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0400000045

第45章 心学对我们有什么用——强大内心的终极武器(3)

王阳明笑道:“你这是痴心妄想啊,闲思杂虑怎么可能祛除?只能让它归入正轨。”

陈九川又惊又喜:“您的意思是,人不可能没有闲思杂虑的时候?”

王阳明点了点头。

陈九川起了疑惑:“既然如此,为什么圣人们要说‘静’呢?”

王阳明回答:“‘静’不是让你一动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对一个人喜怒哀乐情感及思想未发作时的一种警觉,有防患于未然的意思)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陈九川又问:“那为什么周敦颐说,没有私欲就能静。按这种说法,您说不能静,看来我们还有私欲?”

王阳明回答:“没有欲望当然能静,但这个静是‘定’的意思,定的是什么?不是心,而是‘意’。戒慎恐惧是在你心里流动,是活泼泼的,这就是所谓‘上天赋予人的命运,悠远深邃,永不停歇’。你说上天动了什么?可它一直在动。如果你的心真不动了,那就是死人。如果你的心乱动,而不是为了戒慎恐惧,那就是私念,就是不静了。”

这段问答的意思其实是这样的:思虑是人固有的。王阳明说,除非是死人,否则人人都有思虑。但要看你胡思乱想的内容是什么,如果内容是色、利、名,那就是私欲。

对于这个问题,陆澄很不明白。他问王阳明:“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欲,可闲思杂虑,怎么也称为私欲?”

王阳明回答:“闲思杂念,到底是从好色、贪财、慕名这些病根上滋生的,自己寻求本源定会发现。例如,你自信绝对没有做贼之想,什么原因?因为你根本就没有这份心思,你如果对色、财、名、利等想法,似不做贼的心一样都铲除了,完完全全只是心之本体,还哪里有闲思杂念?这便是‘寂然不动’,便是‘未发之中’,自然可以‘发而中节’,自然可以‘物来顺应’。”

也就是说,我们平时的“闲思杂虑”并非是闲的、杂的,而是有所指的。

人在胡思乱想时可能会想好的,也可能会想坏的。人人都会想自己发财,人人也会想自己可能会碰上倒霉事。这些胡思乱想的背后,其实都是我们对名利的奢望和怕失去的担忧,它们都属于非分之想。如果你真看淡名利,如果你真看透生死,你就不可能在平时胡思乱想。

当然,王阳明所以说闲思杂念也属于私欲,还因为闲思杂虑只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还没有被实现。所以我们思虑的善恶、是非,并非如白昼和黑夜那样容易分辨。我们以为正在对未来憧憬,实际上却是贪欲。我们以为正在勾勒当一个伟大的人,实际上却是好名的私欲。在这些真假难辨的闲思杂虑中,很容易会让良知无法判断,最终会遮蔽良知。

所以王阳明说,一定要根除闲思杂虑,唯一的办法就是把那些影响闲思杂虑的私欲给克掉。但这又是个难题,谁不喜欢名利,谁不垂涎美女,谁不爱听靡靡之音,谁不对生猛海鲜大吞口水?

正如王阳明的另一位弟子萧惠所担忧的:“想念私欲的心真是难以克除啊。”

萧惠说这句话时,仰面朝天,一副看透宇宙玄机的样子。王阳明让他坐正了,向他伸出手掌做要东西状。

萧惠茫然:“您要什么?”

“把你想念私欲的心拿来,我替你克!”

萧惠很尴尬,扭捏起来。

王阳明接着说:“人必须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方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克己),能够克除想念私欲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萧惠马上接口:“为自己着想的心我有啊,可就是不知为什么不能克己?”

王阳明笑道:“你说说你那颗为自己的心是怎样的?”

萧惠沉思起来,沉思了好久叹息道:“我也一心要做好人,便自我感觉很有一些为自己的心。如今想来,也只是一个空有躯壳的我,并非真实的自我。”

王阳明摇头:“你这是玩和尚那一套,没意思。真正的我怎能离开身体?你所说的‘空有躯壳的我’,岂不是指耳、目、口、鼻、四肢吗?”

