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3900000006

第6章

石门书院位于青田县西七十里的石门山麓的石门洞中,始建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三年(744年),开始时是国立图书馆,后来,这地方离官员办公地点太远,官场肥佬们不爱动弹,逐渐地就成了私人讲学的场所。北宋时期,石门书院已经变成私立大学,很多饱读诗书却不能做官的知识分子都免费到这里传播知识和思想。但由于改朝换代的关系,很快就荒废,南宋时,朱熹在此地做官,想要重新焕发它的光彩,无奈政府不支持,所以就彻底废弃了。1294年,元王朝的当地地方官王侯重修,石门书院才算还魂。郑复初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重新装修后,又鼓励政府招聘老师,为前来的有为青年们讲学。

刘伯温正是听说了这件事,所以一路小跑地来了。不过从刘伯温到书院的表现来看,他来石门书院,只是受了道教人杰地灵观念的影响。他喜欢的不是石门书院,而是石门书院附近的景色。

石门书院建在道教十大洞天中排名第十的石门洞附近。既然能跻身十大洞天,石门洞当然有非凡之处——两壁双峰对峙,如同一扇大门。四周山崖环绕,如同城郭,再向里就是大洞。洞北殿阁峥嵘,青松郁郁。洞的东南有数十丈高的瀑布,如果起风,你能看到瀑布随风飘散,煞是好看。李白有句诗特意赞叹这道瀑布:“喷壁洒素雪,空蒙生昼夜”。石门洞中清净幽深,和地下室一样冬暖夏凉。

圣人说,听别人讲的知识远不如自己悟出的知识更自得于心。许多伟大人物不是喜欢自学,而是因为他们明白一个求知的基本道理:别人讲的知识再好,那也是别人的。如果和你的心不相符,你听了有什么用?如果和你的心相符,可那是别人的,不是你的。所以,想要有独立思想,锻造独立意志,必须要有自学的勇气和能力。只有通过自己的感悟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才是你自己的知识和思想。

刘伯温从小就喜欢自学,并善于自学。这就可以使我们明白,为什么郑复初只教了他一年,就撒手不管了。因为刘伯温从他那里得到理学的主旨后,就开始了自由发挥,自由发挥后的心得就如铜墙铁壁,外来的知识无论如何都闯不进来了。

在石门书院,刘伯温采用的也是自学方式,他的爱好像洪水一样泛滥,在正统的理学外,一些被当时知识分子视为奇技淫巧、百无一用的宇宙学(阴阳),数学(八卦),化学(道家的炼丹),物理学(墨子的小孔成像、沈括对石油的认知),地质学(朱熹对化石的认知)以及日常生活学也在其列,他后来着作的《多能鄙事》就是这些学说的践履。在石门书院这段日子,他还迷上了军事学。

刘伯温看了很多市面上流行的军事着作:《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历代兵制》,等等。

既然是自学,就无所谓课堂一说。刘伯温常常逃课,跑到石门洞崖壁的一个洞里去读书。没有人知道刘伯温是如何发现那个洞的,洞口只能容一人通过,深数十丈,高不见顶。传说中,那个洞是一只老白猿的房产,所以又叫白猿洞。

洞中原本黑暗潮湿,但当刘伯温进去时,地面的潮湿向四面慢慢褪去,但仍然没有光明,只有瀑布反射进来的彩虹微弱的光。这难不倒刘伯温,他早就从吴梅涧那里学会了捕捉阳光。传说他把那些阳光装在一个不透明的罐子里,一遇黑暗,罐子就发出和阳光一样的光芒。

刘伯温在别人的房子里读书,又不出租金,这让人为他捏了把汗。刘伯温大概也知道私闯他人的房子很危险,所以在身边准备了棍棒,以防房子的主人突然出现咬他。但白猿一直没有出现过,大概是又找到了新的房子。

就在别人的房子里,传奇的一幕发生了。这就是刘伯温人生中的“偶获天书”事件。

但很多宿命论专家认为,“偶获”这个词是虚无,应该说,刘伯温命中注定要获得天书,因为他是伟大人物,伟大人物注定了要有传奇的经历,而传奇的经历在他未生时就已经注定了。

也就是说,刘伯温获天书这件事只是再重复了一遍老天的意思,其实它在命运中早已演绎过了。

这个传奇故事是这样开始的:有一天,刘伯温正在山洞里冥思苦想“以少胜多”的战争奥秘,但百思不得其解。那段时期,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军事上。可能和他一直把白猿当成敌人有关,希望能在白猿突然出现时,用军事手段对付它。

