够从中分辨出细微的主观思维模式,以及特定的行为方式。而这些都在表明,他们总有一天逃不过某种命运,就像是衣袖上会出现的褶子一样。我们的性格就像塑料,一旦塑造成形就很难改变,不过,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詹姆斯不仅注意到习惯的巨大力量是如何影响整个社会的架构,同时,他也指出了改变习惯的不易。

人为什么要按习惯做事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人们相信经验,害怕改变,担心这种改变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为习惯具有力量,习惯的力量就叫做惯性。但遗憾的是,人们的这种习惯实际上并非最佳的选择。所以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习惯助人成功,坏的习惯使人受挫。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所以有必要建立好习惯,克服坏习惯。

如果有时候你锁门,有时候你不锁门,结果有一次你最后一个走出家门,匆忙之中上了飞机或者火车之后,你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门锁上了没有?”使得你忧心忡忡,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患了“精神强迫症”。其实如果你养成了一个习惯,就可以相信习惯的力量会帮助你解除担心。

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如果每次你都能按某种方式行事的话,那么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你如今的行事方式将慢慢占据你的脑海。重复次数越多,你过去的行事方式就越来越模糊,而新行事方式将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

特别是由于从事一种职业时间长了,人们往往会养成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所以就有了职业习惯。比如警察看谁都像小偷,老师看谁都像学生。所以就有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和“慈不掌兵”之说。有这样几则关于职业习惯的小笑话,可以作为这一论点的注脚:

第一个故事:妻子和丈夫一起回家,妻子一进门就把门关上。丈夫一边敲门一边喊:“开门,开门,我还没进去哪,真是的!”而做公共汽车售票员的妻子则说:“吵啥吵?坐下一趟吧!”

第二个故事:某局张局长突然接到一封加急电报。电文是:“母亲去世,父亲病危,望速归。”阅毕,张局长痛不欲生,边哭边在电报回单上签字。邮递员接过回单一看,竟是“同意”二字。

第三个故事:一个游客乘出租车出游。半路上他拍拍司机的肩膀,想问一件事,没想到吓得司机“哇哇”乱叫。“啊,对不起,没想到会吓着你。”他抱歉道。“没关系,小小误会。”司机道,“我今天刚开出租车,过去我一直是开灵车的。”

第四个故事:某地方电视台新闻播音员正在播报新闻,这时一张纸条送到他面前,他拿起纸条习惯性地说:“下面是本台刚收到的消息……”接着打开纸条读起来:“伙计,你的门牙上有一片儿菠菜叶……”

第五个故事:一日,警察与朋友一起去打猎,忽然,他看见了一只梅花鹿,于是,悄悄地绕到它的身后,举起枪,大声喊道:“不许动,举起手来,不然我就开枪了!”

第六个故事:蚊帐里有两只蚊子,一只喝饱了血,另一只肚子空空。妻子让当检察官的丈夫打蚊子。丈夫出手不凡,一掌拍死了那只喝饱了血的胖蚊子,而对另一只却迟迟不下手,妻子问他为何不打,丈夫说:“证据不足。”

这些虽是笑话,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确会经常碰到,我们在善意地嘲笑别人时,可能自己也有可能无意间犯下类似的“低级”错误。你我他,恐怕都难以避免,人人都有可能充当一次上述故事中的主角。

既然习惯如此“嚣张”,那么到底何谓习惯?但要回答这一问题,并不容易。有一个成语叫“熟视无睹”,它的意思是对熟悉的东西我们会像看不见一样地对待它。同样道理,这可以用在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上,越是熟悉的事物我们反而越陌生。我们对习惯的认识也往往如此。

对待习惯,我们用我们“习惯”的态度,运用它而漠视它。我们会说“习惯使然”,或“习惯了”,认为习惯只是行为的自然重复,从不去挖掘它有何深意。其实,习惯并不是简单的行为重复,日本着名的哲学家和评论家三木清,就“习惯”说过一句话:“即使将石头朝同一方向用同样的速度扔上千百万次,也不会因此而得到习惯。”这句话显示出习惯绝非一个简单事物。