萧惠连连点头说:“正是为了这些。眼睛爱看美色,耳朵爱听美声,嘴巴爱吃美味,四肢爱享受安逸。因此便不能克己。”

王阳明语重心长地解说道:“老子说过,美色使人目盲,美声使人耳聋,美味使人口伤,放纵令人发狂。所有这些对你的耳目口鼻和四肢都有损害,怎么会有益于你的耳目口鼻和四肢呢?如果真的是为了耳目口鼻和四肢,就要考虑耳朵当听什么,眼睛当看什么,嘴巴当说什么,四肢当做什么。只有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才能实现耳目口鼻和四肢的功能,这才真正是为了自己的耳目口鼻和四肢。‘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并非你的耳目口鼻和四肢自动不看、不听、不说、不动,这必须是你的心在起作用。你心的视、听、言、动通过你的眼、耳、口、四肢来实现。如果你的心不存在,就没有你的耳目口鼻。

“所谓的心,并非专指那一团血肉。所谓的真正的心,是那能使你视、听、言、动的‘性’,有了这个它,才有了生生不息之理,也就是仁。性的生生之理,显现在眼时便能看,显现在耳时便能听,显现在口时便能说,显现在四肢便能动,这些都是天理在起作用。因为天理主宰着人的身体,所以又叫心。这心的本体,本来只是一个天理,原本无非礼存在。这就是你真实的自我。它是人的肉体的主宰。如果没有真我,也就没有肉体。你若真为了那个肉体的自我,必须依靠这个真我。做到戒慎于不视,恐惧于不闻,害怕对这个真我的本体有一丝损伤。稍有丝毫的非礼萌生,有如刀剜针刺,不堪忍受,必须扔了刀、拔掉针。如此方是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你现在正是认贼为子,反而说什么有为自己的心,但为何不能克己呢?”

这通大道理让萧惠俯首。

它是王阳明心学传授给我们铲除私欲的指导思想,也是做“真我”的大方针。

人生在世,不可拘泥常规

王阳明的弟子黄省曾向王阳明请教说:“《论语》上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出于私利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世间的每件事都要这样吗?”

王阳明回答:“当然,不过需要一个‘主宰’才可。‘义’,也就是良知,是适宜的意思。明白了良知是主宰,才不会拘泥固执。例如,接受别人的馈赠,有今天应该接受,而改天不该接受的情况,也有今天不该接受而改天应该接受的情况。你若固执地认为今天该接受的就统统接受,或者今天不该接受的就统统拒之门外,又岂能称作‘义’呢?”

孟子也说,真正的大丈夫,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这和王阳明的意思相差无几,都是告诉人们:千万别被一些传统和常规所束缚,你要与时俱进,随时而变,大丈夫不能被诺言、世间的规矩所控制。只要是良知认为“适宜”的事,大胆去做,勇敢地去打破常规。

王阳明非常赞赏《周易》,他说,“易”就是变,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两件事,曾让活在常规窠臼里的人大为头疼。第一件事是舜没有通知家长,就娶了老婆;另一件事是周武王未处理完老爹的丧礼就去攻击商纣王。

这些人不无懊恼地指出,舜和周武王都是圣人,怎么可以不遵守当时的规矩呢。又有些人对孟子也颇有微词,因为孟子认为舜和周武王做的是对的。

有弟子就问王阳明,孟子说舜和周武王做的是对的,那两人肯定遵循了当时的规矩吧。

王阳明摇头说,那时哪里有常规可供他们遵循?舜娶老婆前,根本就没有“不告而娶”的规定。周武王出征前,根本就没有“不葬而兴师”的规定。可他们这样做了,而且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圣人地位,原因就在于,他们遵守了内心的成规。这个成规当然就是良知。舜娶老婆前,他的良知就告诉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必须娶妻生子了;周武王正在处理老爹的丧事时,他的良知也告诉他,商纣王统治下的百姓正倒悬于水火中,你还有时间在这里哭丧?还不去解救百姓!