就在他绞尽脑汁思索时,突然,罐子失去了光芒,瀑布折射出的彩虹照到刘伯温对面的石壁上。正当他在纳闷时,石壁像两扇门一样缓缓打开了。刘伯温只惊骇了一会儿,就蹑手蹑脚地走了过去,探头向里看。但里面漆黑一片,他什么都看不见。不过却能听到铁绞索的声音,那声音很忧伤,仿佛是一个大猴子的哭泣。

刘伯温慢慢地退回来,抄起经常放在石桌边的木棒,重新回到石壁前,探头探脑了一阵,铁绞索忧郁的叹息声不见了。他四周看了看,发现石壁上的植物正在慢慢地生长,发出欢快的嬉闹声。这新生给了他力量,他把长袍脱下,正要义无反顾地钻进时,突然一个声音传来:“别进,里面毒气深沉,小心有去无还。”

——据某些灵异专家解释,这个人声就是洞中那个白猿所发出。

但刘伯温既然已经脱了长袍,就说明他下定了决心,什么狠话都吓不倒他。他为了给自己鼓气,一个跟头就翻了进去。整个身子一落地,他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空中飘浮着萤火虫一样的生物,把整个洞映照得通透明亮。

这片天地是如此之新,似乎从来没有人类的足迹到达过。可刘伯温很快就感到了恐怖,似乎有人忽近忽远地窃窃私语,又能听到他耳边有人在平和地呼吸。他看见了鬼魂样的云彩,闻到了只有死尸上才能绽放的花的香气。他拼命地摇晃着脑袋,想把这如梦如幻的一切抛掉。他抡起了棒子,碰碎了鬼魂的脑壳,扫荡了死尸之花的香气,洞中恢复了异样的宁静,刘伯温感觉自己身处太空中,无依无靠,无牵无挂,骨子里起了泡沫,飘飘欲仙起来。

在享受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刘伯温才强行回到现实世界,他看到那种如萤火虫般的生物纷纷扑向一面墙壁,映照出了“此石为刘基所开”几个大字,如你所知,这是身份验证密码。元朝时,中国人口太少,“刘基”这种文绉绉的名字重名的机会微乎其微,刘伯温认定这就是自己,于是,双手向墙壁上一推,墙壁应手破裂,一只古董级别的石匣就在墙壁后面闪现。刘伯温捧起石匣,没有见到使用说明书,所以就用最直接也最有效的办法:摔到地上。石匣遇地,嘭地弹开,里面掉出四卷32开的小书。

刘伯温这时才想起那个提醒他里面有毒气的话,这种感觉一上来,他的头开始发晕,于是,收起书来,毫不留恋,转身出了洞。

到洞外后,刘伯温看书名,发现是关于兵法的。但打开书,里面的文字是汉字,印刷精美,可就是看不明白。这种事只能说明两点:一、书是盗版的,全是错别字和病句;二、天老爷给人恩惠,向来是给两块面包和一块生鸡腿,你想要吃汉堡,必须要自己动手。

刘伯温拿着读不懂的书,等于拿了柄斩妖除魔的宝剑却拔不出来,那和烧火棍没有任何区别。于是,他四处游玩,寻找可以看懂这本书的人。某日,他在深山老林里遇到一位道士。道士很老,把自己藏在道袍里,他的道袍很奇怪,像是基督教教士的袍子。刘伯温看不到他的脸,甚至感觉斗篷里根本就没有一颗脑袋。当时,这个斗篷正在读一本无字书。刘伯温知道这是位神人,就赶紧拿出书来请教。老道士把书拿来,只一翻,就问:“你是想让我写个推荐序?”刘伯温说:“我是看不懂啊,想请教您。”老道士只拿出一本,撕出几页,说:“你拿回去,背诵,如果能背得一字不漏,再来找我。”背诵是刘伯温的特长,说:“光阴似箭啊,我一来一回,浪费时间,况且,您这样的人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下次来,您不知道去哪里了。我就在这里背吧。”说完,口中念念有词,囫囵吞枣,然后合上,如水银泻地般背诵了出来。

老道士叹息,说:“天才!”于是,就给刘伯温解释书中理论,七天后,刘伯温凭借此书成了优秀的战略军事家。

关于刘伯温石洞得天书,还有一种说法。这种说法认为,刘伯温根本就没有在石洞里得过什么天书,但确实遇到了那个老道士。老道士其实也不是道士,而是个天文术数大师,名叫邓祥甫。