由于“习惯”是我们太熟悉的字眼,反而不好直接下定义,我们不妨先从它的反面——“习惯不是什么”说起。

首先,习惯不是束缚。在我们的印象里,习惯意味着固守一定的行为模式,是对个人个性和自由的束缚。其实,这种认识忽视了习惯的由来——习惯来源于我们对环境的能动性适应,正是有了习惯,我们才能克服环境的陌生,才能得以游刃有余。

其次,习惯不是简单的模仿。模仿通常是对他人知识、技术和行为等的模仿,是一种横向的模仿。如果非要说习惯是模仿,那么习惯更多的是自我模仿,是纵向模仿,它更多的是个人对已有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再利用,是个人“超越性”的模仿。

再次,习惯不是感性的。有人认为习惯是个人情感化的东西,不理性。其实,恰恰相反,习惯中加进了理性的因素,它既可以赋予情感以力量,也可以支配情感。

最后,习惯不是自然物。由于习惯是个人适应环境的产物,它在表面看起来是人自然习得的,但实际上习惯更多的是文化产物。在习惯当中既包含有社会的传统和信仰,又有个人的理想和追求。

那么,习惯到底是什么?要从两方面来理解,从社会来讲,习惯是文化的积淀;从个人习惯来讲,是个人对环境文化的创造性内化的一种形式。我们通常理解的习惯是后一种,即个人意义上的习惯,而往往忽视前一种,即社会角度的习惯。其实习惯得以形成和延续,更多的是前者。

或许可以这样说:习惯是一种定型的行为,是长时期逐渐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的方式。也可以说,习惯是一种恒常而无意识的行为倾向,反复地在某种行为上产生,是心理或个性中的一种固定倾向。人的思维由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构成:显意识和潜意识。显意识便是人的知觉,它负责思考、推理、计算、计划或设定目标。潜意识则是各种事物的仓库,一个人过去的经历和经验便在此存放,包括人的记忆、情感、信仰、价值观等,当然,还有一个人的习惯。这些统统构成了一个人的潜意识。

但归根到底,习惯是一种条件反射。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人的知识积累、才能增长、极限突破等,都是习惯性动作、行为不断重复的结果。教育家认为,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

习惯是一种修养。在个人身上,习惯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修养,具有良好习惯的人,通常具有良好的品质和较好的修养。这种习惯如果能够自由地掌握,那么个人可以在他的人生中大有作为,硕果累累。

习惯是一种创造性的力量。虽然习惯让社会或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成为固态,但习惯本身并不是固态的,人的行为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每个行为总是有偶然的因素。习惯总是在对新、旧事物之间的模仿中产生的,它充满了创造的可能性。习惯是一种创造的力量,它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提供了创新的可能性。

习惯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生命流动,变动不居,习惯让生命在时间的运动中,具有了暂时的停留姿态,创造了生命的具体形式。

习惯是一种文化。从表面上看,习惯是自然而然的行为,是个自然物,其实,习惯是社会传承的,是个社会性的行为,是个文化物,因为在它之中包含着一个社会共同体所拥有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

习惯是一种理性。习惯对人的行为具有理性指导的作用。西方思想家杜威强调习惯是习得的,同时又是可塑的与易变的,强调习惯决定行为的一般方向而不是其具体形式。习惯对人们行为的一般方向有着指导作用。

习惯是一种艺术。在社会中,各种各样具体的习惯形态,各具特色,体现出人们不同的奇异想象力,如中国人对龙的形象的应用,我们对龙在建筑、雕塑、绘画、书法、文学上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已经成为具有民族特色和美学意义上的习惯。

以上关于习惯的种种表述,前几种主要是从个人角度来讲的,强调习惯是对环境文化的被个人创造性内化的一种形式;后几种主要是从社会角度来讲的,强调习惯是文化的积淀。正是在这两方面的意义上,我们可以具体理解到习惯的真正含义:既可以从社会习惯的角度来看习惯对人的影响,也可以从个人习惯的角度看个人习惯对社会习惯的作用。

习惯即命运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性相近,习相远也。”意思是说,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但由于习惯不同便相去甚远。一个人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就是对一个人种种习惯的反映,因此,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也是“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决定了什么样的人生。有的人一生顺利,有的人命运多舛;有的人事业辉煌,有的人碌碌无为;有的人屡败屡战,最终成功;有的人竭力奋争,结果一事无成。人生的后面似乎有一只神奇的手在指挥着每一个人,其实这只无形的手正是人的习惯。