两人都认为这是适宜的,所以就去做了。你如果非要说世界上有成规,那这个成规就是你的良知。

不拘泥常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行事的参照物,这些参照物有时是传统道德,有时则是法律法规,我们不可能不遵守这些。

王阳明的弟子陆澄就向王阳明请教说:“您提到必须要在人情事变上下功夫,这里恐怕要有些规则吧?”王阳明回答:“当然有规则啊,那就是‘致中和’: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使之符合我心中良知所知道的准则。如果一个规则你调节来调节去都不被你的良知认可,那就是错的,你为何要遵守?如果一个规则你调节后被你的良知认可,那就是对的,你必须要遵守。不过一定要注意,这个被你调节后的规则并非外在的,因为是你良知认可的,所以它是内在的。”

人生在世,准备遵循任何外在规则和违反任何外在规则前,首先要问自己的良知是否合适,因为常规不在外,就在你内心中。

我们该追求什么

人的一生应该追求什么,人人都有自己的说法。有人说是功名利禄,有人说是安居乐业,也有人说是用无限的知识充实自己。不论是哪种追求,都需要用心。专心做事才有可能实现追求。

那么,王阳明认为一个完美人生的追求是什么呢?

他的弟子陆澄有一天问他:“什么才算是用心呢?比如,读书就一心在读书上用功夫,接客就一心在接客上用功夫,这能否称为用心呢?”

王阳明反问:“迷恋美色就一心在女人身上用功夫,贪爱财物就一心在财物上用功夫,这能算是用心吗?”

陆澄吃了一惊,问:“那这算什么?”

王阳明回答:“这叫逐物。人最应该追求的是追求天理。天理在我心,说白了,还是追求良知的光明。”

什么是“逐物”呢?王阳明有两个很有意思的比方。

第一个比方是这样的:我们的良知就是一位国君,他只需要端坐拱手,六卿各司其职,天下一定大治。而良知统领五官,也须如此。如今眼睛要看时,心就去追求美色;耳朵要听时,心就去追求美声。这就如同君主要挑选官员,就亲自到吏部;要调遣军队,就亲自去军营一样。这样,不仅君王的身份荡然无存,六卿也不能尽职尽责。

第二个比方是来自佛家:一只小狗被主人耍得团团转。原因是,主人向远方扔东西,小笨狗只盯着东西,主人扔什么,扔多远,它虽然能叼回来,可累个半死。按王阳明的意思,小狗最应该盯着的是主人,即良知,而不是那些东西,即外物。

我们应该努力追求光明良知,其实是一劳永逸的事。只要良知光明,我们就拥有了智慧和道德,那么,还有什么追求是不能到手的呢?

如何对付恶

人生在世,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这各种各样的人中就有恶人。所谓恶人,未必就是十恶不赦的人。按王阳明心学的观点,凡是那些我们良知不肯承认的人都是恶人。如何与这样的“恶人”打交道呢?

王阳明曾以身说法过。在他晚年,某天有乡下父子二人诉讼,请王阳明判案。王阳明三两句话,父子二人抱头痛哭,和好离去了。王阳明的弟子大为惊讶,问王阳明是如何办到的。

王阳明神秘地笑道:“我对他们说,舜是世上最不孝顺的儿子,他的父亲瞽叟是世上最慈祥的父亲。”

他的弟子已经出离了惊讶,变成惊骇了。

关于舜和他老爹瞽叟的故事,需要做简单介绍。舜的老爹是个瞎老头,老婆死后,他又续弦。这个女人后来又生了个儿子叫象,当时的社会传统可能是这样的:家产都要由长子继承,所以舜理所当然是瞎老头家产的继承人。但是他老婆和象不允许这样,瞎老头也不希望舜能继承,于是就和老婆还有最小的儿子象联合要置舜于死地。他们想出谋杀舜的方法很多,比如要舜挖井,当舜下到井中后,瞎老头团伙就把井口封死。舜死里逃生,因为他挖井时就知道父亲要谋害他,所以在井壁上挖了条通向地表的隧道。瞎老头又让舜去修理房顶,当舜登上房顶后,瞎老头就把火把扔到房顶,那上面都是茅草,舜要么被烧死,要么就跳下来摔死。但舜又死里逃生,因为他上房之前藏了一把梯子,所以安然无恙地落到地面。对于这两件事,舜都假装不知道,瞎老头见舜是个机灵鬼,又见舜没有责怪自己,所以从此再也不谋害他了,还和他恢复了父子亲情。