邓祥甫未留下多少事迹。我们只是知道,此人开始精研理学,后来稍有小成,又钻研占卜术,大有所成,于是四处找徒弟。刘伯温在石门书院读书时,邓祥甫曾到石门书院寻找天才,偶然和刘伯温见面,并稍作交谈后,就大惊道:“你是个天才。我曾和很多人谈论过王佐之学,但那些人都是糨糊脑袋,你却一点就通。”

于是,他把一本秘书送给了刘伯温,这本书就是《灵棋经》。灵棋是十二枚用檀香木所造的圆形棋子。正面有字,背面无字。十二颗棋子,分成三种各四颗,分别写着“上”“中”“下”。占卜的时候,将十二个棋子抛出,以正面朝上的棋子为卦象进行占卜,背面朝上的棋子则忽略不算。

灵棋占法的步骤是:首先在一个桌台上摆满鲜果酒肉,向天神祭拜行礼。天神要拜全,不能拜了玉帝忘了王母,拜了天尊忘了佛祖。比如四孟四仲四启,天元地母,日月星宿,阴间明堂,各种神只哪怕小小土地公都是要祭拜的。拜完神以后,再去洗个澡,从浴室里出来要换身干净整洁的衣服。手要再用洗手液清洗一次,最后身上还要喷些香水。只有这样之后,才能坐在蒲席上打开棋匣,口中念着咒语把棋子抛出来。秦末时期的张良,就是靠这本书帮助刘邦得了天下。

刘伯温得到洞中奇书或者是《灵棋经》后,废寝忘食,甚至忘了在课堂上应该干什么,所以总是愣神,他的老师每次看到他在课堂上愣神时,就会盯他一会儿,猛地咆哮起来:“科举,你不想科举了吗!”

大都进士

刘伯温当然想科举,他专门写了本科举模拟习题集《春秋明经》,当然这也是刘伯温前期的政治思想。在这本习题集中,刘伯温指出,新儒家开山老祖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是完全正确的,老天爷会根据君主做好事或坏事选择把祥和或灾难降临到人间。刘伯温还说,如果有人认为天人感应是扯淡,那他就别读《春秋》。这是刘伯温多年来受理学的熏陶而得到的学术思想和政治思想。

实际上,刘伯温寒窗乐读十几载,你不让他去科举,对他实在不公平。世界上最不公平的事就是千辛万苦制造出来的东西,却不让它去实践。所以当他老师咆哮时,他瞪着暗淡无光的眼睛回答:“我当然想啊,但我现在眼睛不太好。”

刘伯温自从看了白猿洞中的天书后,就得了眼疾。临床症状是:视物忽而模糊,忽而清晰,忽而又看到幻象。

所以当老师认为刘伯温在愣神时,有时候他是真的在愣神,但有时候却是因为眼疾发作,他无法看清,正在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据说有一天,他坐在白猿洞中,视线忽然清晰起来,连洞壁上正在睡觉的一只蚊子都看得清清楚楚。但忽然就模糊了,影影绰绰地看到有个人从石壁上走下来,这人尖嘴猴腮,下巴长而翘。那人看着刘伯温,向他缓缓地招手,说:“来啊,来啊。”如果这个场景是一幅静止的画,那名字就叫《厉鬼洞中噬人图》。

刘伯温惶恐地要逃出洞去,那人却若有所思,突然说:“时辰未到,你等几年再来吧。”如果你见过未经艺术加工的朱元璋画像,你顿时会恍然大悟,原来那个从壁上下来的人,正是朱元璋。

这个厉鬼很快就从刘伯温的印象中消失了,因为那段时间,他经常会看到各种超自然现象。正当他困扰得死去活来时,突然有一天,他的眼睛恢复正常了。而离科考的时间,也迫在眉睫。所以,他必须要尽快上路,去江浙行省治所杭州参加乡试。

刘伯温离开浙江青田时是1332年,已22岁。他进入杭州时,回首望去,二十几年的光阴如巨浪一样扑面而来。刘伯温从巨浪的镜子中看到自己在蹒跚学步,又看到自己在听老爹讲那失传多年的家族传奇,还看到自己在白猿洞中废寝忘食地读书。这一切过去后,他看到一个弱不禁风的人站在他面前,一脸孤独忧郁的神情,紧闭着双唇,这就是22岁的他。这个时候,刘伯温才发现自己长大了,离孔子说的“三十而立”近在咫尺。