习惯是一种思维定势,习惯是一种行动的本能。我们习惯在早已习惯的轨道上滑行,我们习惯在习惯的人与事中穿梭。这种轻车熟路的感觉让人安逸舒适,这种美好愉悦的心境让人一路上看到的净是良辰美景。

亚历山大帝王图书馆发生火灾的时候,馆里所藏图书被焚烧殆尽,但有一本不很贵重的书得以幸免。有一个能识几个字的穷人,花了几个铜板买下了这本书。书本身不是很有意思,但书面里却藏着一样非常有趣的东西:一张薄薄的羊皮纸,上面写着一块可以点铁成金的石头的秘密。所谓点铁成金石,是一块小圆石,它能把任何普通的金属变成纯金。小纸片上写着:这块奇石在黑海边可能找到,但是奇石的外观跟海边成千上万的石头没什么两样。谜底在于:奇石摸起来是温的,而普通的石头摸起来是冰凉的。这个穷人于是变卖了家当,带着简单的行囊,露宿于黑海岸边,开始寻找点铁成金石。

他知道,如果他把拣起来的冰凉的石头随手就扔掉的话,那么他可能会重复拣到已经摸过的石头,而无法辨认真正的奇石。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每当拣起一块冰凉的石头,他就往海里扔。一天过去了,他拣起的石头中没有一块是书中所说的奇石。一个月,一年,两年,三年,他还是没找到那块奇石。但是,他不气馁,继续捡石头,扔石头……没完没了。有一天早上,他拣起一块石头,一摸,是温的,但他仍然随手扔进了海里,因为他已经养成了往海里扔石头的习惯。这个扔石头的动作太具习惯性了,以至于当他梦寐以求、苦苦寻觅的奇石出现时,他仍然习惯性地把它扔到了海里。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习惯一旦养成,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事实确实是这样的。就拿那个穷人来说,他多少年风餐露宿,苦苦寻觅,为的就是那块点铁成金石。可是当他找到后,却随手扔到了海里。不是他不想要那块奇石,而是往海里扔石头的习惯性动作迫使他做出了令人遗憾不已的蠢事。他的多年点石成金梦,也就像肥皂泡一样顷刻破灭了。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根的话就像是对那个穷人说的,准确、深刻。即使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也不无警示意义。要成就学业、事业,要拥有美好人生,必须养成一种好的习惯,服务于我们。否则,我们也可能把点石成金石扔进海里,而且是不由自主的。

同类推荐
  • 有一种心态叫放下

    有一种心态叫放下

    成功只属于坚韧不拔的人。激发斗志,汲取智慧,获得人生的成功,张新国等精心编排《有一种心态叫放下/励志人生》的主旨。《有一种心态叫放下/励志人生》制作精美,内容精彩,涵盖古今中外的励志经典。多层面、多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生哲理。让每一个有梦想的人不言放弃,坚持到底。最终到达人生的胜利之巅!
  • 启迪青少年的100个料事如神故事

    启迪青少年的100个料事如神故事

    观今宜见古,无古不成今。从故事中,我们能够熟悉历史,认识人物,懂得道理,明白人生。故事教育我们,我们听着故事成长;故事鞭策我们。我们看着故事奋斗,故事也在提醒我们,我们讲着故事自察。
  • 心的解码:沟通中的情绪与冲突

    心的解码:沟通中的情绪与冲突

    本书从三方面入手告诉读者如何做好沟通中的情绪管理:1.理解心灵隐形杀手的六项负面思维,操练愤怒管理,区分真我与角色我,培养情绪商数,增强领导力与管理力;2.了解原生家庭与亲子关系对自己沟通、倾听、冲突解决的影响,探寻情绪源头,经营情感账户,检视、调试与疏解不良压力,做情绪的主人,经营人际关系,深层发展健全自我;3.借着量化与区分性格特色的分类,理解自己与别人的情绪按钮,增强个人形象管理,发挥影响力与人格魅力。
  • 敬业工作为了谁