关于这个肥皂剧,像是三流编剧的作品。不过儒家门徒都硬着头皮说,这是事实,舜就是这样孝顺。所以王阳明的弟子才表现出了惊骇之情。

王阳明就解释说:“舜常常自以为是最不孝的,因此他能孝;瞽叟常常自以为是最慈祥的,因此他不能慈爱。瞽叟只记着舜是他养大的,而如今舜为什么不让他快乐?他不清楚他的心已被后妻迷惑而改变了,还自以为能慈爱,因此他就更不能慈爱。舜总是记着小时候父亲是多么爱他,而如今之所以不爱了,是因为自己不能尽孝。舜每天想着自己不能尽孝之处,因此他就更加孝顺。等到瞽叟高兴时,他只不过是恢复了心中原本就有的慈爱的本体。所以,后世之人都称舜是一个古往今来的大孝子,瞽叟也就变成了一个慈祥的父亲。”

这段解释正是王阳明心学思想赤裸裸的体现:凡事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要在自己身上找到原因并且修正,就能让对方也改邪归正,符合自己良知的要求。

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在王阳明心学中就是要自我克制。王阳明接着说:“像象这样的人,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恶人,他们的常态是文过饰非。所以千万别去责备他们的过错,如果这样的话,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激起他的恶性。”

他的弟子们不明白。

王阳明说,象和瞎老头要三番五次地谋害舜,估计是舜责备了他们的过错,激起了他们的恶性。这就是舜要象向善的心太迫切了。可能舜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明白了功夫只在自己身上,不能去怪罪恶人,于是他开始默默地忍受陷害,最终换来了瞎老头和象的改邪归正。

在王阳明看来,和恶人打交道只要记得一条:试图改变他的恶性,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尽量不要揭发他的恶性。当然,王阳明也不主张“恶人自有恶人磨”的观望态度。他主张进取,用你高尚的道德和完美的智慧(舜的提前挖洞和架梯子)来不停地暗示他:不要以为我好欺负,我只是不跟你一般见识。

有恶人自然就有恶行,在我们遇到的恶行中,毁谤是最流行也最让人无法忍受的一种。有弟子疑惑地问王阳明:“《论语》中说,孔子也经常受到毁谤,孔子可是完美无缺的大圣人,怎么会受到毁谤?即使真有,难道圣人就不能避免吗?”

王阳明无可奈何地回答:“毁谤是从外来的,圣人也无法避免。我们虽然无法控制外来的毁谤进攻,但我们可以在无声无息中消灭它。这个方法就是:

注重自身修养,克制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降低情绪波动的干扰,也就是要情绪稳定)。若自己的确清白方正,纵然世人都毁谤他,又不能说倒他,能将他怎么样?这就如同浮云遮日,如何能损坏太阳的光辉?若自己是个外貌恭敬庄重,而内心空虚无德的人,纵然无人说他坏话,他隐藏的恶终有一天会暴露无遗。因此,孟子说,‘有求全之毁,有不虞之誉。’毁誉来自外界,岂能躲避?只要能加强自身修养,外来的毁誉算得了什么?”

同类推荐
  •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1976年,注定是新中国历史上不寻常的一年。有谁为彷徨的人民作主,有谁为受难的知识分子大声疾呼?10月6日,中共中央采取果断行动,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被软禁的邓小平得以恢复工作。在党和国家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形下,邓小平带领因经历十年动乱而不知何往的中国和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两个凡是”的重重阻力,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恢复高考,让知青回城,改变一代年轻人的命运;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中美建交,中英谈判,提出“一国两制”理论……1976—1984,他改变了一代年轻人的命运、改变了几代知识分子的境遇,改变了此后数代人的生活。
  •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全传

    旧中国的上海,十里洋场,风云变幻,灯红酒绿中酝酿着柔情,也潜藏着杀机。这里不仅是外国冒险家的乐园,也是黑社会存在的沃土。旧上海不仅有外国势力控制下的租界,更有黑社会严密控制下的方方面面,在上海滩如果不与黑社会打交道,任何人都无法立足,杜月笙就是当时上海黑社会的。
  • 慷慨悲歌:谭嗣同