孔子这老头对人这种动物看得特别透彻,所以提出“三十而立”,不是说三十岁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而是说三十岁时才能在心中确立百折不回的志向。这一志向将指导一个人去实现他人生最完美的价值。人在三十岁之前,热度十足,什么都想做,但往往一事无成。孔子看出来了,可好多人还是没有明白,三十岁之前总在瞎折腾,其实也就是没有确定人生的终极志向。

如果你现在在路上拦住刘伯温,问他,你这一生最大的志向是什么?他会抓耳挠腮许久,然后想出许多个志向。当然,迫在眼前的是能中乡试。然后是会试,做官,娶妻生子,写几本专着,如果休闲时间很多,就仔细琢磨一下象术。

这些志向里,就没有帮助朱元璋建立新的更黑暗的明王朝。

人类有种令宇宙生物作呕的怪现象,一旦有人成为万众瞩目的伟大人物,那所有人就会断定这个伟大人物从小就树立了伟大志向。

很多人都把平民出身的刘邦、朱元璋当成励志人物,说他们从小就立下了建立新王朝的志向。但历史事实是,刘邦四十多岁了还在老家做流氓,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对刘伯温说,当初只想打家劫舍,谁想竟然弄假成真。英雄人物曹操晚年时说,我从小就没有什么志向,不过是时势推演,把我推到了现在这个位置。别指望从我身上学到什么,我的成功你们无法复制。

所以说,志向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三十岁前可立可不立。当然,更不能听孔子的,三十岁时立了志向就冥顽不改,这都不是对待自己人生的态度。人生在世,变数太大,如孤舟行进在惊涛骇浪中,随时转舵才是聪明的生存方式。也没有人会一上船,就说,我要永远直行。这不是神仙就是白痴。

刘伯温22岁那年到杭州参加乡试,脑海里一直思考将来的志向问题,乡试成绩公布,他榜上有名后,他认为自己的志向更坚定了:去京城考取进士,做官,光宗耀祖。

23岁那年,怀抱着这一伟大志向,他踏上了北上大都的路。

大都,突厥语是汗八里,蒙古大汗居住的地方。据那个人品可疑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描述说,大都之城,商贾百物云集,世界莫能与之比也。

——所以说这人人品可疑,是因为有人通过大量证据证明,这小子当年根本就没有到过中国。他那本《马可·波罗游记》的体裁是小说,不是纪实文学。

刘伯温那时当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本《马可·波罗游记》,所以当他跟着南方的运输船从积水潭进入大都后,对大都的繁华盖世顿时产生了深刻印象。

从神仙的立场来看,中国民间最崇拜的神不是玉皇大帝,也不是佛祖,更不是关羽,而是哪吒。玉皇大帝、佛祖、关羽在民间的所有塑像加起来都不及哪吒一个人,因为哪吒的塑像有一个城那么大,这个城就是大都,神仙们称它为哪吒城。

同类推荐
  • 征途2009

    征途2009

    《征途2009》由8个短篇小故事组成,是过去一年的细小切面,是这个切面上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是微缩的时间景观,是年轻人的纪念品,亦是给2010最亲切的第一声招呼。2008,我们说,慢走不送,2009,我们在征途……此时此刻,2009只是生命里不能忘记的一角风景,或萧瑟或绚烂,过客自知。这也许是最坏的一年,但绝对没有经典到恶俗的下半句,因为这绝对不是最好的一年。灾难后遗症、奥运扫尾、经济缓慢复苏,生活在大转折以后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那些经历过的事情无不指向一个模棱两可的2010,比起去年此时,今年多的是忐忑和惴惴。然而2010一定会来,我们也一直在路上,不会错过任何一隅的春夏秋冬。
  • 小说选刊(2012年第4期)

    小说选刊(2012年第4期)

    本期收录了众多名家的优秀作品,如王蒙的《悬疑的荒芜》,陶丽群的《一塘香荷》和郝炜的《淑婷》等,以飨读者。
  • 三言二拍-二刻拍案惊奇一

    三言二拍-二刻拍案惊奇一

    《二刻拍案惊奇》共有作品40篇,但卷二十三《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与《初刻拍案惊奇》同卷篇目相同,卷四十《宋公明闹元宵杂剧》系杂剧,故实有小说38篇。《二刻拍案惊奇》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拟话本”形式,描写了众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概括地说,该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表现爱情婚姻和两性关系;二、表现封建官吏的思想行为;三、表现商人生活。
  • 隐身人