    敬业工作为了谁

    唯有敬业工作,我们才能发现,自己拥有的不仅是一个岗位和一份薪水,更是一个收获快乐和成长的平台。而只要怀着一颗敬业的心,无论什么样的工作都会成为机遇,成功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 关系为王人脉是金

    关系为王人脉是金

    本书着重是以人脉为核心,来探讨人脉建设的重要性,并一步步分析了如何建立、拓展、经营和维护人脉关系,并穿插了一些利用人脉的方法和技巧。
热门推荐
  • 吞天魔魂

    吞天魔魂

    一位低品级武魂少年,意外发现自己身负吞噬之力,人生轨迹从此变得不同……PS:这本书是个遗憾,不过后面我会重新写它的姊妹篇,起点主站都市文娱类《地球大文娱系统》正在连载,喜欢都市的小伙伴移步给个收藏吧~谢谢!
  • 笑如弯月眸似汪洋

    笑如弯月眸似汪洋

    那几年的回忆是他们之间唯一的共同语言,同时也是他们之间不可触碰的伤痕,或大或小,几年后的再见,还会不会有当初的那份悸动……
  • 请原谅我这样爱

    请原谅我这样爱

    爱上一个人需要多久,确定爱一个人又需要多久,我们曾为一段未知而错过的爱而难过,却用很长时间懂得真正的爱是什么?
  • 金之魔法师

    金之魔法师

    18岁少年林霆为报十年父死之仇,以一人之力与庞大宗门玉石俱焚。老天眷顾,侥幸活下的林霆竟来到一个与自己原来大陆一样拥有魔法的世界!新的资源,新的开发,继可燃冰后出现庞大的魔法资源,地球是新的魔法星球?庞大的组织为资源不惜一切代价撬动起冰山一角的恐怖存在,地球究竟隐藏着什么?跨越两个时空位面的十年追杀。温室效应伴随着古老南极融化,数不尽的妖魔和病毒直逼人类。继续开发能源还是捍卫地球?林霆知道自己的复仇计划远没有结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燹火燎原

    燹火燎原

    “燹,停下吧,战争真正受苦的,只有平民,放下心中的仇怨吧!”少年轻声地说道“仇?又算什么?什么是正,什么又是邪?你们放着正道的名,到处烧杀抢掠,难道百姓就没受苦吗,只有战争才会让你们这些所谓的正道醒悟!五千年一燹王,燹王的存在就是为了制造并终结战争的!”少年面前的少女微微冷笑“燹,不要再执迷不悟了!非得我们兵戎相见吗!”少年开始嘶吼!。。。。。五千年一燹王,燹王成长完全之际,必定战火延起,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 来一碗快穿多放糖

    来一碗快穿多放糖

    夏秋进入了一个全息游戏世界。在这个世界,她的任务是当上游戏主播的No.1。夏秋一直以为任务要靠脑子完成,直到她遇见自己的大佬同伴——此后,每天都不得不扶着小腰上网求助:#大佬有个恋爱脑怎么办##我辛辛苦苦做任务大佬却只顾勾搭我怎么办##大佬长得太好看了我顶不住怎么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废柴茅山弟子

    废柴茅山弟子

    这世间,有好多科学不能解释的怪事,我们称之为“超自然现象”,茅山,是一个专门对付这种超自然灵异现象的隐秘的门派!对于茅山,人们只知茅山之名,却不知茅山一派在何处!三色猫求封日期:2012年10月13日
  • 师叔他又摊牌了

    师叔他又摊牌了

    徐安白,画天宗的小师叔。夏小离,左手拿着青龙偃月刀,右手拿着灌月流星锤的萌妹子。...某天...夏小离坐在树上,边啃着玉米棒子,边摇晃着白乎乎的小腿,问徐安白:“徐安白,你这辈子的梦想是什么?”徐安白躺在草地上,嘴里咬着狗尾巴草,敷衍道:“征服天下所有强者,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强悍的人。你呢。”夏小离腮帮子里都是玉米,鼓的像个仓鼠:“哦,我的梦想很简单,征服这世上最厉害的人,做他老婆,然后...打他。”徐安白:“???”我怎么感觉,你在针对我?!...(这就是一个十分帅气的小师叔,想咸鱼,但却被硬生生逼成世界上最强男人的故事!)我也想低调啊,但这娘们她不允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