    慷慨悲歌:谭嗣同

    本书描述了谭嗣同慷慨激昂的一生。内容包括: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甲午战败、仕学思想、光绪皇帝、维新之路、袁世凯其人等。
  • 皇帝那些事:沉重的逍遥

    皇帝那些事:沉重的逍遥

    本书选取中国历史上的15位皇帝的生活中的嗜好为考察对象,以文学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解读中国历史上那一群独特的人的另一面。
  •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4)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蓝颜倾城:遗世明珠

    蓝颜倾城:遗世明珠

    百年的和平被撕碎后,他成为了亡国之子。本只想平淡了此一生,却因为身怀异宝被无数人觊觎。曾经幼时的朋友成为了敌人,但却仍然抵挡不住心中的爱恋,不断的沉沦却又挣扎。他想要逃离,却一次次的被推回漩涡的中心,亲人的背叛,爱人的怀疑,让他心力交瘁,不知未来在何方…..
  • 空瓶集

    空瓶集

    看了很多,想了很多,可是瓶子里却还是空空的,什么东西也没有装下,对着个空瓶子想了半天,我才突然明白过来,虽然什么东西也没有,但有些东西曾经装在过里面就好了。各种类型的短篇,有真实的,也有幻想的,也许很烂,但没关系,因为瓶子是空的。
  • 新婚娇妻:总裁好生享用

    新婚娇妻:总裁好生享用

    结婚一年,丈夫频频出轨,她带着一颗心碎的心决绝的离开,转角遇上他——于是巧取豪夺,给她婚姻,给她极致的宠爱。离婚后的她成了社会名流追逐的对象,直到他霸道的宣布:“夏笑骄,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老公。”
  • 废材小姐太太嚣张

    废材小姐太太嚣张

    众所周知,南熏国大将军的孙女伊之雪·从小就被测试为没有灵力波动的废物,所有人都看不起伊之雪。和黄金老虎打斗之后,谁知忽然之间伊之雪仿佛变了一个人,她是废物?不好意思,她全系灵根。她软弱可欺?不好意思,从来都只有她欺负别人的份。炼丹炼器驯兽样样精通,还有一手金针治疗法和一手高超的厨艺。诶哟,冷若辰你可是南熏国的王爷,怎么天天跟在一个废物后面……
  • 虚空与混沌之人间行

    虚空与混沌之人间行

    在四维关系中相互守望的虚空(徐焜)与混沌(李尡惇)应空间主人的要求来到人间,调整他们在创造世间时所产生的问题。虚空依旧拥有一小部分魔法,出现在北方一座城市,混沌放弃了所有魔法出现在南方一座城市。这过程中他们都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又有着什么样的感悟?他们可以弥补自己在创世时所造成的缺陷吗?
  • 王俊凯,被风吹过的夏天

    王俊凯,被风吹过的夏天

    初三毕业后,顾予安考进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八中。但,却与好朋友安菀颜失去了联系,顾予安放弃了追了五年的王俊凯,开始专心学习。开学第一天终于来了,她摆脱了孤独,交了一个知心朋友苏漓...
  • 山茶公主与百合仙子的邂逅

    山茶公主与百合仙子的邂逅

    花仙子公主和人类世界平凡女子成为姐妹,花仙国面临距大危机,但国王不让公主离开城堡,公主想办法离开城堡后与女子的种种邂逅,女子帮助公主保护了她的国家
  • 闲说宋事

    闲说宋事

    黄宗羲说:“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经此二尽之后,古圣王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王夫之说:“二汉、唐之亡,皆自亡也。宋亡,则举黄帝、尧、舜以来道法相传之天下而亡之也。”陈寅恪说:“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永远之瑰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崖山之后再无华夏,咱们一起走近文明、文化、经济造极于世的大宋朝。
  • 暖阳护烈日

    暖阳护烈日

    既然当初我的心中有你,如今的我,愿追随你的方向。---顾骄当初年轻的我,没有勇气去爱你,如今我希望可以一直护你。用温暖去融化你那故作坚强的心。---黎阳