    隐身人

    天才物理学家格里芬自幼患白化病,因此执着于对身体颜色的研究,进而产生对隐身术的迷恋,最终发明了某种成分不明的药物,可以改变身体组织的折射率,使整个身体变得彻底透明。不过,当他在自己身上做了实验后,却无法复原,于是,他的全部身体都被改造了,成为隐身人……
  • 致无尽关系

    致无尽关系

    这是一部散发着浓浓中国味道的小说。小说从过年临近,一家三口回老家过年写起,不避俗、不避土,贴近了纠缠如乱麻的世情、人情,在夫妻、父子、母女、兄弟、公媳、婆媳、妯娌、姑嫂、姑侄诸种关系中,家族内部的血缘关系所决定的人的真实情感、真实境遇由此得以凸显……
热门推荐
  • 主角的脑子没有坑

    主角的脑子没有坑

    某胖子“该死的,居然又让我YY的一本小说太监了!真该死!”某系统“叮!系统加.....”某胖子“加你妹的载!看我嘴型,鸽吻,滚!”某系统“好的...打扰了...”某胖子“来啊!有能耐来个雷劈死我啊!”轰...咔嚓....某胖子“咳咳,我艹这雷有点呛人....”某作者“这主角的脑子怕不是有坑吧....”某胖子“我跟你讲哦,作者老大,您的主角脑子绝对没有坑...”
  • 诸师真诰

    诸师真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改天变地

    改天变地

    点开看看又不会怀孕。——————可以改变天地的不是天才就是疯子。肩负着改变天地重任的阳丁页知道自己从小到大从来不是什么天才,于是他疯了。
  • 幻想神武

    幻想神武

    盘古开天时唯一存活下来的三千神魔之“共工”,自从五百年前被再次封印之后,其手下树倒猢狲散,各自躲藏。如今他们又在神武世界各处兴风作浪,残杀天下苍生以助“共工”破封而出。然而上天自有定数,万物皆有命数,当初的因,而今的果。清河镇一个叫龙莲花的少年也踏上了他的大侠之路。
  • 素帛之下伊人浅笑

    素帛之下伊人浅笑

    素帛之下,白衣加身;伊人浅笑,红裙翩然!桑涧度年,宫墙度月。可叹这孤立身影,可悲这病弱身形......一女帝之女,一权臣之子。终归路不同,终归道相辙。不过是权相碰,一败一胜,二人却是满盘皆输!白衣已换,红袍披肩...阿素,这身嫁衣,为你而扮!伊伊,这身婚服,可还欢喜?可惜,盛世依旧,伊人却逝......
  • 名门厚爱:帝少的神秘宠儿

    名门厚爱:帝少的神秘宠儿

    乔小歌原本以为这个男人真是外界所说的高冷范。婚后才发现,这个男人不要脸的程度绝对是世界第一!说好晚上分房,这男人却总有理由来霸占她房间,步步将她逼到死角,互相纠缠!于是,一连串夫妻的爆笑斗争开场…“找到少奶奶了,她在教堂结婚!刑少掀桌:“抄家伙!阉新郎,夺新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文娱之父

    文娱之父

    故事从一间小小的公寓里开始,故事在一座小小的教堂里结束。【新书求支持,群473589010】
  • 快穿之小桃真不甜

    快穿之小桃真不甜

    桃夭是一只外表呆萌,实则戏精的小桃花妖,无数人想抓她做桃花酿,桃花挂饰,入药,甚至泡洗澡和洗脚水........直到一天,她被众人围住无处可逃的时候,一个系统砸中了她....于是她走上了漫漫拯救黑化男神的长路系统0437纠结,'千面戏精'宿主一路带飞........一路过来,男主,反派,男配,炮灰....最后只剩下某位崩坏男神阴郁的笑着,伸出沾满鲜血的手,步步逼近..........(本文清新脱俗,女主凭真本事妖艳贱货,无固定套路,节操满满,绝不扑街!)(穷困潦倒求包养~)
  • 灵道征途

    灵道征途

    鸿沐飞出身于注重强攻的鸿家,偶然习得失传已久的叶家功法后,逐步走上强者之路。遍寻三山五岳,破解千年谜团,终究修成正果,成就一代神位。
  • 时空猫缘

    时空猫缘

    爱除了付出,还有什么可以证明?陪伴?可笑,陪伴到最后的,有几个是你挚爱的人。从小陪伴我的猫儿,他付出了,证明了爱的无私。可惜这种人与妖仙的爱我发觉的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